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侨华人概况
后苏哈托时期的印尼华人参政——以几次大选和地方选举为例

2015年第3期南洋问题研究No.32015(总第163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63后苏哈托时期的印尼华人参政以几次大选和地方选举为例廖小健ꎬ吴㊀婷(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ꎬ广东广州510632)㊀㊀㊀收稿日期:2015-02-09㊀㊀㊀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华侨华人在中国大国外交建设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 (15AMZ012)㊀㊀㊀作者简介:廖小健ꎬ女ꎬ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吴婷ꎬ女ꎬ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博士研究生ꎮ摘㊀要:1998年进入后苏哈托时期以来ꎬ印尼华人通过积极参加历届大选和地方选举ꎬ已改变了以往沉默俯首不问政治的消极形象ꎬ经历从逐渐融入印尼主流政治ꎬ到以主人翁身份问政参政的蜕变ꎬ至今已成为印尼政治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ꎬ对印尼政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ꎬ受到印尼主要政党和各民族的高度重视ꎮ关键词:后苏哈托时期ꎻ华人ꎻ参政中图分类号:D73/77.2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3 ̄9856(2015)03 ̄0057 ̄07引㊀言印尼曾是荷兰的殖民地ꎬ不少华人为印尼独立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ꎮ1945年印尼独立后ꎬ一些华人参加各个政党或组织政治社团ꎬ投身当地政治ꎮ印尼各届政府为了显示民主与平等ꎬ也委任过一些华人出任国家部长㊁议员ꎮ但他们人数极少ꎬ势单力薄ꎬ影响有限ꎮ1965年到1998年新秩序时期ꎬ苏哈托政府不断采取措施消除华人的华族特性ꎬ取消华人的基本政治权利ꎬ印尼华人根本无法参政ꎬ更谈不上维护华人权益了ꎮ1998年印尼发生令人震惊的 5月排华暴乱 ꎬ华人惨遭欺凌淫杀ꎬ倍感悲苦无助ꎬ成千上万的华人被迫逃离印尼ꎮ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ꎬ印尼开始进入民主改革时期ꎬ给印尼华人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参政机会ꎬ从此印尼华人参政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ꎮ印尼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ꎬ后苏哈托时期的印尼华人参政ꎬ值得关注ꎮ在印尼这个多元民族国家中ꎬ华人作为少数族群ꎬ参政的主要途径是参与选举ꎬ表达政治诉求ꎬ争取华人权益等ꎮ华人参与选举主要采取3种方式:一是组成华人政党ꎬ派出候选人竞选各级议员和政府职位ꎻ二是加入其他政党ꎬ作为该党候选人参选各级议员和政府职位ꎬ三是华人选民参与投票ꎬ支持自己心仪的候选人ꎮ表达诉求争取权益的方式很多ꎬ如华人社团和华文传媒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政治动员ꎬ表达政治诉求ꎬ争取华人权益等ꎮ其中ꎬ华人在历次大选和地方选举的表现ꎬ最能反映后苏哈托时期印尼华人参政的发展历程ꎮ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ꎬ印尼于1999年㊁2004年㊁2009年和2014年ꎬ先后举行了4届全国大选ꎬ大选前后还分别举行了各级地方政府选举ꎮ华人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提升ꎬ参政成效日益显著ꎬ对印尼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ꎮ一㊁1999年大选1999年6月举行的印尼全国大选ꎬ是历经数十年浩劫后ꎬ印尼华人参加的第一届民主选举ꎮ劫后重生的华人ꎬ打破了几十年的沉默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这届大选ꎬ他们或是踊跃投票ꎬ积极助选ꎬ或是通过组织政党参选和加入其他党派参选等方式ꎬ参加各级竞选ꎬ充分地行使难得的民主权利ꎮ当时ꎬ广大华人主要支持华人的大同党和其他在野政党ꎬ包括斗争民主党㊁民族复兴党㊁国民公义党等ꎮ如西加里曼丹的坤甸ꎬ华裔人口占总人口的20%以上ꎬ选举期间ꎬ数以千计的华裔青年走上街头ꎬ为以华人为核心的大同党拉选票ꎮ在华人选民的支持下ꎬ大同党在西加里曼丹㊁北苏门答腊和廖内获得了较多的选票ꎮ在雅加达华人区ꎬ投给斗争民主党的华人选票高达95%ꎮ有分析认为ꎬ在苏哈托时代ꎬ华人成了只顾埋头干活的 顺民 ꎬ即使参加选举ꎬ也只是被动地把选票投给执政党ꎬ而此次选举中ꎬ他们把选票投给自己所支持的在野政党ꎬ可见华人政治意识已大大提高ꎮ2002年中国学者在印尼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也显示ꎬ在回收的168份有效问卷中ꎬ85.7%的人认为华人应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ꎬ否定的人只占14.3%ꎮ[1]这届大选ꎬ共有8名华人当选国会议员ꎮ包括华人大同党的林冠玉ꎬ还有斗争民主党的郭建义㊁黄松长ꎬ国民使命党的李宁彪㊁黄国豪㊁詹特拉 维查雅ꎬ专业集团的恩卡迪亚梭等ꎮ[2]同年10月ꎬ瓦希德总统宣布成立的 国家团结内阁 ꎬ郭建义被任命为财经工业统筹部长ꎮ2001年7月ꎬ梅加瓦蒂取代瓦希德当选印尼第五任总统后ꎬ郭建义再出任建设国务部长兼国家建设计划主任ꎬ并当选人民协商会议副议长ꎮ郭建义是印尼著名的经济学家ꎬ也是当时的印尼斗争民主党的副主席ꎮ1999年大选结果ꎬ对印尼华人具有重大意义ꎮ1965-1998年苏哈托统治时期ꎬ华人备受歧视欺压ꎬ1998年5月印尼还发生令人发指的排华暴乱ꎬ随着苏哈托政权的垮台和新政府的成立ꎬ印尼华人的发展是否出现转机?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ꎮ1999年大选ꎬ多名华人当选议员以及华人被任命为内阁部长ꎬ说明印尼华社发展真的出现了重大的转机ꎮ另外ꎬ1998年前ꎬ由于 新秩序 集团实行压制㊁歧视和裙带政策ꎬ华族被局限于经商ꎬ逐渐远离政治ꎬ印尼大众形成一种陈见ꎬ认为华族都是极端自私的经济动物ꎬ全然不顾印尼人民和民族的命运ꎮ华人当选议员和出任内阁部长ꎬ表明历经浩劫的印尼华人已经觉醒ꎬ开始积极参政ꎬ华人过去对政治不闻不问的形象随之大大改变ꎮ二㊁2004年大选2004年大选ꎬ是印尼有史以来第一次全面地直接选举ꎮ各族选民除了可以直接投票选举各级议会议员ꎬ还可以直接投票选举总统和副总统ꎬ①印尼华人的参政空间进一步扩大ꎬ参政热情持续提升ꎮ不过ꎬ因为这届大选提高了参选政党的准入资格ꎬ参选政党由1999年的48个锐减了一半ꎬ只有24个政党有资格入围参选ꎮ华人政党因条件所限ꎬ无一能通过审核参选ꎮ因此ꎬ印尼华人主要是通过加入其他政党的途径ꎬ竞选各级议席ꎮ由于从总统到地方的所有职位都是直选产生ꎬ华人选票的重要性骤然提升ꎬ各主要政党对华人选民也日益重视ꎬ纷纷出招争取华裔选民ꎮ这届大选要选出550名国会议员和128名地方代表理事会议员ꎬ以及2000多个省议席和1万多个市县级地方议席ꎮ据印尼华文报纸«国际日报»总编辑李卓辉的介绍ꎬ在当年获准参选的24个政党中ꎬ有17个政党派出华裔候选人竞选国会议员ꎬ总人数超过210人ꎬ在总共7786名候选人中占2.7%ꎮ其中ꎬ新印尼联合党把12名华裔作为选区主要候选人ꎮ另外ꎬ在全国32个省竞选人民协商会议(简称人协)代表的920名候选人中ꎬ也出现了20名华裔候选人ꎬ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ꎮ[3]另一估计数据认为ꎬ参选政党分别推举170名和130名华人为中央国会及地方议会议员的候选人ꎮ[4]由于华人社会的积极准备和努力ꎬ这届大选ꎬ成功当选为国会议员的华人增加到13位ꎬ[5]比1999年增加了整整5席或62%ꎬ华人参政取得了重大的突破ꎮ同年10月ꎬ华人冯慧兰被委任为贸易部长ꎮ在地方议会选举中ꎬ华人也大有收获ꎮ这是印尼建国以来ꎬ华裔参选人数最多ꎬ以及当选国会议员最多的一届大选ꎬ也是各主要政党因为直选ꎬ极力争取华裔选民的一届大选ꎮ按时任印华论坛主席余麦枫的看法: 说明华族在政治上的一大觉醒ꎮ 这种新气象被认为是华人已开始融入印尼的主流政治 ꎮ[6]三、2009年大选2009年4月9日举行的全国大选ꎬ是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期以来的第三次民主选举和第二次总统直选ꎬ由1.7亿多选民投票选出560位国会议员ꎬ132位地方代表议员(每省4位代表)ꎬ33省的1980位省议员和477县的1万多地方议员ꎮ参与选举的政党多达44个ꎬ包括中央38个和亚齐地方6个ꎮ2004年华人参选的重大突破ꎬ2006年实施的«新国籍法»ꎬ对华人参政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ꎮ2009年大选ꎬ印尼华社的各界精英ꎬ纷纷加入各大小参选政党ꎬ争取成为候选人角逐各县市㊁省区和中央国会议席ꎮ结果ꎬ不论是县市议员㊁省议员或国会议员候选人ꎬ都创下历来人数最多和代表最多政党的记录ꎬ所代表的政党派系ꎬ几乎遍及大部分政党ꎬ即使是一些伊斯兰政党ꎬ也推出华人候选人参加竞选ꎮ华裔候选人估计有千人以上ꎮ人数之众ꎬ创历史新高ꎮ[7]当时ꎬ几乎各省都有华裔候选人竞选国会议员ꎬ参加省议席竞选的也不少ꎬ如大约80名来自15至20个政党的华裔候选人ꎬ参选雅加达省议员ꎮ许多年轻华裔新生也积极参加县议员或市议员的竞选ꎬ如有22位华人青年参加廖内群岛省吉里汶县议员竞选ꎬ有超过30位华人青年参选山口洋市议员ꎮ这届大选ꎬ有14名华人当选国会议员ꎬ[8]在邦加勿里洞县当选的3个国会议员中ꎬ有两名为华人ꎬ其中一位就是后来当选雅加达副省长的钟万学ꎮ当选各级议员的华人也不少ꎬ还有出任议会议长的ꎮ如在西加省坤甸市的45名当选市议会议员中ꎬ有7位是华人ꎬ其中刘健源(民主党)㊁黄哲①印尼总统原来是由人民协商会议(由国会议员和地方代表理事会议员组成)选举产生ꎮ在1999年6月7日的大选中ꎬ梅加瓦蒂领导的斗争民主党得票最多ꎬ成为议会第一大党ꎬ但在10月20日人民协商会议内部举行的总统选举中ꎬ她却输给了伊斯兰教士联合会主席瓦希德ꎮ这种情况饱受诟病ꎬ并推进了选举体制的改革ꎬ根据2002年8月人协年会第四次修宪的决定ꎬ2004年大选起ꎬ总统和各级议员全部改为直选ꎮ中(民主党)是成功连任ꎬ其他5位则是首次当选ꎬ他们分别是陈利贤(民主党)㊁许克敏女士(民主党)㊁周慧娟女士(斗争民主党)㊁赵善斌(从业集团党)㊁黄永汉(民心党)ꎮ刘健源曾任坤甸市议会副议长ꎬ2009年成功连任后ꎬ众望所归ꎬ还进而荣任坤甸市议会议长ꎮ2004年为苏西洛总统任命为贸易部长的冯慧兰ꎬ2009年大选后继续受委内阁部长ꎬ改任为旅游和创新经济部长ꎮ2009年大选ꎬ是印尼于2006年实施«新国籍法»后的第一届大选ꎬ在印尼华人参政中占有重要地位ꎮ华人第一次以平等公民的主人翁身份参加大选ꎬ参政热情空前高涨ꎮ印尼华文媒体«国际日报»刊文指出ꎬ印尼华社各界精英ꎬ在各县市㊁省区和中央国会积极参加各政党竞选ꎬ创下历来人数最多和代表最多政党的记录ꎬ标志着印尼华人从2009年起ꎬ已成为主流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ꎮ[9]意气风发的华人 期待从2009年4月印尼全国普选开始ꎬ华人议政参政进入一个崭新阶段ꎬ在10年之后ꎬ即2019年ꎬ华人精英将崭露头角参选国家副总统ꎮ[10]可见ꎬ取得平等公民地位的华人ꎬ对参政议政充满期待ꎬ信心日增ꎮ四、2014年大选2014年大选ꎬ还真的有政党拟邀请华人参选副总统ꎬ这是前所未有的ꎮ早在2013年7月ꎬ印尼民心党主席维兰托就宣布ꎬ他将与华裔传媒大亨陈明立搭档ꎬ参选2014年正副总统ꎮ66岁的维兰托说ꎬ虽然总统选举要在一年后才举行ꎬ而其他政党也应该只会在明年4月的国会选举结束之后ꎬ才会公布各自的总统候选人人选ꎬ但民心党决定放胆一搏ꎬ提早作出宣布ꎮ他深信ꎬ以他35年协助3届总统领导军队的经验ꎬ再加上成功华裔企业家陈明立的辅助ꎬ必会领导好国家建设ꎬ实现改革目标ꎮ[11]也是在2013年ꎬ戈尔卡党也把印尼著名华人富豪翁俊民列入副总统考虑人选之一ꎮ很显然ꎬ这些都是主流政党争取华人选票的手段之一ꎮ事实上ꎬ最终并没有华人参选副总统ꎮ但印尼主流政党曾作出拟邀请华人参选副总统的姿态ꎬ还是充分表明了华人得到印尼政党的高度重视ꎮ2009年大选前ꎬ印尼华媒曾刊文期待 10年之后ꎬ即2019年ꎬ华人精英将崭露头角参选国家副总统 ꎮ[12]看来并非虚言ꎮ2014年大选ꎬ代表各党竞选国会议席的华人候选人多达70人左右ꎬ成功当选国会议员的有13位ꎬ占560位国会议员的2.3%ꎮ后苏哈托时期的4次大选中ꎬ在前3届大选中当选国会议员的华人ꎬ1999年有8人ꎬ2004年和2009年分别是13名和14名ꎮ[13]2014年华人竞选国会议席的成绩ꎬ基本上延续了2004年和2009年大选的发展态势ꎬ比较稳定ꎮ2014年华人参政的突出成果ꎬ是对总统选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ꎮ当时有两个组合ꎬ佐科和普拉博沃参与总统竞选ꎬ由于普拉博沃涉嫌策划了1998年 5月排华暴乱 ꎬ引起不少华人的不满ꎮ该届大选ꎬ大多数华人ꎬ特别是青年华裔选民和海外华裔选民ꎬ几乎都倾向支持佐科ꎮ例如ꎬ据印尼驻新加坡使馆的资料ꎬ在新加坡参与印尼总统选举投票的38ꎬ172位选民中ꎬ有79.25%(30ꎬ250票)支持佐科组合ꎬ20.01%(7639票)支持普拉博沃组合ꎬ废票283张ꎮ[14]其中ꎬ支持佐科组合的选民ꎬ不少是华人ꎮ2014年7月22日公布的总统选举结果显示ꎬ广大华人倾力支持的佐科成功胜出ꎬ得票率为53.15%ꎬ比其对手普拉博沃得票率的46.85%ꎬ整整多出了6.3个百分点ꎬ佐科的多数票高达800万ꎮ①选举结果ꎬ对华人参政是一个极大的鼓舞ꎬ因为在佐科的胜利中ꎬ也应该有他们的一票之力ꎮ据统计ꎬ2014年印尼总统选举的登记选民为1.903亿ꎬ约占全国人口2.376亿的约80%ꎮ2014年的①«选委会宣布卓-卡赢得总统选举»ꎬ«国际日报»(印尼)2014年7月23日ꎮ普拉博沃不接受选举结果ꎬ并提起诉讼ꎬ但宪法法院已于8月21日裁决其败诉ꎮ印尼华人人数ꎬ一般估计ꎬ应在1200万人左右ꎮ按80%的比例计算ꎬ印尼华裔人口中的选民大概约960万ꎬ减去支持普拉博沃的ꎬ以及没有参加投票的ꎬ支持佐科的华人选票ꎬ保守估计也应有700万左右ꎮ在印尼总统选举的新旧对决和两极分化的激烈搏弈中ꎬ约700万华人选票ꎬ在决定佐科获胜的800万多数票中ꎬ其重要性ꎬ显而易见ꎮ五、地方行政选举除了参加各级议会选举ꎬ印尼华人也积极参选各级地方行政职位的选举ꎬ2003年12月ꎬ华人张锦坤当选为西加里曼丹上候县县长ꎬ[15]这是最早当选地方行政首长的华人之一ꎮ2004年有不少华人当选镇长ꎬ2007年华人黄汉山和黄少凡分别当选西加里曼丹省副省长和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市市长ꎬ其他陆续当选的还有西加坤甸县县长黄努山ꎬ等等ꎮ随后ꎬ华人不断问鼎更高级行政职务ꎬ如陈金扬参与2010年5月举行的棉兰市长选举ꎮ该次选举ꎬ首轮共有10组候选人竞选ꎬ经过了激烈的对决ꎬ6号和10号候选人ꎬ分别以150ꎬ671和140ꎬ676的选票ꎬ成功进入6月19日的第二轮选举ꎮ其中的10号候选搭档ꎬ是由华人陈金扬(SofyanTan)和NellyArmayanti组成ꎬ尽管没有胜出ꎬ但虽败尤荣ꎮ因为ꎬ棉兰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北部苏门答腊岛ꎬ是该岛最大城市ꎬ人口210万ꎬ华人约占25%ꎬ该市华人敢于参加市长竞选ꎬ并在第一轮选举进入第二ꎬ是非常不容易的ꎮ[16]华人再接再厉ꎬ并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骄人战绩ꎮ在2012年雅加达省长的选举中ꎬ与佐科搭档的华人钟万学ꎬ成功当选印尼首都雅加达省(特区)的副省长ꎮ这次选举非常激烈ꎬ由于力量悬殊ꎬ佐科威与钟万学的参选ꎬ开始并不为人看好ꎮ但他们在2012年7月11日第一轮选举进入前两名ꎬ在9月20日举行的第二轮选举中ꎬ赢得247万张选票ꎬ得票率高达53.82%ꎬ大大超过对手的212万张选票和得票率46.18%ꎬ最终击败法乌兹(时任雅加达省长)和南利(退休将军)组别ꎬ成功胜出ꎮ[17]雅加达是印尼政治㊁经济㊁文化中心ꎬ钟万学的当选ꎬ成为印尼华人参政的又一次重大突破ꎬ是印尼华人赢得平等政治地位ꎬ成功融入主流社会的又一重要标志ꎮ不仅印尼华社为之欢欣鼓舞ꎬ国际社会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ꎮ认为 它意味着华人终于摆脱边缘人的身份ꎬ进入社会主流ꎻ同时也反映了印尼的民主政治ꎬ发展得更加包容成熟 ꎮ[18]2014年大选前ꎬ在全国34省中ꎬ有3位民选的华人副省长ꎬ分别为雅加达副省长钟万学(任期2012-2017年)ꎬ西加里曼丹副省长黄汉山(任期2012-2017年)ꎬ东奴沙登加拉副省长李振光(任期2013-2018年)ꎮ3位华人副省长ꎬ在海外华人社会中ꎬ印尼华人的参政成绩是相当突出的ꎮ随着2014年10月佐科就任印尼新总统ꎬ原雅加达华人副省长钟万学已顺理成章地接任成为雅加达省长ꎮ印尼华人在参与地方行政方面ꎬ再上一层楼ꎮ结㊀语综上所述ꎬ1998年以来的后苏哈托时期ꎬ印尼华人积极参与当地政治ꎬ并在几届大选和地方行政选举中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ꎬ不仅涌现出众多的各级华人议员ꎬ还有当选的华人副省长㊁委任的华人部长ꎬ信心满满的华人开始期待着问鼎副总统职位ꎮ印尼华人通过积极参政ꎬ已完全改变了以往沉默俯首不问政治的消极形象ꎬ经历从逐渐融入印尼主流政治ꎬ到以主人翁身份问政参政的蜕变ꎬ至今已成为印尼政治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ꎬ对印尼政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ꎬ受到印尼主要政党和各民族的高度重视ꎬ2014年大选前甚至还有政党邀请华人搭档竞选总统副总统ꎮ和1998年以前的华人参政相比ꎬ简直是天壤之别ꎬ而且仅仅是经过十多年时间ꎬ就出现这样的巨大变化ꎬ确实令人惊叹ꎮ2014年大选ꎬ当选国会议员的华人人数ꎬ与华社的期待有些距离ꎬ几位重量级华人政治精英落败ꎬ也令人非常惋惜ꎮ如何评估印尼华人参政的成就ꎬ笔者认为2014年印尼华人当选国会议员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ꎬ1998年以来的后苏哈托时期ꎬ印尼华人参政的发展ꎬ总体也是不错的ꎮ纵观后苏哈托时期历届大选的印尼华人参政ꎬ从1999年首届大选8人当选ꎬ到2004年㊁2009年和2014年3届大选均保有十多位国会议员的成绩ꎬ印尼华人参政的成就ꎬ不仅大大超越了苏哈托时期ꎬ比起老牌西方民主国家ꎬ也毫不逊色ꎮ例如ꎬ美国是近年海外华人参政的热点国家ꎬ2012年大选中ꎬ有3位华人同时当选联邦众议员ꎬ这也是美国华人在国会选举中的最好成绩了ꎮ再如加拿大ꎬ在2011年举行的大选中ꎬ成功当选联邦国会议员的华人为7人ꎮ澳大利亚ꎬ联邦众议院有150个席位ꎬ但始终没有华人当选为国会议员ꎬ2013年大选ꎬ有2名华人当选联邦参议员ꎮ新西兰ꎬ2011年大选ꎬ有2位华人当选国会议员ꎮ①与这些传统的华人聚居国相比ꎬ后苏哈托时期的这十多年ꎬ印尼华人参政的成绩ꎬ确实是很不错的ꎮ印尼华人对印尼政治的影响ꎬ也与日俱增ꎮ2014年4月印尼国会选举投票后ꎬ旅居新加坡的一位印尼华裔曾指出ꎬ一些印尼华人对选举依然冷感ꎬ他认为导致冷感的原因之一是 直到现在ꎬ还是有人认为ꎬ选举可有可无㊁可选可不选ꎬ对自己㊁家人或国家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ꎬ因为 大家都认为一张选票如何能改变大局呢?即使投了票ꎬ如何能影响时局? [19]随着大多数华人支持的佐科成功当选总统ꎬ华人选票显然不再是 可有可无 的了ꎬ而是可以把 排华暴乱 的嫌疑人拉下马的ꎮ因此ꎬ2014年总统选举的结果ꎬ令广大华人颇受鼓舞ꎮ如果说华人曾认为自己的一票 可有可无 的话ꎬ2014年总统选举结果有可能改变部分华人参政的心态ꎮ经过2014年7月的总统选举ꎬ印尼主流政党对华人的政治影响也将刮目相看ꎬ对华人的重视也将与日俱增ꎮ虽然印尼华人参政还面临各种挑战ꎬ特别是种族因素的干扰ꎬ但在印尼持续推进政治民主和族群和谐的进程中ꎬ在印尼华人的共同努力下ꎬ后苏哈托时期华人参政的良好态势将继续发展ꎬ且更加成熟稳定ꎮ注释:[1]温北炎:«关于印尼华人融人当地主流社会的问卷调查»ꎬ«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2期ꎮ[2][4][15]黄昆章:«印尼华侨华人史(1950至2004年)»ꎬ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ꎬ2005年ꎬ第324页ꎮ[3]«综述:大环境明显改善印尼华人积极参政»ꎬ新华网ꎬ2004年4月7日ꎬ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4/07/content_1406093.htmꎮ[5][8][13]廖建裕:«印尼大选与华人参政»ꎬ«联合早报»(新加坡)2014年6月2日ꎮ[6]钟天祥:«华人积极参与印尼大选»ꎬ«联合早报»(新加坡)ꎬ转引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3月24日ꎮ[7][10][12]«印尼华媒:华人热心参政十年后将竞选副总统»ꎬ中国新闻网ꎬ2009年2月17日ꎬhttp://www.chi ̄nanews.com/hr/yzhrxw/news/2009/02-17/1566288.shtmlꎮ[9]«华报:印尼华人全面参政成主流社会重要组成部分»ꎬ中国新闻网ꎬ2009年3月16日ꎬhttp://www.chinanews.com/hr/hrlt/news/2009/03-16/1603100.shtmlꎮ[11]«与华裔企业家搭档印尼前三军总司令维兰托宣布参选总统»ꎬ«联合早报»(新加坡)2013年7月4日ꎮ[14]«印尼两竞选阵营互争支持»ꎬ«联合早报»(新加坡)2014年7月16日ꎮ[16]«从政能力不容置疑棉兰有望诞印尼第二位华人市长»ꎬ中国新闻网ꎬ2010年月14日ꎬhttp://www.chinanews.com/hr/hr-yzhrxw/news/2010/06-14/2344488.shtmlꎮ①根据外交部网ꎬ相关国家统计网ꎬ中外一些华媒的新闻报道等资料综合整理ꎬ不一一列注ꎮ[17]世界侨情报告编委会会:«世界侨情报告(2012-2013)»ꎬ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ꎬ2013年ꎬ第185页ꎮ[18]«印尼政治开展新局»ꎬ«联合早报»(新加坡)2012年9月26日ꎮ[19]吴一凡:«部分印尼华人对选举依然冷感»ꎬ«联合早报»(新加坡)2014年4月11日ꎮ[责任编辑:毛㊀峰]IndonesianChinesePoliticalParticipationinthePostSuhartoEra:TakingGeneralElectionsandLocalElectionsasanExampleLIAOXiao ̄jian㊀WUTing(AcademyofOverseasChineseStudiesꎬJinanUniversityꎬGuangzhou510632ꎬGuangdong)Abstract:ThepostSuhartoerabeganin1998.SincethenꎬtheIndonesianChinesehaschangedthesilentapoliticalnegativeimagebyactivelyparticipatinginthepreviousgeneralelectionsandlocalelections.TheyhasenteredthepoliticalmainstreaminIndonesiagraduallyꎬandparticipatedinpoliticsasamasteridentity.NowtheIndonesianChinesehasbe ̄comeanimportantforceintheIndonesianpoliticsꎬandhasincreasinglyaffectedIndonesianpoliticsꎬandgetgreatattentionbyIndonesia smainpoliticalpartiesandvariousnationalities.Keywords:postSuhartoeraꎬChineseꎬpoliticalparticipation。
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

5东南学术62003年第2期59作者简介:庄国土,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战以后东南亚华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庄国土二战以后,随着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华侨社会逐渐向华人族群过渡。
¹作为移民及其后裔的东南亚华人,逐渐成为当地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
然而,从法律上成为东南亚各国的公民到实际上行使部分或完整的政治权利,东南亚华人的政治地位提升,经历错综复杂的过程。
本文研究东南亚各国华人政治地位的变化,并探讨东南亚各国华族政治地位的差异。
一、从侨民到公民:东南亚华族的国籍问题除泰国以外,东南亚其他国家都是二战以后才成为独立国家,其国内居民才取得国民身份的。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鉴于与东南亚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的需要和关注华侨在侨居国生存发展,从建国初期实行培养东南亚华侨国民意识的政策转为鼓励华侨入籍、效忠于当地国政府的政策,但东南亚当地民族政府成立后,由于对华侨优势经济地位的不满和对华侨全面认同中国状况的疑惑,普遍对华侨持排斥和歧视的态度,除华人占优势的新加坡以外,东南亚华侨加入当地国籍都程度不同地遭遇各种困难。
印尼共和国成立初期,对华侨入籍问题采取宽容态度,实施以出生地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
1946年4月,印尼公布5印尼共和国公民法和居民法6,规定在印尼出生、连续在印尼居住5年、已满21岁以及已婚的非原住民后裔,如在规定期限内不到政府机关表明自己的态度,即被认为选择了印尼国籍。
到1954年,自动加入印尼国籍的华侨人数占印尼华侨总数的30%。
当时印尼外侨事务局估计华侨约300万人,即入籍的有90万人,保留中国籍的有210万人。
º1954年以后,印尼政府与民间排华情绪甚嚣尘上,认为华侨即使加入印尼籍,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0,不会效忠于印尼政府。
印尼政府不但在经济上实行多种限制和打击华侨企业的措施,在国籍法上也给华侨归化于摘要:东南亚华人政治认同当地化并先后加入当地国籍以后,其社会地位日渐改善。
马来西亚与印尼的排华比较

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有不少相同之处,都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
然而,印度尼西亚1945年独立后,几乎没有停止过排华,大大小小的排华骚动层出不穷,1998年5月的排华暴乱更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严厉谴责。
而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以来,除了1969年的“5·13事件”外,基本没有严重的马、华两族冲突,即使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局势异常动荡之际,也始终没有出现类似印度尼西亚那样激烈的排华暴乱。
为什么马来西亚的民族关系比较和谐,而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却要紧张得多?除了两国大小悬殊外,到底还有哪些区别,导致两国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伊斯兰教国家,而且,前者还尊伊斯兰教为国教,根据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同宗教文明的民族,激烈冲突几乎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解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的不同表现?一由于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同,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远远没有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对华人的偏见那么强烈。
殖民统治时期,英国殖民者为了取得马来封建贵族的合作,曾与马来各邦苏丹订立协定,承认马来人是当地的主人,承认并维护马来人在政治、经济和文教等各方面的特权。
马来人的特权在马来西亚1957年独立后继续得以确认,独立宪法特别规定了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和马来统治者的地位,规定马来语为国语,马来人信仰的伊斯兰教为国教。
20世纪70年代又颁布《煽动法令》,禁止对上述有关规定进行质询和讨论。
2000年马来西亚发生马来人特权风波,时任总理的马哈蒂尔就明确表示,在捍卫马来人的特权上,政府绝不作任何让步。
因此,大多数马来人认为自己是马来西亚当然的主人,比华人有着更优越的法律地位,对于政治地位比自己低的华人较少产生妒恨。
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马来人经济比华人经济落后,这往往成为引发马、华两族矛盾的一个导火索,但由于马来人经济一直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因经济不平衡引发的不满没有印度尼西亚那么强烈。
印度尼西亚概况

印尼全图
印度尼西亚概况
地理位置:印尼位于亚州东南部,亚 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太平洋西 南角,由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17508个 岛屿组成。东西绵延5000多公里。其中 有6000多个岛屿有人居住,是世界上最 大的群岛之国,别称“千岛之国”。
印度尼西亚概况
人口、民族、语言、宗教 、国花 印尼全国人口约2.12亿人,为世界人口第四大国。 有一百多个民族。主要有:爪哇族(47%)、巽他族 (14%)、马都拉族(7%)、马来族、华人(2.8).全 国人口65%居住在爪哇岛上,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印尼语为国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其他还有200多种语 言。官方、商业用语使用英语。 87.2%居民信奉伊斯兰教,6.1%信奉基督教,3.6%信奉 天主教,还有印度教、佛教、原始拜物教等。 国花为茉莉花。
也不喜欢那些讲别人坏话的人。
印尼文化
印尼人民,一般说来都平易近人,和印尼 人相处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脸。印尼人最喜欢笑, 心情舒坦就笑,顺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 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 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
印尼文化
与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搭
火车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 先送到,他一定向对方打个招呼:“我们一起 来,如何?”对方就回答:“谢谢您,请用 吧”。
印度尼西亚民俗
习俗:敬蛇如敬神,印尼人认为,蛇是善良、
智慧、本领、德性的象征。 在巴里岛,人们还专门建造了一个想庙宇的蛇 舍,里面养着一条大蛇,蛇舍前设有香案,作 为供奉香花、祭品、以及磕头礼拜祈祷之用, 蛇舍后面的蛇洞里,还养这着大量蝙蝠,专供 蛇吞食。
喜丧礼仪
印度尼西亚

一、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现状及展望(一)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1、印度尼西亚的语言和民族概况印度尼西亚是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
2013年印尼总人口达2.48亿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华人3%-4%,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占23%。
民族语言200多种,通用印尼语。
(百度百科)根据印尼政府2014年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
(百度百科)2、汉语教学历史与发展印尼的汉语教学可以追述到1690年创办的名诚书院,截止到 1900 年印尼的汉语教学主要是以义学形式进行,教学对象为当地华侨子女。
1901 年巴城中华会馆创办了中华学校,标志着印尼近代汉语教学的开端,从此至 20 世纪 20年代末,印尼的汉语教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 世纪30、40年代,华侨学校已遍布了印尼的大中小城市以及乡村,不仅有小学,还开设了部分中学。
1942 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尼汉语教学遭受到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打击。
(辛慧2014)1945年日本战败,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汉语教学政策也是一直在变化,时而宽松,时而禁止,今天,汉语教学政策比较利于印度尼西亚按英语教学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自由放任到管制期:1945--1950,华侨自管到政府加强管制;兴旺发达期:1950--1957,华侨学校大量开设发展;限制衰落期:1958--1965,政府颁布相关限令、通告,实行限制;全面禁止期:1966-1998汉语教育被取消,华侨学校被关闭;逐步解令,复苏期:1999至今,解禁---管理---支持。
随着中印两国的合作的加强,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以及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亚的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执掌政权之后,大力推行促进民族融合的民主建设,彻底取消了对印尼华人的歧视政策,积极推进汉语教育,从而获得社会各界的盛赞。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中的印尼华侨华人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中的印尼华侨华人郑一省【摘要】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尼一些古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元代与印尼的贸易关系有了新的突破,致使印尼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环.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一些中国商人前往印尼通商,活跃着中国与印尼的贸易,而许多中国人也随之移植到印尼的一些地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华人移民网络、华人商贸区域网络得以建构.【期刊名称】《八桂侨刊》【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7页(P27-33)【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印尼;华侨华人【作者】郑一省【作者单位】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4.3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的联系,应该始于汉武帝时代。
据古籍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武帝为寻找到印度的道路而开辟了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这条航线的具体情况: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
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
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盅国。
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
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
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所至国皆禀食为耦。
蛮夷贾船,转送致之。
亦利交易,剽杀人。
又苦逢风波溺死。
不者,数年来还。
大珠至围二寸以下。
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
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
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
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从《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来看,这条通往印度的航线上提到古代印尼群岛的一个地方,即皮宗,这是古代中国对现代印尼“苏门答腊岛”的称呼。
据学者研究,皮宗即苏门答腊岛是汉朝船只返程的停留之地,也就是在此地等候季候风的转换。
因为在南印度东海边,冬季(阳历十月中旬至十二月中旬间)刮东北风,夏季(阳历正月下旬至九月中旬间)刮西南风。
浅析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前景

浅析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前景摘要】印尼华文教育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历史兴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及世界影响力的增强世界“汉语热”逐渐升温,20世纪末开始复苏的印尼华文教育如今又有了新的变化。
本文尝试结合印尼的华文教育发展历史和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分析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现状,包括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的各方面有利因素和潜藏的某些可能不利因素,并由此展望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印尼、华文教育引言印尼是世界各国中华人最多的国家,也是华人移居海外较早的国家。
因而,印尼华文教育出现的时间很早也规模也比较大。
二战后,印尼华文学校最多时有1800多所,约有30多万名学生同时在这些学校接受华文教育。
但是,1960 年代中期印尼政府与中国关系恶化 ,并对华人实施全面同化政策,期间华文学校被封闭。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印尼政府才允许进行华文教学,因而,重新出现了华文学习热潮。
印尼华文教育经历了30年左右的断层而后才得以复苏,这一重创让印尼的华文教育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发展的有利因素印尼华人人口众多,华文教育发展历史由来已久。
此外,结合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还具有诸多有利条件。
首先,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东南亚各国与中国打交道越来越多,中国人越来越多地来到东南亚旅游观光购物等等。
这使得华文的实际使用价值提升,为了跟更好中国人做生意、打交道,印尼掀起了华文学习的新的热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印尼政府也逐步改善了对华人及开展华文教育的环境。
印尼总统佐科维上台以来,重视与中国发展政治与经贸关系,在族群政策方面,他采用公平对待各族裔、各宗教的政策,继续改善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地位,华人的政治参与、经济参与和社会文化权利都有所提升。
这为印尼的华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据印尼投资协调机构(BKPM)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首次成为印尼最大的投资国,投资额达到277.59万亿盾,占印尼吸收外资的22.96%。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华侨华人研究报告一、引言华侨华人是指中国人民外出移居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
他们通常有着中国的血统和文化背景,但目前居住在其他国家,并且在当地工作和生活。
华侨华人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人数和影响力,他们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华侨华人进行研究,并探讨他们对当地国家的贡献和挑战。
二、华侨华人的历史背景华侨华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曾经前往其他亚洲国家,如东南亚国家,以进行贸易和繁衍后代。
近代以来,华侨华人的数量和地理范围都得到了扩大,他们开始前往美洲、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寻求经济机会、政治动荡和战争。
三、华侨华人的贡献华侨华人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经济方面,他们通常是当地国家的商人和企业家,创办了许多成功的公司和企业。
他们投资于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增加了国家的税收。
在文化方面,他们保留并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包括语言、习俗和传统节日。
许多华侨华人还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公益活动,为当地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华侨华人面临的挑战华侨华人在移居到其他国家后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得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可能遇到困难。
有时候,他们也面临歧视和偏见。
另外,由于与家乡文化的隔离,华侨华人和中国的联系可能变得越来越淡。
一些华侨华人还可能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惑,他们既有着中国的血统,又在其他国家居住了很长时间。
五、对华侨华人的政策和支持各个国家对华侨华人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华侨华人的权益,例如提供社会保障和教育支持。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鼓励华侨华人的归国和参与国内经济建设。
中国政府也一直重视华侨华人的贡献和利益,在发表外交政策时,也会涉及到华侨华人的问题。
六、结论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当今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他们对当地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各个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来支持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尼华侨华人概况
中国人移居印尼历史悠久,17世纪西方殖民者大举入侵东南亚之前,印尼已有华侨华人近万人。
荷兰殖民者统治印尼期间为掠夺当地资源,大批招引华工前往,达百数十万人。
1949年,印尼独立时,华侨华人已达200万左右。
据估计,目前印尼华侨华人总数有近1000万,约占印尼总人口的5%,其中90%以上已加入了印尼籍。
印尼华侨华人的祖籍以福建省籍为多,约占50%,广东次之,约占35%;海南、广西、江苏、浙江、山东、湖北等省籍者共约占15%。
华人经济在印尼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作用,并已成为衡量印尼国民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
印尼华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有香烟制造、水泥、纸浆、农产品加工、金融、房地产等,遍及印尼经济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但印尼著名学者索菲安.瓦南迪认为,印尼华人中56%为下层平民,20%为专业技术人员,20%为中产阶级,财团老板只占4%。
与其他国家华侨华人经历不同的是,印尼华侨华人在历史上遭受了1740年的“红溪惨案”、1965年的“9.30事件”和1998年“黑色5月”等多次排华事件,华侨华人的生命被任意屠戮,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东南亚华侨华人之印度尼西亚
2010-04-27
印尼现有华侨华人600多万,约占该国总人口的3.5%(1997年全国总人口2.02亿),其中大部分已加入印尼国籍。
以福建籍、广东籍为大多数,少数来自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台湾等地。
由于该国政府于1960年禁止华侨华人在县级以下地区经商和居住,因而印尼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各大中城市。
印尼政府长期以来对华侨华人实行歧视、同化政策。
苏加诺时期,华侨华人虽有一定的政治与公民权利,但对其经济权利进行限制、排斥;苏哈托时期,华侨华人的政治与公民权利几乎被剥夺,但政府逐步认识到利用华人资本的经验对于发展该国经济的重要性,转而在经济方面对华人实行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
文化方面,取缔华文报刊,关闭华人社团,禁止使用华语,禁止中文书刊的进口和发行,禁止进口和流通华语录影(音)带和影片,禁止保留中国文化习俗,提倡换名改教,鼓励华人改用印尼文姓名。
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该国排华事件不断发生,华侨华人成为“替罪羊”。
1998年5月,印尼首都雅加达发生大规模骚乱,大批华人商店遭到严重破坏,不少华人被杀,许多华人妇女遭侮辱。
中国政府为此作出了迅速反应,表示印尼华人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中国政府对印尼华人妇女在5月骚乱中遭侮辱表示强烈关注和不安,中国政府密切关注印尼中国侨民的境遇,希望印尼领导人实现承诺,见诸行动。
苏哈托下台后,在国内民众与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印尼新的领导人取消了一些针对华人的歧视性做法。
如哈比比总统执政期间,取消华人身份证的特殊记号,取消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提法,对华文的使用有条件地松动,允许华人组织社团和政党等;瓦希德总统执政以来,撤消1967年颁布的限制华人公开庆祝自己节日的第14号总统决定书,宣布儒教为合法宗教等。
虽有上述的变化与进步,但华人要想在印尼取得事实上的平等地位,将会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
印尼华侨华人为该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数十年来,华侨华人的经营范围从种植业、商业向工业、金融业、旅游服务业等领域发展。
商业方面,华侨华人经营进出口、批发零售业,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商业流通网络;工业方面,华侨华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有炼钢、机械、电器、造纸、水泥、木材加工、纺织及制衣、食品加工、塑料、橡胶、卷烟等工业;金融业方面,全国华资银行超过70家,占民营银行的80%。
民营外汇银行10家,其中一半为华资经营;旅游服务业方面,华商经营的旅行社、餐馆、酒店、夜总会为数不少。
华侨华人的经营方式由家族经营转变为现代化企业,出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如三林集团、阿斯特拉集团、力宝集团、金光集团、巴里多太平洋集团等。
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以及苏哈托下台后,一些华商及企业集团损失很大、处境不佳。
1998年5月骚乱以后,随着党禁的解除,印尼华侨华人为了争取政治地位,保护合法权益,新成立了几个由华人主导的政党(如印尼融合党、中华改革党、印尼大同党、印尼佛教民主党)与社团。
其中成立于1998年6月1日,由吴能彬任主席的印尼大同党,是被批准参加1999年6月大选的48个政党之一,是唯一的华人政党。
该党表示要为消除各种歧视华人的条例和法令而奋斗。
1999年4月10日成立的印尼华裔总会,是个超党派的群众团体,其宗旨是努力取消对华人的歧视政策,实现华人同其他居民最广泛的同化,以民主和自然的方式解决华人问题。
新成立的其他社团还有百家姓协会、新兄弟协会、客属总会、雅加达校友统筹机构、印尼作家协会以及印尼华裔青年团结公正协会等。
过去只有一份官办的印华两种文字的《印度尼西亚日报》,现在出现了华文《和平日报》、华印两种文字的《华文邮报》、印华两种文字的《讯息》周刊、印华英三种文字的《呼声》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