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老师的经典箴言

合集下载

李中莹 十二个前提假设+海灵格语录

李中莹 十二个前提假设+海灵格语录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1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

2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样﹐也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的反应会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3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4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5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6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是一样的。

7两个人之间无须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个人不能沟通或者难以发展出良好关系。

8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9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0在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二﹑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1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每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

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3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4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

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5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

6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7改变自己﹐别人才有可能改变8好的动机只给一个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给他控制别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发生的权利。

9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

10同样地,我们只能自己推动自己。

而不能寄希望于他人或环境改变三﹑有效用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1只说光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

2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则基础上追求效果,比坚持甚么是对的更有意义。

3说道理往往是把焦点放在过去的事上,而注重效果则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来。

Taisha~海灵格传授的49个疗愈技术,最触动你的,就是对你最有帮助的!

Taisha~海灵格传授的49个疗愈技术,最触动你的,就是对你最有帮助的!

Taisha~海灵格传授的49个疗愈技术,最触动你的,就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海灵格的《爱的序位》大量的排列案例让人震撼,但即使没有参加排列,也可以从他的一些主要观点中获得巨大收益,书中的主要观点如下:1、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首要条件是一颗没有意图的心,我们的意图会迫使我们将自己的观点置于真相之上,或者会根据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去改变事实真相,或者是去影响或说服他人。

2、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次要条件是无所畏惧。

当我们害怕可能展示出来的真相时,我们便如同带上了眼罩,将会视而不见。

3、家庭的归属权:我们的所作所为是维持和保障我们的归属权,所以,“良知”带有相对性,随着群体的不同而不同。

4、被感受的良知与被隐藏的良知之间的矛盾便是每一个悲剧的基础,基本上也是每一个家庭悲剧的起因。

它会引发悲剧性的牵连纠葛,在家庭中导致重病、意外或自杀。

这种矛盾也导致很多伴侣关系的悲剧结局,例如男女双方虽然有无比的爱,但他们的关系却仍然会破裂。

5、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因为幸福令人感到孤独;对于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是如此,也会有这份危险不安的感觉。

反之,在遭受重重困难和不幸时,人与人更可以保持在群体中。

在困难和不幸当中,人有一份清白和忠诚的感觉;但在脱离困境和拥有幸福时,却有罪恶和反叛的感觉。

6、家庭中的认同: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一个人被排除或不被认同,一个人没有刻意模仿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情况下,却变成像那个人一样,有著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

7、很多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人有一种想法,以为他可以靠著说服力,或是用努力,或是用爱去驾驭秩序。

但秩序却是早已被排定了的,也是不能用爱来取代的,爱只可以在秩序范围内成长。

8、秩序的优先原则:原生秩序——根据归属权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定的,排列一个家庭的话,层级较低的人以顺时针方向排列在层级较高的人的左边,夫妻关系较之作为父母的身份有优先权;与旧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有优先权,新组建的家庭较之与原来家庭的关系有优先权。

海灵格的一些经典话语(家庭系统排列)

海灵格的一些经典话语(家庭系统排列)

海灵格的一些经典话语(家庭系统排列)我在避免定义一些概念,我们讨论的不是概念的真假,我是在试着描述一些不同的经验,以便让我们可以更妥善的处理它们,对于有需要的人也可以有更多帮助。

仅止于此,没有其它意思。

一旦要求我们所描述的必须是”真理”时,它就会成为假的理论了,并且立刻会被质疑。

我所描述的并不是绝对真理,而是一种现象的描述,来自我对许多伴侣和家庭的多年工作中所观察到的一些动力情况。

到此为止,请不要从我所说的话衍生出其它更多的意思。

我是在描述那些我实际上看到人们所做的,我是在描述他们实际的感觉和行为,以及观察他们如何系统式的和其它人连结与互动。

没有隐含着因果定律,仅仅是系统式的连结与互动。

如果你有兴趣观察人与人之间在系统上的互动情况,就必须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人们真正在做些什么。

那就是现象学的方法。

否则你所拥有的就只是与实际经验脱离的文字和观念而已,那不会对任何人有实质的帮助。

――海灵格第二篇:家庭系统排列入门 3500字前言家庭系统排列是过去十几年在欧洲发展得最快的心理治疗方法。

创始人伯特·海灵格先生(Bert Hellinger)自20xx年至20xx年间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等地主持过数场示范工作坊,引发了一阵家庭系统排列的热潮,很多人开始了解或学习系统排列,这其中包括心理学专业人士、培训导师、管理咨询师,以及很多普通公众。

参加过系统排列工作坊的人士,很多都会被个案现场效果所震撼,同时也可能对这门学问产生了很多疑问,甚至误解。

现在中国香港地区及中国大陆介绍家庭系统排列的著作只有两本:《谁在我家》和《爱的序位》。

《谁在我家》偏重于理论,《爱的序位》主要是个案辑录。

香港有另外一本书:《一切如是》,是海灵格的访谈录。

老实说,几本书都不容易理解。

原因是,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不是单一的学问,其至少综合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现今世界上流行的大部分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原始情感治疗(Primal Therapy)、交互分析(Transaction Analysis)、萨提亚家庭治疗(satir Family Reconstruc-tion)、身心语言程序学(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艾瑞克森催眠治疗(Ericksonian Hypnotherapy)、拥抱治疗(Holding Theraa-py)、激将治疗(Provoeative Therapy)、身体治疗(Physical Therapy)、创伤治疗(Trauma Therapy)等。

海灵格老师孩子教育智慧语录

海灵格老师孩子教育智慧语录

海灵格老师孩子教育智慧语录1、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开始在给予和获得的关系上设定边界,使得孩子可以慢慢学习离开家,过独立的生活。

做一个好父母意味着,有时必须让孩子失望,拒绝孩子的要求;允许孩子去有负面的经历,去失败,从而学习。

2、养父母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亲生父母的代表。

他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

只有当他们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才会尊重孩子。

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比亲生父母有优越感,孩子就会复仇,并且说:“你没有比我的亲生父母更好。

”3、如果有人说:“你的父亲是个酒鬼。

”那么出于对父亲的忠诚,孩子就会变得和父亲一样。

这就是外界对孩子灵魂的影响效应。

孩子会变得和父亲一样。

孩子说:“我想要像你一样。

”然后父亲会慈爱的看着孩子说:“你也可以去做一些和我有所不同的事物。

”这样可以释放孩子,让孩子可以超脱父母范围去发展。

4、一个女心理学家有两个孩子,她和丈夫分居,她说:“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什么也没做。

”我问她:“你尊重孩子的父亲吗?”她说:“不。

”我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他对孩子什么也不做。

”两年后,我又遇见了她。

我问她:“你好吗?”她说:“孩子的父亲带他们去度假。

”这是解决的开始。

回到最初的爱,无论发生了什么,给它一定的空间,然后孩子就会好起来。

被拒绝的父母,对孩子是最大的损失,巨大的损失。

5、父母,以及所有卷入其中的人,都必须改变关注的焦点。

他们必须去看一直以来都还没有去看的东西。

这会开启父母内在的成长。

当父母有意识地去承担孩子所无意识承担的东西,这时孩子就自由了。

然后为了所有相关人物的福祉,一家人可以一起去看那被排除的人。

6、所有的孩子都是美好的,如果我们允许他们美好。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要看着他们,还要带着爱去看他们所看着的地方。

7、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如果有其他家族成员仍然对某些人生气或排斥,他们必须怀着爱转向这些人,并将他们带回家族里。

这是孩子面对众多困扰的背景,也是关心孩子的父母要注意的地方。

8、孩子怀着爱去看那些被排除的人。

海灵格2016中国行之工作坊

海灵格2016中国行之工作坊

海灵格2016中国行之工作坊海灵格工作坊第一天部分语录:一、关于男人和女人1.在中国,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路很长,我让这条路变短了。

2.这是我看到在中国的很多现实,女人不看男人,一点都不想了解他,男人不敢靠近女人,他们之间没有连接,怎么会有孩子呢?这是由那么多年的历史造成的……3.连接的方式:看着对方的眼睛,男人对女人说:你是我的幸福。

女人对男人说:你是我的幸福。

———伯特·海灵格4.男人说“谢谢”是女人靠近男人的动力。

———苏菲·海灵格二、关于母亲1.拒绝母亲,就是拒绝自己。

2.我们一生中做得最伟大的事情就是:谢谢你,妈妈。

3.母亲给予生命,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如果她还能给更多,那是最美妙的;只给了生命,那也够了。

4.做出抗拒母亲的决定很容易,但是要找回母亲的路很长。

5.取下眼镜,才能看到母亲;取下眼镜,才能看到孩子。

———苏菲·海灵格三、关于财富1.财富是通往地狱的大门。

2.越是富有的人,灵魂越贫穷,背负着的担子越重。

3.财富只有通过爱获得,爱是最大的财富。

4.中国的财富,让世界害怕。

———伯特·海灵格5.只是为了钱而工作,是在出卖自己的灵魂。

———苏菲·海灵格7月3日海灵格杭州工作坊(第二天)语录1.谁才是那个大爱的人,睁开眼看看吧!(自闭症女儿代表在拉开妈妈)2.宇宙当中,没有巧合,没有偶然。

3.我只为一个人做一个排列,不做第二个,这就是新家排。

我允许它发生,我什么都不问,它会自己发生。

所以说,我并不做排列,来访者是那个做排列的人,不是我。

4.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但他们是平等的。

任何关系中,只有两个人处于同一个平面时,关系才能成功,才更喜悦。

当一个人高高在上时,他更有权力,他也失去了他的伴侣。

5.任何评判都把感恩排除在外。

没有感恩,就没有成长;没有感恩,就没有成功。

6.只要我们的凝视是向后看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改变。

只要是今天发生的,一切都能改变。

如何做到温和而坚定解读

如何做到温和而坚定解读

[转载]如何做到温和而坚定(2014-07-15 13:57:58)转载▼标签:转载原文地址:如何做到温和而坚定作者:吴松芳武志红我收到的差不多一半读者来信中,以及许多来找我求助的来访者,一开始的焦点总在别人身上。

例如,他们会问,怎样可以帮到我的父母呢?我的配偶到底是怎么想的?我的孩子真让我头疼……之所以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确会认为,我的痛苦是别人所导致的,如果这个人改变了,我就可以不那么痛苦了。

还有一个看起来似乎比较表面的原因是,我们很难做到对别人说“不”,别人,尤其是重要的亲人将他们的某些东西加给我们,我们不舒服,但却难以拒绝。

当不能拒绝别人的事情发生时,会有一个矛盾。

一方面,如果你接受了亲人的这些东西,你会难受;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你会觉得内疚,或担心对方不高兴,甚至离你而去。

化解这个矛盾的一个原则是我常提到的“温和而坚定”。

首先是坚定,即我坚守我的立场,无论如何都不改变;其次是温和,无论对方有什么情绪或做什么事情,我的情绪都是温和的,不会失控。

温和而坚定,是我自己想到的词语。

对这个原则,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有另外一个术语可以描绘——“不含敌意的坚决”。

这个术语突出了“非敌意”,即无论你怎样,我都不会有敌意产生。

这个原则,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甚至理解起来都不容易。

非常有意思的是,我是最近几天,有连续三个晚上在梦中,自己对自己不断讲解什么叫“不含敌意的坚决”,从梦中醒来后,会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继续很自然地进行思考,但这种思考,没有任何努力的成分。

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我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原则有了更深的体会。

小标题:要理解“不含敌意的坚决”,关键是“投射性认同”,也即我以前的文章屡屡提到的“自恋幻觉”的游戏。

概括起来,这个游戏是一个三部曲:我做了A,你要做B,否则会有C。

这个C,是怨气,是威胁性的信息。

有时,这三部曲会简化成两部曲——我希望你做B,否则会有C。

当一个人大权在握,而且又有极强的控制欲望时,这种两部曲会出现。

一切如是--海灵格

一切如是--海灵格

海灵格《一切如是》:刺激尘封的思想第1章:承受痛苦比解决问题容易第2章:现象学的心理治疗第3章:每一个人都被『纠缠』第4章:温文有礼的伴侣往往破坏关系第5章:轻松自在一点吧,无人叫你去打仗第6章:伟大藏于平凡第7章:内疚往往跟随着成长第8章:参破生死便见自性第9章:接触到伟大的灵魂第10章:秩序是要被发现的刺激尘封的思想海宁格腐化了我的思想,瓦解了我的信仰,直阅我的灵魂深处。

我发现,自己对他的言行即不屑有好奇。

骤眼看来,他说的话都是熟口熟面的:母亲是重要的(天呀!);尊敬你的父母(多么像天主教的语气!);不要对抗父母,接受他们的一切(可是他们多我很差!)女人要跟随男人。

(这有必要吗?)是的,海宁格的治疗工作非常神奇。

我曾经跟随了他三天,观察他怎样在400明观众面前,替一些重病患者作治疗。

最初,场内气氛是紧张热闹的,然后慢慢地,我们由旁观者的状态,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场中的家庭,每个人的过去忽然浮现,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突然闯进脑海;施压,我的确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于当场中的女儿跪下敬礼时,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到了晚上,我累得像完全虚脱了,这怎样解释呢?我只是一个观众而已。

为何这些虔诚的说话,在治疗时会突然变得有意义?卑微地站在父母跟前,请求父亲的祝福,又代表什么?为什么『道歉』也会不恰当?『原谅』是放肆的行为?究竟是什么在引导着人的思想?海宁格又是怎样触摸到我们思想中的盲点?他有些观点是在是匪夷所思的:●乱伦是因为有爱?●纯粹的罪行是无可避免的?●愤怒时罪行的来源?●妇解运动要尊重男性?●收养孩子有罪?●与家庭紧紧相连,才能获得自由?●向命运妥协?这些问题都在我脑中激荡着。

然而,真正令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海宁格打动我的方法。

由最初接触他的治疗,到翻阅他的著作,再到与他面对面交谈,我都感到一股莫名的平静,觉得很放松,世界很美好。

也许是因为他总是在仇恨纠缠、疾病痛苦中寻找爱吧。

海宁格的说话也许有点过时,但正是这些语言、能直闯人的灵魂深处。

伯特海灵格: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应对好外界一切关系!

伯特海灵格: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应对好外界一切关系!

伯特海灵格: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应对好外界一切关系!和平始于我们的灵魂。

——伯特·海灵格1,伯特·海灵格是谁?伯特·海灵格,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

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在非洲祖鲁族地区生活二十年,之后接受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训练。

他发现很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庭其他成员,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1924年在德国出生。

海灵格曾多次受邀到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地区做演讲示范。

2001年以来,海灵格两次亲临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

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是一种深入心灵的辅导工作,他称之为“Soul Work”。

海灵格的第一本著作《Love's Hidden Symmetry》(中文书名:《谁在我家》)于2003年10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伯特·海灵格博士是跨越20、21世纪、欧洲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也是心理治疗类最畅销书作家,以先驱者之姿引领媒介传统心理学和灵魂两大领域。

男人到底对女人做了什么?女人只是性对象或者是其他?他们不对妻子说话沟通吗?是不是男人只活在他们祖先男人的场域里?为什么女人不信任男人?为什么女人宁可没有男人、孩子而自己单独待着?以上这些问题,只有当你了解了家族系统排列的初始及至今的发展,你才能了解伯特·海灵格的心理治疗有多么重要。

只有当你真正内化了最基本的关于心灵的知识,你才能学习家族系统排列。

在心理学和精神学方面,伯特·海灵格和索菲·海灵格不知疲倦地服务了全世界上百万的人们。

他们帮助每个个体找到自己的力量、健康、成功以及福祉。

伯特和索菲·海灵格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家族系统排列,使其进入新的层面和新的维度。

海灵格的名言警句,读懂后完全可以自我努力,救赎自我心灵和家庭和谐关系。

1)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罪恶感就会化成力量的源泉,人一旦正视他的罪恶感,他便再也不会有罪恶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大师海灵格经典语录
1、海灵格谈自由
听海灵格谈自由,他说:人有一点点自由。

他的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

“人有一点点什么自由呢?”
他说:“改变的自由而已。

” 接着,他拐弯了:
“但是,对于改变之后的结果呢,人们是不自由的。


他还慢条斯理地说:
“所谓的自由只不过是臣服而已,——一个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运,那会是最大的自由。

很多人喜欢去追求,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但到头来结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结果是什么交给比你大的那个整体去做。


2、海灵格论生命和死亡
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3、海灵格论爱与秩序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4、海灵格论人生
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5、海灵格论伴侣关系
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

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海灵格论分手
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

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

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海灵格论父母和孩子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

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海灵格论疾病
信念促成疾病,醒悟便得康复。

疾病乃是拒绝荣耀自己父母的结果。

疾病乃是企图为他人赎罪。

和解比赎罪更好。

癌症由恨生成,却远远地回避着爱。

有时癌症是一种赎罪的形式。

头痛的问题可能是来自被堵塞的爱。

多数情绪的痛苦都是中断了的爱。

心痛和头痛常常是堵塞了的爱的一种表达。

海灵格论清白与罪恶
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

忠诚应以爱为出发点。

愧疚和无愧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与罪恶并不等同于善良和邪恶。

清白者是不原谅人的。

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

罪过是不可挽回,也不能补偿的。

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

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

唯有罪人才能够宽大仁慈。

人世间的罪恶是会消逝的。

海灵格论原谅与尊敬
人不能要求别人原谅。

人没有权力去宽恕别人。

慈悲需要勇气面对全部的伤痛。

原谅其实是一种僭越。

我知道你所赐给我的,我十分敬重它。

感恩之心便是不带傲慢的接受。

尊敬必须来自内心深处。

无聊的好奇心表示缺乏对他人的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