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蛋鸡易患的三种常见病
笼养蛋鸡疲劳症咋防治

经过预防措施的实施,蛋鸡疲劳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案例三:成功治疗蛋鸡疲劳症的案例分享
案例描述
在某养殖场,发现部分笼养蛋鸡出现站立困难、翅膀下垂、食欲减 退等症状,经过临床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确定为笼养蛋鸡疲劳症。
治疗措施
立即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并对病 鸡进行药物治疗。
。
针灸治疗
使用针灸技术,刺激特定穴位, 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促进康复
。
药物治疗
激素类药物
使用雌激素、孕酮等激素类药物,以调节内分泌和促进康复。
非甾体抗炎药
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消炎。
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和疾病恶化。
手术治疗
矫正手术
对于因骨骼畸形导致的疲劳症,需要进行矫正手术,以恢复正常生理结构。
注意药物使用与安全
合理使用药物
根据鸡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注意药物剂量 和使用方法。
避免药物残留
使用药物后,注意观察鸡的恢复情况,及时停药,避免药物残留对 鸡产生不良影响。
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耐药性的产 生养蛋鸡中,发现鸡只出现站立困 难、翅膀下垂、食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
经过临床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确定为 笼养蛋鸡疲劳症。
治疗措施
采取改善饲养环境、加强营养和药物 治疗等措施。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病鸡症状得到缓解,恢 复健康。
案例二:蛋鸡疲劳症的预防措施效果分析
预防措施
为预防蛋鸡疲劳症的发生,采取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等措施。
合理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环境卫生
笼养蛋鸡疲劳症病因及防治措

笼养蛋鸡疲劳症病因及防治措随着工业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笼养蛋鸡已成为了现代养殖业中的主流。
笼养蛋鸡在长时间内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疲劳症的情况。
这种疲劳症不仅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还会导致健康问题。
了解笼养蛋鸡疲劳症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蛋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疲劳症的病因笼养蛋鸡疲劳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生理因素。
下面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介绍。
1. 环境因素笼养鸡的生存环境对于其健康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笼养蛋鸡长时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笼舍中,缺乏足够的活动空间,容易引起肌肉疲劳、骨骼畸形等问题。
笼舍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蛋鸡的生理状况也有一定影响,空气污染严重、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合适等都会导致蛋鸡体力下降,出现疲劳症状。
2. 营养因素蛋鸡的饲料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其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不良的饲料配方、营养不均衡、饲料中毒等都会导致蛋鸡疲劳症的发生。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导致蛋鸡体力下降,易出现贫血、脱毛、产蛋率下降等问题。
3. 生理因素蛋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需求,长时间的高产蛋状态会导致蛋鸡身体的疲劳和供能不足。
蛋鸡的遗传背景、生长速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易感疲劳症的情况。
防治措施针对笼养蛋鸡疲劳症的病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要保证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首先需要改善其生存环境。
可以通过增加笼舍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的流通和质量;合理控制笼舍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生存环境;增加笼舍内的活动空间,提供足够的运动和休息场所,减少蛋鸡的身体疲劳。
2. 饲料的调整通过调整蛋鸡的饲料配方,保证蛋鸡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可以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增强蛋鸡的身体抵抗力和生产性能。
合理控制蛋鸡的生长速度和产蛋率,避免长时间处于高产蛋状态。
可以通过调整光照时间、采取适当的营养调整,减少蛋鸡的身体疲劳,延长其寿命和生产期。
蛋鸡产蛋期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二)防治措施-2
2、育雏期使用粗蛋白含量高的饲料, 以利雏鸡骨胳发育,确保8周龄末胫 骨长达85mm以上。育成期定期称重, 把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3、育雏期正确断喙,避免鸡群产生 啄癖。
(二)防治措施-3
4、控制饲养密度,防止母鸡之间相互挤 压,并在转群前对鸡笼彻底进行维修。
5、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要规范,防止鸡只 受到人为损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防治措施-6
10、啄肛鸡群的控制措施: 1) 将有啄癖的鸡只找出来单独饲喂,并
适当重新修剪一下喙;
2) 降低光照强度,有条件的话,窗户用 红布或红纸覆盖,使光线为红色;
3) 加强通风、减少应激; 4) 高盐疗法:饲料中添加2%食盐,连
用2—3天,切记:不能缺水。
二、初产母鸡瘫痪症
蛋鸡群在开产初期的一段时间内常 有部分鸡发生一种以瘫痪为主要特征的 病症。 病因:有人报道从病死鸡的脏器中都分离 到大肠杆菌,故认为本病是因感染大肠 杆菌所致;也有人报道是因维生素A、D 缺乏,或钙磷缺乏或输卵管发炎所致。
④鸡舍气温过高,鸡采食量减少,钙摄取不 足,容易使鸡产薄壳蛋。
⑤鸡呼吸性氨中毒。氨中毒会使鸡体内失去 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 根离子不足,也能引起鸡产薄壳蛋。
⑥产蛋时间差问题,一般鸡场上午8时左右 饲喂、白昼血钙浓度高,鸡形成蛋过程中 钙的分泌量充足,所以下午产的蛋壳较厚。 而上午产的蛋是在夜间形成的,夜间鸡处 在休息状态,采食特少,血钙浓度过低, 所以上午的蛋壳较薄。
1、营养因素-2
1、3 鸡群整齐度差,大鸡采食过多而 使母鸡过肥时,泄殖腔周围脂肪沉积使 组织弹性降低,从而在产蛋后输卵管不 能正常恢复。
1、4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低,使胃肠 蠕动减弱,发生便秘,产蛋时蛋通过泄 殖腔润滑度较低,使蛋和泄殖腔一同脱 出。
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发生在什么时期-是怎么引起的-.doc

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发生在什么时期?是怎么引起的?概述:笼养蛋鸡疲劳症多发于新母鸡和高产蛋鸡,在炎热的夏季最为多发。
患鸡常表现为疲劳无力、瘫痪,严重的突然猝死。
再者,现在鸡蛋行情还不错,蛋鸡养殖场一旦发生该病,对养殖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发生在什么时期?1、该病的主要对象是笼养蛋鸡。
2、主要发生于在蛋鸡初产蛋期和产蛋高峰期2个时期。
3、在产蛋上升快的鸡群中,较为多发。
4、一年四季易发,但炎热夏季是高发期。
天气越热,发病率越高。
特别在气温突然升高时,更易发病。
一旦发病对鸡场危害严重,而其它季节则危害较小,仅表现为产蛋率下降或骨脆。
5、高温夏季,发病时间点,多在夜晚10点-凌晨2点。
病鸡常在夜间突然死亡,病死鸡多有泄殖腔突出症状,以肥胖鸡为多。
笼养蛋鸡疲劳症是怎么引起的?该病多是由于对产蛋鸡的饲养与管理没做到位,而导致其发生。
引起本病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养殖环境差。
高温天气,鸡群密度大,条件差,很容易导致鸡缺氧。
再者,加上笼养蛋鸡很少得到太阳照射,使自身导致缺钙。
最终导致产蛋鸡疲劳症的发生。
2、日粮营养失衡。
在平时的饲养中,饲料内缺乏某些营养物质,或饲料搭配不合理,因而导致产蛋鸡疲劳、瘫痪等。
3、热应激。
产蛋鸡在高温下,呼吸加快。
热应激促使蛋鸡体温升高,但由于鸡羽毛厚,活动少,鸡体或室内热量得不到及时散出,所以很容易在夜间出现猝死现象。
4、运动不足。
产蛋鸡一直在笼中,缺乏运动。
甚至有的无法正常蹲伏,导致有的鸡腿部发育不良,引起疲劳症。
如何做好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控?1.育成鸡在向产蛋期过渡时,要循序渐进地改变饲料和光照。
2.保证充足的营养日粮。
在产蛋鸡每天的饲料中,适当添加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防止营养缺乏或失衡。
3.做好鸡舍管理。
保证鸡群密度适中,良好的通风,做好降温措施,避免过热。
4.改变饲养方式。
每天在喂鸡时,最好选择早晚喂。
避免在天最热时给鸡加料。
5.对于病情严重的疲劳症患鸡,在深夜时候开灯一次。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摘要】笼养蛋鸡疲劳症是一种常见的饲养问题,给养鸡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条件不良、饲料不均衡等因素。
疲劳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鸡只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疲劳症的诊断,如血液学、生化学等检查。
在防治方面,调整饲养环境、选用适宜的饲料等是关键。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产。
笼养蛋鸡疲劳症对饲养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健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
【关键词】笼养蛋鸡疲劳症、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防治措施、预防措施的重要性1. 引言1.1 笼养蛋鸡疲劳症概述笼养蛋鸡疲劳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长时间被困在狭小笼子里的蛋鸡群中。
这种疾病通常由于环境因素限制和过度生产所引起,导致蛋鸡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蛋鸡疲劳症严重影响了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率,也带来了养殖企业的经济损失。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养殖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研究和了解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蛋鸡疲劳症的发生,保障蛋鸡的生产和健康。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探讨笼养蛋鸡疲劳症相关的知识,希望能为养殖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发生原因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笼养蛋鸡长期处于拥挤、受限的环境中,缺乏足够的空间活动和展翅,导致身体肌肉和骨骼发育不良。
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等因素也会增加蛋鸡疲劳症的发生风险。
2.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不均衡、饲养密度过高、水质不清洁、疫病感染等因素都会加重蛋鸡的身体负担,引起疲劳症的发生。
笼养蛋鸡易患疾病的综合诊治

2020年第01期笼养蛋鸡与散养蛋鸡所需的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
笼养蛋鸡长时间脱离地面而不能自由活动,采食的饲料受饲养者的人为控制,不能够随意的寻找机体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
所以,如果饲养者提供的日粮不能满足需要或营养成分没有合理的搭配,鸡群采食后很容易暴发疾病,轻者产蛋量降低,严者鸡只死亡,直接给养鸡户造成经济损失。
所以应该了解笼养蛋鸡的常发疾病,并且掌握相应的防治手段,以保证饲养场的经济收益。
1笼养蛋鸡疲劳症本病为笼养鸡群的常发病,鸡群最严重的骨骼疾病。
感染蛋鸡的产蛋能力下降,严重的会发生瘫痪甚至是死亡。
但是发生本病的鸡群大多都是刚进笼不久并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
患病最初,可见患鸡产软壳蛋或薄壳蛋的量增加,鸡蛋破损率上升,但是在采食能力和精神状态及羽毛方面的变化并不明显。
随病情的发展,病鸡表现腿软无力,很难站立常伏于笼底,两腿常以飞节着地和尾呈“三脚”负重状态。
如果及时发现患鸡,并采取正确措施,大多病鸡可以恢复健康状态,否则会逐渐加剧病鸡的症状,最后会因为衰竭而死亡。
一旦饲养场内出现患病鸡只,应及时将其挑出,改为平养方式,任鸡群进行自由的采食,以增加相应的活动量。
可以配合在鸡群的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任鸡群可以获得充足的饮水量。
还可在鸡群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增加2%~4%的粗颗粒碳酸钙,同时在饲料中按2000IU/kg 添加V D3,连续投喂2~3周。
夜间给鸡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应的光照,并将鸡群接受光照的时间保持在1~2h。
2笼养蛋鸡新城疫该病称鸡瘟,病原是新城疫病毒,鸡群感染之后表现出一种急性且具有高度接触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感染病鸡精神较差,采食能力降低,呈现张口呼吸、闭眼呆立,内通常会排泄出黄绿色或白色稀粪,其嗉囊内充满粘液,倒提病鸡会从嘴里流出大量的酸臭液体,病鸡的鸡冠和肉垂都呈现暗红色或青紫色。
蛋鸡患病后的产蛋量明显下降,蛋壳褪色且粗糙并且产畸形蛋和软皮蛋。
感染后期可见病鸡有神经症状表现。
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笼养蛋鸡疲劳综合症是青年母鸡的一种营养紊乱性骨骼疾病。
随着饲料业提高了蛋鸡饲料中钙的水平,如今本病的发生率与30年前相比降低了许多,但本病所造成的蛋鸡死淘率在总死淘率中占的比例还很高。
1、发病特点本病多在炎热的夏季发生,高产蛋鸡在产蛋上升期至高峰期(140~210日龄)发病,产蛋高峰过后不再出现,产蛋上升快的鸡群多发。
发病时鸡群表现正常,采食、饮水、产蛋、精神都无明显异常变化,在晚上关灯时也无病鸡,而在早晨喂料时发现有死鸡,或有病鸡瘫在笼子里,若发现早,将病鸡放在舍外,自行产出1枚蛋或人工助产后便恢复正常,也不再发病。
2、症状病鸡表现颈、翅、腿软弱无力,任人摆布,站立困难。
病初产软壳蛋、薄壳蛋,鸡蛋的破损率增加,蛋清水样。
食欲、精神、羽毛均无明显异常。
鸡易骨折,胸骨软、变形。
死鸡的口内常有粘液,常伴有脱水、体重下降。
3、病理变化肺脏充血、水肿。
心肌松弛。
腺胃黏膜糜烂、柔软、变薄,腺胃乳头平坦,几乎消失,腺胃乳头内可挤出红褐色液体,有时腺胃壁(多在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现穿孔。
卵泡有出血斑。
输卵管黏膜干燥,常在子宫部有一硬壳蛋。
肝脏有浅黄白色条纹,有小的出血点。
肠内容物淡黄色,较稀,肠黏膜大量脱落。
泄殖腔黏膜出血。
4、发病原因多数学者认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缺钙、磷或二者比例失调,可能是导致该病的直接原因:①笼养蛋鸡无法接触到自己的粪便,因而无法吃到粪便中的钙和磷;②蛋壳形成时,由于急剧的血钙降低,骨质脱钙来缓冲这种钙不足,或者在育雏、育成期鸡的骨骼发育不良,致使产蛋期缓冲钙磷不足的能力减弱,都导致骨骼发育不良;③肠道疾病致使维生素A、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吸收量减少,间接影响了钙磷的代谢,导致骨质发育不良;④饲料中使用了劣质的磷酸氢钙,导致氟中毒、脱钙;⑤某些营养物质如锰过量,也影响钙、磷的利用。
别外,与缺乏运动也有一定关系,如育雏、育成期笼养,或上笼过早,笼内密度过大,鸡的运动不足造成骨骼发育不良和体质较弱而易发该病。
笼养蛋鸡疲劳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

笼养蛋鸡疲劳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笼养蛋鸡疲劳症又叫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常发生于产蛋高峰期。
如及时发现,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大多能在3-5天恢复。
如果病情发现较晚,一般20天左右才能康复,个别病情严重的瘫痪病鸡可能会死亡,给养鸡户造成较大的损失。
一、症状:病初产软壳蛋、薄壳蛋,鸡蛋的破损率增加,但食欲、羽毛均无明显变化。
之后,出现站立困难,爪弯曲,运动失调。
后期,症状会逐渐加剧,最后常造成跛足、不能站立,瘫痪,胸骨凹陷,肋骨易断裂,翅骨、腿骨易碎。
二、病因:(1)笼养蛋鸡日粮中钙含量严重不足,钙、磷不平衡。
(2)过度粉碎的石粉、骨粉在鸡的胃肠中吸收快,排泄快,造成钙的利用率降低。
(3)笼养蛋鸡活动量小,饲养管理不当。
(4)蛋鸡在育成期间,受到寄生虫侵袭。
三、预防:(1)保证全价营养,加强科学管理,使育成鸡性成熟时达到最佳的体重和体况。
(2)在开产前2-4周饲喂含钙2%-3%的专用预开产饲料,当产蛋率达到1%时,及时换用产蛋鸡饲料。
(3)笼养高产蛋鸡饲料中钙的含量不要低于3.5%,并保证适宜的钙、磷比例,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200国际单位以上。
(4)给蛋鸡提供粗颗粒石粉或贝壳粉,粗颗粒钙源可占总钙的1/2-2/3。
钙源颗料大于0.75毫米,既可以提高钙的利用率,还可避免饲料中钙质分级沉淀。
炎热季节,每天下午按饲料消耗量的1%左右将粗颗粒钙均匀撒入料槽中,既能提供足够的钙源,还能刺激鸡群的食欲,增加进食量。
(5)平时要做好血钙的监测,当发现产软壳蛋时应及时做血钙的检查。
四、治疗:发现病鸡时,及时把病鸡从笼中挑出,放在地面单独饲养,并保证其正常饮水、吃料,一般不超过1周即可自行康复。
对于血钙低的同群鸡,在饲料中再添加2%-3%粗颗粒碳酸钙,每千克饲料添加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经过2-3周,鸡群的血钙就可以上升到正常水平,发病率明显减少。
粗颗粒碳酸钙和维生素D3的补充需要持续1个月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笼养可以提高饲养密度节省饲料等,但笼养蛋鸡普遍易患脂肪肝综
合症、产蛋下降综合症和疲劳症三种常见病。
今天讲一下笼养蛋鸡易患的三种常见病:
①脂肪肝综合症
此病在高产蛋鸡群中较为多见。表面看蛋鸡体况良好,但其产蛋
率却逐渐下降,或者产蛋率达不到高峰,或高峰期缩短。严重时有的
病鸡突然死亡。由于产蛋鸡脂肪肝发病非常普遍,而此病常态下不易
被发觉,所以易被养殖户忽略。解剖可见,产蛋鸡肝脏脂肪沉积严重,
肝肾等脏器周围沉积过多脂肪,导致产蛋鸡肝脏出血引起脂肪代谢紊
乱。
防治方法:1.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1%~2%,并提高麸皮的添加
量,针对饲养后期过肥的鸡出现零星死亡的情况,在每1吨料中添加
5斤氯化胆碱,连续使用一星期左右能明显控制死亡,之后继续使用
效果更佳;2.产蛋前限制饲喂,控制鸡体重。
②产蛋下降综合症
此病在产褐壳蛋的蛋鸡中多见。产蛋率下降到20%~50%时,蛋
壳质量也下降,出现薄壳蛋、软壳蛋、畸形蛋、沙皮蛋等。种蛋孵化
率下降,死坯率上升,即使雏鸡出壳,成活率也低。病鸡排软粪、绿
色粪;鸡冠青紫色,出现神经质症状; 吃食量没有减少现象。
防治方法:1.在日粮中添加小蛋宝,以保护肝脏,调理肠道,
控制感染。2.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8%~19%。
治疗方法:用大蛋宝+升蛋宝+炎消混合拌料,配合治疗,效果显
著。
③笼养蛋鸡疲劳症
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是由于鸡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D缺乏,
或饲料中钙、磷含量比例不当,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等原因所致,开产
后不久或产蛋前期是本病的多发阶段。病鸡常侧卧于笼内,不能站立,
以后瘫痪;反应迟钝,不少病鸡发生翅和腿骨骨折,骨壁薄而脆。
防治方法:产蛋前期添加鸡康饮水。饲料中的可添加强力拜固舒,
缓解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