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础【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沟通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沟通理论指以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语言学中有关人际沟通的一些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它认为许多的行为问题都出在人际沟通方面,如不能恰当地接受、选择与评估信息,不能很好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反馈等。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消除这些沟通过程中的障碍,使人们的相互沟通得以顺利完成。

2.叙事治疗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叙事治疗模式是个案工作的一种模式,也被称为“叙说治疗”。它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它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等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与传统个人工作模式相比,叙事治疗不仅是一套治疗“模式”或者“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

3.标签理论[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埃德温·勒默特(Edwin Lemet)和霍华德·贝克尔(Howard Becker)是标签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标签理论的代表作是《社会病理学》(1951)。标签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的界定与产生,自我形象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产生的,而他人的标签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社会互动的产物。该理论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它认为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并不是因为行动本身,而是因为他人对这种行为的反应。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若他人或者社会组织给行为者贴上负面的“标签”,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陷入“越轨生涯”的重要原因。

4.社区照顾[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区照顾可体现为“在社区内照顾”(care in the community)、“被社区照顾”(care by the community)和“为社区照顾”(care for the community)三方面含义,就是动员并连接正式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协助社区内有需要者,让他们能与其他人一样居住在家里和生活在社区里,并得到适当照顾,以便社区成员之间休戚与共、相互扶持。

本模式的工作对象是弱势人士。本模式认为,个人自助、家庭支持、机构照顾、市场服务和政府介入都存在不足,而社区照顾则有利于建立输送体系,满足差异化需要,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和强化社区意识。本模式旨在使弱势人士能生活在社区内或被社区人士服务。为此,工作者可采用资源调动、社区联络、倡议、训练等宏观技巧和个案介入、网络服务等微观技术,并体现多元角色。工作对象基本上是服务消费者。长期病患者的个案管理就可运用社区照顾方式。

社区照顾作为新模式有不少优势,但也要社区工作者注重正式资源的建设,关注非正式资源的品质,兼顾政策和执行,并注意服务团队和服务手法的双重整合。

5.本我、自我、超我[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于是,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居间调节作用。

(3)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6.目标系统[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所谓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案主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由于案主的问题及其解决,是与案主生活的环境及其资源密切相关的,在工作中,为了逐步达到社会工作服务和改变案主的目的,社会工作者要与有关的人与系统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目标系统去加以改变和影响,从而为解决案主的问题与满足需要创造条件。在一般情况下,案主系统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系统,案主系统发生相应的改变,就可以帮助案主、实

现社会工作的目标。但是案主系统也可以不是社会工作的目标系统。在有些情况下,案主系统并不总是为达到社会工作而要改变的系统。例如在学校社会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有时会将学生家长作为目标系统,随着家长与学生沟通状况或教育方式的改善,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见,案主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情况下,目标系统大于案主系统,并具有时效性。有时案主系统与目标系统一致,有时不一致,有时可以是交叉的。

7.社会救助[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

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8.社会福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社会为改善和提高成员的生活而实施的各种措施、政策及制度。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广义指国家和社会举办的文化、教育、医疗事业,城市和农村社区或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公益事业;狭义指国家和社会为身心有缺陷而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上有困难者提供各种物质帮助和特殊服务。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补贴、职业福利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企业财力和社会团体、个人的捐款,也包括外国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捐款以及贷款。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也表现为从消极的救济到积极的预防,由部分人的社会责任转变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的发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