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分析-香港中银大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4层平面图
交通
6~16层平面图
25层平面图
交通
26~31层平面图
38~44层平面图
交通
51~66层平面图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 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 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 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 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 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 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 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 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 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 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 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同样的道理,香港中银大厦的 金字塔中庭采光功能是非常明 显的。



香 港 中 银
筑 分 分 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班级;建筑学1班
姓名;陆世超、王昌泰
学号;09310111、09310114
日期;2012、10、28
建筑师介绍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1935年 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 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和布鲁尔(Marcel Breuer),毕业后成立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其设计作品遍布全世界在建筑界享有极高威 望。1983年荣获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 美誉的普利兹克奖(也称“普立兹克建筑 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2010 年1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委员会宣布,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获得2009年度英国皇 家建筑师学会金奖(RIBA Gold Medal) 。
建筑简介 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总部,位于香港中西
区金钟花园道1号。的在1989年竣工, 1990年启用。原址为美利楼。大厦为香港 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 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为居第12位。 中银大厦地处中区经济和金融核心地带。 一九八五年四月开始动工,建筑期达4年 零4个月;一九八九年八月启用;1990年 五月大厦正式开幕。大厦楼高70层,另地 库停车场4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 高度(约50多米)共有367.4米。中银大厦于 一九八九年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
主入口 立面细部
周边环境、景观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 流 水、瀑
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 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 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 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 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 两个个巨大青铜像 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 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 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 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 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 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最重要的是周边景观雕塑 的形式处理上,与大厦的呼应达到了完美的配合,同 样是以三角形做基本元素,去丰富主体.
设计背景及设计意图
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 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 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 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 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 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 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的外形 如同一把尖刀,贝聿铭先生说, 他因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 负”,代表了当时以邓小平为 代表的中国高层进驻和收回香 港的决心,同时也如同竹子的 “节节高升”,象征力量,生 机,茁壮和锐意进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 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 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 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 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 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 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 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 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 负的空间。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 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 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 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 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 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 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 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 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 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 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 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 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 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
平面及空间分析
中银大厦的平面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 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 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象征 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 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 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 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贝氏正是用简洁的图创造出了变换无穷的空间。
立面设计 整座大厦的立面,整座大厦的立面 ,
匀以蓝 灰色玻璃作为幕墙,它贯 灰色 穿以规范的45 穿以规范的450角的斜向 装 饰线, 使由下至上的三角 饰线 , 形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 叠中发生变 化,从而有了 向上的动感,向上的动 感 ,形成一种颇 为突出的风格。 创意来源于竹子,中国古人有这么一 句格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 贝聿铭正是从中 国古代的文学 艺术中 ,汲取到这么一个美好的创 意 。 这与贝聿铭一贯强调的建筑艺术观相 吻合的 。
结构分析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
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 支撑体系,在改进结 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 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利用多篇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是立体支 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 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 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 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 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 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风水之说 贝聿铭承认吸收了风水先生的一些说法, 在高楼两旁都有水
下来,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 , 贝聿铭说这个水是源 ,是财 源,所以水到下面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 把财给蓄住了。贝聿铭可以充满诗意地把大楼比喻成充满希 望的春笋,但在一些建筑师和客户眼里 ,大楼是一柄带有三 角形尖刃的寒光四射的尖刀。 据说,大楼有些尖角是直指总督府邸的,总督卫奕 信说 “ 由于在许多人眼里,总督府代表香港政府,由于在许多人 眼里 ,总督府代表香港政府 , 我们在那个尖角和总督府中 心位置之间的直线上种 了两棵柳树,算是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 柳树的形状 了两棵柳树,算是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柔和、圆 润, 柔和、圆润,对大楼刀一般的尖利角度起了缓冲作 用。 就这样,问题解决,皆大欢喜。”就这样,问题解决,皆大 欢喜。 用柳树来以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用柳树来以 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所以这个 都是迷信。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 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 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 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 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 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 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 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 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 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 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 这是贝聿铭先生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 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