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县庞家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陕西凤县龙王沟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陕西凤县龙王沟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李 军(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一大队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4)摘 要:龙王沟金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秦岭成矿带中段,处于北秦岭天水—黄牛铺—蟒岭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
矿床属中温岩浆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岩体,找矿潜力大。
关键词:龙王沟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前景;陕西凤县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3-0110-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longwanggou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in Fengxi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LI Jun(China Shaanxi nuclear industry group ER11 brigade Co.,Ltd,Xi'an 710024,China)Abstract: Longwanggou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North Qinling metallogenic belt and in Tianshui huangniupu mangling gold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The deposit belongs to a medium temperature magmatic hydrothermal deposit.The ore-forming material comes from the rock mass and has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Keywords: longwanggou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rospect; Fengxian County,Shaanxi Province1 区域及矿区地质1.1 地层特征区域上处于商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段偏东位置,地层包括元古界秦岭群、下古生代丹峰群、奥陶系草塘沟群、泥盆系罗汉寺群、道滩群、石炭系卡连依群。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陕西省凤县温江寺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陕西省凤县温江寺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李青锋;高卫宏;王建涛
【期刊名称】《黄金》
【年(卷),期】2013(000)012
【摘要】温江寺金矿床赋存于三叠系断陷盆地深水-半深水复理石建造中,该套沉积岩系是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金矿(化)体严格受具韧-脆性的近东西向(北西
西向)断裂构造带和北东向断层破碎带控制,二者交汇部位往往是矿体产出部位,岩脉的侵入主要起着改变岩石力学结构以便含矿热液渗入和萃取金矿化物质的作用。
矿区已发现4条矿带,容矿岩石主要为钙质板岩,矿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化)
石英脉型。
综合矿区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成矿作用等认识,认为矿区深部及外围化探异常较好,构造发育部位是下一步扩大矿体规模有利地段。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李青锋;高卫宏;王建涛
【作者单位】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7总队;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7总队;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717总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TD11
【相关文献】
1.陕西凤县温江寺锑-金矿床地质特征 [J], 张复新;张万业;李建华;袁旭东
2.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前景分析 [J], 张万业;刘方杰;黄
长青
3.陕西省凤县温江寺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 [J], 代军治;袁旭东;陈少迅;李永勤;原连肖;王涛;郭路;刘莉霞;蒋蕊
4.陕西凤县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J], 冯建忠;汪东波;王学明;邵世才;马治国;张选固
5.陕西省凤县佐家庄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J], 成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凤县老湾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2 . 1 地层
老湾 沟地 段 出露 地层 为早 古 生 代丹 风 岩 群 ( P z D) 和 第 四系 ( Q) 堆 积 物 ,在 研 究 区
收 稿 日期 :2 0 1 5 —0 9 —2 2
作者简介 :白兆 华 ,男 ,3 1岁 ,工程师 ,西安石 油大学 矿产普查 与勘探毕业 ,从事铀矿勘查工作 。
带。
区域 内褶皱 构造 发育 ,丹 凤岩群 中发 育 了一 系列近 东 西 向的紧 闭线形 褶 皱 ,部 分 地层 发 生 倒转 。断 裂构造 也 比较 发育 ,南 北两侧 有 区域性 一级 大 断裂 FI 、F Ⅱ ,区域 性 二 级 断裂 呈 近 东西 向、北东 向及 北西 向 。一 、二级 断裂构 造是 该 区的基 本构 造 骨架 ,不 同走 向 的断裂 相
布。 2 . 2 构 造
区内构 造复 杂 ,主要形 成 于印 支一 燕 山期 , 由一 系列不 同序 次 的倒 转背 ,断裂 和节 理裂
隙构 造 等 。
( 1 ) 区内褶 皱相对 不发 育 ,在 唐 藏 一 带 ,丹凤 岩 群 以 a岩 组 为 核 部形 成 倒 转 背形 一 唐 藏 背形 ,长 度约 1 6 k m,枢 纽产 状 为 9 5 。 ~1 1 5 。 1 0 。 ~ 2 O 。 ,两翼 为 b岩组 及 c岩组 ,北 翼 产 状3 4 0 。 ~1 0 。 L3 5 。 ~ 5 O 。 ,南翼 产状 3 5 0 。 L2 5 。一 5 5 。 ,轴 面 劈 理不 发育 ;在鹿 母 寺 反 S型构 造 中 ,唐 藏一 白家店构 造带 之丹 风岩 群 与秦 岭 岩群 、大草 滩 组 、罗汉 寺 岩 群 同步 褶 皱变 形 ,
陕西省凤县大黑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第41卷第4期2019年8月甘㊀肃㊀冶㊀金GANSU㊀METALLURGYVol.41No.4Aug.ꎬ2019文章编号:1672 ̄4461(2019)04 ̄0101 ̄05陕西省凤县大黑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李云涛ꎬ牛永升ꎬ许高奇ꎬ傅㊀聪ꎬ刘㊀涛(宝鸡西北有色七一七总队有限公司ꎬ陕西㊀宝鸡㊀721015)摘㊀要:大黑沟铅锌矿位于凤太矿田西部的银母寺-大黑沟铅锌(铜)成矿带东部ꎬ为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小型铅锌矿床ꎬ矿体赋存于大黑沟背斜北翼ꎬ受层间断裂构造控制ꎬ具有典型热液型矿床蚀变特征ꎮ在调查大黑沟民采坑道基础上ꎬ结合银母寺-大黑沟铅锌矿带矿体赋存特征ꎬ分析认为深部具有寻找隐伏铅锌矿的潜力ꎮ关键词:铅锌矿ꎻ地质特征ꎻ找矿前景ꎻ大黑沟ꎻ凤太矿田中图分类号:P618.4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on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ProspectingProspectofDaheigouLead ̄ZincDepositinFengxianCountyꎬShaanxiProvinceLIYun ̄taoꎬNIUYong ̄shengꎬXUGao ̄qiꎬFUCongꎬLIUTao(BaojiNorthwestNonferrous717BrigadeCo.Ltd.ꎬBaoji721015ꎬChina)Abstract:Daheigoulead ̄zincoreislocatedintheeasternpartofYinmusi ̄Daheigoulead ̄zinc(copper)metallogenicbeltinthewestofFengtaiorefield.Itisasmalllead ̄zincdepositdiscoveredinthe1980s.TheorebodyisfoundinthenorthwingofDaheigouanticlineꎬcontrolledbyinterlayerfaultstructuresandhasthecharacteristicoftypicalhydrothermaldepositalteration.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theminingtunnelofDaheigouandcombin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mineralbodyintheYinmusi ̄Daheigoulead ̄zincorebeltꎬitisanalyzedthatthedeepparthasthepotentialtosearchforhiddenlead ̄zincore.KeyWords:leadzincoreꎻgeologicfeatureꎻore ̄searchingprospectꎻDaheigouꎻFengtaiorefield1㊀引言大黑沟铅锌矿位于银母寺-大黑沟铅锌(铜)成矿带东部ꎬ属陕西凤太矿田西部八方山-银母寺-八卦庙矿集小区主要成矿带之一ꎮ大黑沟铅锌矿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小型铅锌矿床ꎬ提交铅锌金属量2.27万tꎮ自1989年以来ꎬ多家民营矿山企业在该矿床断续开采ꎮ本文作者通过对银母寺-大黑沟部分民营矿山企业采矿坑道的调查ꎬ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及认识ꎬ分析认为深部及外围有寻找隐伏铅锌矿的潜力ꎮ2㊀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地处秦岭造山带之南秦岭微板块北部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中(张国伟等ꎬ1996)ꎬ属南秦岭晚古生代泥盆系多金属成矿带中段ꎬ凤太矿田八方山-八卦庙-银母寺铜铅锌金矿集区银母寺-大黑沟背斜之东部(图1)ꎮ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浅变质的浅海相碳酸盐岩-泥质细碎屑岩建造ꎮ构造总体为NW-NWW向展布的褶皱带ꎬⅡ级次级背斜控制着成矿带ꎬⅢ㊁Ⅳ级次级背斜控制着铅锌矿床ꎮ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古道岭组(D2g)灰岩ꎬ两翼为星红铺组(D3x)千枚岩ꎬ铅锌铜矿体主要产于背斜鞍部及两翼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接触界面及其附近ꎬ在背斜倾伏部位及旁侧次级背斜中往往有保存完好的富厚铅锌矿体ꎮ在银母寺-大黑沟铅锌成矿带由西向东依次分布着银母寺中型铅锌矿ꎬ关门沟㊁寨子沟㊁田竹园㊁大黑沟小型铅锌矿ꎬ见图2ꎮ1.第四系ꎻ2.白垩系东河群ꎻ3.泥盆系九里坪组ꎻ4.泥盆系星红铺组ꎻ5.泥盆系古道岭组ꎻ6泥盆系马槽沟组ꎻ7.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ꎻ8.印支期花岗闪长岩ꎻ9.花岗斑岩脉ꎻ10闪长玢岩脉/煌斑岩脉ꎻ11.背斜ꎻ12.断层ꎻ13.铅锌矿体ꎻ14.金矿体ꎻ15.铜矿体图1㊀八方山-八卦庙-银母寺铜铅锌金矿集区地质简图1.九里坪组ꎻ2.星红铺组第三岩性段ꎻ3.星红铺组第二岩性段ꎻ4.星红铺组第一岩性段ꎻ5.古道岭组ꎻ6.马槽沟组ꎻ7.闪长玢岩脉ꎻ8.断层ꎻ9.铅锌矿体ꎻ10.采矿权图2㊀银母寺-大黑沟铅锌矿地质简图3㊀矿区地质特征3.1㊀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浅变质的海相碳酸盐岩-泥质碎屑岩ꎬ赋矿层位主要为中泥盆统古道岭组(D2g)和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段(D3x1)的接触部位及古道岭组顶部ꎮ古道岭组主要由中厚层结晶灰岩㊁含生物碎屑灰岩㊁薄层灰岩㊁含炭薄层灰岩㊁硅质岩㊁铁白云石硅质岩组成ꎬ星红铺组下段岩性主要为钙质绢云千枚岩㊁铁白云质绢云千枚岩㊁炭质千枚岩ꎬ星红铺组中段岩性主要为粉砂质绢云千枚岩㊁绿泥绢云千枚岩㊁钙质绢云千枚岩ꎬ星红铺组上段岩性主要为绢云母千枚岩㊁铁白云质绢云千枚岩㊁变质杂砂岩ꎮ3.2㊀构造矿区主体褶皱构造为大黑沟短轴背斜(图3)ꎬ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ꎬ背斜轴向呈NWW-SEE向ꎬ轴面向南陡倾ꎬ向东㊁西倾伏ꎮ核部为古道岭组地层ꎬ出露长约2000余米ꎬ两翼为星红铺组地层ꎮ背斜北翼北倾ꎬ倾角70ʎ~85ʎꎬ局部向南倒转ꎻ南翼南倾ꎬ倾角50ʎ~70ʎꎮ在主背斜之上及两翼地层中均有次级小褶曲叠加ꎬ轴向与主背斜轴向基本一致ꎮ2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1卷1.星红铺组第三岩性段ꎻ2.星红铺组第二岩性段ꎻ3.星红铺组第一岩性段ꎻ4.古道岭组ꎻ5.石英方解石脉ꎻ6.闪长玢岩脉ꎻ7.断层ꎻ8.铅锌矿体ꎻ9.铜矿化体ꎻ10.未见矿钻孔ꎻ11.见矿钻孔图3㊀大黑沟铅锌矿地质简图㊀㊀断裂按其走向可分为NWW㊁NNW㊁NNE向三组ꎮNWW向断层主要为成矿前断层ꎬ对矿体起控制作用ꎬ倾向20ʎ~30ʎꎬ倾角68ʎ~80ʎꎻNNW向断层为成矿后断层ꎬ对矿体和地层起破坏作用ꎬ个别断层被石英脉充填ꎬ走向330ʎ~350ʎꎬ多倾向南西ꎬ倾角30ʎ~80ʎꎻNNE向断层ꎬ往往充填有闪长玢岩脉ꎬ对地层起破坏作用ꎮ3.3㊀岩浆岩岩浆活动不发育ꎬ仅有少量闪长玢岩脉和石英脉ꎮ闪长玢岩脉沿NE向断层充填ꎮ石英脉规模大小悬殊ꎬ沿层间㊁断层㊁裂隙充填ꎬ规模大的主要分布于背斜东倾伏部位ꎬ沿古道岭组与星红铺组接触带充填ꎬ其边部和外接触带见不均匀的铜铅锌矿化ꎮ4㊀矿体地质特征4.1㊀矿体特征大黑沟铅锌矿圈出3条铅锌矿体ꎬ主要位于大黑沟背斜北翼的东倾伏部位ꎬ在背斜西部地表发现2条铜化化体(图4)ꎮⅠ号矿体产于背斜北翼古道岭组灰岩的裂隙部位ꎬ长295mꎬ厚0.79~15.13mꎬ平均厚3.74mꎬ民采控制矿体断续倾向延深375mꎮ矿体产状30ʎ~35ʎø71ʎ~80ʎꎮ沿走向㊁倾向有局部膨胀㊁收缩特征ꎮPb品位0.20%~2.00%ꎬ平均品1.47%ꎻZn品位0.40%~12.08%ꎬ平均品5.44%ꎮⅡ号矿体产于背斜北翼古道岭组灰岩的裂隙部位ꎬ呈小透镜状ꎬ长55mꎬ厚1.68~3.91mꎬ平均厚3.50mꎬ倾向最大延深60mꎮPb品位0.47%~1.34%ꎬ平均1.09%ꎻZn品位3.02%~6.87%ꎬ平均6.14%ꎮⅢ号矿体产于星红铺组千枚岩与古道岭组结晶灰岩接触部位ꎬ向深部偏向古道岭组灰岩一侧ꎮ断续长大于230mꎬ厚0.88~3.32mꎬ平均厚1.64mꎬ民采控制矿体断续倾向延深大于360mꎮ矿体产状30ʎ~35ʎø71ʎ~80ʎꎬ呈小透镜状ꎬ沿走向㊁倾向膨胀㊁收缩特征明显ꎮPb品位0.10%~2.34%ꎬ平均0.51%ꎬZn品位0.69%~1.59%ꎬ平均1.35%ꎮ4.2㊀矿石特征矿石的构造主要有浸染状㊁条带状㊁脉状㊁块状㊁斑点状㊁角砾状构造等ꎮ主要矿石矿物有闪锌矿㊁方铅矿㊁黄铁矿㊁黄铜矿㊁磁黄铁矿ꎬ次生矿物有菱锌矿㊁铅钒㊁白铅矿㊁铜兰㊁孔雀石㊁褐铁矿ꎮ脉石矿物为石英㊁铁白云石㊁方解石㊁绢云母和绿泥石等ꎮ伴生元素有Cu㊁Ag㊁Cd㊁Hg等ꎮ4.3㊀围岩蚀变围岩蚀变较弱ꎬ种类简单ꎬ主要有硅化㊁铁白云石化㊁黄铁矿化㊁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ꎮ其中ꎬ硅化与成矿关系密切ꎬ为直接找矿标志ꎮ4.4㊀矿化富集规律⑴根据采矿验证ꎬ在空间上ꎬ矿化富集特征:水平方向分布8-7线之间ꎬ往西㊁往东未开展系统探矿ꎻ在垂直方向上ꎬ矿化主要赋存在1300~1700m标高ꎮ⑵矿体在形态上ꎬ主要赋存于背斜北翼星红铺组千枚岩与古道铃组灰岩接触界面附近的灰岩中ꎮ⑶矿体与后期充填的石英脉关系密切ꎬ产于沿断裂充填的石英脉中及周边ꎬ呈脉状㊁透镜状和侵染状ꎬ顺层规模较大的方解石脉基本不含矿ꎮ301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云涛ꎬ等:陕西省凤县大黑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㊀㊀㊀1.星红铺组第一岩性段ꎻ2.古道岭组ꎻ3.断层ꎻ4.石英方解石脉ꎻ5.铅锌矿体ꎻ6.地层界线ꎻ7.钻孔为主及编号ꎻ8.坑道图4㊀大黑沟铅锌矿剖面示意图㊀㊀⑷从矿物的共生关系分析ꎬ脉体中黄铁矿㊁黄铜矿较多ꎬ则铅锌矿较少ꎬ甚至不含铅锌ꎮ⑸在矿化带附近NNE向闪长玢岩脉发育ꎬ在其周边多有铅锌矿化富集的特征ꎮ5㊀找矿前景探讨⑴20世纪80年代ꎬ对地表圈出的矿体深部钻探验证ꎬ于16㊁8㊁0㊁7㊁15㊁23线施工了10个钻孔ꎬ仅有16㊁8㊁23线三个钻孔见矿ꎬ当时认为深部找矿潜力不大ꎬ但近年民营企业在埋藏300m深断续发现了铅锌矿体ꎬ并有小规模的开采ꎬ认为深部有找矿前景ꎮ⑵大黑沟背斜古道铃组灰岩自0线向东侧伏于星红铺组千枚岩之下ꎬ呈隐伏状态ꎮ在东部施工的CZK2302钻孔深部控制到南翼次级背斜古道铃组灰岩ꎬ并于次级背斜北翼接触带见斜厚5.2m的铅锌矿体(图5)ꎬ说明大黑沟背斜东倾伏部位有寻找隐伏铅锌矿的条件ꎮ⑶大黑沟铅锌矿西目前发现的矿体主要赋存于地表大黑沟背斜北翼东倾伏部位ꎬ但在16线以西深部没有工程验证ꎬ地表有铜和铅锌矿化线索ꎬ铜矿化深部延伸是寻找隐伏铅锌矿的有利地段ꎮ1.古道岭组灰岩ꎻ2.星红铺组第一岩性段千枚岩ꎻ3.星红铺组第二岩性段绿泥千枚岩ꎻ4.钻孔ꎻ5.铅锌矿体ꎻ6.推测铅锌矿体图5㊀大黑沟铅锌矿23线剖面示意图40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甘㊀肃㊀冶㊀金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41卷㊀㊀⑷大黑沟铅锌矿与银母寺-田竹园铅锌矿处于同一赋矿背斜北翼的不同标高段(不同赋矿空间)ꎬ银母寺-田竹园铅锌矿随背斜向东侧伏特征ꎬ东部寨子沟㊁田竹园铅锌矿以隐伏为主ꎬ目前控制埋深约700mꎬ且深部未圈边ꎮ田竹园铅锌矿目前在700~900m标高控制的隐伏铅锌矿ꎬ距大黑沟背斜西延约2kmꎬ预测该矿带向东有望延伸至矿区深部ꎮ1.铅锌矿体ꎻ2.断层ꎻ3.民营矿山采矿形成矿体范围ꎻ4.矿权界限图6㊀银母寺-大黑沟铅锌矿矿体垂直纵投影示意图6㊀找矿建议⑴在大黑沟背斜东倾伏部位7线至23线之间ꎬ背斜鞍部及北翼均为寻找隐伏铅锌矿的有利地段ꎬ可利用坑探㊁钻探进行探索ꎮ⑵在大黑沟背斜西部即西河附近地形较低地段ꎬ利用钻探工程探索银母寺-田竹园铅锌矿化带向东的延伸情况ꎮ⑶在大黑沟54-72线一带地表发现的铜矿化体深部利用钻探工程探索ꎬ铜矿化体深部有找隐伏铅锌矿的条件ꎮ参考文献:[1]㊀张国伟ꎬ张本仁ꎬ袁学诚ꎬ等.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1:1 ̄855.[2]㊀张国伟ꎬ张成立.陕西省八卦庙金矿控矿构造和区域大地构造成矿背景研究(陕西省境内泥盆系)报告[R].1996.[3]㊀王集磊ꎬ何伯墀ꎬ李健中ꎬ等.中国秦岭型铅锌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1996.[4]㊀席㊀雨ꎬ白新营ꎬ孙恒军ꎬ等.陕西银母寺铅锌矿床深部东延找矿进展与启示[J].甘肃冶金ꎬ2016(02):80 ̄83.[5]㊀王双彦ꎬ张耀斌ꎬ杨宏波ꎬ等.凤太矿田深部找矿成果及潜力[J].甘肃冶金ꎬ2016(02):98 ̄104.[6]㊀胡乔青ꎬ王义天ꎬ王瑞廷ꎬ等.西秦岭凤太矿集区八方山-二里河铅锌(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J].地质与勘探ꎬ2013(1):99 ̄112.[7]㊀王瑞廷.秦岭造山带陕西段主要矿集区铅锌银铜金矿综合勘查技术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2012.[8]㊀祁思敬ꎬ李㊀英.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1993.[9]㊀祝新友.西秦岭铅锌金铜银矿床成矿模式研究及找矿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ꎬ2011.[10]㊀牛永升.陕西省凤县银母寺外围铅锌铜矿普查设计[R].2018.收稿日期:2018 ̄10 ̄16作者简介:李云涛(1987 ̄)ꎬ男ꎬ地质工程师ꎮ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ꎮ501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李云涛ꎬ等:陕西省凤县大黑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㊀㊀㊀。
陕西省凤县温江寺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1 2 7 7 ( 2 0 1 3 ) 1 2—0 0 1 5— 0 4
d o i : 1 0 . 1 1 7 9 2 /  ̄ 2 0 1 3 1 2 0 4
秦 岭造 山带 是 中国著 名 的贵 金 属 ( 金、 银) 、 多金
2 0 1 3年第 1 2期/ 第3 4卷
黄
金
GoLD
陕 西 省 凤 县 温 江 寺 金 矿 床 成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找矿 前 景
李青锋 , 高卫宏 , 王建涛
(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7 1 7总 队 )
摘要: 温 江寺金 矿 床赋 存 于三 叠 系断 陷盆 地 深水一 半深 水复理 石 建造 中 , 该套 沉积 岩 系是 矿床
1 ) 。任 家 沟组厚 约 4 k m, 由不 同岩 性 组 成 的岩 性 韵 律层 十分 发育 , 各岩 段旋 回性 明显 。任 家沟组 第 四岩 性 段 出露 于矿 区南 部 , 顶 部 为 薄层 灰 岩 , 中部 为 粉 砂 质板 岩夹 粉砂 岩 , 下 部 为 薄 层 钙 质 细砂 岩 夹 粉 砂 岩 、
2 ) 断裂 构造 。矿 区断裂 构 造 主要 为 夹 持 于北 西
向酒 奠梁一 江 口与 近 东 西 向尖 峰垭 一 江 口 2条 区域 性深 大断裂 之 间 的次 级断 裂 。依据走 向不 同 , 可 分 为 近东 西 向( 北西 西 向) 断裂 构造 带 和 北东 向断层 破碎
带 2组 。前 者是 区域 范 围内的 主要 断裂 构造 , 由 4组 近平行 断裂 带组成 , 多 表现 为强烈 的层 间脆 一韧 剪切
花岗斑岩对庞家河金矿的成矿意义探讨

花岗斑岩对庞家河金矿的成矿意义探讨杨新社【摘要】通过对庞家河金矿内多条花岗斑岩地质特征及展布特征的详细研究和分析认为,花岗斑岩不仅是本区金矿成矿提供了热源条件,还是重要的金源提供者和容矿围岩.矿体主要分布是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花岗斑岩可以作为本区找矿的重要标志之一.【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3页(P174-175,177)【关键词】庞家河金矿;花岗斑岩;成矿【作者】杨新社【作者单位】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一大队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庞家河金矿地表花岗斑岩主要有两条,呈脉状产出,主要分布地本区主成矿带(Ⅲ、Ⅳ、Ⅴ号带)南北两侧;随着探矿深度的增加,花岗斑岩的规范和数量越来越发育,至980中段已发展至四条,最达宽度近十一米。
金矿体主要分布在其内外接触带,并密切相关,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和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本区花岗斑岩金成矿的重要热源和金源,深度探矿可以将花岗斑岩作为重要的探矿标志[1]。
庞家河金矿位于秦岭褶皱系凤县~柞水~山阳海西褶皱带西段,处于唐藏~丹凤~商南大断裂带(FⅠ)和勉略大断裂带(FⅡ)的夹持区,属秦祁昆成矿城(Ⅰ)秦岭-大别成矿省(Ⅱ)凤太多金属成矿带。
2.1 区域地质区域上由老到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秦岭群、上元古界罗汉寺岩群、下古生界丹凤岩群、奥陶系草滩沟群红花铺组和张家庄组、泥盆系舒家坝组和大草滩组、石炭系草凉驿组。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按展布方向有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组。
区域内侵入岩主体为北部的唐藏中细粒云英闪长岩岩体、南部的何家庄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体和西端的大台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岩体2.2 矿区地质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地层为上元古界罗汉寺岩群、泥盆系舒家坝组和大草滩组及第四系。
先从老到新分别叙述如下:罗汉寺岩群:为出露于陕西省凤县北的罗汉寺~瓦窑上断裂以南、白石铺断裂(凤镇~山阳断裂西延)以北的一套浅变质、强变形,有层无序的火山~沉积岩系。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统 星 红铺 组 ( ) D X 。其 中 古 道 岭 组 仅 见 上 岩 段 , 由
浅 灰 色 中厚 层 状 结 晶灰 岩 、 物 灰岩 、 白云 质 千枚 生 铁 岩 和薄 层 灰 岩 组 成 ; 红铺 组 为 一 套 具 热 水 沉 积 和 星 浊 流沉 积 特 征 的 浅 变 质 细 碎 屑 岩 , 自下 而 上 划 分 为 四个 岩性 段 : 部 岩性 段 为泥 灰 岩 、 下 眼球 状灰 岩 夹钙 质 千枚 岩 ; 中下 段 为 斑点 状 铁 白云质 千枚 岩 、 白云 石 粉 砂质 千枚 夹 条带 状 千 枚 岩 ; 中上 段 为 泥灰 岩 、 大理 岩 化灰 岩 夹 钙 质 千 枚 岩 及 少 量 铁 白云 质 千枚 岩 ; 上 段 为含 绿 泥 石 铁 白云 石 质 千 枚 岩 、 白云 石 粉 砂 纸 铁 千枚 岩 及 条 带 状 灰 岩 、 理 岩 化 灰 岩 。地 层 厚 度 大 大
岩 ) 糜 棱 岩 化 绢 英 岩 等 。 脆 性 断 裂 内 岩 石 破 碎 强 、
烈 , 英 脉或 石英 方 解 石脉 沿破 碎 带 充填 , 经 多 次 石 并 破 碎 和蚀 变 , 形成 含 金构 造蚀 变带 。综 合 研 究 表 明 , 矿 区的北 东 张剪性 断裂 构 造 为重 要 的控 矿构 造 。 区 内岩 浆 岩 不 发 育 , 在 矿 区北 部 见有 少 量 酸 仅 性 的钠 长 细 晶岩 脉 和 闪 长 玢 岩 脉 , 们 是 同一 岩 浆 它 源 的产 物 。矿 区 外 围 岩 浆 活 动 较 强 烈 , 成 近 东 西 形 向展 布 的西 坝岩 体 、 石地 沟 岩体 等 。
了深 入 的探 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Shanxi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 Xi'an Shanxi 710024, China 2. Shanxi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Survey, Xi'an Shanxi 710054, China Email: 370579875@
2 金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
2.1 矿床地质特征
该矿床赋存在泥盆系上统下东沟组砂质绢云千枚岩、变质细砂岩、变质粉砂岩中,由于地层受南北推挤 应力作用,在矿区西部形成次一级的西山倒转复式背斜,其轴向近东西、南倾、倾角 70° 左右,枢扭向西 53° 侧伏。倒转翼(北翼)由下东沟组一套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组成;正常翼(南翼)主要由下东沟组砂 质绢云千枚岩和绿泥绢云千枚岩组成。在轴部附近及其两翼发育一组层间挤压片理化带。
表 1 庞家河金矿床矿体特征一览表
矿体 产 特征 形 真厚 长度 (m) 矿体层 水平厚度 (m) 延深 度 (m) (m) 标高 变幅 平均产状 态 类型 变幅 平均 (%) 系 数 1350 (17-31) Ⅲ 460 1190 1440 1350 (13-31) Ⅳ 480 0.43-5.02 369 2.05 1270 325° -357° ∠73° -87° 1119 1350 (15-27) Ⅴ 360 1190 0.50-5.43 430 2.22 1270 350° -2° ∠74° -84° 175° -186° ∠62° -82° 356° ∠79° 181° ∠65° 145° -185° ∠45° -68° 320° -346° ∠55° -80° 163° -170° ∠79° -86° 343° ∠85° 172° ∠68° 332° ∠69° 似 168° ∠84° 层 状 微细 浸染 型 1.00-31.91 5.14 159 87 165° -180° ∠52° -86° 175° ∠80° 0.25-5.10 360 2.44 1270 325° -358° ∠68° -83° 155° -187° ∠38° -83° 330° -347° ∠24° -64° 314° -335° ∠57° -77° 347° ∠75° 162° ∠68° 339° ∠46° 338° ∠70° 似 层 状 微细 浸染 型 0.01-24.40 6.58 118 63 355° -5° ∠58° -85° 160° -185° ∠50° -86° 297° ∠69° 似 173° ∠73° 层 状 微细 浸染 型 0.13-14.12 5.94 113 76 系数 化 矿化 状 (g/t) 品位 变化 品位 厚 度 变
表 2 庞家河金矿床矿石矿物组成表 种类 主要矿物 黄铁矿、褐铁矿、 赤铁矿、 黄钾铁矾 次要矿物 毒砂、臭葱石、 磁黄铁矿 白云母、方解 石、白云石 微量矿物 磁黄铁矿、白铁矿、菱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 铜兰、斑铜矿、雌黄、雄黄、辰砂、自然金、银金矿 绿泥石、斜长石、金红石、榍石、白太石、电气石、磷 灰石、锆石
陕西凤县庞家河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浅析
刘能 1,高云 2
1.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2.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庞家河金矿是在秦岭泥盆系成矿带中发现的一个前景可观的金矿勘查基地。本文对该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件以及矿床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对金矿矿体地质特征及该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庞家河主要金 矿体的详细阐述,并且,将其地质特征与该区外围的矿点(矿化点)进行对比,认为庞家河金矿床外围及深部的找矿前景非 常可观,同时,对扩大庞家河金矿的勘探范围以及寻找更大的储量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庞家河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找矿前景
引言
庞家河金矿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北 20km 处,行政区划属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唐藏镇管辖(图 1) 。地处 秦岭西段南麓,为中高山地区。区域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东部有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以及八方山和二里河 铅锌矿,南有佐家庄金矿等多家金、铅锌矿山企业。在庞家河金矿地区,曾有多家地勘单位在该区进行过地 质调查,并对该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庞家河金矿的发现与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Pang Jiahe gold mine in Qinling Mountains Devonian metallogenic belt, found in a promising gold exploration base. In this paper, the mining area of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with emphasis on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ospecting foreground undertook analytic study. According to Pang Jiahe main gold ore bodies in detail, a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re zone periphery (mineralization) were compared, think Pang Jiahe gold deposit periphery and deep prospecting foreground is very considera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ansion of the Pang Jiahe gold exploration and seeking greater storage space has important meaning. Keywords: Pang Jiahe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re Prospects
- 119 /
2.3 矿石质量特征
2.3.1 矿石矿物组成 矿石的矿物种类较多,有 30 余种(表 2) 。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和由黄铁氧化而成的赤铁矿、褐铁矿 及黄钾铁矾,次要金属矿物有毒砂、磁黄铁矿化、臭葱石;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和绢云母;贵金属矿物为自 然金和银金矿,含量甚少。
2.2 矿体地质特征
矿床内有五条矿带,本文只对Ⅳ、Ⅲ、Ⅴ三个主要矿体进行描述,现将它们的特征简述如下(表 1) :
- 118 /
2.2.1 Ⅳ号矿体 Ⅳ号矿体规模较大,从 13~31 号线长 480m,水平厚度 0.43~5.02m,延深从 1448~1080m 有 369m,形 态较简单,呈似层状,倾角 70° 左右。矿体连续、厚度较稳定,平均厚度 2.07m,厚度变化系数 61%;品位 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幅 0.01~34.4g/t,平均品位 6.72g/t,品位变化系数为 118%。产状较陡,局部有反倾现象, 沿走向和倾向上亦具有舒缓波状、复合、膨胀收缩等特征。 2.2.2 Ⅲ号矿体 在勘探地段内从 17~31 号线长 460m, 水平厚度 0.25~5.20m, 延深从 1430~1070m 有 360m。 形态较简, 似层状。倾角 70° 左右。矿体较连续,厚度较稳定,平均厚度 2.37m,厚度变化系数 73%;品位分布不均匀, 品位界于 0.13~24.32g/t,平均品位 5.94g/t,品位变化系数 113%。由于产状较陡,局部有反倾现象,矿体沿 走向和倾向上具有舒缓波状、复合、膨胀收缩等特征,特别是在Ⅲ、Ⅳ号矿体复合处,具有矿体变厚、品位 增高的现象。 2.2.3 Ⅴ号矿体 Ⅴ号矿体规模中等,从 15~27 号线长 360m,水平厚度 0.50~6.43m,延深从 1430~1000m 有 430m,形 态简单,呈似层状,倾角 70° 左右,矿体沿走向和倾向与Ⅳ、Ⅲ号矿体相似。矿体不连续、厚度不稳定,平 均厚度 2.22m,厚度变化系数 84%;品位分布不均匀,品位变幅在 1.00~32.91g/t,平均品位 5.74g/t,品位变 化系数为 159%。
1.2 矿区构造环境
1.2.1 褶皱构造 矿区褶皱构造主要有梁山沟背斜、庞家河~芦家湾背斜,基本为近东西向,有的被白垩系地层掩盖。值 得指出的是在泥盆系地层中由于南北应力作用形成一些小的倒转背斜,如西山倒转背斜,其轴部附近,对金 矿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2.2 断裂构造 矿区内的大断裂主要有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其中东西向有庞家河~芦家湾断裂是高桥~洮坪断裂东 延,为一条长期活动的同生断裂,还有中、上泥盆统组间断裂,它们均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褐 铁矿化等热液蚀变。北东向组以窑坪~布子山和水磨沟~庞家河断裂为代表,呈北东向展布,亦有一定的蚀 变。这两组构造将地层切割成菱形块体,庞家河金矿床位于断裂圈闭的菱形块体内[1]。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上统下东沟组和中统青石垭组, 皆呈东西向展布, 另外还有少量白垩纪地层。 在沟谷及山坡低凹处有第四纪冲积物和残坡积以及风成黄土。
图1
交通位置图
- 117 /
1.1.1 泥盆系中统青石垭组(D2q) 为一套浅海相细碎屑岩,具类复理石沉积特征,变质作用属低级板岩~千枚岩相。主要岩性为变质石英 砂岩、变质石英粗~细砂岩、粉砂岩,砂质绢云千枚岩,以变质石英砂岩较多。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 1.1.2 泥盆系上统下东沟组(D3x) 为一套滨海相沉积物,具有类复理石沉积特征,经变质作用达低级板岩~千枚岩相。岩性较复杂、下部 为变质含砾石英砂岩夹变质砂砾岩。中上部具有复理石组合特征,沉积韵律明显,从变质石英砂岩~石英细 砂粉砂岩~砂质千枚岩、板岩结束,在沉积韵律中夹绿泥绢云千枚岩,其顶部局部见结晶灰岩。 根据相关资料和泥盆系中上统地层特征,该地层为一套拉伸断陷盆地的沉积产物,沉积了一套浅海滨海 相的类复理石次稳定型陆沿细碎屑岩为主的含金建造,是富金层位。 1.1.3 白垩系下统东河群(K1dn) 该地层分布在庞家河南近东向区域同生大断裂带上,出露宽度几十米至上千米。为一套陆相河流相沉积 物,其岩性为紫红色及灰绿色杂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沙砾岩及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