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与微生物反应器解析

td: 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微生物的Logistic增长曲线
X Xm
dX/dt=a(Xm-X)X
时间t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二)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
Monod(莫诺特)方程
μ
μ max
max S
Ks S
1 μ max 2
S:生长限制性基质的浓度(mg/L) μmax :最大比生长速率(1/h)
kv De 球形催化剂的西勒数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三、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基质消耗速率的关系
在环境工程中,常常需要根据污染物
的生物降解速率预测微生物的生长量
rs
1 Y x / s*
rx mx X
(15.3.16)
rx Y x / s*(rs ) mxY x / s*X
(15.3.59)
第二节 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与设计
半连续培养的物料衡算
假设反应器内流体完全混合,只 有一种限制性基质,微生物均衡 生长,细胞产率系数恒定
体积流量:qv 基质浓度:Sin
菌体浓度: Xin=0
d (VX ) XV dt
(15.4.10)
S、V、X
d (VS ) 1 qVSin (rs )V qVSin XV dt Yx / s (15.4.11)
dX dS Y x / s* mxY x / s* X dt dt
(15.3.60)
常数b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dX dS Y x / s* bX dt dt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 Yx/s*:污泥真实转化率或污泥真实产率
生物反应器操作规程

生物反应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生物反应器是生物工程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培养和控制微生物、细胞或酶等生物体系进行生物转化或生物合成反应。
为了保证生物反应器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此操作规程。
第二章设备准备1. 检查生物反应器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各个部件没有损坏或异物;2. 检查反应釜、搅拌器、温控系统等部件是否正常运转;3.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生物体系、调理液等实验物品。
第三章操作流程1. 打开生物反应器的电源开关,启动设备;2. 设置所需的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操作参数;3. 向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等待培养基温度升至设定温度;4. 加入生物体系或细胞,注意避免空气接触;5. 启动搅拌器进行充分混合;6. 在反应过程中根据需要逐步加入调理液或其他试剂;7. 定时监测反应器内参数,并做好记录。
第四章清洗消毒1. 反应结束后,关闭生物反应器的电源开关;2. 停止搅拌器和冷却系统,排空反应釜中的废液;3. 用适量的清洗液对反应器进行彻底清洗,确保没有残留;4. 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反应器内无细菌残留;5. 反应器彻底干燥后,进行下一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第五章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2. 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不能私自更改参数;3. 反应器设备要定期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4. 反应器内部应保持清洁,避免影响后续实验。
第六章结语生物反应器操作规程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本规程适用于各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并应严格执行。
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和成果质量。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1.请用简图分别给出分批操作、流加操作和连续操作中反应器内培养液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用简图给出分批培养中初始基质浓度与最大菌体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请给出分批培养、反复分批培养、流加培养、反复流加培养和连续培养中产物生成速率,并进行比较。
4. 何为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当0][][===dtP d dt S d dt dX 时,一定是稳定状态吗? 5. 在微生物分批培养的诱导期中,细胞接种量X 0 ,生成的细胞量为X A 0 ,此间死亡细胞量为X DO ,已知A A f X X =00X 。
生成的细胞在接种t l 时间后开始指数型繁殖, t l 以后的细胞量为X,请推导出的关系式。
f A 分别等于0,0.2,0.4,0.6,0.8,并作图表示出。
)(l t f X =6.一定的培养体系中细胞以一定的比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繁殖,如果计划流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保证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变,请问如何确定新鲜培养基的流加速度。
7. 试比较微生物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两种操作中的细胞生长速率。
微生物的生长可采用Monod方程表达。
8. 面包酵母连续培养中,菌体浓度为10kg/m 3,菌体生成速度为10kg/h,求流加培养基中基质(乙醇)浓度及培养液的量。
稀释率1.0=D h-1,Y X/S =0.5kg/kg (以细胞/基质计),可采用Monod 方程,已知μ max = 0.15h -1,K S = 0.05kg /m 3。
9.恒化器进行具有抑制作用的连续培养,比生长速率可由式S i i S C K C K S++=)1(max μμ 给出,其中g g Y L g C L g K S X i S /1.0,/05.0,/0.1===( 以细胞/ 基质计), L g X L g C S /05.0,/0.100==,,求菌体的最大生产速率与相应的稀释率D max ,并与没有抑制时相比较。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lfinger型)标准操作规程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lfinger型)标准操作规程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lfinger型)标准操作规程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lfinger型)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工程领域的设备,用于培养微生物、细胞和酶等生物体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为了确保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的准确性,制定一套标准的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lfinger型)的标准操作规程。
1. 准备工作a. 检查反应器的设备和配件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所有连接口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b. 清洗反应器和配件,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彻底清除残留物和污垢。
c. 检查反应器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温度、压力和pH等参数的准确测量和控制。
2. 培养基的制备a. 根据实验需求,准备适当的培养基,确保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符合实验要求。
b. 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倒入反应器中,确保反应器内部的环境无菌。
3. 微生物或细胞的接种a.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或细胞进行接种。
b. 使用无菌技术,将微生物或细胞接种到反应器中,确保接种过程无菌。
4. 反应器的运行a. 启动搅拌器和加热系统,确保培养基的均匀搅拌和恒定温度。
b. 根据实验需求,调节搅拌速度和温度,确保反应器内的环境适合微生物或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c. 定期监测和记录反应器内的温度、pH、溶氧度和压力等参数,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d. 根据实验需求,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和辅助剂,促进微生物或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5. 反应结束和清洗a. 根据实验需求,确定反应的结束时间。
b. 关闭搅拌器和加热系统,停止培养基的搅拌和加热。
c. 使用无菌技术,将反应器内的培养基和微生物或细胞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进行后续处理。
d. 清洗反应器和配件,使用适当的清洗剂和工具,彻底清除残留物和污垢。
e. 检查反应器的设备和配件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所有连接口和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bilfinger型)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于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集膜分离和生物反应功能于一体的技术装置。
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生物反应、膜分离和反应产物收集四个步骤。
首先是进料过程。
原料通过进料管道进入反应器内部,原料可以是废水、废气、废液等,根据不同的反应需要进行相应的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个阶段。
物理处理主要是将原料进行搅拌、混合等操作,以保证原料的均匀性;化学处理则是利用添加剂或其他化学品对原料进行调整,以达到反应的最佳条件。
接下来是生物反应过程。
生物反应过程是通过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来进行的。
微生物可以是细菌、酵母菌等。
在生物反应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对原料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转化,从而产生所需的反应产物。
生物反应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需要控制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多个参数,以保证反应的高效进行。
然后是膜分离过程。
膜分离是利用膜的特性,将反应器内的产物与废物进行分离。
膜可以选择纳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不同类型的膜,根据产物的特性和需求来选择。
膜分离过程主要是通过膜的孔隙大小和分子筛选性来实现,将分子大小超过膜孔隙的废物截留在反应器内,而将较小的产物透过膜分离出来。
膜分离过程可以进行连续循环操作,保证高效率的分离效果。
最后是反应产物的收集。
分离出的反应产物通过出料管道排出反应器,并进行收集和处理。
根据反应产物的特性,可以进一步对产物进行提纯、浓缩等处理,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收集过程可以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提高收集效率和产量。
总的来说,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设计和精确控制各个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膜材料、微生物、反应参数等,可以实现对原料的高效处理和产物的快速分离,提高反应效率和产能,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生物反应器技术规程

反应沉淀一体式环流生物反应器技术规程
沉淀一体式环流生物反应器技术规程是指将沉淀和环流两个步骤结合在一起的生物反应器技术。
主要的技术规程如下:
1. 反应器结构设计:设计一个合适的反应器结构,包括进料、排液、气体供应和收集系统、搅拌系统等。
确保反应器能够有效地进行沉淀和环流过程。
2. 反应器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生物反应的材料,例如耐腐蚀的不锈钢、玻璃等。
确保反应器具有足够的耐受力和稳定性。
3. 反应器操作条件控制:控制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确保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和反应。
4. 沉淀过程控制:控制沉淀过程的速度和效果,例如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时间,控制微生物在反应器中的沉降速度。
确保反应器中的沉淀物能够有效地与微生物接触以及分离。
5. 环流过程控制:通过循环系统将反应物质重新引入反应器,确保反应器中的反应物质能够均匀地进行反应。
同时,通过控制循环速度和循环时间,确保反应床内的反应物质充分接触和互相作用。
6. 反应器运行监测:监测反应器的运行情况,包括反应物质的浓度、产物的生成速率、沉淀物的沉降速度等。
通过监测,及
时发现反应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反应器的正常运行和产物的高质量。
通过以上的技术规程,沉淀一体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可以高效地完成生物反应过程,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反应物质的沉淀和反应速度,同时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率。
环境工程原理 第十一章

第一节 微生物反应特点
微生物反应是以酶或者活细胞为催化剂,参与 反应的成分极多.反应途径错综复杂,产物类 型多样,且常常与细胞代谢过程等息息相关。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随着新污染物数量和种类 的增加,微生物的种类可随之增加,增加了微 生物反应的多样性。
第二节 微生物反应动力学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假设进料中不含菌体,则达到定态 操作时,在反应器中菌体的生长速率等于菌体流出速 率,即
进料流量与培养液体积之比称为稀释率,即 D=qV0/VX,得:
D表示了反应器内物料被“稀释”的程度,量纲为 [时
间]-1。
Monod动力学的CSTR操作特性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限制性基质浓度和菌体浓度与稀释率有
I型称为生长耦联型产物。 II型称为生长部分耦联型产物。 III型称为非生长耦联型产物。
第三节 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与设计
一 间歇反应器:酶催化反应过程的反应时间 对于单底物无抑制反应,底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满足米氏方程
以(1/t)ln(cS0/cS)对(cS0/cS)/t作图,得到斜率为-l/Km,截 距为rmax/Km。因此确定米氏方程参数。定义转化 率为x,则cS=cS0(1-x),可以得到:
结构的代谢上,基质消耗速率可表示为
比消耗速率则为
式中:Y*X/S为在不维持代谢时基质的细胞得率, 即理论得率,亦称最大细胞得率;mS为菌体维 持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菌体为维持 其正常生理活动所消耗的基质量。
产物生成动力学
细胞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有醇类、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涉及范 围很广。由于细胞内生物合成途径十分复杂,其代谢调节机制也 是各具特点。根据产物形成与细胞生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将其分 为三种类型:
生物反应器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37
技术参数:
标准配置:
1、罐体系统:
罐体全容积:5L;工作容积:2~4L
罐体材质:硼硅玻璃+316L不锈钢;罐盖材质: 316L不锈钢
罐体设计压力:0.1Mpa;夹套设计压力: 0.25Mpa
罐盖结构:标准温度、PH、 DO 传感器插口各1 个;标准泡沫电极插口1个;通用补料接口2个; 接种口1个;排气口1个;取样管口1个
35
发酵罐 发酵罐若
根据其使用对象区分, 可有:嫌气发酵罐、好 气发酵罐、污水生物处 理装置等。
其中嫌气发酵罐最为
简单,生产中不必导入 空气,仅为立式或卧式 的筒形容器,可借发酵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搅拌 液体。(见彩图)
精选编辑ppt
36
产品名称:5L离位灭菌自动台式发酵罐 型 号: SY-3005QB
精选编辑ppt
8
3、植物细胞培养的特殊条件
(1)光照: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对光照条件不严格, 因为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靠培养基供给, 但光照不但与光合作用有关,而且与细胞分化有关。
(2)激素: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特别需要植物激 素的调节,促进生长的生长素和促进细胞分裂的分 裂素是最基本的激素。
10
(二)描述方法
动力学的研究目的是定量地描述过程 的速率以及影响过程速率的诸多因素。
生物过程动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生物 反应的速率,特别是细胞生长的速率、各 种基质组分的消耗速率、代谢产物的生成 速率。
精选编辑ppt
11
常用的有:
⑴反应速率:单位时间物质浓度的变化量。如:细胞
的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等。
产生的(开始时需接入菌种),为防止杂菌污染和活 性衰退,一般采用分批釜式反应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数生长期细胞特点
细胞保持均恒生长。 不断吸收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以合成自身物质, 并不断向培养基中分泌代谢产物。 由于此时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远远过量,且积累 的代谢产物尚不足以抑制微生物本身的生长繁殖, 因而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而 仅与微生物本身的比生长速率 μ 及发酵液中的生 物量浓度X(g/L)相关。
种子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必须合适,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高的产量。 接种后延滞期的长短关系到发酵周期的长短, 而与产物形成速率和产率并无必然联系。 实际生产过程中,为缩短发酵周期、提高设 备利用率、提高体积生产率,就必须尽可能 地缩短延滞期。
延滞期长短的因素
接种材料的生理状态,如果接种物正处于指 数生长期,则延滞期可能根本就不出现; 培养基的组成和培养条件也可影响延滞期的 长短。 接种物的浓度对延滞期长短也有一定影响, 加大接种浓度可相应缩短延滞期。
•当80%的基质已反应时的基质浓度为[S]=50-(50x80%)=10kg/m3 •由于在整体反应过程中[S]>>Ks=0.71kg/m3 •Monod方程 K S s
一、分批发酵的特点
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可进行少量多品种的发酵生产; 发生杂菌污染能够很容易终止操作; 当运转条件发生变化或需要生产新产品时, 易改变处理对策; 对原料组成要求较粗放。
(一)延滞期
把微生物从一种培养基中转接到另一培养基的 最初一段时间里,尽管微生物细胞的重量有所 增加,但细胞的数量没有增加。这段时间称之 为延滞期。
• 此后,当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开始减慢后,细胞开始大量消 耗底物以合成产物。
• 对这类产物来说,营养期和分化期在时间上是彼此分开的。
p
x
〖二类发酵〗 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部分偶联
分批生物工艺中各种比速率 (生长速率μ、基质消耗qk和产物形成qp) 之间关系的图示 (b)部分生长连动型
一、微生物在一个密闭系统中的生长情况:
延迟期:
减速期
静止期
衰亡期
dx 0 dt
菌体浓度
指数生长期:
max
倍增时间:td
指数生长期 延迟期
减速期:
d 0 dt
dx ;0 dt dx 0 dt
静止期:
X Xmax
时间
衰亡期:
二、分批发酵产物形成的动力学
(一)生产连动型产物形成(I型发酵) 微生物的生长、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代谢和产物 的形成几乎是平行进行的,营养期和分化期彼 此不分开。 生产连动型产物通常都直接涉及微生物的产能 降解代谢途径,或是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 酵母发酵生成酒精,以及葡萄糖酸和大部分氨 基酸、单细胞蛋白都属于这种类型。
(3)
因为:rx
dX max[ S ] X X dt Ks [ S ]
(4)
将公式(3)带入到(4)中,积分得:
t t0 X [S ] 1 Yx / sKs Yx / sKs 1 ln ln max Yx / s[ S ]0 X 0 X 0 Yx / s[ S ]0 X 0 [ S ]0
分批生物工艺中各种比速率(生长速率μ、基质消耗qk和产物形成qp) 之间关系的图示
c)非生长连动型
〖Pirt方程〗
π=a + bμ
a=0、b≠0: 可表示一类发酵
a≠0、b=0: 可表示二类发酵 a≠0、b≠0:可表示三类发酵
例题1:以甘油为基质进行阴沟气杆菌分批培养, 时间t=0时,X0=0.1g/L,[S0]=50g/L。反应方程 式可以Monod方程表示,μmax=0.85h-1, Ks=1.23x10-2g/L,Yx/s=0.53g/g(以细胞/葡萄糖 计),若不考虑诱导期和死亡期,求培养至6h的 菌体浓度。
微生物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在工业上的意义
为保证工业发酵的正常周期,要尽可能地使微生 物的比生长速率接近其最大值。 最大比生长速率不仅与微生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也与所消耗的底物以及培养的方式有关。 限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并不是发酵液中营养物质 的浓度,而是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三)稳定期
在细胞生长代谢过程中,培养基中的底物不断被 消耗,一些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有害的物质在不断 积累。受此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比生长速 率就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停止,这时就进入稳 定期。 处于稳定期的生物量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不变; 但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还在旺盛地进行着,细胞的 组成物质还在不断变化。
(四)死亡期
在死亡期,细胞的营养物质和能源储备已消耗殆 尽,不能再维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因而细胞开 始死亡。 这时,以生存细胞数目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可得 一直线,这说明微生物细胞的死亡呈指数比率增 加。 在发酵工业生产中,在进入死亡期之前应及时将 发酵液放罐处理。
第三节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解决途径: 一是尽量选择处于指数生长期的种子; 二是扩大接种量。但是,如果要扩大接种量, 又往往需要多级扩大制种,这不仅增加了发酵 的复杂程度,又容易造成杂菌污染,故而应从 多方面考虑。
不同营养对发酵酒精废液的米曲霉种子品质和形态的影响
(二)指数生长期
对细菌、酵母等单细胞微生物来讲,单位时 间内其细胞数目将成倍增加。 而对于丝状微生物而言,单位时间内其生物 量将加倍。 此时,如以细胞数目或生物量的对数对时间 作一对数图,将得一直线,因而这一时期称 作指数生长期。
二、Gaden对发酵的三分类与Pirt方程:
p
x
〖一类发酵〗 产物的形成和菌体的生长相偶联
分批生物工艺中各种比速率(生长速率μ、基质消耗qk和 产物形成qp)之间关系的可表示如下:
•产物形成的比速率则与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呈正比。
•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产物来说,调整发酵工艺参数,使微生物保持高 的比生长速率,对于快速获得产物、缩短发酵周期十分有利。
第二节
分批发酵法
发酵工业中常见的分批方法是采用单罐深层培养 法。 每一个分批发酵过程都经历接种,生长繁殖,菌 体衰老进而结束发酵,最终提取出产物。 这一过程中在某些培养液的条件支配下,微生物 经历着由生到死的一系列变化阶段,在各个变化 的进程中都受到菌体本身特性的制约,也受周围 环境的影响。
(4) 反复半分批式操作( repeated semibatch opertion) 是指流加操作完成后,取出部分反应系,剩 余部分重新加入一定量基质,再按流加操作 方式进行,反复进行。
(5)连续式操作(continuous operation)
是指在分批式操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一 方面将基质连续地供给到反应器中,另 一方面又把反应液连续不断地取出,使 反应条件(如反应液体积等)不随时间 变化的操作方式。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固定化微生物反 应等多采取连续式操作。
(5)
1 0.531.23102 X 0.531.23102 1.89X 50.2 6 1 ln 2 ln 0.85 1.2310 2 50 0.1 0.1 1 . 23 10 50 0 . 1 50
对于单细胞的微生物来说,还可进一步简化为
N—培养基中的细胞密度。
•对于特定的微生物而言,其比生长速率μ只与三个因素有关。限 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最大比生长速率μm、底物相关常数Ks。 •假定营养物质进入细胞后,立即被利用而不积累,则存在以下关 系式:
如果各种营养物质均大大过量的话,则 μ =μ m,这时便是指数生长期。也就是说, 处于指数生长期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不受 营养物质的限制,因而具有最大比生长速率。 如果发酵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微生物菌体的话, 则应尽量设法维持指数生长期。
(2) 反 复 分 批 式 操 作 ( repeated batch operation) 是指分批操作完成后取出部分反应系,剩余 部分重新加入一定量的基质,再按照分批式 操作方式反复进行。
(3)半分批式操作
半分批式操作(semibatch operation)也称流加式操 作(feedbatch operation)。 是指先将一定量基质加入反应器内,在适宜条件 下接种使反应开始。反应过程中,将特定的限制 性基质按照一定要求加入到反应器内,以控制罐 内限制性底物浓度保持一定,当反应终止取出反 应物料的操作方式。 酵母、淀粉酶、某些氨基酸和抗生素等常用操作 方式。
由菌体得率定义式,带入已知数值:
Yx / s X X0 X 0.1 0.53 [ S 0] [ S ] 50 [ S ]
(1) (2)
变形,得:[S]=-1.89X+50.2
X X0 Yx / s [ S 0] [ S ]
变形得:
X X0 [ S ] [ S 0] Yx / s
延滞期细胞特点:
细胞本身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如 pH 值的 改变、营养物质供给增加等。因而,延滞期 的微生物主要是适应新的环境,让细胞内部 对新环境作出充分反应和调节,从而适应新 的环境。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延滞期是活跃地进行 生物合成的时期,为将来的增殖作准备。
延滞期长短对发酵结果的影响
X=16g/L
例题2:采用合成培养基,在1m3生物反应器中进行 大肠杆菌分批培养,菌体的生长变化可利用Monod 方程描述,已知μmax=0.935h-1,Ks=0.71kg/m3, 基质初始浓度为50kg/m3,菌体初始浓度 X0=0.1kg/m3,Yx/s=0.6kg/kg(以细胞/基质计), 求当80%的基质已反应时所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