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

合集下载

声现象复习

声现象复习

如果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 4s后接收到声音返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信号,则海水的深度 是 3062m
3.回声现象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 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 分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 合在 一起,无法区别。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但应先知道 声音在介质中的速度V、声音在介质中传 1 播的时间t,再应用S= Vt计算。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 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 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相差0.7s, 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 为5100m/s,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鸣笛处
山崖
鸣笛后5S内船走过的路程 鸣笛后5S内声音走过的路程 轮船朝山崖匀速行驶,鸣笛5s后,听到了回声.声音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轮船行驶的速度是 36km/h,求听到回声时船距山崖之间的距离
3.音色: 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声音的 音色。
8、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图书阅览室内的说话声
D )
B、上物理课,从音乐教室传来的悠扬歌声
C、熟睡中,忽然听到了弹奏的钢琴声
D、上语文课,语文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声
9、夜间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慢摇吧仍在营 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一个同学关上窗户, 一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还有一个同 学起身到慢摇吧去交涉,要求将音量放低,这 三个同学各采用了什么途径减弱噪声?
生活中你也会遇到类似的现象。水烧开了, 当你拎起水壶向暖水瓶里灌水时,留神听, 开始暖瓶内发出低沉的声响,随着瓶里水的 增多,响声越来越高,当水面接近瓶口时, 暖瓶里发出的声音变得很高了。我们常常据 此判断暖瓶里的水是否灌满。你能运用前面 的实验结果解释灌水时,暖瓶为什么会发出 声音?这种声音又为什么会由低到高的变化 呢?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定义
物理学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
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等级 人们用声强级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为dB)。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 划分 音; 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控制 途径
①在 声源 ②在 传播 ③在 人耳
[答案]A [解析]立交桥上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 途径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禁止大声喧 哗”中的“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因此 “禁止大声喧哗”标志是提醒人们要降 低发声的响度,故B错误;高于20000 Hz的 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是次声波, 因此次声波的频率低于超声波的频率,故 C错误;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 才可“闻其声,辨其人”,故D错误。
图1-5
[答案]D [解析]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 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 隔音板以及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C不 符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禁鸣喇叭控制 噪声的方法相同,D符合题意。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1】 [2018·盐城市盐都区一模]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 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振动 产生的,而且能传播较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响度 大。为了不 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2】 [2018·盐城市亭湖区校级一模] 小明家临街而住, 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1-6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 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dB 。利用噪声监测 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 不能 (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优秀篇〕

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案 人教版〔优秀篇〕

《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案一、知识梳理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

人耳能辨别出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 s3、声音的三要素是、、。

响度由声源振动的决定,音调由声源振动的决定,音色不同,声波的不同。

4、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5、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之间,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

二、基本练习1、人类靠振动发声的。

人耳能听到的鼓声,是由的振动而产生。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传播而被鱼听到。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

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下列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有___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 _。

(1)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女高音歌唱家,(4)请勿“高声喧哗”4、牛和小鸟的叫声是不同的,的声音音调高,说明它声带振动的高;叫的声音响度大,说明它声带振动的大,另外牛叫声与鸟叫声的 _也不同。

5、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第5题图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6、在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 _ 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传播的.7、在很多大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处减小噪声;在马路两边种树,有的路段安装3~4 m高的透明板墙是在减小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处减弱噪声.8、超声波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装置,而B 超利用的是它的特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6.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①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②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③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④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⑤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a. 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b. 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

《声现象复习》ppt1

《声现象复习》ppt1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分辨不同发声体出的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和发声方式不同,发 声音的重要特征 出的音色就不同
7、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某物体振动20 Hz表示:1S内物体振动20次 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dB) 8、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 Hz 9、声音的品质叫音色,又叫音品。 10、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二、实例列举以及区别 1、响度大,声源的振动振幅不一定大,还与距离 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在变,音调不变。
音调
有关音调的注意点 弦乐器发声由弦的长短、粗细、和张紧程度有关: 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
管乐、簧乐以及其他管类: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是声音在延续,
而是声源在振动和回声的作用.
噪 音
范围:通常指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物理学中指波形无规律的声音 危害: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损害身体健康
声音传播的条件: a.物体振 b. 需要介质
人要听到声音的条件 物体的振动 有传播介质 收听装置—人耳 可听声 响度不低于0 dB
6、声音的特性
听感表现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 响度 声音的强弱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度小:轻声细语 (大小)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 音调高:声音清脆、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定。频率大,音调高;尖细; 频率低,音调低 音调低:声音粗犷、 (粗细) 低沉 定义 决定因素
6、沸腾的水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 D ) A.水能传声 B.水蒸汽能传声 C.空气能传声 D. 水振动而发声 7,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C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 B.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能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 在一起分不出来 D. 声音被桥洞吸收

声现象复习课件优质课

声现象复习课件优质课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
动,9.且如图鼓2-声7所越示,响四支纸相屑同的跳试管得内越装有高不同;深将度的发水: 声的(1)用音嘴叉贴着接管口触吹水气,面则发,出能的声溅音的起音水调由花低到,高且的顺 序音是叉:(2)_用_声_棒__音_敲。击(越只试填管响对,应,则序发溅号出)的起声的音音水调由花低越到高大的顺;序扬是: _声____器___发。(只声填时对应纸序号盆) 会振动,且声音越响 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答(案] 1()1)AB声CD 音(2是)DCB由A 物体的__振__动_____ 产生的;
(2)物—体—发—声—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三.声音的利用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0~200之00间H。z
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 超声波。
它具有 方向性、好 穿透等能特力点强,可用于
超声检查
超声刀治疗
等。定位、导航、测距、清洗、碎石、B超
频率比可听次声低声的武声器波叫 次声。波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赫
声音的特征(声音的三要素)
3、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声
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发声体不同,音色 不同。
考点二:声音的特征
1.如图是用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
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
____a___的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
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防止噪声的;产生 (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阻断噪声的传;播 (隔声、吸声和消声)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戴耳塞、头盔等)
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无__规__则__振__动___时

《声现象》复习课

《声现象》复习课
4. 每一个物体都有它固有的频率.现有一音叉,它的频率是 400Hz,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振动 频率会不会因为重敲或轻敲而改变?答:_________。
5. 小明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敲击铁管,小明 先后听到两个响声,先听到的声音是由_______传播来的响声,这 说明声音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比在_______中的要快.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的条件。
2.乐音的三要素。 3.了解现代技术中有关声的 应用。 3.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的方法。
一、知识整理
1.学生思考与讨论问题: 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声源?
⑵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什么?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 度是多大?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
⑶回声是怎么一回事?人耳能将原声和回声区别 开来的时间间隔为多少?人距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多 远? ⑷什么叫乐音? ⑸乐音的三要素指什么?它们分别由什么决定?
⑹声可以传递什么?超声波在现实中有哪些应用 ? (7)什么是噪声?如何控制噪声?
三、重点例题
[例题1] 下面几种现象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现象的是()
A. 用光将鱼吸到网里
B. 鱼被岸上的人说话的声音吓走
C. 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 波浪拍击海岸发出轰鸣声
[例题2] 医生了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 听诊器改变发声休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
[例题3] 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

声现象复习课

声现象复习课
(泰州市2004)
Hale Waihona Puke 10、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 度是 340 米/秒。北宋时代的沈 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 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 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 到夜 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 为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
快,而且箭筒还可以起到共鸣箱的作 用。
声音能传播吗?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相关知识: 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传播依靠介质 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 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 能传播声音。
3.回声现象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 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 在 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但应先 知道声速V、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 间t,再应用S=Vt计算。
声音的特性
相关知识
1.音调
(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 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 之为响度。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大。所以说,响度与发 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 离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系。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 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 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 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 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
减弱噪声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