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 第七章 悲剧与喜剧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ppt课件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3.悲剧说明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无限的意义 。它强调的是人生的价值,强调的是个人 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让人看到世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 在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壮之中让 人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净化作用。悲 剧让人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
29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1.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 的成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 角度去净化心灵、提升观赏者的欣赏水平 ,把有限的悲剧体验的净化作用,便同无 限的人生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26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2.悲剧由痛感到快感,从内 在心理规律上,可以与生 理规律贯通起来看。所谓 痛快,由痛感到快感,生 理上就有这种规律,不通 则痛,通则不痛。心理上 也同样如此。人心中有淤 结,不能疏通,心情就很 压抑,一旦得到了疏通, 就能产生快感。
8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4.弗洛伊德认为,受压抑的生命本能,尤其 性的冲动和欲求,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原动 力,艺术根本上就是人类原欲借助逃避现 实的幻想所实现的升华、宣泄和象征性满 足。悲剧恰就是人类突破乱伦禁忌,释放 强烈的欲望,体现无意识原罪的最佳效应 形式。
9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5. 马、恩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 更迭滚动前进的历史辩证过程。其间,任何预示历史 进步趋势的新生事物、新生力量作为一种必然性要求 往往一时不可能实现,不应失败而失败,不该毁灭而 毁灭,但其原则和精神将永存。因此,悲剧是新的社 会制度代替旧有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 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从而深刻地指出:悲剧表 现的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 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 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
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 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 皮笑肉不笑的嘲讽,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
易卜生在 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具体来说, 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体现了人的非本质, 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 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 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美学概论》之《喜剧》(课件)

3、喜剧的基本特征
(1)喜剧反映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特定形态 ,即主体 已经压倒客体。 (2)喜剧对象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致的,显得不相称。
(3)喜剧的矛盾冲突带有突发性。
(4)喜剧的思想性和智慧性 4、喜剧艺术的表现手段 (1)“寓庄于谐”方法:在倒错中显真实。 (2)讽刺和幽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丑 1、广义的丑起加深,陪衬美的对比作用而进入审美形态。 2、丑是优美这一形式美的背离和破坏,丑就是畸型、不和谐、 混乱等形态特征。 3、丑所引起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带有苦味的反映 。
喜剧(comedy) 1、美学史上关于喜剧的观点
亚里斯多德在与悲剧相比较的意义上谈到了喜剧。他认为,“喜剧 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并最早将喜剧与“丑“的概念相联系。 (《诗学》P16)认为,当丑的事物对人无害时便产生喜剧性。 康德认为喜剧性是一种紧张的期待突然归于消失而发生笑的神志。 喜剧是理性精神对对象的自由嘲弄。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喜剧的看法
马恩对喜剧理论的阐述是按照历史进程谈的。 “历史不断前进,经 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 个阶段就是喜剧。”(《选集》ⅠP5) 第一,历史上陈旧生活的灭亡为产生讽刺性喜剧的客观基础。
第二,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 第三,喜剧的特征就是“虚假性”形式与内容的不统一。
黑格尔喜剧矛盾的实质是在绝对精神生活过程中由于理念内容的空 虚而感性形式压倒观念。
本世纪初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喜剧是处于内在矛盾对立的对象中 的机械性压倒生命的结果。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滑稽的真正领域,是在人、在人类社会、 在人类生活。” 并明确指出“那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 只有当 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那个时候丑才变成了滑稽。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思考讲解

对于美学中惨剧和喜剧的思虑纲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经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获取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惨剧就是反应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盛情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惨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本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表现。
但是 , 又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重点词 :惨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 :这一类喜剧主假如奚落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点、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 世纪由莫里哀开创 ,今后形成道德喜剧。
2、初级喜剧 :它不完整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样风趣资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赶、争执、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演出从头至尾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风趣喜剧 :这种喜剧常常把人的某一种质量夸张到极致,如妒忌、贪心、或饶舌 , 这种高度种类化手段令人物性格显得单调而鲜亮。
4、浪漫喜剧 :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 ,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风趣于惧怕或避忌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 属于这种风格的主假如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点是冷冷的讥讽, 皮笑肉不笑的讽刺,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括着惨剧要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 中开创的。
易卜生在19 世纪末就曾果断的表示,悲喜剧比惨剧更能振聋发聩。
(二、喜剧的实质和审美成效1、喜剧的实质是美的实质在审美形态的浸透和睁开 ,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讽刺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详细来说 , ①历史上陈腐生活方式的消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根基 ;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 表达了人的非实质 , 他们用另一个实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实质遮盖起来 ; ③喜剧是一个不停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欢乐性 , 逢迎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 ,喜剧艺术的实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 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
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 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 皮笑肉不笑的嘲讽,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
易卜生在 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具体来说, 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体现了人的非本质, 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 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 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11页word文档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美学基础 4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
悲剧美
一、美学史中的悲
悲,又称为悲剧、悲剧性。作为审美范畴 的悲剧,是广义的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 样式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美学有关 “悲”这一审美范畴的研究,是以艺术中 的悲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
1、古希腊的悲剧理论
在美学史上第一次对悲剧下定义的 是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形成的基础 是希腊灿烂的悲剧艺术。希腊悲剧 最早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 祀活动中的合唱,即“酒神颂”。
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
《俄狄浦斯王》描写了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 突。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关于悲剧的起源希腊 人认可的是“命运说”,他们习惯用命运来解 释悲剧的根源,认为命运是超越于人之外的, 不可抗拒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抛弃了命运说, 提出“过失说”作为悲剧的根源,不是在外在 的力量中,而是在人自身内部寻求悲剧的原因, 这比命运说前进了一步,但没有深刻揭示悲剧 的社会本质和社会根源:那就是发展中新旧势 力的矛盾、冲突的结果。
黑格尔对悲剧理论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从矛盾冲突出 发来研究悲剧。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痛苦,然而也是 矛盾的调和与理想的胜利。因此,悲剧所产生的心里 效果不只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恐惧和怜悯”,而是 愉快和振奋。黑格尔认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原因 造成的,而是两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力量的冲突,这是 一种进步。但是,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中,抹杀了是 与非、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区别,看不到悲剧冲突是 新旧两种势力的冲突,具有局限性。此外,黑格尔认 为悲剧冲突不是通过斗争,而是通过调和来解决,这 也体现黑格尔哲学的妥协性。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亚里士多德提出他的悲剧理论的“过失说”。他指出, 悲剧的各种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通过情节的安排, 悲剧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在情节的安排 上,悲剧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不应写坏人由 逆境转为顺境,也不应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因为这些情节都不能引起怜悯与恐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霸王别姬》
《关羽败走麦城》
《长恨歌》
(三)社会悲剧
西方美学史上,把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 的小人物的悲剧,称为“社会悲剧”。“社会悲剧” 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 了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或个人与社会之间尖锐激 化的矛盾。 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社会下层的芸芸众生,他们的 悲剧不是由于反抗旧制度,也不具备英雄本色,他 们只是要求争取一个人应有的生活权利,而备受社 会恶势力的摧残。他们的悲剧结局虽不能引起惊叹 和振奋而产生崇高之美,却也能促人深思,引人探 求生活的真理,进行伦理的追求,从而给人以深沉 的悲悯、同情和激愤的强烈感受。
俄狄浦斯王
希腊神话是“神人同形” 的,斯芬克斯是狮身人首的女 妖,长得很美,受过文艺女神 缪斯的教养,很有学问。当她 出现在忒拜城时就成了那里的 一个大害,她盘踞山口要道, 每当遇见过路人就用“早上四 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只 脚”的谜叫人猜,猜不出者即 被她吃掉。忒拜城国王又被一 过路人所杀,王国政府不得不 以美丽的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婚 约为赏召示天下:谁杀死斯芬 克斯就当国王并取王后为妻。 揭榜者为俄狄浦斯,他揭了谜 底是人,使斯芬克斯跳崖自杀。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把酒神颂的合唱变成悲 剧艺术,作为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
其基本特征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 即具有肯定素质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至毁灭, 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
悲剧研究的范围
作为悲剧的美学范畴是广义的。作为戏剧的一个 类型是狭义的悲剧。 艺术中的悲剧,是艺术家对生活中悲剧现象进行 艺术认识和艺术净化的结果,因而它可能直接显 示出巨大的审美意义。悲剧美学所研究的,实际 上是以艺术中的悲剧为主要对象。 所以,作为一种美学的范畴,不仅表现在戏剧悲 剧中,而且表现在诗歌、小说等艺术作品中。
夸父逐日
后 羿 射日
悲剧的本质
亚里斯多德的悲剧观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 的摹仿。 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悲剧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 “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悲剧的本质
黑格尔的悲剧观 黑格尔用辩证的矛盾冲突学说来说明悲剧,他认 为: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 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冲突 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 道德上的片面性。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 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 引起悲剧的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值得注意的几点:
承认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在悲剧矛盾冲突中,抹杀了正义和非正义 的区别,混淆了美丑、善恶的斗争,看不 到悲剧冲突本身反映着新旧势力的斗争。 黑格尔悲剧观具有一定的乐观主义因素, 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弃了各自的 片面性,悲剧所毁灭的是双方的片面性, 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公共选修课
《美 学 概 论》
主 讲:李 道 先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
第七章
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的本质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二、悲剧的几种类型
三、喜剧的本质
四、喜剧性艺术的特征
第七章
一、悲剧的本质
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研究的范围 (二)悲剧的本质
悲剧研究的范围
最早的悲剧,渊源于古希腊人的酒神颂歌。在祭 祀酒神和农神的祭祀仪式上,表演歌舞,悲叹地 吟唱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尘世遭受的苦难,赞美他 再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本质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 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说明悲剧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这种 冲突有其客观的历史必然性。 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 展客观规律的合理要求、理想、优秀品质等等, 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和本质。 “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的 历史条件下,合理的要求、理想未能实现。 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是悲剧的本质所在。
“庄”是指喜剧的思想意义和深刻的社会 内容;“谐”是指表现形式的诙谐可笑。
李渔《笠翁偶集》:“于嬉笑诙谐中包含绝大文 章”。 卓别林说:“我有本事既勾出眼泪,又引起笑 声。”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马克· 吐温说:“只有建立在真实生活基础上的幽 默才会不朽。”
“寓庄于谐”的特征:
英雄悲剧主人公是英雄人物,是进步和 正义的化身,有着刚强、倔强、坚毅、忘我 的品格,英雄悲剧具有以下特点:
自觉捍卫真理,为实现自己伟大理想而斗争。 其命运与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联系。 在巨大的苦难中显示出他们的崇高品质。
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 修斯》等都具有这些特点。
(二)性格悲剧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喜剧观
喜剧在本质上是两种社会力量的历史性冲突,是 新事物取得胜利后,或即将取得胜利时,对旧事 物的愉快的否定,是人类笑着“和自己的过去诀 别”。
“历史是认真的,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形态 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态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它的 喜剧。”“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 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 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 作为笑剧出现。”
俄 狄 浦 斯 和 女 妖 斯 芬 克 斯
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
《安提戈尼》
悲剧中,一方面(国王)代表国法, 一方面(安提戈尼)代表亲族之爱的 家法和宗教,双方都是善的合理的, 但是由于互相损害,又都有不合理的 因素,都有片面性。这两种伦理观念 斗争的结果,必然引起悲剧的结局。 这是符合黑格尔的悲剧观。
滑稽、幽默、讽刺、诙谐是喜剧艺术的主要表 现形式。笑是喜剧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 鲁迅说:“喜剧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亚里斯多德: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摩仿。 康 德:“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 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 理念内容的空虚。 车尔尼雪夫斯基:“丑乃是滑稽底根源和本 质”, “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丑 才变成了滑稽”。
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封建的宗教伦理制度、 宗教迷信等统治着压制着争取民主、自由、 解放的新生力量,于是出现了许多惊心动魄 的深刻的斗争。西方美学史把中世纪时代, 人文主义民主思想与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 度的矛盾冲突而形成的悲剧,称为“性格悲 剧”。
《哈姆雷特》剧照
《罗米欧与朱丽叶》剧照
张国荣《霸王别姬》
马克思关于喜剧的本质论述,包含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产生讽刺性 喜剧的客观基础。 体现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 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
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
第七章
悲剧与喜剧
四、喜剧艺术的特征:“寓庄于谐”
喜剧艺术以“笑”为特征,但“笑”不 是喜剧的根本特征。其根本特征是“寓庄 于谐”。
保罗· 鲁本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被 缚 的 普 罗 米 修 斯
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 雪莱的诗 剧《解放 了的普罗 米修斯》
本剧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众神之主朱比特在巨人普罗米修斯的帮 助下,登上王位,而后实行专制统治,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灾难。普罗米修 斯为了拯救人类,从天上偷来智慧之火,朱比特以怨报德把他锁在高加索 悬崖上,并嘱天鹰每日啄他的心,历经3000年,但他坚贞不屈,深信朱比 特的末日终将来到。后来朱比特果然被打入地狱,普罗米修斯也被大力士 赫拉克勒斯从悬崖上解放下来,整个宇宙光明一片,人类万物幸福欢庆。
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本质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 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 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
第七章
悲剧与喜剧
二、悲剧的几种类型 (一)英雄悲剧 (二)性格悲剧 (三)社会悲剧
(一)英雄悲剧
主要是古希腊人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邪 恶的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而造成的、无 法摆脱的悲剧命运。反映了“超人”的社会 力量与自然力量和人的矛盾冲突,社会历史 必然性与自然威力作为一种不可理解和不可 抗拒的命运和人相对立,结果导致悲剧的结 局。西方美学史上称之为“命运悲剧”。
小仲马
《茶花女》
《茶花女》剧照
电影《祥林嫂》剧照
小说《祝福》插图
关汉卿《窦娥冤》插图
第七章 三、喜剧的本质
悲剧与喜剧
喜剧是美的一种形态,与悲剧相对应。它是指 某些社会生活现象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先 进力量的审美理想完全或部分不适应,产生矛盾, 从而引起人们以嘲笑的形式加以批判、谴责。
在倒错中显真实
{ 欲盖弥彰
{
夸张变形是手段 艺术真实是基础
自相矛盾
夸张手法的运用
喜剧艺术大师卓别林
《摩登时代》 电影剧照
本章到此结束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悲剧观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悲剧观,认为他不从生活出发, 而从理念出发规定悲剧的本质,这实际上是宿命 论的观点。 他反对黑格尔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的思想。 他把黑格尔的悲剧从理论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 启示人们要藐视偶然性的破坏,赞扬勇敢进取的 精神。 但,他的结论完全抛弃了黑格尔悲剧理论中的合 理内核,是片面的,离悲剧的真理更远。 黑格尔分析源自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索福克勒斯:《安提戈尼》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古老的传说,俄狄 浦斯王弑父娶母,自己却一无所知。为了 平息忒拜城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昭 示,忒拜城国王俄狄浦斯千方百计寻找杀 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结果发现他自 己就是要找的凶手。悲痛万分的王后伊俄 卡斯忒自尽了。俄狄浦斯百感交集,刺瞎 了自己的双眼,要求放逐。悲剧歌颂了俄 狄浦斯的坚强意志和对国家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