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汇总

合集下载

两种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

两种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

两种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杨玉峰;黄春萍;赵云;沈华仙【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年(卷),期】2007(014)008【摘要】目的:通过对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虹吸法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比较,选择合适的制备冷沉淀的方法.方法:利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中FⅧ和Fg的含量,电子称称量血袋重量并计算容量,计算三者的合格率.结果: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和水浴虹吸法的FⅧ含量(IU/袋)分别为:(86.75±24.91)、(62.91±22.87),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格率分别为:100%、91.7%,差异无显著性(P>0.05);Fg的含量(mg/袋)分别为:(142.16±27.53)、(117.91±31.99),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容量(ml/袋)分别为:(25.4±4.3)、(27.3±2.3),合格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冷沉淀,但改良快速融化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Ⅷ含量要优于水浴虹吸法.【总页数】2页(P1007-1008)【作者】杨玉峰;黄春萍;赵云;沈华仙【作者单位】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玉溪市中心血站,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相关文献】1.制备冷沉淀的两种方法比较 [J], 卢少芬;赖建芬;林琼连;皮燕;黄小毅2.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比较 [J], 李梦秋;李玉兰3.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的比较 [J], 李静4.两种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比较 [J], 王惟;柴婷婷;李云强;韩瑜5.冷沉淀制备过程中两种FFP融化方法的比较 [J], 叶汉泉;莫巧频;欧阳转弟;陈建军;罗娇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效果的不同探讨

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效果的不同探讨

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效果的不同探讨摘要:目的观察虹吸法和离心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不同效果。

方法选择本站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集的新鲜冰冻血浆100袋,依据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凝血因子)与观察组(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

结果观察组Ⅷ因子(106.32±1.11)IU;Fbg含量(192.41±1.03)g,均优于对照组Ⅷ因子(82.36±1.88)IU;Fbg含量(150.65±1.52)g,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

结论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具有较多优势,值得研究。

关键词:虹吸法;离心法;冷沉淀凝血因子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冷沉淀凝血因子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且使用量在不断上升。

该制品对较多疾病均具有显著疗效,如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儿童及成人甲型血友病等[1]。

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是指新鲜且冰冻的血浆在3℃左右的温度下融化后所得血浆冷沉淀蛋白部分,冷沉淀具有丰富的纤维原蛋白、Ⅷ因子及其他凝血因子,其中Ⅷ因子稳定性较差,且由于冷沉淀制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保存、采血、分离环境),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及时间的延长导致其Ⅷ因子活性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尤为重要[2]。

本文当中,对本站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冷沉淀凝血因子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制备方案,见正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本站100袋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每组50袋。

根据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虹吸法检测凝血因子,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凝血因子。

1.2 方法设备材料:虹吸法采用冷沉淀凝血因子检测仪,大容量离心机(CR-7),低温融化箱,称量仪,热合机,全自动全血分离机。

对照组采用离心法检测:将收集的新鲜冰冻的血浆放置于4±2℃低温融化箱内进行融化,待血浆出现逐渐融化的现象且只有少量冰渣的情况下将其取出,后采用低温进行离心操作,离心时间为10分钟,温度为4±2℃。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

03
凝血异常
过量使用冷沉淀可能导致凝血因子过多,引发凝血异常。
冷沉淀的免疫原性评估
1 2
免疫原性较低
研究证实,冷沉淀的免疫原性较低,一般不会 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增强机体免疫力
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可以刺激机体免 疫应答,增强机体免疫力。
3
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合理应用冷沉淀可 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冷沉淀的制备及特性 • 冷沉淀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冷沉淀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引言
背景介绍
• 冷沉淀物是一种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产物 • 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 研究冷沉淀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验证冷沉淀 的最佳应用方案和治疗效果。
探索冷沉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 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目的
• 分析冷沉淀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 • 研究冷沉淀在临床上的疗效及安全性 • 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使用冷沉淀的效果
研究方法
•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冷沉淀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 结合临床实际,分析冷沉淀在临床上的疗效及安全性 • 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使用冷沉淀的效果
02
冷沉淀的制备及特性
改善贫血症状
冷沉淀富含多种凝血因子,可提高血红蛋 白和血小板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VS
促进骨髓移植
冷沉淀中的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等有助 于骨髓移植后的止血和伤口愈合。
冷沉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缓解炎症反应

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

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

新鲜冰冻血浆与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分析目的通过对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Ⅷ因子质量测定,来确定普通冰冻血浆是否合适做冷沉淀原料浆。

方法随机抽取2009~2010年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各10份,制备冷沉淀后,利用凝血法,检测其中Ⅷ因子含量并计算FⅧ合格率。

结果新鲜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94±0.13)IU/mL,普通冰冻血浆FⅧ含量为(0.42±0.16)I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冷沉淀制备需要用新鲜冰冻血浆。

标签: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FⅧ冷沉淀是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的成分血,主要用于血友病A,也可用于因大失血、肝功能障碍等凝血因子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的辅助治疗[1],目前本站制备冷沉淀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制备。

笔者分别用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正常参比血浆(凝血因子Ⅷ含量:1.04 IU/mL)、APTT试剂(凝血因子Ⅷ含量:1.04 IU/mL)、缺凝血因子Ⅷ、稀释液(凝血因子Ⅷ含量:1.04 IU/mL)、0.02 mol/L CaCl2溶液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输血研究所四川协和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仪器: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装置清洗液购自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公司;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CT-4T.6型,热合机SE-250型,全自动凝血仪CA-501型。

1.2 取样新鲜冰冻血浆,10袋,2010年本站体检合格的献血者,用四联袋静脉抽全血400 mL(200 mL)6 h内分离出血浆200 mL±10%,立即放入-50℃以下血浆速冻机速冻后,移至-30℃冰柜中备用。

普通冰冻血浆10袋,2009~2010年本站体检合格的献血者,用四联袋静脉抽全血400 mL(200mL)超过8 h分离出血浆200 mL±10%,放入-50℃以下血浆速冻冰箱速冻后,移至-30℃冰柜中备用。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8-03-27T15:28:03.9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作者:张小乐张玲玲[导读] 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采集、制备过程和储存条件等,国家标准有严格的规定。

(西京医院输血科陕西西安 710032)【摘要】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将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在2℃~6℃融化后,经离心后分离出大部分血浆,将剩余不溶冷沉淀物质在1h内速冻呈固态的一种功能性血液成份,是新鲜冰冻血浆中大部分凝血因子的浓缩制品,富含纤维蛋白原(Fib)、纤维结合蛋白(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Ⅷ因子等。

近几年来本血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量和使用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

冷沉淀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因缺乏Ⅷ因子或纤维蛋白原而出血的病人及血友病患者[1]。

随着医疗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冷沉淀凝血因子不再局限于血液病的治疗,而更多的用于各种手术、创伤引起的凝血机制障碍等出血性疾病,如深度烧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肿瘤手术、多发伤和手术创伤,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成分输血;成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输注【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00-01 1.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与质量标准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血液采集、制备过程和储存条件等,国家标准有严格的规定。

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规定,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原料为新鲜冰冻血浆,而新鲜冰冻血浆严格为离体6h(保养液为ACD)或8h(保养液为CPD或CPDA-1)内,不超过18h并储存于2~6℃的新鲜血液,将血浆分离出来并速冻呈固态的成份血,每400ml全血制备的200ml以上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为2个单位;其中Ⅷ因子含量≥80IU,纤维蛋白原含量≥150mg,容量:20~30ml,同时还含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各种免疫球蛋白等[2]。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失血是许多疾病和创伤引起的一种常见情况。

对于大量失血患者,血液中凝血物质会
大量消耗,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出现凝血障碍的情况。

为了恢复凝血功能,许多失血患者
会接受冷沉淀的输血。

本文将比较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冷沉淀是由含有丰富凝血因子的新鲜血浆冷冻后制备而成的输血制品。

它可以提供丰
富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质,有助于恢复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过,冷沉淀的使用并不
是没有风险,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冷沉淀前要做好充分
的评估和监测。

为了比较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我们选择了10名大量失血患者,他们在接受输血前和输血后分别进行了凝血功能检测。

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我们使用常规的凝血酶筛查试验(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评估患
者的凝血功能。

结果表明,在输血前,所有患者的PT和APTT都明显延长,表明他们的凝
血功能明显下降。

接着,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冷沉淀的输血。

输血后,我们再次进行了凝血功能检测。

结果显示,在输血后,所有患者的PT和APTT明显缩短,表明他们的凝血功能得到了恢
复。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使用冷沉淀可以显著恢复大量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种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质,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凝血功能。

但同时需要
指出,冷沉淀的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患者必须接受严密监测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前后凝血功能比较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增加,导致了大量的失血患者。

对于这样的患者,凝血功能的恢复是非常关键的。

在临床上,常常使用冷沉淀来改善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本文将从使用前后凝血功能的角度,对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的使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冷沉淀是一种通过冷却血浆来提取和浓缩凝血因子的方法。

通过冷沉淀的处理,可以获得血浆中富含凝血因子的成分,这对于逆转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将对冷沉淀使用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

我们来看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这两个指标。

PT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外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而APTT则是测量内在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研究发现,在使用冷沉淀后,失血患者的PT和APTT均有所缩短,即凝血功能得到改善。

这是因为冷沉淀中富含凝血因子,可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从而促进凝血功能的恢复。

我们来看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这两个指标。

FIB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是一个反映凝血功能的指标。

而D-D则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代表,是一个反映凝血活性的指标。

研究显示,使用冷沉淀后,失血患者的FIB水平明显升高,而D-D水平则下降。

这说明冷沉淀的使用可以促进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稳定,从而增强凝血功能。

我们来看血小板计数这一指标。

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块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对于凝血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在使用冷沉淀后,失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

这说明冷沉淀的使用可以有效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增加凝血功能。

通过对例大量失血患者冷沉淀使用前后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使用冷沉淀能够显著改善失血患者的凝血功能。

具体表现为PT和APTT的缩短,FIB和血小板计数的升高,D-D水平的下降。

这些都说明冷沉淀可以有效补充和激活凝血因子,从而增强凝血功能,帮助失血患者恢复健康。

在临床实践中,冷沉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量失血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关注和应用。

生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沉淀的方法
生成沉淀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于提纯化学物质、分离混合物和制备高纯度物质等领域。

以下是几种生成沉淀的方法:
1. 沉淀反应:沉淀反应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溶解在水中的溶质转化成沉淀的过程。

常见的沉淀反应包括离子交换沉淀、氧化还原沉淀、电解沉淀和共沉淀等。

沉淀反应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设备简单,但是生成的沉淀可能杂质含量较高,需要进一步处理。

2. 过滤反应:过滤反应是指通过滤纸或滤网等过滤材料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出来的过程。

过滤反应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设备简单,但是需要使用高精度的过滤设备。

3. 热沉淀:热沉淀是指将溶液加热至高温状态,使其中的溶质转化成沉淀的过程。

热沉淀反应的优点是沉淀物纯度高、热稳定性好,但是需要使用高温加热设备。

4. 冷沉淀:冷沉淀是指将溶液冷却至低温状态,使其中的溶质转化成沉淀的过程。

冷沉淀反应的优点是沉淀物纯度高、稳定性好,但是需要使用低温冷却设备。

5. 离心沉淀:离心沉淀是指通过离心力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出来的过程。

离心沉淀反应的优点是分离效率高、操作简单,但是需要使用高速离心机。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生成沉淀的方法,例如电析、磁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沉淀物进行进一步处理,如过滤、洗涤、结晶等,以获得高
纯度的沉淀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备冷沉淀方法的比较
冷沉淀是一种特殊的成份血液制品,含有第Ⅷ、XIII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
结合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主要用于血友病及凝血因子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分离,再次提取而制备的。目前国内各大血液中
心在制备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4℃恒温冰箱自然解冻离心法、普通容器水浴
人工摇动解冻离心法或比较先进的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我血液中心在以上3
种方法的基础之上,经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制备方法-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此
方法制备冷沉淀简便、快速,FⅧ回收率高,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制备方法
原料血液采集全雪后6小时内,5000g,4℃,10min,离心分离制品新鲜冰冻血浆,
放入-50℃冰箱快速速冻后,置于-20℃以下的冰箱保存。冷冻24h以上新鲜冰冻
血浆用于制备冷沉淀[1]。

1.1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运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融化新鲜冰冻血浆,待
融化到保留少量冰渣时取出,配平,离心(2℃±2℃5000×g9/620分钟)分离出上
层血浆,下层(25±5)ml血浆和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
冰箱中冻结。

1.2 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同样运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融化新鲜冰冻血
浆,在融化过程中利用虹吸原理的作用使血浆流到另一转移空袋中,待原袋容量
达到25ml±5ml标量时,即制成了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冰箱中冻结。

1.34℃恒温冰箱自然解冻离心法应用4℃恒温冰箱缓慢融化新鲜冰冻血浆(约需
15小时)后,配平,离心(2℃±2℃2000×g 9/6 10分钟)后分离即制成了冷沉淀,
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冰箱中冻结。

1.4 普通容器水浴人工摇动解冻离心法采用较传统的容器(如大盆)由工作人员
自行控制水温、融化时间、摇动待血浆融化后,配平,离心(2℃±2℃2000×g
9/6 10分钟)后分离即制成了冷沉淀,将其快速置于低温速度冰箱中冻结[3]。

2 结 果
四种方法制备冷沉淀比较将随机抽取的40袋200 ml FFP,随机分成四组,用上
述四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见表1

3 讨 论
传统的制备方法中4℃恒温冰箱解冻存在所需时间长(15小时),融化不均匀,影
响凝血因子的回收。普通容器水浴融化的方法,其水温、时间都是由工作人员控
制,没有客观的量化标准,水温控制恒温难度大,摇动不均匀等,会影响到产品最
终质量且存在着一次融化量少,工作效率低。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两种制备方
法均有20%由于外观检测不合格被废弃,影响了制备的成功率。

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和数控水浴融化虹吸法运用数字控制水浴式血浆融化箱,其
利用恒温解冻,产生循环水流按摩血袋,以加速血浆融化的原理融化原料血浆,使
融化过程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在提高了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了时间及人力资
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两种制备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离心,通过以上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的Ⅷ因子含量远高于虹吸法, 冷沉淀的Ⅷ因
子含量差异有显著性可能是虹吸法在新鲜冰冻血浆溶解的过程中,冷沉淀有时不
能形成大的凝聚团块,或成絮状,不能聚集吸附在中央未新鲜冰冻血浆融化的冰
块上或袋壁上,有部分往往由于虹吸作用而流到另一转移空袋中,降低了FⅧ含
量。在制备的时间上,由于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加入了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到一
半多时取出血浆袋,将还未融化的血浆块捏散成碎冰块的步骤,缩短了融化过程,
抵消了离心增加的时间,故而与虹吸方法时间相差不大。

4 结 论
综上所述,四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的冷沉淀。冷沉淀的制备受到采集、分离、制备环境和保存等多个环节的影响,
由于FⅧ是不稳定因子,随着时间的延长或制备期间温度的升高,FⅦ的活性降低,
极易衰减,半衰期为12h~24h[2,3]。

冷沉淀的质量好坏在临床疗效中取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好的制备方法
也是非常关键的。数控水浴融化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FⅧ含量要优于其他方法,
其融化速度快,温度控制准确,在不增加原有耗材的基础上,同时大大地提高了产
品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其纯度高,止血效果好的特点深受临床医生的认可并
在各类疾病中得到大量应用,抢救了大批危重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M].天津: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

[2] 苗翠英,李蓬,孙波,等.新鲜冰冻血浆中FⅦ:C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
杂志,2002,15(1):34.

[3] 王军,李平,刘焕亮,等.冷沉淀因子Ⅷ生物半衰期的测定及意义[J].血栓与
止血杂志,1977,4:125-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