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分析比较
关于普世价值观

关于普世价值观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其本质、意义和重要性应该是超越人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斗争的,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然的非人为定义的真理。
普世即普遍存在于世亦普遍为世人所公认,可以认为是一种超越种族,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价值观。
既然普世,就无狭隘之意,亦不可有局限性,倘若只是某个民族所共享,其他民族只是间接的受其影响,或在文化斗争中处于劣势,迫不得已接受一种价值观,那么这种价值观就不能称之为普世价值观。
也就是说,在普世价值观的诞生初期,应该是全世界所有民族共同自发产生的,或在和谐交流中,各民族自愿认同的,倘若不能做到此点,那么这种价值观便是狭隘而并非普世的。
普世价值观真的存在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价值观,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民主,共和”。
有的人认为,追求民主、共和是人类的共性使然,人类有反压迫,反专制的本性。
然而,我要问,人类的本性是追求民主共和,那么中国绵延存在了千年的封建专制又是怎样一回事?你不能解释或不能直接解释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不能说民主共和是普世价值观。
但从这个例子中,我似乎看到了人类的奴隶性质,如果民主共和是普世的,那么封建制度就不应该存在。
在反压迫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勇斗士不假,但我同时看到了他们反压迫后的表现,他们同样变得专制而残暴。
孙中山的努力才最终使封建专制瓦解,孙中山接受的是西方思想,很难说民主共和是我们中国人自发想到的,而其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说明民主共和思想的扩散依赖的还是封建残余势力。
这从根本上就不纯洁,说其是普世价值观,确实勉强。
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看来,价值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根本没有所谓抽象的超阶级的普世价值观,没有适用于一切时代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如果说“普世”的概念能够让我们受伤的心灵得到些许的安慰,那我不得不说这种争论的存在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普世价值观的新发展,是特定主体在扬弃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对建立起来的更加公平、自由、民主、和谐,幸福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
构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需要普世价值观

构建当今中国和谐社会需要普世价值观发表时间:2013-06-28T09:49:36.9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5月总第118期供稿作者:殷学军[导读] 儒家历来提倡天地之间人为贵,主张社会以人为本、国家以民为本。
殷学军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第四中学442600一个和谐社会,固然需要政府、军队、法律与科技,需要先进生产力的支撑,但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也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而人的素质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人先天的生理素质、智商水平和后天的文化素质决定的。
这后天的文化素质包括了受教育程度、知识积累程度和道德境界的高低。
一个和谐社会是否能够建立并得以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人群作为社会的主体。
而高素质人群的培养不仅需要科学知识的灌输、法律意识的培植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磨炼,而且需要通过道德教育使之明白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需要经过自我修养不断完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境界。
儒学在培养人的文化素质、完善道德人格方面是有深厚传统和丰富资源的。
一、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文明有礼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儒家历来提倡天地之间人为贵,主张社会以人为本、国家以民为本。
这就从根本上肯定了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发言权。
而在推翻了君主专制的现代社会中,儒家的民本思想必然能与现代民主思想相接轨,从而推动现代民主政治的建设。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张岱“予夺之权,自民主之”的思想主张,就是从反思与批判君主专制弊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带有民主启蒙性质的新民本思想。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新民本思想,曾被清代御用文人李慈铭之流所诋毁,却被近代维新派学者谭嗣同、梁启超等当作倡导民权共和的大旗,又被现代马克思主义学者侯外庐等誉为“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这是不足为怪的。
它说明,儒家的民本思想传统是可以转化为民主思想资源的。
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继承与发扬儒家的仁爱、民本思想以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恰恰从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中国式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色。
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还是“普适”价值?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价值观念。
普世价值可分客观价值主义与相对价值主义两种类别。
客观主义认为,普世价值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且标准一致的共同价值观,人们必须认识、接受和实践这种价值观,而不能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客观普世价值进行拒斥和反对,被视为是腐朽、落后甚至倒退的表现。
相对主义则认为,不存在绝对的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是相对的,每个民族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普遍价值观念。
被称为“网上百科全书”的“维基百科”中有“普世价值”(universalvalues)的词条,其解释大体有三层意思:其一,“在哲学或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理念”;其二,“广义,没有确切内容,一般都是自话自说,没有广泛认同”;其三,“代词,即‘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另一种说法”。
那么,普世价值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普世价值的侧重点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等基本方面的认同和捍卫,而不是对全部社会价值各方面的相互认同。
普世价值所要求的并不是一个无差别、无对立的世界,而是要求一个“处理相互的对立的时候有底线的世界,这个底线就是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是“人们的自我意识的联盟”,是相互认同和确保。
比方说“自由”这个普世价值,显然不能是“自由地剥夺别人的自由、生命等等。
也就是说普世价值之间是相互关联、统一的,任一方面都不具备单一的绝对性。
在我国,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的定义及内涵各抒己见,现列举如下:万俊人认为,“普世伦理是一种基于人类公共理性和共享性价值观念基础之上,并以人类最基本的道德生活为主题的通过共识和相融互通的伦理理念,寻求的只能是最低限度的普遍化方式”。
1李德顺认为,“人类普遍价值有两种形式,其中之一就是事实上存在着人类普遍的或超越了民族、国家、阶级、宗教、行业等界限的共同基本价值,但普世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试论全球化境域下的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一
化才能在文化的相互较量和冲 突中生存 下来 , 形成了所谓 的 普世价值。因此 在全 球化 时 代 , 世价 值 是强 势 文化 的价 普 值观。 , r 最后, 从普世价 值的哲学依据看 , 价值观的绝对性因素构
.
成了普世价值存在的哲学依据。 I J 事物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
7 0・
文 社嬖 化
试论全球化境域下的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 系的辩证关系 , 、
冷 超 王建光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0 9 ) 10 5
摘 要: 全球 化是 我们 时代 的基本 特征 , 它带来 了世界经济、 治、 政 文化等各 个方面价值 观念之 间的互动, 其是促进 了中 尤 西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 碰撞和冲突。 因此,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的 时候 , 如何对待西方 文明成果 , 尤其是 普世价 值 , 有 十分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 具 关键字 : 全球 化 ; 普世 价 值 ;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社 中 图 分 类 号 :8 1 1 B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87 20 ) 0— 7 0 + 17 6 4 (09 1 00— 2
“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

2014年2月第27卷 第1期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PoliticsInstitute Feb.,2014Vol.27No.1收稿日期:2014-01-15作者简介: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大课题研究———重大是非问题辨析】“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普世价值”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它根本就不是普世价值,只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和意义而已。
将“普世价值”称之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其目的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最终用西方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进行西化改造。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2014)01-0023-04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所谓“普世价值”,大力推崇,使“普世价值”成了一个时髦用语,在人们的思想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制造了不少混乱。
那么,“普世价值”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是不是普世价值?应怎样对待“普世价值”?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
一、“普世价值”是什么一些信奉“普世价值”的人对我们党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肆意歪曲,称“中共接受了普世价值,是普世价值的胜利”;宣扬“西方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主流”,说“中国只有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有前途”,“改革开放就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等等。
普世价值和全人类价值区别

- 1 - 普世价值和全人类价值区别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世界都可以通过其价值来定义。这个价值是能被所有人认同的,大家都认为它是真理,才算是真正的价值。如果你认为的价值是全人类价值,那么你便违背了自然。普世价值的核心思想就是“共同”、“平等”,全人类价值的核心思想是“进步”。共同点 所以,在我看来全人类价值和普世价值完全是两个概念,在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也体现出这一特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我国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是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而在西方,很少有人通过选举,他们的公职人员基本上都是由自己的父母决定的,我们与西方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共同点都是人民当家做主,只不过中国式民主更加和谐。所谓的“你死我活”,在中国不存在,西方是在没有生命危险下的斗争,并且发动战争需要具备几乎所有的条件,而中国则不同。即使国家面临灭亡,但是每个中国人都相信它会东山再起,我们就是最大的动力。所以,中国在不断地发展,不仅拥有数量庞大的人口,还有巨大的潜力。共同点的实质就是强调全体国民的利益,这也意味着必须保证个人的权利。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有许多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全体人民的利益,比如说:三鹿奶粉事件,毒大米事件等等。普世价值强调的是每个人权利的平等,所以,在西方,只要你有钱,就可以购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甚至可以将它送给你的朋友,也不用担心什么。所以,西方国家可以允 - 2 -
许枪支泛滥,而中国却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即使你是总统,也要为人民服务,而在西方则不同,钱财在哪儿都可以行走,而人民却在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总会说:这个人不错,帮助了好多人,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却很少听到有人夸赞那个杀人犯,他们一直用“变态”来形容那些没有人性的人。每次我听到那种夸奖,我就会觉得很讽刺,甚至觉得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小于他的罪恶,或者是全人类的价值观造成的。也许我的表达不够准确,但是我真的不想要这样的结果,难道这就是普世价值和全人类价值的区别吗?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的关系

【 关键词 】 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体 系; “ 普世价值” ;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一
、
社会 主义核, 价值体 系与 “ 普世 价值 ”的概念 及相
理 。用幸福来说 明,世界上 只存在 中国人 的 “ 幸福观 ”和美
关 问 题
( 一 )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及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观 的 概 念
一
题 的产生不完全是一个学术 问题 ,也是 一个 意识 形态领域斗 争 的问题 。作 为以美 国为核心 的西方 ,是企 图将 其特 定的所 谓 “ 自由” 、“平等 ” 、“人权 ”等作为 “ 普 世价值 ”来 推而 广之 的,实现对社会 主义进行颠覆 的企 图。当然 不否认 这些 价值有适用 于其他 国家或地区的因素 ,但如果认 为西方的这
角度抽象 出了理论上 的 “ 普世价值 ”是存在 的 ,而从 矛盾 的 特殊性 的角度论证 了实践 中的 “ 普世价值 ”是不存 在的。因 此 ,这里就需要我们在处理 “ 普世价值 ”问题 时要将 理论 和
实践两个层面结合起来。 另外还应该注意这样一个问题 ,即 “ 普世价值”这一问
和凝 聚力 。 ”并指 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社会 主义意识 形态 的本质体现 。要巩 固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 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 民 ,用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 以爱 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鼓舞斗 志 ,用社会 主 义荣辱观引领风 尚 ,巩 固全党全 国各族人 民团结奋 斗的共 同 思想基础 。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研究也在此前 后陆续展开。 党的十八 大初 步提炼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 导富强 、民主、文明 、和谐 ,倡导 自由 、平等 、公 正 、法治 , 倡导爱 国、敬业 、诚信 、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 ”这 “ 三个倡导 ”是对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体 系进 行提炼深化的结果 ,即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由此 而产生 。
论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实质及应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观照

性,只能是资产 阶级才享有的现代性、 自由、个人权利 民主、理性。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资产阶级 “ 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 治鉴别力,努力排除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干扰,全面深化改革 ,大力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 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 全面深化改革
行 公 道 、正 义 、权 利 平 等 、义 务 平 等 和 利 益 普 遍 和 谐 这 一 类 虚 伪 的 空话 ,就 失 去 了最 后 的立 足 之 地 ,而 现 代 资 产 阶 级 社 会 就 像 以 前 的 各 种 社 会 一 样 真 相 大 白 :它 也 是 人 数 不 多并 且 仍 在 不 断 缩 减 的 少数 人剥 削绝 大 多数 人 的庞大 机构 。”b
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 格 ,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
里 长 城 、征 服 野 蛮 人 最 顽 强 的 仇 外 心 理 的 重 炮 。 它迫 使 一 切 民 族— — 如 果 它 们 不 想 灭 亡 的 话— — 采 用资 产 阶 级 的生 产 方 式 ;它 迫 使 它 们 在 自己那 里 推 行 所 谓 的文 明 ,即变 成 资 产 者 。一 句 话 ,它 按 照 自己的 面貌 为 自己 创造 出一 个 世界 。” 事 实 上 ,正 因 为 如 此 ,资 产 阶级 的 意识 形 态 才 与 以 前
“ 祛魅 ” ,而是实实在在地从资产阶级社会的经 济条件 中衍生 出来 的 ,只不过在意识形态上借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分析比较 【摘要】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的比较,发现普世价值概念的缺陷,同时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一定的普世意义,从而为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清晰地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十八大报告有了新的表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一系列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我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 谈及价值观问题,不能不涉及到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普世价值”在国内受到大家的注视瞩目,与《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此文于2008年5月22日刊登出来,当时文章并没有署名具体作者,仅是署名“南方周末编辑部”,文中有这样的一句惊亮话语“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普世价值的承诺”。目前,对于普世价值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之一是从政治话语层面去阐述,把它看作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输出所谓普世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价值理念,借以表达西方的政治诉求,消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意识”2
1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08/c_113637858.htm
2 郝立新,普世价值问题研究八人谈.【J】.思想理论导刊,2008(11) 2
面对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我们不应该回避。相反,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理念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两者的异同,认清两者的本质,做到不为一些错误的观念所惑,坚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一、两种价值观的内涵比较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主要意指主体需要与客体满足的关系范畴。这里的主体是指人或人的集合;客体则是指一切存在着的客观事物。主体的需要甚为复杂,为何如此?主体,它可以是一个人,或是一群人,或是一个阶级,或为一个民族,或为全体国民,更可为全人类。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指出主体的需要是多式多样,我们可宏观地将其概括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活在不同时间动在不同地域,需要也就相异。客体同样是错综复杂,不仅仅客体自身纷繁多样,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客体的性能也在连续地发生变化,满足需要的功能当然也在进行着变化。3具体而言,价值概念,有如下三个特点:其一,主体性。价值的本质特性, “任何价值和价值观念都具有特定主体性,我们在谈论价值和价值观念时,十分有必要搞明白它是‘谁的’,是属于谁的价值和价值观念体系,就该对应地用谁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来说明。”4;其二,层次性。价值是可以分层次的。从个人角度来讲,个人价值的最高层次是人生观,即人生的意义,为什么而活着。当然一个人还可有相异于他人别的价值。国家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价值,最重要的部分要指向“核心价值”5;其三,发展性。价值层次不是凝固一成不变,随着主体需要的发展变化和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的不断变化,价值层次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化。 就概念而言,也各不相同。普世价值,从词源上说,颇有争议。“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除“普遍”之义外,还含有“根”的意味,是一个富含价值意义的词6。至于普世价值,又译为“普遍伦理”、 “全球伦理”或“世界伦理”。普世价值,就是指“超宗教、超国家、超民族的,任何人、
3 李士坤,对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年11月,P5
4 李德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当代普世价值.【J】.学术探索,2011年10月,P2
5 李士坤,对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年11月,P6
6 伍志燕,权珊珊,“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比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1期,P85 3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和理念。”7关于普世价值的内涵,一般认为包含这样三个层面:“第一,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所有人;第二,具有普遍永恒性,适用于所有时间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第三,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来表述的。只有符合以上三个基本判断,才能称为普世价值命题。”8 核心价值,该词来源于英文Core Value,意指“一个社会或团体成员的最基本和持久的信念”。本文指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意义上的,是指“社会统治阶级和集团,从自身根本利益出发,依靠政权的力量确立和推行的价值观念或价值体系。它是一个社会或集团的核心与灵魂所在,在价值追求内涵上超越了任何一种基本价值,代表着该社会或集团发展的方向和未来。”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居于核心地位,其中至少蕴含了三点深刻的含义:第一,它代表和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拥有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更加坚定维护中华民族长治久安的功能作用。第二,它体现了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中国的正确前进方向,是中华民族沿着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走历史必由之路的根本保证。第三,它完整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10我们可以明确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确地展现了全体奋进的中华儿女在当今时代的价值诉求。 关于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比较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其一,性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概念本身已经明确自身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体系有着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性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共产主义的价值体系;集体主义的价值体系;爱国主义的价值体系。11。相较而言,普世价值似乎并未带有特定的性质。但事实上,这个词经常被西方
国家用来推销它们的价值观,所以,“普世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西方价值观的代名词,也因此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7 伍志燕,权珊珊,“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比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1期,P85 8 冷超,王建光,试论全球境域下的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J】.福建论坛,2009,P71
9 伍志燕,权珊珊,“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比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1期,P86 10 李士坤,对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9年11月,P6
11 高璐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普世价值”比较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7月,P101 4
其二,内涵上,普世价值的普适性,包含两层涵义:第一,从世界范围看,这种价值观念是适用于所有人的。第二,从历史角度看,这种价值观是适用于所有时间和时代的。普世价值是针对个别价值和特性价值而言的。它内在地包含这么一种逻辑,即“这种价值往往被看成是个别价值和特性价值的对立物,是一种从个性事物、个别价值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并且,这种所谓‘共性’并不是寓于个性之中的对立物,而是一种完全脱离个性而独立存在的共性。”12就此意义而言,普世价值对于个别价值似乎有着某种道义上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容易产生强者对弱者强制灌输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行为。但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价值应该是尊重主体选择的一种价值,也就是主体自认为某种事物对他有价值,才叫有价值。别人强加给他的东西,对他而言,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还可能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就核心价值而言,它主要是针对多元价值和普通价值而言的。它一方面承认,世界或一国社会中存在多元价值。另一方面,在这种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中。13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核心价值概念比普世价值更有包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为合理。 其三,从外延上看,纵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历程,直至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词,二十四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至于普世价值概念的外延,笼统繁杂,尚未形成共识。就西方意义上的普世价值而言,无非就是其大力鼓吹的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平等、博爱,,主张世界其它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都必须以西方提倡的“普世价值”为尺度,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从字面意义上看,不难发现在外延方面,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西方的普世价值存在某些“重合”之处,比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等。但事实上,两者有着质的区别。举“民主”一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而西方的民
12 伍志燕,权珊珊,“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比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1期,P86 13 伍志燕,权珊珊,“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比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年第1期,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