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实操分享)

合集下载

复合酶制剂研究报告

复合酶制剂研究报告

复合酶制剂研究报告复合酶制剂研究报告摘要:本文综述了复合酶制剂的定义、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工艺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复合酶制剂是由多种酶组合而成,能够同时或依次作用于不同的底物,从而提高底物的转化率和产物质量。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超声波处理、凝胶包埋和固定化技术。

复合酶制剂在生物工艺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酿造、食品加工、制药和污水处理等方面。

进一步提高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在生物工艺领域的应用研究,对于促进生物工艺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复合酶制剂;制备方法;应用;生物工艺领域1. 引言酶是生物催化反应的催化剂,具有高效、特异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工艺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然而,单一酶的催化效率有限,同时多种酶之间的协同作用也会受到种种限制。

因此,将多种具有协同作用的酶组合在一起,形成复合酶制剂,可大大提高酶催化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

2. 复合酶制剂的定义复合酶制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酶组成的酶制剂,其组成方式可以是物理共存或共价共存。

复合酶制剂的特点在于,多种酶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同时或依次作用于不同的底物,从而提高底物的转化率和产物质量。

同时,复合酶制剂也比单一酶更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

3. 复合酶制剂的制备方法3.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制备复合酶制剂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处理和离子交换柱等。

超声波处理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使酶分子发生共振,形成涡流和起伏,从而促进其相互作用和结合。

离子交换柱则是通过电荷作用将多种酶分别吸附在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上,然后用相应的缓冲液洗脱,使其形成复合酶制剂。

3.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刻度控制技术,将多种酶分别化学修饰,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让它们发生共价结合。

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酶制剂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特异性,但是制备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3.3 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则是利用酶或细胞自身的分泌能力和负载能力制备复合酶制剂。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罗士津瞿明仁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铁鹰原刊于《新饲料》杂志2007年第4期摘要:复合酶制剂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起到了令人鼓舞的效果,该文综述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影响复合酶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及复合酶制剂在畜牧业中的作用效果,旨在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复合酶制剂;作用机制;生产性能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对畜禽的消化吸收极为重要。

酶制剂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生物体产生的酶提取出来制成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微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国已开发生产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畜禽用复合酶制剂。

复合酶中存在多种酶活,其中主要为非淀粉多糖酶(NSP酶)。

复合酶中的各种酶活起着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各种酶的共同作用下,动物饲料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被破坏,其抗营养作用消失,因而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进动物健康。

饲用复合酶中各种酶的种类和比例与动物饲粮有关.不同饲粮所含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同,需要饲用酶制剂所含酶的种类和比例也不同。

1 复合酶制剂分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类药物之一。

在过去的5O多年中,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且病原菌抗药性逐年增强,致使疗效下降,剂量提高。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4年就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给全世界提出了警告: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而现有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失去原来的疗效。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绿色产品已成为当今畜牧生产的迫切需求。

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参与新代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对微生物细胞壁有水解功能的酶能够溶解微生物细胞壁而使其死亡。

由于水解酶的特异性很强,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又存在差异,因此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微生物有水解作用。

即使对于某一特定微生物,由于细胞壁化学组成的复杂性,也需要不同类型水解酶的组合,才能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复合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复合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复合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复合酶制剂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加工辅助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复合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复合酶制剂对面制品的影响在面制品加工过程中,复合酶制剂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复合酶制剂可以改善面团的流动性,提高面团的可加工性和延展性,使得面条更加筋道富有弹性。

其次,复合酶制剂可以降低面制品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形成色素和异味物质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另外,复合酶制剂还可以促进味精的释放,提升面制品的风味。

二、复合酶制剂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复合酶制剂在乳制品加工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奶酪制作过程中,复合酶制剂可以加快乳酸菌的发酵过程,提高奶酪的质地和口感。

在酸奶制作过程中,复合酶制剂可以促进乳糖的分解,减少乳糖在肠道内的残留,适应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

此外,复合酶制剂还可以改善乳制品的黏稠度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复合酶制剂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果蔬加工是现代食品加工的重要环节,复合酶制剂在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果汁制作过程中,复合酶制剂可以增加果汁的浓度,改善果汁的味道和色泽。

在蔬菜罐头加工中,复合酶制剂可以降低被罐头处理过程中的代谢酶活性,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同时还可以改善蔬菜的质构和风味。

四、复合酶制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复合酶制剂在肉制品加工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火腿加工过程中,复合酶制剂可以改善火腿的质地和口感,增加火腿的弹性和咀嚼性。

在香肠制作中,复合酶制剂可以促进蛋白质的交联反应,增加香肠的弹性和口感。

复合酶制剂还可以降低肉制品中的脂肪含量,提高产品的健康性。

结论:复合酶制剂作为一种先进的食品加工辅助剂,对提升食品质量和改善食品加工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复合酶制剂在面制品、乳制品、果蔬加工和肉制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复合酶制剂在各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发和利用一度停滞不前。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
用于其他动物的日粮配合,如果其实际应用价值得到证明,
和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国外饲用酶制剂先后进入中国市
大量的工作是去不断试验。
场,刺激了我国酶制剂的研究,国家“八五”攻关和部分省市 也相继立项研究.并陆续生产出了酶制剂产品。进入90年
随着酶和底物以及肠道环境之间作用机理的研究日臻 成熟,酶技术的应用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宽广。正是基于我们
Eo.3c∞@xE×Dc.I一母E.山
可以将日粮中的多酶制品看作是一种9bJJtl的能量源。
对一种多酶制品赋予一定的表观能量值就可通过计算机以
肉蛋奶以满足市场需求。 5.2饲用酶制剂是动物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
型饲料添加剂.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畜禽养殖中应用饲
及应用多种多样的原料而设计出多种新颖的日粮配方。这
代,国产饲料酶制剂开始发展,为我国养殖业和饲料工业全
对何种组分对酶处理敏感。添加多少酶量才能产生最佳经
面应用国产酶,节约外汇和降低成本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3.4提高饲用酶制剂添加效果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维
济效益等问题的理解,推动了饲用酶工业的发展。 5复合酶制剂的应用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持酶制剂的活性,而是在于如何满足饲用酶制剂发挥作用
用肉鸡做的.但这种赋予酶以表观能量值的方法可能也适
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Q
2005-*17-J1分21卷第6期
o 41
万方数据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李晓东, 董文成 李晓东(廊坊市畜牧水产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北京,100094) , 董文成(廊坊市畜牧水产局,河北,廊坊,065000)

复合酶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复合酶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Ke y wo r ds :c o mp l e x e n z y me p r e pa r a t i o n ; bi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 a n i ma l pr o d u c t i o n
酶制剂 作为一 种天然 、绿色 的饲料 添加剂 , 2 O 世纪 8 0 年代便 已在 国外广泛使用 ,并于 2 0 世纪 9 0 年代开始传 人我国。 日粮 中添加饲用酶制剂不 仅能消除饲料抗营养 因子 ,还能全面促 进营养物
添加 剂世 界 A d d i t i v e Wo r l d
复合酶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明锋 ,陈立祥
( 湖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 1 0 1 2 8)
摘 要:酶制剂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 ,在动物新 陈代谢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 对酶制剂的种类、
ma l s .The c a t e g o y ,f r u nc t i o n o f e n z y me 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c o mp l e x e n z y me p r e p a r a t i o n i n a n i ma l
剂。目 前按功能特点可将饲用复合酶制分为 4 类:
以蛋 白质 酶 和 淀 粉 酶 为 主 的 复 合 酶 ,主要 用 于补 充畜禽 内源酶 的不足 ;以 一 葡聚糖酶为 主的复合 酶 ,主要 用 于 谷 实 饲 料 日粮 ; 以纤 维 素 酶 、果胶 酶 为 主 的复 合 酶 ,能 消 除 植 物 性 饲 料 中多 种 抗 营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f o r i t s u t i l i z e w e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复合酶制剂-秸秆分解剂的应用研究

复合酶制剂-秸秆分解剂的应用研究
a d lco e c ne s wela he d g si ii fdr te . S e ily,t e efc fc mp e n yme s sg i c nt mik y ed i n a ts o tnta l s t ie tblt o y matr y p cal h fe to o l x e z swa inf a , l i l n— i
App ia i n St y o Co p e z m e— S r w c m p sto e lc to ud n m lx En y - t a De o o iin Ag nt
Li iln u Ru —i g,S — n u Xime g
(G uuP leh i Clg nm l ub n r a n ier g, w i as 3  ̄6,C ia a o t nc ol efA ia sady n E gnen Wu e G nu7 3 s yc e o H d i hn )
1 2
Ju n lo i l ce c n tfn  ̄ Me iie o r a fAnma in ea d Vee a S i dcn
V 13 o. 1
N . o1
2 1 02
复合 酶 制剂 一秸 秆 分解 剂 的应 用研 究
刘瑞玲 , 苏希孟
( 甘肃 畜牧工 程职业 技术 学 院 , 甘肃 武 威 73 0 ) 30 6
摘 要 :酶制 剂作 为新一 代饲 料 添加 剂在 畜牧 业 中的 应 用越 来越 普 遍 。人 们 根 据 酶 能促 进蛋 白
质、 肪、 脂 淀粉 、 纤 维分解 的作 用 , 粗 深入研 究找 到 一种 能补 充 瘤 胃微 生物 消化 能力的 物质一 外 源性

玉米淀粉加工复合酶制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玉米淀粉加工复合酶制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

工作报告1.1课题来源“玉米淀粉加工复合酶制剂的生产与应用研究”由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立项,白银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同组建的白银赛诺酶制剂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完成。

实施期为2010年1月——2010年12月。

1.2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玉米淀粉是以玉米粒为原料,通过亚硫酸浸泡、破碎筛选、分离洗涤、脱水烘干制成的产品,玉米淀粉除直接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医药等领域,绝大多数用于深加工。

利于淀粉深加工产品主要有:淀粉糖、氨基酸、山梨醇、化工醇、燃料乙醇、有机酸等。

另外,在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还可以得到玉米油、玉米纤维、蛋白粉和玉米浆等副产品。

例如淀粉糖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发酵等行业中;山梨醇是淀粉糖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维生素C,近年来国内需求旺盛;玉米浆是一种高蛋白营养物,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矿物质。

国外利用玉米进行深加工而生产的产品有3000多种,而我国仅仅开发出90多种产品。

近几年,由于变性淀粉及淀粉糖的大量投产及扩产有力地促进了全球玉米深加工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球玉米淀粉产量为3940万吨,2007年为5400万吨,2010年超过了8000万吨,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从2009年到2011年每年15%-20%的增速发展,2009年玉米淀粉产量为2170万吨,2010年产量为335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美国人均消费的8%,欧盟的32%。

未来一定的时期,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机饮食习惯的转变,玉米淀粉的消费潜力仍有极大的空间。

目前,国际上生产玉米淀粉普遍采用“湿法生产玉米淀粉法”,这种技术就是对玉米先行进行浸泡,然后通过粉碎、筛分、离心、挤压、过滤等机械方法进行分离和干燥来提取。

这类生产技术的缺点是分离物的分离效果差、纯度有限,深加工提纯成本高,能耗大等。

因此,如何提高玉米淀粉的得率、纯度和降低能耗(水、电、煤)生产技术已成为玉米淀粉生产企业迫切需求。

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研究进展及应用

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研究进展及应用

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研究进展及应用酶制剂是一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家禽养殖中应用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生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

文章综述酶制剂在家禽养殖中的研究进展,提出酶制剂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酶制剂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动物饲料中主要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部分微量元素。

饲料中大量的营养物质不能被动物消化吸收,尤其是幼龄动物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原因主要是畜禽本身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

家禽养殖中的消化酶类可以将不被肠道消化吸收的大分子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等物质进行预消化,变成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

一些功能性酶类可以替代抗生素消除饲料原料中细菌污染。

功能性酶制剂具有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参与动物内分泌调节、提高家禽体内激素代谢水平的优势。

因此,在家禽养殖中应根据不同家禽不同基础日粮严格控制酶制剂的添加时间、添加种类及添加量。

文章主要介绍酶制剂的种类及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为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酶制剂的种类饲用酶制剂可以分为以助消化为目的消化类酶制剂和以降解单一及多组分的抗营养因子为目的的功性能酶制剂。

消化酶可以显著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摄食,降低料重比,帮助动物将饲料中大分子物质消化,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动物肠道黏度。

饲用酶制剂可分为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

单一酶制剂一般均是采用微生物液态发酵法生产而成的纯酶制剂;复合酶制剂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复配方法按照不同畜禽生长需求将单一酶制剂进行配制,另一种是通过固态发酵法将单菌株或混合菌接种在固态物料培养基上发酵获得。

单一酶制剂在家禽中作用有限,因此研制复合酶产品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1.1 消化类酶制剂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唾液、胰脏等)、植物(麦芽、山萮菜)及微生物中。

玉米是动物饲料中重要的能量来源,玉米中富含淀粉利于动物消化吸收。

但是,Liu等研究发现,鸡对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并不高,鸡回肠末端玉米淀粉的消化率低于 8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罗士津瞿明仁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铁鹰原刊于《新饲料》杂志2007年第4期摘要:复合酶制剂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起到了令人鼓舞的效果,该文综述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复合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影响复合酶作用效果的因素以及复合酶制剂在畜牧业中的作用效果,旨在为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复合酶制剂;作用机制;生产性能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对畜禽的消化吸收极为重要。

酶制剂是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生物体产生的酶提取出来制成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微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国内已开发生产出许多不同类型的畜禽用复合酶制剂。

复合酶中存在多种酶活,其中主要为非淀粉多糖酶(NSP酶)。

复合酶中的各种酶活起着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在各种酶的共同作用下,动物饲料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被破坏,其抗营养作用消失,因而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增进动物健康。

饲用复合酶中各种酶的种类和比例与动物饲粮有关.不同饲粮所含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同,需要饲用酶制剂所含酶的种类和比例也不同。

1 复合酶制剂分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菌类药物之一。

在过去的5O多年中,由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导致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且病原菌抗药性逐年增强,致使疗效下降,剂量提高。

为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94年就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给全世界提出了警告: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而现有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失去原来的疗效。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的绿色产品已成为当今畜牧生产的迫切需求。

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参与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对微生物细胞壁有水解功能的酶能够溶解微生物细胞壁而使其死亡。

由于水解酶的特异性很强,微生物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又存在差异,因此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微生物有水解作用。

即使对于某一特定微生物,由于细胞壁化学组成的复杂性,也需要不同类型水解酶的组合,才能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水解酶具有对某一病原菌所有血清型都有效的优点,当几种酶复合后,对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均有效,克服了一种抗生素只能预防一种病原菌或一种血清型病原菌的不足,也不存在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问题。

溶菌酶在医药和食品行业中已开始使用,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则刚刚起步,仅前苏联、法国、德国和美国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目前国内也已开始了相关研究。

而对复合杀菌酶药物的研究,国内外均刚刚起步。

高效、绿色养殖已成为当今养殖的主题,而复合酶制剂正是这个情况下诞生的产物,复合酶制剂将为养鸡业生产带来福音。

根据是否在动物体内大量分泌将饲用复合酶制剂分为内源酶和外源酶。

内源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脂肪酶等,外源酶包括植酸酶和NSP酶,其中包括NSP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反刍动物除外)、果胶酶等,半纤维素酶又包括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等。

2 复合酶制剂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2.1 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植物性饲料的利用效率复合酶制剂能使麦类日粮中高粘度的水溶性NSP水解成多糖片段,降低肠道内容物粘度,减少粘度对养分和内源消化酶的扩散阻碍作用,提高麦类日粮养分的消化率和吸收利用率。

酶也用于促进蛋白质和糖从禾本科原料的细胞器中释放。

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几种酶协同作用,包括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多种戊聚糖酶和蛋白酶。

植物细胞壁的分解可使更多贮藏起来的多聚糖变为适合于生长的营养物。

表1列出了几种饲料原料的非淀粉多聚糖所含的潜在营养物——葡聚糖。

由表1可清楚看出,非淀粉葡聚糖(NSP)中可利用葡聚糖的额外能值为O.6~1.0 MJ/kg。

植物细胞壁降解释放出这一额外能值是一相当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需要几种不同的酶共同作用[16]。

2.2 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激活内源酶的分泌消化功能,提高内源酶活性。

正常的健康成年动物,在适宜的生产条件下,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饲料中淀粉、蛋白质、脂类等养分的酶。

但幼年动物或动物处于高温、寒冷、转群、疾病等应激状态时,动物分泌酶的能力较弱或者易出现消化机能紊乱,内源消化酶分泌减少.因此在日粮中添加外源性消化酶,可以补充内源酶的不足,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动物的消化能力,减少应激条件下生产能力的下降.同时还可以促进内源酶的分泌。

由于水溶性NSP降低内源酶活性,添加NSP酶降解水溶性NSP,可提高肠道内源酶的活性,如肠道内源α-淀粉酶、胰蛋白酶、麇蛋白酶的活性2.3 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复合酶制剂有很很好的杀灭有害菌促进有益菌生长的作用:李永富等通过研究复合酶对鼠伤寒沙门氏茵S0013(Salmonella typhimurium 0013)的杀菌效果试验发现,经复合酶杀菌处理后,沙门氏菌数目比对照组减少了1000倍,比正对照的溶菌酶组减少了l0倍张石磊等人[18]研究发现,猪生长前期,在用稻谷代替部分(60%)和全部玉米的情况下加酶,比玉米-豆粕基础日粮组不加酶(正对照组)情况下组大肠杆菌计数分别降低5.57%(P0.05);乳酸杆菌计数分别提高0.58%(P>0.05)、0.12%(P>0.05);双歧杆菌计数分别提高0.89%(P>0.05)、0.22%(P>0.05)。

生长猪后期,上述相应组大肠杆菌计数分别提高了0.66%(P>0.05)、1.66%(P>0.05);乳酸杆菌计数分别提高1.26%(P>O.05)、0.79%(P>0.05);双歧杆菌计数分别提高0.1l%(P>0.05)、0.33%(P>0.05)。

由此可见,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有改善效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有利于猪的健康。

余有贵等人试验发现在不同谷物组成的日粮中添加NSP复合酶,均能显著降低(PK.R.RAMESH G.DEVEGOWDA给肉鸡饲喂含有特威宝SSF(一种复合酶制剂的名称)的日粮后,在回肠和盲肠的食糜中,大肠杆菌,链球菌计数和细菌总计数显著减少(P<0.05),而回肠食糜中的乳酸杆菌数目不受影响,但是盲肠食糜中的乳酸杆菌数目有所增加。

王金全等人经试验发现,与玉米对照组相比,小麦日粮NSP增加了肉仔鸡回肠厌氧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的数量(P>0.05),其中厌氧菌数量比对照组增加13.1%(P<0.05),而需氧菌的数量出现降低趋势,加酶后增加了需氧菌、乳酸菌、粪链球菌的数量(P>0.05),降低了厌氧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

2.4 提高免疫功能NSP酶可使日粮中的NSP降解成一些寡糖,如将豆粕中的甘露聚糖降解成甘露寡糖。

后者可防止致病菌在后肠道定植,增强畜禽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高峰等人[22]用伊莎蛋公雏鸡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小麦米糠基础日粮添加NSP酶制剂,使雏鸡的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增加(P<0.05)。

T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力、血清新城疫疫苗抗体效价显著提高(P韩正康[23]试验证明在饲喂大麦基础日粮条件下,适量添加粗酶制剂可使雏鸡血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I)、三碘甲状腺素(T3)水平明显提高,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

艾晓杰,韩正康[24]经试验表明,在7日龄雏鹅日粮中添加粗酶制剂后,血浆的促甲状腺素(TSH)和T3分别较对照升高11.76%和11.43%(P<0.05)。

高峰,韩正康等人经试验发现,小麦日粮添加酶制剂可使雏鸡甲状腺素(T4)、IGF-1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T3、胰岛素、血糖和尿酸含量未发现明显影响(P>O.05),因此酶制剂可以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激素促进雏鸡生长。

朱忠珂,汪儆等人[26]在AA 肉仔鸡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可以提高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21日龄,添加低、中、高酶活外源酶的试验组的法氏囊相对重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0.77%(P<0.05)、19.62%(P<0.05)和27.69%(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分别提高l1.32%(P<0.05)、17.58%(P<0.05)和l3.19%(P<0.05),血清球蛋白含量分别提高l4.11%(P<0.05)、21.86%(P<0.05)和10.54%(P<0.05)。

42日龄各试验组的胸腺相对重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3.82%(P<0.05)、43.16%(P<0.05)和29.0l%(P<0.05)。

2.5 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由于植物含有相当多的植酸,而植酸容易与磷结合。

结合态的磷是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因而降低了磷的利用率。

而植酸酶能将该结合物水解,生成游离态的磷。

供动物消化利用。

2.6 使某些成分在消化道内的消化位点转移。

如NSP的消化有大肠转入小肠。

但是消化后的营养更容易吸收。

2.7 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内代谢激素水平韩正康等研究发现酶制剂除影响家禽的消化吸收外,还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系统,非淀粉多糖(SNSP)降解可能会产生活性调节物质引起家禽神经内分泌生物轴的变化,从而提高了家禽生产性能。

还可提高畜禽体内代谢激素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促进生长,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3 影响复合酶作用效果的因素3.1 水分对酶活的影响水分对酶制剂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反应介质中水分必须达到一定比例,酶制剂才能充分发挥对底物的酶解作用,当植酸酶所处介质的含水量为零时,植酸酶完全没有活性。

体外试验中,介质含水量至少达到25%左右,反应才能进行。

但同时环境中存在水分时,酶活稳定性的保持又受到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样品水分含量越高,酶蛋白的变性会越显著。

例如当样品水分含量降为10%时.直至温度提高到60℃,脂酶才开始失活;而水分含量提高到23%时.在常温下便出现明显的失活现象。

3.2 矿物元素对酶活的影响特定的金属离子可以作为电子转移载体对酶制剂起到激活作用。

如芽孢杆菌中植酸酶对Ca2+ 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将植酸酶培育在含有Ca2+的环境中,部分失活的酶蛋白可重新回复酶的活性。

酶的来源及金属离子浓度不同,同一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程度和效应也不尽相同。

Ca2+是芽孢杆菌植酸酶的竞争性抑制剂,Ca2+过量将预先占据底物的活性位点从而抑制酶与底物的结合。

因此Ca2+过量会抑制植酸酶的活性,Fe2+、Zn2+、Mg2+,Cu2+等金属离子与植酸络合也抑制植酸酶的活力。

针对李氏木霉GXGβ-葡聚糖酶而言,Cu2+ 、Mn2+ 有抑制酶活作用,Zn2+、Co2+有激活作用,其他离子Ca2+、Mg2+,K+ 在不同浓度条件下有不同的作用。

5.0mmol/l以下的Ca2+、Zn2+ 以及10.0mmol/l以下的Co2+对葡聚糖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Cu2+ 具有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