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社团

合集下载

学校体育社团协会自我介绍(篮球协会、轮滑社、乒乓球协会、棋牌协会、跆拳道协会、瑜伽、足球等)

学校体育社团协会自我介绍(篮球协会、轮滑社、乒乓球协会、棋牌协会、跆拳道协会、瑜伽、足球等)

学校体育社团协会自我介绍学生会体育中心是一个致力于在学校范围内推广各项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本校学子的课余生活的组织,随着学校的硬件设施的优化和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我部门的活动数量也随之增加,质量不断提高。

一篮球协会篮球协会的宗旨:以球会友,凭技称雄。

我们举办各种与篮球相关的文体活动和比赛,在三江校区内推广和普及篮球运动,为广大学生提供开展篮球活动的理想平台,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篮协分为培训部、裁判部、秘书部和外联部四个部门。

部门内部成员配置为正、副会长,四个部门的干事以及普通成员。

二轮滑社是我校在校学生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我们的宗旨是:秉承“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训,把轮滑运动引进平凡校园生活,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为轮滑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培养技术精英推广轮滑运动。

三乒乓球协会隶属于学校团委下辖的社团联合会。

它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整体水平和竞技水平。

乒协内部设会长1名,副会长1名,内部设4个部门,分别是技术、宣传、后勤、公关部等。

乒协会视具体情况举办各种活动。

口号:“运动、健康、快乐、提高!”四棋牌协会棋牌协会为三江四星级社团,下设秘书部、宣策部以及外联部,协会活动以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和五子棋为主。

除校队训练外,棋社在每周均设有固定的时间,以供协会会员以及其他爱好棋类运动的同学相互学习、切磋棋艺。

五跆拳道协会跆拳道协会旨在促进武术爱好者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宗旨:禅武并行以武会友切磋武艺全民健身,口号:增强体质弘扬武魂。

六空手道协会空手道是世界推崇的全民健身体育。

可以锻炼人的外在肌体,可以让人具备内在自我控制的意志及崇高的精神信念,具备果断、勇敢、大度、博爱、自信、机智、冷静等个人优秀品质,最重要的是它通过练习和认识能使一个人充满非凡的气势,发挥人的巨大潜能,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七瑜伽社校级四星级社团,以全校女生为对象,由校团委批准,请深爱并练习瑜伽多年的高老师指导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瑜伽活动,让你在宽敞明亮安静的瑜伽室里,在悠扬的音乐中,体味瑜伽带给你的人生修行。

大学生社团规章制度【优秀8篇】

大学生社团规章制度【优秀8篇】

大学生社团规章制度【优秀8篇】学生社团规章制度篇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社是体育系的众多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依照法律、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章程开展学习、工作的,是全系学生的群众组织。

第二条:本社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最高准则。

第三条:本社遵守《体育系社联章程》,是体育系社团的一个组织群体。

第四条:本社以“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宗旨。

第五条:本社一切工作受系团委、社联监督管理。

重大事务由社团常委会议、社团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决定后拟稿,上交系团委审批后施行。

第二章会员第六条:社团是同学们自己的群体组织。

凡是在我系在籍的'学生,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对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均可以成为我社的会员,都应该遵守本社章程。

第七条:每学期对各成员进行综合考核,表彰最优秀的成员。

第八条:成员基本权利;一、讨论和决定本协会的重大事务;二、对本协会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实行监督;三、所有成员一律平等。

四、有参加协会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第九条:成员基本义务;一、遵守本社章程,执行本社的决议二、成员有维护协会荣誉和财产的义务;三、维护本社荣誉以及各成员的正当权益的义务。

四、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注:如社团或协会活动未请假,三次不参加本次协会就算自动退回)第三章社团社长第十条:社团设主席一名。

第十一条:社团主席负责社团的全面工作,主持召开社团会议,掌握社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定期向系委团委汇报社团的工作情况。

第十二条:代表系社团向院社团联合会汇报工作,请示工作。

第十三条:社团主席指导、帮助、督促社团的所属各个部门开展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第十四条:配合院团委、社团联合会对其社团的工作审查。

第十五条:以身作则,带头搞好自身的情况,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

带领社团成员遵守体育系的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副主席协助主席开展各项工作。

当主席暂缺或不在时,副主席代行主席职责。

第四章组织结构第十七条:社团设有秘书处、宣传部、外联部,四个部门。

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对策

社 团 “o c mmu t” 又称 团体 。 1 8 于 单一 ,体 育社 团 的种类 单 一就造 成规 模 我 国大 部分 地 区是缺 乏专 门 的有经 验 的管 ny , 98 年 颁布 的 《 社会 团体 登记 管 理条例 》对 其 小 。 ”在 《 南 省 高校 体 育 社 团 管理 模 式 理 人员 的 ,有经 验 的管理 人员 对体 育社 团 河 界 定 是 :“ 条 例 所 称 的社 会 团体 ,是 指 研 究— — 一 项基 于组 织 资源配 置 的理论 与 的 发展 有着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 本
中国公 民 自愿 组成 , 为实现 会 员共 同意 愿 ,
实 证 分析 》 中显 示 :“ 南 省 高校 大 学 生 332 { 幸 制 度 不 艘 全 .: 形 戎 叉 字 河 .. E 2膏
豢款 如 江 苏省对 高校 体 育社 团 的章程情 6 . %,无 成 文 规 定 的 占 2 . , 无 规章 17 6 0 % 0
致 ,体 育社 团管 理 不 当、资 金投入 不够 等
因素都 影 响 了场 地 设施 的不完 善 。
播 体育 文化 、实施 素质 教育 、加 强大 学 生
群 体交 流和 社会 文化 之 间 的桥梁 ,而 且也 是 大学 体育 组织 管理 的 一种 重要 方式 。 同
3 我 国大 学 生 体 育 社 团发 展 33 组 织 管 理 不 到 位 33 1 缺 乏 号 的 膏 经 验 的 管 理 .. 的 问题 分 析
中图 分 类号 :G 1 82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7 — 5 X ( 0 I 5 0 1 0 6 4 1 1 2 1 )0 — 8 — 3
1 前

而 大 学 生 体 育 社 团是 指 大 学 生 体 育 社 团

体育社团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关系研究综述

体育社团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关系研究综述

体育社团与大学生闲暇生活关系研究综述【关键词】大学生;闲暇生活;体育社团0 前言当前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闲暇时间充裕但结构不合理,闲暇活动层次不高,闲暇心态不够成熟。

而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关心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和身心娱乐显得尤为重要。

如今高校各种社团活动蓬勃兴起,体育社团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强健他们的身体,丰富体育社团的健身性、娱乐性、创造性、新奇性。

同时极大的充实了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内涵。

纵观近年来我国关于大学生闲暇生活与体育社团的关系研究,从基本结构特征的探讨到一系列相关研究的深入,再到以新的研究视角开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热潮日益升温,可以总结出一些特点和趋势。

1 概念界定闲暇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在闲暇时间里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从事了哪些闲暇活动和参与了多少闲暇活动。

换句话说,闲暇生活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活动的方式及其过程的总和。

2 研究概述2.1 闲暇时间与体育活动胡光霞对吉林大学学生闲暇时间体育活动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参与性不强,而且存在性别差异;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也存在性别差异,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等。

谭晓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喜欢的运动是球类,对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却认识不深。

一方面是,因为球类运动是群体项目,学生可以在玩中感受团体的力量和快乐;另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学校很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学生由于没有机会学习,因此对此难以产生兴趣。

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一下,恢复精力进行下一次更紧张的学习而已。

闲暇教育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从事问题解决的实践体验。

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会1984年对美国许多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教育的效果与学生在校园里度过的时光及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质量正相关。

学生从事工作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经验,通过视、听、闻、触、摸等感知活动进行尝试、探究。

社团成立的目的

社团成立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突起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课堂教育的延伸。

体育社团以其固有的特点在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社团成立为的是:1、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可以说是一个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大动因。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与早年参加这项运动的经历、对该项目的认识以及自身具有的该项目运动基础都有很大的关系,而体育社团刚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平台。

2、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

新时代的大学生身体素质令人堪忧,与长时间呆在寝室不出去锻炼有很大关系。

体育社团可以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从室内移向室外,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不知不觉的得到身体的锻炼。

3、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社团是一个广泛的多边的交往平台,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交往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寻求自我发展和自身完善,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奋发向上的团队精神。

4、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社会时尚的东西最为敏感,渗透到大学校园各种时尚的东西大多数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不乏消极的、不健康的。

怎样把大学生吸引到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不仅是他们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育社团不仅能积极推动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极大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些健康的、向上的社团组织通过白己的表现,吸引一大批学生积极参加,牢牢占领着大学校园文化这块阵地,即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体育社团简介

体育社团简介

体育社团简介
体育社团是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织形式,尤其是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而言,可以提供很好的活动平台和交流机会。

下面是体育社团简介的一些参考内容:
1. 社团名称:XXX体育社团
2. 成立时间:XX年X月X日
3. 社团宗旨:推广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拓展人际关系、丰富课余生活
4. 主要活动内容: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健身训练、户外徒步、定期运动会等。

5. 社团成员:现有成员XX人,包括主席、副主席、秘书、活动策划等职位。

6. 社团成果:参加了多场校际比赛,获得了多项奖项;组织了多次社团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支持。

7. 招新宣传:定期在校园内张贴海报、举行宣讲会、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等方式。

8. 社团要求:热爱体育、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服从社团管理、与其他社员共同维护社团形象和荣誉。

通过以上内容的描述,可以让大家对于体育社团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

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
性组 织 ’ 。
丁斌在其《 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 问题研究》 一文中
认为 , 不管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 , 体育社团的种类较少 , 而
且 趋 向于 社 会 上 比 较 流 行 的运 动 。在 性 别 方 面 , 性 社 团较 男
多, 女性社团较少 , 且主要 以健 身操为主 , 在时 间较 短。此 存 外, 高校体育社团组织机构也不尽完善 、 活动开展少 。
张兆斌 研 究发 现 , 选择 锻 炼 项 目上 , 参 加 项 目的 人 在 对
2 高校 学 生体 育社 团的 作用
关于高校学生体育社 团在高校体育 中发挥 的重要 作用 ,
国 内众 多专 家学 者 都 做 了论 述 : 小 娟 将 其 归 纳 为 以 下 几 王
数从高往低前四位排列顺序如下: 男生依次为篮球 、 足球 、 乒乓 球、 武术 ; 女生依次为健美操 、 羽毛球 、 乒乓球 、 排球。 从研究成果来看 , 国内高校学生体育 社团的组织运作 尚
组织 。
社团几乎没有理论和技术 的必要指导 , 运动水平普遍不高, 女
性社团尤为明显; 组织 活动层次不高 , 对高年级学生不具有吸
引力 , 四年 级 退 出社 团的 比例 高 。 三
根据上述有关文献 , 可以高校学生体 育社 团的定 义做一 个初步的归纳: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在高校专业 性 、 学术性的 背景下 , 青年学生为 了适应体育多元化的趋势 , 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群体的体育需求 而成立的有着既定 目标 和规 范的 ‘ 益 互
中国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综述
S mn a iain o h s cain fColg t d n sS o t n Chn m rz t n t e Aso it so l e S u e t p rsi i a o o e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研究
优~起纳入到学生会干部 的考核体系 中去 , 对各方 面表现突出 参 考 文 献 : 的学生体 育社 团和学生 体育社团负责人加大 奖励力度 , 期评 【 定 1朱昌荣戒 国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 ] 教育与职
选“ 优秀学生体育社团” 优 秀学 生体 育社 团干部 ”并予以 一 和“ , 业 ,0 8 ( ) 2 0 ,5 . 定 的奖励 , 特别是对“ 优秀学生体育社 团” 加大资金 投入 , 扶持学 [ 囝秋霞. 2 ] 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学生个性与社会性的对策研究. 体 生体育社团做 大做强 , 从宏 观上起好调控引导作用 。 育世界( 学术版)2 0 ,9 . ,0 7 ( )
的学 习态度 、 习能力 和终 身学 习的总 和 , 学 这也 是动态衡量 人

际需要这一根本 , 体育社 团工作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 失去了 自身 才质量 的真正尺度。体育学 习能力是最活跃 的创 造力 , 也是 最 本质 的竞 争力 。
二、 积极借鉴 国外学生体 育社 团活动的有益
经验
对相 关 领 域 的研 究起 到 抛 砖 引 玉 的作 用 。
关 键词 : 高校 体 育 ; 团发 展 ; 策研 究 社 对
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 的新要求深刻地 影响 了高等学校学生 体育社团工作。市场经济讲求 的竞争机制要求学生体育社团的 发展具有积极进取 、 主动求生存 的精神 ; 市场经济讲求的法制观 念要求学生体育社团在运作发展中具有规则意识 、 法制 意识 ; 市
薯 '
年亮
高校体育社 团的发展对 策研究
任 辉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2 0
摘 要 : 文 对 高校 体 育 社 团发展 的 对 策 问题 进 行 了研 究 , 针 对 高校 体 育 社 团 发展 的 问题提 出 了对 策 , 望 本 文 的研 究 能 够 本 并 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3-10;修回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韩冬(1965-),男,山东黄县人,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Tel:(021)51253144,E2mail:

jxk@sus.edu.cn

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建设韩 冬(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上海200438)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特征、管理结构特征、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出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与活动建设方案,即积极转变观念、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给予政策扶持;利用体育场地设施优势,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定位社团的发展取向。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建设;活动建设中图分类号 G81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98(2008)05-0086-04

ConstructionofOrganizationandActivitiesofUniversityStudents’SportsSocialGroupsinOurCountry∥HANDong

Abstract Themethodsofliterature,questionnaireandon2the2spotinterviewwereappliedtoanalyzingthepresentcharacteristicsoforganizationalstructure,managementstructureandactivitiesofsportssocialgroupsinChina’sinstitutionsofhigherlearningandinfluentialfactors.Itputforwardtheplanforconstructingtheorganizationandactivitiesofuniversitystudents’socialgroupsofourcountry,i.e.enthusiasticallychangingconcept,organizationalstructureandmanagementformandgivingpolicysupport;utilizingthesuperiorityofsportsplaygroundsandotherfacilitiesandestablishingthedirectionofsocialgroupdevelopmentaccordingtostudents’realrequirements.Keywords China;universitystudents;sportssocialgroups;organizationalconstruction;constructionofactivitiesAuthor’saddress Dean’sOffice,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Shanghai200438,China;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组织与活动建设进行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对策,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促使大学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为拓展大学生的素质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上海市、北京市、黑龙江省、辽宁省等16所高校近40个大学生体育社团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1995-2006年中文体育期刊索引中的相关文献共78篇。以“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等为关键词,在中文期刊网上查到相关文献137篇。问卷调查法:在研究对象的40所高校中,随机抽样调查16

所,共发放问卷2586份,全部由社团成员填写,回收问卷2301

份,回收率为8819%,剔除无效问卷39份,有效率为8715%。访谈法:访谈了13所高校的24个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部分成员,及其所在学校的团委、学生工作(部)处、体育(系)部教师。

2 结果与分析211 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特征21111 组织结构特征现阶段,按组织结构划分,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主要有自发组成、兼职教师领导、专职教师领导三种类型。社团的学生干部和成员多数身兼数职,在组织和开展活动时,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无直接经济利益关系,体现了体育社团的公益性。自发性体育社团。部分社团拥有各种配套的辅助部门,如专门的后勤服务人员和啦啦队。其中,“老乡会”形式的社团多为临时性组织,成员组成混乱;裁判性社团存在时间最长,组织相对比较严密,多数属“传帮带”成长起来的[1]。据杨左调查显示:社团成员“大多接近或达到裁判三级水平,且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在校际间扮演举足轻重的中介和经纪角色,受学生尊重和信任程度较高……带有一定的有偿服务或变相有偿服务,且裁判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1]。”专职教师领导的体育社团。教师组成社团指导办公室,社团由主席团、办公中心、公关中心、宣传中心及督导中心组成。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财务制度、例会制度、值班制度、奖惩制度等。兼职教师的体育社团,特征介乎以上两者之间。21112 管理结构特征自发性体育社团。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基本上无正规的管理章程和组织措施,管理水平低且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管理。成员各自支出基本费用(服装、器材等费用),活动时实行“AA制”。活动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几乎没有理论和技术指导,运动水平普遍不高。高校几乎均存在着一支从事裁判和赛事协调工作的专门性队伍,受学生及社团的信任程度较高,但大多为变相有偿服务,其“裁判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社团负责人的换届往往存在“老乡会”内部人员的交替,乡情重于能力。或缺乏思想上的沟通,新上

第32卷 第5期2008年9月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ofSportVol.32 No.5Sept.2008任的负责人往往存在“夺权”情况,多数推翻前任负责人制订的计划、目标和管理办法。或随意安排各类活动,从而造成社团内部管理低层次重复[2]。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的篮球协会、排球协会、跆拳道协会等社团。由专职教师领导的体育社团。教师组成社团指导办公室。各社团设有主席团:由一名秘书长、一名主席、一名执行主席、两名副主席组成。办公中心:下设办公室和文秘部两个部门。公关中心:下设外联部和公关部两个部门。宣传中心:下设宣传部和网络部两个部门。督导中心:下设内联部和监察部两个部门。如清华大学的赛艇协会、足球协会;北京大学的赛艇协会、山鹰社、国际象棋协会;南开大学的网球中心、跆拳道协会、球迷协会、自行车协会、乒乓球协会、搏击协会;上海体育学院舞狮协会等社团。兼职教师领导的体育社团。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基本上无正规的管理章程和组织措施,管理水平低,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管理。成员各自支出基本费用(服装、器材等费用),活动时实行“AA制”,或依靠兼职教师拉一些社会赞助解决。活动时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3]。在比赛前,兼职教师进行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运动水平普遍一般。兼职教师的专项业务水平受学生及社团成员的信任和尊重程度极高,基本上均是无偿的义务服务。如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网球协会等社团。212 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特征体育社团以单项运动形式构成为主,业余训练常以比赛形式进行。各种比赛也常以情感、技术交流的“民间”形式自发举行。女性社团占调查总数的14%,主要以健身操、形体和热舞为基本运动形式,以减肥、健身为主要活动目的。除学校“品牌”协会外,社团活动均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成员活动时基本实行“AA制”。213 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观念因素:大学生在校期间夯实身体素质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能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体育社团是实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课余体育社团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体育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来自体育社团(占4917%)。而大部分在校学生对体育社团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晰,他们认为每周上好两次体育课即可,体育社团的活动会因学习紧张(占26%)、时间不够(占38%)、不感兴趣(占22%)、条件欠缺(14%)等主观原因而放弃。制度因素:现阶段学校的管理制度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智能的开发、规章制度的检查等方面。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不足,很少在校园体育文化上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积极关心和正确引导远远不够,因此也导致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不均衡性。调查发现:学生没有参加体育社团和参加后又退出的主要原因均是学习紧张(占46%)、无意义(占25%)、条件欠缺(占23%)等。物质因素:体育社团开展活动受限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与体育教学工作的冲突,制约了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因缺少场地设施导致学生对体育社团不满意的高达51%。虽然学校大环境变好了,场馆也多了,但硬件设施的改观远没有学生数增长的幅度快。经费的来源不足,通过调查发现:经费条件欠缺(占2913%)和场地设施条件欠缺(占2314%)仍是制约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主要障碍。

调查发现,学生很感兴趣的新颖项目开设得还不够。除篮球、排球、足球、舞蹈、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体育社团外,受场地、设施和训练指导的条件限制,拳击、体育舞蹈、健美、游泳、网球、野外生存、棋牌、自行车等项目一时难以普及开展。组织因素:在当今学生工作改革中,学生社团大多由校团委下设的与学生会平级的学生社团联合会主管,少量体育部(室)指派教师参与指导工作。部分社团根据开展实际活动的

需要,也聘请体育部(室)教师进行指导。被聘请的体育教师基本进行无偿的指导工作,缺乏系统的扶持体系。9313%的管理部门认为体育社团应由校团委管理;8617%的管理部门认为体育教师指导较为合适;50%以上的社团没有收取会费,活动经费大部分由学生处、校团委和社会赞助统筹;6313%的管理者认为经费应由各社团专门机构来管理。财力因素:部分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规定,社团向会员收费有一定的限制。加之活动层次不高、自身运动水平低,外来社会赞助极少,造成活动经费短缺并形成恶性循环。调查结果显示:71140%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社团应收取一定数额的会费,以此保证社团活动的正常进行。214 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建设21411 转变认识观念学生在高校体育社团中不仅仅增长了知识,并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应更新人们对体育社团及学校体育的认识,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积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学校体育社团的各项活动。调查发现:在班级上课制的制约下,只有大约15%的学生干部在学习期间全方位得到了锻炼,大部分学生除学习外,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的机会很少。体育社团则不同,除社团主要领导人外,每个成员都是主人翁。每个人都要策划社团的发展、团内活动、社团之间的交流和校外体育社团的联谊等,通过活动促进体育社团成员的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4]。根据对体育社团成员的调查显示:2215%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社团运动技能提高了。2713%的学生运动兴趣增加了,结交朋友多了,组织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3916%的社团成员认为通过担任体育社团干部组织能力提高了。有20%体育社团成员能展示自我、锻炼自己。1916%的学生特别喜欢体育社团里的氛围。12%的体育社团成员认为给他们将来就业积累了经验。高校体育社团是在高校领导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学生有组织成立的、以健身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课外体育活动小组。体育社团是在校学生“教室———餐厅———寝室”连接之外的“动感地带”,是在校大学生拓宽视野、健身娱乐、交友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