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和反流型食道炎的区别和治疗
梅核气

梅核气作者:刘臣彬概述:梅核气是咽喉中有异物感觉,也就是咽喉中如有乌梅核阻塞于咽喉部。
多数患者主诉咽喉不适、干咳,如有一物,形同圆形,如同鹌鹑卵大,咽之不下,咯之不出的咽喉疾患。
中青年妇女比较容易患上此病。
中医学认为此病因情志郁结,肝郁气滞化痰,引起的病症。
中医称梅核气,在西医就是咽喉神经官能症,检查在耳鼻喉科,经过检查,咽喉部位不发红、不发紫,正常健康色。
鉴别诊断:1、有别于咽喉炎:咽喉炎局部咽喉部位紫绀、发红,有红色粟粒样斑点,甚至有脓斑脓点,急性的伴随咳嗽、发烧,以干咳为主。
慢性的迁延几年,甚至几十年,乃至终生不愈。
2、有别于肿瘤:因为经过下腔镜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均无异常表现。
3、这个病往往多数是中青年妇女,就诊于耳鼻喉科,经过详细、反复多处医院检查,查不出疾病,因此,定为咽喉神经官能症。
不具有传染性,既没有细菌感染,也没有病毒感染依据。
中医诊断:患者有咽喉部自觉有球状物体堵塞,吞之不进,吐之不出,经过耳鼻喉科检查,没有异常。
舌质淡,苔白。
脉滑,一部分人伴随左关脉弦,一部分右寸部脉滑。
为痰结咽喉所致。
如果经常在刺激情况下,生气、发怒,引起的是肝郁气滞为主。
治疗原则:痰饮引起的用四七汤加减治疗,教科书用厚朴温中汤治疗。
伴随肝郁气滞的用逍遥散加减治疗。
伴随咽喉有炎症的,也就是中医的肺肾阴虚、或者上焦火盛,适当加清热泻火中药。
处方:1、四七汤: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0克、苏子20克(研碎)、生姜3片、大枣3个(掰开)水煎服。
2、加味四七汤:治梅核气妙不可述。
紫苏叶15克、半夏15克、厚朴15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天南星10克、砂仁5克、青皮10克、白豆蔻5克、槟榔5克、益智仁5克、生姜3片水煎服。
3、加味二陈汤:燥湿化痰、清热止咳。
适用于梅核气,伴随咽喉炎患者。
咽喉有异物感,并且咽峡部发绀,或者咽喉部有粟粒状颗粒红色者。
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乌梅5个、枳壳10克、桔梗10克、黄芩30克、栀子20克、紫苏子15克、白豆蔻10克、生姜3片水煎服。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内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
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疼痛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对预防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能明显缓解症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
同时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药物抵抗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发生胃癌的概率。
目前中医药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策略和实验总结。
1、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为6种证型,分别为: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瘀血阻络证。
这六种类型仅仅是目前共识的内容,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多样不能完全概括,因此各医家需要灵活变通,精准辨证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章程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疗以疏肝降热、和胃降逆;脾胃虚弱型,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错杂型,治疗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治疗以养阴和胃、和胃降逆。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美拉唑镁联合莫沙比利片等)。
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张福东将3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肝胃不和型,采用黄连、醋柴胡、甘草、白术等进行治疗;脾胃虚弱型,采用广木香、乌贼骨、陈皮、白术、甘草、党参等进行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白蔻仁、厚朴、佩兰、半夏、甘草、竹叶等进行治疗;胃阴不足型,采用麦门冬、谷麦芽、甘草、半夏等进行治疗。
梅核气的中医辨证治疗

梅核气的中医辨证治疗梅核气,中医病证名,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
现代医学称为咽异感症,又常被诊为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
该病多发于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
【病因病理】1、肝郁七情失和,肝郁气逆,气逆于上,滞于咽喉而致痰黏咽喉。
2、痰结久思伤脾,脾虚生痰汽痰互结,滞于咽喉所致。
【诊断要点】1、根据患者咽中似有梅核梗住粘滞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喉镜检查咽喉部稍充血,无异物或肿瘤组织梗塞。
2、与食道炎、食道癌、喉癌、喉部异物鉴别。
【辨证施治】1、痰气郁结型主症: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
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
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
多见于中年女性。
不少患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
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方药:方用半夏厚朴汤。
常用中药:法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等。
2、肝郁气滞型主症: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气频作,食纳呆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甲状腺肿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中药: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等。
3、肝郁失音型主症:咽喉梗塞,部位不定;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时有时无,时轻时重,常随情志变化而变化,抑郁愈甚,症状愈重;亦有因情绪激动后声音突然嘶哑;或语音全无,短者数小时,长者可数日不愈,但咳嗽、啼哭时却发声正常。
咽喉检查均无异常。
常伴有情志不舒,多疑善虑,少言寡欢,胸闷胁痛,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
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行气,畅喉开音。
方药:诃子清音汤。
常用中药:诃子肉、桔梗、甘草、郁金、香附、木蝴蝶等。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与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由胃酸倒流至食管引起。
这种情况会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和不适。
本文将详细介绍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1.1 胃灼热感: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胃酸进入食管,导致患者出现胃灼热感。
患者常常感到胸口有灼热或刺激感,类似于心脏绞痛,这种不适感在进餐后或躺下时加重。
1.2 反酸呕吐: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患者可能会经历不断咳嗽或咳嗽后有极少量酸性物质被吐出来的情况。
当反流愈发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全面呕吐。
1.3 咽部不适:患者可以感觉到喉部有异物感,并且容易产生恶心感,有时甚至会引起咯血的症状。
1.4 胸部疼痛:由于胃酸的反流,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方或上腹部的不适。
这种疼痛往往在进食和躺下时更加剧烈,并会缓解在直立位或服用抗酸药物后。
1.5 吞咽困难:反流性食管炎也可以导致吞咽困难的感觉。
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顺利将食物吞下去。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法2.1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控制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辛辣、油腻和碱化性食品,如柠檬、醋等。
(2)避免过度进食: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3)控制体重:减肥对于缓解反流性食管炎非常重要。
(4)保持头部抬高:尽量使用高枕头,保持头部抬高,有助于减少胃酸反流的可能。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并促进食道黏膜的修复。
以下是常用药物:(1)质子泵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降低胃酸分泌,改善食道黏膜受损的情况。
常见例子包括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等。
(2)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胃酸与H2受体结合来减少胃酸分泌。
常见的H2受体拮抗剂有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等。
(3)抗酸药:如铝碳酸镁凝胶和氧化镁等,能中和胃酸从而缓解反流性食管炎的不适感。
2.3 外科手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梅核气的症状及早期识别方法

其他疗法
心理疗法:保 持心情舒畅, 避免焦虑和紧 张
饮食疗法:多 吃蔬菜水果, 避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
运动疗法:适 当进行有氧运 动,如慢跑、 游泳等
穴位按摩:按 摩内关、足三 里等穴位,缓 解症状
01
0 2
03
04
PART FOUR
如何预防梅核气 的发生
加强锻炼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不熬夜、不吸烟、不酗酒等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多喝水等
饮食调理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适量饮用绿茶、菊花茶等清热解毒的饮品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可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 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改善抑郁、悲观等情绪 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利培酮等,可缓解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中药治疗: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可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情绪波动与梅核气的症状有 关
情绪波动可能影响患者的日 常生活和工作
消化系统症状
吞咽困难:感觉食物难以下咽,甚至出现疼痛 反酸:胃酸反流至食道,引起烧心、胸痛等症状 嗳气:频繁打嗝,伴有胃胀、腹胀等不适 恶心呕吐: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早晨空腹时更为明显
PART TWO
早期识别梅核气 的方法
梅核气的症状及 早期识别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梅核气的症状 02 早期识别梅核气的方法 03 如何缓解梅核气的症状 04 如何预防梅核气的发生
PART ONE
梅核气的症状
梅核气的辨别与治疗

医药合璧有一天,一个母亲带着个10来岁的小孩来看病,说孩子老是干咳,妈妈吓得带他到家庭医生处看病,就是查不出原因,说是不良习惯。
我问孩子,是不是和谁吵架或与谁闹别扭了?他回忆说,和妈妈,妈妈批评他考试没考好,心里不服气,就与妈妈闹别扭了。
我问明原因,诊脉确诊后,告诉她们娘俩,孩子得的病叫“梅核气”。
既不是长了什么东西,更不是得了癌症,是一种功能性疾病。
我给他开了汤药,孩子服用4剂就好了。
经常有病人来看病,怀疑自己得了癌症,说喉咙里有东西,老是堵在那,咽不下去,也咳不出来,气短,呼吸不畅快,但不影响饮食,形成常喘大气、不断咳嗽的习惯。
罹患这种病不论年龄、性别。
患病后好像有乌梅核如鲠在喉,但又没有实在的东西,只是一股气,所以,称为“梅核气”。
这种病,大多由生气引起来的。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之气不宣降反而上升,聚津成痰,与肝气互结于咽喉,咳吐不出,吞咽不下。
早在东汉医圣张仲景就对此病有了论述和治疗方法。
他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指出:“妇人咽中如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气不行则气郁难解开,痰不化开,则痰气之结难以散开,所以,治疗方法当行气解郁,化痰散结。
半夏厚朴汤方中制半夏可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可以行气开郁,下气除满;两药配伍可以行气滞,化痰结;茯苓渗湿健脾,帮助半夏化痰;生姜可帮助半夏和胃止呕;苏叶宣肺疏肝,帮助厚朴行气宽胸,全方辛开苦降,可以达到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
虽汉时已有此病以及治疗方法,但还没有“梅核气”的病名。
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证候》中记载:“此是胸隔痰结,与气相搏,逆上咽喉之间,结聚状如炙肉之脔也。
”唐朝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但仍无此病名。
到了宋朝才为此病命名为“梅核气”。
朱肱在其所著的《南阳活人书》中,将“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的疾病称为“梅核气”。
明朝龚信在《古今医鉴·梅核气》中,一直沿用此名,其记载:“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
杨海波梅核气的中医辨证治疗

杨海波梅核气的中医辨证治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梅核气的定义和症状
2.梅核气的中医病因病理
3.梅核气的中医治疗方法
4.梅核气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正文
梅核气,中医病证名,是指因情志不遂,肝气瘀滞,痰气互结,停聚于咽所致的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以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
现代医学称之为咽异感症,或称咽部神经官能症,或咽癔症、癔球。
该病多发于青中年人,以女性居多。
中医认为,梅核气的病因病理主要有两种:一是肝郁七情失和,肝郁气逆,气逆于上,滞于咽喉而致痰黏咽喉;二是痰结久思伤脾,脾虚生痰,汽痰互结,滞于咽喉所致。
针对梅核气的中医治疗方法,通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半夏厚朴汤、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等中成药。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多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预防感冒。
对于梅核气的预防和注意事项,首先要保持情志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抑郁;其次,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最后,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总之,梅核气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其治疗需要结合药物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梅核气的治疗方法

梅核气的治疗方法
梅核气,又称为梅核气病,是一种由于梅核的吸入或误食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
疾病。
梅核气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喉咙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发现梅核气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治疗梅核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及时洗胃。
患者误食梅核后,应立即进行洗胃,以减少梅核中毒物质的吸收。
洗胃时应注
意操作规范,避免造成胃部损伤。
同时,可使用温水多次漱口,以帮助清除口腔和咽喉中残留的梅核碎片。
2. 给予氧疗。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给予氧疗,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
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3. 使用呼吸道扩张剂。
在梅核气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呼吸道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等药物,以帮助
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
4. 给予抗炎药物。
患者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时,可给予抗炎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意识
丧失等情况,应立即转诊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总之,梅核气病是一种急性中毒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在发现梅核气中毒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进行处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强对梅核的防范意识,避免误食或吸入梅核,以预防梅核气病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梅核气病的认识,提高对梅核气的防范和治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核气和反流型食道炎的区别和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误治为梅核气典型病历
近一星期感觉喉咙下面两快锁骨中间这个地方好象有堵塞感,不过吃东西的时候就感觉好一点,喝水吃东西都没什么阻碍,一直以为是梅核气,前2天去医院看五官科,医生看了一下咽喉说是反流性食道炎,可我感觉我这个症状和反流性食道炎的症状有差别啊。
我最严重的感觉就是感觉喉咙下面两快锁骨中间被东西堵住一样,疼痛也没有,就是堵塞的感觉,请问这是反流性食道炎吗?过了3个月,吃了无数的药和治疗没有任何好转。
开始不信任医生自己上网搜索,觉得胃反酸很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不敢去做胃镜(当时听说做胃镜会得肝炎,因为有的医院消毒不干净。
)于是开始自己吃胃药,吃了接近6个月无好转,倒是胃病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胃反酸严重。
后来来到了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医生强烈建议我做胃镜,于是我就做了,检查结果是我的喷门肌松弛了,也就是反流性食道炎了。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的专家说:中医的梅气核和西医说的返流性食道炎不是一回事,梅气核大约相当于西医说的“咽异感症”。
咽异感症的诊断,一般标准是病人主诉咽喉部异物感/不适感,但是在临床上没有发现与之有关的体征和阳性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病人不舒服,但是就是查不出问题。
一般讲:咽异感症是一种典型的心因性疾病,中医认为是“忧思过度,有伤心神”而至。
在治疗梅核气方面,河北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调整胃肠神经功能,解除胃肠痉挛,同时保护胃粘膜,和胃降逆,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使胃肠浊气得以下降,清气得以上升,情志得以舒畅,可使暧气,咽部异物感,两肋和胃脘部的胀闷,串痛感及胃内无以言状的不适感,无饥饿感、胃内上冲,打嗝、口干、口苦,胸闷、喜欢出长气,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心口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同时还伴随有饭后嗳气、放屁,肚脐周围时有硬块时而消失,进食或冷饮肚脐周围立即有痛,大便燥结,时而腹泻,喜欢舒长气,心悸、气短,病情重时口干眼涩,全身无力,烦躁多梦,等症1-3天缓解,一疗程消失,经两到三个疗程的巩固治疗,即可顺利康复。
返流性食道炎是由于胃液(胃酸)顺食道返流造成的,在临床上分为两大症状群,一个称为食道返流症状群,包括:返酸,烧心,胸骨后不适感等等。
另一个称为食道外症状群,主要是呼吸道和咽喉症状:包括反复发生肺炎,无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等等。
诊断上,首选检查是纤维电子胃镜,根据胃镜所见,分为胃镜下阳性和胃镜下阴性两种返流性食道炎。
如果胃镜未能确诊而临床高度怀疑,可以进行实验性治疗。
一般认为:诊断返流性食道炎的金标准是连续食道PH值测量。
在临床上,一般不主张同时对一个病人做返流性食道炎和咽异感症的诊断,除非有确切证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医科的专家认为: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多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及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有关。
治疗必须疏肝和胃、调畅气机、降逆安胃、健脾温中、疏肝理气、养阴清热。
临床上常分为饮食失节阻滞中焦证,肝气不输横逆犯胃证,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证,气滞不行淤血内阻证等证型,需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舌苔脉象等加以辨证分析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和胃通降16味”2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各种胃炎、食管炎、胃部饱胀、、胃痛,胃部发凉,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胃振水音、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胃出血,呕血或排黑便
梅核气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咽喉部异物感,是中医学的一个术语。
患者总感觉咽喉部有个东西,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往往因此反复就诊于五官科和消化科,经常要求喉镜或食道方面的检查,部分患者有明显的食道癌恐惧,多被医院诊断为慢性咽喉炎或中医诊断为“梅核气”。
梅核气患者常有情绪或心理因素,往往不被患者自己所察觉。
也有部分患者还有睡眠问题和全身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