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把院前急救运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治疗中

把院前急救运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治疗中急性心梗,即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
急性心梗发生后,迅速进行院前急救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心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院前急救是指发生急性心梗后,紧急由普通百姓或急救人员进行的急救措施,以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争取时间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条件。
将院前急救运用到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治疗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 快速稳定心肌:院前急救可以通过紧急的处理措施,尽快稳定患者的心肌供血,减少心肌缺氧,避免心肌细胞坏死的扩大范围,有效降低心肌受损程度,提高生存率。
2. 减轻症状:急性心梗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院前急救可以通过应用药物或其他适当的措施,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改善呼吸情况,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提早进行血流再通:急性心梗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尽早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院前急救可以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提早开始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尽快恢复血流,最大限度地保护心肌功能。
4.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急性心梗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院前急救可以通过对患者的监测和处理,尽早发现和干预这些并发症,防止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性。
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患者安静,减轻心肌的耗氧量,避免心肌缺氧加重。
2. 给予患者含氧气的面罩,增加血氧饱和度,减少心肌缺氧。
3. 给予患者含硝酸甘油的药片,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流供应。
4. 及时就医,尽早到达医院,以便接受更专业的治疗,如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
5. 避免刺激性动作,如剧烈的活动或情绪激动,以免加重心肌缺氧。
6. 如患者出现心肺骤停,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循环和氧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患者进一步伤害的措施,如不适当的心脏按压或过度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等。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常规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梗死血管(IRA)再通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堵塞,心脏肌肉供血不足发生缺氧,从而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该疾病发病迅速,来势迅猛,通常伴随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症状,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及时抢救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院前急救护理是对急重症患者在转运至医院前进行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有积极意义。
有研究表明,院前急诊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效果,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1]。
为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选取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自愿参加本实验。
按照抽签法将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2-73岁,平均(65.24±6.54)岁;对照组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43-74岁,平均(66.25±6.78)岁。
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
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可以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在治疗过程中,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急诊优质护理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
护士可以通过快速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疼痛、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升高等关键指标,从而帮助医生完成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此外,护士还可以与医生相互配合,快速采取紧急措施,如给予氧气、抗凝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肝素等药物,从而控制心肌坏死的发展。
其次,急诊优质护理还能够有效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患者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和头晕等症状。
在此情况下,护士可以及时提供药物和物理治疗,如镇痛剂、肌肉松弛剂、换位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急诊优质护理还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
患者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忧郁和恐慌等情绪,因为他们正面临着生命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可以与患者建立密切的关系,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疗愈,并提供有关健康和康复的信息和建议。
最后,急诊优质护理还可以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其家属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并提高对服药和改变生活方式的信心。
对于许多患者和家属来说,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任务。
护士可以为他们提供详细的信息,回答他们的问题,并教育他们有关修改饮食、减轻体重、戒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总之,急诊优质护理干预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缓解疼痛和不适、支持心理健康和改善患者和家属的健康知识。
护士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在拯救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探讨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护理 效果

探讨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常常需要紧急的急救和介入治疗。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护理中,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
一、院前急救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快速、有效的医疗干预。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及时的院前急救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快速诊断与介入院前急救首先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快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急救人员应当通过症状、心电图和血清生物标志物等方式进行诊断,一旦确定患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就需要迅速采取介入治疗措施。
2. 心肌再灌注治疗院前急救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心肌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从而保护心肌组织。
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操作,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3. 缓解症状和监护除了针对心肌梗死病变的治疗,院前急救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症状缓解和监护。
包括给予氧气、药物镇痛和抗心肌缺血治疗,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介入治疗的优势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是当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之一,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快速恢复冠状动脉通畅介入治疗可以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操作,迅速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有效减少心肌缺血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心肌组织。
2.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介入治疗可以大大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入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
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由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
观察比较两组救治结果。
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
标签: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心肌缺血、坏死性疾病,可引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患者发病早期即处于高危状态,如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研究报道,发病1h内院外猝死者占心肌梗死总死亡人数的50%,早期急救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
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们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男97例,女63例,年龄42-77(57.5±4.6)。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
其中下壁梗死51例,前壁梗死43例,前间壁梗死38例,高侧壁梗死28例。
按入院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2例。
观察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57.5±4.6)岁;其中下壁梗死20例,前壁梗死18例,前间壁梗死21例,高侧壁梗死19例。
对照组男43例,女39例,年龄(57.5±4.6)岁;其中下壁梗死21例,前壁梗死18例,前间壁梗死23例,高侧壁梗死20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入院前未接受院前急救护理。
观察组由急诊人员出车接诊,并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1)院前救护指导:接到急救电话后,携带急救药物及心电图机于3min内派出救护车,在车上电话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简单询问病情,指导其卧床休息及自救,说明医护人员马上就到。
探讨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护理 效果

探讨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它通常突然发作,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及时、全面的介入措施和护理手段,目前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
一、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救护的第一环节,及时、规范的院前急救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在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测,确认患者是否存在ST段抬高,若存在ST段抬高,应迅速进行急救电除颤治疗,并及时启动院前急救系统,将患者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介入治疗。
院前急救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急救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进行及时、规范的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以尽快恢复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
院前急救还包括对患者的疼痛管理和生命体征的监测,以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之一,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快速、有效地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度,减少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梗死后的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介入治疗通常包括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PCI)等,这些治疗手段都可以在冠状动脉发生阻塞的情况下迅速恢复血流,减少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
在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院前急救与介入治疗结合下的护理效果院前急救和介入治疗的结合,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院前急救的及时启动和规范操作,可以尽快稳定患者的病情,减轻心肌损伤,为介入治疗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及时将患者送达专科医院进行介入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的病情持续时间,减少患者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的长时间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它是急诊的常见病症之一。
将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利于短时间内迅速挽救该病患者的生命,优化其预后处理措施,加强治疗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文章主要讨论院前急救护理对心理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引言所谓院前急救护理,主要是在危重症患者入院前对其进行医疗救助与护理,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等,有不可预测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急诊的常见病症,近几年来发生率有所增高。
由于该病有较高的致死率,起病急且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常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也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1〕。
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尽管有一定效果,但其效果并不明显,院前急救护理相较于传统常规护理则有明显优势。
将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对提高其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应当明确把握院前急救护理的规范程序与具体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急性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等的护理要求。
一、急性心肌梗死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的长时间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它是急诊的常见病症之一。
该病从潜伏到有临床表现症状的时间较短,病情特别凶险,发生时常伴有多种并发症〔2〕。
自新世纪以来,在我国该病的发生率与致死率逐年上升。
当前,该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
在该病发生初期,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让该病的发生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据有关资料表示,不少该病患者在发病后一个小时之内会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初期的救治并不到位,从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所以,有必要针对该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讨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方法;针对46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并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23名病人。
其中对照组病人是由病人家属亲自送往医院。
研究组病人则接受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病人死亡率和并发症出现率。
结果:在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研究组均少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达到理想的救护效果。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如果救治不及时,则有可能导致死亡。
为此要对病人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那么接下来,本文就来对46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对从2020年4月到2020年7月所收治的46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研究,并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23名病人。
其中对照组病人是由病人家属亲自送往医院。
研究组病人则接受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干预。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3名和10名,年龄在41岁到77岁之间,平均(58.5±2.5)岁。
其中从病情发作到接受抢救在8min到55min之间,平均(26.0±10.0)min;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12名和11名,年龄在42岁到76岁之间,平均(57.5±3.5)岁。
其中从病情发作到接受抢救在20min到85min之间,平均(40.0±12.5)min。
纳入标准:(1)满足急性心肌梗死诊治要求。
(2)临床资料完整。
(3)病情发作到住院时间少于12h。
(4)所有病人和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
(2)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病人。
1.方法对照组:病人病情发作后,由其家属亲自送往医院,在住院前未受到院前急救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S h e n z h e n E m e r g e n c y C e n t e r , S h e n z h e n 5 1 8 0 3 5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p r e — h o s p i t a l i f r s t a i d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AMI ) . Me t h o d s E i g h t y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MI f r o m Ma r c h 2 0 0 9 t o Ma r c h 2 0 1 3 i n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o c a t i o n s o f a i d g r o u p s o f o u r
Re s u l t s T h e r e 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we t e n t h e wo t ro g u p s i n v e s s e l r e p e r f u s i o n r a t e( P< 0 . o 5 ) . T h e mo r t a l i y t 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 ro g u p w a s
【 关键词 】 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 分 类 号 :R 4 7 2 . 2 文 献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6 5 9 . 2 0 1 3 . 1 2 . 1 5 6 5
Ap p l i c a t i o n Ef fe c t o f P r e - Ho s p i t a l Fi r s t Ai d N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Pa t i e n t s wi t h Ac u t e M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救组分布据 点的 8 0例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 ,根 据送 院方式分 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 ( 观 察组 ,我 中心急救 车送入 医
院 )4 0例和对 照组 ( 家属直接 送入 医院)4 0例 ,通过对我 中心院前急救组分 布据 点院前急救后预后情 况跟 踪随访对 比两组 患者
的血 管再通 率、死亡率、抢救 时 间和住 院时间、护理质 量满意度。结果 两组 患者血管再通率组 间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O . 0 5 ; 观察组 死亡率明显低 于对照组 。但差异 无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对比 两组 溶栓 时间和抢 救 时间,组 间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P< O . 0 5 :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0 . O 5 。结论 院前 急救 护理干预 可 以明显提 高患者的临床 疗效及护理质 量满意 度 .有效提 高血管再通率 ,降低 死亡率和减 少抢救 时间,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临森医学工 程2 0 1 3 年1 2 月 第2 0
论著 ・
( 护 理研 究 )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
何 芳 .何 慧
( 广东 省深 圳市 急救 中心 ,广 东 深圳 5 1 8 0 3 5 )
【 摘要 】 目的 探 讨院前急救 护理 干预对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的I 临 床 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 2 0 0 9 年 3月至 2 0 1 3 年3 月我 中心急
r e p e r f u s i o n r a t e , mo r t a l i t y , r e s c u e t i me a n d l e n g t h o f s t a y ,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wi t h q u a l i t y o f c a r e we r e o b s e ve r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wo ro g u p s .
t o a h o s p i t a l v i a a mb u l a n c e c e n t e r ) a n d c o n t r o l ro g u p( d i r e c t l y i n t o t h e h o s p i t a l t h r o u g h he t f a mi l y ) , wi h t 4 0 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 T h e v e s s e l
c e n t e r w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s a n d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ro g u p( p r e - h o s p i t a l i f r s t a i d n 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g r o u p , a d mi t t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