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水质环境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水质状况、发现污染源和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的工作。

二、水质监测实施方案1. 监测目标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水质监测可以分为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饮用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主要针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地下水监测主要针对地下水源,饮用水监测主要针对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水。

监测目标包括水质指标、污染物浓度、微生物数量等。

2.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水质变化的情况,确定监测频次。

一般来说,地表水监测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地下水监测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饮用水监测每日至少监测一次。

3. 监测指标水质监测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水温、浊度、颜色)、化学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生物学指标(如叶绿素、藻类数量、细菌数量)等。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确定监测指标的具体内容。

4.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物理指标和部分化学指标,实验室监测主要用于监测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水质采样器、PH计、溶解氧仪等。

监测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准确监测。

6. 监测人员水质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参与。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严格遵守监测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录入、整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生成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 质量控制水质监测工作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记录等。

监测过程中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饮水监测实施方案

饮水监测实施方案

饮水监测实施方案为了确保饮用水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公司制定了饮水监测实施方案,旨在全面监测和评估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水质安全隐患,保障饮用水安全。

一、监测范围。

本方案的监测范围包括城市自来水、农村自备井水、工业用水等各类饮用水源。

针对不同的水源类型,我们将采用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标准,以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监测内容。

1. 水质监测,对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指标进行监测,以评估水质的安全性。

2. 水源监测,对水源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包括土壤、空气、附近工业排放等情况,以评估水源受到的外界影响。

3. 水厂监测,对自来水厂的生产工艺、管网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以评估自来水的加工和输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监测频率。

1. 自来水,每日监测,对水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确保自来水的日常安全。

2. 自备井水,每季度监测一次,对井水的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 工业用水,根据工业生产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工业用水的安全性。

四、监测方法。

1. 采用国家标准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同时结合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后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监测报告。

1. 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汇总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

2. 对于发现的水质问题,我们将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处理。

六、监测责任。

1. 水厂和相关部门负责对自来水的日常监测和检验工作。

2. 农村地区负责对自备井水的定期监测和检验工作。

3. 工业企业负责对工业用水的定期监测和检验工作。

七、监测效果评估。

1. 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2. 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监测工作的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将能够全面监测和评估饮用水的水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水质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一、引言水质监测是确保水资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工业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虚构市的水质监测为背景,设计一份综合水质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本次水质监测主要目标为:评估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情况,确保水源的安全稳定,为市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饮水水源。

三、监测内容1.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市区主要水源湖泊、河流等水体,覆盖整个市区的饮用水源地。

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总氮、总磷、悬浮物、水温、PH值、电导率等指标。

2.市区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监测饮用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情况,确保出厂水达到相关标准。

监测项目包括浊度、余氯、总大肠菌群、氨氮等指标。

3.市区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监测自来水管网中的水质情况,确保供水过程不受二次污染影响。

监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铁锈、余氯、氯化物等指标。

四、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1.监测频次: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每季度一次,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每月一次,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每周三次。

2.监测点位: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选取3个典型水源湖泊和3个河流作为监测点位;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选择市区主要饮用水厂的出厂口作为监测点位;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选择市区主要自来水管网节点作为监测点位。

五、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1.水质样品采集:根据监测点位位置,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采样相结合的方式,现场采样针对水体指标的实时监测,实验室采样进行精确分析。

2.水质样品分析方法:根据各项监测指标的特点,采用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溶解氧采用电极法测定,总氮和总磷采用高温消解光度法测定,浊度采用浊度计测定。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水质数据进行整理、校正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估水质状况。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判定水质是否合格。

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

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

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1. 引言饮用水是人类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源,确保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对人民的生活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监测和控制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监测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的框架和指导原则,以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

2. 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目标是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案的首要任务。

监测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指标:确定需要监测的水质指标,例如pH值、浊度、溶解氧、总氯等;•污染物:确定需要监测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监测对象:确定需要监测的地点和范围,例如自来水厂出厂水、自来水管网、居民家庭自来水等。

3. 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目标确定相应的监测方法是保证监测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法包括:•物理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水质的物理性质,例如pH测定、浊度测定、电导率测定等;•化学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水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例如氨氮测定、重金属测定、有机物测定等;•微生物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水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例如大肠菌群检测、致病菌检测等。

4. 监测计划制定监测计划是为了合理安排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监测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监测频次:确定监测的时间间隔和监测的频次,例如每日监测、每周监测等;•监测地点:确定监测的地点和范围,例如自来水厂出厂水、自来水管网的关键点、居民家庭自来水取样点等;•监测人员:确定监测工作的责任人和监测人员,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可靠性;•监测设备:确定所需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的类型和规格,确保监测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关键作用。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收集:按照监测计划收集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有效记录和整理;•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评估水质卫生状况的变化趋势;•结果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撰写监测报告,明确监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控制措施。

水源监测实施方案

水源监测实施方案

水源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水质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保障水源的安全可持续利用,制定水源监测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范围,本次监测范围包括城市供水水源地、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等;2. 监测对象,主要监测对象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环境等;3. 监测指标,监测指标包括水质指标、水量指标、水生态环境指标等。

三、监测方案。

1. 监测方法,采用定点监测、定时监测和不间断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全面监测水源地的水质情况;2. 监测频次,根据不同水源地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不同的监测频次,重点水源地实行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测;3. 监测手段,采用先进的水质监测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监测人员,配备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监测措施。

1. 监测预警,建立水质监测预警机制,一旦监测数据异常,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 监测报告,定期发布水源地水质监测报告,向社会公众公开监测数据和结果,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3. 监测改善,根据监测数据和结果,及时调整和改善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措施,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五、监测保障。

1. 资金保障,保障水源地水质监测经费,确保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2. 技术保障,加强监测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监测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 人员保障,加强水质监测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六、总结。

水源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水质安全、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水源监测工作,确保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案设计

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案设计饮用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饮用水的质量对人们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水质监测方案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设计,以确保饮用水的质量安全。

一、方案目标:1.监测饮用水水质,及时发现水质问题;2.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饮用水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3.建立健全的监测机构和监测体系,保障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项目和方法:1.监测项目:(1)化学指标:包括总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TP)、总氮(TN)等。

(2)微生物指标:包括大肠杆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杆菌等。

2.监测方法:(1)化学指标的监测: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微生物指标的监测:采用PCR法和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培养大肠杆菌群和耐热大肠杆菌,可以判断水样中是否存在病原体。

三、监测频次和位置:1.监测频次:(1)化学指标的监测:每个月进行一次。

(2)微生物指标的监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

2.监测位置:(1)化学指标的监测:从源头、经过水处理工艺的各个关键环节、出口等多个位置进行监测,确保全面覆盖。

(2)微生物指标的监测:从源头、水处理工艺的各个关键环节、出口、相关使用场所等位置进行监测,综合评估水质情况。

四、监测结果处理与报告:1.监测结果处理:(1)化学指标: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判断监测结果是否超过限值,如果超过限值则制定相应的问题处理方案。

(2)微生物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病原体,如果存在病原体则制定相应的消毒和处理措施。

2.监测报告:(1)制定标准化的监测报告模板,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并进行解读和分析。

(2)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监测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五、监测设备和人员:1.监测设备:(1)化学指标的监测: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光谱仪、pH计等。

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文

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文

水环境监测方案范文一、引言水环境监测是为了评估水体的质量和保护水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监测水环境,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水质变化趋势以及污染源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水环境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1.检测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等。

2.评估水质的综合指标,如溶解氧、pH值、电导率等。

3.监测水体的温度、浊度等物理性质。

4.确定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包括各种营养盐的浓度。

5.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包括大肠菌群和藻类等。

6.监测水体中的特殊污染物,如药物残留、塑料微粒等。

三、监测方案1.监测计划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的频次、监测点位、监测指标、样品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根据水体的特点和污染源情况,确定监测点位的分布和数量。

2.指标选择根据监测目标,选择适合的指标进行监测。

采用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中的水质指标,比如《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3.采样方法采样点位应具有代表性,根据水体的特点和污染源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用标准的现场取样方法,如使用专业采样装置采集水样,避免污染和畸变。

4.样品保存与运输采样完毕后,样品应迅速进行标注、封存和保存。

根据不同指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如冷藏、冷冻等。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震动和温度变化。

5.样品处理与分析根据监测计划,对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滤液、浓缩、分离等。

然后按照监测指标的要求,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如色谱法、光谱法等。

6.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水质监测图表,了解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源的影响程度。

对于超标的样品,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四、质量控制1.建立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手册等文件的编制,并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

2.定期进行标准曲线的校准,保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引入合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验证,参与国家监测质量评估,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全国人民的生活安全和健康,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水质的合格,全国范围内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水源地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健康,因此对于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二、监测目标1.目标范围:全国范围内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2.目标要求:保证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人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健康。

三、监测内容1.总体质量指标:包括水源水色、浑浊度、pH值、电导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

2.常规生物学指标:包括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

3.非常规指标: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特点,可以进行河流和湖库水体富营养化指标、重金属指标、农药残留指标、挥发性有机物指标等的监测。

四、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根据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和特点,采取适宜的采样方法进行水样采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检测方法: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水质指标的分析和测定,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五、监测频次1.每日监测:对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天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保证水质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2.定期监测:对于非常规指标和生物学指标,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和历史监测数据,制定定期监测计划,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六、监测机构和责任1.监测机构:可以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卫生部门以及相关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等共同组成监测团队,共同参与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

2.监测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水源地水质监测的组织和协调,明确监测的责任主体,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水源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七、监测结果的应用1.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水源地水质的变化和趋势。

2.风险评估:结合监测结果和水源地的用途和共享情况,进行水质风险评估,为相关部门制定水质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系统架构
1系统设计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采样单元、预处理单元、分析监测单元、系统控制单元、通信单元、服务器单元和远程控制中心等组成。

采样、预处理单元:在系统初级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的水样采集、水样预处理等监控过程;
分析监测单元:将监测地区的水质常规参数、水文参数等需要测定的指标践行实时监控,收集、整理,汇总实时数据和报表等分析工作;
通信单元:实现数据及控制指令的上行及下行的传输过程,数据及时传至企业监控中心,各区、省、市级环保及监控中心;
服务器单元::接收来自不同现场的自动监测数据,将数据保存至本地进行存储,同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对第三方软件平台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可定制化开发;
远程控制中心:实时接收数据库的监控数据,实现对环境数据资源的及时管理,推动信息资产的管理、共享和利用,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和决策分析支撑。

同时构建物联网应用展示平台,将所有辖区内环境状况展现于管理者面前,整合所有环境信息及资源,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

2系统结构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多层次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对接不同性质(国控,省空,区域等),不同层次水质监测子站相关数据,建立一套完善的水质监测、预警、发布的可视化平台。

结构图如下所示:
3系统部署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饮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

在线监控中心的数据库中应包含所铺设线的基础地理数据、监测设施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各类相关运行设备与监测设备的运行数据,还可与视频监控数据、项目管理数据、客户数据、气象数据、模拟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相结合,组成一个可靠的数据库。

下图为系统拓扑图:
4系统网络部署
(1)、可依据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外网可使用PCM安全线路,环保局内部网不与Internet连接;
(2)、通过VPN网络向总站、省站、市站等多级、多个环境监测监控中心转发环境监测数据,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
(3)、结合GSM/GPRS无线网,极大的拓展了环境检测范围和实现了移动办公;
(4)、数据采集器可选用RS232、RS485(1.2km)、无线数传(5km)方式通信,降低通信费用;
(5)、环境监测站不必和信息中心局域网联网,可通过接入Internet远程办公;
(6)、利用信息中心设备的可靠性,监测数据集中存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又可以实现全天候监控;(7)、可通过移动设备(手机、笔记本电脑)使用短信或者GPRS上网方式,进行移动监测。

5系统功能
实时监测水源地及应用水的温度、PH、流量等常规参数;
实时监测排污口、污水处理厂污水的COD、氨氮等参数;
实时采集各类仪器的输出信号,并将数据通过无线远程发送至环保监控中心,同时保存在数据库存储器中;监控中心具有对数据的进行存储、显示、记录、打印、统计等功能;
水质监测数据超标、水质分析设备故障、现场供电异常,可自动报警;
具备监控数据、报警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功能;
具备现场设备的实时监控、远程监控、远程诊断等智能功能。

二、系统说明
1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平台
水质监测物联网平台使用管理和监控所辖区域的前端便携式(可移动式)水质监测仪,将实时数据收集并上传、完成数据有效性审核、报表制作、数据入库、查询分析、权限控制、系统管理等功能,对质控结果进行应用。

普通游客只可以查看首页监测点的显示信息,只有登陆之后开放查看权限。

2在线监测实时数据显示
在监测系统首页显示的监测点实时地图,我们采用的是GIS地理信息技术,通过经纬度准确定位监测点的水质情况并上传监测信息。

地图上显示监测点实时位置,各监测点可显示实时数据以及当前日均值,地图采用百度地图模板,可以自定义地图效果(普通、卫星、三维效果),站点数据显示如下图所示:
系统所显示的具体数值情况:
3水源质量综合指数数据
水源质量综合指数数据可通过时间和地点分别进行查看,查看方式根据直接的视觉效果不同自行选择,数据内容可以以文字或者图表形式阅览,还供使用者进行数据的下载导出,下图所示为水源质量的日均值图表信息:
4历史数据查询
如下图所示,可在条件框中选择要查询的不同数据类型,可以随时查看各点位各项历史数据并进行导出,导出格式支持PDF、WORD、EXCEL,为管理决策提供便利。

5预报预警设置
(1)、报警与预警:以声音、图标颜色变化、表格中数值的颜色、手机短信(向预先设定的手机上发送相应的报警信息)或邮件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报警功能。

精确地描述超标数值,超标时间,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为强化环境监理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2)、趋势预警:系统自动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实时汇总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及时、准确地掌握排污口的动态,对污染物排放量发展趋势过快的情况提前预警;
(3)、超标报警:当监测数据超出了系统设定的范围时,通过声光报警、短信报警等多种方式将超标排放的详实数据通知相关人员;
(4)、故障报警:当在线监测仪表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发出故障报警信号。

各区间统计工作完全由后台进行数据处理,无需人工进行相应操作,信息推送时间可以事先指定,内容包括:上一统计区间内用户所在站点综合数据信息、单项指标超限预警、首要污染物信息等。

6系统分析
统计与分析: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类汇总与统计分析,充分满足各种统计要求。

强化企业排放口的管理,以多种方式对污染物排放量、超标排放量、超标排放介质量、监控设备停运时间等重要指标进行统计,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

实现对受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发展趋势,为总量管理、总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汇总统计区域内所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动态掌握和量化污染物的排放趋势,为区域内污染物排
放总量的削减提供技术支持。

7功能设置
(1)平台站点接入
客户在确认点位后,可自行安装设备接入平台之中,也可联系我们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和配套设备。

(2)数据修正、数据清理
对于未采集或丢失等出现异常信息的数据,可提供后期持续补足与调整。

8系统管理
(1)、设备运营维护
系统建成后由承建单位负责系统的运行维护,环保比对监测验收通过后由环保局指定的第三方运营单位负责运营维护;
(2)、运营维护制度
可制定每日上午、下午远程监测检查仪器运行状态,检查数据传输系统是否正常,如发现数据有持续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站点进行检查,每48小时自动进行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的零点和量程校正。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与销售无人机大气监测仪、气体传感器、气体报警器、气体检测仪、气体监测设备的厂家,有专门针对性的设计方案,需要更多产品资料详情请咨询圣凯安售前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