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设计
浅析地铁上盖物业开发的防火设计

浅析地铁上盖物业开发的防火设计前言众所周知,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地铁建设力度越来越大,而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作为国内地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存在着体量大、结构设计复杂、防火设计难度大等困难。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地铁车辆段上蓋物业开发的防火设计难点和技术要求进行研究,以供同行参考。
一、某市地铁某车辆段上盖配套设施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该市地铁1号线某车辆段所在地。
该项目将物业与地铁车辆段上、下叠加建造,是集地铁车辆段、住宅、商业、办公、公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地铁上盖配套设施。
其总建筑面积约56万m2。
其中:物业建筑面积约48.8万m2,该车辆段及其配套办公楼建筑面积约7.4 万m2。
地下一层为非机动车库、汽车库、设备房、地下商业;0m标高处为该车辆段及车辆段综合办公楼、上盖配套设施的配套商业、独立用地的SOHO办公楼及酒店、公寓楼;北区(出入段线及咽喉区)7.5m 标高处为住宅;南区(车辆段运用库上方)8.5 m 标高处为上盖物业配建的汽车库、商业和设备用房;13.5 m 标高处为住宅及配套用房。
该项目特点如下:地铁车辆段布置在地面,水平展开,通过对众多功能库房进行整合,形成连成一体的平台,作为物业开发的建设用地;物业开发位于平台上部,通过车辆段结构顶板与下部车辆段功能进行彻底隔离,车流通过坡道连接平台与周边市政道路。
二、上盖物业开发的防火设计难点1.上盖物业开发的防火设计依据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是将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汽车库、住宅、商业叠加建造,并且以盖上平台作为安全区设置消防车道用于上盖物业建筑灭火救援。
现行国家规范及标准对此类工业与民用组合建筑和把盖上平台作为安全区的防火设计尚无明确规定,无规范可遵循。
在“该项目”设计中,一是借鉴了国内外相关规范;二是结合国内类似工程的设计经验;三是运用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提供消防安全策略。
2.上盖物业建筑高度的界定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上盖物业归纳为:转换层结构体系和结构落地体系 2 类。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分析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可用土地资源的不断缩减,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成为相关人员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地铁车辆段区域的构筑物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复合利用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由于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比较特殊,对工程设计的要求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基于此,本文以某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为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梳理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供同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分析引言目前各个地区都在致力于推进城市化建设,城市土地资源几乎被开发殆尽,为了不闲置每一寸城市土地资源,很多城市都开始进行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由于该类开发项目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开展项目开发设计作业时,不仅要重点考虑特点,还要同时兼顾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明晰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的基本原则,也需要通过对实际设计方案的深入分析,梳理和总结该类开发项目的交通消防等各设计环节的侧重点。
1.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原则1.1.空间利用最大化对地铁车辆段进行上盖物业开发,首要的设计原则是对占地进行集约化利用,这也是这项建设任务的初衷。
地铁车辆段分三个组成部分,即落地区,运用库以及连接出入段线,物业开发过程中还须立足于实际,科学分析盖上及盖下的空间分布利用,既要保证地铁正常运转不受影响,还要保证盖上物业开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达到最大化利用空间。
1.2.结构经济化以物业开发形式开发地铁车辆段的上盖,主要是开发住宅建筑,要为地铁运行期间的正常通行及检修留出足够盖下空间,同时地铁运行的常态化清洁及巡检也要得到充分保证,这就导致盖下通常会有很高的空间。
而上盖物业开发的主要形式是高层建筑,这就要求开发过程选择最适用的转换层,对设计人员来说难度较大。
所以,工程设计的转换层和柱网设置的合理性就成为关键节点,需要充分保障经济适用性和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入手,对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进行分析探讨,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入探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
一、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出行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地铁车辆段作为地铁运营的基础设施,通常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其上方的空间常常被闲置或者利用较为低效。
对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进行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为城市增添新的商业、文化、生活等功能,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也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型的物业开发项目通常需要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这无疑会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物业开发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会带动周边商业、餐饮、住宅等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也可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设计和规划,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设施和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合理设计的物业还可以提升区域的文化氛围和城市形象,使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实际中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规划和设计上的挑战。
地铁车辆段通常占地较大,其上盖物业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地铁运营的需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如何在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和便利的前提下实现物业开发,是一个技术和设计难题。
其次是土地利用上的挑战。
由于地铁车辆段的上方常常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如地铁风险防范要求、地铁设备运作需求等,对于土地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限制,如何在这些限制条件下实现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研究

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研究摘要:地铁站的综合立体开发是城市高密度区域综合解决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对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构建立体化城市的手段。
地铁物业综合体开发形式分两大类,一类是站点的开发,一类是线路尽端站场车辆段上盖的利用。
本文主要探讨了地铁上盖物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以供相关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地铁上盖;物业建筑设计1、地铁上盖建筑的研究背景地铁上盖建筑的出现源于四种城市建设理论:①集中发展理论。
近代在城市的建设模式上出现了多种实践和探索,大体上可以分为分散性城市建设和集中性城市建设。
分散性城市建设以花园城市和光辉城市为标志。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出现了城市人口和占有土地之间的矛盾。
为缓解当前矛盾,节约资源、交通便捷式的城市集约发展模式受到了广泛欢迎;②线性城市理论。
线性城市理论就是城市功能建设依托于交通运输线路,以人出行的便利性为导向,因铁路出行的高效、安全、便捷,城市布局方式沿铁路线分布形成的线性模式;③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城市建设理论是以人的交通需求为导向。
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设计理论,最终都是要回归到人这一本质上来。
传统的城市建设注重城市建筑功能的分化,极大的增加了交通运输的难度。
地铁上盖建筑的出现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满足人的出行需求;④TOD建筑理论。
TOD建筑理论是基于传统的城市发展理论遇到瓶颈造成城市人口集聚、交通拥挤的情况产生的。
首先在美国等国家进行探索建设,主体建构思想就是以地铁和公交站点为建构中心,周围分布集居住、商业、服务、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建筑网络结构。
TOD建筑理论是地铁上盖建筑建设的直接理论基础,同样,地铁上盖建筑是TOD建筑理论的推进性实践探索。
2、地铁上盖物业概念的界定在给出地铁上盖物业的定义之前,首先有必要针对“物业”这一含义进行阐述,因为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和“物业”打交道。
但这里所说的“物业”并不是通常人们口中的物业公司。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

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有关问题分析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地铁成为现代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在城市地铁线路建设过程中,车辆段是地铁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重要用地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车辆段上盖地块资源,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开展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实际操作中,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更好地实施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地铁车辆段的功能性需求。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运营的重要基地,其主要功能是存放、维修和管理地铁车辆,为地铁运营提供保障。
在进行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并确保车辆段的功能不受影响,同时保证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
在设计方案中,需要明确车辆段的界限和功能区域,以免开发建筑项目对地铁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
地铁车辆段所在地通常是城市中心区域或者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带,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
在进行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确保开发项目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不破坏城市布局和风貌。
要合理利用车辆段上盖地块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环境保护和安全性。
地铁车辆段是一个高度密集的交通设施,与车辆段相邻的开发建筑项目要保证对地铁设施和运营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性。
需要通过科学的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手段,制定合理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尽可能减少对地铁设施和运营的影响,确保开发建筑项目与地铁车辆段的和谐共处。
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开发建筑项目的设计应当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某地铁路段车辆段上盖物业规划设计方案

某地铁路段车辆段上盖物业规划设计方案概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某地铁路段的车辆段上盖物业规划设计方案将成为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关键。
本方案旨在充分利用车辆段上盖空间,打造一个集住宅、商业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1. 建筑规划:车辆段上盖物业将建造多栋现代化高层住宅楼,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同时,规划包括商业大楼、娱乐设施、绿地广场等。
建筑外立面采用现代简洁的风格,充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绿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社区。
2. 居住区:住宅楼将设置多种户型,满足不同家庭大小和个人需求。
每个住户都将享有阳台或屋顶花园,提供私密的户外空间。
社区内设有配套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儿童游乐区等,满足居民各种生活需求。
同时,社区将设置24小时的安保措施,确保居民的安全和安心。
3. 商业区:商业大楼将设有多个楼层,容纳各类零售店铺、餐饮店、咖啡馆等,为居民提供购物和餐饮的便利。
商业区还将设有会议中心和展示空间,吸引各类商务活动,促进社区经济的繁荣。
4. 娱乐休闲区:社区内将设有休闲娱乐设施如电影院、剧院、儿童游乐区等,满足居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同时,绿地广场将设置公共活动区域,定期组织户外活动,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交通规划:在车辆段上盖物业规划设计中,交通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规划将设置便捷的人车通道,方便居民行走和车辆进出。
同时,为了减少车辆拥堵和废气排放,社区将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在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会设有充电桩和共享汽车停车位,鼓励低碳出行方式。
结论:某地铁路段车辆段上盖物业规划设计方案旨在打造一个集居住、商业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和交通系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优质的居住环境。
同时,充分考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宜居社区,促进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经济的繁荣。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探讨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探讨摘要:基于地铁车辆基地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阐述了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利用最大化、结构合理化、消防系统化以及使用人性化四个方面分析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的开发设计原则,并根据开发原则提出宏观规划用地、布置结构柱网尺寸、设置复合功能空间和加强环境安全设计等相关建议,以期为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引言: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也逐渐在提高。
其中,轨道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环节,能够有效盘活城市的各项建设资源,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
如何科学规划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上盖物业的开发质量,已经成为地铁车辆地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1.地铁上盖物业开发的目的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满足其生活的需求,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健全,但与此产生的土地资源压力逐渐加大,近年来,地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减轻了土地资源利用负担。
在此基础上,“地铁+物业”模式不断完善了地铁车辆基地上商业街、停车场以及各项基础设施服务,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既增强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又推动了城市的立体化建设。
2、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重要性地铁车辆基地建设是地铁线路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了地铁的整体运行状态,同时也会为地铁运营后期的质量检测、设备维修以及环境清洁等环节奠定一定的工作基础。
.............在用地位置上开发各类建筑项目,即建设“大盖”。
一方面,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的开发工作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完善周边地区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而提高整个轨道建设的流通性;另一方面,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工作还会为地铁的运营吸引大量的客流量,提高地铁的运营收入,为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
浅谈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设计

浅谈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设计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上盖区块占地不小,如果对这些地块运用适当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城市土地资源意义重大。
本文结合实例对地铁上盖物业的综合体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铁;上盖物业;设计Abstract:In the city orbi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modern subway upper cover block covers an area of little, if the block design using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city land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of the MTR property analysis.Keywords: Subway; property; design1.商业建筑项目基本概况商业广场项目位于广州天河区,交通十分便利,建成后将是本区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本项目地面以上包含一栋甲级5A 超高层写字楼、一栋凯宾斯基五星级酒店、一栋高档酒店式公寓楼以及含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裙房。
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162379 m2,包含地上106817 m2,地下55562 m2。
其中最高的办公楼总共26 层120 m 高;五星级酒店高度87m,含312间客房;公寓楼一共33层99 m 高。
5号线某车站东西横贯地下室地下三层和地下二层的心脏地带,将整个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同时又使得项目的所有功能紧紧围绕车站四周布局。
以公共交通主导整个项目的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轨交上盖综合开发理念。
该地块建成后将成为天河地区集商务、商业、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停车、地铁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魅力都市中心(如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设计
摘要:在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上盖区块占地不小,如果对这些地块运用适当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城市土地资源意义重大。
本文结合实例对地铁上盖物业的综合体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地铁;上盖物业;设计Abstract:In the city orbi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modern subway upper cover block covers an area of little, if the block design using appropriate methods for city land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of the complex building of the MTR property analysis.
Keywords: Subway; property; design
1.商业建筑项目基本概况
商业广场项目位于广州天河区,交通十分便利,建成后将是本区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本项目地面以上包含一栋甲级5A 超高层写字楼、一栋凯宾斯基五星级酒店、一栋高档酒店式公寓楼以及含商业、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裙房。
项目的总建筑面积为162379 m2,包含地上106817 m2,地下55562 m2。
其中最高的办公楼总共26 层120 m 高;五星级酒店高度87m,含312间客房;公寓楼一共33层99 m 高。
5号线某车站东西横贯地下室地下三层和地下二层的心脏地带,将整个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同时又使得项目的所有功能紧紧围绕车站四周布局。
以公共交通主导整个项目的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轨交上盖综合开发理念。
该地块建成后将成为天河地区集商务、商业、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停车、地铁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魅力都市中心(如图1)。
图1 总体鸟瞰图
2.建筑设计—地铁与上盖物业一体化空间设计
2.1地铁站体位置与总平面布局的关系
一般的地铁站点与周边的开发地块关系可分为路中式、路侧式两大类。
路中式地铁站的本体位于城市道路下方,在人行道设置地铁出入口或将出入
口连接至路旁的公共建筑地下室即可。
对于两者的建筑设计而言难度较小,施工简单不会相互影响和牵制。
但地铁与物业开发的关系十分薄弱,地铁的交通便利性对地块的提升有限。
路侧式站体则部分或者全部进入物业开发地块的范围,在设计中需要整体考虑地铁与上盖的关系,做到相互之间有机衔接。
同时设计与施工技术上也要可行,设计难度可谓成倍数的增加。
这种模式的布局使地铁与物业开发的空间与功能正真融为一体,轨道交通的快捷与城市综合体功能的便利性达到了水乳交融,实现了综合开发的双赢局面。
本项目的地铁站体属于路侧式布局,由于五号线总体线路规划的原因,车站站体斜穿本地块的地下室,将用地分成了南、北两个三角形。
设计中因势利导,巧妙的将车站的不利因素化解。
其中北侧三角形较小,布局中首先考虑超高层办公塔楼的投影范围需要避开车站,以免高层塔楼沉降威胁到车站的结构安全。
而多层商业裙房则与地铁车站上下联合形成整体,一起构成北区的建筑形态。
南面则布局了酒店、公寓楼和商业裙房,在南北两组建筑之间紧靠车站的南侧设置地下二层的下沉广场,并与东西两侧的地面商业广场相连,成为本项目中最核心也最为醒目的开放性空间(如图2)
图2 车站与地块的平面关系图
如此布局的巧妙之处在于,既保证了办公、酒店、公寓和商业可从外围方便进出并各自享有独立的入口广场空间;同时正中央的下沉广场和开放性空间成功的将城市综合体的各个功能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以共享的核心景观空间。
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的引导地铁带来的大量人流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地块的商业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2.2 地铁站厅与商业空间的互动
本项目地下室一共 3 层,其中地下一层为商业,地下二层为停车库及部分商业,地下三层为停车库。
对照七号线的总体线路纵断面的设计要求,地下三层的标高与地铁的站台层基本吻合,地铁的站厅层与物业开发的地下二层齐平(如图3)。
图3地铁车站与商业空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裙房的商业位于站体的正上方,特别是在站厅的付费区上部设置了一个直接通往采光屋顶的商业中庭空间,商业空间与地铁站厅层视线上保持了畅通。
试想一下,刷卡进站后,站厅南边是通透的玻璃幕墙,白天的阳光或者夜晚的月光从顶部洒下,抬头仰望可以看到五层通高的商场空间,身处地铁站里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商业气息;凭靠在商场中庭栏杆边上,往下也能看到地铁站厅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地铁空间与商业空间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这样的设计一改以往昏暗、封闭的地铁印象,将室外景观和商业氛围引入地下,开创了全新的地铁空间体验。
地铁站再不仅仅是人们匆匆而过的场所,也将会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图4)。
图4 下沉广场及地铁站厅室内效果图
2.3下沉广场与地下商业空间
如前所述,本项目在地下二层紧靠车站的位置设计了一个下沉广场。
将站厅层的封闭空间打开的同时,也合理有效的解决了地铁和商业的人流疏散问题,并利用地铁人流提升了地块的商业价值和整体活力。
下沉广场作为采光、换气、集散以及紧急疏散的开放空间,被大量运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得地下商业的品质得到了本质的提高。
下沉广场有利于形成新的城市三维广场空间,是集交通、购物、休闲、娱乐、景观于一体的城市多功能高效叠合空间,旨在塑造“城市客厅”的新形象。
一般而言,下沉广场竖向不宜太深,宽高比应符合美学的审美要求(理论认为,宽高比宜控制在H:D = 1:1~1:3 之间)。
由于场地的限制,下沉广场的比例已经小于1:1。
为避免给人造成一种压抑感,南面的商业裙房以退台的形式来处理。
缓解了空间压迫感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景观露台。
下沉广场北面设计成弧形的玻璃幕墙,也使下沉广场的空间感觉上更加舒缓。
下沉广场内设置了多部自动扶梯和景观楼梯连接至地面,便于人流快捷的疏散。
一层和二层设置了架空的连廊联系南北两组建筑,更加丰富了空间造型。
2.4 地铁出入口与上部建筑的关系
地铁站除了通过下沉广场作为人员疏散之外,另外还设有两组出入口。
出入口在一层平面独立使用,与商业空间完全分隔,可以保证在运营时间上互不影响;地下一层与商业空间又相互连通,便于商业与地铁之间的人流穿越、分流,以创造地铁与商业的最大利益(如图5)。
出入口的建筑造型完全融合于上盖物业,可作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设计。
图5 地铁出入口位置示意图
2.5 地铁风口与建筑立面设计
由于地铁项目的特殊性,地铁站需要设置多个通风井道,如新风、排风以及活塞风井。
这些风井往往通风量巨大,而且相互之间要保证一定的间距。
作为综合开发整体设计,这些风井必须结合建筑立面进行美化处理。
本项目的高风井在建筑裙房外墙、顶部设风口,外立面上采用竖向陶土管遮挡通风百叶,并成为立面元素之一。
低风井则可以结合景观小品和绿化植栽进行设计。
3.综合开发项目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轨交上盖综合开发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开发模式,牵涉到物业开发公司和地铁公司至少两家业主。
设计过程中一般也是由多家合作设计,地铁和物业开发的施工要求也不完全一样。
因此,设计中会有更多需要特殊考虑的问题。
3.1 地铁工期以及工艺的影响。
地铁建设由于是受一整条线路的统一管理,在建设工期上有非常严格地规定,地铁运营在安全上也有非常高的要求。
从这方面来说地铁是比较强势的一方,上盖开发必须要服从地铁公司的游戏法则。
设计过程中需要积极的与地铁专业设计单位进行配合,并通过地铁公司的相关评审。
3.2 地铁的噪音和振动的影响。
由于地铁站体结构和上盖通常连为一体,列车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也会随之传递,最终影响上盖物业的使用品质。
目前已有一些较先进的技术措施来尽量减少这方面的不利影响,应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论证和选用。
3.3 地铁消防与民用建筑的不一致。
地铁设计中采用专门的消防规范,通常在设计中将地铁区域和开发区域用防火墙和防火卷帘完全隔开,各自形成独立的消防体系,便于将来的运营和管理。
4.结语
尽管国内外地铁上盖开发的项目已经有非常多成功的案例,模式也已经日趋成熟,该商业广场项目的设计还是在这方面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
目前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建筑的雏形已经初显,很快就可以体验到实际建成的效果。
我们相信通过设计师的努力,能为上盖开发模式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最终可以实现土地资源、商业价值、公共交通多方面共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肖中岭.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物业开发模式探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0,23(6)
[2]杨晓峰.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设计[J].国外建材科技,200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