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的思考摘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通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得到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悲剧就是反映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悲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根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 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这一类喜剧主要是讽刺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世纪由莫里哀首创,此后形成道德喜剧。
2、低级喜剧:它不完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种滑稽材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逐、争吵、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
演出自始至终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幽默喜剧:这种喜剧往往把人的某一种品质夸张到极致,如嫉妒、贪婪、或饶舌, 这种高度类型化手段使人物性格显得单一而鲜明。
4、浪漫喜剧: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幽默于恐惧或避讳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属于这种风格的主要是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征是冷冷的调侃, 皮笑肉不笑的嘲讽,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含着悲剧因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中首创的。
易卜生在 19世纪末就曾坚定的表示,悲喜剧比悲剧更能发人深省。
(二、喜剧的本质和审美效果1、喜剧的本质是美的本质在审美形态的渗透和展开,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嘲讽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具体来说, ①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体现了人的非本质, 他们用另一个本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本质遮掩起来; ③喜剧是一个不断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愉悦性, 迎合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喜剧艺术的本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悲剧与喜剧 美学分析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 看”。
二、悲剧的类型
命运悲剧 根据根源分 性格悲剧
社会悲剧
根据题材分
神秘悲剧 宗教悲剧 英雄悲剧 道德悲剧
根据效果分
悲壮悲剧 悲愤悲剧 悲悯悲剧
根据内容分
四、悲剧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1、认识生活道路上充满着矛盾、曲折 和艰苦的斗争,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 付出代价,甚至付出生命。
2、激发人们学习英雄人物在严酷的实 践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 神。
3、激起人们对丑恶事物的憎恨,增强 美丑识别能力,鼓舞斗志,树立高尚的人 生理想。
第四节 喜剧
新生力量的悲剧 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 “小人物”的悲剧
三、悲剧性的审美特征
1、以代表进步的和正义的社会主体 为悲剧主人公,以他们暂时遭受痛苦、挫 折、 牺牲生命为悲剧内容。悲剧的美感力 量集中表现在对审美对象各种不幸的情感 体验和感染之中,无论是生活的磨难、心 灵的创伤、肉体的摧残、斗争的失败,以 至牺牲和毁灭,都使审美主体产生逆受形 式的心理反映,悲剧的震撼力也正在于此。
2、以引起人们的畏惧、悲悯、 痛苦为直接的表现形式,以激发人们 从中观照人的本质力量为最终目的。 因此,悲剧是“哭”的艺术,是泪水 凝成的艺术。人们喜爱这种悲,甚至 醉心于这种悲,其奥妙正在于悲剧的 悲是一种美,它的最终效果不是消沉 与痛苦,而是审美上的愉悦。
3、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 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被毁灭的美 的价值越高,毁灭的方式越残酷, 后果越惨烈,就越具震撼人心的悲 剧美。
运
2、亚里斯多德的“过失说”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思考讲解

对于美学中惨剧和喜剧的思虑纲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经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获取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惨剧就是反应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盛情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惨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本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表现。
但是 , 又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重点词 :惨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 :这一类喜剧主假如奚落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点、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 世纪由莫里哀开创 ,今后形成道德喜剧。
2、初级喜剧 :它不完整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样风趣资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赶、争执、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演出从头至尾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风趣喜剧 :这种喜剧常常把人的某一种质量夸张到极致,如妒忌、贪心、或饶舌 , 这种高度种类化手段令人物性格显得单调而鲜亮。
4、浪漫喜剧 :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 ,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风趣于惧怕或避忌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 属于这种风格的主假如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点是冷冷的讥讽, 皮笑肉不笑的讽刺,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括着惨剧要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 中开创的。
易卜生在19 世纪末就曾果断的表示,悲喜剧比惨剧更能振聋发聩。
(二、喜剧的实质和审美成效1、喜剧的实质是美的实质在审美形态的浸透和睁开 ,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讽刺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详细来说 , ①历史上陈腐生活方式的消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根基 ;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 表达了人的非实质 , 他们用另一个实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实质遮盖起来 ; ③喜剧是一个不停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欢乐性 , 逢迎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 ,喜剧艺术的实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美学》专题六:悲剧与喜剧

——鲁迅
悲剧的涵义: 作为美学范畴或美的特殊表现形态的悲剧,亦可称为悲、悲剧性或悲剧美。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中那些肯定性的社会力量在矛盾斗争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引发人们在同情悲愤中探索追求,在强烈的情感激荡中奋发向上的审美对象。
”
悲剧的基本特征 英雄人物或美好的事物被毁灭,充满强烈的悲壮感。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根本特点在于悲,悲的越深,哀的愈甚,愈能产生悲剧性的审美效果,不悲不能称之为悲剧。
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的融合 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调和的。对于同一戏剧对象,作者可能既给予辛辣的讽刺,又倾注很大的同情,以达到幽默。比如阿Q,作者既对他的无赖、流氓行径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又对他的受人欺凌,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破灭,最终被人迫害致死贯注极大的同情。
同一部喜剧,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意味着不同类型的作品。譬如《堂吉诃德》,青少年读者可能仅从中读出了可笑和愚蠢,从而认定其是一部讽刺喜剧,而中老年读者可能从中更多读到的是对少年时代理想的缅怀和对黄金时代飘逝的无力追赶和无奈,品位出作者的同情和含着泪的微笑。
正因为幽默喜剧中所蕴含的这种丰厚复杂的感情,它在美学意义上更为完善:使人们将判断与同情相结合,将沉醉与思考相结合。可以说,幽默的目的是审美和沉思。
刘姥姥进大观园(87版)
刘姥姥进大观园(新版)1 刘姥姥进大观园(新版)2
对刘姥姥的描写,就混合了极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她身为穷人、不得不求亲靠友、供人耍笑的同情,又有为自己为富公子时对刘姥姥式人物轻视的愧疚,还有对所有笑着的人物即将的命运深深的无奈。因此,这里的笑声,是掺了泪的笑声,因而厚重异常,铸就了真正的幽默,真正的不朽。
弗洛伊德认为,受压抑的生命本能,尤其性的冲动和欲求,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根本上就是人类原欲借助逃避现实的幻想所实现的升华、宣泄和象征性满足。悲剧恰就是人类突破乱伦禁忌,释放强烈的欲望,体现无意识原罪的最佳效应形式。
美学概论第七章悲剧与喜剧

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是悲剧的本质所在。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本质
马克思说:“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 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 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 灭给人看”。
亚里斯多德: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摩仿。
康 德:“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 化为虚无的感情。”
黑格尔: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 理念内容的空虚。
车尔尼雪夫斯基:“丑乃是滑稽底根源和本 质”, “只有当丑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丑 才变成了滑稽”。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
马克思关于喜剧的本质论述,包含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产生讽刺性 喜剧的客观基础。
体现这种陈旧生活方式的统治阶级的代表 人物都是历史上的丑角。
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喜剧的根源。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
第七章 悲剧与喜剧
四、喜剧艺术的特征:“寓庄于谐”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五页,共四十六页。
保罗·鲁本斯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六页,共四十六页。
被
缚
的
普
罗
米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修
斯
当前您浏览到是第七页,共四十六页。
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 雪莱的诗 剧《解放 了的普罗 米修斯》
本剧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众神之主朱比特在巨人普罗米修斯的帮助下,登上 王位,而后实行专制统治,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灾难。普罗米修斯为了拯救人类,从天 上偷来智慧之火,朱比特以怨报德把他锁在高加索悬崖上,并嘱天鹰每日啄他的心, 历经3000年,但他坚贞不屈,深信朱比特的末日终将来到。后来朱比特果然被打入地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

第二张点古希腊时期,有链接;第五张点笔筒;之后的那张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张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张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始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较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顾(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发达。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悲剧主人公遭受到的痛苦并不是由于他的罪恶,而是由于他的某种过失或弱点,因此他的遭遇就会引起我们的同情和怜悯;而他又不是好到极点,而是和我们类似的,因此才会使我们担心自己由于同样的错误或弱点而受到惩罚,由此就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和不安。
美学课件 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悲剧与喜剧

亚里士多德:悲剧的效果
• 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罗念生)
• 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 化。(朱光潜)
• 通过引发怜悯与恐惧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陈中梅)
悲剧的美感:
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 不畏缩和颓丧;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 反抗。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 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 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 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朱光潜
悲剧的审美效果:
悲剧要使人由悲剧本身所引起的悲悯与畏惧心情进而产 生快感。要把悲剧由痛感向快感的转化放到人生境界的成 就的大背景上去理解,从身心贯通的角度去看待净化心灵、 提升观赏者的作用。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 界的现状、生存的意义,是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盾,在悲 壮之中体悟人生。
安提戈涅和波吕涅刻斯的尸体
叔本华:悲剧的本质
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 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 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 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 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 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 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 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 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 否定生命意志。
中西悲剧比较
• 肯定与否定历史正义存在的悲剧 • 英雄与小人物的悲剧 • 好人与坏人的悲剧 • 一悲到底与大团圆结局
中国悲剧特点形成的根源
• 实用理性 • 乐感文化 • 严肃的文艺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中的喜剧与悲剧
何谓喜剧?何谓悲剧?这悲与喜又从何而来?
无论是文学艺术中的悲剧还是喜剧,都根源人的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
然而它们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我们是否有过当欣赏作品时,或开怀大笑,或嘴角微翘,或默默哭泣,或放声痛哭,这所有的感情宣泄之后,我们觉得似乎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就存在着这一幕,在某个地点,某个时刻,我们曾与之擦肩而过,或是撞个满怀。
某个片断又一次的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再那么的感性,我们开始用头脑思考这一现象。
变得理性些了,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感悟。
作品中的喜与悲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隐藏在它们背后的某种力量才是我们最需要。
喜剧所摹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
“较差”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坏”或“恶”,而是丑的一种形式。
曾有人说,人最悲哀的时刻就是看到了昔日不如自己的好友,今日比自己体面。
相反,人们之所以会笑,大概可以说成为,笑的情感只是在见到穷人的弱点或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想起自己的优点的荣耀感,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现在比过去强。
当我们看到作品中的小人物做出一些我们认为可笑的事情时,我们会很自然的“嘲笑”。
有些人笑的是那个小丑,因为自己不曾有过那样的滑稽行为,有些人笑得是曾经的自己,因为自己曾经那样的滑稽过。
而还存在着一些人,他们也笑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笑,只是看到周围的人都笑了,于是自己便笑了。
其实,在生活之中,他们就是那个小丑,不管在曾经,还是现在,甚至将来,他们依然会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滑稽事情。
喜剧不是玩闹,而是流露出一种真诚的感情。
俗话说,“乐人易、动人难”。
在喜剧中,如果仅仅有笑的因素而没有感人的因素,那么就仅仅停留在喜剧艺术的“低级”形态中。
换言之,真实的情感是吸引
观众并实现喜剧感的保证。
它最吸引我的地方便是在轻松喜剧片中大胆融入讽刺喜剧。
讽刺喜剧因是用幽默、诙谐的反讽方式揭示严肃的主题,其故事基调阴郁悲观,基于对现实的透彻观察,在故事主体的叙述中捎带性地讽刺了病态的世俗文化和贪婪的物质欲念。
但在每部作品的终结,又有所升华,让人体会到人的善良得内心世界和生活中所蕴藏的美好,有些似乎就活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艺术源于生活之中,而又回归于生活之中。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悲剧”一词,人们也常常把一些不幸的、痛苦的事情称作“悲剧”,然而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些“悲惨的事件”,不属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艺术中的悲剧却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审美形态,其首要任务是描写尖锐激烈的社会冲突,并且代表进步正义的一方暂时毁灭,激发人们崇高的审美感。
也正缘于此,缘于悲剧事件的发生体现着“历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过程中人类必须付出的巨大牺牲或沉重代价,它“预示出新世界的必然到来的曙光和旧势力必然没落的趋势”,悲剧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之中都是会必然出现的。
没有悲剧的出现便没有光明事物的产生,综观历史,无数英豪怀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既然悲剧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逃脱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应如何去面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悲剧,更应如何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
剧呢?我们应怀着一种平和与坦然地心态去思考这一切。
在美学之中,悲剧的背后便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献身精神,鲜明,突出,光彩照人。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进步,悲剧与喜剧在其内涵和形式上都将有很
大的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于悲剧和喜剧的效果将有新的独特的理解。
如对于悲剧主人公的失败或灭亡的命运,也不止停留在一般的怜悯同情上,而是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即在内心里产生这样的欲念:为了人类的理想,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斗争,这样悲剧在更高的意义上就成为催人向上的力量。
再就喜剧来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的喜剧表现往往也以正面人物为主人公,但此时并不是以讽刺和否定为主,而是亲切地微笑着表现正面事物的风味,肯定和赞扬美的事物,有时候也通过善意的笑声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缺点和错误,在笑声中人们悄悄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并从中获得否定自己的错误走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勇气。
在和平社会环境里,喜剧将成为人们越来越喜爱的审美形式,人们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喜剧的审美格调和品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要注意表现人民内部生活的喜剧,要用幽默来衬托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用喜剧活跃人民的精神生活。
总之,在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审美实践中,我们固然需要塑造崇高的美,但也需要创造出反映明朗欢快生活基调的喜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