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波透视技术
无线电波透视法在工作面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无线电波透视法在工作簡构造探测中的应用□段宁宁山西义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介休 032000摘荽I陷落柱、断层、煤厚变化、褶曲等是煤矿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异常构造,本文以探测义棠煤业公司020710工作面内构造发育情况为例,通过实例分析和探查对比,进一步说明应用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查工作面内部隐伏异常地盾构造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线电波透视;电磁波;隐伏地质构造0引言无线电波透视技术能够精确地勘探察直接开采矿石的 工作地点中的地质异常体,掌握工作面中的隐伏构造的发 展延伸和规模确保采煤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矿井地质工作中 的重要任务。
义棠煤业公司自2009年即引进矿井无线电波 坑道勘探技术,通过近10年的发展,公司技术人员已基本 熟练拿握坑透技术操作及数据处理,本次在020710工作面 探查隐伏地质构造,取得良好的效果。
1无线电波透视法原理电磁波穿透过程中不同的介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损耗是 不同的,在矿井中,电磁波会因为在穿越上下两个岩层之 间分布的煤炭层的过程中碰上陷落柱、断层和别的一些构 造的时候,由于发生吸收、衰减甚至是屏蔽的现象,会产 生数据异常现象。
为了对地质现象进行推理学习,就需要 研究电磁波在地质体和采区煤层,还有各种构造下所产生 的一些影响。
坑透是无线电波透视勘探一般适用于已完成掘进的工 作面的两个顺槽之内,发射点和接收点分别布置在巷道两 顺槽需要进行坑透的区域。
在进行坑透勘探的时候,先选 定一条巷道作为布置发射点的巷道,也叫发射巷道。
当在 发射巷道的某一点进行发射时,发射机向工作面煤体中发 射某一固定频率(一般选用365 Hz)的电磁波,在同一工 作面对应的的巷道中对发射过来的电磁波进行接收,获取 实测场强值。
如果工作面煤层中存在断层等构造时,断层 等构造会对电磁波信号进行发射、屏蔽或吸收,从而导致 接收机收到的电磁场强度变低。
一般在工作面顺槽布S多 个发射点和接收点进行观测,则形成透视异常区。
WKT-E无线电波透视仪(坑透仪)使用说明书

WKT-E⽆线电波透视仪(坑透仪)使⽤说明书ISO9001:2000认证企业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产品使⽤说明书WKT-E具通讯功能⽆线电波透视仪感谢您选购本产品!为了保证安全并获得最佳效能,安装、使⽤产品前,请详细阅读本使⽤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今后参考。
执⾏标准:Q/MKC 114—2005 版本号: 2.0版出版⽇期:2006-11-2006 编写:胡运兵⽅有令概述⼀、概述1.型号及名称使⽤环境条件及应⽤范围WKT-E具通讯功能⽆线电波透视仪型号的组成及其代表意义:使⽤环境条件及应⽤范围W K T – E编号透视坑道⽆线电波说明:WKT系列⽆线电波坑道透视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煤矿应⽤,WKT已被⼴⼤⽤户认同为⽆线电波坑道透视的专⽤词,⽆线电波坑道透视仪的型号从现在以⾄今后只在编号上改动, WKT不变。
2.系统组成WKT-E型具通讯功能⽆线电波坑道透视系统由便携式井下WKT-E型⽆线电波坑道透视仪和地⾯资料处理系统组成,见下图。
WKT-E型具通讯功能⽆线电波坑道透视仪由井下发射机、接收机、发射天线、接收天线、钻孔发射探头、钻孔接收探头及地⾯充电器组成;地⾯资料处理系统由计算机、打印机及软件系统等组成。
该系统整机重量轻;操作简单;仪器为数字显⽰;⾃动纪录和存储;并由分析软件处理成图。
仪器探测距离100~300M,最⼤350M。
获煤炭部科学技术进步⼆等奖。
WKT-E系列⽆线电波坑道透视系统3.应⽤情况WKT-E型⽆线电波坑道透视系统在全国已经推⼴应⽤了150多套。
除了西⼭、阳泉、⼤同、潞安、晋城、汾西、霍州、开滦、峰峰、邯郸、平顶⼭、义马、焦作、永城、徐州、淮北、淮南、皖北、新汶、兖州、肥城、铜川、韩城、神华、⽯炭井、⽯嘴⼭、靖远、乌海、鸡西、南桐、攀枝花等矿务局部分煤矿应⽤外,中国矿业⼤学、⼭东科技⼤学、焦作⼯业学院、淮南矿业学院、⿊龙江矿业学院、西安⼯程学院、西安分院等院校购买该系统作为教学设备和⼯程探测设备。
煤厚探测中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提高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探测精度。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实现勘探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解释,提高工 作效率和准确性。
05
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的局限性 及未来发展趋势
局限性分析
信号衰减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易 受地层吸收和散射影响, 导致信号衰减,影响勘探 精度。
02
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技术与方法
无线电波发射与接收设备
01
02
03
发射机
通常采用高频振荡器或射 频放大器,用于产生特定 频率的无线电波并向地下 发射。
接收机
用于接收地下反射回来的 无线电波信号,并转换为 电信号进行处理。
天线系统
包括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 ,用于聚焦和导向无线电 波,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分 辨率。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与模拟
层状模型
将地下介质简化为多层水平层状结构,通过层状模型的反射和透 射系数计算无线电波的传播路径。
射线追踪方法
基于射线理论,模拟无线电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射线路径 ,用于预测信号的传播时间和幅度。
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电磁波在复杂地质模型中的传播过程,得到 更精确的模拟结果。
对比分析
与传统的钻探、物探等方法相比,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具有非破坏性、高效 率、低成本等优点。同时,该方法还可以与其他勘探方法进行互补,提高探测 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经验教训与改进方向
经验教训
在应用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时,需要注意发射源和接收设备的布置位置和数量,以及信号处理和解 析的方法。此外,对于不同地质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和方法,以提高探测精度。
WKT-E 无线电波透视仪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4.接收机使用、操 作 接收机使用、 接收机使用
接收机的一般操作流程 ①开机 ②原有数据处理(清除、不清除 ) ③频率设定 ④增量点号设置 ⑤场强值测量 ⑥数据通讯
三、软件部分操作方法流程
本软件系统是用来处理无线电波透视资料的应用性软件,该 系统具如下功能:对在井下实际探测到的数据进行通讯;对 测得的数据进行计算、CT处理、分析,从而确定参数H0、β, 得到平面交绘图、综合曲线图和CT成像图,圈定出工作面 内的物探异常区;对平面交绘图、综合曲线图和CT成像图 进行编辑和整理;打印成果图和成果报告。 本软件是适用于windows操作环境的无线电波透视资料处理 系统,该系统采用图文交互界面,形象直观、具有良好的人 机对话功能,适用于各级用户。通过现场实际应用后证明, 本系统软件能有效、正确地处理资料,查找和解释出工作面 内的物探异常区域。
四、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保护装置及事故处理 1. 安全保护装置 因为透视仪是在要探测时才下井,且每次下井探测仪器 要频繁移动,为保护透视仪发射机和接收机井下碰撞,每次 下井不但需用专用皮箱装发射机和接收机,还需要由专人携 带仪器。 2. 故障处理 发射机、接收机井下不工作以及井下接收不到信号,先 要关掉仪器电源,再检查天线是否连接好,井下工作时不要 拆装仪器,尤其严禁井下带电拆装部件。如果井下简单故障 不能处理,必需上井检修,操作人员井上还不能解决故障的, 需要送厂家由专业人员检修和校正仪器。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煤科院 岩土工程研究所
一、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简介
1.无线电波透视仪发展简史
电磁波传播理论在地质上的应用最早是在二 十世纪初期国外就进行了理论探索和野外试 验工作。 前苏联1923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28 年在外高加索硫化矿床上进行试验,证明了 电磁波在地下能够传播一定的距离,同时发 现黄铁矿体在电磁波传播途径上形成“阴影” 现象。
煤矿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原理与数据处理

4.4 资料整理与解释
• 一、数据整理与图示 • 1、场强对比法 • 衰减系数ŋ:将各接收点实测场强H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场强
值H0(或经条件试验取得的计算场强值)进行对比。 • η=H/H0或 η=H- H0 • 通常用图示方法来描述沿观测巷道或在透射范围内场的变
化规律。
•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实测场强等于理论场强 ,所以η=1(或0dB)。由于煤层的非均一性和观测 误差,一般η值接近于l,而不等于1(或0)。当遇 到η值远离l,(η<1,或η<<1),即出现负分贝 值,说明在透射距离内遇到地质异常体。根据η 的变化,参考实测场强H和理论场强曲线分析异常 体性质和进行地质推断解释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优势
• 无线电波透视因仪器轻便、资料采集方便 迅速、所需人员较少、透视距离较大、探 测效果较为显著,已成为综采工作面有效 的物探方法之一,为目前国内外工作面内 地质构造探查最普遍采用的物探手段(于景 邨,等,2007;高一峰,2007; 韩德品,等,2009)。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存在问题
发射点与接收点布置时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1)发射点应尽量设在没有或少有人工导体 (电缆、金属管)的巷道中。
(2) 发射点应尽量设在远离地质异常带。
(3) 井下实际布点时,起始点号应与图上相 符合。点号一般用白粉笔(或油漆)标在巷道支架 立柱上,数字要清晰醒目,不可有重号或者漏号。
观测时间及观测顺序的确定
探方法主要包括: • (1)矿井地震法,主要为工作面地震槽波透视法和地震波纵横波透视
CT法(刘天放和李志聃,1993;刘盛东和李承华,2000;彭苏萍,等, 2002, 2008;张平松,等,2004, 2006); • (2)矿井电磁法,主要为工作面音频电穿透法(李冬林,等, 2005; 李振峰, 等, 2005)、矿井直流电法(程久龙,等,2008;刘盛东,等,2009;刘树才, 等,2009; 施龙青,等,2008; 吴荣新,等,2009, 2010c)、矿井瞬变电磁法(刘 志新等,2006;于景邨,等,2007)、无线电波(坑道)透视法等(程久龙, 等,1999;董守华和王琦,2003;高一峰,2007; 刘天放和李志聃,1993;宁书 年,等,2001;汤友谊,等,2002;吴荣新,等, 2010a, 2010b)。
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通用技术条件

ICS73.020D81备案号: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 693—2021代替MT/T 693-1997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通用技术条件The general technical condition of the underground electromagnetic wave penetrator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型号、组成与防爆型式 (2)5 技术要求 (2)6 试验方法 (4)7 检验规则 (7)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前言本标准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请注意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是对MT/T 693-1997《矿用无线电波透视仪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本标准替代MT/T 693-1997。
本标准与MT/T 693-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删除GB3836.2-83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b)增加术语和定义(见3);c)增加产品型号(见4.1);d)更改“大气压力 86~106 kPa”为“大气压力 80 kP a~110 kPa”(见5.2,1997年版3.2);e)增加工作频率“透视仪应至少具有3个可选工作频率。
”(见5.4.1);f)更改“频率稳定度优于5×10-5”为“工作频率偏差≤±25 Hz”(见5.4.1,1997年版3.9);g)更改“输出功率不小于1W,其输出功率的误差应不大于规定值的±10%”为“具体发射功率由防爆检验确定,其发射功率的误差应不大于产品规定值的±10%。
”(见5.4.2,1997年版3.9);h)增加“透视仪接收机灵敏度应优于0.03 μVrms”(见5.4.3);i)更改“透视仪接收机相邻两次的指示值绝对差应小于0.5 dB”为“透视仪接收机连续十次的测量值绝对差应小于测量范围的0.5%”(见5.4.4,1997年版3.10);j)更改“坑透仪应能连续工作3h”为“透视仪应能连续工作5 h以上”(见5.4.5,1997年版3.11);k)增加了“接收机显示功能”、“接收机数据存储功能”、“接收机数据传输功能”和“选频功能”要求(见5.5)。
煤厚探测中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

煤厚探测中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汇报人:2023-12-28•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概述•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基本原理•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实践应用目录•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优缺点分析•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未来发展展望01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方法概述定义与特点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时发生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特点无线电波透视勘探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覆盖和复杂地质条件的勘探。
无线电波透视勘探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煤层厚度和分布范围,为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资源勘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通过无线电波透视勘探,可以及时发现地质异常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有助于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降低环境风险。
030201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重要性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高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历史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进步,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精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未来,无线电波透视勘探技术将继续朝着高分辨率、高精度、快速探测等方向发展。
发展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历史与发展02无线电波透视勘探的基本原理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而产生的波动,具有波粒二象性。
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其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满足关系式:$c = lambda f$,其中$c$为光速,$lambda$为波长,$f$为频率。
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其频率范围一般在3000米以下。
电磁波传播原理电磁波在煤层中的传播特性煤层作为一种天然的电导体,对无线电波具有较好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无线电波在煤层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能量衰减和传播速度受煤层厚度、电导率、含水率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加,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减小,能量衰减加快。
YDT-88无线电波透视仪操作规程

YDT--88无线电波透视仪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第1条无线电波透视仪(以下简称坑透仪)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技术培训,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熟悉操作程序,并能独立进行资料分析。
第2条进行无线电波透视探测前,必须编制探测施工预案及施工计划、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计划等,并由矿方审核,组织地质、调度、机电、通风等有关部门协同工作,为无线电波透视探测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
第3条探测结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规定。
第4条坑透工作最好是在回采工作面送通后,形成自然风流,工作面整备期间进行。
二、入井前准备工作第4条入井探测前,物探人员要全面了解坑透工作面煤层的结构、厚度、煤质、顶底板岩性,以及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巷道环境(干扰物源)和煤层的走向、倾向等,以便确定具体工作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
第5条入井前要对仪器(发射机、接收机)进行检查,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是否能正常开机,电量是否充足,检查线圈是否完好,检查接头是否完好。
第6条对仪器的程序进行检查,进行开机检测,连接线圈发射几组数据,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检查完成后清空数据)第7条仪器要装入专用背包,专人看管,入井途中保障仪器的安全。
第8条线圈要用绑带绑好,专人负责看管,注意保护线圈接头,不能进灰、进水,保证线圈完好。
第9条准备好记录本、皮尺、笔、喷漆等工具,以便井下施工做好编录。
第10条坑透前应联系矿方,指派电工在坑透工作时,切断整个工作面电源,坑透工作结束前不得合闸送电。
第11条坑透工作时,工作面两顺槽中电缆、水管、信号线等金属导体在切眼不许连通,否则必须拆断,将导体甩开20~30米距离并接地。
三、井下操作井下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保证安全施工,获取准确第一手资料。
第12条坑透测量前,应规定发射、接收起始及搬家时间,并列表。
要求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按顺序进行。
第13条坑透测量前,要对工作面巷道进行布点并编号,编号顺序一般应从切眼往外开始,严格按照设计点距布置,编号要准确、清晰,不可重号或漏号,现场点号位置要求与图纸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3、施工方法技术
在透视工作之前, 先选择地质条件正常, 无干扰和干扰因
素少的地段, 布臵1~2 个发射点进行透视条件试验, 以求取
该发射机的电磁波在工作面的初始场强值H0 和最大穿透距 离及煤层的吸收系数β。
透视工作时, 把发射机框形天线与巷道垂直,悬挂成四边 形, 接收机环形天线直立(注意接收机应放臵在远离金属导 体的地方) , 环面与巷道垂直, 即观测场强最大值方向, 把观 测到的数据记入已设计好的表格内。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一.引
言
80 年代后期,美国劳伦斯利物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
等单位联合开发了音频电磁波数据采集系统和层析软件,
这一突破性进展预示着无线电波透视法在油气开发工程中 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今,这一方法除了继续用于矿 床勘探和采煤工作面地质预报外,还在水文地质、工程地 质、城建地质和环境地质等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2)异常的划分 (3)异常的定位 (4)干扰的识别与消除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5.1、正常场参数的估算
无论资料是计算机处理还是人工地质解译,都需要事先知 道一些参数,如波源的振幅因子,围岩的吸收系数和位相 常数、正常场等等。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要精确地确定 这些常数是困难的,通常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估算方法估 算参数,如估算波源振幅因子和围岩吸收系数的两点法、 图解法、线性叠代拟合方法等。
接收。当工作面长度不大, 形状不规则, 人工干扰体又可排
除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用定点法进行观测。采用这种观 测方法, 可对工作面全面覆盖两次, 不留盲区, 并能运用两 巷定点交汇法, 根据坑透综合曲线图, 具体确定地质异常体 的性质和空间位臵及大小, 便于有目的地进行钻探验证, 且 投资少, 见效快。定点法是井下常用的观测方法。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一.引
言
通常情况下,煤层和顶底板岩石对高频电磁波的吸收作用 是不同的。低电导率的岩石对电磁波能量吸收作用大,因而 接收的信号(即场强) 较弱,而高阻煤层吸收作用小,接收 的信号强。断层破碎带、陷落柱等则会使电磁波产生反射、 折射和吸收,属低电阻体(高电导率) 。
离大体相等, 各处干扰情况相近, 接收的又是穿煤层而过的直 接波, 避免接收各种干扰体形成的绕射、反射、散射波, 可确 保接收场强值的真实可靠性, 有利于资料的分析。但是用这种 方法观测容易形成盲区, 有漏测的可能。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3.2、定点法 用定点法观测时, 发射机的位臵在一定的时间内相对固定, 接收机在一定的范围逐点观测其场强值, 即定点发射, 多点
r——测点到辐射源原点的距离; sinθ——方向因子, θ是天线轴线与观测方向的夹角。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β 是影响场强辐射的主要参数, 场强是以e-βγ呈指数规律随r衰减的,
β 越大, 场强衰减越快。
1 2 1 / 1 2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单支曲线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三、应用实例分析
3.1 陷落柱探测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三、应用实例分析
3.2 断层探测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或lg η = lg H - lg H0
取接收点点位为横坐标, 取H、H0 和η的对数或算术值为纵坐标, 将同一发射 点对应接收点的实测场强H 值, 理论强场H0 值和衰减系数η值按比例绘制成图, 就得到关于H、H0 、η值的3 条曲线, 称为综合曲线图。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式中 ω——角频率; ε——介电常数;
μ——导磁率; σ——导电率。
当频率f= 2πω不变时, β = f (ε 、 μ 、 σ) , 即β 是ε 、 μ 、 σ的函数。当电磁 波穿越不同电性的煤岩层时, μ差别不太大。所以ε 、 σ的改变会明显引起β 与 H 值的变化。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在无限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 距电磁波辐射源距离 r处的
电磁场强度H 为:
H H0
e
sin
H0----初始场强, 它决定于发射机功率及周围介质; β——煤层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系数;
电波透视异常,从而进行地质推断和解释,这就是坑透法的基
本原理。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图1 电磁波透视法工作原理图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说明:坑透仪接收机测得的是发射机所发射的电磁波在水平 方向上电磁波的一个分量。当发射机发送的电磁波穿越电磁 性质不同的介质时, 就会造成电磁场强度的变化;因此分析 电磁场强度的变化就可以预测工作面内介质的物性变化。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一.引
言
该方法最初的设想是由前苏联科学院院士A· A· 彼得罗夫斯
基在20 年代提出的,开始称为阴影法,意即利用良导矿体对
电磁波的强烈吸收造成的“阴影”来寻找井间或坑道间的盲 矿体。后来又称为无线电波透视法、井中无线电波法。
70 年代中期,美国已故测井专家R· J· Lytle 等人率先把层析 技术应用于钻孔电磁波法的数据处理,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电 磁波CT 的研究和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钻孔电磁波法的推 广和提高。
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井瓦斯等变化都比较大,成
为制约矿井安全与生产的主要控制因素。近年来很多矿务
局为了满足综采地质工作需要, 进行了井下综采工作面内 的无线电波坑道透视试验与推广应用工作, 较成功地探测 出了综采工作面内的断层、冲刷、陷落柱、“门帘石”、 火成岩墙、小褶皱、瓦斯聚集带、煤层分叉合并区等多种 地质异常体, 较好地指导了综采生产。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2.1、综合曲线法
根据在η值曲线上显现的异常, 可确定出异常体的边界点(或中心点) , 将边界点(或中心点)与对应的发射点相连, 此线表示异常体的几何阴影 范围(或中心点) 。根据多条这样的连线交汇, 就可圈定出异常体的大致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3.2、定点法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4、仪器设备
WKT-E型无线电波透视仪实物图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5、资料解释
(1)正常场参数的估算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2.1、综合曲线法
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 实测场强等于理论场强, 即 1 , lg η = 0
H = H0 , η =
但是, 由于煤层的非均一性, 一般η值接近1(或0) 而不等
于1 (或0) 。当遇到η值远离1 或0时, 即出现负分贝值, 说明在透视距
离内, 遇到了地质异常体, 据η值的变化, 并参考实测强场H和理论场强 H0 曲线, 分析异常体的性质并对其进行解释。
低阻陷落柱, 其衰减系数与实测场强曲线呈漏斗形, 或
因透视距离关系呈半漏斗形或“V”字形。接近陷落柱时, η值开始减小, 进入陷落柱中, η值降低至最小。实践中发现, 进入陷落柱时, 往往η< 011 , 煤与陷落柱的交界面在η曲线 上反映出一个明显的拐点。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5.3、异常的定位
异常的定位是指粗略地勾画出异常的轮廓,或者异常的中 心位臵。限于目前钻孔电磁波法的实际水平,要准确地确 定异常的位臵和形态还比较困难。异常的定位主要有交会 法和综合平面法。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5.4、干扰的识别与消除
在解释资料的全过程中,要时时注意识别干扰或非目标体
造成的异常,尤其是在划分异常阶段。干扰主要分为两大
类,一 类是人文干扰,一类是地质干扰。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三、应用实例分析
3.1 陷落柱探测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三、应用实例分析
3.1 陷落柱探测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5.2、异常的划分
要从观测曲线上划分出异常场,必须首先考虑构成异常的 量的标准,即超过正常场的最低限度。随着探测对象地质 条件的改变,这个标准有所不同。划分异常的方法有阴影 法、比较法、射线法等等。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2006.5
中国矿业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二、无线电磁波透视法基本原理
3、施工方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