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医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传统中医名医讲堂通用PPT模板

传统中医名医讲堂通用PPT模板
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入您的内 容文字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点击输入您的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 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点击输入您的内容文字请点击
点击输入标题
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aste it herePlease add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点击输入标题
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aste it herePlease
点击输入标题
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aste it herePlease
点击输入标题
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aste it herePlease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点击输入标题
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aste it herePlease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点击输入标题名称
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aste it herePlease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paste it herePleasePlease add your textcontent here, or copy your text

中医常用传统疗法PPT课件

中医常用传统疗法PPT课件

增强机体正气,祛除病邪,缓解病情 。
疏通经络
推拿作用于经络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消除病痛。
推拿疗法的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或穴 位上,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

推法
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 位或穴位上,向前做单方向直
线推动。
拿法
用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 在一定穴位或部位上进行节律
中医传统疗法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 贡献。
中医传统疗法的理论基础
中医传统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 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输标02入题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传统疗法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以 及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制约关系。
发生。
中药疗法的药材分类与使用方法
草本植物
如黄连、甘草、人参等,具有 清热解毒、养血补气等功效。
动物
如鹿茸、蛇胆、熊胆等,具有 滋补强壮、活血化瘀等功效。
矿物
如石膏、滑石、朱砂等,具有 清热降火、收敛固涩等功效。
使用方法
中药的用法包括煎煮、泡水、 研粉等,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病
情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
中药疗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适应症
拔罐疗法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风湿痹痛、软组织损 伤等病症的治疗。
注意事项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避免在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 地方拔罐;拔罐时应避免烫伤皮肤,如有烫伤应立即停止拔罐,并进行处理;孕 妇、身体虚弱者、高热患者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拔罐疗法。

道医学

道医学

目录第一篇道医学绪论第一章道医学引言第一节历史渊源第二节“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慧与智第三节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第四节道德是医学的灵魂第二章道医学入门第三章一元四素全息论第四章三元(源)论的概念第二篇道医生理学第一章道医生理学概论第二章质元生理学第一节质元概述第二节气和炁一、炁的基本概念二、人体炁的生成三、气的生理功能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五、气的分布与分类第三章物元生理学第一节经脉系统概述一、血气、脉、经脉二、经脉的定名三、经脉系统的传输作用四、经脉系统层次的分类第二节经络系统一、经络系统概述二、经络的整体性和功能第三节脉道系统一、脉道系统概况二、八脉道系统的生理功能第四节丹窍系统一、网脉线二、之脉线(双螺旋脉线)三、内丹脉线四、外丹脉线五、天脉窍六、理脉窍七、混沌窍八、丹窍系统综述第五节道医藏象学一、道医藏象学概述二、五臟概要(一)肾臟(二)肝臟(三)心臟(四)脾臟(五)肺臟三、六腑概要(一)胆(二)胃(三)小肠(四)大肠(五)膀胱(六)三焦四、奇恒之府(一)脑(二)女子胞五、臟腑之间的关系(一)臟与臟之间的关系(二)六腑之间的关系(三)五臟与六腑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体元生理学第一节体元(性体)的客观存在性第二节生命体元的分类一、人体基础体元系统二、人体培生类体元三、灵光内蕴的性体第三节论体元的阴阳第三篇道医病因机理探讨第一章道医病因总论第二章疾病的内因机理第一节玄源致病内因一、显性玄源致病内因(一)七情内伤(二)内生五邪二、隐性玄源致病内因(一)元性致病内因(二)三魂致病内因(三)七魄致病内因(四)寄生体元致病内因第二节质元(源)致病内因一、隐性质元致病内因(一)气的失常(二)体质与正气的关系(三)心智素质与正气的关系二、显性质源致病内因(一)血的失常(二)津液失常三、隐显质元(源)内因的相互病理(一)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二)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第二节物元(源)性致病内因一、显性物源致病内因(一)五臟功能失调(二)六腑的功能失调(三)奇恒之府的功能失调二、隐性物元致病内因(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二)经络的气血逆乱(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四)经络的气血衰竭第三章常见疾病的外因第一节物源性致病外因一、显性物源致病外因(一)地域环境(二)生活工作居住环境(三)自然气候因素(四)意外创伤(五)饮食不节(六)劳逸损伤二、隐性物源致病外因(一)微观生物性外因(二)饮食不洁(三)地气水气场性外因第二节质源性致病外因(一)六淫性质(二)六淫共同致病特点(三)六邪各自性质及致病特点第三节玄源性致病外因一、致病信息体元分类二、正确认识信息体元致病第四篇道医诊断学第一章道医诊断学概论一、道医诊断学概述二、道医诊断技术层次分类三、道医诊断基本要求第二章望诊诊断第一节气色的分类鉴别一、望气色技术的培养方法二、细致掌握分辨气色三、病理气色的概略分析第二节面部气色望诊第三节眼部望诊第三章指剑掌眼诊断一、基本要求二、应用范围三、具体操作四、与切脉结合第四章体元丢失诊断一、诊断方法介绍二、病案举例编后记第一节历史渊源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巨系统,包括道、释、儒三大分支,其中以道学最为历史悠久,远溯于上古人纪时代,道德文化系统是生命真相的探索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脊梁。

道医知识入门(一)

道医知识入门(一)

道医知识入门(一)我命在我不在天在人生的规律中,人们由一般到特殊,由常道到非常道,在如何对待人生上,依据是否认识“全息因果律”,承认全息因果律,遵从全息因果律,一般有五种不同态度。

由于对待人生态度的不同,对待自然全息因果律的态度不同,因而产生出各类不相同的结果,各自走完甚为难得的一段人生之旅,消旧业产新业,弥旧因种新因,为将来新的或高或低不同层次的生命再循环而“自作自受”。

菩萨畏因,凡人畏果。

修真者因为畏因而高度重视因的生成机制和机理,在本因、内因、外因上整体把握,在本因上痛下功夫修炼,进入和掌握自然因果规律,消因化业,重新造化自己的人生和道生,自作道业佛果而乐受永享。

一、混命不信自然无以明,醉生梦死混人生;消尽宿福造新业,不识身后坠沉沦。

混命,是一种大部分常人的对待自然全息因果律的状态。

就目前世间而言,大部分人是不明自然全息因果律,不信自然全息因果律,他们过度地沉迷于四大假合,在混命的总趋势中度过一生;他们大多数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积福或者造业,以决定将来的去向。

这部分人恶业善业的积累,果报的享用,都处于一种被动的总趋势之中,由其本因中善恶因子含量的多寡,内因中的心性修为水平,外因中的社会影响、家庭教育等多重集约因素所决定。

不戒杀者将来的去向一般不妙。

世俗间有一句名言:人生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

严格地说,实质上并非如此。

我认为人是一手提恶业,一手提福报来到世间。

这个业和福都全息地储存、携带在“来先去后作主人”的元性的全息系统之中,在一点灵光上镶嵌,在时空中流转。

是珍惜人生难得之机缘增福消业,还是醉生梦死消福增业,唯看己之心念而已,一念之差常至万劫难复。

不信自然无以明。

这类混命者,大都不相信万物是隐显共存,不相信物质不灭定律。

不相信除了肉身之我的客观存在外,还有信息状态之我的客观存在,只承认硬件而否认软件。

“不信自然”,这一现象的出现,从根性上分析,是他们在进入这一人生之前,他们的本性在时空的某一特殊环境中,没有经历或较少经历惨痛的磨炼;或者虽有刻骨铭心的经历,但是元性的能量在时空流浪生死的过程中损耗过大,丢失过多,一点灵光内在的量级微弱,不能对意识产生足量的潜移默化和导向作用。

道医入门

道医入门

道家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道家文化分为文道、武道。

道家的“文道”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而且体系庞大的文化系统。

道医学就是道家“文道”中的五术之一,道家五术分为医、卜、星、卦、山五大门类。

其中道医学名列五术之首,是道家历代修真者的必修课之一,也是道家法脉承传中代代相继、口传心授的重要内容。

只是由于法脉承传秘授的特点,所以历史上鲜见文字专著流传于世间。

道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道医学的内容长期以来在道家内部的不同脉系之中师徒相授,代代相传。

为人民健康的预防、治疗和保健贡献着力量。

由于道医学是内功修真者在世间“广施方便,救死扶伤,德化众生,积行累功”的重要工具,所以古往今来,道医学可以说是最接近人民大众的一门医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道家人物布施医道、起死回生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道医学以药物便易、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而著称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而不颓,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医学体系。

道医学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是一种自身实证基础上的医学技术,它已经超越世俗“眼见为实”认识论的限制,是人体生命科学中,必须跨越太极阴阳相互之间的障碍和制约,自由穿越太极弦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的学科,是一种深层次高领域的生命医学领域。

所以,真正上乘的道医学都必须在本身进行系统内功修证的基础上,证至相应的层次和阶段,然后经过上师的心传印授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

所以道医学历代都是师徒承传,理论和方法只限于笔抄纸录,口诀相延,不付梓印。

虽然其中许多方法在历史长河中也与世医相融交汇,但是其中根本的精华,仍然深藏脉系之中,不易被世俗所掌握,故而历史上鲜有道医学这方面的专著论述。

道医与世医(道家将国医或中医称之为世医)都是同源共脉,都源自于自然大道。

古有:“歧黄源于道”之说,此言非虚。

世医是根据道的易理、阴阳、五行、气血理论而阐发,这些显性的医学理论和方法利于世俗学习掌握和运用,只需掌握文理精义即可临床应用医术。

道医堂系列第六讲药食同源PPT课件

道医堂系列第六讲药食同源PPT课件
一位年轻女性因为长期便秘而导致身体不适。她开始尝试食用菠菜、芹菜等富 含纤维的食物,并注意饮食的搭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她的便秘问题得到 了解决,身体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药食同源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
药食同源理念源远流长
药食同源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认为食 物和药物具有同源性,可以相互补充和协调,对身体健康 产生积极影响。
药食同源的重要性
药食同源对于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药物和食物的性 质和作用,从而更加科学地选择和使用。
药食同源还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加 全面和科学的治疗方案,促进医学的 发展和创新。
药食同源可以促进药物和食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补充,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和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过敏体质者慎用
过敏体质者对某些食物或 药物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需要特别注意。
遵循个体化原则
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都不 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 择适合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和方法。
04
药食同源的应用与案例
药食同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日常保健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利用食物 的天然药性,预防疾病和促进健 康。例如,食用红枣可以补血,
推广药食同源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推广药食同源理念,提高 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促进人类健康事业 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面条
提供能量,补充体力,维持正 常生理功能。
肉类与水产类
鸡肉
富含蛋白质,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 力。
牛肉
富含铁质,有助于预防贫血,促进生长发育。
鱼肉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 防心脑血管疾病。

传统国学文化《中医文化》知识讲座 PPT课件

传统国学文化《中医文化》知识讲座 PPT课件

气功种类可分动、静两类。
4、“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 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 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 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 宜过力。
01
中医讲究 天地人和
02
自然之物, 君臣佐使,天人合一
舌尖抵住上齿 叩 齿
口水是人的精华


饭后走一走医生不找我
饭后摩 腹散步
饮食 养生 之法
常吃健脾 益胃食物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人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生活中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不良


的情绪,关键在于善于控制和调节。常用 的控制和调节情绪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

情法、升华超脱法、暗示法、开导法、节
5、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 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 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 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03
身无外物, 四大皆空
第二章节
中医养生防病观点
自然 观
防治 观
养生 防病
动静 观
食疗 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
多 年 前 , 中 国 最 早 也 是 最 经 典 的
生 之 道 , 中 医 有 悠 久 的 历 史 。 早
中医养生特点
一.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二.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三.主张房事有度 四.“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五.防止外邪侵害

道教与医学PPT课件

道教与医学PPT课件

.
5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道教符咒治病术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包含有 许多医药治病和卫生防疫措施、因素在内 。
如先摆坛设供,净身沐浴,焚香上章,向天神 祝告病由。注意环境卫生,要求行法场所必须是清净 之室。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打扫,行法之日还要用醋熏 等方法进行消毒清洁。
煎汤方:桃皮半斤、茆香半斤、藿香半两、香 白芷半两、苓陵香半两 粗末同煎
东汉太平道首领张角曾“畜养弟子,跪 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 之”。
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张陵,也以符水治病。张 陵死后,其子张衡继续传布五斗米道(后称天师 道),除仍用“符水”外,又设置“静室”,“使 病人处其中思过”,有“鬼吏”专为病者请祷。
.
3
一、道教符咒斋法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
在道教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 是用“符水”、“咒说”、“首过”等为治病手 段的。
.
14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左:王羲之《黄庭经》碑刻 思图
中:诵经入室存思之图
.
右:太上老君存
15
二、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北宋《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在继承 陶弘景关于“尸注(肺结核病)”传染性的基础上, 肯定了 “屋传”、“衣传”、“食传”三条传染 途径。 “屋传”是病室“阴幽郁结、邪炁不散, 患毒常存”;“衣传”,是“人与患者同卧”, 或“患者已死,吝惜之家将其衣、帷、卧具器皿 留为己用”;“食传”乃误食“病人饮食,汤菜 余残之物”。强调“斩绝死根,庶可复还生炁”。
道教与医学
.
1
引言
道教在创始、发展过程中奉行 的是一条以医传道、借医弘道的立宗创教 模式。为了追求“长生成仙”,道教特别 重视医学及保命延生之术。许多道教徒在 继承和吸取了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优良成 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创立和发展 了与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医疗学 说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天人合一
2/10/2021
六眼神通 传统道医教学
21
眼观外卫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22
2/10/2021
人体整体气传统场道医教强学 弱对比图
23
细辨气色论各人
红赤紫色,属火,它又分为阳丙火之气色与阴丁 火之气色两类,是心之苗。
阴火性人(心)(失礼德 )(红) 天数为:2。际遇 :受苦 。 对人态度 :常恨人 。为人缺点 :性情急躁、无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13
道医诊断系统
除了中医的“四诊”外更 重要的是“玄缘望炁观光”。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14源自道医望炁观光望诊,分为“眼望”和 “心观慧察”两大层次 。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15
让新鲜血液流经病灶带来神奇的
康复力量
道医望炁观光
理争胜、虚荣爱美、记恨憎人 。 易患疾病 :恨人伤心、神志紊乱、失眠颠狂、
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 。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24
阴火性人(失礼德 )
阴火性人为心脏系统之疾。道医认为 是失礼德 之象,通过对体内“礼德之炁” 的培养和调配,人就会变得:礼德明亮、 光明圆通、秉规持范、明白道理、不争不 躁、不惑不迷、知时达物、能化万物、不 为物拘 。身体上就会:血脉畅通、、血气 调达、神明司理、寒热调适、营和荣卫、 口舌灵便 。印堂明亮、神足少疲、行为端 正。
表性。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6
道医起源
“岐黄源于道”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7
“下医医病”属于“贤人”内修层次和同 时掌握医术的人
“中医医人”则是“圣人”修为水平和内 证层次的能力范畴 。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27
细辨气色论各人
黄色属土,分为阳戊土气色和阴己土气色两类, 是脾气之苗。
阴土性人(脾)(失信德)(黄) 天数为:10。际遇 :受累 。 对人态度 :常欺人 。 为人缺点 :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
埋怨人非 。 易患疾病 :怨人伤脾、消化系病、胸闷腹胀、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16
“心观慧察”的四个层次
1、剑指掌眼 2、慧眼观光 3、心观遥感 4、天人合一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17
剑指掌眼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18
2/10/2021
慧眼观光 传统道医教学
19
2/10/2021
心观遥感 传统道医教学
4、通过对星象、自然、宇宙、人身(内身国)等系统的 调节使我们达到“天人合一相应”的整体和谐之中。
道家养生以精满、气足、神旺喻为“三全境界”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10
人生病的模式:
道家总结: 人身体生病可以分为三类:
1、鬼神之病; 2、因果之病; 3、内外因之病(蛊症)。
2/10/2021
道家认为:
1、我们身体包括:性、命两个系统(即阴阳系统,也叫 “藏象系统”和“解剖生理系统”。
2、通过对五德、阴阳、藏象、经络、医药系统对身体性、 命两系统的调节;扶正去邪修正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
3、肉体(身)、精神(心)、意识(意)达到统一的整 体模式(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
“上医医国”则是“至人”和“真人”修 养水平和内证层次者的能力所在 。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8

西中道医层次不同
西医只治形体(只养“精”的层次) 中医可治气血(为养“精、气”的层次) 道医养性命(是 “精、气、神全真层次)
“知精2/10者/202可1 为常医,识炁者传统可道医教为学 良医,达神者则为神9 医。”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4
天人合一揭示:
道家太上老君(老子)曰:“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 人 天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5
医、道同源
道医与世医(道家将国医或中医称之为世医) 都是同源共脉,都源自于自然大道。古有:
“岐黄源于道”之说 。
道医起源于最初伏羲黄老学说中所 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 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 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
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26
阴木性人(失仁德 )
阴木性人为肝脏系统之疾。道医认为是 失仁德 之象,通过对体内“仁德之炁”的 培养和调配,人就会变得:仁德慈柔、至 善无恶、宽容忍辱、柔和畅达、举止端正、 慈怀虚心、博爱万物、主意合德、能立万 物 。身体就会:藏血疏泄、和制魂魄、化 生津液、外应眼目、双目有神、慈眉善目、 筋柔形舒 。
2/10/2021
解读传道统道医医教玄学 机
25
细辨气色论各人
青色属木,它又分为阳甲木之气色与阴乙木之 气色两类,是肝之苗。
阴木性人 (肝)(失仁德 )(青)
天数为:8。际遇 :受难。
对人态度 :常呛人 。
为人缺点 :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 白眼冷对 。
易患疾病 :怒气伤肝、气滞血瘀、头晕眼花、
传统道医教学
1
中医的根什么?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2
你不知道的秘密
中医并不是中华医道的全部。 现在的中医严格上说只是汉医。 中医应该包含中华全医道医学,包括: 汉医(中医、世医)、苗医、蒙医、藏
医、禅医、道医……
中医之根在于道!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3
中医讲“天人合一”揭示了什么?
德道子简介
天路:道号:德道子 道家太上法门第25代弟子 陕西电视台《黄帝内经》演讲嘉宾 中华道医文化高级研究员 家传中医、师承道医 肤道养生公司高级讲师 歧黄医药公司首席讲师 中华德慧智经典教育公司讲师 擅长道医、中医望诊、治疗。 对多种慢性病、疑难杂症、有独道
的治疗方法,效果惊人!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11
人生病原因:
1、五邪六气(外因)2、血气(内因) 3、情志(本因)



七情六欲五运六气

免疫力下降

阴阳神不主性命

症与病 五德缺失→体内阴阳失调→脏腑机能下降→
2/10/2021
传统道医教学
12
西中道医诊断
西医诊断用机器(检查已病) 中医使用“四诊”(检查未病) 道医只用“望炁观光”(检查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