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会的历史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内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历史上第29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这一次的奥运会可谓奇迹似的,它标志着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一个全新而又美好的时代。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8分,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体育盛宴拉开序幕。
街头起演习,千万中国人欢聚一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和平信息。
这次北京奥运会由202国联合参加,超过11000名运动员参加了多种比赛,总共分为三十二个体育项目,涉及到33个运动场馆,包括主竞技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鸟巢场馆,室内等8个比赛场馆。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充满着激情,中国的运动员拿下了51金、21银、27铜,创造了史上最佳成绩。
张玉宁上至100米自由泳,下至马术门罗组合,都证明了中国运动员可以依靠勤奋和毅力获得优异成绩。
还有许多国际瞩目的比赛,例如男篮决赛中,中国队击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奥运金牌,堪称奇迹;男子百米冠军·利文斯通,赢得了第二枚金牌,也使观众们欣喜不已;看台上充满着欢呼声,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更显它辉煌的光芒,引得《今日俄罗斯》称赞:“今晚是北京奥运会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场闭幕式。
”可以说,2008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争得了荣耀,也为世界展示了一个真正和平的奥林匹克家园,让全世界尊敬中国,肯定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的国家文化和卓越的管理智慧。
中国人民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把金牌、银牌、铜牌带给大家。
他们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坚韧、执着、热忱,也证明了我们的自豪与荣耀。
2008北京奥运会的娱乐节目令所有的观众眼花缭乱,从序幕式到闭幕式,合唱、队歌、跳舞、表演,一应俱全,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节目展示了中国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敬畏,也让众多国际文化集体慨叹中国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中国由此受到世界的认可,奇迹也在这里乍现了出来。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盛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实力和成就,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在这场盛大的体育盛会背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鸟巢的建造: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鸟巢体育场,这个由钢筋编织而成的巨大鸟巢,象征着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
为了建造这个独特的建筑,设计师们借鉴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同时融入了现代科技,使得鸟巢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实用性。
2、水立方的诞生:与鸟巢相邻的水立方是另一个标志性建筑,这个建筑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的水墨画。
在建造过程中,中国工程师们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成功地将这个巨大的建筑支撑在一片水面上,使得水立方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3、火炬手的选拔:为了确保奥运会火炬传递的顺利进行,中国选拔了超过1万名火炬手。
这些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文奥运”的理念。
在传递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最终成功地将火炬传递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
4、志愿者们的付出:北京奥运会期间,有超过10万名志愿者为奥运会服务。
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职业和背景,但都为了同一个目标——为奥运会成功举办而努力。
在炎炎夏日和漫长的工作时间里,他们用热情和汗水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周到的服务。
以上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背后的故事之一,这场盛会背后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和人物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
冬奥历史上的中国足迹

冬奥历史上的中国足迹1979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召开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
这是中国体育外交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天,从这一天起,中国的竞技体育走向了国际舞台。
1924年,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形成。
法国的夏蒙尼市承办了当时被称为“冬季运动周”的运动会,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其更名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冬季奥运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
从1928年的第2届冬奥会开始,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
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间隔交叉举行。
为将冬奥会与夏奥会时间错开,故只有1992年冬奥会与1994年冬奥会相隔2年。
中国旋律首次亮相1980年2月13日,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这也是中国参加的首届冬季奥运会。
我国共派出了28名运发动参加18个单项比赛,然而由于当时参赛选手远不及世界先进水平,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从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至今,每一位運发动都用青春与热血传承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冬奥历史留下了中国印记。
触碰奖牌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第15届冬季奥运会,中国仅派出一行20人的代表团,参加速滑、把戏滑冰、越野滑雪3项竞赛。
中国运发动李琰在女子短道速滑表演赛中获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
李琰12岁在少体校接受正规训练,1987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同年世界锦标赛上获得全能第15名。
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后,还培养出王濛、周洋等多位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
北京分钟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上,女子速滑选手叶乔波带伤上阵,分别夺得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
此后两届冬奥会中国队的成绩大幅提高。
第17届冬奥会时,中国代表团选派27名运发动参赛。
张艳梅获500米短道速滑银牌,叶乔波获1000米速滑铜牌,陈露获把戏滑冰女子单人铜牌。
中国队最终以一银两铜的成绩排在奖牌榜的第19位。
奥运史上的中国的第一次(下)

比赛 中 争夺 最 激 烈 的 项 目 ,参 赛 的有 当时 “ 三杰 ”之称 的美 国运
动员拉 ・ 约翰逊 、苏联
运会 ,代表 团 中仅有一名运 动员 ,参加奥运会 比赛 ,开
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 。 刘长 春 ,辽 宁金
威胁 的人物。
“ 三杰”罗马相逢 ,竞争立 即 白热化 。杨传广发
挥不错 ,战胜了库兹涅佐夫 ,但 以 5 8分之差输 给了 约翰 逊 ,只得 了银 牌 。他是 中国第 一个获 得奥运会
日,第 1 O届奥运会举 行开 幕式 ,中 国队排 在第 8位入场 ,在这届奥运 会
奖牌 的人 ,也是 亚洲在这次 田径赛 中获得 奖牌 的唯
旗高高 飘扬在奥运会 的会场上。 根据 大会赛 程 的安 排 ,第 一块金牌将 在男子手 枪6 0发慢射这个 项 目中产生 。当时在世界 上默默无 闻 的中国选手许海 峰参 加 了这个 项 目。在 简易 的普
自幼喜爱 跑跳 ,在 中学 时期就显露 出卓越 的 田径 才
华 。1 6 年她获得 台湾省 女子五项 全能冠军 。纪政 93
击场 ,成为举世瞩 目的焦点 ,第 2 届奥运会首枚金 3
牌将在这里产生 。
美 国洛杉矶 ,一个 让所有 中国体 育人百感交 集
在运 动会 上 田径成绩 优 异 ,她才逐渐走 上 田径运 动员之路 。她
的城市 。5 年前 ,刘 长春只身一人参加 的那届奥 运 2
会 已经成 为历史 。5 2年后的 同一地点 ,强 大的中 国 体 育代表 团又一 次踏上 了这 片土地 ,鲜 艳的五星 红
在 台湾省运 动会 上 的出色表 现 ,被美 国著名教 练员 瑞尔 看 中 ,便把她 带 到美 国并 亲 自指 导她 的训 练 。 16 9 4年她参 加了在 美 国加利福尼 亚举 行的南太平洋
奥运会的历史演变

奥运会的历史演变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员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各国文化交流与友谊增进的重要平台。
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以来,奥运会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发展,成为全球体育盛事的代名词。
本文将回顾奥运会的历史演变,探讨其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古代奥运会的起源奥运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奥林匹亚祭典,最初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来祭祀众神。
公元前776年,第一次有记录的奥运会在奥林匹亚举行,比赛项目包括赛跑、摔跤、铁饼等,仅限希腊自由男子参加。
这一时期的奥运会强调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和谐发展,以及通过体育竞技来表达对神的敬仰。
现代奥运会的诞生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受到古代奥运会的启发,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成功复兴了奥运会,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诞生。
首届现代奥运会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241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自此,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
奥运会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时间推移,奥运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比赛项目从最初的几项增加到现在的数十项,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也从最初的14个增加到如今的200多个。
此外,女性运动员的参与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从1900年首次允许女性参赛开始,到现在女性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奥运会的挑战与应对奥运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兴奋剂问题、商业化过度、东道国经济负担等。
为此,国际奥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反兴奋剂斗争、推动奥运可持续发展、优化比赛项目设置等,以确保奥运会的健康发展。
奥运会与中国中国自195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逐渐成为奥运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文化魅力,也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运动员在随后的奥运会上屡创佳绩,为国争光。
结语奥运会的历史演变见证了人类体育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体育盛事,奥运会不仅促进了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了不同文化交流、相互理解与和平友谊的象征。
奥林匹克历史及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商业化、政 治干预、运动员权益保障等问题。国际奥委会和各成员国需共同努力, 应对挑战,确保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03
奥林匹克文化
奥林匹克标志和旗帜
奥林匹克标志
五环旗,由蓝、黄、黑、绿、红五个相互连接的圆环组成,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与友谊。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逐渐发展壮大,增加了更多的比赛项目 和参赛人数。同时,它也成为了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希腊社会、政 治、宗教和体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衰落
罗马帝国的征服
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 ,并对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进行了限 制。由于罗马人对奥运会的不重视和 破坏,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逐渐走向 衰落。
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影响
举办奥运会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 展,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同时 ,奥运会也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 要的机遇和平台。
05
奥林匹克未来发展
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要点一
发展方向
要点二
挑战
奥林匹克运动将继续推动全球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国际 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
1894年,顾拜旦等人在巴黎召开了国际体育会议,成立了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确定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和组织方 式。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发展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不断扩大 成员国数量,加强与各国的合作,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全 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职责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负责制定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战略和 规则,监管奥运会和其他国际赛事,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 权等。
中国奥运史上各大项目第一枚金牌

中国奥运史上各大项目第一枚金牌中国奥运史上各大项目第一枚金牌/25/128899081ChinaRen社区—体育星空2008年07月25日18:06各大项目如下(其中田径项目细分三类):射击举重击剑体操跳水排球乒乓球游泳柔道田径(竞走长跑110跨栏)羽毛球跆拳道网球摔跤皮划艇1、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男子50米手枪60发慢射冠军。
是当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同时也是中国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位冠军得主,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
2、中国第二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曾国强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获举重52公斤级金牌。
是我国第一位摘得奥运会金牌的举重运动员。
3、第八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栾菊杰在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获女子花剑金牌,有“东方第一剑”的美誉。
3、第9-11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李宁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勇夺三枚体操金牌。
令世界为之震惊,并得到“体操王子”的美誉。
李宁在1980年被选入国家体操集训队,在1982年的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获自由体操、单杠、跳马、鞍马、吊环和全能6项冠军,成为世界体操史上首位取得如此好成绩的男运动员。
在当今世界体操界里,已很少有像李宁那样获得如此多殊荣的运动员。
从事体操运动十几年中,李宁获得的奖牌多达100多块。
4、第十四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周继红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夺得女子跳台跳水冠军,为中国跳水项目在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5、第十五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女子排球张蓉芳、郎平、朱玲、杨锡兰、周晓兰、梁艳、姜英、侯玉珠、苏惠娟、李延军、杨晓君、郑美珠为中国夺的集体项目的第一快金牌。
7、第十九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陈龙灿/韦晴光1988年,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韦晴光与陈龙灿配对,获乒乓球男子双打冠军,为国球获得第一块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内容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北京奥运会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盛会。
预备工作中国在申办奥运会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
北京奥运会场馆群中包括了鸟巢、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场、首都体育馆、首都体育馆轮滑馆、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饭店和奥运村,这些设施的建设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隆重开幕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式。
开幕式以中华文明历史为脉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采用现代表达手法,通过巨大的艺术装置、灯光和烟火等元素,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在此次开幕式上,共有约10000名志愿者和20000名演员参与演出。
开幕式中还出现了著名的“鸟巢”、“水立方”、“大气候基环节”,以及“上下五千年鸟巢踢球”的节目。
奥运比赛北京奥运会共设分21大项,共有302个小项。
包括田径、游泳、体操、举重、射击、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以及皮划艇、摩托艇、现代五项等新兴项目。
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力争第一,并且在奥运会期间赢得了史诗般的成绩。
中国运动员在女子举重、女子体操、女子乒乓球、女子羽毛球等项目中频频夺魁,展现了中国体育的实力。
注目新闻在北京奥运会上,也涌现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新闻。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美国游泳健将迈克尔-菲尔普斯,他在本届奥运会上一人获得8枚金牌。
此外,澳大利亚游泳健将荣·索普和牟凤伟分别打破男子400米和2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另外,美国男篮折戟获得第三名,西班牙队力克美国,首获奥运男篮金牌。
和睦共存本届奥运会上的和睦共存做到了空前,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观众以及媒体都对中国表示了由衷的尊重。
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奥运会的历史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发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对于这个全球性世界体育活动由茫然不解到积极参与其中,并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这中间走过了一个漫长而充满挫折的过程,期间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快乐,每每回味起来,都会让人久久难以平静......早期历史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894年。
当时,中国清政府曾经接到了希腊王储和近代奥运会发起人皮埃尔·德·顾拜旦代表国际奥委会发出的邀请书。
但由于昏庸的清政府不知"体育"为何物而未作答复。
1904年许多中国报刊曾报道过第三届奥运会消息。
1906年中国的一家杂志介绍了奥林匹克历史。
1907年10月24日著名教育家中国奥委会第一任主席张伯苓先生在天津学界运动会发奖仪式上,以奥林匹克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
他指出,虽然许多欧洲国家获奖机会甚微,但仍然派出选手参加奥运会。
他建议中国组队参加奥运会。
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一家报纸再次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还提出要争取这一盛会在中国举行。
天津体育界人士用幻灯展示了伦敦奥运会的盛况,举办了奥林匹克专题演讲会。
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在"争取早日参加奥运会"和"争取早日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口号的鼓舞下,在南京举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1913年开始举办的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中国是发起者之一。
在远东运动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现了良好的体育道德。
1915年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承认了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年,我国的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中国陆续加入了田径、游泳、体操、网球、举重、拳击、足球、篮球等8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在第8届奥运会上,我国3名选手参加了表演赛。
1928年第9届奥运会上,我国派观察员宋如海参加,并进行了考察工作。
1931年,当时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中国正式参加奥运会的历史由此开始。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我国本不想派选手参加,仅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
而日本帝国主义扶持的伪满,为了骗取世界各国的承认,竟然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满州国"选手参加奥运会。
举国一片哗然,刘长春也予以拒绝。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国民党政府决定,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在开幕式上,刘长春执旗前导,沈嗣良、宋君复以及中国留学生和美籍华人刘雪松、申国权、托平等6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团。
于希渭因日方阻挠破坏,未能成行。
刘长春在100米、200米预赛中位于小组的第五、六名,未能取得决赛权,但他以我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选手而留名于中国奥运会史。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中国派出了140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69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个项目的比赛。
另外,还有11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
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竿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
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延和体育家袁敦礼、董守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届奥运会(1952年)在中国举行,引起了国人的兴奋。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我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
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
中国正式接受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
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但是将五星红旗升起在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就是新中国的骄傲。
1954年在雅典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50届全会上,国际奥委会以23票赞成21票反对通过决议,接受中国奥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但是,与此同时,在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美国人布伦戴奇为首的少数人的操纵之下,却又将台湾所谓的“中华奥委会”继续保留在国际奥委会承认的成员名单上,继续搞“两个中国”。
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1956年到1979年间,中国奥委会没有派代表参加奥运会。
但是中国台北选手杨传广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夺取十项全能比赛的银牌。
他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运动员。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台北女选手纪政获80米栏铜牌,她是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奖牌的中国女子运动员。
重返奥运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中国派出代表团首次参加了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但是在奥运会上还是出现了“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问题,为此,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发出抗议,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1955年6月,当时的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和秘书长荣高棠在国际奥运会执委会与各国奥委会联席会议上,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允许台湾在国际奥委会中拥有合法地位是在搞“两个中国”,这是违法的,但是布伦戴奇却以“这是政治问题”为由,没有对中国的抗议进行任何表态。
与此同时,中国奥委会开始了第16届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并向台湾发函,表示愿意提供一切帮助,希望台湾选派优秀的运动员来北京集训,以组建统一的代表团参加比赛。
而国际奥委会依然在文件中不断使用“中国北京”的字样,更有甚者,布伦戴奇在给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的信中,竟然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在国际奥委会的支持下,包括国际足联、国际田联、国际举联、国际泳联、国际篮联、国际射联、国际自联和国际摔联在内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也承认了台湾所谓的合法地位。
为了维护中国领土的统一和完整,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并从1958年6月至8月间,先后退出了15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当时的中国国际奥委会委员董守义毅然辞去了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职务。
在以后的20余年里,中国都无法参加许多国际体育比赛。
为了打破这层坚冰,中国团结第三世界的体育力量,开始了漫长的破冰之路。
第一个突破是在1962年夏天。
印度尼西亚举办第四届亚运会,拒绝了台湾以中华奥委会的名义参加。
为此,一些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取消了印度尼西亚的会员资格,禁止其参加奥运会。
面对这样的现实,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提议,举办新兴力量运动(GANEFO)。
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2年9月在雅加达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的48个国家和地区的240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派出了一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比赛。
在本次运动会上,创造了几项世界纪录。
之后,在1966年11月,首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举行,此外,中国也承办了几个单项的新兴力量运动会。
第二个突破口是被广为流传“乒乓外交”。
由于文革,中国没有参加第29届和第3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在亚洲乒乓球联合会的位置被台湾占有。
1972年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乒乓球协会的支持下,一个名叫“亚洲乒乓球联盟”的机构成立,在其中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合法的席位。
这是在“两个中国”的斗争中,中国赢得的又一大胜利。
此时,新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在逐步地改善。
1970年10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向中国领导人表达愿意与中国方面私下接触的愿望,并在不久后的一次外交宴会上,第一次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到了1971年,中国已经在考虑如何与美国改善关系。
那么,以什么作为最好的媒介呢?正好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1971年3月28日—4月7日在名古屋举行,于是中国有关领导人想到以此为契机。
3月11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有外交部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代表出席的特别会议举行,会议上指出,尽管中国与日本还没有建交,但是我们可以派出代表团参加比赛。
在名古屋,美国乒乓球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互相交换纪念品,而双方官员之间更是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美国运动员表示,非常希望能够访问中国。
这一些情况都直接反馈给了毛泽东主席。
当本届世界锦标赛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决定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北京访问。
4月17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和尼日利亚的乒乓球运动员。
就这样,乒乓球和体育为中美最后建交拉开了序幕,也为中国最后成功重返奥运会大家庭打下了基础。
作为“乒乓外交”的硕果,1972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
同年,国际奥委会迎来了一位新主席、爱尔兰人基拉宁。
国际奥委会意识到,要尽快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
基拉宁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在1977年9月和1978年4月两次访问中国,对中国政府加深了了解。
1979年,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关于解决中国合法席位的的建议。
这一建议得到了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赞同。
同年11月,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方式让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投票,结果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于10月25日在日本名古屋做出的有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
这一著名的名古屋决议指出:中国奥委会在参加奥运会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歌,同时允许台湾作为我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占有席位,以“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出现。
国际奥委会的这一决定,最终扫清了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障碍。
从此,中国奥委会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良好的、密切的合作关系。
扬威奥运会中国在1979年重返奥运大家庭之后,就开始积极备战奥运会。
1980年2月,在国际奥委会中恢复席位的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参加了第13届冬季奥运会。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这项体坛盛事。
开赛第一天,射击选手许海峰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勇夺得冠军,从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
而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女选手杨扬又为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而回顾中国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的故事,细看他们的突破和取得的成绩,无疑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和水平的最好证明。
在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冠军的变化中,我们见证了中国体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赫尔辛基——新中国的首次奥运之行1952年,第十五届奥林匹林克运动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