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盖物业设计探讨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分析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可用土地资源的不断缩减,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成为相关人员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地铁车辆段区域的构筑物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复合利用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由于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比较特殊,对工程设计的要求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基于此,本文以某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项目为实际案例,深入分析梳理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原则与设计要点,供同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分析引言目前各个地区都在致力于推进城市化建设,城市土地资源几乎被开发殆尽,为了不闲置每一寸城市土地资源,很多城市都开始进行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由于该类开发项目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开展项目开发设计作业时,不仅要重点考虑特点,还要同时兼顾地上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明晰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的基本原则,也需要通过对实际设计方案的深入分析,梳理和总结该类开发项目的交通消防等各设计环节的侧重点。
1.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原则1.1.空间利用最大化对地铁车辆段进行上盖物业开发,首要的设计原则是对占地进行集约化利用,这也是这项建设任务的初衷。
地铁车辆段分三个组成部分,即落地区,运用库以及连接出入段线,物业开发过程中还须立足于实际,科学分析盖上及盖下的空间分布利用,既要保证地铁正常运转不受影响,还要保证盖上物业开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达到最大化利用空间。
1.2.结构经济化以物业开发形式开发地铁车辆段的上盖,主要是开发住宅建筑,要为地铁运行期间的正常通行及检修留出足够盖下空间,同时地铁运行的常态化清洁及巡检也要得到充分保证,这就导致盖下通常会有很高的空间。
而上盖物业开发的主要形式是高层建筑,这就要求开发过程选择最适用的转换层,对设计人员来说难度较大。
所以,工程设计的转换层和柱网设置的合理性就成为关键节点,需要充分保障经济适用性和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建筑设计要点探究

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建筑设计要点探究Research on the Essential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Superstructure ofthe Metro Depot张园园(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70)ZHANG Yuan-yuan(Guangdong Zhonggo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510670, China)【摘要】在低碳、节能等城市发展原则的指导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
论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2丨号线镇龙车辆段上盖项目为例,从交通设计、消防设计、地下室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地铁车辆段上 盖物业开发的设计要点,希望能为今后相关项目提供借鉴。
【Abstract 】 Under the guidance o f low-carbon, energy-saving and other urban development principles,with public transport as the guide andcombined with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the property development on the rolling stock depot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ject o f Zhenlong Rolling Stock Depot o f Guangzhou Rail Transit Line 21 as an example, elaborates the design key points o f property development o f building up the car depot o f metro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 f traffic design, fire protection design, basement design, etc.,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lated projects.【关键词】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建筑设计【Keywords 】metro depot; superstru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 248【文献标志码】B【DOI 】10.13616/j .cnki.gcjsysj .2021.02.205工程建设与设计Construction & Design For Project1引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地铁改变了城市格局,是城市居民 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
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研究

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研究在都市繁华的城市中,地铁已然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作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地铁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商机。
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中备受瞩目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的相关内容,深入剖析其价值与挑战,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地铁上盖物业的背景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顾名思义,是指在地铁站或地铁线路周边,通过开发建设商业、办公、居住等项目,形成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将地铁站作为枢纽,将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商业、交通、住宅等多功能空间,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综合价值。
地铁上盖物业的优势1.交通便利性地铁上盖物业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交通便利性。
乘客可以在地铁站下车就能直接进入商场、写字楼或住宅小区,极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对机动车的需求,减轻了交通压力。
2.资源共享地铁上盖物业发展中,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资源共享的模式。
居民可以在楼下购物、就餐,上班族可以在办公楼上班、居住,形成了一种便利的生活方式。
3.城市经济发展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商场、写字楼的引入促进了商业繁荣,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地铁上盖物业的挑战1.土地利用效率地铁站周边的土地资源通常比较紧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规划建设,成为了地铁上盖物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需要综合考虑交通、商业、居住等需求,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规划协调地铁上盖物业开发需要各方的协同配合,包括政府部门、地铁公司、开发商等。
要实现各利益主体的统一理念,确保项目的整体规划与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3.运营管理地铁上盖物业的运营管理也是一个重点问题。
如何协调地铁运营与商业办公的需求,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营,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和维护。
未来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上盖物业综合开发必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向之一。
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研究

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铁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是指在地铁站周围或地铁站旁边,由地铁公司与物业开发公司或其他合作方共同投资、建设、运营的一种合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这种模式在提高地铁站周边的城市建设品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提升地铁站周边的商业、文化、生活等功能,也可以为地铁运营带来更多的收益和经济效益。
研究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改进和完善这种合作模式,对于推动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及优缺点,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以及通过案例分析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的运作机制和特点,探讨其在城市发展和规划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比较国内外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分析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建议,以提高其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通过案例分析,验证研究结论,对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进行实证研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支持和参考。
1.3 研究意义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是当前城市建设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的研究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铁上盖物业合作开发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城市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
南宁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探讨

南宁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探讨文章分析了南宁市实施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南宁市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模式,指出了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重难点,介绍了南宁地铁3号线新村停车场上盖物业的案例,为后续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提供参考。
标签:地铁车辆段;物业开发;开发模式;设计1、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的必要性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会配备一座车辆段和一座停车场。
地铁车辆段是地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生产单位,其承担全线运营车辆运用及维修、全线基础设施及机电设备维护、物资存储及发放等诸多任务。
车辆段建设多具有以下特点:(1)车辆段大多是位于城市的近郊区,占地面积大,建筑密度较小,用地强度低;(2)运用库、检修库占地面积大,其闲置的上部空间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3)车库内柱网齐整,布置灵活,具有综合开发的优势。
政府投资作为我国地铁建设的主要方式,资金来源一直是影响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南宁市已批准5条地铁线总投资为914亿元,而南宁市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为800.7亿元,建设资金比较紧张。
通过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来补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资金缺口,成为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
目前南宁市轨道交通1、2、3号线已经开通运营,4号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20年通车,5号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21年通车。
经过前两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建设,南宁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已经形成,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基本实现了轨道交通的覆盖。
近期5条地铁线的车辆段共占地174公顷,这些丰富的土地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
2、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模式我国城市轨道物业发展历程较短,轨道交通企业在物业开发方面的经验也相对欠缺,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开发模式。
香港地铁的“轨道+物业”运营模式使香港地铁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地铁公司之一。
深圳是最早学习港铁模式的城市。
2013年,深圳出台了政策,明确了地铁上盖资源作价出资到地铁集团,以地价收入和开发收益来解决地铁建设运营所需要的资金问题。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成本分析及探讨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成本分析及探讨2德威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摘要: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是一个庞杂的工程,从前期业态策划、规划设计到上盖建筑方案深化落地,首层盖板下内容与轨道场段共建涉及设建设和物业资金的分析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本文的研究方法仅是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造价分摊的其中一种,对于有无对比的的“无”,每个城市有不同标准。
但尽管如此,场段基本的结构相同。
本文分析的成果在以后的上盖开发中可以作为控制投资的参考。
关键词:上盖车辆基地;库区指标;非库区指标;成本分析1.引言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工程特点是上盖物业开发预留工程由轨道交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一般来说,同步实施的上盖物业开发预留工程的建设资金需要在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和物业开发资金两项中列支。
在此背景下,对轨道交通上盖车辆基地物业开发的成本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的对建设资金和开发资金的进行分摊是很有意义的。
2.实施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的工程特点与传统土地开发模式不同,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并不是在“白地”上进行,而是要通过复杂的技术处理,在车辆基地用地上部建设首层盖板平台,在首层盖板平台上进行上盖物业开发。
其特点有:一是创新用地方式。
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是在划拨土地上“无中生有”地造出一块地(首层盖板平台),实现了车辆基地土地的“一地两用”,拓展了空间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二是创新建设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要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必须在地铁车辆基地建设时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上盖物业预留工程,为后续物业开发预留条件,否则在地铁车辆基地建设完工后将不具备施工条件,不能进行上盖物业开发。
三是增加建设运营成本。
由于上盖开发需在车辆基地建设时进行复杂的技术处理,除首层盖板自身建设费用外,还有可能增加车辆基地降噪减震等建设成本。
在车辆基地投入使用后还会增加消防、照明、通风等长期运营维护成本。
地铁上盖物业项目开发的探讨

在 地 铁 商 圈经 济 发 展 的前 提 下 进 行研 究 , 使得 地 铁 商 圈 可 的业 态 配 置 更合 理 , 设施 配 套 高效 , 地利 用 效 率 更 高 , 发 利 土 开
润 更 高 , 得 地 铁 商 圈经 济 具 备 更 大 的上 升 空 间和 可 持 续 发 展 使
空 间。
传 统 的城 市 区域 ,往 往 以 单体 建筑 为 基 本 的 功 能 组 织 单
元 , 街 道 和 广 场 等 要 素 为 纽 带进 行 连 接 , 道 成 为联 系 的重 以 街 要途 径 。
站 1 0座 。 天津 市 地 下 铁 道 总 公 司 在 1号 线 上 盖 物 业 开 发 中 8
或者 车 站 周边 5 0~1 0 m 范 围 内 的 建 筑 物 ) 规 划 、 设 更 是 0 的 建 成 为 区 域 发 展 的 引 导 者 , 为 紧 邻 区 域 的 参 照 体 。 地 铁 上 盖 物 成
2 地 铁上苴 物业 国 内、 技术发 展现状 外
目前 , 发 达 国 家 地 铁 行 业 已进 入成 熟 期 , 时城 市 的 发 在 同 展 也 已进入 成 熟 期 , 市 的 规模 、 间形 态 己相 对稳 定 。 发 达 城 空 在
随着 地 铁 上 盖 物业 开 发 与 地 铁商 圈经 济 的 发展 , 何 将 土 如 地 开 发 强度 在 各 种 约 束 条件 下 最 大 化利 用 , 考 公 共 交 通 导 向 参 开发理论 T oD( r n i Or ne v lp n ) 在 地 铁 沿 线 T a st — i t d De eo me t , e 将 城 市 中大 量 公 共 建 筑 ( 字楼 、 业 、 店 、 育 场馆 、 写 商 酒 体 医院 、 学 校 等 ) 公 交枢 纽 站 ( 交 、 租 、 会停 车 、 和 公 出 社 自行 车 存 放 等 ) 以及 大 型居 住 社 区 合理 的集 中配 置 , 而真 正 解 决 城 市 的 交 通 从 拥 堵 问题 , 到城 市 节 能 降 耗 的 目的 , 达 将传 统 城 市 改造 成 为 一
地铁上盖物业设计研究

地铁上盖物业设计研究本文浅析了常见的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模式,简述了地铁上盖物业常见的设计问题,探讨了地铁上盖物业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以期为我国的地铁上盖物业设计提供借鉴。
标签:地铁上盖物业;设计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地铁建设方兴未艾。
地铁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公共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地铁建设,对于城市交通建设以及城市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铁上盖物业建设,对于地铁建设意义重大。
良好的地铁上盖物业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地铁的商业效益,实现对城市发展的强有力的带动。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地铁上盖物业的设计研究。
1、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模式在城市化的有力推动下,地铁交通日益发展,其功能日趋多样化。
社会实践表明,地铁建设不仅能推动城市交通的巨大进步,而且能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地铁沿线的经济发展。
地铁沿线的城市地块极具商业价值,因此极易吸引各种物业开发及投资[1]。
对地铁的物业开发重点,通常集中在地铁站附近、地铁区间内、地铁沿线周边地区等。
常见的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是常见的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模式。
该开发模式主要应用于主城区内的地铁沿线的周边区域。
此类区域大多经过大规模的商业开发,但仍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此类区域的城市地面上,已经具备了系统规模的开发建设。
如果仅仅因为地铁建设带来的商业价值,而全盘推翻既有建设进行重新开发,无疑将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2]。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地铁沿线的商业价值,可以采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方式,进行地铁上盖物业的开发。
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能实现对地铁沿线周边区域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能实现对商业价值的拓展,与地上商业开发形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要结合地上开发现状,实现对地上商业空间的良好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地铁沿线周边区域的商业价值,增加城市经济效益。
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开发业态,实现地下空间对地面空间的良好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上盖物业设计探讨
高峰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310000摘要:目前国内外对地铁上盖物业的研究很多,日本、香港等地地铁建设的同时,上盖物业也纳入整体规划之中,地铁+物业的模式取得了成功。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也正在进行有益的探讨。
国内受土地政策、城市规划实施力度、地铁公司开发所需的人力、物力等影响较大,好的上盖物业方案,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地铁公司及设计单位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统一研究,才能真正做到带动城市发展、发挥城市公共客运交通骨干作用、减少政府补贴实现规模化收益。
关键词:地铁上盖物业,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模式分析
(一)开发理念与原则
由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已由单一运营地铁交通功能向多功能发展,车站、区间、车辆段及其周边都成为开发的重点,通常物业开发包括车站周边发展物业模式、线路下部发展物业模式、隧道上部发展物业模式、上盖大平台发展物业模式。
经过梳理,根据沿线情况,一般对地铁资源开发有以下三种方案。
(一)已经建成区域,但仍有开发潜力的主城区范围内的区域,可以结合站点进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模式
即通过车站自然形成空间对周边地下空间进行整合合理利用,所谓自然形成空间通常是指本由于线路标高、埋深、管线拆迁、换乘等原因使车站及区间主体工程产生的可利用地下、地上空间作为工程综合开发的场所,可以根据周边情况进行其他商业、服务业活动以增加收入。
此类型空间的物业开发要充分考虑周边城市环境与空间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业态,通常作为城市地面空间的有效补充与辅助。
(二)需要加大开发力度的区域,宜采用地铁上盖开发的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单凭地铁运营的票务收入,几乎很难实现地铁的盈利。
以香港地铁为例,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营利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盈利主要是依靠票务收入、沿线物业开发、地铁商业以及地铁广告等其他收入,其核心的盈利模式可以总结为“站点上盖物业”的捆绑开发模式。
所谓“上盖物业”的捆绑开发,即以地铁为核心,对沿线的社区进行开发或再开发,使地铁与社区相互促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地铁建设方便了出行,缩短了通勤时间,创造了大量客流,由此蕴藏的巨大商机带来城市土地的升值,从而解决了工程建设部分资金来源;同时,开发后的物业又能积聚更多的客流,增加地铁运营的票务收入。
(三)待开发的区域,可以应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
TOD作为一种将区域发展引导到沿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网络布置的不连续的节点上的土地开发模式提出以轨道交通的节点为中心,以人行走速度在5-10分钟内能够到达的区域为辐射范围,密集布置商业、居住、服务以及生产。
用轨道交通的方式形成空间上城市的带状发展,时间上城市的紧密布置。
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TOD发展模式布局紧凑、混合使用;提供良好公共交通服务的设施;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在交通站点周围适于步行的范畴内布置商业、居住、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使之成为人们活动的中心,形成区域性开发模式。
二、目前地铁上盖物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政府的开发政策以及经济和管理机制方面的因素使各开发部门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弱,地铁物业的开发缺乏整体综合开发观念。
从地铁物业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来看,地铁的设计与地铁上盖物业的设计基本是处在彼此分离的状态,欠缺沟通,在地铁出入口和通道设计上较少考虑彼此的要求,给乘客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影响到商业的人流。
而从地铁与周边城市空间关系来看,仍然缺乏整体综合开发的观念。
如地块的划分未充分考虑开发的需求与商业环境建设在未来的要求。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其地块过于零散且规模偏小,给综合开发带来不少困难。
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群众、开发投资等多方的参与、协调才能解决。
由于我国地铁的建设基本上是一种公益性为主的政府行为,地铁沿线常常是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片区,沿线土地也已经划拨或者出让给了其它个体。
由于这种
地铁建设与城市开发时序上的差别,带来了地铁物业开发上的滞后。
因此地铁物业的开发,势必要对地铁沿线的某些土地进行征用或收回,这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与支持。
地铁的建设往往会给政府增加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这就迫使地铁建设往往过于追求建设的速度。
在这一背景下,地铁的建设往往忽略了包括地铁在内的城市交通的统一规划,没有充分认识到地铁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作用,地铁设计前期对地块的利用与开发考虑不足,建成后再改造又非常困难,地铁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某一层面上的投资浪费。
三、地铁上盖物业设计
(一)地铁上盖物业的规划设计
地铁上盖物业的规划设计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以人为本,满足其功能多样性对空间的不同需求,实现城市空间尺度的变化和统一,将环境绿化与建筑景观相互穿插与融合,做到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塑造和谐统一的城市空间形象。
在对地铁车站站点为载体进行的上盖及周边的物业规划设计时,应把握好以下原则:
1)地铁站点100m的核心范围内尽量布置商业设施及高密度的商住综合楼;2)地铁站点100m~300m范围内可适当提高住宅用地及办公用地的比重;3)地铁站点周边300m~500m的用地范围内以住宅开发为主,并有良好的配套服务,使站点周围形成集公共交通枢纽、住宅、商业、办公、娱乐等功能的城市综合体;4)地铁站点500m~1000m范围内以居住用地为主。
(二)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设计
地铁建设在工期、技术、安全、质量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特殊性,而上盖物业的开发与地铁建设密不可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地铁设计施工各阶段上盖物业的结构预留和基础工程的提前进行已成为地铁上盖物业建设是否实现的关键因素。
而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在规划、建筑结构技术、设备要求等方面相对于没有地铁的建筑要复杂的多,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前期必须介入,使轨道设计与上盖物业设计同步进行,协调到位。
在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1)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突出环境优势,妥善处理地下空间、地平面和建筑物
的关系,体现地铁上盖物业独特的建筑魅力;2)在地铁上盖工程技术限制的范围内,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形式,实现建筑体型的变化和统一;3)注重居住区的私密性和商业商务区的开放性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突出处理好不同分区间的衔接过渡;4)强调功能分区的动静分离,功能空间的布置应错落有致、变化丰富、和谐统一;5)地铁上盖的建筑造型,应考虑到整个建筑群的独特性、丰富性及完整性,既要体现建筑群统一大气连贯的整体风格,又要强调建筑单体富于变化、细节丰富的个体形象;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在和谐中寻求变化;6)坚持低碳性,积极引入低碳理念,将地铁上盖物业打造成节能环保的低碳建筑、绿色建筑。
结语
近年来,地铁作为高效、快捷、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兴建运行;已逐渐由单一线路发展为地铁网络,与地面公交系统组成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
在城市土地稀缺、能源紧张的背景下,如何使地铁盈利,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发展地铁上盖物业越来越成为地铁建设与城市规划中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士君.地铁上盖物业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
[2]喻祥,李强,刘星.地铁上盖物业开发城市设计[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10.
[3]袭喆.地铁上盖物业项目开发的探讨[J].天津科技,2010,04:42-43.
地铁上盖物业设计探讨
作者:高峰
作者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刊名: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
年,卷(期):2014(9)
引用本文格式:高峰地铁上盖物业设计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