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精选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讽刺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2、感受雨果以人类的名义,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所体现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3、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感受作者高尚的品格。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而努力。
【教学与过程】一、导入:(副板书:雨果圆明园)让学生畅谈自己对雨果和圆明园已有的了解,教师补充。
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
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
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
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
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昔日富丽堂皇的殿堂如今已是一片废墟。
对于1860年法军的行为,作为法国公民的雨果是如何看待的呢?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雨果当年《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指定几位学生读,一人读一部分)2、解决朗读过程中的字词障碍三、研读课文运用圈点精读法,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体会。
四、畅所欲言1、谈谈你对雨果先生的看法。
2、昔日恍若月宫,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芳草凄凄的一片废墟(看课本插图),作为炎黄子孙的你,面对这一片废墟,你有什么想法和感慨。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林则徐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认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以及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和民族精神。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信件中的观点和态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的道德情操。
第二章:信件梗概2.1 信件作者及背景林则徐,清朝道光年间官员,主张严禁鸦片,被誉为“禁烟大臣”。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命与英法联军进行交涉。
这封信是他在与巴特勒上尉交涉过程中所写。
2.2 信件内容梗概林则徐在信中痛斥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指出他们的行为是违背国际法和中国法律的。
他坚决反对割地赔款,表示清政府不会屈服于侵略者的压力。
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坚定信念。
第三章:信件精讲3.1 信件格式讲解讲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结尾等。
3.2 信件重点词句解析分析信件中的关键词句,如“侵略”、“割地赔款”、“民族尊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件内容。
第四章: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原因4.1 鸦片战争的背景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如英国对中国输入鸦片、清朝禁烟运动等。
4.2 英法联军的侵略目的分析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真实目的,如打开中国市场、掠夺资源等。
第五章:林则徐的民族精神5.1 林则徐的爱国立场通过信件内容,展示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如反对割地赔款、捍卫国家主权等。
5.2 林则徐的民族精神分析林则徐在信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如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等。
教学评价: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掌握鸦片战争的背景,了解英法联军的侵略目的,以及认识到林则徐坚定的爱国立场和民族精神。
第六章:对比分析6.1 中西方观念的差异通过分析信件中林则徐与巴特勒上尉的观念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中西方在鸦片战争时期的不同立场和观念。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循着议论的话题来归纳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2、学习“铺陈”、“反语”的写法,通过鉴赏语言领略议论之美。
(教学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请大家齐读课题。
从标题以及文章的形式来看,这是一封书信。
雨果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看课前导语)那巴特勒对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这是巴特勒一厢情愿的看法,雨果是否赞成?(二)感知态度(1)师: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看看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从文中哪里看出?明确:雨果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圆明园的罪行的谴责和批判。
(从议论性的语句,反语,强盗的比喻入手)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到这里,我觉得题目中“远征”这个词还太委婉,我们一起换个词就是“侵略”。
师:那文章中还有一个很长的段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部分是写什么?(对圆明园的赞美)请大家找到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找到的这些语句属于议论性的语句,直接表明了圆明园在雨果心目中的地位。
(2)铺陈凸显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师朗读,学生感受,并讲解铺陈手法,对比白描手法。
生齐读这一部分文字,并加上一句:这个奇迹已消失了。
这是谁造成的?(英法联军)在雨果心中,圆明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然而曾经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如今却成了断壁残垣,所以当我们读到这里,感受到了雨果对遭受诘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下面是xx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案例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等词语,把握字音及字义。
⑵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
⑶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xx格。
⑵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
3、德育目标:作为一个法国作家,雨果公开_本国xx的强盗行径,表现了一个作家的正义、良知;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展现了一个作家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学习本文,应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精彩,充溢着浓浓的情感,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借声音传情,充分融入文章的氛围中,深切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襟。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揣摩语言,教师须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替换法、设问法深入理解句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助读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文意,读出情感;把握文章大意,体味作家的思想感情;揣摩语句,理解文章丰富的意蕴。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解读

教案解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教案解读:一、背景介绍1856年,中国清朝皇帝咸丰给英法小和约签订后,中国拒绝向外国推销鸦片,引起了英法国家和商业利益受损。
英法两国联合起来,派遣远征军前往中国。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上尉巴特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英军赢得了胜利。
在胜利后的庆祝活动中,英法联军向巴特勒上尉颁发了荣誉十字勋章。
巴特勒上尉成为了当时英国最著名的将军。
二、文本内容分析信函主要内容是英法联军颁发的荣誉勋章事宜以及对巴特勒上尉的感谢和赞扬。
1、勋章颁发事宜信函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英法联军颁授的荣誉勋章形式和具体事宜,这里使用了非常正式、庄重的语言,如:We, the General Officers commanding Her Majesty's and His Majesty's allied forces in China, resolve to confer on you the decoration ofthe Cross of the Legion of Honor, etc.可以看出,这是一份非常权威、正式的文件。
2、对巴特勒上尉的赞扬信函的第二部分主要是表达英法联军对巴特勒上尉的感谢和赞扬,这里使用了充满诚意和感情的语言,如:We are proud to say that you have contributed in no small measure to this result, etc.可以看出,英法联军非常看重巴特勒上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斗表现。
这份信函既是对巴特勒上尉的荣誉证书,又是对他军事才能和贡献的正式认可和赞扬。
三、教学启示《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份信函从表达方法到内容都极为特殊,是帮助学生学习历史和英语的非常好的资料。
通过对这份信函的较为深入的解析和分析,可以获得以下教学启示:1、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非常生动、有趣和有文化内涵的文本,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2、通过分析这份信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9世纪西方国家的外交和军事背景,并对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产生兴趣和认识;3、这份信函的英文表达方法和语言习惯是非常典型和权威的,可以作为英语语法和语言表达教学的范本。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优秀6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
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
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
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
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1、雨果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3、圆明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鼓腮本课生字词,介绍文学常识,整体把握住文意。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体会语言的非凡魅力。
3、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教学重点】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一、导语播放短片,提示学生注意看、听。
师:同学们,刚才的短片使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史,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无耻行径劫掠并烧毁了圆明园,如今只遗留下些断壁残垣。
我们每一位的心情都就是沈重的、愤慨的,我们猛烈抨击他们的强盗犯罪行为,而身兼法国人的雨果先生直面这一历史事件又就是如何刊登自己的观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好,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雨果的内心世界。
二、展现自学目标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三、重新认识雨果四、检测生字词五、速读课文、整体认知出示要求:课前已经读过这封信,现在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信的内容。
明晰:赞美圆明园抨击侵略者六、选读书信,感受奇迹:师:那么,圆明园美成什么样?恳请看看大屏幕──(展现图片)师:刚才看到的图片,让我们既领略了圆明园的美。
那么在这封信中,在雨果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出具幻灯片:恳请从第3段中找到雨果对圆明园展开概括性评价的词句。
通过这些句子使我们看见了雨果什么样的品格?师:看来,雨果把所有能用到的赞语都用到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是通过想象描绘圆明园的美,因为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出具幻灯片:恳请同学们从第3段中找到雨果运用想象描写圆明园之美的语句。
师总评并指导朗读:真是如梦似幻,人间仙境啊,我们应该用一种柔美的语调,读的让人沉醉其中。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一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英法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二)能力目标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远征中国的态度和感情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法国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
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
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_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 )制裁(c i)给(jǐ)予恍(huǎng)若琉(li )璃(l )珐(f )琅(l ng)眼花缭(li o)乱惊骇(h i)晨曦(xī)瞥(piē)见劫(ji )掠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明确:奇迹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明确: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称 为梦幻仙境的圆明园,被称为艺术瑰宝 的圆明园,经历了莫大的耻辱:1860年 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能拿走全部拿走, 10000多名强盗个个满载而归;不能拿 走的全部毁掉,3500名强盗手持火把到 处焚烧,熊熊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余 烟一个月都没散去,圆明园只剩残垣断 壁。“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4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 是清代名园之一。
5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 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 占地5,200余亩。
6
里面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仿照 国内外名胜40景,有建筑物145处 。
7
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 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巨大皇家宫苑。 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17
检查字词 赃(zāng)物 制裁(cái ) 恍(huǎng)若 珐(fà)琅(láng) 惊骇(hài) 瞥(piē)见 缀 (zhuì )满
箱箧(qiè) 给(jǐ)予 琉(liú)璃(lí ) 眼花缭(liáo)乱 晨曦(xī) 劫(jié)掠 绸(chóu)缎
18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 了什么内容。
25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 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 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26
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
27
伊拉克人民 在战争中流 离失所
28
受伤的伊 拉克儿童
失去亲 人而放 声大哭
29
2.欺侮弱者集中体现了人性中 的弱点,这种情况在我们生活的 世界上普遍存在着。例如大国欺 侮小国、富人欺压穷人、健全人 歧视残疾人、高年级欺负低年级 等等。强者对于弱者的优越感及 这优越感引发的霸道行为既是普 遍的,又是丑恶的。
22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 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 获巨大”、“文明”、“野蛮”、“全 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 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 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 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 “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 刺等方面。
23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19
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 的强盗行为?
20
集中表达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是世界奇迹; 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21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 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 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 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 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 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 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政府有时会是 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 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 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 的破烂拿来展出。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 偷窃,有两名窃贼。
30
战争是罪恶之 源;永远不要 战争;要珍爱 和平。
31
奋发图强, 学好本领, 报效祖国!
32
回读课文 感悟作者
“面对面”活动: 方式:角色虚拟,用对话的方式,探讨 雨果可贵的人格魅力。“记者”提出问题要 以文本为依据。“雨果”回答问题最好参考 文章里的语句。
24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 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 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清醒的头脑 正直的良知 公正的立场
1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 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座花 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 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 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 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 博物馆。
2
3
康熙晚年把许多重任交给了 他的四儿子胤祯(雍正), 但胤祯有两个致命的弱点, 一是不善于团结人;二是情 况不明便下结论。康熙总结 自己一生的从政经验,概括 为两个字“园”和“明”。 于是他动用巨资在明朝私人 园地上修湖造园,并起名 “圆明园”,赐匾赠园给胤 祯。
9
火烧圆明园片段
10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1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2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3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4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5
16
雨果(1802-1885)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 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 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 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 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 力、以爱制“恶”。代 表作是:《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等 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