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外国戏剧欣赏

二、外国戏剧欣赏实例
【赏析】《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写的 是安东尼奥为帮助他的朋友巴萨尼奥向鲍西娅求婚,借了夏洛克 3000块钱,夏洛克要求如果不能按约定还钱就割下安东尼奥胸 前的一磅肉,后来巴萨尼奥求婚成功,安东尼奥因商船触礁而破 产,到期还不起夏洛克的钱,夏洛克要求履约,安东尼奥的朋友 帮他渡过难关的故事。节选的这段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写了威 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前半场夏洛 克咄咄逼人,后半场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事情发生了反转。
第7 页
二、外国戏剧欣赏实例
第8 页
【赏析】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著 名戏剧家和诗人,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 一”。《哈姆雷特》讲述的是卡劳狄斯把国王(也就是 自己的哥哥)毒死,登上王位并迎娶嫂子,失去父亲的 王子哈姆雷特回国复仇的故事。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 部。本剧是前身为莎士比亚纪念剧院的英国皇家莎士比 亚剧团演出频度最高的剧目。世界著名悲剧之一,也是 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 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还有浪漫主义作为启蒙精神的延续,其成就主要体现 在小说和诗歌方面,戏剧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雨果身上。 他提出了浪漫剧的主张,创作了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
一、外国戏剧的发展→(五)现实主义和现代派戏剧
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出现了 批判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它迅速发展成了 全欧洲性质的文学潮流。
现实主义戏剧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 术成就。其中,亨利·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 杰出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有《玩偶之家》 《人民公敌》等。萧伯纳是英国现代伟大 的戏剧家,他的著名剧作有《鳏夫的房产》 《华伦夫人的职业》《武器与人》《卖花 女》等。
概述古希腊戏剧

概述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掌管葡萄栽种,葡萄酒酿造的神)。
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活动中的“酒神颂歌”。
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活动后的“逛欢游行”。
希腊悲剧的特点: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
《诗学》中指出“希腊悲剧不着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
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1、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创作70部悲剧,只留下7部①《波斯人》: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三联剧:②《俄瑞斯忒亚》: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③《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绑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构成。
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人物。
马克思赞誉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悲剧还鞭挞了其它神。
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式地受到了一次致命伤”。
体现了“成事在天”的思想。
戏剧贡献:首创英雄悲剧,命运悲剧;第一个用三部曲,增设了第二位演员;增加对唱。
2、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俄底浦斯王》: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巧妙,一环扣一环。
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解开了俄底浦斯王S父娶母的疑团。
体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思想。
戏剧贡献:①人物不再是神而是人;②首创了回顾式戏剧范例、“命运悲剧”;③戏剧情节发展张弛有节;④演员增至三位,加强了戏剧性;⑤打破三部曲的传统,在一部剧中展开描写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3、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写了92部剧本,保留了18部。
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希腊的神话传说。
体现“事在人为”的思想。
他对希腊悲剧发展的主要贡献是写实手法,心理刻画。
4、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完整剧本11部。
——旧喜剧,政治讽刺他反对内战,主张和平。
(恩格斯称他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xx 的悲剧和喜剧悲剧:是希腊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戏剧综合艺术,是希腊文化艺术发展到高峰的黄金时段的产物。
起源,“酒神候”山“羊之歌”公元前560,把祭祀从乡下到了城里,公元前536 哲亚匹斯。
定义,希腊悲剧描述的严肃事件,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遇到不幸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导致人们感情的进化。
兴盛,B.C6th-BC5th结构,演唱者登场表演,歌队登场歌唱,演员第二次表演, 歌队合唱。
悲剧大师,埃斯库洛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喜剧:起源,祭祀酒神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BC48定义,对丑的和滑稽的时间和人物的模传,通过嘲笑而起教育作用,内容具政治讽刺和社会讽刺性。
结构,开场进场对驳场评议场插曲退场。
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阿犬奈人》格里xx 圣咏的特点:又称《素歌》,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字演唱,为单声部歌词。
它吸收古代东方,古希腊音调和民间歌曲旋律的特点,有严格的选法规范,用八种交教会调式,它用纽姆普记录,没有小节线和拍子记号,通常分为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
现在通常采用法国苏莱姆修道院的均等节奏唱法,即每个纽姆普音符符号均表示相同的音值,由二至三个音符组成一组。
另一种是韵律节奏的唱法,按照歌词的韵律,每个音符有着明确的长短区别。
三种主要旋律形式:音节式,每一音节一个音,咏唱式,一个音节有几组包括二至四个音的音组,最早的纽姆普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一个音组;花腔式,每一个音节配以几个音或一段旋律;如“哈利路亚”一词音节的配置,在弥散第三项内容《信经》诵唱时要反复咏唱这一句,将最后一个母音拖的很长,形成花腔旋律。
教会调式有八种,大约形成于十一世纪,其中四种为正格调式,四种为变格调式。
天主教最早的音乐:九世纪左右,在宗教音乐中出现一种为“奥尔加农”的两个声部复音的圣咏演唱形式,上方声部为创作的曲调,形成平行的同度,八度,四度,五度的和音,有时也用平行三度或二度的和音进行,全曲以同音开始及终止。
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比较分析

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比较分析
介绍
古希腊戏剧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戏剧形式之一,其中悲剧和喜剧是两种主要类型。
本文将对古希腊悲剧与喜剧进行比较分析,从角色、情节、主题等方面来探讨这两种戏剧形式的差异和共同点。
角色
1.悲剧:悲剧中的角色通常是英雄般的人物或权力者,如众神、国王、将军
等。
他们经历着命运不可抗拒的悲惨遭遇。
2.喜剧:喜剧中的角色则往往是普通人,包括市井小民、服务员、丑角等。
他们通过笑料和幽默展示出平凡生活中的荒诞与滑稽。
情节
1.悲剧:悲剧展现了英雄的崩溃和命运的无情。
故事情节常以英雄在追求自
己理念或目标时所经历的挫折和承受的痛苦为核心。
2.喜剧:喜剧则以生活中的荒诞情境和误会为基础,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出
人物之间的矛盾和笑料。
主题
1.悲剧:悲剧常涉及人类存在、命运、道德和人性等深刻主题。
悲剧作品通
过揭示英雄不可避免的灾难和挣扎,引发观众对生命和意义的思考。
2.喜剧:喜剧更注重轻松、愉悦的气氛,通常以嘲讽社会现象、揭示人类弱
点或推动爱情故事发展为主要主题。
总结
古希腊悲剧与喜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戏剧形式,它们在角色选择、情节发展和主题探讨上存在显著差异。
悲剧强调英雄式角色的命运与困境,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深刻问题;而喜剧则关注小人物生活中的喜闻乐见,并通过幽默手法带给观众欢笑。
这两种戏剧形式既有各自独特之处,又都对人类情感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洞察力。
古希腊悲喜剧

古希腊悲剧
概述
古希腊悲剧的成就在公元前5世纪 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时的悲剧 诗人可谓群星璀璨,创作的作品之 多,令人瞠目结舌。雅典民主政治 的衰落,古希腊悲剧在公元前4世 纪衰落。
取材于神话和英雄史诗,寄予了剧作家对现实
悲 剧 的感受,并宣传其政治主张,鼓吹民主精神。
古
(成就 最高)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
悲剧取材于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神话。普罗 米修斯因盗火给人类,触怒了天神宙斯,为了 惩罚普罗米修斯,宙斯派威力神和暴力神用铁 链把他钉在高加索山崖上,让神鹰啄其内脏, 河神的女儿们得知后赶来陪伴他,河神俄刻阿 诺斯来劝他和宙斯和解,被他拒绝。普罗米修 斯说:“宙斯的王权不打倒,我的苦难就没有 止境。”又因普罗米修斯知道宙斯和某一位女 神结婚,她将生一个比他强大的儿子把他打倒。 宙斯又派赫耳墨斯来威胁普罗米修斯说出秘密, 又遭拒绝,因此普罗米修斯被打进万丈深渊。
王拉伊俄斯、王后伊俄
卡斯忒、科任托斯国王
剧
玻吕玻斯
照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舞台剧照。
“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
情节:俄狄浦斯、忒拜王拉伊俄斯、王后伊俄 卡斯忒、科任托斯国王玻吕玻斯
被弃 成长 杀父娶母 追凶
真相大白
苦难
★返 回
早上四条腿,中午
两条腿,晚上三条 腿,腿最多的时候 在速度和力量上是 最弱的,这种动物 是什么?
现实中的人
三大喜剧家
克剌提诺斯、欧波利斯、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传下一些完 整作品。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是古希腊的三大喜剧家中最有
影响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留有作品的一位。他出生于雅典,交 游胜广,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朋友。他写过44部喜剧,得过7次 奖,仅存11部,其剧敢于抨击雅典的当权人物,特别是克勒翁。 因此曾被控告侮辱了雅典公民和城邦,但他毫不退缩,继续讽刺 他们。阿里斯托芬的喜剧触及了当时的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和社会 问题,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危机时期的社会生活,他敢于提 出新思想,但其政治上又有保守倾向,他的代表作是《阿卡奈人》 和《鸟》。前者的主题是主张重建和平,反对内战。这是其第一 部成功的喜剧。后者也是阿里斯托芬的杰作之一,是其现存的唯 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它讽刺了雅典城市中寄生生活,是 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同时,在艺术上《鸟》
古希腊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特点分析

古希腊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特点分析引言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鼻祖,其中包括了喜剧和悲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就古希腊喜剧与悲剧进行对比与特点分析。
喜剧的特点与形式1.喜剧的主题轻松:喜剧常以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误会以及荒谬情节为主题,给观众带来欢乐。
2.幽默和讽刺元素相辅相成:喜剧往往通过夸张、滑稽或者反讽等手法,以取笑社会问题和人类弱点为目标。
3.角色行为多样化:喜剧中出现各种有趣的角色,例如懦弱胆小、咄咄逼人、愚蠢可笑等个性化形象。
4.结构紧凑:通常在当天演出中完成,以三至五幕形式呈现。
悲剧的特点与形式1.悲情与冲突:悲剧聚焦于人生冲突和悲情,展示人类的痛苦、悲伤以及个人与命运的抗争。
2.主角的崇高性格: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是有教养、追求正义和真理的人物,具备一定崇高品质。
3.宿命论与悖论:悲剧常常探讨宿命论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强调命运对人生的影响。
4.对话和合唱:悲剧常通过对话表现出主要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合唱则提供了舞台上其他角色对主角想法和感受的反应。
喜剧与悲剧的共同点1.舞台表现:喜剧和悲剧都采用了戏剧性表演形式,需要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2.视觉和音频效果:喜剧和悲剧都会利用道具、服装和布景来增强观众体验,并配以音乐等元素来加强戏剧氛围。
3.社会反思: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希腊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
总结古希腊戏剧以喜剧和悲剧为两大类别,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喜剧讲述生活中的笑话和荒谬情节,以轻松愉快为主导;而悲剧则关注人性的冲突与痛苦,强调宿命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
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都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为后世戏剧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希腊喜剧概述

xx喜剧概述xx新闻138古希腊的喜剧和悲剧都渊源于酒神节的庆祝活动,但悲剧是从酒神节的正规歌舞表演发展出来的,而喜剧则源于酒神庆典后街头自发的歌舞狂欢表演。
往往是某个民间诗人登上高处口占几句,大家议论附和,然后性致所至地狂歌乱舞一通,将欢乐的情感宣泄出来。
因此,它带有即兴的性质。
与悲剧相比,古希腊的喜剧往往显得散漫、粗俗,但却更加反映了普通民众真实的思想情绪,是一种真正的大众艺术传说古希腊最早的喜剧诗人叫苏萨里翁。
他是一个流浪诗人。
相对于悲剧作为严肃、庄严的庙堂艺术,喜剧则是民间流行的、粗俗的大众艺术。
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界线分明,截然不同,悲剧诗人决不会去写喜剧,同样,喜剧诗人也不会去染指悲剧。
虽然在今天我们看来,古希腊时代的悲剧和喜剧是双峰并峙,都是艺术瑰宝。
但是古希腊人却把悲剧看得很高,而对喜剧却不很重视,很长时期都只当是一种街头即兴娱乐,因此对于喜剧的研究和评论远远不如悲剧,留下来的完整作品也比较少。
实际上,古希腊喜剧的出现,并不逊于悲剧,甚至还稍早于悲剧,它和悲剧一样,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曾有过非常繁盛的高峰时期。
我们今天根据古希腊喜剧的发展情况,把古希腊喜剧分为三个阶段,将公元前404年以前,作为旧喜剧时期,代表性剧作家是阿里斯托芬;以公元前338年以后,作为新喜剧时期,代表性剧作家是米南德;而以这两者中间的几十年,称为中期喜剧时期。
旧喜剧时期的喜剧,大多是政治讽喻剧,新喜剧时期则以家庭伦理为题材的世俗喜剧为主;中期喜剧则是从政治讽喻向世俗喜剧的过渡。
和悲剧一样,古希腊喜剧在它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技巧特点。
下面分别叙述。
xx“旧喜剧”的技巧特点:结构特点:早期的古希腊喜剧是世态嘲讽喜剧,有比较强的政治性。
它的中心内容是一场“对驳”,也就是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的辩论。
辩论的内容可以是世道时局,形形色色的周围社会生活状况。
具体来看,它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一开始是一个序幕,点出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有时是通过歌队的演唱,有时是由主人公(喜剧诗人)直接说出来;然后,是两个“对驳场”,就是对主题反复辩论,往往是先由反方表述,再由正方进行反驳,在歌队的情感烘托下,正方逐渐取得胜利。
古希腊喜剧悲剧的特点

古希腊喜剧悲剧的特点
古希腊喜剧和悲剧是古希腊戏剧的两大主要形式,它们在古希腊文化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它们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但它们都具有一
些共同的特点。
古希腊喜剧主要以嘲笑社会、个人和政治为目标。
它通过夸张和幽默的
手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弱点和笑话进行讽刺。
喜剧通常以滑稽的情节、夸张
的表演和喜剧演员的魅力来吸引观众。
在剧中,角色经常陷入尴尬的境地,
引发观众的笑声。
喜剧也经常使用对白和言语的双关含义来制造幽默效果。
相比之下,古希腊悲剧更加严肃和沉重。
悲剧讲述着有关英雄、命运和
人类道德的故事。
它探讨了人类的弱点、冲突和痛苦,并引发观众的思考和
共鸣。
悲剧的主角通常是具有高尚品质和崇高目标的人物,但他们经常陷入
命运的困境,最终导致他们的悲剧性结局。
悲剧通过戏剧性的冲突和激烈的
情感表达来吸引观众,同时也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和感动。
无论是古希腊喜剧还是悲剧,它们都以舞台和戏剧性的表现形式为特点。
古希腊戏剧通常在露天剧场中上演,演员们站在舞台上与观众进行互动,展
示剧中情节。
另外,戏剧中还常常会有合唱团表达情感,为剧情增添氛围。
古希腊喜剧和悲剧在形式和主题上有所区别,喜剧主要以嘲笑为目标,
而悲剧则更加严肃和沉重。
无论哪种戏剧形式,它们都通过舞台性和戏剧冲
突来吸引观众,引发他们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这些特点使得古希腊喜剧和悲
剧成为了古代戏剧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的悲剧和喜剧悲剧:是希腊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戏剧综合艺术,是希腊文化艺术发展到高峰的黄金时段的产物。
起源,“酒神候”“山羊之歌”公元前560,把祭祀从乡下到了城里,公元前536哲亚匹斯。
定义,希腊悲剧描述的严肃事件,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遇到不幸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导致人们感情的进化。
兴盛,B.C6th-BC5th。
结构,演唱者登场表演,歌队登场歌唱,演员第二次表演,歌队合唱。
悲剧大师,埃斯库洛斯《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德斯《美狄亚》喜剧:起源,祭祀酒神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BC48,定义,对丑的和滑稽的时间和人物的模传,通过嘲笑而起教育作用,内容具政治讽刺和社会讽刺性。
结构,开场进场对驳场评议场插曲退场。
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阿犬奈人》格里xx圣咏的特点:又称《素歌》,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字演唱,为单声部歌词。
它吸收古代东方,古希腊音调和民间歌曲旋律的特点,有严格的选法规范,用八种交教会调式,它用纽姆普记录,没有小节线和拍子记号,通常分为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
现在通常采用法国苏莱姆修道院的均等节奏唱法,即每个纽姆普音符符号均表示相同的音值,由二至三个音符组成一组。
另一种是韵律节奏的唱法,按照歌词的韵律,每个音符有着明确的长短区别。
三种主要旋律形式:音节式,每一音节一个音,咏唱式,一个音节有几组包括二至四个音的音组,最早的纽姆普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一个音组;花腔式,每一个音节配以几个音或一段旋律;如“哈利路亚”一词音节的配置,在弥散第三项内容《信经》诵唱时要反复咏唱这一句,将最后一个母音拖的很长,形成花腔旋律。
教会调式有八种,大约形成于十一世纪,其中四种为正格调式,四种为变格调式。
天主教最早的音乐:九世纪左右,在宗教音乐中出现一种为“奥尔加农”的两个声部复音的圣咏演唱形式,上方声部为创作的曲调,形成平行的同度,八度,四度,五度的和音,有时也用平行三度或二度的和音进行,全曲以同音开始及终止。
这种形式为“平行调”的结构,其理论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音乐家们认为八度,五度和四度是协和的音程。
十二世纪至十五世纪又出现另一种复音歌唱形式“迪斯康特”,在圣咏上方加上平行曲调声部,用一音对一音的反向或斜向进行,形成声部交叉的二声部的结构。
复调音乐,在一些国家的古老的民间音乐中早已有其萌芽的雏形,只是没有乐谱记载。
在英国还出现早期的“卡农”歌曲,它是先出现一个声部曲调,在相隔一二小节之后第二声部或三四个声部依次以同样的曲调模仿进行,构成上下多声部的交叠,形成一种错综谐和的复调音乐结构。
最初,教会复调音乐是在修道院里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法国南部里摩日成的圣·玛夏尔修道院,西班牙西北部的圣地亚哥寺院都是多声部宗教音乐的创作中心随着城市的发展,教会复调音乐由修道院向城市的大教堂转移,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其中心是巴黎圣母院,有一些僧侣作曲家集中在此地活动,音乐史学家称之“圣母院乐派”他们以创作法国教会复调音乐而闻名。
大约1220年前后,经文歌作为一种派生的复调音乐形式,开始在宗教音乐领域里占据重要的地位。
它通常是三个声部,以圣咏为低音声部用长音符号写成,作为全曲的基础,采取反复的规律性节奏型。
另两个声部配置不同的宗教性或世俗性的歌词,有时每个声部增加各自不同的附加段,出现歌词演唱的“不谐之谐和”,有时高声部只哼曲调,没有歌词。
奎多·xx的的贡献:第一个确定CDEFGA的音名,确定了6个唱名,ut,de,mi,fa,sol,la,确定四线音名高低位置。
xxxx的艺术:文艺复兴是指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按其性质而言,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哲学,科学,文学艺术各方面进行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运动。
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艺复兴运动在各个郭嘉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意大利以诗歌,绘画,雕刻,建筑和音乐的成就最为突出。
在德国,其主要成就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讽刺文学和科技发明等方面。
在法国其代表是佛朗索瓦·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七星诗社的诗歌和蒙田充满怀疑论思想的《散文集》新艺术:是十四世纪出现的音乐名称,法国籍主教,音乐家维特里·菲利浦·德于1361至1318年间用这个名称写了一本书,着重讲了当时新颖的作曲技法,反映音乐的新的变化,不久,凡是用新的复调技巧和有量记谱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都自称是“新艺术”派。
由此这个名称作为“十四世纪复调音乐”的同义词,以便同“古艺术”相区别,新艺术通常指十四世纪初法国诗人热尔韦·迪·比斯于1310至1314年间写的能唱的讽刺诗《福威尔的故事》到纪尧姆·德·马肖为代表的法国音乐。
特点:1,音乐创作趋向自由和灵活,不限于宗教仪式和宫廷生活范围,世俗内容日益增多,有一些作曲家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
2,音乐内容世俗化,导致作曲技巧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各种多样的曲式体裁,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调式替代中世纪教会调式,复调形成四声部支体,同时为避免人事与乐器的混合,提倡单一旋律支体,逐渐萌生和声最早的写法为主调和声风格出现奠定基础。
“新艺术”的出现,预示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新的方向,具有美学思想的意义和音乐实践的特点,如将诗歌韵律与音乐节奏相结合的试验;采取半音音程,四分之一音程的理论运用和实践;有乐器伴奏的单声部旋律歌曲的创作,音乐创作趋向自由,灵活,世俗内容日益增多,不限于宗教仪式和宫廷生活题材范围,导致宫廷歌曲向通俗歌曲转化等。
在这种“新艺术”的推动下,16世纪17世纪之交,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以复兴希腊悲剧为目标的歌剧,同时预示着欧洲巴洛克音乐时代的到来。
xx复调乐派:它是以约翰·邓斯泰布尔为代表,他是英国有名的数学家,音乐家,为十五世纪初欧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同时代的利奥纳尔·鲍尔也是英国著名的作曲家不饿音乐理论家,其《赎灵弥撒曲》是最早一步根据定旋律写作的完整作品。
勃艮第乐派·佛兰德乐派;是在财雄势大的大公们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纪尧姆·迪费,是这时期最重要的教堂音乐和世俗的作曲家。
吉莱·班舒瓦。
约翰内斯·奥克冈,若斯坎·德·普雷是奥克冈的门生创立与发展一种“模仿写法”的新的复调技巧,力求恢复和继承迪费,班舒瓦的传统,用朴素,完美,和谐的复调形式来表达感情。
奥兰多·迪·拉索,菲利浦·德·蒙特是佛兰德乐派最后两个杰出的代表人物。
威尼斯乐派代表人物;阿德里昂·维拉尔特他是威尼斯乐派的奠基人。
安德利亚·加布里埃利和焦瓦尼·加布里诶利。
众赞歌;是由信徒群众共同歌唱的赞美诗,用德文歌词,采取简明的四声部和声结构,主想、旋律在高音声部,节奏最初运用自由,十八世纪起趋向方正对称的旋律式。
《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是最流行的一首众赞歌,相传出于马丁·路德之手笔。
巴洛克时期;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叶,通常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一词,最初应用于与建筑学有关的艺术,指过分雕琢的怪诞的风格,其特点着重于建筑内部的装饰,以复杂迂回的曲线形状,夸张的纹样形式,外表辉煌和华丽的造型,表现出丰富的动态感和庄严,热情的情调,同文艺复兴时期质朴宁静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音乐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史学家1600年至1750年称为“数字低音”的时代其名称来自数字低音记谱法,又称通奏低音记谱法,是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中叶盛行的键盘乐器使用的记谱法,以数字标明乐曲应奏的低音声部和旋,在保持上声部旋律原型不变的原则下,演奏家可按照数字低音的标记做即兴处理,出现所谓的“离心形音响构造”的倾向。
歌剧发展的特点:第一阶段,朗诵式的歌唱,里努契尼,佩里1597年《达芙妮》1600《犹丽狄茜》2激烈的风格,威尼斯的蒙特威尔第,他使音乐戏剧化,注意剧中人物内心感情的表达,松散自由的宣叙调,进一步旋律化,增加了抒情性的咏叹调,用咏叹调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他还使用了舞曲,合唱等形式,将歌剧的音乐形式进行化,《奥菲欧》《阿里安娜》。
3斯犬拉蒂和程式化的正歌剧,快慢快三个歌剧的序曲,快速的复调音乐,慢,歌唱的慢,快,活泼的舞曲,采用ABA的三段体式,在A段反复部分可由歌唱者即兴增添炫耀声乐技巧。
大协奏曲的特点;大协奏曲作为一种乐队协奏曲,有一个独奏组,由两把小提琴与数字低音组成,有时加一把大提琴。
乐队以弓弦乐器为主,或加进木管乐器作为合奏不,同独奏组形成主奏与合奏,力度与色彩,强音段落与弱音段落的鲜明对比,体现出巴洛克时代“意大利式的激情与狂热”的风格。
独奏协奏曲在意大利形成,早期以小提琴为主要独奏乐器组曲特点;最早产生于民间,是由一系列不同的舞曲组合的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叶,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约翰·雅各布·佛罗贝格尔按照四首不同的舞曲的有机组合,构成多乐章的套曲,形成组曲固定的体裁结构,其组合次序是;阿里曼德;库兰特;萨拉班德,吉格。
由此,组曲专指由一组在同一调性上的不同舞曲组个的器乐套曲,每一首舞曲一般以二部曲式为标准结构。
赋格曲;建立在复调模仿原则的基础上,其结构是;呈示部—间插段—中间部—间插段—结束部。
呈示部开始,一个旋律或主题单独在一个声部用主调陈述,另一个声部在属调上进行模仿,称为答题。
两个声部形成二重对位,称为对题。
巴赫,创作分期;1魏玛时期【1703-17】2奎登时期【17-1723】3莱比锡时期【1723-1938】成就;在克腾六年,因公爵拥有一个小型乐队又喜爱器乐曲,巴赫有条件集中精力创作世俗器乐曲,其中有法国组曲,创意区,《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半音阶幻想曲,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独奏组曲,管铉乐组曲等,莱比锡是德国的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巴赫在莱比锡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进行巨大的创作活动,写了大型声乐作品《圣母颂歌》《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圣诞清唱剧》《b小调弥撒曲》《马克受难曲》他在晚年写的《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作曲家们学习写赋格曲和赋格技法的典范的复调教材。
巴赫的作品体现着德国早期启蒙思想家追求理性和科学的精神,他以人文主义的态度深刻地反反映出自己对现实生活丰富而强烈的感受,用音乐抒情的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思想,使音乐从烦琐的经院哲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高度完整的艺术性。
巴赫集尼德兰乐派以来二百年复调音乐之大成,又继承十七世纪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管铉乐和法国键盘乐,室内乐等方面的成就,使德国固定有的音乐传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和新的发展。
巴赫的音乐作品经过近一百年的沉睡,直至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才开始为欧洲各国音乐人士所认识,终于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