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
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

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影响因素【关键词】冷沉淀; 制备; 质量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一种成分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也可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1] 。
因冷沉淀中的Ⅷ因子为不稳定因子,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每袋冷沉淀Ⅷ因子含量各不相同,现将本中心的冷沉淀制备方法及质量因素影响分析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大容量低温离心机(CrYOFUge6000),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速冻冰箱(SanYO ),美国CYTOTHERM公司生产的CT-4T.6C型自动摇摆式恒温水浴溶化箱,日本产SYSMaX(CA-50)凝血因子分析仪,韩国产热合机(SE250)。
1.2 冷沉淀原料浆制备采用费森尤斯卡比(广州)生产的密闭四联袋,采集400ml全血6h内离心分离制成血浆60袋(200±10ml),将血浆迅速置-80℃速冻机内,冻结后置-30℃冰箱备用。
1.3 制备冷沉淀取60袋血浆置室温中放置3min,待连接两袋的塑料管变软后分两组(A、B)放入低温水浴箱中(4℃~6℃),A组30袋用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B组30袋用快速溶化离心法制备冷沉淀,计时。
A组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固定于恒温摇摆式水浴箱的血袋夹中,垂直浸没于恒温的循环水浴中,水浴箱自动摇摆,血浆溶化,上清液虹吸流入空袋,袋中心剩余(25±5)ml未溶化的血浆及吸附在上面的冷沉淀。
B 组新鲜冰冻血浆融化时去掉固定夹,融化过程中人工给力捏碎血浆冰块,血浆溶解到尚存少许冰碴后,用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离心,温度4℃,相对离心力3200g,离心20min,分离血浆,袋内存留(25±5)ml血浆冷沉淀,将A、B组冷沉淀快速置于速冻冰箱中冻结。
A组平均用1.2h,B组平均用2.0h。
1.4 质量检测用血凝仪对不同方法制备的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测定,t检验分析。
2 结果用相同的溶化设备,采用不同制备方法制备所得冷沉淀质量有差异,见表1。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冷沉淀在临床中的应用和相关注意事项。
冷沉
淀是一种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的常用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冷沉淀原理
冷沉淀是利用低温和盐类使蛋白质或核酸在溶液中凝聚沉淀的
方法。
通过调节温度和添加盐类,可以使特定的蛋白质或核酸在溶
液中析出形成沉淀。
三、冷沉淀的临床应用
1、蛋白质纯化:冷沉淀可用于蛋白质的纯化,通过调节温度和
添加盐类,将目标蛋白质沉淀下来,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的纯化和富集。
2、核酸提取:冷沉淀可用于核酸的提取和纯化,通过使DNA或RNA在低温时形成沉淀,可以将目标核酸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来。
3、沉淀剂的选择:在进行冷沉淀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沉淀剂,
常用的有乙酸钠、乙酸铵、甘氨酸等。
四、冷沉淀的注意事项
1、温度控制:冷沉淀需要控制合适的温度,一般常用的温度为4℃或其他低温环境。
2、盐类浓度:添加适量的盐类可以促进蛋白质或核酸的冷沉淀,但过高的盐浓度会导致其他蛋白质或核酸的沉淀。
3、pH值调节:适当调节pH值可以影响蛋白质或核酸的溶解性
和沉淀性。
4、沉淀时间:留意沉淀时间,过长的时间可能导致一些有价值
的物质也被沉淀。
附件:
本文档无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冷沉淀:通过低温和盐类使蛋白质或核酸在溶液中凝聚沉淀
的方法。
2、沉淀剂:在进行冷沉淀时添加的盐类或其他化学物质,用于
促进目标物质的沉淀。
冷沉淀的获得方法

冷沉淀的获得方法冷沉淀是一种沉淀分离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广泛使用。
它的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大量液体体系的固液分离。
下面是关于冷沉淀的详细介绍。
一、冷沉淀的原理冷沉淀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水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的性质,使化学物质在水溶液中逐渐降温沉淀出来的过程。
通俗的说,就是利用温度的影响,把想要分离的化合物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
冷沉淀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
在高温时,一些物质可以在水中充分溶解,但温度降低后会超过其饱和度,从而逐渐沉淀出来。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水温和配制适当的溶液,使想要分离的化合物在适当的温度下沉淀出来,并进行分离和提取。
二、冷沉淀的操作方法冷沉淀的操作相对简单,一般涉及以下步骤:1. 配制溶液:将想要分离的化合物加入到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
2. 控制温度:将溶液放入低温环境中冷却,可以将它放在冰浴中,或将它置于冰箱中冷却。
3. 沉淀: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目标化合物就会开始沉淀出来。
此时,可以过滤或离心收集沉淀。
4. 洗涤:将沉淀用适当的溶液洗涤,使其纯度提高。
5. 干燥:将洗涤过的沉淀放在干燥器中或在室温下干燥至干燥状态。
注意事项:1. 控制温度:控制温度是冷沉淀的关键。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影响沉淀的形成,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验需要调整温度。
2. 溶液的调配:需要根据化合物的特性和实验要求来调配浓度合适的溶液。
3. 沉淀收集:沉淀可以使用过滤或离心的方式进行收集,但需要仔细控制操作时间和力度,以避免损失或破坏沉淀。
三、冷沉淀的应用冷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以下是冷沉淀的几个主要应用:1. 分离纯化化合物:冷沉淀被广泛用于从复杂的样品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
冷沉淀可以简单、可靠地用来纯化晶体,以及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并回收化合物。
2. 提取金属离子:冷沉淀也可以用于提取金属离子。
一些重金属的沉淀可以用于水体、食品、土壤中金属污染物的分离和检测。
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关键控制点

物 蛋 白浓度 仅仅为 原始血清 的约 1 0 / ,但 三种磁珠 提取物之 间蛋 白浓 5
度 无明显差 异 ,提示 大部分高 丰度蛋 白得 以去 除。质谱 图结 果见MB — I MACC 血清 提取物 信噪 比 >5 u 的峰 数量相对 较多 ,但其峰 分布集 中 在极 低分子 区域 ,峰之 间质量差异 小 ,不利 于后续质谱 对蛋 白质 或肽 的鉴定 。MBWC — X的血 清提取物在 100 a 00D 范围 以内具有 较好肽峰 分 布 ,方便后 期鉴定 ,且MB WC 峰数量 与MB I 】 — X ・ MACC 差别不大 , u 因此 ,WC 磁 珠相对更适合用 于血清预处理 。 X
a piain f g ei cop ee[1 C e cl r ,0 1 p l t so n t mirs h r J. h mia Wol 2 0 , c o ma c d 4 () 8 —8 27 : 4 3 6 3
பைடு நூலகம்
对MBI C C 、MB WC — MA u - X、MB R C 8 —P 1三种磁珠对血 清低分子蛋 白
MAL I O s se t me [ . a C e ,0 47 () 5 0 D — F ma p c o t J An l h m 2 0 ,66: 6 — T s r y r ] 1
1 0 57 .
【] Ba mam , gae Fe lrGM,t 1Sa d r ie p ra h 6 u r SCe lrkU,ide e . tn adz da po c a
[] An esnNLA dro 3 d ro , es nNG. h u npamapoeme hs r, n T eh ma ls rto : ioy t c aatra dda n si po p csJ. l el rto c,0 2 h rce, n ig o t r se t[ Mo l Poemis2 0 , c ] C
冷沉淀虹吸法制备工艺的关键控制点

2.5 速冻 , 速冻这一步骤是保存冷沉淀中凝血因子 Ⅷ 的重要加工步骤,其步 骤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冷沉淀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谨慎。速冻过 程中的冷冻速率以及血浆中心的温度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参数。速冻时需要尽可 能的将血袋逐一平放,不可重叠堆放。新鲜的冰冻血浆以及冷沉淀凝血因子需要 快速冻结,建议在 60 分钟内将血浆中心温度降到 -30℃以下。
【关键词】冷沉淀制剂;虹吸法;制备工艺;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10-174-01
冷沉淀指在温度为 1-5°环境下不溶解的新鲜冰冻血浆白色沉淀物,其中内 含纤维蛋白原、凝血 Ⅷ 因子、X Ⅲ因子等成分。由于冷沉淀的容积较小、纯度较 高,即便给予较大输注量也不会增加人体循环系统负荷。冷沉淀不仅广泛应用于 各种血友病的治疗中,而且可用于产妇产后大出血、烧伤、创伤的治疗中,可迅速 补充患者体内的血容量,可促进烧伤、创伤愈合,可组织 DIC 扩散,可预防伤口感 染,可促进愈合,可预防粘连。但是,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备出的冷沉淀质量也存在 一定差异。虹吸法、离心法均是制备冷沉淀的主要方案。虹吸法是基于连通器原 理制备冷沉淀的方法,本文主要探究冷沉淀虹吸法制备工艺的关键控制点。 1. 冷沉淀的制备方法
2.3 原料血浆的制备 , 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起始血液,建议在 6 小时(保养液 为 ACD)或 8 小时(保养液为 CPD 或 CPDA-1)内完成血浆分浆分离并速冻,制
备过程中需要有效滤出白细胞,需进行血液离心分离,需进行血浆速冻,整个过程 均需要在低温操作台完成,才能最大程度上的控制新鲜血浆中Ⅷ因子的衰减 [4]。
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关键控制点

1 . 2冷沉淀原料浆 制备 : 采用苏州莱 士公 司生产 的密 闭三联 袋 ,采 集 4 O l 血后 6 8小 时 内 ,离 心分离 制得 血浆 2 0r 全 a 4袋
1 . 3制备冷沉淀 : 2 取 4袋备用 血浆 置室温中放置 5分钟 , 待 塑料管道变 软后 , 随机分为 1 2 、 两组 , 每组 l 。 2袋 1 . 组 放入设定温度为 4C普通水浴 箱中 , .1 3 1 o 血浆逐渐融化
性 , 备冷沉淀 时 , 在制 加快融 化速度能 够确保更 高的凝 血因子 回 收率 , 以较 高的水浴 温度(o , 所 6c)充分的循环水 , 以及摇摆 运动 , 能够加速血浆 的融化 , 国内报道 在一 小时内融化完成所制冷沉淀
26 7) 601 ( 岛市 中心 血 站 , 东 青 岛 青 山
【 要】目的 研 究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 关键控制 点及 影响 因素 。方法 随机取 2 摘 4袋新 鲜冰冻血浆 (0 ml 1%)随机 分为 12两 20 _ 0 , 、
组 , 组 1 , 别 用 恒 温摇 摆 式水 浴 箱 ( - T6 型 ) 每 2袋 分 CT 4 .C 和普 通 水 浴 箱 ( I K x一Ⅲ型 ) 备 冷 沉 淀 。 定 冷 沉 淀 中凝 血 因子 F l 制 测 V 的及 回 收
符合 国家卫生部制订 的《 血站基本标准》 的质量要求。 但恒温摇摆 式(T 4 .C型) c 一 T6 制备冷沉 淀所需 时间短 , 仅为 1 . 5小时 , 并且该设 备 所制 备 的其 F 回收 率明 显 高 于普 通水 浴 箱制 备 的冷 沉 淀 W
冷沉淀制备的工作流程

冷沉淀制备的工作流程一、前言冷沉淀制备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用于分离和纯化溶液中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冷沉淀制备的工作流程,包括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实验方法。
二、原理冷沉淀制备是利用溶液中某些物质在温度变化或加入特定试剂后发生沉淀反应的原理,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通常采用盐酸或硫酸等试剂与待分离物质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盐类或复合物,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手段将沉淀分离出来。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待分离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并搅拌均匀。
2. 加入试剂:根据待分离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按照比例加入到试样中。
例如,若待分离物质为铁离子,则可选择氢氧化钠作为试剂。
3. 搅拌均匀:在加入试剂后,用玻璃棒等工具搅拌均匀,使试剂和待分离物质充分反应。
4. 冷却:将试样置于冰箱或低温水浴中,使温度降至0-5℃。
5. 沉淀:在低温条件下,待分离物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会逐渐形成。
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手段将沉淀分离出来。
6. 洗涤:将沉淀用适量的水洗涤数次,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试剂。
7. 干燥:将洗涤后的沉淀放置于干燥器中或在室温下晾干,得到目标物质。
四、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比例。
不同的待分离物质需要选择不同的试剂,并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试样中。
若使用过量试剂,则会影响结果准确性。
2. 严格控制温度。
冷沉淀制备需要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否则会影响沉淀生成和分离效果。
3. 注意安全。
实验过程中需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避免试剂溅入眼睛或皮肤。
4. 注意沉淀的保存。
得到目标物质后,应储存在干燥、密闭、避光的容器中,避免受潮或受污染。
五、总结冷沉淀制备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适用于分离和纯化溶液中的物质。
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比例、严格控制温度、注意安全以及保存沉淀等事项。
通过掌握冷沉淀制备的工作流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实验方法。
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

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目的:控制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冷沉淀的质量。
方法:筛选从采集到制备间隔时间短、FⅧ损失少的全血制备的血浆留做冷沉淀原料浆。
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把握好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
结果: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25%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均为F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 IU。
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抽检全部合格。
结论: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
因此,要求心中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协作。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Ⅷ因子的损失,而FⅧ因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
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制备优质的冷沉淀,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 ℃~4 ℃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其中主要含有五种成分:纤维蛋白原(Fg)、FⅧ、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X Ⅲ、纤维结合蛋白(Fn)等多种成分。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自发性气胸、糖尿病足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冷沉淀中FⅧ因子极其不稳定,FⅧ的体内生物半衰期变化较大,一般为8~12 h,其活性易丧失[1-2]。
新鲜速冻血浆(FFP)融化后,FⅧ因子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明显的降低,其活性衰减了41.1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 第10期(总第220期)2012年4月①广州血液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95通讯作者:苏红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苏红① 谭爱玲① 许少英① 胡文娟① 车胡毓① 【摘要】 目的:控制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冷沉淀的质量。
方法:筛选从采集到制备间隔时间短、FⅧ损失少的全血制备的血浆留做冷沉淀原料浆。
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把握好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
结果: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25%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均为F 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 IU。
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抽检全部合格。
结论: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
因此,要求心中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协作。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Ⅷ 因子的损失,而FⅧ因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
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制备优质的冷沉淀,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关键词】 冷沉淀; 制备; 冷链系统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93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 ℃~4 ℃条件下不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其中主要含有五种成分:纤维蛋白原(Fg)、FⅧ、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凝血因子X Ⅲ、纤维结合蛋白(Fn)等多种成分。
冷沉淀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和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冷沉淀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用于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在临床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度烧伤、黏膜和皮肤疾病、自发性气胸、糖尿病足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冷沉淀中F Ⅷ 因子极其不稳定,FⅧ的体内生物半衰期变化较大,一般为8~12 h,其活性易丧失[1-2]。
新鲜速冻血浆(FFP)融化后,FⅧ因子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明显的降低,其活性衰减了41.17%[3]。
从全血采集到新鲜冰冻血浆的制备再到冷沉淀的制备的很多环节都会影响冷沉淀的最终质量。
因此,笔者通过实际工作中证明,在制备冷沉淀过程中注意把握关键环节,才能制备出优质的冷沉淀。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冷沉淀原料浆来源:本中心流动采血车采集的四联袋全血, 要求在6 h 之内制备并冻结成块的且各项检测合格的新鲜冰冻血浆。
1.2 仪器设备 美国 SORVALL RC-12BP 大容量冷冻离心机,费森尤斯 Compomat G4血液分离机,低温操作台,低温周转冰箱,4 ℃贮血冰箱/恒温水浴箱,塑料卡子,MBF21血浆速冻机、热合机。
1.3 方法1.3.1 制备优质的冷沉淀原料浆 (1)全血(原料)的选择:制备冷沉淀选择采血顺畅、采集到的全血及时将资料录入电脑后即放贮血专用冰箱储存。
目前我国自愿无偿献血已取代计划无偿献血,多以街头采血为主,接血司机应按规定及时将血接回中心待检库。
(2)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街头采集的血液应储存在2 ℃~6 ℃冰箱中,血液从采血点到待检库的运输必须装入已降温的血液专用隔热冷藏箱中,不能放入常温容器更不能仅用塑料袋包装。
(3)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 血液从全血到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操作过程,要尽量缩短暴露于室温下的时间,因此尽快并保持低温分离是保证血液质量、减少FⅧ 因子衰减的关键。
把握好时间、温度这两个关键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血浆中F Ⅷ等不稳定成分的损失,得到优质的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Ⅷ含量必须≥0.7 IU/ml [2]。
1.3.2 制备优质的冷沉淀 (1)设备的准备:采用冰箱融化法制备时,需提前10~14 h 将原料浆放在4 ℃贮血冰箱内融化,每层摆放200 ml 血浆10袋(室温超过30 ℃进摆放13袋)。
每部冰箱放5层,血浆之间不能重叠,使其融化成带小冰碴的糊状半流质。
采用恒温摇摆式水浴融化法制备时,原料血浆提前放入预置温度为2 ℃的融化箱中,制备当日解冻期间将离心机温度设定在0 ℃~4 ℃ ,并打开低温操作台及开始预冷血浆速冻机使温度降至-50 ℃。
做好设备预设达到适合该成分血温度要求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2)融化冷沉淀原料血浆:将血浆轻放入血浆解冻箱,启动解冻程序,在2 ℃循环水浴中自行融化,随时观察血浆的融化情况,此环节可设定时钟。
由于血浆融化需99~120 min,定时钟可提醒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融化过度的情况。
选择恰当的融化终点很关键,以笔者经验,当多数血浆融化至冰块直径4~5 cm、厚度约l cm 时,终止融化最为恰当。
经过配平、离心,待分离时,冰块基本融化剩少量冰渣,冷沉淀达最佳分离状态。
如果选择冰渣量很少或基本无冰渣为终点,就会融化过度,待分离时,有的会出现冷沉淀溶解的状况,造成冷沉淀含量降低;如果选择终点提前,冰块过大,会造成冷沉淀容量超标。
快速在低温操作台上配平血浆,在已降温的离心机离心。
美国 SORVALL RC-12BP 大容量冷冻离心机可设0 ℃~4 ℃、4036 g、8 min。
尽快分离热合速冻。
(3)质量标准:由200 ml FFP 制备的冷沉淀:FV Ⅲ含量≥80 IU/200 ml,Fg《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 第10期(总第220期)2012年4月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含量≥(150~200)ml,容量(25±5)ml/袋。
符合质量标准则为合格[4]。
2 结果 笔者所在中心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被抽检16份冷沉淀中有12份合格,4份不合格,每月抽检的冷沉淀都有一份不合格,不合格率25%。
不合格原因均为F Ⅷ 因子含量达不到80 IU。
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科抽检16份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3 讨论 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
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 Ⅷ 因子的损失。
在工作量大时,要先分离用做冷沉淀原料浆的血液,减少F Ⅷ 因子损失。
分离出的血浆尽快置-50 ℃血浆速冻机30 min 速冻成型后,移入-18 ℃以下冰箱保存,留作冷沉淀原料浆。
冷沉淀原料浆各袋容量差别最好不超30 ml,这样能保证基本同步融化。
若容量差超过40 ml,血浆融化程度差别很大,影响冷沉淀质量。
本中心已全部采用费森尤斯 Compomat G4血液分离机分离血浆,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容量达到标准化,避免了人为做成的容量差异,为制备优质的冷沉淀打下良好基础。
密闭式分离在低温操作台上进行,所得冷沉淀成品入库前应放在低温操作台上,注意尽量降低环境温度。
因FⅧ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
尽快放到速冻机复冻后将冷沉淀在-18 ℃以下冰箱保存。
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才能保证制备出合格优质的冷沉淀。
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制备优质的冷沉淀,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1] 田兆嵩.临床输血进展(何子毅,田兆嵩,冷沉淀的临床应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2] 杨孝顺,安梅,阮光萍,等.冷沉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55-257.[3] 杨江存,李芒会,于青,等.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凝血因子的变化[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l1-2l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9-10.(收稿日期:2010-02-10) (本文编辑:李嫚)①安徽省淮南市东方总医院 安徽 淮南 232001通讯作者:刘丁宏妇产科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防范措施刘丁宏① 徐玲妹① 【关键词】 护士; 妇产科; 压力源; 防范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94 护士职业性压力是指在护士护理历程中因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错综繁杂,导致角色、个人价值与现实发生冲突的表现,这种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
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而得不到及时解除,可能会导致职业性倦怠,从而影响护士自身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
妇产科护士因其面对的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其职业压力也有其特殊性,如果能够明确压力的来源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护士的身心健康。
1 压力源1.1 心理性压力源 医疗卫生系统中,护士的工作比较辛苦,而报酬却相对较低,劳动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在马斯洛关于人的五种需要中最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人尊敬的需要。
护士工作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公正的评价,必将会给她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失衡的现象会大大削弱护士的积极心理因素,而表现出对患者和工作失去热情。
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工作强度大,经常倒班,家人的不理解,随着卫生体制的革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患关系显得更加紧张。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必须处理极为繁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己的感受而做出妥协,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妇产科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与乐观性,从而造成潜在的职业压力。
1.2 生理性压力 由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受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支配,在女性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生理情况下,常因受情绪反应致使该轴线分泌平衡失调,从而出现焦虑、抑郁、害怕、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矛盾、不配合等表现,给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不便。
同时护士工作量大,责任心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脑力和体力的过度透支,会引起一系列不良生理反应,包括疲劳、免疫力降低、心脏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和颈椎增生等。
同时,妇产科护士还得面对艾滋病、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