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学习资料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答案:A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
结束
4.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分离, 马克思将这一过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属于下图所示资本原始 积累特点最典型的国家是 ( )
A.荷兰 C.俄国
B.英国 D.美国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
结束
解析: 15 世纪末至 19 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圈地运动, 但英国最为典型, 英国还通过殖民掠夺、 贩卖奴隶进行资本原始 积累,与西班牙、荷兰、法国展开商业战争,18 世纪中期最终 成为世界殖民帝国,其他国家都不具有代表性,故选 B 项。
下一页
末页
第 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
结束
[经典考题领悟好]
1.(2014· 大纲全国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 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 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C.商业资本发达 B.地理位置优越 D.金银需求量大 ( ) 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答案:B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
结束
3.(2013· 上海高考)以下为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 其中 1497 年至 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 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 目的地是 ( )
考查探索新航路的过程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5讲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文明
必须注意历史材料的充分运用
第二章:(二)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 1804年世界人口10亿
• 1927年世界人口20亿 90
80
•
1974年世界人口40亿
70 60
• 1999年世界人口60亿 5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东部
40
西部
30
北部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三季度
人对自然的挑战
1、大量矿藏的开发和利用使地圈与大气圈之 间形成物质和能量的强烈流动。
• 霍尔巴赫在其《自然体系》中有句名言:我们要向自然请 教!“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 则,不能越出自然”,“人们的一切错误都是物理学方面 的错误;只有在疏忽大意、没有追问自然、求教于自然的 法则、求援于经验的帮助的时候,人们才犯错误。”“人 之所以陷于无知状态中不能自拔,或者为了改善自己的命 运而迈出的步子非常缓慢、非常不稳,其原因仍不外是对 自然及其法则没有进行研究,没有设法揭明它的底蕴和特 性。”人的自然也是依附在“普遍的大自然上的;它们是 这个大自然的一部分,一切存在物都必须联系在这个大自 然上”。不仅如此,人和所有的生物一样,也要受普遍的 自然规律支配,取决于千变万化的空气,取决于滋养他的 食物。这些思想虽然不是西方文化的主导思想,但是却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地从功利价值观点看待大自然。
欧洲文明起源于古代希腊社会 ,
古希腊由于受地理环境所限,农业欠 发达,但是其海外贸易与国内手工业 互相促进,同趋繁荣。这种商业文明 和海外贸易后来直接被欧洲工业文明 所吸收。
爱琴海
爱琴海
(二)抗争自然的价值观念
• 西方文明的核心根源于希腊文明的理性精神和基督教思想。 • 早期希腊哲学探究的中心是自然,这是与人相对立的,被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解析版-精选教育文档

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A. 15世纪末16世纪初B. 18世纪六七十年代C. 19世纪中后期D. 19世纪末20世纪初C试题分析: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普遍结束时。
故选C。
A项错误,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项错误,18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扩大;D项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考点:世界市场点评: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链接为一个整体。
其形成的过程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2.下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B.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本题主要是对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选项符合要求,故A 项正确;B选项中②判断错误,故B项错误;C选项中③④均判断错误,故C项错误;D选项中③判断错误,故D项错误。
故选A。
3.有史学家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应是()A. “理性”时代B. “工业”时代C. “探索”时代D. “冷战”时代C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现代史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拓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

阶段二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拓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政治方面(1)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了挽救沙皇俄国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选修1)(3)日本的明治维新:面对内外危机,明治天皇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日本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但改革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选修1)(4)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后,稳定统治秩序,反对外来干涉,颁布法典,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对欧洲的侵略战争,不值得肯定。
(选修4)经济方面(1)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生产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欧美国家再次出现了技术革新的浪潮,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成了工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思想方面(1)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成为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解析版-word文档资料

近代前期的世界(14—18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下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 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B. 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英国工业文明时期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本题主要对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故A项符合要求,排除BCD。
故选A。
2.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指出:“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这里的“它”最早兴起于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B本题熬成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后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影响到东欧、亚洲、俄国和日本。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机器。
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3.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
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A. “理性”的时代B. “工业”的时代C. “探索”的时代D. “冷战”的时代C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现代史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第14讲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工场手工业时期 (16—18世纪中期)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 初兴 时期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 (16世纪—1918年)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 年代—1918年)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 确立和蓬勃发展时期
第14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蓬勃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18世纪60年代——1918年)
原 因
一 、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一个前提 ( 政治) 两个前提 原 五个条件(经济) 因第 五个条件 一个基础(理论) 开端 珍妮纺纱机 课 开端 1765珍妮纺纱机
7
进 程
影
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 普及 普及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第 结束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 到欧美 一 次 扩展 法、美等国先后完成 19世纪中期英、法、美先后完成 (工业 工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革命核 技术 业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大机器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
2、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扩张的本质决定。(根本原因) ②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动力因 素),资本主义国家同时需要更大的世界市场提供原料、接受 其工业品。
③新型的交通与通讯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交流; (交通与通讯条件) 人口与资本的流动。
①殖民扩张 ②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资本输出 3、方式、途径:
4、表现: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的扩大,世界性经济危机等 5、评价:实质:资主导、殖半殖附庸,具有对殖半殖奴役性
影响:客观上具有对殖半殖和整个世界的改造性; 促进全球化进程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4.经济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 5.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注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

⑴概念: 是指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即工业革命以前的欧洲 列强在亚、非、拉美的侵略 扩张活动。当时的殖民国家 主要有西、葡、荷、英、法 等五个国家,其中大多数为 封建国家。
早期殖民扩张
⑵特点: 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 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 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伴 随着种族奴役政策,是一种公开的、 野蛮的强盗行径,它为欧洲资本主 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 ⑶原因: 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需要。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需 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英国为什么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⑴地理位臵: 位于大西洋中的不列颠岛上 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⑵经济基础:发达的手工业,为海外殖 民提供了物质条件 ⑶军事力量: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 海军,为海外殖民提供军事上的保障 ⑷国家政策: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 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 放在首要地位。
耗费太多,是一种贡赐贸易, 无益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 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 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 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世界历 史进入新阶段。
地理大发现的后果及影响
⑴经济上: 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 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 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 的改变。其次引起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即大量金银等贵重金属从美洲流向欧洲 引起物价上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 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⑵政治上: 加速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给亚、非、美洲带来殖民奴役。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
渔猎采集时代 农业文明时代 (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代 (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是以商品经 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 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 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 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 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 理性化和科学化。
2019届《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第6讲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6讲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总述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政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科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重要因素文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风貌考点一西方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1)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2)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法国大革命后,君主派与共和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2)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4.影响共和制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科学理论 面临挑战;
浪漫主义、现 实主义先后盛 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17年-20 年代中期
20年代末 至1945年
具体特征
1917年——1945年的世界
政治
经济
俄国十月革命的 成功、苏联建立
苏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和新 经济政策;苏 联工业化方针
社会主义制度在 苏联确立、二战
苏联斯大林模 式形成; 1929-1933年经 济大危机、罗 斯福新政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十月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社会主 资本主义殖民体 义思潮 系形成
电气技术应用、 量子论、相对 论;
印象画派,电 影艺术出现
资本主义制度在
全世界范围确立, 两次工业革命推
社会主义运动兴 动主要资本主义
起和发展
国家向工业文明
转型
启蒙思想进一步发 展;社会主义从空 想走向科学;自由 主义兴起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18世纪末 至19世纪 中期
19世纪末 至20世纪 初
具体特征
18世纪末——1917年的世界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与文艺
英国1832年议会 英国成为“世界 选举改革;俄国、 工厂” 日本、德意志帝 国、法国;《共 产党宣言》发表; 巴黎公社
自由主义、社会主 义思潮
蒸汽技术的应 用、进化论;
1945年—50年 代中期
50年代末-60年 代末
20世纪70、80 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以来
1945年—至今的世界
政治
经济
文化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 成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发展;布雷顿森林 体系建立;关贸总协 定成立
第三次科技发展
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 出现
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 互联网产生,卫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 技术,航天技术 展,福利国家的建立; 第三产业兴起;布雷 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1973)
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 发展;东欧剧变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西方经济“滞胀”, “混合经济”形成;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 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 代主题;多极化趋势加 强
“新经济”出现;经 济全球化加快;世贸 组织成立和中国加入
信息技术在全球普 及;文化多元化与 交融趋势加强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形成资本主义和 形成了两种不
社会主义共存和 同的经济体系
竞争的局面
和运行机制
文化
现代主义文学; 爵士乐、无声 电影;电视发 明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美术; 影视艺术发展
补充: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经历了 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