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导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已经无法完全解释现实世界的贸易现象,因此,学界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贸易理论。
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的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新理论的出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有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要素比较理论。
然而,这些理论无法解释贸易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比如贸易逆差、垂直分工和多边贸易。
因此,学者们开始提出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认为,经济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和规模经济是推动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该理论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并将国际贸易视为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
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技术差异和产品分工的概念。
该理论认为,技术差异和产品分工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
不同国家在生产中存在着技术差异,这些技术差异会影响到产品的相对成本,从而影响国际贸易的方向和规模。
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主要驱动力。
该理论强调创新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认为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理论的出现对中国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提高企业竞争力新理论强调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中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
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
加强产业链合作新理论中的垂直分工概念提醒我们,中国企业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完善的产业链。
通过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
注重技术创新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观点是技术创新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中国应该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只有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1:三段论
理论分类
2:交错发展论
.
23.07.2021
三段论 1新产品阶段:产品不完善,没有形成规模,成本高售价高,主要消费群 体为国内高收入阶层和国外同等消费水平群体 2:成熟产品阶段:由于消费示范效应,国内需求增长刺激生产发展,企 业注意成本降低 3: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高度标准化美国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而 从发展中国进口该产品
.
23.07.2021
Q 出口
美国
西欧
发展中国家
t0
t1 t2
t4
t3
t5
T
进口
美国开始出口 西欧开始出口 发展中国家开始出口
.
23.07.2021
THE END
.
23.07.2021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 新发展
.
一、动态周期说
1. 定义:动态周期
说从技术、原料 期
和产品的周期性 说动
变化来分析其对 态
国际贸易产生的 影响。
周
技术周期说 原料周期说 产品周期说
1. 代表人物:美·波斯 纳(M·Posner)
2、波斯纳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一 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强调技 术在比较优势形成中的决定 作用。他用技术的周期性波 动解释某些技术密集型商品 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原因。
•
需求滞后
技
术
周
期
性
模仿滞后
波
动 指新技术的发明应 用到别国已熟练掌 握这段时间。
指技术创新国开 始生产和消费到 别国开始进口该 类商品这段时间。
反应滞后
指技术创新国 开始生产到技 术模仿国开始 生产这段时间。
掌握滞后
.
指技术模仿 国开始生产 到熟练掌握 生产技术后 大规模生产 而不再进口 这段时间。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 S I O 理论 一直 占据 着 国 际 贸易实 践 的 中心 地 位 ,但 是 “ 昂惕 夫之 迷 ”使之 陷 里 入 了 困境 。 李嘉 图主 义 的国 际 贸易理 沦经 新 坚 持并 继 承了 李嘉 图的 比较 利益 论 , 为 贸 认 易 的真 正 来 源在 于 各 国 的 比较优 势 的差 异 , 而 并非 资源 禀 赋的 差距 。新李 嘉 图主 义贸易
理 论把 收入 分配 置 于整 个 的突 出位置 , 行贯 二 、新兴古 典经济学 与超 边 际分析 穿 分忻 的 始终 。 古 典 经 济 学 关 沣 的焦 点 不 是 资 源 配 置 新 李嘉 图二 义的 国 际 贸 易理 论 与 李 嘉 的 『题 ,而是 以分 T理 沦为 核心 ,关注分 上 E 白 J 图理 论 不 同主要 在于 :李嘉 图是 从各 国的生 如何使 资源 的稀 缺程度 减少 和如 何使一 个 曰
而 实现 的 ,在这 种情 况 之下 , 个 国家都 以 每 其 生产 的产 品供 应 世界需求 , 因而 我们 就得 到 了双 向 的产业 内贸 易 , 各 国拥有 相 同 的 若 要 素票 赋 ,就 不存 在产 业 问 贸易 ( 各国 生产 等 于 本 国消 费量 的竞 争 产 品 ) ,而存 在大 量
1
、
的 产业 内贸易 。 克 鲁 格 曼义 考 察 了规 模 经 济 、 产 品差 异 与 贸易型 式 的 关系 。 争 的经 济被 允许 贸 竞 易时, 即使它 们 有着 相 同的偏 好 并 从贸 易 中 得 益 。克鲁格 曼 又发表 了 《 产业 内 专业化 分 工 与得 白贸易 的利 益》 理 沦模 型 从根 本上 该 打 破了传统 理论 中完 全竞 争和规 模收 益不变 这两 个基 本 假定 , 新 贸易理 论 向规 范化 方 使 向迈 进 了重 要 的 一步 。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引言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
新理论的出现不仅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解释和指导,对于我国外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启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基石之一。
它认为,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
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如下:1.找准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该优先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
通过分析我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找到我国可以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产业,并进一步加强其竞争力。
2.加强国内产业升级。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优势。
因此,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该注重加强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启示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地理位置和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对我国外贸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1.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的中心位置,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因此,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区域贸易、辐射周边市场,提高对外贸易的便捷性和效率。
2.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和效率。
因此,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大规模。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启示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已经从简单的商品交换演变为全球价值链的扩展和分工。
这对我国外贸发展提出如下启示:1.加强产业链的参与和优化。
我国在外贸发展中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通过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参与到更高层次的产业链中,提高我国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适用于教师试讲、学校演讲、教学课件、说课大赛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内部规模经济) 由于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不是凹
向原点而是凸向原点。因为规模收益递增使得在产量 增加时,成本下降,而只有凸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曲 线才能表示这一点。
Df
MRf Q 数量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
❖ 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 即使外国市场价格低于本国市场价格,企业为了追 求利润的最大化,仍有出口的动力,因为出口倾销 的结果比将这些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要好。
❖ 外国的同类企业如果也在其他产品上采取类似的行 为,就会出现相互倾销,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
P A
C0 B P1 P2
O
E1
AC1 E2 AC2
D
Q1
Q2
Q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下面我们用手表行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假设有两个国家——瑞士和泰国 瑞士从历史上就是一个手表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
目前世界顶级名表基本都产在瑞士 瑞士名表: 中档:劳力士、奥米茄、浪琴等 高档:卡地亚、伯爵、江诗丹顿
Q P
H
G
B
F
E
D
A
C
O
YA YB Y
图5.8 重叠需求 与贸易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4.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
该理论的适用性,林德曾指出,其理论主要是针对工业 产品或制成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是由自然资源的禀赋不同造 成的,所以初级产品的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所以初级产品 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说明。
概括来说,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 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 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 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新国际贸易理论解析

主要观点与理论模型
主要观点
新国际贸易理论认为,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企 业会选择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 实现产品交换。
理论模型
新贸易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关 注企业的异质性、市场结构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在古典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解释了产业 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现象,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贸易 自由化的认识。
全球价值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 分工和协作的原因和结果,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新的视 角。
贸易保护政策的实践与效果
关税措施
关税措施是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进口商品征 收税费来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保护国内产业。
战略贸易政策流派
该流派主要研究政策干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如关税、补贴等 。
内生增长流派
该流派主要研究内生增长、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03
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实 践
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它解释了国家之 间进行贸易的原因和结果,也为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理论 基础。
跨国公司与国际生产分工
跨国公司的角色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分工和资 源配置,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 心和销售网络来优化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跨国公司的扩张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技术的传播和知识的共享。
国际生产分工网络
跨国公司通过构建全球生产网络,将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实现资 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国际生产分工网络使 得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生产 效率和盈利能力。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以及国际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的视角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一、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试图解释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空间分布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新经济地理学强调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地理空间上的距离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模型,例如集聚效应、空间外部性等概念,研究了各地的产业分布、城市规模和区域特色等问题。
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不同,它更注重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国际贸易不仅仅是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更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二、新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一种贸易理论,主要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和完善。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缺陷,无法很好地解释贸易的诸多现象,如贸易的匀质性、互补性、规模优势和技术纪律。
新新贸易理论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新的企业模式和创新能力是产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之处,更好地解释了贸易的实际现象。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理论,主要研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分工和全球化生产方式的影响。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全球化已经改变了企业生产的方式和全球产业分工的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将某些生产环节分散到世界不同地区的国家,实现成本优化、利润最大化和资源优化。
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搭建起全球化的价值链,做好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和生产管理,以使生产流程更加灵活高效。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第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第一节H-O模型面临的挑战新贸易理论的分析起点:对H-O模型假定的放松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构造的是一个2×2×2的模型。
放松这一假定,国际贸易将变成由多国、多种产品和多种生产要素参加的一场多边大博弈,即m×n×l 模型,更接近于现实。
尽管假设放松会增加分析的复杂性,但只要产品数目(n)大于或等于要素数目(l),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仍基本有效。
如果放松技术相同的假定,允许国家间存在技术差异,那么只需把技术视为一种生产要素,把技术差异视为禀赋差异,这样只需修正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结论,而不影响其正确性。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两国是同一的,这实际上排除了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但正如前面的讨论,要素密集度逆转会推翻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所幸的是实证研究表明这种逆转现象在现实世界发生的概率很低。
不完全分工是在成本递增下一种趋近现实的假定,放弃这一假定,并不会改变模型的结论。
放松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的假定,仅仅修正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并不改变其基本的有效性,而且上一章的要素均等化理论也指出,国际贸易只是以商品的流动代表了生产要素自身的流动。
在贸易条件方面,如果我们放弃运输成本为零以及没有贸易壁垒的假定,这只会减少贸易量和贸易得益,只有当贸易壁垒对产品和要素价格造成的扭曲足够大时,才会扭曲正常的贸易模式。
最后,放松要素充分利用和贸易平衡的假定,我们发现,这只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结论,并未动摇其对贸易基础的解释这一理论根基但是,放松以下几个假定,我们将看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在根本上的动摇。
放松规模报酬不变假定,我们将发现国际贸易也可以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贸易发生的一个独立源泉,这就解释了很大一部分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所未涵盖的国际贸易模式,如产业内贸易,这也正是下一节将要介绍的新贸易理论的一个主要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两国不论是在商品X还是商品Y上,完全分工都是没 有区别的,现实中,这种分工模式可能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 的,或是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增加而递减。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1.内在规模经济: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 规
模扩大而下降;
2.外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 行
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 但
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规模经济与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可以是:
外部的
单位成本取决于产业规模,而并不一定由单一厂商的规模决定。 一个产业是由许多小厂商组成的,而且是完全竞争的。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消费者行为的假设与代表性需求 假设1, 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
不同,收入水平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 入水平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必需品。
假设2, 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 则其偏好也相同。(由此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 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的收 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对H-O模型的假定提出疑问
1.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2.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当 ? 3.两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 4.没有阻碍自由贸易的运输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限 制? 5.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 的
厂商 的平均成本都会降低的现象,又被称为外部规模经
济。 由于外部经济依赖于产业中厂商数量的扩大而不
是单个厂商的规模的扩大,所以它和完全竞争是一 致
的。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厂商在一个地区的集中能够产生外部经济。 主要原因:
第一,厂商集中能够促进专业化供应商 队伍的形成;
第二,厂商集中能够为拥有高度专业化 技术的工人创造出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是凹 向原点而是凸向原点。因为规模收益递增使得在产
量 增加时,成本下降,而只有凸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
曲 线才能表示这一点。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说明:
第一,没有哪两个国家在生产和消费等方面是完全一样 的,如果有也是偶然的巧合。实际上,规模经济引起的贸易并 不要求两国在所有方面完全一样。
Q P
H
G
B
F
E
D
A
C
O
YA YB Y
图5.8 国际贸易
4.重叠需求贸易理论的意义
该理论的适用性,林德曾指出,其理论主要是针对工 业产品或制成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是由自然资源的禀赋不 同造成的,所以初级产品的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所以初 级产品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说明。
价格, 成本 (每只手表)
C0 P1
1 2
ACSWISS ACTHAI
D
Q1 手表的产量与需求量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3.动态外部经济
随着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获得经验,它们经常改进其
产品或生产技术,同时,其他厂商也在模仿着革新技术,
这样整个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厂商进一步积累知识,从而造成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递增)与外部经济的区别 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的平
均成本下降,即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是存在 于内部的。
外部经济则是发整个产业的产量扩大时(由于 企业外部的某些原因),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 本下降。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三、外部经济与贸易 外部经济是指整个产业产量增加时,每一个
第三,厂商集中会促进知识外溢。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2.外部经济同样也影响国际贸易。 特别对于某一给定产业,如果某国该产业的规模很大,
则其生产某种产品的平均成本就较低,这样,该国在这种产 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某一产业在哪一国先建立,在哪一个国家规模最大,这 完全取决于历史的原因。
对于某一产业最初建立和成长壮大的国家来说,随着时 间的发展,A国要比B国的成本优势大得多,且其价格(P) 优势是随着时间积累的;对于B国来说,如果其产业的规模 发展到与A国产业规模相同时,它也可能成为该种商品的低 成本者。但是由于A国已经生产并出口这种商品了,故B国不 可能再向A国出口。因此,在明显的外部经济作用下,我们 无法确定其贸易模式。
例如高尔夫球在欧美是普及运动,但在发展中国家 却不是代表性需求。
(3)如果两国之间都有共同需求品质的情形,我们 称存在重叠需求。两国消费偏好越相似,则其需求结构越接 近,或者说需求结构重叠的部分越大。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 国际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的商品,两国均可进口 和出口。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四、重叠需求理论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的角度 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 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 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两国之间收入水平越 接近,消费结构就越相似,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 的基础就越雄厚;而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国家之 间的产业内贸易会较少。
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被称为动态外部经济。
动态外部经济可用学习曲线来表示。
学习曲线表示的是当产业累计产出随时间推移而增
加时,平均生产成本下降的程度。
学习曲线: 把单位成本和逐渐提高的产量联系在一起。 向下倾斜是因为通过生产逐渐积累的经验使成本
降低。
单位成本
C*0
C1
L
L*
QL
积累产量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但是,美国厂商在加拿大的子公司发现了小规模带来的种种不利。 一部分原因是在加拿大的分厂比在美国的分厂要小,但重要的原 因可能是美国的工厂更加“专一”,集中精力生产单一车型的汽 车或配件。而加拿大的工厂则不得不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以至 于工厂不得不经常停产以实现从一个产品项目向一个产品项目的 转换,不得不保持较多的库存,不得不少采用专业化的机器设备,
P A
C0 B P1 P2
O
E1
AC1 E2 AC2
D
Q1
Q2
Q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下面我们用手表行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假设有两个国家——瑞士和泰国 瑞士从历史上就是一个手表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
家。 目前世界顶级名表基本都产在瑞士
瑞士名表: 中档:劳力士、奥米茄、浪琴等 高档:卡地亚、伯爵、江诗丹顿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汽车贸易的发展是一 个特别明显的行业内贸易的例子,它清晰地展现了规模经济在促 进国际贸易、提高双方利益中的作用。
1965年以前,加拿大和美国的关税保护使得加拿大成为一个汽车 基本自给自足的国家,进口不多,出口也少得可怜,且加拿大的 汽车工业被美国汽车工业的几个大厂商所控制。美国厂商发现, 在加拿大大量建分厂比支付关税划算。因此,加拿大的汽车工业 实质上是美国汽车工业的缩小版,大约为美国规模的十分之一。
等等,这样加拿大的汽车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要低大 约
百分之三十。
为了消除这些问题,美国和加拿大政府通过努力于1964年建 立了一个汽车自由贸易区(附加一些条件),这一举措使得 汽车厂商得以重组生产:美国在加拿大各子公司大力消减其 产品种类。例如,通用汽车消减了其在加拿大生产的汽车车 型的一半。但是,加拿大的总体生产及就业水平并未改变。 加拿大一方面从美国进口自己不再生产的汽车车型,另一方 面向美国出口加拿大仍生产的车型。1962年,加拿大向美国 出口了价值1600万美元的汽车产品,从美国进口了价值5.19 亿美元的汽车产品。但是到了196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24 亿美元和29亿美元。换言之,加拿大进口和出口均大幅度增 长。
内部的
单位成本是由单个厂商的 规模决定的 ,而并不一定是由其所在 产业的规模决定的。
由于大厂商比小厂商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因此市场结构是不完 全竞争的。
上述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引起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二.规模收益递增与国际贸易(内部规模经济) 由于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生产可能性曲线不
第一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由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 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奠定了瑞士钟表行业在国际分工中的 地位。
而泰国的手表行业刚刚起步,因而其部门规模较小,各 种专业人员可能也比较缺乏,设备也不够配套。但泰国的人 均工资水平底,会使其成本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由于泰 国刚起步,生产成本可能高于瑞士,当泰国手表行业达到一 定生产规模后,其产品的成本才会低于瑞士,但在此之前, 泰国产品难以与瑞士产品相竞争,甚至要从瑞士进口手表。
第六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53-) 生于美国,梦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或历史学家。 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73年写一篇关于汽油价 格的长期需求富有价格弹性的文章,与当时流行 的观点恰好相反,文章就引起了当时著名的经济 学家诺德豪斯的关注。78年写《规模报酬递增、 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于79年发表于《国际经 济学杂志》,并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的研究会 上宣读,使他一夜成名。
概括来说,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 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 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林德认为,像瑞典这样的国家应专门生产高质量产品,并专门向世界各国 少部分高收入阶层出口其产品,以满足他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