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初探_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为例_王谷龙
我国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及利用开发

我国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分析及利用开发作者:王立丽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11期作为铁路文化厚重意蕴的物质载体、体露样态,铁路文化遗产乃我国铁路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重要物品。
中国铁路工业肇始于1876年的吴淞铁路,至今已走过140余年的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铁路文化,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铁路文化遗产,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密码”和历史信息,细细实录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一、我国铁路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1.铁路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设立。
2003年中国铁路正式有了第一座以铁路文物、科研成果展品的收集、收藏、研究、保护、陈列、展示及编辑研究工作为目的,传播、展示和推介铁路文化并向公众开放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包括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
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有了专门保护铁路文化遗产的机构。
随后,相继建立了记载肇始于1903年的火车铁路滇越铁路的史实史料的云南铁路博物馆(昆明),展示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铁路进入中国后,沪上及华东铁路一百多年来所蹒跚而行的上海铁路博物馆(上海)以及辽宁沈阳铁路陈列馆(沈阳市苏家屯区)、黑龙江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哈尔滨市)、路史馆、站史馆、段史馆、社区博物馆和一些以铁路人物、事件为主的专题馆等。
它们以地方专题特色为亮点,收集整理铁路优秀文化遗产、传播铁路科普知识、展示铁路历史文化。
2.铁路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现状。
所谓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一般涵盖以下铁路建筑,像车站、线路、厂房、大库、塔吊、车库、水塔、桥梁、隧道、道岔、煤台、火车轮渡、码头等。
目前,铁路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存情况如下:一些是已被有关文物保护单位正式纳入挂牌保护(公布公式过)的建筑物,像如今归属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管辖的不少俄式建筑(均为原中东铁路留所遗留)、正阳门火车站(又称前门火车站,北京市东城区)、湖北大智门火车站(又名京汉火车站)(武汉市江岸区)、江苏连云港火车站和中国第一个铁路工会成立遗址等,尽管有的目前已经被改作它用,发挥其他功用,但基本上还保持着原貌。
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探讨——兼谈厦门鼓浪屿龙头路改造

Discussion i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street area --Refromation of the Longtou road in Gulang island of Xiamen 作者: 常跃中;周红
作者机构: 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出版物刊名: 高等建筑教育
页码: 12-15页
主题词: 历史街区;保护开发;龙头路
摘要:以厦门鼓浪屿龙头路的改造设计为例讨论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历史街区保护开发要与城市区域总体发展策划相适应,可以导入全新的区域开发、旅游开发理念。
为区域的发展寻求一条独特的发展之道。
在街区设计中挖掘、整合、升华、提炼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强化区域独特个性。
厦门鼓浪屿龙头路的改造设计应从博饼、南音、闽南茶以及街头音乐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中,挖掘改造设计的文化内涵,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优势。
对鼓浪屿龙头路进行品牌设计,有利于突出厦门鼓浪屿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富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
城市废弃铁路景观空间更新设计研究

城市废弃铁路景观空间更新设计研究作者:陈娟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5期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原规划在城市外围的铁路被纳入了城市建设的范围,由于噪音污染以及新兴的技术更替等原因,这些铁路逐渐退出公众的视野。
近年,高密度城市规划理念的提出,城市废弃地重新被大众关注。
而废弃铁路因其序列长、污染物最低、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而被认为是城市中可塑性最强的工业废弃地。
对城市废弃铁路景观空间更新设计进行研究,并以厦门市铁路公园为例探讨城市废弃景观空间更新设计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废弃地;废弃铁路景观更新;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一、城市废弃铁路景观空间更新研究背景与项目定位(一)城市基础设施的退化众所周知,低密度城市的持续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城市向郊区蔓延。
郊区化使得大量的原本规划在城市外围的基础设施被纳入了城市的范围[1]。
随着新兴的生产技术被注入了通讯、交通各个生产行业,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这些基础设施的功能逐渐退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阻碍。
(二)城市绿地要求的提升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其具有生态、社会、经济和景观这四大功能效益,是反映城市宜居性和吸引力的重要基础设施[2],而棕地与绿地并列对应存在,为土地开发提供了更具可持续的选择[3]。
(三)城市废弃铁路的定位在大量的城市工业废弃地中,废弃工业铁路,因其序列长、污染残存物最低、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而被认为是城市中可塑性最强的城市工业废弃地。
废弃轨道沿线景观生态的恢复将非常有助于城市系统高效运作,实现城市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是注入城市棕地的新鲜血液,带动片区生态、商态、文态的恢复[4]。
二、城市废弃铁路景观空间更新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一)设计理念铁路建设是一个城市工业化的开始,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工业文化,带有城市发展早期的记忆。
废弃铁路作为特殊的历史遗迹,更新改造时应注意对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加以保护,而其在城市发展中地位特殊,改造的同时不仅要用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手段,更应和当下城市建设相结合,改变废弃铁路原有的交通功能以适应城市发展。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案例分析

结合铁轨,建咖啡屋、茶吧。为 一路游完的疲惫游人提供休憩放 松的场所。
22
铁路文化区分段打造Βιβλιοθήκη 主题鲜明、休闲配套民情生活区
风情体验区
都市休闲区
将破旧的铁路道班房、小月台、 火车厢改造 成景观小品和设施, 唤起人们对“古早”火车的记忆, 是市民休闲、交流的场所。
这一段居民区较多,所以公园景 观的设计将突出生活的情趣。充 满历史人文气息的雕塑小品是老 铁路公园的亮点之一。
这里有一座废弃已久的铁路隧道, 长约700米。这座隧道将建成一间 别致的人防科普知识和厦门铁路 历史展示馆。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
废旧铁路改造的城市客厅新名片
区位:厦门市中心思明区文屏路至和平 码头之间, 长度:4.5公里(万石山铁路隧道697米) 历史:原鹰厦铁路延伸线,已荒废多年 旅游发展:2011年,经厦门市政府改造, 建设成开放式带状公园 城市功能:娱乐休闲、体验自然、科普 教育、品味厦门
11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
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设计--以深圳松元厦碉楼时光公园为例

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设计--以深圳松
元厦碉楼时光公园为例
祝捷;李洲翔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空间》
【年(卷),期】2024(31)5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碉楼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在深圳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城市更新视角下,以深圳松元厦碉楼时光公园为例,探索基于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的改造设计策略。
通过改造,使其融入城市生活并成为社区文化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持续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城市品质的提升。
【总页数】9页(P44-52)
【作者】祝捷;李洲翔
【作者单位】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景观设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基于景观活力评价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牡丹江人民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2.基于城市公共空间整合的旧工业区改造规划设计策略——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3.公园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山地公园改造设计——以深圳龙岗区龙城公园景观
改造为例4.知觉交互视角下的城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以深圳龙华公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京张铁路遗产公园的规划设计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Vol.51,No.3,2021工业建筑㊀2021年第51卷第3期㊀15㊀城市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京张铁路遗产公园的规划设计冯霁飞1㊀杨一帆1㊀李㊀楠2㊀张长滨1(1.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㊀100120;2.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㊀100044)㊀㊀摘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废弃的铁路逐渐成为阻隔城市空间的物理障碍㊂对于承载深厚历史文化记忆和贯连众多历史文化遗存的废弃铁路,既是重要的工业遗产,又可作为城市中开放的展示空间,连接过去与当前的纽带,延续城市的文脉㊂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铁路遗产景观化保护的研究总结,提出三个景观化保护策略:尊重场地特征,以静态保护的方式,保留遗产之美;挖掘遗产价值,通过文化演绎的手段重构历史文化场景;激活铁路功能,运用活化体验的策略,让遗产焕发新生㊂针对京张铁路遗存,通过对其城区段铁路遗产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将上述保护策略运用到规划设计中,塑造城市中开放的铁路遗产空间,实现对京张铁路遗产的景观保护和利用,重现京张铁路的价值㊂㊀㊀关键词:京张铁路;城市铁路遗产;景观化保护;遗产公园㊀㊀DOI :10.13204/j.gyjzG20071504LANDSCAPE PROTECTION OF URBAN RAILWAY HERITAGE :PLANNINGAND DESIGN FOR THE HERITAGE PARK OF BEIJING-ZHANGJIAKOU RAILWAYFENG Jifei 1㊀YANG Yifan 1㊀LI Nan 2㊀ZHANG Changbin 1(1.China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ulting Co.,Ltd,Beijing 100120,China;2.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Beijing 100044,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the abandoned railways have gradually become physical barriers to urbanspaces.Abandoned urban old railways,which carry numer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memories and have a lot of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along with them,are not only open exhibition spaces in cities,but also linksbetween the past and present and play roles to continue the contexts of cities.Based on research and summaries of landscape protection for the urban railway heritage at home and abroad,three strategies on landscape protection wereproposed.Firstly,to respect the site characteristics,namely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beauty of the heritage by staticstate protection;secondly,to further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and reconstruct historic cultural scenes bymeans of cultural interpretation;finally ,to activate the railway functions and bring the relics back to life by thestrategies of physical experiences.Based on the above strategies,the protected stat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eijing-Zhangjiakou Railway Relics in the city zone,the protective schemes were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rebuilding the open spaces of railway relics in the city to realize the protection and reuse of heritage landscapes forBeijing-Zhangjiakou Railway and reappear the heritage values.Keywords :Beijing-Zhangjiakou Railway;urban railway heritage;landscape protection;heritage park第一作者:冯霁飞,男,198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城市规划师㊂电子信箱:524560595@ 收稿日期:2020-07-15㊀㊀铁路是高效的大众化交通工具,也是科技进步㊁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㊂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原先处于城市边缘地带的铁路空间逐渐被城市空间纳入[1]㊂铁路的线性特征使其成为阻隔城市空间的物理障碍,将城市空间割裂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铁路逐步被高速铁路取代,废弃的铁路线和铁路用地渐渐丧失使用功能㊂我国大量废弃的铁路沿线分布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忆,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㊁美感和价值㊂如何让人们保留这份记忆,使城市铁路遗产融入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当代城市的发展,让其所具有的精神价值㊁历史价值㊁文化价值在当代社会继续传承,是规划工作者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因此,其保护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1㊀城市铁路遗产的概念和景观化保护利用趋势1.1㊀城市铁路遗产的概念铁路不同于一般的工业生产设施,其跨区域的线性交通功能决定了其空间尺度更为庞大,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结合更为紧密[2]㊂城市铁路遗产被认为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城市建成区线性或带状区域内相关物质和非物质的历史遗存,对城市社会㊁经济㊁文化等方面产生过深刻影响[3],具备重要科学㊁文史㊁景观㊁建筑和艺术价值㊂城市铁路遗产的范围既涵盖轨道㊁桥梁㊁隧道㊁车站㊁厂房及附属建筑物等不可移动的设施,也包括机车㊁车厢㊁道岔等可移动设施,同时包括相关的历史事件㊁建造技艺㊁文学作品和规章制度等非物质性的内容[4]㊂1.2㊀城市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利用趋势废旧的铁路遗存蕴含着巨大的更新改造潜力,依托城市铁路遗产建设景观廊道已在很多城市得到实践并取得较好效果㊂欧美发达国家较早认识到铁路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重要性,在遗产保护和景观更新改造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和领先的景观设计手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㊂巴黎梵尚线林荫步道(Promenade Plant e)是首个在高架铁路线上建设的公园,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就是受到它的启发,最终成为了废弃铁路更新㊁创造城市新地标的著名案例㊂国内在铁路遗产更新和利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并在积极探索铁路遗产景观化保护利用的新思路和方法,展示了城市铁路遗产保护的新前景㊂同时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总结目前城市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所体现的几个趋势㊂1.2.1㊀铁路元素的整体化保护早期铁路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把铁路遗产中部分可移动文物陈列于博物馆中,进行 馆藏式 的保护,如英国早在1857年便成立了南肯辛顿博物馆,收集铁路文物,以保存对铁路文化历史的回忆[5]㊂当前的铁路遗产保护已不再局限于部分文物的异地保存展示,而是把铁路遗存的全部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某些局部元素进行复原,甚至原址保存,通过保留㊁转换和再利用形成新的具有生命力的景观㊂如德国北杜伊斯堡风景园结合大地艺术,将场地内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为步行系统的一部分,成为了一处著名的景点[6](图1a);德国Sudgelande公园则对废弃的水塔㊁站台㊁火车维修车间㊁行政楼等铁路元素进行保护和改造,废弃的钢材也经过二次加工以景观雕塑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场地内[7](图1b);纽约在高线公园的建设中,保留了砧木㊁碎石㊁铁轨㊁路基等铁路轨道遗存,留存了人们对于场地的历史记忆[8](图1c);国内案例也体现出铁路遗产的整体化保护趋势,如杭州白塔公园将原来负责吊运堆场货物的龙门吊保留改造为一处可登高望远的标志性构筑物,并增设咖啡厅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工业遗产的魅力[9](图1d);广州红砖厂创意园将站台建筑㊁轨道㊁信号灯㊁车厢等保留成为展览场所和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10]㊂a 德国北杜伊斯堡风景园;b 德国Sudgelande公园;c 纽约高线公园;d 杭州白塔公园㊂图1㊀铁路元素的整体化保护案例Fig.1㊀Cases of integrated protection of railway elements 1.2.2㊀历史场景的多元化利用随着人们对铁路遗产概念的进一步理解,逐渐认识到城市铁路遗产的保护内容不仅包含物质上的工业遗存,同时涵盖技术遗产㊁重大事件场地㊁社会的集体记忆等非物质内容[11],铁路遗产保护也呈现出一种寻求对历史场景的多元化保护途径㊂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和重塑,提高人的参与性和体验感,使得铁路遗产不仅仅具有观赏性,还具有听觉㊁触觉甚至嗅觉等身临其境的整体感受,从而增强铁路遗产的科普功能,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铁路遗产的关注㊂法国巴士底绿荫步道及高架艺术区考虑多重功能的注入,将1.5km长的高架红砖拱廊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工作室㊁咖啡馆㊁餐厅㊁展览回忆展厅等功能空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场地,也实现了景观资源多元开发的用地集约[10](图2a);韩国光州绿道公园通过在铁轨上建造火车图书馆,唤起市民的旧火车记忆,并在铁路沿线,营建各种体现文化主题㊁艺术主题的小广场,另设置主题文化墙㊁室外展廊等景观设施[12](图2b);郑州东风渠滨河公园 火车主题园以旧铁轨为空间线索,通过在旧枕木上浮雕文字的诗意创作,勾唤了对蒸汽式火车头年代的集体回16㊀工业建筑㊀2021年第51卷第3期城市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 京张铁路遗产公园的规划设计 冯霁飞,等17㊀忆;通过现代情侣写实雕塑浪漫氛围的营造,在空间上营造了公园自身的一个经典故事(图2c);厦门市铁路文化公园结合月台㊁火车㊁主题雕塑等景观构筑物,唤起人们对于旧时火车的记忆(图2d)㊂除此之外,结合空间场景进行活动策划也是多元化保护铁路遗产的有效手段㊂纽约高线公园具有持续性的活力,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可供游览休憩的公园,还可根据游客类型设计出多种体验项目,如开展艺术㊁游览等参与式活动,服务社区长期与艺术家合作,每年推出新的艺术作品㊁装置展等[3]㊂a 法国巴士底绿荫步道;b 韩国光州绿道公园;c 郑州东风渠滨河公园;d 厦门市铁路文化公园㊂图2㊀历史场景的多元化利用案例Fig.2㊀Cases of diversified utilization of historical scenes1.2.3㊀铁路功能的活化再生将铁路重新利用起来,开发成为观光旅游线路,逐渐成为让铁路 重生 的一种有效途径㊂这种途径的开发适用于生态资源丰富且沿线景观环境优美的城市近远郊地区,可充分发挥旅游观光价值且对城市建设和居民影响较小㊂1960年,英国成立了风信子铁路保护协会,重新开始运行的风信子铁路是英国第一条被保护的标准轨距的蒸汽机车支线,现已成为苏塞克斯郡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13](图3a);在美国,有至少200条以上正在运营的 遗产铁路 ㊂这些铁路运行老式的列车供人体验,不仅准文物车头和车厢的本身被保留下来,而且维修㊁运转㊁保养的技能也都被保留下来,成为了活的文物[11](图3b);日本因国土资源有限,对铁路遗产的保护利用比较偏重于旅游㊁观光的开发模式,如日本京都郊区的嵯峨野观光铁道,成功使废弃铁路重新获得运营的机会[9](图3c);受日本观光铁路游线开发的影响,台湾地区对铁路文化遗产的类似改造也很多,如阿里山观光火车㊁平溪线观光铁道㊁集集线小火车等㊂集集观光旅游线每年吸引至少百万游客,不仅催化了自身及周边区域的发展,也实现了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共赢[10](图3d);随着环保㊁降噪和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利用有轨电车㊁人力轨道车等替代传统火车,在城市建设区中运行慢速观光专列将成为一种可能性,通过这种模式让铁轨重新 活 起来,使原本失去功能的老火车的生命得以延续,带动当地旅游业,为铁路废弃空间注入新活力㊂a 英国风信子观光铁路;b 美国大峡谷观光铁路;c 日本嵯峨野观光铁路;d 台湾集集观光铁路㊂图3㊀铁路功能的活化再生案例Fig.3㊀Cases of revitalized railway functions2㊀城市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策略通过上述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以下三点城市铁路遗产景观化保护的策略㊂2.1㊀静态保护 尊重场地特征,保留遗产之美铁路曾经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保护工程应尊重场地特征并延续历史文脉,确保其铁轨的原本性㊂同时铁路沿线的遗存建筑或构筑物包括车站站房㊁道口信号亭㊁厂房㊁车库㊁机务段㊁车辆段等均是构成铁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选择有特殊历史意义㊁现状条件较好的建筑和构筑物进行整体㊁部分或迁建保留,在铁轨节点处恢复部分标志性的场景,用于铁路文化的展示或植入新的功能,服务于周边城市发展㊂2.2㊀文化演绎 挖掘遗产价值,重构文化场景在保留铁路建筑及场地状态的基础上,着重用创新的方法对场所符号再利用,对历史文化进行当代演绎,打造充满铁路文化元素符号的新景观场所,重现场地记忆㊂可利用原有的火车站场,以叙事性的结构来布展空间㊁安排展品㊂对铁路遗存进行抽象化和艺术化的加工,提取符号化元素,如线性景观㊁耐候钢材质㊁乡土植物等,在原有场地特征㊁铁路元素的基础上,将提取的符号元素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从整体布局到小品设施的设计,营造场地特色氛围㊂结合虚拟现实等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手段,创造互动和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使人们深入其中,通过视觉㊁听觉㊁触觉的方式感知历史的沧桑,让铁路遗产重现生机和活力㊂2.3㊀活化体验 激活铁路功能,让遗产焕发新生铁路遗产的保护不应仅仅是 博物馆 式的被动保护,而应当遵循铁路遗产的特点,在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功能重塑使其重新焕发生命活力㊂如铁路基本保存完好,且与周边环境融合较好,则可保留铁路的交通功能开发为观光游览线路㊂将已经或即将 退役 的铁路重新恢复运营,运行老式火车㊁有轨电车㊁旅游列车等,展现沿途的特色景观㊂活化体验是铁路遗产保护中最为生动的一种策略,它能相对完整地保存或复原铁路文化的全貌,使铁路遗产与环境结合得更为深刻㊂通过附加旅游功能使城市铁路遗产重获活力和自我养护的能力㊂3㊀京张铁路遗产公园规划设计3.1㊀建设背景京张铁路于1909年建成,是中华民族自主勘测㊁设计㊁施工的第一条国有干线铁路,是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代表㊁是中国人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北京城市的记忆,于2018年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㊂周恩来总理曾经说: 京张铁路㊁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京张铁路所承载的内容极其丰富,对历史和未来均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深入挖掘㊂在京张铁路遗产的保护和再开发研究中,张兵等从宏观视角出发,提出建设一条从西直门到五环的放射性绿带,形成安全舒适的㊁景观优美的㊁交通环境友好的非机动车交通廊道和网络,同时也造就一个集历史与当代为一体的充满魅力的文化地带,优化首都功能[14]㊂朱强等回顾了百年来京张铁路北京城区段的变迁史及其原因,呼吁对京张铁路工业遗产的忽视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反思,并希望为铁路的历史遗迹保存存活的空间[15]㊂李海祯等则对京张铁路遗存的文物保护点㊁线性空间以及周边绿地提出保护模式,并希望尽快将京张铁路整条线路纳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16]㊂2017年底,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获得了北京市政府同意在京张铁路地上空间建设绿化景观走廊的批复,将充分利用京张高铁入地后原地面空间,建设长约9km的京张铁路遗产公园,打造北京市城市更新的标志性和典范项目,成为工业文明和历史记忆留存延续的载体㊂3.2㊀京张铁路城区段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京张铁路遗产公园南起西直门,北至北五环,其范围内的铁路遗迹类别众多㊁内涵丰富,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火车站旧址,包含清华园火车站旧址㊁新清华园站㊁西直门站旧址;二是铁路沿线周边建筑及构筑物,如西直门机务段建筑群㊁焊轨厂㊁中科院清华园新站货仓㊁道口信号亭等;三是铁路构件遗存,如钢轨㊁道岔㊁信号机㊁里志碑㊁坡道碑等(图4)㊂a 西直门站旧址;b 清华园火车站旧址;c 新清华园站;d 焊轨厂;e 轨道;f 信号机;g 里志碑苏州码子㊂图4㊀京张遗产公园铁路遗存Fig.4㊀Types of railway relics in the Heritage Park ofBeijing-Zhangjiakou Railway京张铁路城区段遗产保护面临三大困境㊂一是部分建筑遗存损毁严重,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方案㊂清华园老站房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并题写站名的老火车站㊂百年前,这里集合了候车室㊁售票处㊁贵宾室和货运仓库等各种功能㊂如今,老站房被拆毁了2/5,剩余的沦为出租房,詹天佑题名的站匾摇摇欲坠,实体记忆被日渐蚕食㊂废弃的京张铁路站房等建筑设施曾经是人们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承载了无数人的城市回忆和丰富的历史记忆,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亟待得到保护㊂二是对铁路遗产的保护过于片面,缺乏整体保护观念㊂目前铁路沿线文物的级别参差不齐,除西直门站旧址和清华园火车站旧址分别被列入北京市级和海淀区级文保单位外,还有部分有历史价值的18㊀工业建筑㊀2021年第51卷第3期城市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 京张铁路遗产公园的规划设计 冯霁飞,等19㊀老建筑尚未获得行政部门的文物认定㊂同时,铁路构件遗存具有中国自办铁路的血统,如沿线坡道碑㊁里志碑㊁桥梁碑等,都是京张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具有同等的文物价值,亟待整体保护㊂三是遗产保护孤立,尚未形成相互关联的文化网络㊂京张铁路是线性遗产,且其运行方式决定了其所有元素间都是相互关联㊁密不可分的㊂而目前的保护方式则是将铁路遗产中的各项元素进行孤立保护,造成它们支离破碎㊁互无关联㊂如已停止使用的焊轨厂等建筑仅进行了封闭管理却未修缮利用;西直门车站虽经过修缮,但位于封闭院场中,使普通游客难以参观;而大量的铁路构件遗存如铁轨㊁车辆㊁信号设施等则被陈列于各铁路博物馆中㊂长久下去,京张铁路遗产的完整性及人们对它的场地记忆认知将消失殆尽㊂3.3㊀京张铁路遗产景观化保护和利用策略3.3.1㊀设计主题京张铁路遗产的保护规划设计以 三线织锦,绣美京张 为主题,结合京张铁路遗产的线性特征,通过三线 历史线㊁生活线㊁创新线的编织㊁串联,将各大主题功能片区㊁节点进行融合衔接(图5㊁图6)㊂图5㊀京张遗产公园设计主题Fig.5㊀The theme design of the Heritage Park forBeijing-ZhangjiakouRailway图6㊀京张遗产公园规划结构Fig.6㊀The planning framework of the Heritage Park forBeijing-Zhangjiakou Railway历史线旨在于复兴京张铁路大历史,重现京张铁路遗产价值,传承其精神文化内涵㊂为此,规划针对京张铁路遗产提出静态保护㊁文化演绎㊁活化体验三大设计策略㊂生活线贯彻全民公园和全时公园理念,通过慢行系统编织公园和社区肌理,提供共享空间,依托场所提供多样设施和服务,实现全频段共享的多元生活㊂创新线通过创新雨林㊁科创胶囊㊁智慧公园三大策略,将未来的科创空间向公园景观㊁日常生活渗透㊂本文主要针对历史线进行展开,详细介绍对京张铁路遗产的景观化保护和利用策略㊂3.3.2㊀静态保护:京张铁路历史建筑和要素的保护及再利用规划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西直门老站房㊁焊轨厂㊁清华园站等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尽可能少地干预其原本状态,仅进行良性修复,保留其历史价值的完整性,并搭建参观途径让游客参观游览㊂同时与区域范围内的大钟寺博物馆㊁笑祖塔院等文保单位相呼应,形成京张文化网络㊂1)西直门站㊂修缮百年前的西直门站房,人们可在此通过旧物展陈,重温京张百年梦,让人们在旧工业厂房㊁旧机器中见证时代历史㊂2)桁架秀场㊂保留利用焊轨厂的工业桁架,使其成为多功能活动平台,承载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成为独具特色的桁架秀场㊂3)清华园站㊂现状保留1960年建的清华园站房,拆除2008年建的候车室,还原1910年建的站房立面,复原铁轨㊁站台㊁站牌,还原历史场景,将1960年建的站房内部改造成 铁路声音博物馆 ,让人们可闭上眼睛聆听铁路系统各种丰富的声音,感受别样的科普和历史体验(图7)㊂a 桁架秀场夜景效果;b 清华园站效果㊂图7㊀静态保护策略场景效果Fig.7㊀Scenery renderings of static protection strategies除了重要的历史建筑以外,对于能够表达场地原始状态的场地遗存,如道砟㊁枕木㊁轨道㊁信号灯㊁堆场等予以保留,通过在公园中保留和应用这些设备㊁设施,并赋予新的功能和景观效果,突出公园的铁路主题特征㊂20㊀工业建筑㊀2021年第51卷第3期3.3.3㊀文化演绎:京张铁路遗迹点的文化重现规划重现部分道口㊁信号机㊁专线㊁苏州码子等一系列京张铁路遗迹元素,通过文化演绎的方式展示京张铁路遗产,用现代㊁创新的手段,调动游人视觉㊁听觉㊁嗅觉㊁味觉㊁触觉五种感官体验,增加游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㊂1)时空展廊㊂将原京张铁路冷库支线铁轨与全息投影技术结合,形成半室外展示空间,通过虚实交互的方式展现新老京张时空穿越的历史记忆㊂2)百年对话㊂在1960年清华园站旁边1ʒ1复原1910年站房正立面牌坊,形成新老清华园站的对话㊂通过地面铺装复现老站房原址平面,成为开放的京张遗址室外讲堂㊂3)京张铁路遗址博物馆㊂在1960年清华园站和复原的1910年清华园站牌坊背后,新建京张铁路遗址博物馆,展示京张铁路相关历史文献遗迹㊁科普知识和模型等㊂博物馆为半下沉式覆土建筑,伏于地面,消隐于自然之中㊂室外展陈的列车车头㊁车厢㊁内饰均按照史料记载进行恢复,成为移动的博物馆㊂4)五道口值班房㊂通过保留五道口值班房的框架结构,以钢网为材质,以建筑结构再现的手法将历史建筑呈现于环境之中,成为五道口历史纪念的空间承载体㊂利用构筑物前场空间不定期举办主题茶话会,吸引铁路爱好者相聚交流,为游人讲述他们心中的京张故事㊂5)码阵游园㊂ 苏州码子 是我国自创,在京张线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特殊铁路标记系统㊂规划以现代材料结合声光电设施技术手段,再现这一独特的铁路文化遗存(图8)㊂3.3.4㊀活化体验:局部开通詹天佑号观光列车遗址公园对老京张铁路线位进行全线保留,预留观光列车通行的空间限界㊂由于水产市场至清华园站区段的现状条件较好,规划建议近期开通此区段的詹天佑号观光列车㊂保留铁轨㊁信号机等系统要素,并对燃煤蒸汽机车㊁车厢进行改造,运行低速㊁清洁能源的观光列车,避免对周边城市建设区及人群造成干扰㊂远期考虑利用现有北京站到延庆南站的S2线路,整合利用京张沿线历史及自然资源,避开早晚交通高峰,实现一天一班次往返的低速观光列车活化体验,形成全域火车观光文旅项目㊂结合列车运行特别策划京张遗址公园观光活动并绘制全线导览活动手册与重要节点设计纪念印章,形成观光客怀旧㊁摄影的网红旅游圣地,增加京张铁路遗产文化的可参与性,寓教于游㊁寓教于乐,构建流动的a 时空展廊;b 百年对话;c 京张铁路遗址博物馆室外空间;d 五道口值班房;e 码阵游园㊂图8㊀文化演绎策略场景效果Fig.8㊀Scenery renderings of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京张博物馆(图9㊁图10)㊂图9㊀观光小火车近期通行线路Fig.9㊀The sightseeing railway line for puddle jumpers operated recently图10㊀詹天佑号观光火车专线效果Fig.10㊀Renderings of the Zhan Tianyou Sightseeing Railway Line4㊀结束语铁路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部分传统铁路被现代交通工具所替代,废弃的铁路遗存由于其线性的空间特征,成为阻隔城市空间的障碍,但也蕴含着更新改造的潜力㊂而在历史文化㊁社会㊁经济㊁环境㊁美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铁路遗产是重现历史记忆,传承文化精神,延续城市文。
2020年铁路文化公园策划设计

演绎汉口历史记忆的铁路文化公园
依托基地保留的窄轨火车站及火车旧轨,围绕火车主题开发铁路广场、博物馆、火车餐厅等,构建一座主题性强、 可赏性高、吸引 力大的铁路文化公园,演绎汉口独特的窄轨历史。
子项目:铁路文化广场;铁路文化博物馆;火车主题餐厅
11
“汉口老站”铁路文化公园│铁路文化博物馆 感受汉口窄轨的前世今生,博览世界铁路发展变革
火车风格内饰
小火车选系菜统
火车主题吧台 44
案例链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
废旧铁路改造的城市客厅新名片
区位:厦门市中心思明区文屏路至和平 码头之间, 长度:4.5公里(万石山铁路隧道697米) 历史:原鹰厦铁路延伸线,已荒废多年 旅游发展:2011年,经厦门市政府改造, 建设成开放式带状公园 城市功能:娱乐休闲、体验自然、科普 教育、品味厦门
55
案例链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
铁路文化区
分段打造、主题鲜明、休闲配套
民情生பைடு நூலகம்区
风情体验区
都市休闲区
将破旧的铁路道班房、小月台、 火车厢改造 成景观小品和设施, 唤起人们对“古早”火车的记忆, 是市民休闲、交流的场所。
这一段居民区较多,所以公园景 观的设计将突出生活的情趣。充 满历史人文气息的雕塑小品是老 铁路公园的亮点之一。
依托汉口窄轨火车历史,融合世界铁路文化,打造铁路文化博物馆,通过三个主题展厅“汉口铁路”;“世界铁路”;“铁道学院”通 过文化博览,特色体验等功能,营造一个独具特色的铁路文化博物馆。
22
“汉口老站”铁路文化公园│铁路文化广场 汉口窄轨铁路文化印象广场
保留运用遗存铁轨作为文化元素,增设铁路火车相关的景观小品,整合空间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火车文化广场。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厦府办〔2020〕108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20〕10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2月31日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方案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是厦门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九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20〕53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增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和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厦门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制定以下工作方案:一、建立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保护修缮责任机制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普查认定和公布工作。
根据普查对象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其他特色价值等认定标准,将普查对象分类认定公布为文物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将文化遗产特别丰富、古建筑集中成片分布的重点区域认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确保应留尽留、应保尽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20世纪末,德国对旧工业基地普尔区进行了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整顿和改造,目的在于将旧有的工业区改建成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并且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工业设施。
与此同时这个项目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工业景观——埃姆舍公园。
这个改造举动启示了现代设计师们:对待历史遗留的场所,即可保持原貌,也可推旧建新,但这些方式也许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将历史遗留场所加以现代改造,既保留了原来的历史文化,又能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而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建设正是符合这一设计理念。
一、厦门铁路文化公园概况鹰厦铁路,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建国初期由于军事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而建造起来的并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也是厦门的“生命线”,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福建经济的迅猛发展,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趋突出,由此福建又陆续修建了赣龙等铁路,鹰厦铁路在福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减弱并有部分段路逐渐被荒废。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设计项目正是对鹰厦铁路延伸线(思明区文屏路至和平码头之间总长4.5公里)进行改造,这段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初探——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为例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初探——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为例王谷龙【摘要】厦门铁路文化公园是厦门历史文化保护和厦门现代化建设相容而生的公园。
它成功地保留了场地的历史文化,又能合理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对于我们今天历史文化遗产的保留和改造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厦门铁路公园 ;历史文化景观; 景观改造铁路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厦门本地人对厦门最早的记忆,有着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处理好旧铁路并符合现代化建设成为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一个重要课题。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以文化为主题,通过整个线路串联了金榜公园、万石植物园、鸿山公园等周边景点及社区,并划分了四个相互协调又各具特点的功能区:铁路文化区、风情体验区、民情生活区、都市休闲区。
铁路文化区范围从文屏路至万寿路段,长度约850米。
民情生活区范围从万寿路至虎园路段,长度约1040米,是老铁路带状公园的示范段。
风情体验区范围从虎园路至思明南路段,长度约1380米。
这里有一个废弃已久的铁路隧道,长度约700米。
这里的隧道被建成一段人防科普知识和厦门铁路历史的展示馆。
都市休闲区位于思明南路至同文路段,包含了铁路近端和平码头,与厦门中山路较近,在鼓浪屿的对岸,人流量大。
二、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原则及方法2010年10月份厦门市领导调研并决定将铁路进行改造,项目由厦门市市政园林局承建,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设计方案,设计者将公园划分为四个区域进行设计,每个区域各具有自己的功能特色,也形成统一的风格。
其所体现的几点设计原则值得借鉴。
首先,设计者尽可能地保留铁路的原有特点,将整个带状的区域设计为自行车与漫步的场地,并利用空旷场地设计成景观节点,提供休息平台。
尽量保留铁路原有的生态和历史风貌,成为老铁路改造建设的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设计都遵循简洁、规律、有序的原则,避开使用大量的灯光布置,也避免造成过度的广告商业气氛,要求体现出铁路本身的魅力与味道。
连绿化改造也遵循这条原则,要尽可能保持老铁路自然的绿化形态,保留原来自然的生态,使其成为一条穿梭于现代都市中的天然绿色走廊。
其次,在绿化方面,由于铁路废弃时间较久,沿线绿化景观都以原自然野生的植物为主,植被比较丰富,沿线部分铁路甚至被花草、乔灌木等植被覆盖。
从成功的铁路公园的景观设计案例中,可以总结出铁路文化公园设计师改造文化遗迹的手法,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废弃地都必须采用同样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改造。
但作为一种设计的思路和手段,可以在改造中起到良好的效用,总的可以概括为增、艺术生活40删、改、留。
增,既是增加、增强,增加基础设施,如增加小卖部、小月台、路灯、桌椅、公园视觉系统、木栈道或增强文化元素,如铁路文化区的设计提取铁路文化元素以枕木为主要构架设置小品,采用闽南红砖嵌入枕木间隙设置步行道,增强了闽南历史文化特征、增加趣味景观,如浮雕、雕塑等,风情体验区在与山地公园衔接处设置童趣的雕塑,增加休闲绿道的趣味性。
增加的设计手段,主要在于加入现代基础设施,以及融合现代生活为主要手段。
如德国拉茨设计的萨尔布吕肯市的港口岛公园中也常常增添新的休息设施,并且融合旧的场地环境再设计这些设施。
删,既是删除,删除影响整体协调或杂乱的元素,删除不需要的冗余视觉因素,是整合和提高整体视觉形象的手段和方法,废弃与遗留的场地在最初改造阶段都有许多需要删除的元素,综合考虑这些元素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价值,进行合理地删减工作。
在铁路公园的和平码头段的终点处,将原本杂乱的周边植物及废弃设施清除,保持了本段场地的简洁和统一,并提高整体的视觉效果。
留,既是保留,包括场地的形式和内容,形式有场地的遗址遗物和生态环境,内容包含场地的原本的气氛和人文风貌。
在历史文化场地是改造活动中,最重要的在于保留这些场地的历史记忆,尽可能延续这些文化景观,所以留的设计手法需要得到重视。
在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中,重点保留了铁路线段,万石山铁路隧道等厦门铁路的历史遗址。
也尽可能保持老铁路自然的绿化形态,营造出一种自然随和的氛围。
在国际上,工业之后的景观常常通过保留、利用和加工老的工业景观要素,传承工业文化传统,增加现代景观内容,诠释了新的景观设计美学,如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完整地保留了原钢铁厂的设施;巴黎贝尔西公园中保留的原葡萄酒厂的酒窖;纽约Gantry Plaza State 公园中保留了以往的货运码头中的铁轨和巨大的铁架。
从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场地设计中提取增删改留的设计方法,可以看出此公园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可以在适合的范围内增设视觉系统,图1 增加趣味雕塑图2 增加基础设施图3 增加浮雕图4 德国港口岛公园中新的休息设施图5 删除杂物改,既是改造,为了符合现代化进行改造,或为了丰富场地进行改造。
如铁路文化区将原本废弃的铁路值班室,改造成整体统一的小卖部,又如利用万石山铁路隧道改造成展示厦门海港文化以及展示鹰厦铁路建设相关历史资料的场所。
如民情生活区,在沿线万寿小区旁利用废旧的铁路机车改造为具有历史风情的服务设置,满足市民的需要的同时突出铁路文化的内涵与景观特色。
改造方法在另外的景观设计案例中也是常见的,如德国格尔森基尔欣北星公园中原工厂建筑被改造成办公室;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中高架铁路改造成新的步行系统,料仓改造成小花园;巴黎比特绍蒙公园将废弃的石灰石采石场和垃圾填埋场改造为风景式园林等。
图6 改造值班室图7 德国北星公园图8 巴黎比特绍蒙公园设计艺术41增强公园整体对外形象,在人流集中的区域设铁路展馆等等。
但整个公园的设计已经发挥它该起的作用了,既保留了厦门铁路的“文脉”又结合现代生活,迎合了大众的需要,也因此获得好评。
三、厦门铁路改造公园的改造成果与启示综合地评价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可以看到多方面的成果。
首先,许多有重要意义的构筑物得到了较好地修复和保护,如果旧铁路、隧道和废弃的铁路车厢等。
大部分的景观元素的功能得到扩展和利用。
如将原本废弃的铁路值班室,改造成风格统一的小卖部。
万石山铁路隧道改造为展示长廊,展示鹰厦铁路段的建设相关历史资料及厦门海港文化等。
其次,厦门铁路的历史记忆得到良好的延续。
旧铁路完整性的保留让旧铁路的历史与文化得以传承,在横向上也产生时空上的延续,铁路带状区域设计作为公园的开放性加深了这种延续。
对于厦门发展有强烈记忆的游客或者对厦门有特殊感情的人来说,铁路文化公园是过去与现实产生交集的点;对于未曾来过的人来说,这里是探寻铁路历史的宝贵场所。
第三,它成为串联万寿片区、万石山风景区、虎溪岩景区及厦港老城区整体的一个协调良好的组成部分。
厦门铁路文化公园已经是邻近单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身在思想上与功能上与整体有着完整性和一致性,并且在整体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特有的风格,使得整体的效果得到叠加,成为整个区域新的城市建筑及景观序列上的重要一环。
目前中国的许多发展中的城市中,都面临着一个“文脉”问题,城市发展越来越壮大,扩建演变成改建,而许多场地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这些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如何对待这些产物也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任务。
而厦门铁路文化公园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它既保留了“文脉”又融合了现代,并突出了本地文化和形象,避开了同质化的涌流。
这对于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谷龙,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参考文献:[1] 颜佩楠,叶木泉.城市历史文化型绿道建设——以厦门铁路文化绿道为例[J].园林,2012(6).[2] 子禾.老铁道慢城趣[J].中华手工,2012(03).[3] 王柔,季翔.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表现语言[J].中外建筑,2007(4).[4] 文娇,吉文丽,杨思琪,葛佩琳.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3).[5] 董璟,朱晶晶. 城市慢行景观系统[J].装饰,2012(8).[6] 杨陵.城市工业遗产景观改造浅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3).图11 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中的金属广场图9 保留铁路与隧道图10 巴黎贝尔西公园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初探——以厦门铁路文化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