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遗传学 课后练习 复习题 总结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合集下载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

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遗传学教程课后答案【篇一: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章绪论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2、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模式理念,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原核细胞: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试题1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试题1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试题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质染色单体联会核型分析姊妹染色单体无融合生殖二、判断题1.染色质是真核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的组织形式,而染色体是细胞分裂间期遗传物质的组织形式。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后期I或后期II。

(√)3.减数分裂过程中,交换发生在中期I。

(×)4.纯合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所以不发生基因分离。

(×)5.同质结合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也存在着同对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6.四分体是减数分裂末期Ⅱ形成的四个细胞。

(√)7.高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作用发生于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作用发生于受精过程。

(×)8.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果。

(×)9.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有同样的物质构成的。

(√)10.二价体中的同一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姊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11.在细胞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染色体都可能发生联会。

(×)12.在减数分裂后期I,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细胞的两极,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

(×)13.高等植物的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4个大孢子都可发育为胚囊。

(×)14.联会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在减数分裂的后期II时发生分离,各自移向一级,于是分裂结果就形成单染色体的大孢子或小孢子。

(×)15.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I都发生染色体的两极移动,所以分裂结果相同。

(×)三、填空题1.细胞周期的四个主要阶段是G1 ,S, G2 ,M ,其中S期主要进行DNA的合成。

2.普通小麦的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是A、B、D ,将普通小麦和一粒小麦杂交,杂交F1代减数分裂I联会时将出现14 个单价体。

遗传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教材1章,3-5%)(一) 名词解释: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二)选择题或填空题:A.单项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拉马克(4)魏斯曼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

(1) 1859 (2) 1865 (3)1900 (4) 1910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 (2)T·H·Morgan (3)G·J·Mendel (4)C·R·DarwinB. 填空题: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_____和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定律);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____与____(连锁、交换定律);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遗传、变异和选择) (三) 判断题:1.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2.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将形成物种(√);3. 遗传、变异和人工选择将形成品种、品系(√);4.种质决定体质,就是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关系(√)。

(四)问答题:1.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及答案

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及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2:遗传的细胞基础一 、选择题1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Ⅱ4和Ⅱ5是直系血亲,Ⅲ7和Ⅲ8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B .若用A -a 表示关于该病的一对等位基因,则Ⅰ2的基因型一定为AA 由Ⅰ1×Ⅰ2→Ⅱ4和Ⅱ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D 由Ⅱ5×Ⅱ6→Ⅲ9 可推知此病属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人类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 )A .44+XYB .23+X 或23+Y .22+X 或22+Y D .44+XX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a) 又患红绿色盲(b)的男孩。

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 AAaXBY 、AaXBXb BAaXBY 、aaXbXb AAXbY 、AAXBXb DAaXBY 、aaXBXb4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B .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位于Ⅲ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 .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5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1、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 1、S 2)。

比较1与2、S 1与S 2细胞核中DNA 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 )A.DNA数目1与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1与2相同,S1与S2不同.DNA数目1与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1与2不同,S1与S2相同6下列细胞中没有同染色体的是 ()A受精卵 B口腔上皮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D红细胞7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一个细胞,该细胞( )A.只存在于该动物的卵巢中B.发生过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含有4个染色体组D.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有两种8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

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9牛的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期间发生的特征性变化是()A.同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B.同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同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D.同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10对右图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同染色体移向两极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11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P F1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12 (2010·无锡模拟)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 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卵原细胞和卵细胞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二、填空题13据图答题:(1)上图为动物细胞的___________分裂模式图。

《遗传学》课本练习答案word精品文档13页

《遗传学》课本练习答案word精品文档13页

遗传学参考答案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

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二、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三、(1)叶(2)根 (3)胚乳 (4)胚囊母细胞 (5)胚(6)卵细胞 (7)反足细胞 (8)花药壁(9)花粉管核(1)叶:20条;(2)根:20条; (3)胚乳:30条; (4)胚囊母细胞:20条; (5)胚:20条;(6)卵细胞:10条; (7)反足细胞:10条; (8)花药壁:20条;(9)花粉管核:10条四、如果形成的是雌配子,那么只形成一种配子ABC或A’B’C’或 A’ BC或A B’C’或 A B’ C 或A’ B C’或AB C’或 A’B’ C ;如果形成的是雄配子,那么可以形成两种配子ABC和A’B’C’或A B’ C 和A’ B C’或 A’ BC和A B’C’或AB C’或和A’B’ C 。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遗传因子”是孟德尔提出来的2.“基因”是约翰森提出来的3.摩尔根创立基因学说4.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各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配对着丝粒: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一,核型分析二,根据染色体着丝点位置不同,染色体可分为四类:m中着丝点染色体sm近中着丝点染色体t端着丝点染色体st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三,染色体四级结构四,有丝分裂过程及意义1,过程①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

②前期最大特点是: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

③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我们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④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加倍。

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丝,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2,意义生物学意义:(1)多细胞生物生长是通过细胞数目增加或者体积增加实现的(2)均等式分裂维持了个体的生长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遗传学意义: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遗传的稳定性和基因的完整性,提高子代的环境竞争力和生存率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时期?再细分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前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偶粗双终):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终变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生活周期研究材料:果蝇,红色面包酶,细菌与病毒遗传---研究优点第四章孟德尔遗传一,名词解释侧交:为了确定F1纯合或者杂合,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中任意一个杂交二,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三,显隐致死基因?1.隐性致死基因:只有在隐性纯合是才使个体死亡2.显性致死基因:在杂合状态是就可以导致个体死亡四,卡方测验(可能计算题)五,基因之间概率,显隐性概率六,ABO血型(可能大题)七,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作比例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遗传连锁遗传(概念,生物学基础,相关概念)联合遗传三点测验(交换值计算,遗传作图,十分可能考大题)性染色体有哪几种类型同配性别,异配性别真君连锁遗传的交换值计算性联锁:根据表型判断基因型性别决定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思考:紫外线照射后,基因突变来源于π二联体本身吗?其他原因?修复过程中的差错是突变的主要原因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的点突变,是基因内部化学性质的变化,可遗传基因突变的6大特点1稀有性2可逆性3多方向性4重演性平行性6有害,有利基因突变的鉴定:1.二倍体植物2.果蝇突变的检测(CIB和致死平衡系)3.生化突变的检测(微生物)诱变途径1.物理因素及修复机制2.化学因素(转换和颠倒)第七章细菌与病毒的遗传细菌影印法研究F+, hfr,F’菌株特点掌握细菌四种遗传方式:接合,性导,转导,转化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噬菌体类型,特点第十章基因突变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第十三章数量遗传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别多基因假说遗传率的估算,广义,侠义(可能十分大题)近亲繁殖,回交,杂种优势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二,三大定律的实质,区别,对象,配子的描述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交换定律。

遗传学课后复习题

遗传学课后复习题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

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不均一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由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pre-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通常称为不均一核RNA( hnRNA)。

遗传密码:DNA链上编码氨基酸的三个核苷酸称之为遗传密码。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多聚合糖体:在氨基酸多肽链的延伸合成过程中,当mRNA上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位置移出核糖体后,另一个核糖体可以识别起始位点,并与其结合,然后进行第二条多肽链的合成。

此过程可以多次重复,因此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2.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有毒SⅢ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无毒RⅡ型→小鼠成活→重现RⅡ型有毒SⅢ型→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RⅡ型+有毒SⅢ型(65℃)→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将III 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 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数II R型细菌定向转化为III S型细菌。

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

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

遗传学复习附答案(朱军)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遗传学(genetics):2.遗传(heredity):3.变异(variation):是指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方面。

4.表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称为表型。

5.基因型(genotype):个体能够遗传的、决定各种性状发育的所有基因称为基因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6.生殖(reproduction):生物繁衍后代的过程。

7.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产生两性配子和两性配子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8.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生物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通常是成对存在的,即形态、结构、功能相似的染色体都有2条,它们成为同源染色体。

9.非同源染色体(non-homologous chromosome):形态、结构和功能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10.授粉(pollination):当精细胞形成以后,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传递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

11.双受精(double fertilization):被子食物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并到达胚囊。

2个精子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产生合子,以后发育为种子胚,另一个与2个极核结合产生胚乳原细胞,以后发育为胚乳,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107. 常染色体(autosome):在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绝大部分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是同型的,称为常染色体。

99. 等位基因(alleies):位于同源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决定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的一对基因。

116. 核型(karyotype):每一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大小及其形态特征都是特异的,这种特定的染色体组成称为染色体组型或核型。

117. 核型分析(karyotype analysis):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河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和进行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或核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本章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二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 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

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2.细胞的膜体系包括哪些膜结构?细胞质里包括哪些主要的细胞器?各有什么特点?答:细胞的膜体系包括膜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膜。

细胞质里主要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

各细胞器特点如下:线粒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很小的线条状、棒状、或球状;其体积大小不(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

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2.细胞的膜体系包括哪些膜结构?细胞质里包括哪些主要的细胞器?各有什么特点?答:细胞的膜体系包括膜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膜。

细胞质里主要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

各细胞器特点如下:线粒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很小的线条状、棒状、或球状;其体积大小不一般染色体的类型有:V型、L型、棒型、颗粒型。

4.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答: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10×4=40个;精核:40×2=80个;管核:40×1=40个。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胚囊:10×1=10个;卵细胞:10×1=10个;极核:10×2=20个;助细胞:10×2=20个;反足细胞:10×3=30个。

5.植物的双受精是怎样的?用图表示。

答: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

当花粉传送到雌性柱头上,长出花粉管,伸入胚囊,一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

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 n),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6.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面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答:⑴. 叶:2n=20(10对)⑵. 根:2n=20(10对)⑶. 胚乳:3n=30⑷. 胚囊母细胞:2n=20(10对)⑸. 胚:2n=20(10对)⑹. 卵细胞:n=10⑺. 反足细胞n=10⑻. 花药壁:2n=20(10对)⑼. 花粉管核(营养核):n=107.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表示父本、A'、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织。

答:能形成2n=23=8种配子: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8.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表示并加以说明。

答:有丝分裂只有一次分裂。

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称为体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第二次染色体等数分裂。

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为4个子细胞,发育成雌性细胞或者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

也称为性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合成二价体。

粗线期时非姐妹染色体间出现交换,遗传物质进行重组。

双线期时各个联会了的二价体因非姐妹染色体相互排斥发生交叉互换因而发生变异。

有丝分裂则都没有。

减数分裂的中期I 各个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散在赤道板的两侧,并且每个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朝向哪一边是随机的,而有丝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各个分裂细胞的赤道板上,着丝点开始分裂。

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半,而有丝分裂形成二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

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意义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答: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多细胞生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实现的,所以通常把有丝分裂称为体细胞分裂,这一分裂方式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的子细胞提供了基础。

其次是复制后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对细胞质来说,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虽然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也能复制、增殖数量。

但是它们原先在细胞质中分布是不恒定的,因而在细胞分裂时它们是随机而不均等地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去。

由此可见,任何由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所决定的遗传表现,是不可能与染色体所决定的遗传表现具有同样的规律性。

这种均等方式的有丝分裂既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植物采用无性繁殖所获得的后代能保持其母本的遗传性状,就在于它们是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的。

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在生物的生活周期中,减数分裂是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必要阶段。

这一分裂方式包括两次分裂,其中第二次分裂与一般有丝分裂基本相似;主要是第一次分裂是减数的,与有丝分裂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这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最后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雄性细胞,但遗传物质只进行了一次复制,因此,各雌雄性细胞只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

这样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从而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后分别向两极拉开,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时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

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既为212 =4096。

这说明各个细胞之间在染色体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不仅如此,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

因而为生物的变异提供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及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10.何谓无融合生殖?它包含有哪几种类型?答:无融合生殖是指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被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它有以下几种类型:⑴. 营养的无融合生殖;⑵. 无融合结子:包括①. 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②. 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③. 不定胚;⑶. 单性结实。

11.以红色面包霉为例说明低等植物真菌的生活周期,它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有何异同?答:红色面包霉的单倍体世代(n=7)是多细胞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