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小初高学习】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

【小初高学习】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

巴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复习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四川成都石室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

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②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

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由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

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

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

③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测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美国前国务卿贝尔纳斯退职后写了一本书,题为《老实话》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宴会,大家谈起这本书、这个书名,一个美国客人笑着说“贝尔纳斯最不会说老实话”,大家一笑。

贝尔纳斯的这本书是否说的“老实话”暂时不论,他自题为“老实话”,想来是表示他在位时,有许多话不便“老实说”,现在无官一身轻,不妨“老实说”了。

②古今中外,大家都要求说“老实话”,可见“老实话”是不容易听到和见到的。

常听人说“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既说“事实”,又说“真相”,叠床架屋,正是强调的表现。

说出事实的真相,就是“实话”。

买东西叫卖的人说“实价”,问口供叫犯人“从实招来”,都是要求“实话”。

③人们为什么不能和不肯说实话呢?归根结底,关键是在利害上,自己说出实话,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虚实,容易制自己,也容易比自己抢先一着。

在这个分配不公平的世界,生活好像战争,往往是有你无我,因此各人都得藏着点儿自己,让人莫名其妙。

于是乎勾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着。

中国有两句古话“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这种处世的格言正是教人别说实话,少说实话,也正是暗示那利害的冲突。

④老实话自然是有的,人们没有相当限度的互信,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了。

但是实话总还太少,谎话总还太多,社会的和谐恐怕还远得很罢。

不过谎话虽然多,全然出于捏造的却也少,因为不容易使人信。

麻烦的是谎话里掺实话,实话里掺谎话。

日常的话多多少少是两掺的,人们的互信就建立在这种两掺的话上,人们的猜疑可也发生在这两掺的话上。

2019-2020学年徐州高级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徐州高级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徐州高级中学高中部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静静的产院茹志鹃谭婶婶跨出房门,心里就是个老大的不快,原来荷妹已把两个产妇掇弄起来,站在房里做操呢!三个人嘻嘻哈哈,又弯腰又踢腿。

产妇做产后体操,不是稀奇事,谭婶婶老早就在医院里看见过,但她不想在自己产院里实行这个,一则是她不喜欢女人家,特别是产妇,拍手顿脚的来这一套,而且她自己也学不上来;二则是乡里人坐月子,就讲究吃,睡,没兴过这个。

如今荷妹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医院里的规矩搬过来用。

谭婶婶心里很不自在,便过来制止。

她神态严肃,话也很有分量,可是这三个人好象情绪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仍做着操,荷妹还笑眯眯地说道:“婶婶,这比吃药好,又活络筋骨,又帮助身体恢复。

”“这很好,比整天瘫在床上好!”那个先进生产者阿玲也帮着说,接着另一个产妇也说做操好。

谭婶婶看她们都说好,自己反倒没意思起来,只得勉强笑了笑,说:“你们说好,那你们做吧!”“婶婶,一会儿我们来做水管吧!”荷妹一点也没忘记土造自来水。

“哎呀荷妹,你一桩一桩的来嘛!一桩没弄好又是一桩。

”谭婶婶说完就走了出来。

一天到晚,谭婶婶的手脚是不肯停的,可是今天她走到中间屋里摸摸,又到厨房里走走,好象做什么都不实在。

听产妇房里又热闹起来,荷妹喊着“二二三四”,两个产妇一边做操一边笑,三个人不断地嘻嘻哈哈。

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

谭婶婶想了想,就拿了一只竹篮,迅速地走出了产院的大门,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去养鸡场给产妇领鸡蛋。

……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

这里也改了样子。

这一间那么细心收拾过的办公室,粉刷得雪白的产房,现在却是满地的木屑竹片。

凳子放到了,那个盛米的木桶已在靠底的地方凿了一个洞,几支新砍来的竹子横在地上,门口烧了一堆火,火焰还没熄灭。

各地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作文解析

各地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作文解析

各地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优秀作文解析福建省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民日报》“夜读”说:“蹉跎只能感动自己,行动才能打动别人。

”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说:“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

”上述材料让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材料引用了两句话,解读材料重点是解读这两句话的含义。

《人民日报》“夜读”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度光阴,任由时光流逝却毫无作为的行为只能感动自己,只能自欺欺人,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改变现状,才能打动别人。

傅雷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实际行动比其他的论证方式更有说服力,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幻想,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材料引用的这两句话都指向了一个关键词“行动”,学生可围绕“行动”来立意,可以阐释实际行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也可以谈论如何付诸行动,提升自我,实现梦想。

(二)参考立意①以行动为笔,书写人生华章;②以实际行动追求目标,不被蹉跎岁月束缚;③一切进步与成功都离不开行动;等等。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考立意】①从零开始,须勇敢;尚未完成,要坦然;②不念过往,从零开始;重视过程,忽视结果。

广东肇庆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班级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运用题(3×6=18分)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犄(jī)角甄(zhēn)别嗥叫(áo)按捺不住(nà)B.灰烬(jìn)恣(zì)意诳(kuánɡ)语妄自菲薄(fěi)C.悄然(qiāo)戕(qiānɡ)害摭拾(zhí)引吭(hánɡ)高歌D.桑梓(zǐ)搭讪(shàn)屏窒(pínɡ)入不敷出(fū)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 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

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奇特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________ 地向太阳放开了各自的门户。

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______。

A.气候不谋而合不行思议B.气候不约而同不行理喻C.物候不约而同不行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不行理喻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从9月30日至10月3日,一般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②他由于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开放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 曼延耳熟能详良莠不齐B. 集中耳濡目染鱼目混珠C. 曼延耳濡目染鱼目混珠D. 集中耳熟能详良莠不齐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放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试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争辩已处于领先地位。

徐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徐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徐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8高一上·西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古代“文人趣味”的生成与演变(节选)李春青人们的美学观念、文艺思想固然受制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而趣味则是意识形态的心理基础。

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离开趣味作为基础,意识形态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与说教,而不能得到意识形态确证的趣味也只能表现为自生自灭的时尚与习俗。

因此可以说,趣味具有阶级性,也具有历史性。

“文”可视为中国古代贵族趣味的标志性符号。

在周代典籍中随处可见的“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它既包含着以等级观念为核心的贵族价值体系,又包含着以礼乐为核心的贵族趣味系统。

孔子赞扬周代的政治文化:“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今人则常常用“繁文缛节”来评说周代文化,这些都是对“文”这一趣味特征的理解。

“文”就是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包括典章制度、礼仪、知识系统、诗、乐、舞、建筑、绘画、雕塑、器物等,也包括贵族阶层在正式场合的一切言说。

这个“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

“道”可视为士人或士大夫阶层趣味的标志性符号。

秦汉之后,受过教育的布衣之士有机会进入官僚行列,于是已做官的读书人和希望做官的读书人就构成了新的社会知识阶层,即“士大夫阶层”。

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士大夫趣味结构的基本内涵。

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没有“道”的位置,它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

士大夫阶层是春秋战国之际从原有贵族阶级蜕化而来的,他们在贵族文化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这就是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之学。

可以说,士人阶层一切精神文化的建构都是对他们所尊奉的“道”的诠释,而“道”也成为士人阶层文化心态、性情倾向与观念系统的综合性呈现。

正因如此,“文”“道”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一个延续千年的基本主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2020.5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抽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下面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以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跨学科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发现,自然界及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人类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变化、多样”的问题。

系统科学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在当时就指出,“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随着整体论在现代生物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成功复兴和发展,这种特别关注“整体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受到许多学科的认可,并被应用。

尽管不同学者或学派对系统的定义各有侧重,但都强调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或者说具有系统性的关键。

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

这种相互作用指的是:“若干要素(p),处于若干关系(R) 中,以致一个要素p在R中的行为不同于它在另一关系R中的行为。

如果要素的行为在R和R中并无差异,那么就不存在相互作用,要素的行为就不依赖于R和R。

”也有学者认为“一个系统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附加题40分,延时3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不准使用修正带和涂改液。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便是《尧典》。

先秦诸子都对尧舜,虽然说法时有,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

A.开篇津津乐道歧意 B.首篇乐此不疲歧意C.首篇津津乐道分歧 D.开篇乐此不疲分歧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3.下列对联不适合悬挂在府衙的一项是(3分)A.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听窗外鸭啼雀噪恐有冤民B.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利名争竞,须知总有下场时C.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D.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一只蝴蝶只顾嬉戏,撞在蛛网上。

一只蜜蜂忙着采蜜,撞在蛛网上。

它们挣扎了许久,被蛛丝越缠越紧,再也动弹不得。

蝴蝶叹口气说:“都怪讨厌的风,使我没能掌握方向!”蜜蜂叹口气说:“都怪那眩眼的阳光,使我没能看清蛛网!”A.不能只埋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

B.沉迷游戏常常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C.外部环境往往会影响事物命运。

D.遇到问题,要主动从自身找原因。

5.下列选项中,对下面邮票图案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邮票画面中的钢笔象征记者原有的报道手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钢笔正被录音笔、摄像机等其他先进器材挤压并代替。

B.两侧的半圆形图案分别代指地球和现代网络体系,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C.画面中麦克风、摄像机等形式各异的采编设备图标,结合卫星及地面发射站等元素,突出了当代记者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D.钢笔和两侧的半圆形图案共同组成了振翅飞翔的蝴蝶形象,寓意记者追求至善至美,在探访报道中传播时效信息。

二、文言文阅读(1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

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主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

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

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

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

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夭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

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

”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

上下数次,至天门。

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

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

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

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

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

庵僧俱踞石向阳。

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

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

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注】髲,毛发。

矼,石桥。

枵,肚子饿。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觅导者各携筇上山筇:竹杖B.公等何由得上也由:由于C.余急于光明项、石笋矼之胜胜:美景D.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跻:攀登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

B.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

C.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

D.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松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

(4分)(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4分)9.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请简要概括。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

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坼破碧团栾。

【注】木犀,桂花。

水沉蒸透,香气浓郁。

10.中间两联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11.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涵义。

(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

(孟子《孟子·告子下》)(2)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5)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6)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7) ,任重而道远。

(孔子《论语》)(8)宜未雨而绸缪,。

(朱柏庐《朱子家训》)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穿白衬衫的老黄陈年喜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当地人采买生活日用品时使用的背篓非常有特点,竹篾编织,圆筒形,很高,上至肩头下到屁股,方便行走也方便就着地坎歇息,不占双手还能负重。

市场上,乡下来赶集的人们都背着背篓。

背篓里装着辣椒、白菜、竹笋、李子、葡萄、黄瓜……早市时县城的巷头巷尾,是一片背篓的世界。

出蓝天菜市场东门往左拐不远,是白马市场,在拐弯的地方,我邂逅了老黄,准确地说是先邂逅了他的一篓黄瓜。

这是一篓带着顶花、来自乡下的黄瓜,浑身沾满了乡间的露水。

采花的土黄蜂大概离开花蕊不久,嫩黄的花粉溢出了蕊心。

这是真正的黄瓜,老品种,在很多地方已经失种。

一半绿一半黄,黄绿纠缠在一起,咬一口,脆,脆里有一股香。

大多黄瓜本来无味,因为这一股香,这黄瓜味道复杂无尽,它不像新式品种,粗而短,无刺,简单。

黄瓜的主人穿一件白衬衫,干净、齐整,和市场的纷杂,和他的一篓黄瓜显得很不搭调。

“给我来五斤。

”我的北方普通话让他一愣:“你一个人吃?”我说是。

“黄瓜不过当天,过了就蔫了,二斤够你一天了。

”他用老式盘子秤称了二斤给我。

那天,知道了他姓黄,家住在有些路程的乡下。

三天一集,老黄几乎一集不落,卖些别的,多数还是卖黄瓜。

我们渐渐熟悉起来。

他不是本地人,是南方人,因为做生意亏得血本无归,老家回不去了,经人介绍,在这边乡下买了农村的老房子,落了户。

没了本钱,种些菜卖。

人活着,得吃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有一回喝酒,三杯下肚,他突然唱起了《牡丹亭》。

不知道他突然想起了什么,那婉约的唱腔吓我一跳。

人声鼎沸的饭店大厅,他一件白衬衫,与时令已然不相宜,只有头上渐白的头发与早到的秋天有些相配。

有一段时间,老黄不卖黄瓜菜果了,他到城里做装修。

似乎做得还不错,手下有了十多个工人,单子接得很大,业务扩大到水暖、基建,买了辆二手皮卡车。

生活是一个围城,每个人的围城都墙高院深。

关于老黄的私人生活,没有人知道一二。

有一天,他跟人打架了,因为一个不相干的女人。

临河路大排档是小城最红火的大排档,夜夜人群不息。

邻桌是一群鲜衣怒马的青年。

不知为什么,他们争吵起来,一位壮汉抽了一位女子一个耳光,又一个耳光,女子连连赔罪,嘴角流着血。

老黄实在看不下去,把女子拉到自己身后。

双方一场混战,对方人多,老黄头上挨了一酒瓶,鲜血满面。

那群人扬长而去,老黄从地上爬起来,洗净了脸,把女子送回了住处。

我说你这是何苦,他说我受不了人被欺负。

过了一段时间,老黄又摆起了菜摊,位置还在原来的地方。

他离开了近一年,那个位置还在,仿佛知道他还会回来一样。

他说家里的土地已经荒掉,现在卖的菜都来自批发市场。

他每次都会带一些黄瓜给我,不过是新品种,根根绿得吓人,有一尺多长。

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要走了。

”我问去哪里,他答说不知道。

在下着小雨的街上,我们紧紧抱了一下,互相拍了拍背。

他那件白衬衫已经有些旧了,质地依旧精良。

衬衫套在夹克里,我突然看见衣领间有一行字,绢秀的黄丝绣成。

后来听人说,老黄被欠了很多钱,也欠了别人很多钱,为了还债,他卖了乡下的房子,卖了皮卡。

我每天上下班,还是打蓝天市场和白马市场连接的拐角处经过。

不自觉地总要看一眼那个摊位,摊位早已换上了别人,摊煎饼的小夫妻忙乎得热气腾腾。

我有时想起那些黄绿相间的黄瓜,有时想起杳无音信的老黄,有时把他们一同想起,或者遗忘。

那件雪白的衬衫是一个永远无解的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无眠的晚上,我有时也会突然唱起来,不过不是昆曲,是秦腔。

怕打扰隔壁的人,我用被子把头包起来,歌词和我的声音,一起落在枕巾的纹路里。

(选自《新华日报》2018.6.16第24版)13.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14.黄瓜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15.请概括老黄的性格特点。

(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 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优秀通俗文艺可成经典李云雷前不久,《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英文版第一卷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年届94岁的金庸又一次引发关注。

经过这么多年,金庸作品在赢得几代人捧读同时,在国外亦有众多读者,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特别是对方兴未艾的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通俗文艺来说,金庸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启示。

传统武侠小说大多篇幅短小,即使有长篇如《水浒传》《三侠五义》等,某种程度上也是短篇故事的连缀,在结构上不是很讲究。

但从近代开始,武侠小说开始注重布局、结构与线索,这在金庸小说中达到一个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