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祛风汤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老年皮肤瘙痒

老年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皮肤剧烈瘙痒,搔抓后引起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病变,皮肤受损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痒风”。
方选“养血祛风汤”:当归15g,川芎10g,熟地黄15g,生地黄20g,白芍15g,鸡血藤15g,夜交藤20g,乌梢蛇15g,蝉蜕10g,荆芥10g,防风10g,五味子6g,蒺藜15g,何首乌15g,地肤子15g。
主治:老年瘙痒症。
每日1剂,水煎。
禁忌:腥辣食物、嗜酒。
案例:单某,男,77岁,2000年10月11日初诊。
自诉:近1个月来,全身不定处瘙痒,夜间尤甚,不得安眠,不搔破不解痒,经服“湿毒清”“乌蛇止痒丸”半月无效来诊。
查:上臂及后背局部有抓痕,局部有血痂。
西医诊断:皮肤瘙痒症。
中医诊断:风疹。
辨证:血虚风燥。
治法:养血,祛风,止痒。
方药:“养血祛风汤”化裁。
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黄30g,何首乌15g,蒺藜30g,夜交藤20g,五味子6g,乌梢蛇15g,蝉蜕10g,鸡血藤15g,茯神20g,酸枣仁15g,防风10g,荆芥穗10g,远志10g,白鲜皮15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上方连用3周后瘙痒减轻,但没完全治愈。
体会本病以老年患者为多,病机不外乎血虚风燥所致,所以本病主要应养血祛风、安神镇静,一般不少于3周。
外治仅为治标,应以内服为主。
附外用明矾水涂擦可止痒:取明矾50g,先捣成细粉,用少量开水融化,再加白醋100ml即成,可用棉球蘸药液外擦剧痒处,止痒效果不错。
注意必须先用开水化开明矾,先加白醋则明矾不化。
(陈胜威)。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

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皮肤瘙痒症是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限性两种;其临床表现为初起并无皮肤损害,由于搔痒难当经常搔抓,患处可出抓痕、血痂、色亲沉着及苔藓样化或湿疹样变,有时可继发感染;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中药偏方1.百部洗剂治皮肤瘙痒症方剂百部、艾叶各50克、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地肤子、徐长卿各30克,川椒、白矾各20克;制用法水煎滤渣,集药液,趁热洗浴,每天1剂,每天洗1-2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7天l疗程;如果条件不变,可以直接外用此方剂制作的中药液“百部皮肤舒”外擦,效果相同;功效祛风、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验证莫xx,女,47岁,工人,2009年11月4日来诊;自述患全身皮肤瘙痒症多年,每逢冬季更甚,不分昼夜;曾注射苯海拉明注射液和静注葡萄糖注射液、内服强的松、外搽硫磺软膏等,均不显效;笔者用该方煎水,嘱每次外洗30分钟,3剂后瘙痒消失,追访2年未复发;2.凉血祛风汤治疗皮肤瘙痒症方剂生地30克,白鲜皮、玄参、苦参、银花、连翘各15克,地肤子、丹皮、赤芍各12克,紫草、荆芥、防风各10克,升麻、薄荷、甘草各6克,蝉蜕3克;制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内服;药渣再煎反复擦洗患处;一般用药2剂即可;功效治皮肤瘙痒症;验证叶xx,女,17岁;全身性皮肤瘙痒1月余;瘙痒以夜晚尤剧,奇痒难忍,经用西药内服及外用,稍有缓解,但停药后复剧痒;患者全身皮肤致密丘疹,并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舌质淡红,脉弦细;即予上方,每天l剂,内服并外洗;2剂后告愈继服2剂以资巩固,后未再复发;3.盐泔煎洗治皮肤痛痒症方剂食盐、米泔水;制用法取米浴水1000毫升放食盐100克,置锅内煮沸5-10分钟,然后将药液倒于面盆中,温热以适应为度,用消毒毛巾蘸药液擦洗患部,早晚各l次,每次擦洗l-3分钟,一般l-2次见效,多则3天;搽洗前先抓后擦洗,以疏松毛孔,使药力直达病所;验证陈x,男,23岁,1986年10月2日诊;患周身皮肤瘙痒半月;开始服西药扑尔敏及外搽地塞米松软膏有效,但易复发,后则无效;经用盐潜煎洗汤治疗2天,瘙痒止,至今未复发;备注忌饮酒,戒鱼、虾、蟹等食物;洗澡时不用碱性强的肥皂;。
滋阴养血祛风法治疗老年性冬季皮肤瘙痒症

3 治疗结果
治愈(皮损消退,无瘙痒不适,皮肤湿润有弹性)40例;有效(皮损减轻,仍干燥,有少许脱屑,瘙痒减轻)8例;无效(皮损无改变或加重,瘙痒加剧)0例。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60岁。因四肢及躯干部皮肤瘙痒反复发作6年,于1996年10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就诊四肢及躯干皮肤瘙痒,呈阵发性发作或加重,伴有口干喜饮,心烦失眠,夜寐不宁,纳食尚可,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皮肤检查: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呈弥漫潮红、干燥,有大量糠秕状脱屑,无渗液,有抓痕、血痂。
滋阴养血祛风法治疗老年性冬季皮肤瘙痒症
更新日期:2010-03-02 点击: 刘尚全
关键词:皮肤瘙痒症;冬季;老年;中医药疗法;滋阴养血祛风法
老年性冬季皮肤瘙痒症是影响老年人冬季生活质量的常见疾患。从1995年以来,笔者用滋阴养血祛风法治疗本病48例,疗效较好。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8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其中男42例,女6例;年龄最小者50岁,最大者82岁,平均64.7岁;病史最长者13年,最短者2年,平均5.2年。患者多在秋冬发病,次年春季缓解或消退。皮肤科检查:全身皮肤干燥,有糠秕样脱屑,甚或基底潮红,有抓痕,结痂,无渗液,甚或苔藓样化,瘙痒呈阵发性,轻重不等,尤以夜晚为甚。伴有口干喜饮,心烦失眠,或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或正常,小便色黄或清。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或细数。
中药养血祛风汤内服加熏洗治疗老年皮肤顽固性搔痒症疗效观察

2 0 1 4年第 1 1 期
等均衡 , 提高临床疗效的可 比性 。 1 . 2治疗方法 实验组的 3 O例患者 , 每天独 用一次厄贝沙坦 氟氯 嚷嗪片 , 药量控制 在二分之一 片, 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 , 或服用一段 时间后 , 病情没 有明显好 转 , 可以增加 药量到 每 日一 片, 甚 至是 每 日两片; 对照组的 3 0例患者 , 采用普 通的厄 贝沙坦进行 治疗 , 每 天服用量 为1 5 0毫克。治疗 使用的药物应该 在睡前服用 , 在整个 治疗的过程 中, 所有 患者应该饮 用相同 的食物 , 不使用其他影响血压的药品 , 经过 一个月 的治 疗后 , 对 患者的 l 舡 脂、 血糖 和肝 肾功能进行检测 ,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的情况。 1 . 3 降压疗效评价标准 鼎效 : 经过治疗后 , 舒 张压下 降超过 2 0 m m H g , 舒 张压下 降在 l O到 2 0 m m H g 之间 , 但 到 了正常 的范围, 治疗效果也属于皿效 , 同时原发性 高血压 的症状消 失。有效 : 舒张 压 下降没有 达到 2 0 m m H g , 或收缩 — F 降超 过 了3 0 m m H g ,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 , 舒张 雁还 没有 下降到 l O m m H g 就达到了正常的方位 , 也 属于有效治疗 。无 效 : 患者 的病情没有 明 显的减轻 . 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 的任何标准 。 2结 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 , 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 疗实验组 的疗效 , 明显 要好 于服用 : 普通厄贝沙坦治疗的对照组 , 详细 内容见表 1 , 所有的患者中 , 出现不 良反应 的共 9例 , 其 中实验组 5 例、 对照组 4例 , 主要表现为眩晕和头痛 , 经过一 段时间后 , 这些不 良 反应均得到缓解。
《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一、引言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养血祛风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养血祛风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年龄均在XX岁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XX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年龄均在XX岁2. 研究方法基于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理解,我们采用了一种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来观察养血祛风汤的治疗效果。
在保证受试者及医护工作人员对治疗方法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养血祛风汤治疗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
3. 治疗方法对于养血祛风汤治疗组,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中医理论,为其量身定制了养血祛风汤的配方,并按照疗程进行服药。
对于常规治疗组,我们则给予常规的止痒药物及皮肤护理措施。
4. 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定期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皮肤干燥程度、瘙痒程度、皮肤颜色等。
同时,我们还记录了患者的其他症状如睡眠质量、食欲等,以全面评估养血祛风汤的治疗效果。
三、结果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养血祛风汤治疗组在改善皮肤干燥、减轻瘙痒症状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具体来说,养血祛风汤治疗组的皮肤瘙痒程度明显减轻,皮肤颜色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养血祛风汤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四、讨论根据临床观察结果,养血祛风汤在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这主要得益于其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功效。
养血祛风汤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平衡,改善皮肤的营养状况,从而达到缓解皮肤干燥、减轻瘙痒的目的。
同时,由于该方剂是中药制剂,其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养血消风汤内服联合解毒止痒方外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的疗效

养血消风汤内服联合解毒止痒方外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的疗效马长春;朴松兰;白静丽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0(030)020
【摘要】@@ 老年性瘙痒病是一种由于皮脂腺机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而引起的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病[1],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本病69例,并与临床常规药物治疗57例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
【总页数】2页(P2977-2978)
【作者】马长春;朴松兰;白静丽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长春,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3+1
【相关文献】
1.止痒外洗方联合当归饮子治疗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J], 钱轶雯;郭敏骅;蔡茂庆
2.养血止痒片联合消炎止痒霜治疗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病的临床研究 [J], 梁瑞;范瑞强;林宝珠
3.养血祛风汤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J], 孔丹暘
4.探讨养血祛风汤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J],
5.健脾养血止痒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临床体会 [J], 许丽娟;林跃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养血祛风汤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养血祛风汤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文章发布者:来源:寻医问药网收藏本文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血风疮”范畴。
其特点有四:一是多为老年人,年龄一般在50~60岁以上;二是以秋冬发病为多;三是病程较久;四是周身皮肤瘙痒,剧痒,痒无定处。
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象多见细数或细滑数。
该病虽全身瘙痒,但多无原发性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皮肤粗糙少泽,搔时有白屑纷落等继发皮损。
究其原委,现代医学认为是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或萎缩,分泌减少,脱水,皮肤干燥所致。
中医学认为,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而致血虚生热化毒,生风化燥,热毒风燥阻于皮肤之间,肤失濡养,久病及络,脉络瘀阻,则通身皮肤作痒,干燥少泽、粗糙,搔后起抓痕,血痂及脱落皮屑。
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数或细滑数,皆为阴血亏虚,热毒风燥阻于皮肤之间。
治宜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祛风止痒法。
我常采用自拟方养血祛风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为满意。
方药组成:银花10g,连翘10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当归10g,制军6g,荆芥10g,防风各10g,蝉衣6g,制首乌10g,女贞子10g,生甘草6g。
方解:生地甘、苦、寒,《本经逢原》谓:“骨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
”有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之功,还有“逐血痹”(《本经》)之效用。
当归质地滋润,为补血要药,“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
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景岳全书·本草正》)。
制首乌具补血、活血的双重作用,固涩精气,补肝肾,乌须发。
李时珍称其为“滋补良药”。
女贞子甘凉清补之品,药性平和,“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本草经疏》),常用于肝肾虚证。
以上四药,相协而用,滋阴养血,补肝肾之阴,更为卓著。
银花、连翘二药,清热解毒,皆为外科常用药。
丹皮与赤芍,均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瘀滞之证,其与当归、生地为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作用更好。
老年人皮肤瘙痒中药治疗方法

老年人皮肤瘙痒中药治疗方法老年人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内服方当归饮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防风、何首乌、黄芪、甘草)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治疗血虚所致季节性或老年皮肤瘙痒。
活血祛风止痒方(红花、当归、桃仁、僵蚕、蚕蜕、地肤子)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活血祛风止痒,治疗血瘀血虚所致的全身性皮肤瘙痒。
马尾松针60g,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清热祛风止痒,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
外洗方夹竹桃叶5片,加500ml热水浸泡,水变浅黄色时,趁热外洗瘙痒处,每日两次,清热祛风止痒。
百部、蛇床子、艾叶、枯矾各15g。
加水1500ml,煮沸20分钟滤药液,先熏后洗,每日一剂,熏洗1次~2次,每次30分钟。
注意水温,防止烫伤,祛风止痒。
麦饭石适量,煎水,浴缸全身浸泡或趁热涂洗局部瘙痒处,每日1次~2次。
润燥肌肤,祛风止痒。
老年人皮肤瘙痒食疗推荐1.猪肤汤猪肤500g、用白皮。
从内刮去肥者,令如纸薄,白米粉15g,白蜜30g。
先用水煎猪肤煮至一半去渣,加白米粉及白蜜,熬香,和匀饮服,每天3~4次分服。
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患者,每年秋末冬初常服,有预防或减轻病症作用。
2.绿豆藕片绿豆20g、鲜藕300g、鲜薄荷叶3片。
将鲜藕洗净去皮,绿豆泡好后,装入藕孔内,蒸熟切片,鲜薄荷切碎,撒于其上,加调料后凉拌食用。
本品有补血清热,祛风止痒作用,适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之属于血虚化燥者。
3.银花枇杷露鲜银花10g、鲜枇杷4个。
将枇杷洗净,切开去核并捣烂,入银花后,开水冲泡,频饮。
本品有清热祛风,宣透止痒作用,适用老年皮肤瘙痒之属风热外邪所致者。
4.芥末猪肚猪肚400g、芥末20g、香菜10g。
将猪肚洗净煮熟,切丝后加调料,后入芥末、香菜末。
本品有补养气血,祛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皮肤瘙痒症之属虚证、风寒证者。
5.山鸡姜丝肉山鸡肉300g、生姜50g。
山鸡肉洗净切细丝,生姜切丝,先用温油煎炒山鸡肉,待半熟时入调料及姜丝,翻炒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血祛风汤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文章发布者:来源:寻医问药网收藏本文
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血风疮”范畴。
其特点有四:一是多为老年人,年龄一般在50~60岁以上;二是以秋冬发病为多;三是病程较久;四是周身皮肤瘙痒,剧痒,痒无定处。
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象多见细数或细滑数。
该病虽全身瘙痒,但多无原发性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皮肤粗糙少泽,搔时有白屑纷落等继发皮损。
究其原委,现代医学认为是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或萎缩,分泌减少,脱水,皮肤干燥所致。
中医学认为,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损,而致血虚生热化毒,生风化燥,热毒风燥阻于皮肤之间,肤失濡养,久病及络,脉络瘀阻,则通身皮肤作痒,干燥少泽、粗糙,搔后起抓痕,血痂及脱落皮屑。
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数或细滑数,皆为阴血亏虚,热毒风燥阻于皮肤之间。
治宜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祛风止痒法。
我常采用自拟方养血祛风汤加减治疗,疗效颇为满意。
方药组成:银花10g,连翘10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当归10g,制军6g,荆芥10g,防风各10g,蝉衣6g,制首乌10g,女贞子10g,生甘草6g。
方解:生地甘、苦、寒,《本经逢原》谓:“骨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用之。
”有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之功,还有“逐血痹”(《本经》)之效用。
当归质地滋润,为补血要药,“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
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景岳全书·本草正》)。
制首乌具补血、活血的双重作用,固涩精气,补肝肾,乌须发。
李时珍称其为“滋补良药”。
女贞子甘凉清补之品,药性平和,“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本草经疏》),常用于肝肾虚证。
以上四药,相协而用,滋阴养血,补肝肾之阴,更为卓著。
银花、连翘二药,清热解毒,皆为外科常用药。
丹皮与赤芍,均能清热凉血,用于血热瘀滞之证,其与当归、生地为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作用更好。
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自灭”。
妙用一味制军(即制大黄)。
夫大黄,既是气分药,又是血分药,能“破癥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本经》),其与银花、连翘同用,清热解毒,能使热毒下泄,其与归、地、丹、芍同用,凉血活血,祛瘀生新而不留邪。
荆芥祛风止痒,常用于头风、皮肤瘙痒等症。
诚如《本草纲目》所语:“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
”防风辛、甘、温,药性缓和,为“风中润药”,祛风止痒,以祛风之功为著,所主诸证,多与风邪有关,《本经》论其主治,首以“主大风”三字为纲。
《本草经疏》谓之为“治风通用之品”。
蝉衣甘、咸、凉,散风清热止痒,其与荆、防为伍,祛风止痒,功用更佳。
甘草一则调和诸药,二则清热泻火解毒。
《别录》谓还有通经脉、利血气之功。
合而用之,有滋阴养血、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祛风止痒之功。
全方以养血祛风止痒为主,活血凉血散瘀为辅,有相辅相成之妙用。
与病证颇相合拍,故能获效。
临床使用时,若阴血不足较甚,皮肤粗糙,抓之皮屑较多者,可加桑椹子
10g,枸杞子10g,滋阴润肤;倘风较盛,走窜无定,遍身作痒,昼夜搔抓不停者,可加全蝎3g,或乌梢蛇10g,息风止痒;如夹湿较甚,舌苔黄浊腻者,加生苡仁15g,白鲜皮10g;或蛇床子10g,地肤子10g,祛湿止痒;如阴虚阳亢,头昏目眩者,可加白蒺藜10g,*豆衣10g,钩藤10g(后下),生白芍10g,滋阴潜阳,如阴虚火旺,口干颧红,手心烫者,可加黄柏10g,知母10g,以泻相火;津伤肠失濡润,大便秘结者,改制军10g;或可加杏仁10g,火麻仁10g,白芍10g,润肠通便;如胃纳不香,饮食减少者,可加炒谷麦芽各10g,健胃消食助运。
验案举例:王某某,男,67岁。
1994年11月13日诊:自述皮肤瘙痒4~5年,近2~3年未加重,每于秋冬季节加剧,通身皮肤瘙痒难忍,痒无定所,西医诊为老年皮肤瘙痒症。
曾服扑尔敏、强的松、注射葡萄糖酸钙,及中药消风合剂等,仅能缓解一时。
延诊于我。
患者形体较瘦,皮肤粗糙欠润,抓之有皮屑掉落,四肢躯干抓痕痂明显。
口干不欲饮,饮食及大小便均正常。
舌质偏红,苔薄黄腻,脉细略数。
证属中医血风疮,治宜滋养阴血,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法。
用自拟方养血祛风汤加桑椹子10g,枸杞子10g。
水煎服,一日1剂,一天2次,每次约350ml左右。
服药期间,嘱其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
5剂后,瘙痒明显减轻,又5剂后,皮肤瘙痒消失。
嘱再服7剂,以资巩固疗效。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报第25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