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 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

合集下载

第八部分 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

第八部分 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

Word
全称 外推曲线下面积占 AUC0-∞的百分比 零到t时间段尿中原形药的累积排泄量
Area Under The Curv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零到72小时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零到无限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达稳态时一个剂量间隔期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零到t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从时间0到无穷远的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在稳态时,从零到τ 时间的曲线下面积 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序号/NO. 参数缩略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UC0-∞-AUC0-t)/AUC0-∞) Ae0-t AUC AUC0-72h AUC0-∞ AUC(0-ô ) AUC0-t AUC0AUC0-τ AUCss Cav CI CL CLh CLr Cmax Css-max Cmin Css-min Ct CV DF F f2-test/ f2 L Rmax SWR t1/2 Tmax Tss-max U Z θ λ τ
confidence interval clearance
置信区间 清除率 肝清除率 肾清除率 峰浓度 稳态峰浓度 谷浓度 稳态谷深度 末次可测量到的血药浓度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lower limiting value
变异系数 波动系数 相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因子(体外溶出试验) 可接受的下限值 最大尿排泄速率 参比制剂Cmax值经对数转换后的个体 消除半衰期 达峰时间 稳态血药深度达峰时间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测量学试卷 第 4 页(共 7 页)《测量学》模拟试卷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

A 180° B 0° C 90° D 270°2. 1:5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 )。

A 5 m B 0.1 mm C 5 cm D 50 cm3. 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C )。

A 高差测量B 距离测量C 导线测量D 角度测量4. 已知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0°,则其象限角为(D )。

A 220°B 40°C 南西50°D 南西40°5. 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导线计算 D 水准计算6. 闭合导线在X 轴上的坐标增量闭合差( A )。

A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B 与导线形状有关C 总为0D 由路线中两点确定7. 在地形图中,表示测量控制点的符号属于(D )。

A 比例符号B 半依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非比例符号8. 在未知点上设站对三个已知点进行测角交会的方法称为(A )。

A 后方交会 B 前方交会 C 侧方交会 D 无法确定9. 两井定向中不需要进行的一项工作是(C )。

A 投点B 地面连接C 测量井筒中钢丝长度D 井下连接10. 绝对高程是地面点到( C )的铅垂距离。

A 坐标原点B 任意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赤道面11.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是错误的是:(A ) A . 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B .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C .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测量学试卷 第 5 页(共 7 页)D .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12.下面关于非比例符号中定位点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 .几何图形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图形中心 B .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则该点即为定位点 C .宽底符号,符号定位点在符号底部中心D .底部为直角形符号,其符号定位点位于最右边顶点处13.下面关于控制网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 . 国家控制网从高级到低级布设B . 国家控制网按精度可分为A 、B 、C 、D 、E 五等 C . 国家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D . 直接为测图目的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1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各等高线高程如图所视,A 点位于线段MN 上,点A 到点M 和点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3mm ,NA=2mm ,则A 点高程为(A )A . 36.4mB . 36.6mC . 37.4mD . 37.6m15.如图所示支导线,AB 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0'30125 =AB α,转折角如图,则CD 边的坐标方位角CD α为( B )A .''30'3075B .''30'3015C .''30'3045D .''30'292516.三角高程测量要求对向观测垂直角,计算往返高差,主要目的是(D ) A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球差和气差的影响B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仪器高和觇标高测量误差的影响C .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垂直角读数误差的影响D .有效地抵偿或消除读盘分划误差的影响17.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 C ) A . 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A N M373635测量学试卷 第 6 页(共 7 页)B . 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 . 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 . 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8.水准测量时对一端水准尺进行测量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D )。

药代动力学参数回顾

药代动力学参数回顾

药代动力学参数回顾引言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旨在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特性。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对药物在体内行为进行量化和描述的指标,可以用来预测给药方案、评估药物疗效以及调整药物剂量等。

常见药代动力学参数1.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是指口服给药后经胃肠道吸收到达整个体系的药物比例。

通常以F表示,计算公式为:F = (AUC口服 / AUC静脉注射)× 100%。

生物利用度越高,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越大,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2. 血浆蛋白结合率(Plasma Protein Binding)血浆蛋白结合率是指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的比例。

蛋白结合率越高,药物与蛋白结合的数量越多,有效游离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越低,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 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分布容积是描述药物分布范围大小的参数,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度。

计算公式为:Vd = 药物总量 / C0,其中C0为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

分布容积越大,说明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较高,对组织起作用的可能性也较大。

4. 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消除半衰期是指体内药物浓度下降到原来半数所需的时间。

消除速率常用半衰期来表示,可根据消除速率计算出来。

消除半衰期越长,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较慢,剂量间隔较长,患者需要较少次数的给药。

5. 清除率(Clearance)清除率是描述从体内完全清除药物所需的速度。

清除率可以通过总药物量除以AUC(面积下曲线)得到。

清除率越大,说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越快,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给药。

结论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评估这些参数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选择和调整药物方案,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以上是对常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回顾,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

常用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那些.1.表观分布容积表示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列常数..即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容积..其数值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表观分布容积是一个假设的容积;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其意义在于:可计算出达到期望血浆药物浓度时的给药剂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程度和组织中摄取程度..2.血浆药物浓度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也随时间变化..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指给药后;以血浆或尿液药物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简称药—时曲线;如图:4.血浆药物峰度浓度简称峰浓度;指药—时曲线上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值;即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浆药物浓度;常以符号Cmax表示;单位以ug/mL或者mg/L来表示..药物血浆浓度与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直接相关..一般来说;峰浓度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浓度越高效果越强;但超出安全范围则可出现毒性反应..另外;峰浓度还是衡量制剂吸收的一个重要指标..5.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简称达峰时间;指在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所需时间;常以符号tmax表示;单位一小时或分钟表示..达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而达峰时间长;则表示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药物作用持续的时间也越长..达峰时间是应用药物和研究自己的一个重要指标..6.血浆生物半衰期通常指药物消除的半衰期;即体内给药后人体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上达到做高浓度峰浓度所需的时间;常以符号t1/2表示..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活排泄快的药物;其半衰期较短;而代谢慢或排泄慢的药物;半衰期较长..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药物的半衰期来确定适当的给药间隔时间或每日的给药次数;以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避免蓄积中毒..7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指药——时曲线中函数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是衡量药物在人体内被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进入人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对于不同剂型的同一种药物;可以比较被吸收入人体的总药量;AUC越大表示进入人体内的药物越多..8.生物利用度。

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吸收溶出度:药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生物利用度:药物吸收的程度绝对生物利用度最大血药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二、分布由于体内环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组织),导致药物浓度变化的速度不同。

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药物浓度的变化速度相同,均相。

一室模型:药物进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并不断被清除。

二室模型: 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快速分布于组织中,然后进入较慢的消除过程。

表观分布体积(Vd)(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征药物在体内被组织摄取的能力。

表观容积大的药物体内存留时间较长。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系统药物暴露(Systemic Exposure)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分布半衰期(t 1/2(α)三、消除消除(elimination):原药在体内消失的过程。

包括肾(尿)或胆汁(粪)或呼吸排泄及代谢转化的总和。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constants):反映药物在体内消失的快慢。

不完全反映药物的作用时间(代谢物也有活性)。

半寿期或半衰期(t1/2):药物浓度或药量降低50%所需的时间。

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 Half-life ,Elimination Half-life。

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肾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反映药物或代谢物经肾被排出体外的速度。

一方面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产生药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现为药物的药理作用或毒理作用,决定于特定的化学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特异性。

另一方面是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表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系数、电荷等药物分子整体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异性不强。

药物的吸收是药物由给药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部位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粘膜(栓剂)。

8个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

8个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

8个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对药物的药效和药物副作用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药代动力学参数是合理用药的基础,下面将介绍8个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1.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给药后在体内可用形式的百分比。

一般用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来表示,生物利用度越高,则药物吸收效果越好。

2. 最大血药浓度(Cmax):最大血药浓度是药物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测量Cmax可用来评估药物的吸收效果,也可以用来确定药物的最大耐受剂量。

3. 药物分布容积(Volume of Distribution,Vd):药物分布容积是指在体内分布药物的组织总容积,计算公式为药物总体内含量除以血药浓度。

Vd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组织分布特性。

4. 清除率(Clearance,CL):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药物的能力。

通常用血浆清除率(plasma clearance)来表示,血浆清除率越大则药物从体内清除速度越快。

5. 半衰期(Half-life,t1/2):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降解清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的排除速度,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通常与其半衰期有关。

6. 生物转化率(First-pass metabolism):生物转化率是指药物在通过肝脏或其他代谢器官之前,在消化道或肝脏内发生的首次通过转化的百分比。

生物转化率通常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7. 蛋白结合率(Protein Binding):药物分子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药物蛋白复合物,只有未结合的药物才能发挥药效。

蛋白结合率表示结合在蛋白质上的药物所占的百分比,蛋白结合率高表示药物与蛋白质结合紧密,对于药物的分布和消除有重要影响。

8. 药物代谢饱和点(Saturation Kinetics):药物在体内代谢是一个饱和过程,当药物被代谢酶饱和时,药物在体内代谢速率不再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种饱和状态称为代谢饱和。

药代动力学考试复习资料

药代动力学考试复习资料

08级药代动期末考参考资料名词解释1.清除率CL: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数,总清除率CL等于总消除速率dx/dt对全血或血浆药物浓度c的比值,也就是说消除速率dx/dt=cl*c。

2.稳态坪浓度:为达到稳态后给药间期τ内AUC与τ的比值。

c=AUC/τ,该公式的实质:对稳态各个时间点的浓度的时间长度权重平均。

3.代谢分数:fm,代谢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和等mol的原型药物给药后代谢物的AUC的比值。

4.负荷剂量(Loading Dose):凡首次给药剂量即可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剂量。

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参数随剂量(或体内药物浓度)而变化,如半衰期与剂量有关,这类消除过程叫非线性动力学过程,也叫剂量依赖性动力学过程。

6.非线性消除: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常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此时药物的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动学参数如T1/2,CL,不再为常数,AUC、Cmax等也不再与剂量成正比变化。

7.清洗期(必考):交叉实验设计中两个周期的间隔称为清洗期,至少间隔药物的7~9个清除半衰期。

如果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干扰。

存在不等性残留效应,第二轮数据就无效了。

8.后遗效应(必考):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交叉设计中,由于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的干扰称为后遗效应。

9.物料平衡: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总量与从尿液、粪便中收集到的原型药及代谢物等的总量是相等的。

10.药物转运体:存在与细胞膜上的能将药物向细胞外排的一类功能性蛋白质或者多肽。

11.介质效应:由于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对响应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2.MAT:mean absorption time即平均吸收时间。

公式为MAT=MRT oral – MRT iv 13.波动系数:FD,研究缓控释剂得到稳态时的波动情况,av/c-c ssminssmaxCFD)(14.平衡透析法:测定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以半透膜将血浆与缓冲液隔开,将药物加入缓冲液中,待药物扩散达到平衡后测定半透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并计算出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PK

药物动力学常见参数及计算方法PK
药物动力学常用软件
*
*
*
*
吸收 AUC 反映吸收程度、Ka反映吸收速度 分布 Vd 是表观分布容积. Vd接近0.1 L/kg说明药物主要在血中 Vd>>1 L/kg则说明该药有脏器浓集现象 消除 包括排泄及代谢, ke,β是消除速率常数 t1/2,t1/2β,CL反映药物的消除速度. 尿排率 过大者,肾功能不佳时应注意减量或延时 过小者,提示代谢为主,肝功不佳时慎用 该药易出现药物相互干扰,联用时应注意 个体差异 AUC,Vd及t1/2的变异系数大于50%者, 临床用药时应注意剂量调控.
药动学模型 为了定量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速度规律而建立的模拟数学模型。常用的有房室模型和消除动力学模型。
*
*
房室模型
房室(compartment)
房室的划分是相对的 房室模型的客观性 房室模型的时间性 房室模型的抽象性 开放式和封闭式模型
房室划分
单室模型 多室模型
中央室 周边室
*
*
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 ka---吸收速率常数 ke,k10--消除速率常数 k12--1室到2室的k k21-----2室到1室的k Vd---表观分布容积 V1----1室的分布容积
非线性消除动力学模型
*
*
ln C-T曲线
C-T曲线
线性 C-T图上恒为曲线
线性 lnC-T图上恒为直线
非线性 lnC-T图上 曲线为主,低段趋直线
非线性 C-T图上 直线为主,低段趋曲线
*
*
线性或非线性动力学的比较
线性 非线性 AUC 与剂量呈直线关系 与剂量呈曲线关系 与剂量呈正比 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T1/2 基本不变 大剂量时,T1/2延长 Cmax 与剂量基本呈正比 与剂量呈超比例增加 模型 房室模型 米氏方程模型 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 非线性动力学 先零级,后一级 C-T图 曲线 先直线后曲线 lnC-T图 直线 先曲线后直线 药物 多数药物 少数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nfidence interval clearance
置信区间 清除率 肝清除率 肾清除率 峰浓度 稳态峰浓度 谷浓度 稳态谷深度 末次可测量到的血药浓度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luctuation coefficient
lower limiting value
变异系数 波动系数 相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因子(体外溶出试验) 可接受的下限值 最大尿排泄速率 参比制剂Cmax值经对数转换后的个体 消除半衰期 达峰时间 稳态血药深度达峰时间
Word
全称 外推曲线下面积占 AUC0-∞的百分比 零到t时间段尿中原形药的累积排泄量
Area Under The Curv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零到72小时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零到无限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达稳态时一个剂量间隔期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零到t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从时间0到无穷远的曲线下面积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在稳态时,从零到τ 时间的曲线下面积 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序号/NO. 参数缩略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UC0-∞-AUC0-t)/AUC0-∞) Ae0-t AUC AUC0-72h AUC0-∞ AUC(0-ô ) AUC0-t AUC0AUC0-τ AUCss Cav CI CL CLh CLr Cmax Css-max Cmin Css-min Ct CV DF F f2-test/ f2 L Rmax SWR t1/2 Tmax Tss-max U Z θ λ τ
upper limit value
z
可接受的上限值 消除速率常数 个体差别 末端消除速率常数 给药时间间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