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资源卫星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资源卫星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资源卫星发展现状遥感基础与应用目前世界资源卫星发展概况学院:资源学院班级:土测2013-3姓名:陈坤学号:20135760指导教师:胡玉福自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卫星遥感成为我们观察、分析、描述地球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其中,地球资源卫星由于应用领域最为广泛,应用需求最为紧迫,自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以来,世界地球资源卫星发展迅速。
1995年,印度、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先后发射了此类卫星,1999年和2000 年美国和以色列又陆续发射了小型的地球资源卫星,使得地球资源卫星在各国航天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中国资源卫星发展概况中国资源卫星发展起步晚,但发展快,技术日益成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遥感卫星已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
1.中巴资源卫星系列(CBERS)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1988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联合议定书批准,由中、巴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卫星(代号CBERS o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10个月;02星(CBERS-02 于2003年10月21日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运行。
是中国空间事业对外合作的一个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卫星研制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在航天领域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2.资源三号卫星资源三号卫星于2012年1月9日成功发射。
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公斤,设计寿命约5年。
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
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填补了我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3.高分系列卫星“高分一号”于2013年4月2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首发星,配置了2 台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4台16米分辨率多光谱宽幅相机。
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利用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向地面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增长,卫星导航系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显示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成为世界上首个全球性卫星导航系统。
GPS系统利用一组24颗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通过测量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能够精确计算出用户的位置和速度,并提供精确的时间同步。
这一创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定位和导航方式,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还为交通运输、农业、气象等行业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然而,GPS系统并不是唯一的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的伽利略导航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等系统也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壮大。
这些系统的兴起使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卫星导航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导航系统正朝着更高精度、更广覆盖、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利用增强定位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实现分米级甚至亚米级的定位精度,为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无人机等领域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同时,卫星导航系统也可集成其他传感器,实现位置、速度、姿态等多维信息的获取,进一步增强导航功能的丰富化和智能化。
未来,卫星导航系统还将与其他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更加综合性、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例如,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预测交通拥堵、提供个性化导航推荐等服务。
此外,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催生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导航芯片、导航设备等,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卫星导航产业的繁荣。
当然,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天灾或人为干扰可能对导航信号造成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下降或服务中断。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是一种由多个卫星组成的定位与导航系统,它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导航、定位和时间服务。
GNSS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车辆管理、测绘、航空航天等领域,为人类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本文将介绍GNSS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GNSS技术的现状目前主要使用的GNSS系统包括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
这些系统均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但各自的性能略有不同。
GPS系统是最早建立和应用的GNSS系统,全球已有数十年的应用历史,准确性较高,可实现厘米级的位置测量。
在交通、车辆管理、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GNSS系统之一。
GLONASS系统由俄罗斯建立,系统中的卫星数量较少,但其在北极地区的覆盖能力较强,适用于极地航行和勘探等领域。
伽利略系统是欧盟建立的独立GNSS系统,与GPS系统类似,但其准确度更高,可实现毫米级的精度测量,在测绘等精密领域应用广泛。
中国的北斗系统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GNSS系统之一,其在亚洲地区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北斗系统在精度、可靠性和成本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适用于车辆管理、海洋渔业、港口物流等多个领域。
二、 GNSS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GNS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精度、覆盖范围等方面得到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精度提升:对于需要高精度的应用领域,如航空、海洋工程等,GNSS技术将不断追求更高的精度。
例如,目前正在研究的双星定位技术,能够在超过1000公里的距离上实现毫米级精度的定位测量。
2. 成本降低:随着GNSS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领域的扩大,GNSS产品的价格将逐渐降低,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
如现在广泛使用的GPS导航仪等产品,价格已经相对较低,未来还将越来越便宜。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概述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概述遥感卫星是指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外各国在遥感卫星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
本文将对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一、美国遥感卫星发展美国是全球遥感卫星领域的领军国家,已经发射了多颗卫星以获取地球的遥感数据。
其中,最早的一颗遥感卫星是在1972年发射的LANDSAT-1,成为了美国遥感卫星的代表。
此后,美国陆续发射了多颗LANDSAT卫星,目前已经发射至LANDSAT-8此外,美国还发射了SPOT卫星,这是由法国、比利时和瑞典共同研制的一种遥感卫星系统。
SPOT卫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大的覆盖范围,可以提供高质量的遥感数据。
美国的遥感卫星不仅在地球观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环境监测、农业和林业等领域。
美国还建立了全球地球观测系统(GEOSS),整合了多个卫星数据源,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遥感数据。
二、欧洲遥感卫星发展欧洲也在遥感卫星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欧洲空间局(ESA)是欧洲遥感卫星的主要研发机构,其最重要的遥感卫星是欧空局地球观测卫星(ERS)和欧洲高分辨率卫星(ERS)。
欧空局地球观测卫星是一颗多用途的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包括海洋、大气、陆地和冰层在内的地球各部分的遥感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和环境监测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欧洲高分辨率卫星是欧洲自主研制的一种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可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和更强的穿透能力的遥感影像。
该卫星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字地形模型制作、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研究等领域。
三、其他国家遥感卫星发展除了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也在遥感卫星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俄罗斯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发射静止遥感卫星,用于监测天气和资源等方面。
中国也在遥感卫星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中国的遥感卫星包括环境一号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和天鹰一号卫星等。
这些卫星在环境监测、农业、林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星产业发展现状

卫星产业发展现状卫星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信、气象、导航、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卫星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卫星通信是卫星产业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通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地面通信无法满足需求。
而卫星通信可以实现全球覆盖,能够提供远距离、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因此在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全球多家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卫星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卫星导航也是卫星产业中的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和普及应用,人们对导航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卫星导航可以提供全球覆盖的精确定位和导航服务,广泛应用于汽车导航、航空航天、海洋渔业等领域。
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卫星导航技术,竞争激烈。
再次,卫星遥感技术也是卫星产业中的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监测的需求越来越大。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大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卫星产业还在不断融入和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现车辆定位和路径规划,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在农业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农作物生长的监测和预警,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
综上所述,卫星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领域都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和市场的不断进步,卫星产业将会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更加科技先进的时代。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

国外遥感卫星发展现状遥感卫星是指通过空间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人造卫星。
遥感卫星的发展不仅在人类的探索和认识地球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在环境监测、气候变化、资源调查和农业生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外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全球遥感领域的领先者之一、美国宇航局(NASA)的“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是美国遥感卫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计划旨在收集地球表面的全套数据,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遥感卫星是“陆地卫星一号”(Landsat 1)系列,该系列卫星自1972年以来一直在运行并不断更新换代。
美国还拥有其他多个遥感卫星,如“紧急地球观测卫星”(EO-1)和“太阳辐射和能量平衡卫星”(SOLAR)等。
欧洲航天局(ESA)也致力于发展遥感卫星技术。
最著名的欧洲遥感卫星是“欧盟地球观测程序”(Copernicus),该计划由欧洲航天局、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开展。
Copernicus计划拥有多颗卫星,其中最重要的是“哨兵”卫星系列,该系列包括哨兵1至哨兵6号卫星,每颗卫星都具有不同的观测能力,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方面。
中国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遥感卫星技术。
中国的首颗遥感卫星是1988年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自此以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遥感卫星,如“资源一号”、“环境卫星一号”和“高分一号”等。
其中,“高分一号”卫星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此外,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在进行遥感卫星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印度的“资源卫星”(IRS)系列、加拿大的“雷达卫星系统”(RADARSAT)系列和亚洲的“风云”系列卫星等。
总体来说,国外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且充满活力的。
各国在技术研发、数据共享和应用开发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共同推动着遥感卫星领域的发展。
遥感卫星技术的进步将为人类提供更准确的地球信息,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支持。
国内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

国外资源卫星的发展概况资源卫星是为探测地球资源服务的卫星。
它的特点是:中高度,长寿命卫星;像片的分辨率高,能分辨地面的细节;全球重复覆盖;应用广泛。
资源卫星利用星上装载的多光谱遥感设备,获取地面物体辐射或反射的多种波段电磁波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发送给地面站。
由于每种物体在不同光谱频段下的反射不一样,地面站接收到卫星信号后,便根据所掌握的各类物质的波谱特性,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判读,从而得到各类资源的特征、分布和状态等详细资料,免去了实地考察。
资源卫星分为两类:一是陆地资源卫星,二是海洋资源卫星。
陆地资源卫星以陆地勘测为主,而海洋资源卫星主要是寻找海洋资源。
资源卫星一般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运行,这能使卫星的轨道面每天顺地球自转方向转动1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每天约1度的距离基本相等。
这样既可以使卫星对地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观测,又能使卫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飞临某个地区,实现定时勘测。
资源卫星能够预报森林火灾,管理水利资料,测绘地图,估计农作物的产量,测量冰河的移动及大气与海洋污染等。
现今更可用于帮助动物学家观测如北极熊等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
(1)我国资源卫星发展概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是立足于国的技术基础研制的。
它兼有SPOT-1和Landsat 4的主要功能(可替代性)。
且还有自主性,经济性,和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CBERS-1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在轨道安全运行了3年10个月,于2003年8月失效,超出了卫星的2年设计寿命。
它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
该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用途是;其图像产品可用来监测国土资源的变化,每年更新全国利用图;测量耕地面积,估计森林蓄积量,农作物长势、产量和草场载蓄量及每年变化;监测自然和人为灾害;快速查清洪涝、地震、林火和风沙等破坏情况,估计损失,提出对策;对沿海经济开发、滩涂利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提供动态情报;同时勘探地下资源、圈定黄金、石油、煤炭和建材等资源区,监督资源的合理开发中巴资源卫星2号:于2007年9月19号成功发射,现处于在轨测试阶段。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前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前景当前,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人们的出行、通讯、定位、应急救援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依靠一组人造卫星来提供导航、定位和定时服务的技术,目前主要由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四个系统组成。
本文将从系统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分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与前景。
一、系统发展历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始研究建设GPS系统,80年代末GPS正式投入使用。
此后,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纷纷跟进,先后推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二、应用领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是交通运输领域。
航空公司、海运公司和货运公司等都依赖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规划路线,提高了运输行业的效率。
其次是地震预警领域。
南海地震联合监测预警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开发了南海全球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提供更为精准的地震预警服务。
第三是军事领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军事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GPS甚至可以用于武器导弹制导和军事打击。
最后是民用领域。
人们在出行、户外探险、手机定位、民航旅客检票等方面都逐渐开始依赖卫星导航系统。
三、现状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市场被美国的GPS系统所垄断,但并非没有其他发展进展。
GLONASS、Galileo和北斗等系统也在逐步发展壮大,甚至有望在一些领域甚至取代GPS。
比如,俄罗斯在自身境内将GLONASS导航系统作为主导,所有公共和军事设施都使用GLONASS导航信号。
中国的北斗定位导航系统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使用,在某些方面比GPS表现得更加优异。
四、未来发展趋势从全球范围来看,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发展正逐步向更高级别深入。
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新的技术升级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基础与应用
目前世界资源卫星发展概况
学院:资源学院
班级:土测2013-3
姓名:坤
学号:20135760
指导教师:胡玉福
自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卫星遥感成为我们观察、分析、描述地球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其中,地球资源卫星由于应用领域最为广泛,应用需求最为紧迫,自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以来,世界地球资源卫星发展迅速。
1995年,印度、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先后发射了此类卫星,1999年和2000年美国和以色列又陆续发射了小型的地球资源卫星,使得地球资源卫星在各国航天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中国资源卫星发展概况
中国资源卫星发展起步晚,但发展快,技术日益成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遥感卫星已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
1.中巴资源卫星系列( CBERS)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1988 年中国和巴西两国政府联合议定书批准,由中、巴两国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卫星(代号CBERS)。
1999年10月14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1星(CBERS-01)成功发射,在轨运行3年10个月;02星(CBERS-02)于2003年10月21日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运行。
是中国空间事业对外合作的一个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 可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方面的经验, 提高我国卫星研制水平, 进一步推动我国在航天领域与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
2.资源三号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于2012年1月9日成功发射。
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公斤,设计寿命约5年。
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
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填补了我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3.高分系列卫星
“高分一号”于2013年4月26日在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首发星,配置了2台2米分辨率全色/8米分辨率多光谱相机,4台16米分辨率多光谱宽幅相机。
高分一号卫星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多载荷图像拼接融合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5年至8年寿命高可靠卫星技术,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对于推动我国卫星工程水平的提升,提高我国高分辨率数据自给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高分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空间分辨优于1米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搭载有两台高分辨率1米全色、4米多光谱相机,具有亚米级空间分辨率、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等特点,有效地提升了卫星综合观测效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分二号卫星于8月19日成功发射,8月21日首次开机成像并下传数据。
这是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民用陆地观测卫星,星下点空间分辨率可达0.8米,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了亚米级“高分时代”。
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同时还将为其他用户部门和有关区域提供示应用服务。
GF-1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
高分二号卫星有效载荷技术指标
二世界上其它主要资源卫星发展概况
1.美国
美国在1 9 7 2 年7 月2 3 日发射的L a n d s a t-1卫星标志着陆地观测卫星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它首次实现了持续地提供一定分辨率的地球影像,使得利用卫星进行地球资源调查成为可能。
从第一颗陆地观测卫星发射至今,美国共发射了8颗Landsat卫星(其中Landsat-6发射失败),是目前世界围应用最广泛的陆地观测卫星。
1999年4月发射的L a n d s a t-7搭载加强型多光谱扫描仪(E T M+),其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达到15米,辐射分辨率也有所提高。
目前Landsat1至5均已失效。
Landsat-8卫星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是美国陆地探测卫星系列的后续卫星。
Landsat-8卫星装备有陆地成像仪(Operational Land Imager,简称“OLI”)和热红外传感器(Thermal Infrared Sensor,简称“TIRS”)。
OLI 被动感应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和散发的热辐射,有9个波段的感应器,覆盖了从红外到可见光的不同波长围。
与Landsat-7卫星的ETM+传感器相比,OLI增加了一个蓝色波段(0.433–0.453μm)和一个短波红外波段(band 9; 1.360–1.390 μm),蓝色波段主要用于海岸带观测,短波红外波段包括水汽强吸收特征,可用于云检测。
TIRS是有史以来最先进,性能最好的热红外传感器。
此后美国还发射了一系列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
1999年9月24日发射的I K O N OS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提供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商业遥感卫星,载荷的分辨率为全色1米,多光谱4米。
随后,美国相继于2001年10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和2009年发射了Q u i c k B i r d卫星、 WorldView-1卫星、GeoEye-1卫星、WorldView-2卫星,分辨率由0.61米提高至0.41米。
目前,GeoEye-1卫星是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的商业成像卫星,其分辨率为全色0.41米,多光谱1.65米。
2.法国
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研制的地球观测卫星系统,目前SPOT 系列卫星共发送6颗,值得一提的是,于2012年发射的SPOT6卫星,空间分辨率:全色 (1.5米) 和多光谱(6 米)波段:全色 (0.455 - 0.745 µm);蓝(0.455 - 0.525 µm);绿(0.530 µm - 0.590 µm);红(0.625 - 0.695 µm);近红外(0.760 - 0.890 µm)宽幅:60x60km立体成像:立体或三线阵立体保留了SPOT5的标志性优势,SPOT 6和SPOT 7都具有60公里的大幅宽;卫星星座每日可接收6百万平方公里影像;制定编程计划过程中集成了自动天气预报,最大化提高了接收成功率。
SPOT卫星比美国“陆地卫星”的优越之处是,SPOT卫星图像的分辨率可达10~20m,超过了“陆地卫星”系统,加之SPOT卫星可以拍摄立体像对,因而在绘制基本地形图和专题图方面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SPOT 卫星在轨道设计、飞行平台和传感器等方面都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
3.日本
2 0 0 6 年1 月2 4 日,日本成功发射的先进对地观测卫星A L O S是J E R S-1与A D E O S的后继星,采用了先进的陆地观测技术,搭载有三个传感器: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主要用于数字高程测绘;先进可见光与近红外辐射计-2,用于精确陆地观测;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用于全天时全天候陆地观测。
4.印度
2007年1月10日C a r t o s a t-2卫星发射,其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全色相机分辨率高达0.8米。
2008年4月28日C a r t o s a t-2A发射,2010年7月12日Cartosat-2B发射,目前Cartosat-2系列三星高照,形成了相当强大的监视能力。
5.加拿大
加拿大于1 9 9 5 年1 1 月4 日发射R a d a r s a t-1卫星,它具有7种模式、25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
Radarsat-2卫星于2007年12月14日发射,除延续了Radarsat-1的拍摄能力和成像模式外,还增加了3米分辨率超精细模式和8米全极化模式,并且可以根据指令在左视和右视之间切换,不仅缩短了重访周期,还增加了立体成像的能力。
三概况分析
从国外卫星发展的趋势来看,一是中等分辨率相机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遥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应根据应用目的选取,不必片面追求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
二是逐渐加强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传感器的综合研制与应用研究。
三是在发展光学遥感卫星的同时,逐渐加强雷达卫星的研究与应用。
现今世界各国对陆地观测卫星数据需求强烈,高精度、宽覆盖、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影像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预见,未来陆地观测卫星市场将会越来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