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生殖
生理学:生殖系统

• 卵巢周期激素分泌特点: 1.E 有两个高峰: ①排卵前;②黄体7~8天
“第①高峰”>“第②高峰”
2.P 达高峰 (黄体7~8天) 3.E、P 速降达最低水平:黄体萎缩14天(月
经前)
• 卵巢周期的个体化差异
(三)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
宫颈口 (拮抗 )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
孕激素
使宫颈口闭合
宫颈粘液 (拮 量多,稀薄,易拉丝
抗)
镜下: “羊齿植物状”
量少、黏稠、不易拉丝 镜下:“成行 排列的椭圆体
子宫内膜 (拮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 抗)
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
子宫肌 (拮抗 )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肌层;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 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输卵管 (拮抗 ) 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 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 振幅
阴道上皮 (拮 增生、角化、富含糖原 抗)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乳腺(协同) 促使乳腺管增殖,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
代谢(拮抗) 促进水钠潴留,促HDL合成,促骨钙 促进水钠排泄 沉积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雄激素:睾酮为主,由间质细胞分泌。 生理作用: ①维持生精; ②男性作用:刺激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男性第
二性征的出现并维持之/维持正常的性欲; ③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与
钙磷沉积、促进RBC生成、促进水、钠潴留。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 卵巢功能与卵巢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功能
生理学中的生殖系统

生理学中的生殖系统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生理学中,生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生殖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殖过程等。
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人类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组成。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它负责产生精子。
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它负责产生卵子。
二、生殖系统的功能生殖系统的功能包括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
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睾丸产生精子,并通过输精管传输到射精管,最终射入女性的生殖道中。
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卵巢产生卵子,并通过输卵管传输到子宫,等待与精子结合受精。
如果受精卵成功着床,就会发育成胚胎,并在子宫内生长。
三、生殖过程生殖过程包括男性的射精和女性的受孕、妊娠、分娩等阶段。
男性射精是指精子从睾丸通过输精管流向射精管,最终通过射精进入女性的体内。
女性受孕指的是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内,并开始妊娠过程。
妊娠持续约40周,最终通过分娩将胎儿从子宫内排出体外。
四、生殖系统的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遗传等。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导调节生殖器官的功能,例如性冲动和性欲等。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调节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总结:生理学中的生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生殖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殖过程等。
了解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生殖的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探索生殖系统的调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殖问题的发生和预防,为人类生殖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生殖系统生理学

生殖系统生理学生殖系统是人体中负责繁殖和生殖的重要系统,它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和相关的激素调节机制。
本文将探讨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性腺、性激素和生殖周期等方面的生理学知识。
一、男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等组成。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生产精子和睾酮等激素。
而精子则由输精管带动,经过精囊和前列腺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最后通过尿道排出。
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和储存精子、产生激素、维持性欲和完成性交等。
睾丸是精子的产生地,它们会在睾丸内逐渐成熟,并通过输精管进入精囊。
精液的产生则受到精囊和前列腺的分泌物的调节影响。
二、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组成。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它们负责产生卵子和女性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
卵子则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如果受精则会在子宫内着床发育成为胎儿。
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卵子的产生和释放、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对受精卵的嵌入和胚胎发育的支持等。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月经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对子宫内膜的生长、排卵和子宫收缩等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三、性腺和性激素性腺是负责生产性细胞和激素的器官。
在男性中,睾丸是主要的性腺,它们产生精子和睾酮等激素。
在女性中,卵巢是主要的性腺,它们产生卵子和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
性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雄激素主要作用于男性特征的发展,如声音的变低、体毛的生长和肌肉的发育等。
雌激素则主要作用于女性特征的发展,如乳房的发育、盆腔结构的发育和月经周期的调节等。
四、生殖周期生殖周期指的是女性经历的月经周期,从月经开始到下一次月经开始之间的时间段。
一个完整的生殖周期通常为28天左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生殖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月经期是指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子宫内膜剥落并排出体外。
卵泡期是卵巢中卵泡的发育阶段,卵泡会释放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
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首先,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
人体的生殖系统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生殖系统的原基由胚胎的中胚层组织形成。
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原基逐渐分化成性腺,即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
在青春期,性腺开始发育,并产生性激素。
此外,生殖系统的其他器官,如输精管、输卵管、子宫和阴茎等,也会随着发育而形成。
其次,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系统的功能调节。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实现的。
生殖系统的神经调节主要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控制。
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来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则刺激性腺产生性激素。
男性的主要性激素是睾酮,而女性的主要性激素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这些性激素通过反馈机制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从而维持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生殖系统的功能调节还涉及到其他激素的作用。
例如,垂体后叶产生的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可以影响子宫肌肉的收缩和尿液的排泄。
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等激素也可以对生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最后,生殖生理学还研究繁殖过程中的激素调节。
在人类繁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是一个关键步骤。
在女性体内,卵巢周期性地释放卵子,这个过程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变化所调节的。
在男性体内,睾丸产生大量的精子,这是由睾酮的作用所调节的。
另外,在妊娠期间,孕激素的水平升高,从而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保护胚胎的发育。
总之,生殖生理学研究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涉及到性腺的形成、功能调节、激素调控以及繁殖过程中的激素作用等方面。
对于我们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繁殖过程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原理与生殖调节

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原理与生殖调节生殖系统是指在动物或人体内完成生殖功能的一组器官和组织。
包括男性的睾丸、尿道、前列腺等器官和女性的卵巢、子宫、阴道等器官。
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原理和生殖调节是指对生殖功能的调控机制和生理过程的研究。
下面将从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角度进行讨论。
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原理主要包括睾丸功能的维持和精子生成。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精子的主要器官,其中的间质细胞产生睾酮等雄性激素,对男性的性功能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睾丸内的精子生成过程也是男性生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调节主要由下丘脑和垂体激素控制。
下丘脑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控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包括促性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FSH主要作用于睾丸中的间质细胞,促进雄激素的生成。
LH则刺激睾丸中的睾丸激素细胞,使其分泌睾酮。
睾酮在生殖功能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正常的精子生成和维持性欲。
此外,睾丸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反馈调节作用。
当血浆中的睾酮浓度过高时,可以抑制GnRH和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达到负反馈调节的目的。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学原理主要包括卵巢的功能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子的主要器官,同时也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女性的生殖功能发育以及性征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主要是指月经周期的发生和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再生。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调节主要由下丘脑和垂体激素控制。
下丘脑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控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垂体前叶主要合成和释放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
FSH主要促进卵泡发育和雌激素的合成。
LH则在排卵时释放,促进卵子的释放和促黄体形成。
促黄体生成素主要刺激子宫内膜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调节还受到性激素的反馈调节。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浓度升高时,可以抑制GnRH和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达到负反馈调节的作用。
生殖系统的生理学

生殖系统的生理学生殖系统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系统,其功能是进行生殖,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和女性两个部分,分别负责不同的生理过程。
男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附睾、前列腺、尿道、阴茎等组成。
这些器官协同工作,完成精子的产生和传输。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生产精子和男性激素睾酮。
睾丸内部有大量小管腔,称为精子形成管。
在这些管腔中,睾丸细胞经历了数个阶段,最终形成成熟的精子。
精子的头部包含遗传物质,尾部则负责推动精子前进。
成熟的精子从睾丸中进入输精管,在这里与其他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
精液中的其他分泌物主要来自前列腺和附睾。
前列腺分泌物为精子提供营养和能量,帮助精子在生殖道中存活。
附睾则负责贮存和输送精子。
在性行为过程中,精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射精。
男性阴茎是射精的外部器官,它在勃起时插入女性生殖道,完成精子的输送。
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器官。
这些器官共同协作,完成卵子的产生、受精和妊娠等过程。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其中含有卵泡。
卵泡内发育成熟的卵子在排卵期释放,进入输卵管。
输卵管是连接卵巢和子宫的管道,它具有纤毛和平滑肌层,帮助卵子从卵巢运输到子宫。
当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中相遇并受精,受精卵形成。
受精卵继续沿着输卵管移动,最终进入子宫。
子宫是一个肌肉袋状器官,具有内含层和外肌层。
如果受精卵着床在子宫内含层,妊娠就开始了。
如果受精卵没有着床,子宫内含层的黏膜会剥落,形成月经。
月经周期的开始标志着新的生殖循环开始。
生殖激素的调控生殖系统的功能主要依赖于生殖激素的调控。
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受睾酮的影响,而女性生殖系统则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
男性体内睾酮的分泌由下丘脑和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控制。
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再经由垂体释放促黄体生成素。
促黄体生成素通过血液循环传递到睾丸,刺激睾丸细胞分泌睾酮。
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中的两个激素控制: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
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

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人体生殖系统是保持人类种群繁衍的重要器官系统,它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
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对于了解人类生殖功能、性别特征以及生殖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男性和女性两个方面分别探讨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尿道等组成。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最重要器官,其内部包括许多细小的管腔,称为精子生长的场所。
睾丸还产生睾酮等雄性激素,调控男性性征的发育。
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精子生成、精子储存和射精。
在精子生成过程中,睾丸内的精原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成熟的精子。
精子随后通过输精管进入射精管,在前列腺中得到液体营养,并形成精浆。
当性兴奋达到一定程度时,射精中枢受到刺激,射精过程开始,精子和精浆通过尿道被排出体外。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学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器官组成。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部位,内部包含卵泡,每个卵泡中含有一个卵细胞。
卵细胞的发育过程称为排卵,每月一个卵泡最终会释放出一个卵细胞,进入输卵管。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月经周期、受孕和妊娠。
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标志,每月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调节下周期性的增生和脱落,造成月经的来潮。
受孕则是指精子在输卵管中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进入子宫着床并发育成胚胎,最终形成妊娠。
三、生殖系统的调节和疾病生殖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激素的联合调控,主要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卵巢-子宫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中,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和LH),进而调控睾丸和卵巢的功能。
卵巢-子宫轴中,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起到重要作用。
生殖系统也容易受到一些常见疾病的影响,比如性传播疾病、月经紊乱、不孕症等。
性传播疾病不仅会对生殖器官产生损害,还容易导致不育或不良的妊娠结局。
生理学生殖

2. 月经周期中的卵巢和性激素水平变化
卵泡期 雌激素
排卵
黄体期
孕激素
月经期Biblioteka 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
卵巢激素分泌的调控
GnRH
LH,FSH
1 下丘脑 -------------腺垂体------------卵巢轴
2 反馈调节
雌激素 负反馈使LH,FSH分泌减少
排卵前的雌激素高峰正反馈使LH,FSH分泌增 多,尤其是LH高峰而诱发派卵
排卵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增高又负反馈使LH,FSH分 泌减少 附:青春期前的低浓度负反馈,青春期前下丘脑的GnRH神经 元不发达,GnRH神经元对性激素敏感
第三节 妊娠和分娩
一、受精和着床 二、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三、分娩和授乳 四、避孕
大量雌激素
内 膜 细 胞
基膜
颗 粒 细 胞
胆固醇 雄烯二酮
雄烯二酮
雌激素
循环
雄烯二酮
雌激素
芳香化酶
雌激素
卵泡液
雌激素
孕激素
排卵前 内膜细胞
雄烯二醇 内膜细胞
及
颗粒细胞 颗粒细胞
排卵后
合成E2 “双重细胞学说”
膜黄体细胞
颗粒黄体细胞
雌激素的作用:
1 . 促进乳腺导管增生和乳腺发育,引起并维持女性的第 二性征 2.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和排卵 3.促进输卵管的运动
第十二章 生 殖
重点:1.生殖的定义 2.精子的生成过程;支持细胞的作用;雄激素的作用 3.卵泡的发育过程;月经周期及其产生原理;
了解:1.睾丸功能的调节 2.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 3.受精和着床过程 4.胎盘的内分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排卵期 LH峰出现;由雌激素高峰所诱导,是引发 排卵的关键因素 OMI抑制作用被消除; 排卵; 基础体温最低 。
排卵期血中激素水平的变化
卵巢周期 E P FSH LH GnRH 卵泡 子宫
Luteinizing Hormone, LH
睾酮对生精过程具有维持效应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Testis functions (一)下丘脑-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 2、腺垂体对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调节
LH可促进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 FSH具有增强LH刺激睾酮分泌的作用。
月经期 menstrual phase 增生期 proliferative phase 分泌期 secretory phase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变化
月经周期 月经期 增生期
分泌期
时 间 第1-5天 第6-14 天
第15-28天
子宫内膜
剥脱、出血 内膜、腺 体快速增 生,螺旋 动脉迅速 增长。
内膜继续增厚,螺 旋动脉增长,卷曲 腺体增大、增长, 呈高度的分泌活动 晚期血管痉挛收缩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Testis
1、雄激素 androgen (2)睾酮的生理作用
影响胚胎发育: 使胚胎向男性转化,促进内生
殖器的发育
维持生精作用:促进生精细胞的分化和精子
的生成过程
一、睾丸的功能 Function of Testis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Testis
下丘脑
腺垂体
FSH
曲细精管
LH
间质细胞
生精细胞 支持 细胞
精子 生成
T 抑制素 ABP 结合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Testis functions 重点
(二)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馈调节
1、雄激素 androgen : 通过负反馈抑制GnRH和LH的分泌,
对FSH 分泌无影响
第十二章
生殖
REPRODUCTION
目录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第三节 妊 娠 和 分 娩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estis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组成 功能娠 pregnancy
(三)妊娠的维持及激素的调节 Hormonal Control During Pregnancy
3、类固醇激素
(1)孕激素:胎盘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 维持子宫内膜和褪膜,抑制T淋 巴细胞,阻止母体免疫反应,起 安胎作用。
(2)雌激素:由胎儿和胎盘共同合成, 主要是雌三醇。 检测E3的含量可反映胎儿情况
卵泡期:颗粒细胞 内膜细胞
雌激素 孕激素
黄体期:黄体细胞
孕激素 雌激素
1、雌激素 estrogen
重点
雌激素的种类 : 雌二醇 estradiol, E2 雌酮 estrone 雌三醇 estriol ,E3
雌激素的合成:双重细胞学说 由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共同参与合成 。
1、雌激素 estrogen
黄体期血中激素水平的变化
卵巢
E
P FSH LH GnRH 卵泡 子宫
周期
黄体期 降低后升 升高 逐渐 逐渐
高形成第
降低 降低
二高峰 高峰
后降
再降
低
逐渐 降低
形成 黄体
白体
分泌 期
E第一高峰
E第二高峰
下丘脑-腺垂体对卵巢活动的调节
自学
第三节
妊娠和分娩
Pregnancy and parturition
2、抑制素 Inhibin : 通过负反馈抑制FSH的分泌 ,对LH
无作用
下丘脑
腺垂体
FSH
LH
曲细精管
间质细胞
抑制素
精子 ABP 生成
T
E2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Testis functions
(三)睾丸内部的局部调节
雌二醇抑制睾酮合成 ,对下丘脑-垂体 反馈调节; 其他多种肽类物质也可能通过自分泌或 旁分泌参与睾酮调节。
一、睾丸的功能 Function of Testis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Function of Testicular Spermatogenesis
生精细胞 精子生成的部位:曲细精管
支持细胞 精子生成的过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子细胞
精子
一、睾丸的功能
Function of Testis
1、雄激素 androgen (2)睾酮的生理作用
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和维持性欲,促进男性 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在正常状态。
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的 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和红细胞生成等。
一、睾丸的功能 Function of Testis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Testis 2、抑制素 Inhibin :由睾丸支持细胞分泌
二、卵巢的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Ovarian Functions (二)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Ovarian Cycle and Hormonal Regulation
1、卵泡期
卵泡早期: 1-5天:各激素处于低水平 卵泡晚期:6-14天 :各激素开始逐渐升高
卵泡期血中激素水平的变化
卵巢周期 E P FSH LH GnRH 卵泡 子宫
卵泡早期 低 低 低 低 低 卵泡 月经
1-5
发育 期
卵泡晚期 逐渐 略 逐渐升 逐
6-14 增高 升 高 渐
达到 高
升
第一 高峰
(正反 馈)
下降 高
(抑制 素致)
逐渐 升高
卵泡 增生 发育 期
成熟
升高
二、卵巢的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Ovarian Functions
二、分娩 parturition
分娩(parturition):成熟的胎儿及其附属物 从母体子宫中产出体外的过程。
子宫收缩 胎儿娩出 胎盘排出
复习题
1.睾丸和卵巢的生理功能。 2.雌激素合成的机制。 3.女性基础体温升高与哪种激素有关? 4.排卵的关键是什么?LH峰是由那种激素诱
导的?
一、妊娠 pregnancy
(二)着床 implantation
一、妊娠 pregnancy
(三)妊娠的维持及激素的调节 Hormonal Control During Pregnancy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 Chorionic Gonadoreopin, hCG
部位:胎盘绒毛组织和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 作用:刺激卵巢黄体转变为妊娠黄体
重点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Endocrine Function of The Testis
1、雄激素 androgen (1)睾酮 testosterone 的合成、运输与代谢
合成部位:间质细胞; 原料:胆固醇; 运输: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白蛋白结合; 灭活:肝内灭活。
一、睾丸的功能 Function of Testis
(2)促进乳腺等发育:
促使脂肪沉积于乳腺、臀部,出现并维持女性 第二性征。
(3)广泛影响代谢过程:
对蛋白质、脂肪、骨及水盐代谢有影响,促进生 殖器官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 生长发育,降低血脂,促进骨的成熟及骨骺愈合。
高浓度时因醛固酮分泌增多导致水、钠潴留
2、孕激素 progesterone
卵泡期 follicular phase
排卵期 ovulation phase
黄体期 luteal phase
卵泡期 follicular phase
原始卵泡
primordial follicles
卵母细胞 oocyte 卵泡细胞
初级卵泡
primary follicles
颗粒细胞 granulosa cells
雌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1 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诱导排卵前期LH峰的出现而引发排卵
2 促进子宫发育,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变化,增加子宫颈黏液 的分泌,促进输卵管上皮增生、分泌及运动,有利于精子与卵 子的运行
3 使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增生、角化,糖原含量增加,阴道分泌物 4 呈酸性。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Ovaries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功能为生成卵子,分泌类固醇激素 (雌、孕激素为主)
一、卵巢的功能 Functions of the Ovary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 Oogenesis of Ovaries and Ovarian Cycle 卵巢周期 ovarian cycle 下丘脑-腺垂体可调节卵巢的活动,使之发生 周期性变化。
作用于腺垂体,对FSH的合成和分泌 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Regulation of Testis functions 重点
(一)下丘脑-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
1、腺垂体对生精作用的调节
促卵泡激素:启动生精作用
腺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垂
体
黄体生成素:通过睾酮而维持生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