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基于整体性能的增层改造与抗震加固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一、引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外力的影响,其抗震性能存在较大的不足。
因此,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对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概述抗震加固是指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或加强,以提高其抗震能力的一种技术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增加截面抗弯承载力、增加节点刚度、提高纵向抗剪能力等。
针对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抗震要求,具体的加固方法会有所不同。
2. 增加截面抗弯承载力的加固方法增加截面抗弯承载力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钢筋数量、更换高强度钢筋、增加截面尺寸等。
3. 增加节点刚度的加固方法节点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加固节点的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具体的加固方法包括设置钢筋加固筋、设置钢板加固、更换节点构件等。
4. 提高纵向抗剪能力的加固方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纵向抗剪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剪切破坏。
因此,提高纵向抗剪能力也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体的加固方法包括增加剪力墙、增加剪力筋、加固构件等。
三、案例分析以某高层住宅为例,该建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但由于设计不合理和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结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该建筑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抗震加固方法:1. 增加截面抗弯承载力通过增加截面尺寸和更换高强度钢筋的方式,提高了结构的截面抗弯承载力,从而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2. 增加节点刚度通过设置钢筋加固筋和更换节点构件的方式,提高了结构的节点刚度,从而减小了节点的变形,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3. 提高纵向抗剪能力通过增加剪力墙和加固构件的方式,提高了结构的纵向抗剪能力,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剪切破坏风险,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也备受关注。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可以分为三类:增加结构的刚度、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
增加结构的刚度是通过在原有结构上增加梁、柱等构件的截面积或者增加钢筋数量来实现的。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承载能力较强但刚度不足的情况。
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是通过在结构中加入能够消耗地震能量的装置,如柔性阻尼器、摆锤等来实现的。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刚度较高但耗能能力不足的情况。
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是通过在结构中增加钢筋、加厚构件等来提高结构的受力性能,使得结构在地震中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
这种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有结构刚度和耗能能力都较好,但受力性能不足的情况。
除了以上三类加固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拆除重建、钢结构加固等方法来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
总之,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加固时,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以达到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
- 1 -。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是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和技术,用于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这些措施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地承受地震引起的震动,并保护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首先,建筑的基础设计和施工非常重要。
坚固的地基和稳定的基础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地震影响的关键。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基岩、加固地基或采用钢结构支撑等方法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其次,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地震时可能遭受的水平和垂直力量。
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刚度和抗震性能。
此外,适当安排支撑梁和柱子的位置,使其能够均匀地分配地震产生的力量,也是提高抗震能力的关键。
同时,加固连接部位也是提高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连接构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在地震中不会发生失效。
常用的连接方法包括焊接、螺栓和钢筋等,其选用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来决定。
此外,还可以采用隔震技术来提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隔震技术是一种将建筑物与地基隔离的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隔震装置,可以将地震产生的震动减少到建筑物内的最小程度。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轻结构的负荷,还可以保护建筑物内的设备和人员免受地震的影响。
此外,针对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还应考虑到火灾和风压等其他不可预测因素。
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加入适当的消防设备和设施,以及考虑到风荷载的设计等,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总之,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基础设计、结构设计、连接加固、隔震技术和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物及其内部人员的安全。
这些措施不仅需要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土地条件来进行调整和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也将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更严格的抗震需求。
框架结构的增层及改造

框架结构的增层及改造摘要介绍了一框架结构增层改造工程的设计要点: 通过加固原有结构, 实现增层; 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后锚固技术, 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安全及增层结构与原有结构的可靠连接和有效传力。
关键词房屋增层; 扩大截面加固; 外粘钢加固; 植筋1 工程概况某建筑物建筑平面如图1 所示, 柱顶标高15.900 米, 共四层, 其中地下一层, 地上三层, 层高4. 8米。
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础为混凝土独立基础, 设计基底标高- 5. 100 米。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计为丙类建筑,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近震。
建筑功能是书店, 因需要, 拟改为商场且再增加一层。
该建筑物主体结构刚施工完毕, 尚未进行装修, 可以认为其结构现时质量状况良好, 具备增层必要条件。
2 增层方案确定建筑要求, 增层层高为4. 8 米, 采暖方式与原有楼层相同——地板低温热辐射采暖方式。
装修效果与原有楼层相同。
据此提出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是采用轻型结构, 减小附加荷载及地震力, 尽量减轻对原结构的影响, 以减少对原有结构构件的加固工作量; 具体做法是将周边框架柱升起, 屋盖选用钢结构网架, 上扣保温复合压型钢板, 原有围护结构由粘土空心砖砌体改为陶粒砌块。
该方案的缺点是屋顶建筑隔声不易处理, 原有围护结构须拆除, 浪费较大。
后经试算, 该方案结构自振周期及位移较大, 超过规范要求, 因此, 该方案不可行。
方案二为增层采用与原有楼层相同的结构形式, 即将所有柱升起, 屋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增层围护墙采用陶粒砌块, 增加的荷载通过结构加固予以承担。
经过计算, 周期及位移满足规范要求, 具备增层条件。
图1 建筑平面图参考文献[ 1 ] 刘鸿文主编1 材料力学1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 ] 冯汉民主编1 水泵学1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1[3 ] 石春暖编1 水泵检修(内部资料) 1The F irst M ak ing up is an impo rtan t part of the heavy repair of stage feed w ater pump w h iledecreasing wobb le value of ro to r is the aim of it. The compo sit ion in t roduce the dam age to ro to r w hen thewobb le value run over standard and educate tow fo rm u las to p rove the relat ion betw een the f lex ion of ro to rand the parallelm isalignm en t in the b lock s of ro to r. In the end , in st ructed the app licat ion of the fo rm u lasin the resto rat ion of stage feed w ater pump and the modif ied fo rm u las in differen t condit ion.Key words: Stage w ater pump;Wobb le value2007 年第1 期内蒙古石油化工53a 收稿日期: 2006- 11- 25因原有构件的收缩变形已基本完成, 为减小由于加固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应力, 加固用混凝土采用掺有适量U EA 的微膨胀混凝土; 混凝土标号C30, 比原结构的混凝土标号提高一级,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间有足够的粘接强度。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加固的要点分析

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抗震加固的要点分析摘要:当建筑物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时,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必须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正确合理地分析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少损失的一种有效途径,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以来所从事的工作,对加固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勉。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加固;抗震;构筑物0 前言世界上最活跃的三个地震带其中有两个(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都在我国境内有分布,我国大陆处在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联合挤压下,地震活动频繁,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其以上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
每一次地震的发生,都会对该地区乃至于整个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正确合理地分析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少损失的一种有效途径,对现有建筑物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将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文结合作者长期以来所从事的工作,对加固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希望与广大读者共勉。
1 建筑物的加固1.1加固的目的当建筑物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的要求时,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必须进行补强加固处理。
补强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结构及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
由于结构、构件的破损程度不同,补强加固的要求和目的也有所不同,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加固方法,采取不同的补强加固措施。
1.2加固应注意的问题在制定加固方案时,应注意建筑物加固的整体性,应尽量的避免部分结构构件加强而整体抵抗力下降。
当某些构件不满足安全性要求时,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整个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
当对个别构件加固后不影响整个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时,可以进行局部加固,例如设备爆炸引起个别梁板的破坏,这时只要将受破坏的梁板加固到原有抗力就可以。
建筑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加固设计研究

建筑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加固设计研究摘要: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抗震加固措施,防止地震后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威胁到居民。
虽然目前建筑物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和抗震加固方法可以减少地震造成的破坏,但是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也有增长的趋势。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有必要对地震前后的建筑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处理,这对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加固设计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几次大规模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
过去,中国的建筑工程并不十分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经过几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后,人们非常重视建筑的抗震性能,把抗震性能放在新建建筑的首位。
此外,如果建筑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技术,则不需要进行隔震处理,但我国许多建筑并不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应采用隔震技术进行加固。
1建筑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重要性(1)建筑加固的重要习惯体现在安全的角度。
一般来说,需要加固的建筑物风险相对较高。
建筑物的加固和修复是不同的。
修复主要是修复和设计建筑物的外观和要点,而建筑物的加固是针对建筑物老化或人为和自然原因造成的损坏,然后对建筑物进行加固。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建筑物的加固是非常必要的。
建筑物加固是对建筑物本身安全指标的提高,也是对建筑物安全的一种很好的补充;(2)建筑加固对于建筑的资源是一种节约,建筑的加固对于材料以及资源的需求不是很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建筑加固其实是对材料以及资源的一种节约,也许建筑的加固不如新建设的建筑好,但是加固跟重建所要利用的资源以及消耗的财力上来说也是完全不成正比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建筑的加固是对资源的一种节约对建筑材料节约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同时建筑的加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建筑本身的一种保护以及喜欢或者有着重要的纪念价值;(3)建筑加固的数据采集的简便性,建筑加固在针对于陈旧建筑的加固上,可以先采取现有建筑的尺寸数据,验证是否符合当地的要求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针对于门、窗、柱子以及屋顶等等,按照标准进行节能设计,建筑加固方面的节能设计以及所需要使用的材料,然后通过特定的计算方式计算出不同时设计方式所需要使用的材料,来确定使用哪一种方式。
简谈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整体抗震性能

简谈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后整体抗震性能自从改革开放至今,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明显提升,我国的建筑业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
在不断进行新建,发展新技术的同时,建筑业也正面临着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维护和加固改造的问题。
由于具有非常好的承载能力以及较高的整体性和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
虽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着相当好的抗震性能,但是由于构造抗震设计﹑结构布置﹑构造措施﹑施工质量以及场地条件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在遭受强烈的地震灾害时,框架结构经常因为强度和延性不足发生破坏从而产生严重的震害。
历次重大地震表明,其震害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在梁柱节点区和其相邻的区域,柱的震害要大于梁,其中短柱和角柱的震害最为严重。
框架梁的破坏一般发生在梁端。
其在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剪力和弯矩则反复作用在梁端,可能会发生上下贯通的垂直裂缝与交叉斜裂缝,从而梁端的承载能力下降,并出现塑性铰,如图 1.1;短梁刚度大,吸收的地震力大,当梁身抗剪钢筋配置不足时会发生剪切破坏,见图 1.2。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的原因1978 年根据唐山地震震害经验,正式出版《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8);1989 年完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2001 年完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 年完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我国的抗震设计规范同样经历了从低标准到目前高标准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设防水平不同,抗震性能要求差别较大,大量过去的建造的建筑大都不符合现行规范的抗震安全要求。
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已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最近几年的地震震害表明,根据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建造的建筑结构基本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而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建造的房屋由于超高烈度而震害惨重,导致了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加固与抗震改造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加固与抗震改造措施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需求的增长,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中,由于其结构较为轻质和灵活,对于抗震能力存在一定挑战。
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结构加固与抗震改造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结构加固措施1. 加强框架连接:装配式建筑常使用钢骨架或混凝土框架作为主体结构,在加强框架连接方面要做到稳固可靠。
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或焊接技术,在节点处设置适当的补强板,并进行必要的预应力处理。
2. 增设抗剪墙体:在部分关键位置增设混凝土或砌块墙体以提高整体承载力,并起到抵御地震侧向力的作用。
合理布置这些抗剪墙体可有效改善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增加地基承载能力:装配式建筑多采用轻型结构,因此,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对于提高整体稳定性尤为重要。
使用钢筋混凝土地基或优化地基配置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三、抗震改造措施1. 加固外墙:通过在装配式建筑外墙上增加剪力墙、预应力带等措施来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吸收地震产生的水平力,从而减少结构受损风险。
2. 增设防震支撑系统:在设计阶段合理设置防震支撑系统,如液压缓冲器、钢制隔离支撑等,以减小建筑结构受到的地震影响。
这些支撑系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位移和湿摆作用,保护装配式建筑结构不受严重破坏。
3. 引入阻尼器:在装配式建筑中引入各类阻尼器,如粘滞阻尼器、摆钟阻尼器等,可以大幅度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这些阻尼器能够通过消耗地震能量来控制结构变形,提高抗震性能。
4. 加强楼板连接:装配式建筑的楼板连接存在较大挑战,容易导致楼板脱落或松动。
因此,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技术和材料,如机械接头、预应力等,加固楼板连接部位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四、装配式建筑抗震改造案例分析1. 中国香港九龙湾医院:由于该医院为装配式建筑,为了满足严苛的抗震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抗震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e alpe o ma c v rl r r ne f
由于具有 突 出 的优 势 , 筑 物 增 层 改 造应 用 建
广泛 , 城 市 建 设 过 程 中 具 有 较 大 的 发 展 空 在
造会 使结 构所 受荷 载有 较 大 增 加 , 向构件 的轴 竖
压 比不易 控制 , 不仅 不利 于结 构抗 震性 能 , 且增 而 层改 造 的房屋 需加 固的构件 较多 。 因此在对 增 层
r d c he n mbe fc mpo e tri f r e e ta d i r v h es i e o ma c ft t c u e s se . e uet u ro o n n en o c m n n mp o e t e s im c p r r n e o he sr t r y tm f u Th r n fr to ft e ly rwih e gn e i g e a e ta so mai n o h a e t n ie rn x mpls,t i a e r po e out n f rt e p o l m ft e h sp p rp o s s as l i o h r b e o o he
at n in t t e e s c e f r a c o h r i f r e c n r t fa ta f r , a d t d t sr c u e te to o h s imi p ro m n e f t e en o c d o c e e l me r nso m n su y he tu t r
t k n l ss o h o p ne t atr a o e a lsr c u e o d l sr n t e i g i h n m a o l n h a e a ay i ft e c m o n s fe v r l t t r f a mo e , te gh n n s t e de n y o te u
b a n ee t e t g d f cs,h we e ,t v r l sr cur n r p ris a e n tc n i e e i o v r he o e al t t e a d p o e t r to a u e mp r d t o v n i n l h usng sr n t e i g, So y a d n e o sr c in wilma t e sr cu e uf r a l r e nc e s n la o i te gh n n tr - d i g r c n t t l u o ke h t t r s f a g r i r a e i o d, u e r s li g i r en o c me tc mpo e t e nd d ma i g e rh u k e itnc . I h s pa e ,we pa e u tn n mo e ri f r e n o n n sus d a a g n a t q a e r ssa e n ti p r y
2. S h o fCii En i e rng a c a c ,Hu z o g Unv ri fS in e a d T c oo y, c o lo v l gn e i nd Me h nis a h n ie st o ce c n e hn l g y
第2 9卷第 2期
21 0 2年 6月
土
木
工
程
与
管
理
学
报
Vo . . 129 NO 2
Ju a fC vlE gn eiga d Ma a e n o r lo ii n ie r n n g me t n n
Jn 2 1 u .0 2
框 架 结 构 基 于 整 体 性 能 的 增 层 改 造 与 抗 震 加 固
Wu a 3 0 4, hn ; .T eD s nIs tt o h n q g C o gig4 0 , hn ) h n4 0 7 c ia 3 h ei tu f o g i , hn qn 0 0 C ia g ni e C n 1 5
Abs r c t a t:Co v n ina en o c me tde in o u l i g e dsawhoe sr cur d lnga ay i ,g n rly n e to lr i fr e n sg fb id n sn e l tu t e mo ei n l ss e e al
加 固数 量 , 高结 构 体 系 的抗 震 性 能 。本 文 结 合 提 具体 工 程实 例 , 详细 分析 了 既有工 程存 在 的 问题 , 并对 实 例 工 程 结 构 的 整 体 抗 震 加 固 方 法 进 行 探 讨 , 出了合 理 的整体 加 固方案 与 实施措 施 , 提 为此 类 建 筑物 的增 层加 固改 造 提供 了较 好 的参考 。
二级 , 场地 土 为 中软 场地 土 , 不考 虑地震 液化 。现 因使用 功 能 调整 , 在该 楼顶 部增 加一 层 , 高为 需 层 6m。加层 改造后 , 据使 用 功能要 求该 房屋抗 震 根 设 防分 类 由原来 的丙 类 提 高 到 乙类 , 框架 抗 震 等 级 由 四级 提 高 到 三级 。图 1为 建 筑 物 剖 面 示 意
K e o ds: so y a d n r c n tu t n; fa e t c u e; s im i sr n t e i g e in; sr cu e y tm ; yw r tr — d i g e o sr ci o l m sr t r u e s c te g h n n d sg t t r s se u
问… 。需 要进行 增 层 改造 的建 筑 物 , 方 面 其抗 一
震性 能 较差 、 抗震 构造 相对 较弱 , 一方面增 层 改 另
房 屋进行 加 固改 造 时 , 先从 结 构 体 系考 虑 采 取 应
收 稿 日期 : 0 11 -7 修 回 日期 : 0 11-0 2 1 1 0 2 1 —22
R A C egtn B I U N h n — g , A a
, I a — eg 。 Q U Y hs n h
( . h a g eR vr eo at a Sa d ns a o , h n4 0 0 ,C ia 1 T eY nt i r ui l tfA miirt n Wu a 3 0 0 hn ; z e A n c f t i
m, 二层 4 2 三 、 .0m, 四层 3 0 n, . q 五层 4 8 房 . 0 m,
屋 建 筑总 高度 为 2 .0i。房屋 二层 以上 Bc轴 0 1 n —
之 间 为 2 7 1 悬 挑 梁 ,/ 6 A轴 之 间为 1 8 m . I T 5 A-/ . 悬 挑 梁 , 中五层 为 纵 向单 跨 大会 议 室 , 面 板 、 其 楼 屋 面板 主要 为 预 制 空 心 板 , 部 采 用 现 浇 板 。地 局 震 设 防烈度 为 6度 , 防类别 为丙 类 , 设 安全 等级 为
s se ,a o he o e alr i fr e n a u e a e n t e i r v me to tu t r ls se o h te st ytm d ptt v r l en o c me tme s r sb s d o h mp o e n fsr c u a y t m ft e sr s o
载缺陷的构件进行加 固, 忽略了从 整体 、 全局去把握结构性 能。相 比常规 建筑物加 固, 层改 造会使结 构所受 增 荷载有较大增加 , 导致增层后房屋需加 固的构件增 多 , 更不利于结构抗震 。本文针对抗震性能相对 较弱的既有 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 的增层 改造 , 研究从结构体系出发 , 基于改善结 构体系 的受 力而采 取整体 加 固措施 , 到 达 减少构件加 固数量 , 提高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 目的。结合 增层改造的工程实例 , 详细介绍 了某增 层加 固工程存 在 的问题 , 分析 了既有结构体 系的缺 陷 , 提出了合理的整体加 固方 案与实施措 施 , 可为此类 建筑物 的增层 加 固
改 造 提供 参 考 。
关键词 : 增层改造 ; 框架结构 ; 抗震加 固设计 ; 结构体系 ; 整体性 能
中 图 分 类 号 :U 7 . T 7 6 3 T 3 54; U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9 -9 5 2 1 )20 7 -5 2 50 8 (0 2 0 - 40 0 0
图 , 2为建 筑物 二层 平面 图 。 图
1 工 程概 况
建 于 18 9 7年 的武 汉某 管理 局 综合业 务 楼 , 为 五 层 钢 筋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 , 建 筑 面 积 为 36 总 76 I 。基 础采用 钢 筋 混凝 土筏 板 基础 , 层 高 4 9 T I 底 .5
S o e —d i g Re o sr c in a d S im i te g h n n t r y a d n c n tu t n es c S r n t e i g o
Ba e n t v r l Pe f r a c fa Fr m e Co t uc i n s d o he O e a l r o m n e o a nsr to
作者简介 :阮成 堂( 95 ) 男 , 16 - , 湖北红安人 , 高级工程师, 究方 向为混凝土结构抗震加 固( ma : h16 @sh .o ) 研 E i r t9 5 ou cr lc n
第 2期
阮成堂等 : 框架结构基 于整体性 能的增 层改造与抗震加 固
・ 5・ 7
整 体加 固措 施 , 改 善 结构 体 系受 力 , 少 构 件 , 减
阮成堂 , 白 杨 , 邱彦升 ’
( .长江航务管理局 , 1 湖北 武汉 4 0 0 ; . 中科技 大学 30 0 2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