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如何“故事化” 黄雨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作者:宋春玲来源:《活力》2014年第01期[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方法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
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快速创新。
把新闻事实用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传媒界。
“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在我国,从较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报浏览》开办新闻故事,到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纷纷开办新闻故事专栏,再到四川卫视公开表示要打造中国电视台中第一个完善的故事频道,电视新闻故事化现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从记者多年的基层新闻报道经验和切身感受出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报道新闻、写新闻,然后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文学表现手法,将新闻事件以表述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使得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于可看性有所增强。
赋予新闻以故事化的背景,增加新闻的可看性和报道亮点,同时,这也是从另一个审美角度创作新闻的形式之一。
越来越多的记者在采写中用到了新闻故事化这种方式,新闻故事化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它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观赏性和客观性,使之原本枯燥无味的新闻报道变得更有趣味和人情味。
正如李雪峰同志在《新闻与写作》2001年第07期提及的一段文字:当我们在宽广的海滩漫步时,常常被突然闪现的贝壳惊起一丝的欢乐,双眸也因而放光。
是贝壳的亮点为海滩与观海的人增加了新的美感。
平常生活中发生的新闻浩如烟海,而重大新闻很少,所以记者或通讯员常会有两种极端,要么找不到新闻,觉得一条也不够份量;要么觉得新闻很多,写出来后上稿率却很低。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迅猛发展,新闻故事化表现手法也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
文章就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优点和弊端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电视同行一点启发,共同进步。
浅析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浅析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策略以及注意事项作者:任文,刘冬春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3期任文刘冬春(河南省信阳电视台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传统的电视新闻往往只提取重要的信息量,提炼重点,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
精炼的新闻词,只是告诉了受众一个事件,却很难激起受众的感情共鸣,难易吸引受众的眼球。
电视新闻故事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新闻,打破了传统新闻的弊端,将新闻的血肉完整的展示在受众面前,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文章主要针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化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253-01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方式,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实现事件中隐含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的《60分钟》栏目,我国最早出现于《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
由于其独特的新闻表现手法,赢得了受众的欢迎。
《讲述》、《人与社会》、《道德观察》、《传奇故事》、《社会记录》等都属于此种类型的电视节目。
电视新闻故事化所带来的新闻报道的变革与成绩。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是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对传统新闻的一种有益补充。
1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策略1.1 重视非语言符号的作用美国口语传播学者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传播活动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65%的信息是非语言符号传播的。
非语言符号可以用来填补、增加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不足和欠缺。
有时非语言信号发挥着比语言符号更重要的作用。
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事情是语言所不能准确发表的,非语言往往能更好的表达其意义。
非语言符号在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更能调动起观众的情感参与的积极性。
以《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为例,老人的神态、表情等态势语言,都在活生生地展示一位目睹黄浦江变化的普普通通上海市民的心情。
电视新闻如何用好故事化

而 电视作 为视听兼备 的老牌媒体 ,能够 中的情节和 细节 。从而突 出事件 中隐含 百姓 自己 的故事 ” ,节 目播 出后在 观众
存在的 问题 ,并提 出合理化 的建议和对策 。
【 关键词 】电视新 闻;故事化 ;对策 全媒体 时代 的到来让信息 的获取更 加便捷 ,媒介之 间的竞争也愈 演愈烈 , 面对有 限的新 闻资 源 ,如何在 这场没有 硝烟 的战争 中最大化 地争取受众 成为 了 媒体关 注的焦点 问题 。在 国外 优秀新 闻 栏 目的启 发下 ,在市 场经济大潮 的推动 下, “ 故 事化 ”的报 道方式逐 渐风靡 ,
道多等,也为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公 节 、挖掘人性 、抒发情感 ,让新 闻事实 西卫 视 的 《 金 飞故 事 传 奇 》 、江 苏 卫 视 信力带来 了 巨大 的挑 战 。因此 ,探 讨 电 更加形 象立体地 展示在观众 面前 ,不仅 的 《 人间 》、河北 电视 台的 《 故事坊 》 视新 闻如何用好故 事化是十分必要 的。 拉 近了荧屏 与观众的距离 ,也 拓宽 了新 等 ,一时 间 , 用故 事化 的手法报道新 闻 电视新 闻故 事化 的兴起 闻报道 的深 度和广度 。 事件 的理念迅速普及 ,在 中国的电视 新 传统 的新 闻写作通常采用 “ 倒金字 国外 对 新 闻 故事 化 的最 先探 索 起 闻界形成 了一 股巨大的潮流。
奢 I 闻知 2 0 1 5 年第0 5 期1 0 7
业 务 研 究
E WS RES£ ARC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叙事中讲新闻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叙事中讲新闻作者:王国霞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6期【摘要】新闻一旦与“故事”挂上钩,就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然而现在的新闻尤其是民生类的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面对这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如果想在全媒体时代得到发展,必须找准新的定位,故事化必然是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必须建立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叙事技巧新闻真实性一、故事化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新闻故事化”最早是美国CBS《60分钟》提出的,艾美奖对《60分钟》的评价是“用简单而有效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时间中的情节和细节,突显时间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时,应努力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展现人性的真善美,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
①电视语言有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性和冲击力,在叙事上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因此,讲故事是电视独有的特长,电视新闻故事化可以充分体现电视语言的魅力。
尤其是微博的出现,让“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成为新闻最简单的传播方式,微博的碎片化传播使得传播权利,从单纯的记者传播权到每个网友都有传播权,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如何抓住观众呢?这是作为媒体人需要首先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就非常巧妙的运用到了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在每一个报道中讲一个故事。
在《孟宏伟牛羊卖出来的“传奇”》(走基层我这十年系列之一)的报道中,编导巧用悬念,采取不断设问的方式讲故事,在主要人物出场之前,编导用了三个段落做铺垫、设置悬念,而孟宏伟趴在床上出场,让观众有些吃惊,紧跟的解说解释了情况,原来他是高位截瘫的,而后运用不断的设问推进情节:孟宏伟是怎样发布信息,寻找客户的?他的手指不能动,怎么打字?孟宏伟有一个原则就是见面交易,那他是如何做到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追问,介绍了孟宏伟的情况,并且引出孟宏伟的弟弟孟伟强。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策略-以湖南经视《都市晚间》为例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策略-以湖南经视《都市晚间》
为例
电视民生新闻是指对社会生活中重要、紧迫、关切的民生问题进行报道和探讨的新闻内容。
而故事化策略则是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手段,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来让新闻内容更加接地气、易懂易记、容易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湖南经视的《都市晚间》就是一档善于利用故事化策略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1. 选择脉点新闻
湖南经视的《都市晚间》在选择新闻内容的时候,首先注意抓住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关切的民生问题。
这也是故事化策略能够运用的基础。
比如,经常会报道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社会热点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而通过故事化的普及方式,可以将公共问题更好地展现出来。
2. 运用真实故事情节
在报道中,湖南经视《都市晚间》非常注重运用真实的故事情节进行报道。
这些故事情节往往是真实的民生案例,如老百姓生产生活、就医就学等方面的难题和矛盾,从而引起了广泛共鸣。
通过以故事的形式展示,新闻更加接地气、更容易引发群众共鸣。
3. 凸显人性关怀
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湖南经视的《都市晚间》还注重凸显出来的是人性关怀。
并不仅仅是关注问题的发生,而是以人文价值的视角进行报道,更为贴近社会人群的内心与需求。
这样新闻内
容才能够更加多元化丰富,而不是简单地强调问题或事件发生的事实。
4. 提供解决方案
湖南经视的《都市晚间》在此基础上,通常情况下,也会提供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路线。
将新闻转化为一种服务,易于民众接受与实施,既充分体现了新闻服务于社会的宗旨,也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加实质性的变化。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摘要】电视新闻报道在传播信息的也需要具有故事性,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本文从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故事化在其中的应用入手,探讨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性特点、故事化元素的运用以及案例分析。
也提出了如何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水平以及故事化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
结论部分强调了电视新闻报道的故事化是提高报道效果的有效途径,认为未来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将是向更加故事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电视新闻报道需要更多地注重故事性,让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故事化,故事性特点,故事化元素,案例分析,报道效果,受众吸引力,提高水平,发展方向,趋势1. 引言1.1 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电视新闻报道作为主流媒体形式之一,在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电视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每天播出的新闻节目可以及时、全面地向观众报道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和新闻动态,为人们提供了及时的资讯。
电视新闻报道可以帮助观众了解社会现状和各种热点问题,促进民众的思考和讨论,有利于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
电视新闻报道还可以承担起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醒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电视新闻报道在当代社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通过观看电视新闻,人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变化和动态,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故事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故事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是指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融入故事化元素,使报道更加具有情节性和吸引力。
通过故事化的手法,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关注度,增强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传统的干燥冗长的新闻报道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故事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闻表达方式。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传播方式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传播方式近年来,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发展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大势所趋”。
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优势是十分显著的,但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落实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如要贴近百姓生活、要还原事件真相等。
文章围绕“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传播”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促进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标签:故事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传播方式一、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优势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优势是十分显著的,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三方面:第一,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大幅度提升,有益于快速吸引听众注意力并使其快速读懂新闻梗概。
第二,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更加传神、生动,新媒体平台的功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更易于激发观众的情感因素,引发观众共鸣。
第三,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的整体性更强。
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相比,故事化电视新闻节目以新闻内容为核心,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新闻事件的过程,其间又夹杂了艺术塑形、多视角讨论等,不仅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的完整,也使得枯燥的新闻更具备视觉传播效果,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二、故事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传播的策略1.立足于观众视角,想观众之所想“故事化”能够有效地提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趣味性,但如果所讲述的内容“不接地气”,脱离观众的生活实际,那么很难引发观众共鸣,甚至还会引发观众的厌烦感。
因此,在落实故事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传播时,应充分地考虑观众的需求,要立足于观众的视角、想观众之所想,播观众想看的内容。
如此一来,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就具备了浓厚的人情味,在情感上主动地靠近了观众。
一旦观众对新闻节目产生了亲近、信任的感觉,那么彼此之间也更易于达成共识,更有利于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推广。
2.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忌捏造事实故事化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虽然是以“讲故事”的形式传播电视新闻,但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传播宗旨是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新闻的客观事实,这一点是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动摇的“纲”。
评电视新闻节目“彻底故事化”

评电视新闻节目“彻底故事化”新闻故事化和娱乐化已是老生常谈,四川卫视“新闻连连看”(以下简称“连连看”)却将新闻彻底走向故事和娱乐。
“连连看”在新闻竞争同质化,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崛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栏目自称是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之后的“第三种新闻”,扯起“新闻连连看、看完就吃饭”的口号,揣着“新闻人物化、人物故事化”的理念,抛却新闻的时效性卖点,专事挖掘趣闻轶事,以此打造核心竞争力,抢滩四川新闻市场。
窥一斑而知全豹。
笔者试图从“连连看”的新闻本体着眼,探讨当下电视新闻节目“彻底故事化”的创新手段与竞争劣势。
创新:瞄准时间差新闻玩“变脸”市场竞争有一个基本法则,就是瞄准特定受众,进行市场细分,实施差异化战略,以图进入并占领市场。
“连连看”从时间上寻找播出空当,从新闻表现形式上进行“创造性模仿”,在播出之初“炸开”一片市场空地,迅速成长为一棵大树。
空当:锁定播出时间差。
据不完全统计,90%的省级卫视播出新闻顺序为: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播出本省新闻,之前多为儿童时段或娱乐时段。
按照国内受众的生活状态和习惯,电视通常在下午6点后开始预热、卡位,抢占收视人群。
因此,电视无不看重这一时段,国内卫视并不鲜见:湖南卫视的“娱乐无极限”吸引年轻人眼球;重庆卫视的方言剧节目形态“生活麻辣烫”占领地方受众,都取得不错的收视效果。
奉行娱乐化的“连连看”也看上了这一时段,大胆将新闻栏目的开播放在18∶35分。
如此既在时间上卡准位,又避免了新闻联播之后,受众对新闻类节目的“审美疲劳”。
“变脸”:新闻彻底故事化和娱乐化。
——主持人和记者出镜。
她们或年轻靓丽,或轻松活泼,旁白、音乐、表演手段穿插其中,极尽搞笑逗乐之能事,出境频率甚至远远大于新闻事件本身。
《老爷车驶入成都》新闻中,记者干脆充当演员,以不同打扮、不同身份开着老爷车兜风体验,对老爷车本身的信息介绍几近忽略不计。
——各种时尚元素被综合运用于新闻。
以前,作为硬信息的新闻,很难想像其播报背景音乐是摇滚、街舞、卡通、无厘头电视剧镜头剪辑等,但此种现象在“连连看”中比比皆是,已经成为常规元素,甚至会出现类似于“馒头”的解说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新闻如何“故事化” 黄雨
摘要:当前业界的主流便是将新闻以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这也是民生新闻报
道的新方向,在新闻写作期间得到了广泛采用。
通过故事化新闻信息可以有效增
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可读性,使得新闻内容更具备人情味与趣味性,通过创新
的思路模式提高了新闻的写作效果。
本文便据此分析了新闻故事化的积极作用,
指出了具体的方法与措施,以期提升新闻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方法
1.新闻故事化的意义
首先,通过新闻的故事化可以报道更多事实本位的信息,使得读者可以阅
读与真实事件一致的新闻。
事实属于新闻的本源,且事实也是发生于实际生活中
的真实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组成了一篇篇新闻。
对此,新闻应真正实现有效
传播,有效避免期间的障碍问题,确保受众可以及时了解新闻的本来面目,从而
回归事实本位。
其次,新闻故事化可以降低信息的宣传味道,以往的新闻大多为
时政类型,由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以严肃的态度,正襟危坐读出,具备较强的宣传
意味。
但这并非新闻主要的报道模式,且若新闻仅存在此中单一传播方法,会降
低趣味性,无法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进一步增强新闻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记者在选材期间应遵循客观与准确原则,抱着冷静客观的态度进行新闻的选材,
但传播报道时也可以采用故事化方法,降低传统新闻的宣传意味,利用人情味较
浓的话语深入浅出的讲解新闻的发生情况,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这样通过新闻
的故事化报道可以拉近其与人们的距离,利用人情味的故事串联新闻,从而增强
新闻的人文特性,强化自身的价值与效果。
最后新闻故事化可以留住更多的观众,以往新闻主要采用单一枯燥的传播报道方式,观众在看完核心的新闻信息后一般
会变更频道,无法长期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乏味的新闻内容会使观众更喜欢观
看其他轻松的节目。
而通过新闻的故事化报道可以增强新闻内容的亲切性与自然性,促使新闻内容的多样化,使人们可以在乐趣中身临其境的感受新闻,增强对
新闻的认同感,激发了解兴趣,从而留住更多的观众[1]。
2.影响新闻故事化进程的因素
首先是缺乏悬念设置,当前部分故事化新闻中并未设置恰当的悬念,使得
受众在阅读中麻木接受,顺序阅读,无法激发兴趣。
这不但不利于提高受众的生
活品质,且不利于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
除此之外,新闻缺失悬念也会使得受众
很难深入挖掘事实真相,无法及时接受新闻需要传递的报道精神,影响了其正面
的报道价值。
其次是没有深入挖掘事件本身,新闻报道的广度决定于新闻事件的
挖掘深度。
新闻的挖掘深度越大,其背后的价值也越大。
但当前多数新闻工作人
员更为看重自身利益,以致盲目组织新闻内容,没有注重其真实性与挖掘度,甚
至为了博取受众的关注不惜报道低劣的新闻内容,并未重视新闻本身的真实价值,丧失了自身的职业道德。
同时,部分故事化新闻缺乏延伸性,报道内容大多为独
立事件,采用面对面与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期间并未有效联系其他内容,不能实
现深层次新闻的报道。
最后是忽视了新闻情节故事的渲染性,通过故事化新闻可
以有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但部分新闻工作者自身对信息的组织能力较差,没
有更好的表述故事化情节。
一方面,期间存在过度渲染的问题,在报道新闻时采
用小说的描述形式,虽然注重了新闻传播的主动性,但却忽视了新闻传播的真实
性与有效性。
另一方面是没有进行任何渲染,报道内容更为枯燥乏味,失去了新
闻自身的真实价值[2]。
3.提高新闻故事化水平的措施
通过实现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可以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使其在轻松的氛
围中更好的了解新闻信息,提高阅读效果。
对此,应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新闻的故
事化水平。
3.1合理选择故事切入点与视角
一方面应正确选择故事的切入点,新闻故事化报道中注重讲解刚刚发生的
故事内容,由点到面的进行层层深入分析,综合组织新闻的事件情况与人物情况。
在新闻报道期间可以针对性的增加个人的感情倾向,细微刻画情节较小的新闻故事,展示当前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完
成故事的讲解后穿插小故事,在解释新闻内容的基础上增强报道的人情味,获得
预期的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应选择合理的新闻视角,以往新闻报道中,记者往往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隐去写作人的真实信息,记者只是讲述故事内容,报道的事
件无法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对此,在新闻故事化报道中应尽量选择合理的视角,通过耳闻目睹的故事增强渲染性。
比如《下辈子我们还当母子》中,在报道新闻
时便采用了母亲的视角,为人们真实呈现了儿子多年与癌症抗争的故事,通过母
亲特有的感受打动读者[3]。
3.2注重深入挖掘新闻材料
新闻应报道当前发生的真实事件,期间应重视事件背后的真实性,也应故
事化描述整个新闻事件,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使得受众可以在生动的语言中及
时了解新闻的客观情况,体现了新闻的价值性。
比如在《荣辱观》报道过程中,
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写刘玉梅辛勤的劳动,体现出其在生活中的艰辛程度,使得受众可以在故事化的新闻报道中亲身感受人物敬业奉献的精神。
这些事
件虽然看起来属于孤立的,但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通过联合
报道增强宣传效果,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4]。
3.3适度渲染新闻故事情节
在报道新闻故事时应适度掌握情节的渲染程度,在描述新闻事件的过程使
其充满形象感,加深受众的理解。
当前各类新闻信息中的事件、人物等矛盾多变,通过跌宕的情节可以更好的展现新闻的实际价值,但注意不能渲染过度,否则便
会导致夸张的新闻。
由此看出,在故事化新闻的过程中应保证情节的有趣合理,
充分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
结束语
新闻故事化存在利弊,为了增强新闻的趣味性与易理解性,人们可以促使
新闻的故事化。
但并非每条新闻均需要进行故事化,应首先看重自身的信息价值,适度进行故事化,不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新闻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战平.发展导报.新闻故事化写作探析[N].2017-12-12 (015):2.
[2]白云东.电视新闻故事化发展的社会动因及存在的问题[J].视听.2017(09):147-148.
[3]冯文辉.面向叙事学视野下的电视新闻故事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9):170.
[4]杨崇林.电视新闻故事化倾向的优劣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