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农、西农赴陕西杨凌联合实践小分队团队总结报告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102班费书朗

“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那年胡总书记来农大,送给我们这句对于大学生的殷切希冀。

那么对于真正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实践活动的我们来说,实践到底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一次实践又能实现什么、改变什么?经过一番沉淀,我通过这篇总结报告寻得了自己的答案。

一、目的与意义

1、深入了解三农发展

我们是这样的一代人,周边环境较太平,生活条件较优越,社会竞争力很大。从小到大为了分数甘愿窝在方形的房间里方形的写字台前——不懂生活,不认识世界。知道有个地方叫农村,却不知何为农村、何为农村生活;听说一个词叫三农,却不懂三农发展路上经历的坎坷和面临的挑战。很显然,象牙塔无法造就一个有勇气、有能力肩负重任的栋梁之才,要成长成才,就一定要走出去,身体力行,去认识这个社会不同种存在的差异、去感受不同种生活的艰辛快乐、去收获一份感恩、体悟一份责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在今年才略低于一半,所以三农问题是一个青年人、一个农科院校青年人必须要关注和付诸努力的永恒话题。因此,走向农村了解三农、认认真真做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是我心中一个一定要实现的强烈愿望。

2、辩证认识杨凌模式

在副队长李苗的提议下,我们将目光锁定于杨凌。1997年杨凌成为国家唯一高新农业技术产业示范区,15年里杨凌的变化翻天覆地,杨凌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旱区农业技术的集成示范基地和旱区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样本。

作为新时代农科院校农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理应以虔诚的学习心态,深入了解这里发展迅速的现代农业,与课堂中的理论学习相结合,立志于农业科技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事业。

同时,当我们用逆向逻辑去思考这个问题,示范区的科技辐射效应究竟起到了多大程度的效果?在科研院所支持下快速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否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杨凌如何走好科技下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路?…这所有的问题都引起我们在杨凌开展调研的极大兴趣。

另外,不得不说杨凌的发展离不开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科单位的科教依托,所以抱着促进中农、西农两所农科院校学子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望,我们坚定地将这次实践地选在杨凌。

3、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上学期间,我们忙于学生工作和学业,从中获得了很多理论知识和相关能力,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一次实践是对每个人生活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交际水平、吃苦意志、为他人着

想品质等多方面的考量和历练,胡总书记口中的“成长成才”不仅在于我们在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更在于我们的所为、所思。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对于队员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二、筹备与过程

1、准备阶段

4月末,从决定做这个实践项目开始,三名仅有的队员经多次交流商议,确定了活动基本方案;接着在多方支持配合下完成投标书的撰写、3次修改和定稿。经过5月中旬校团委第一轮的投标书筛选和第二轮队长面试,5月末,这支半成品队伍顺利通过了校团委审批,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农业大学实践队伍。在5月末到7月12日的近两个月时间里,经过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支半成品小队逐渐走向成熟。

这期间的准备工作可主要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

其一为确定调研内容。经过更加深入的商定和细化,调研主题最终定为“杨陵示范区农户科技与收入关系情况的调查”。主题确定后,学习委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文献阅读并向指导老师(人发学院刘燕丽教授)请教交流,最后编制出本次实践的调查问卷。

其二为确定调研对象。经过两校同学更加全面的斟酌,实践的具体调研对象确定为杨凌示范区内的“三个村子”(新集村、孟寨村、崔东沟村,发展程度各不相同)、“一个科技带头人”(中来西甜瓜合作社社长王中来)、“一个企业”(绿阳礼品菜加工公司)。其间,西农的同学们充分利用实践优势和积累的资源,与调研对象多次联络,并不辞辛苦到各村实地勘察,为实践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红色标记为调研对象所在地(企业没有),绿色标记为住处

其三为组建实践团队。我通过口头询问、网络宣传等方式,综合考虑个人能力、性格品行、东道主身份等因素,最后选择来自农学、植保、园林、传播等专业共5人作为中农的实践队员。同时经与西农的多层联系,最终找到西农农学院实践部的两名同学加入到实践队伍。组建工作完成后,根据每名队员的特点、特长,我将学习委员、组织委员、外联委员、宣传委员、生活委员等五项职务分工安排下去。随后建立了实践队的QQ群、公共邮箱、人人主

页,并于5月25日召开中农队员的见面会暨实践准备会。

2、实践过程

实践活动为期5天。经过周密的前期准备,实践顺利进行,具体内容从五个方面展开。

实践过程中,我们秉承一切从简、经济实惠的原则,住在西农北校区附近一家非常便宜的家庭旅馆,自行车是唯一的出行工具。调研的几个村子都离住处很远,且杨凌多坡路,每天晨起而晚归,路程远、坡路多、天气热,但每个人都能在骑车疲惫的同时坚持高质量完成每天很大的任务量,且无一人抱怨。在三个村做入户调研时,每天的午饭要在村里解决,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吃些带来的面包、八宝粥,稍作休息便继续投入工作。具体的农户访谈地点随农户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在家里,有的要爬坡到山上,有的要钻进闷热的大棚。

五天里,我们调研三个村子、专访一个合作社、走访一个企业,实践任务全部如期完成,共回收村子调查问卷110余份,每个人的骑车路程总计100余公里。

三、收获与体会

1、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农大校训“解民生之多艰”的内涵。

“在我们抱怨电视没有好节目的时候他们也许今年的愿望是买一台电视,在我们抱怨没时间上网的时候,他们也许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电脑。我们感慨人生,觉得幸福遥不可及的时候,也许正身处于他们一生都渴求的幸福生活中。”小队队员夏天在随笔中写道。中国确实有一批华西村式的农村致富了,杨凌也确实有崔东沟村这样的村子靠种水果改善生活了,但有多少农民还在为地少而发愁、被克扣征地费却不知?

我们走进他们的家里,看见孩子脏兮兮的脸蛋和一片狼藉的房间;我们走进他们的地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