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理论

合集下载

散打教学大纲

散打教学大纲

散打教学大纲散打是一项徒手对搏的体育竞赛项目,其技术是武术动作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

本课程主要包括导论、散打基本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防守技术、实战技术及竞赛规则简介等。

通过散打的练,学生可以训练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同时也可以丰富文化生活。

教学目标是通过掌握和运用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了解武术的内涵,发展身体素质,注重武德培养,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是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以及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教学难点是散打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和对散打基本动作的合理运用程度。

教学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以及体能和技能的实践部分。

基础理论涵盖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散打运动概述、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散打技术分析及其战术原则等。

实践部分包括发展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的身体练和散打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形式主要是讲授,学时分配为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22学时,考核课6学时,机动课4学时,共计36学时。

本文介绍了散打的基本技术和教学进度。

其中,腿部练包括正压腿、侧压腿、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横叉和竖叉;散打基本技术包括步型、步法、拳法、踢腿、防守和摔法;散打实战技术包括条件实战、模拟实战和实战。

教学进度分为散打初级班(第一学期)的21次课程,包括散打基本知识、散手课的礼仪要求、基本功练、素质练和拳法练等内容。

每次课程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素质练,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散打技术。

在散打训练中,基本功和基本动作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练来掌握它们。

直攻战术是散打中的一种重要战术,需要进行充分的练。

递招喂招技术动作是散打技术中的重要部分,需要进行训练。

力量素质也是散打训练中需要加强的方面,我们需要进行上下肢力量的练。

柔韧素质也是散打训练中需要提高的方面,特别是需要加强腰胯部的柔韧性。

佯攻战术需要进行充分的练,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反应速度的灵敏素质。

迂回战术需要进行充分的练,同时我们也需要提高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

现代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应用

现代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应用

现代武术散打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应用摘要:本文就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相关程序训练做了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在散打训练中,由其检测以及评定所构成的回馈道路是程序训练中的重点,在文中列出了武术散打中特别项目力量决定要素的排列顺序,并且就腾空转身后摆腿这一专业项目力量训练的方式方法对于其训练的主要内容的整体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武术散打理论训练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13-011 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程序训练概述所谓的武术散打运动,即是两人运用踢、打、摔等基本技法,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所进行的一项较技、斗智的激烈对抗的体育项目,所有运用练习的方式都必须按照其运动的一定模式来实施。

程序训练的方法在武术散打运动的动作练习中,着重体现在以下这两个大的方面:(1)程序训练中所提出的练习项目究其本质来说,是对于在未来的练习过程之中必须实现的练习内容的训练;(2)程序训练中所提出的练习项目究其本质亦是各练习项目内容以及练习项目的子条件所处环境在逻辑思维上的确定性的反映。

然而,相关的评判鉴定的标准所提出的一系列系统的指标实际上是对程序训练和现实状况之间存在的差别进行判断的鉴别标准。

因此,武术散打教导员可以根据散打手的自身身体状况,实处的状态,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找出偏离状态并且纠正。

散打手程序训练方法的基础主要由对散打手进行程序训练、评定的标准、练习的方法,检查的手段这四个方面构成。

对于散打手所进行的训练包括这些内容:散打手自身素质的训练、身体机能的训练、战略的训练、散打手心理素质的训练以及智力培训等极具系统性的训练。

程序训练法要求把繁琐、宏大的训练方法及内容,依据其相关性划分为最单方面的训练内容。

并且把这种程序训练法构建成戚戚相关、具备思维逻辑性的武术散打手训练时的内容体系。

比如说:在武术散打中,腾空后摆腿这一技术的训练,应该是作为其所属项目的系统化训练中的一个子项目。

散打基本功技巧

散打基本功技巧

散打基本功技巧散打基本功技巧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

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

下文是关于散打的基本功训练技巧,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散打练习所具备的身体素质散打技巧是很重要的。

但是,这种技巧的发挥正是依赖全面的身体条件。

虽然有的人在这项训练中成绩优异,但不能自居高手,也就是说,真实的搏斗才是最后目的。

一次完美的攻击,应是战略、时机、速度、欺骗性和敏锐而准确判断的有机结合——如李小龙,而专项的体能训练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主要是采用功法训练提高击打能力如准确性、快速性和力度等,锻炼抗击打的自我保护能力。

训练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功法,应变练习。

(1)力量素质力量是人体运动的基础,是动作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发展力量素质对发展身体其他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影响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运动器官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顽强意志品质。

散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指克服阻力或通过肌肉运动抵抗外部力量的能力,是每一位散打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

散打的进攻、防守、移动、抗击打等过程都必须依靠力量的作用才能实现。

力量素质又是运动员学会和掌握散打技术的必要条件。

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其总体竞技水平的高低。

根据散打的运动特点及训练学理论,通常把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3种不同的类型。

散打运动员在对抗中,“踢”、“打”、“摔”等技击方法与力量的强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重拳”、“重腿”是给对方极具威力和破坏力的拳脚,这与高质量的肌肉是分不开的,但打击对方的力量并非完全凭力气,而是集全身力量于发拳之中,打出强劲有力的一拳,其秘密就是是否掌握“聚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出拳或出腿的力量是否有“穿透力”。

所以,散打运动员在练习力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爆发力的练习,更应该熟练应用爆发力的发力技术。

散打运动员通过力量训练可以改变肌肉的形态及工作能力,包括增加肌肉的横断面,改变肌肉纤维类型以及肌肉的长度与关节运动的幅度等。

散打

散打

武术散打概述武术散打,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斗争生活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它归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是武术运动中最直接的技术表现形式。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条件限制下.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及防守技术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

它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运动,是一项既具浓郁的东方民族文化特性,又有西方竞技体育之共性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

第一节武术散打一、武术散打形成的历史渊源武术散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去。

据历史考证,早在距今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由于当时生产资料的异常贫乏,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狩猎等生产活动。

在狩猎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了拳打、脚踢、摔打、躲闪等徒手与野兽格斗的基本技能并栩用于器械格斗。

应该说,这就是散打的最初形式,然而这种击打的方法完全是一种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

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人们为了争夺生产资料而经常性地发生争斗,这就是部落之间的战争。

这种战争中的军事格斗技术就是武术散打的源头,自此,人们己经有意识的把这种搏杀的技能作为一种专门练习,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格斗已经基本脱离了生产技术,这就是最原始的、最早的散打技术。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武术散打便伴随着阶级的对立、国家的产生而独立了出来。

这一时期,散打技术方法也不断得以发展完善。

人类的徒手搏击虽在原始时期已有萌芽,但形成具有一定技巧的拳击搏斗之术,当开端于商周时代。

《史记·律书》记载:“夏乐、殷封手博豹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

”《史记·殷本纪》说,殷封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都是以他的能徒手与猛兽相搏而称赞其勇力。

然而,拳搏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徒手搏斗中。

商周时期,练习搏斗、角力已是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

《丰L记》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凡执技论力,适四方裸股脑,决射御”。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精编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精编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散打是武术动作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是两人依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武术技击动作为运动素材,进行徒手对搏的一项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

散打是散手的俗称,古称相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散打基本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防守技术、实战技术及竞赛规则简介等。

系统地传授散打的基本理论和散打的技术方法,通过散打的练习,可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活、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同时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教学目标及要求1 •掌握和运用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2.了解武术的内涵,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

3 •通过散打专项练习,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4•注重武德培养,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散打的运行规律,领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战。

3 •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点: 1 •散打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 •对散打基本动作的合理运用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大纲内容(1 )理论部分1. 基础理论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体育的过去和现在;当代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体育的健身功能与增强体质;体育的审美功能与完善个性、完美性格;体育的社会综合教育功能与素质培养;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与任务;体育的娱乐功能与健美、文化,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形式等。

2. 专项理论散打运动概述、散打运动的特点;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散打技术分析及其战术原则; 散打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健身作用及实用价值等。

(2 )实践部分1•体能发展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的身体练习,如徒手或手持器械发展力量素质练习;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灵敏素质练习等。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散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散打是武术动作在实战中的灵活运用,是两人依照一定的规则,以一定的武术技击动作为运动素材,进行徒手对搏的一项对抗性体育竞赛项目。

散打是散手的俗称,古称相搏、白打、拍张、手战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导论、散打基本步法、拳法、腿法和摔法、防守技术、实战技术及竞赛规则简介等。

系统地传授散打的基本理论和散打的技术方法,通过散打的练习,可训练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活、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顽强、自信、果断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同时具有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和运用散打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2.了解武术的内涵,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

3.通过散打专项练习,发展灵敏、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4.注重武德培养,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与良好的合作精神,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散打拳法、腿法和摔法技术,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散打的运行规律,领悟其技击原理,并能合理运用于实战。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点:1.散打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对散打基本动作的合理运用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大纲内容(1)理论部分1.基础理论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体育的过去和现在;当代体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体育的健身功能与增强体质;体育的审美功能与完善个性、完美性格;体育的社会综合教育功能与素质培养;高等学校体育的地位、目的与任务;体育的娱乐功能与健美、文化,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形式等。

2.专项理论散打运动概述、散打运动的特点;散打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散打技术分析及其战术原则;散打练习时的注意事项;健身作用及实用价值等。

(2)实践部分1.体能发展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的身体练习,如徒手或手持器械发展力量素质练习;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灵敏素质练习等。

散打课程详细

散打课程详细
14-16分(良好),技术特征:凡是动作较之轻微不符合者;
12-13分(及格),技术特征:凡是动作显著不符合者;
12分以下(不及格):凡是动作严重不符合者或严重遗忘不能完成者。
(2)实战:满分为20分。
17-20分(优秀),技术特征:凡是实战时表现出思想清晰、把握机会能力强、进攻动作得法、防守得当、敢于做动作者;
3 1、身体姿势练习(上、下、左、右、前、后)
2、步法练习(进、退、左、右、快、慢)
3、身体素质:柔韧性、协调性 要求有节奏变化
4 1、直、勾、摆拳的进攻练习
2、防守练习
3、规定动作一攻一防练习(结合上次课的步法) 强调动作的要领发力结合手靶练习
5 学习单腿练习1、正蹬腿2、侧踢腿3、侧踹腿4、后踢腿
通过散打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散打运动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和掌握散打项目的基本技术、规则和裁判法,达到健身防卫的效果,增强学生欣赏比赛的能力,从而增加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2.安全注意事项
(1)任课老师须提前到达,布置和检查好上课所需器材,每堂课开始时提出安全要求。
毛智和:
4.体质测试:满分10分。
按照学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成绩的实际得分对应出体育课程成绩。换算方法见下表。
对应体育课成绩 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成绩
10分 85分以上(含85分)
9分 80-84分
8分 75-79分
7分 60-74分
6分 59分
5分 58-50分
4分 49-30分
3分 29分以下
教学评估
14-16分(良好),技术特征:凡是较之轻微者;
12-13分(及格),技术特征:凡是显著不符合者;

武术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ppt

武术散打技术特征及要求.ppt
预备姿势 步法:滑、闪、盖、插、垫、收等步法法 跌仆滚翻:滚翻、跌仆等 假动作:拳法、腿法、身法、眼法等等假假动动作作
进攻技术组合 防守技术组合
拳、腿、拳腿、腿摔、拳腿摔等组合合 手的防守、手与腿的防守、接触式加加不不接接触触式式
攻中有防组合 拳法+防守、腿法+防守
防守反击组合 手的防反、腿的防反、手加腿的防反反、、加加摔摔得得防防反反
第一、大腿回收少,不是靠大腿推动小腿,而 是靠小腿向前带动大腿。其优点是位移时间短、抵 达目标快,缺点是不利于人体整力、顺力的发挥, 也不利于对攻击目标在不同距离位置上动作的自我 调节。
人体四肢由近端到远端的各关节所配备的肌肉
的强弱,是随肌肉生理横断面逐个降低的。关节周 围配备肌肉生理横断面大的称为大关节,小的称为 小关节。当肢体需要克服大阻力或需要表现出大的 运动速度时,各关节的肌肉虽然同时用力,但其中 大关节总是首先产生运动,并依据关节的大小表现 出一定的先后顺序(关节活动顺序原理):大关节 首先用力,以克服物体或(关节)的惰性,便于关 节的启动;中等关节次用力,便于关节进一步加速; 小关节最后用力,主要是控制关节的运动幅度和方 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应主动加 强大关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大关节的潜能,真正做 到以大带小,才有利于动作的完成、发挥,提高动 作的运用效果。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安全性是任何竞技对抗体育项目必须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武术散打也不例外。武术散打规则规定后脑、 颈部、裆部等要害部位是禁击部位,击打上肢不得分。传统武术 技击方法历来讲究击打要害部位,因此在长期的传统武术发展过 程中,积累了大量击打要害部位的方法。而一些非要害部位,如 背部、臀部、大腿、小腿等,攻击的方法较少。为此,武术散打 要发展,就必须依据竞赛规则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的扩大武术散 打技术的内涵,为此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员称量体重后进行抽签。抽签有小级别开始 ,如本级别只有一人,则不能参加比赛。 散打比赛护具分为哪两种颜色红、黑 。 运动员在局间休息时进行输氧以缓解体力,此种 行为属于取消比赛资格。 比赛期间,运动员无故弃权,取消本人全部比赛 成绩 。 在比赛口令“开始”前或“停”后进攻对方,此 行为属于种侵人犯规。 散打运动参赛的年龄限制,成年锦标赛为18—35 岁。 场上裁判员在执裁时,两臂体前平伸,后拉下按 ,掌心向下的手势为同时倒地 。 场上裁判员在读秒时,应面对运动员。
在一局比赛中,黑方被警告一次,劝告两次, 红方得4分。 使用腿法击中对方上臂时不得分;散打比赛规 定的禁击部位是裆部;散打比赛规定的得分部位是 大腿。 一局比赛中,双方出现平局时,应先看受警告 次数。 黑方将红方打出场外,自己倒在场内,但双方 仍手碰着手,应判双方无效。 红方抱摔黑方,黑方两次用拳明显击中红方背 部,应判不得分。 红方用腿击倒黑方,红方也随之倒地,应判得 一分 。 体重在65公斤以上级别的运动员使用的拳套重 量为280克。
快 长 重 准 稳 无 活 巧
基本拳法
散打训练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 摆拳,其中还演变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散打中所介绍的的基本手型要求是拳眼向 上。 散打基本预备姿势中,两手臂的夹角各是 前手握拳臂大于90度,小于110度,后手握拳 臂小于60度。
散打步法
散打步法是为保持与对手间的距离,实施进攻 与防守动作或破坏对手与进攻与防守意图,而进行 专门的脚步移动方法,步法好多,比如滑步、垫步 等等。 散打中步法中的单滑步共分4种。 后手冲拳出击时,下肢的重心处于前腿。 掼拳技术完成后,还原预备姿势,还原手臂的 路线是按原来出拳路线恢复。 踹腿出击时。要求脚尖横向,力达脚长的位置 是后三分之二处。 摆踢是实战比赛中最常见的腿法技术,摆踢时 ,支撑腿的脚跟部是斜向前。 散打的基本摔法技术分为主动摔和接腿摔,主 动摔是指主动运用摔法。
散打组合技术分4类。 武术散打比赛称量:
武术散打规则
现代散打比赛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而2000年 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则以全新的形式亮相,相 对于传统的锦标赛和邀请赛,武术散打王比赛给人 的感觉是更精彩,更好看,也有其竞赛的一些基本 规则。 散打王争霸赛的计分是五局总分制,每局比赛 边裁判员都要对比赛分数进行记录,由场上裁判将 分数交给记分员,在全部五局比赛结束时,由记分 员统计每位边裁判员的记录分数,在一场比赛结束 时,被多数边裁判员判为胜方的运动员应被宣布为 获胜方。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裁判员是独立判分的 ,不能由三个边裁判员的总分相加来判断胜负。 在 散打比赛中,只要运动员合理运用各武术流派的攻 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 得分,但在比赛中如果使用犯规动作,是要受到严 厉惩罚的。
比赛的输赢有两种情况:一是优势胜利,二是 分数获胜。 优势胜利 1、实力相差悬殊时,为保护运动员,场上裁 判经裁判长同意后可宣告占优势的一方获胜;2、 一方运动员受重击倒地,在十秒钟内不能重新比赛 ,或十秒内站起后明显丧失比赛能力,另一方运动 员即取得优势胜利;3、在一场比赛中如果一方运 动员被三次强制读秒,到最后一次读秒完毕,场上 裁判员即可宣布另一方获胜。4、在比赛中,一方 运动员出现伤病,经现场医务监督诊断为不宜继续 进行比赛,场上裁判员可宣布另一方获胜。5 当一 方犯规被取消比赛资格时,对方运动员获胜;6、 因对方弃权获胜。 由于参加散打王比赛的运动员都 是国内的一流高手,优势胜利在比赛中是比较少见 的,大部分情况下,是需要通过计算双方的得分来 判定胜负。
场裁喊停的同时,黑方把红方打出场,自己 也随之出场,应判黑方得一分 。
红方踹退击中黑方躯干后,不慎用手支撑地 面应判得两分。 黑方被红方击中小腿后,随即快速用提击中 对方腰部以上,应判红方得一分 黑方得两分。
黑方提膝的同时,被红方击中臀部,应判红 方得一分。 运动员体重为68公斤,比赛当天称量体重时 为66公斤,应参加70公斤级别的比赛。
散打特点
1998年在泰国举办的第 散手之所以具有 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 13届亚运会上,散打被列为 力,是由它本身的特 正式比赛项目,并设立了8 点和作用决定的。 个级别的金牌个。 体育性 对抗性 民族性 散打的“接触式”防守 主要包括格架。 散打的“不接触式”防 守主要包括躲闪。
散打功夫训练技击八要诀
武术散打的历史与发展
武术散打是在 1989年被批准为国 家正式比赛项目的。 国际武术联合会 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 世界武术竞标赛是 1991年。 1991年,经国 家体委审定,《武术 散打竞赛规则》正式 出版,并实行裁判员、 运动员等级制度。 1989年,武术 散打项目正式被列为 全运会比赛项目。 现行的散打规则 规定,比赛采用的是 每局单独记分的制度 是三局两胜制 。 新中国成立以后, 当时国家体委决定在 武汉体育学院进行武 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 训练。
侵人犯规
1、在场上裁判员口令“开始”前或“停”后 进攻对方。 2、击打对方禁击部位。 3、用头、肘和反关节动作进攻对方。 4、用膝攻击对方头部。 5、使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 压对方。 6、用腿法攻击倒地一方的头部。 7、用牙咬对方。 这七类犯规只要故意使用一种,对手就够悬 的。观众现场看见每场比赛前场上裁判都要叮嘱运 动员几句,这是在开赛前再次提醒运动员不要侵人 犯规,否则场上裁判就会不客气,这叫先礼后兵。 技术犯规虽然没有大的危害,但会使比赛不好看, 或者会影响散打王争霸赛的形象。
武6666
武术散打
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 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 面对面地打斗。散打是国标武术一个主 要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武术的踢、打、 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另外, 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散打也是现代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 用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战术 进行徒手搏击、对抗。是中国传统武术 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 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
武术散打的历史与发展
仁在传统武德的 内容中最为重要。 武术是以技击动 作为主要内容。 武术起源于原始 的生产劳动 。 唐朝开始实行武 举制。 1957年国家体 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 赛项目。 1953年国家体 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 赛项目。 散打比赛的禁用方法 中规定有3点。 散打比赛前4次点名 未到或点名后擅自离开, 不能按时上场者,作无故 弃权论。 一局比赛中,双方出 现平局,判定胜负应以当 天体重为准。 裁判长在比赛中如果 发现问题时,有权暂停比 赛进行处理。 场上裁判员读秒时, 应面对运动员。
谢谢大家!
分数获胜 散打比赛中,两名运动员在场上不断进行进攻 与防守。在非优势胜利的情况下,比赛中得分多少 将决定运动员的胜负。 运动员得分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技术得分,主要由三名边裁判员进行记录;二 是当对方技术犯规或侵人犯规受罚时,自己将获得 1分或2分,犯规的判罚由场上裁判执行,记分员进 行记录。 运动员要想获得技术得分,就必须使用一 定的招法进行进攻,单纯的防守是不能得分的,但 防守动作的有效使用可以使对方不得分。由于中国 武术博大精深、流派众多,因此规则规定的可用招 法包括武术各流派的攻防招法,比如拳法、腿法、 摔法和膝法。由于用肘法攻击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因此规则规定不得使用肘法。
散打比赛开始时,运动员应先行的礼节是抱拳礼 。 运动员在比赛时应必备的服装护具是拳套。
比赛中,因防守不及时或防守失误而被击中得分 部位者,可视为明显击中。 因受重击而倒地未起或知觉失常时,台上裁判应 读秒。 比赛中因体力不足,有意拖延时间,应判劝告。
边裁判员看到台上裁判员提示红方进攻时,黑方 应得积分不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