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 雨》,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_壮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_柔__美
赏西湖之“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 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赏西湖之“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雅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想象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 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 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 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 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21张PPT)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21张PPT)
D.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 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浪淘沙》(其一)。
朗读指导:《浪淘沙》(其一)这 首诗用浪漫手法写出了黄河源远流长、 气势雄伟。朗读时语调激昂,顿挫有力, 读出对黄河雄伟气势的赞叹。
多音字

tái(台湾)(台风) tāi(台州)
今晚有强烈台( t)ái风将抵达台( )t州āi, 请各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sǎo(扫地)(打扫)(一扫而光)

sào(扫把)(扫帚)
他拿起一个扫( sà)o 把开始扫( s)ǎo地。
词语解释
【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簸】颠簸。 【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南朝】公元429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 陈的四个朝代的总称。
三、课外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唐___朝的_叶__绍__翁___, 题目可以理解为___想__游__园__却__没__能__进__门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应怜屐齿印苍苔 ·· 应:可__能__,__大__概__。_ 怜:___爱__惜__。__ (2)小扣柴扉久不开 ···· 小扣:_轻__轻__地__敲__。柴扉:_柴__门__。__
江南春
yīnɡ
[唐] 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qí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19张PPT)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反复诵读 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 湖水荡漾、浮光跃金
水光潋滟 晴方好
在阳光照耀下,西
湖波光粼粼、水波荡漾,
好像湖寄晁美叔同年》
1. 一种形状 2. 人的品行端正 3. 正当;恰好
方好
朦朦胧胧、山色蒙蒙 云雾充满、云雾茫茫
山色空蒙 雨亦奇
雨中,西湖的山峰



晴天的西湖是浓妆, ____的西湖是淡妆; 夏天的西湖是浓妆, ____的西湖是淡妆; 水光潋滟为西湖化浓妆, ________为西湖化淡妆; 粉红的荷花为西湖化浓妆, __________为西湖化淡妆。
教学重点
1. 认读“亦、妆”两个字,借助有 关注释,通过“读”“想”“说”结合的 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能。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西湖美景,体会 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 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苏轼,字
zhān
子瞻,号东坡居 士 。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17-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17-古诗三首

创作背景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 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 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 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 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准字音。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 江开, 碧水东流至 此回。 两岸青山相 对出, 孤帆一片日 边来。
作家名片: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等。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 方好,
yì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 西子, mǒ 淡妆浓抹总 相宜。 yí
晴浓 雨淡
初 比西子
皆俱
晴 后
总相宜 贴切比喻
美佳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 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tínɡ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wèi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想象: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 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 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 视觉享受。
结构梳理

湖月 洞庭湖 潭面
相和 如镜
和平宁静
洞 庭
山水 山水一体 君山
螺衬
青色 山水相 青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课件(共26张PPT).ppt

第一课时
祖国江山美如画,千言万语夸不完。
天门山
洞庭湖
西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活动一 小组合作学习本课 生字词
duàn chǔ zhì ɡū fān
断楚至孤帆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 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 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 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6)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天边。 (10)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三月
远方流去
只看见长江向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 的不舍。
学习活动三 熟读古诗 划分停顿
天门山 孤零零的船
长江 太阳
品析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想一想:青山不会动,诗人 为什么说它“出”?孤帆怎么 “来”呢?
诗人是站在行驶的小船上来描写 两岸青山的,生动地写出了青山迎面而 来的动态美。
看到“孤”,你的脑 海中浮现出一条怎样的船?
孤帆一片日边来。
学习活动二 交流展示字词掌握 情况
√ √
√ √
中断 孤帆
楚江 银盘
遥远 镜子
抹粉 抹墙 抹布
磨刀 石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共27张PPT).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共27张PPT).ppt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是: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只小船从水天相
接的远处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风平浪静,如同一
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感谢聆听
duàn 笔顺:
字义:①(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②隔绝。
chǔ 笔顺:
字义:①古时指楚国。②清晰,清楚。
zhì 笔顺:
字义:①到。②至于。③极,最。
ɡū 笔顺:
字义:①单独,孤单。②孤儿。
fān 笔顺:
字义:①指帆船。②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利用风力使船前进。
〔天天门门山山〕〕今今安安徽东徽梁东 梁 山与与西西梁梁山山的的合合称。称东。 东 梁山在今今芜芜湖湖市市,,西西梁梁山山 在今马鞍鞍山山市市,,两两山山隔隔江江 相对对,,像像天然天的然门的户 门 户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三首
认识生字
4

1

3
5
7




2
6


望天门山
李白
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自 称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 肃静宁西南)。他曾被 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作者名片
文学成就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最擅长的体裁 是绝句。被后人誉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
yǐn 笔顺:
字义:①喝,有时候特指喝酒。②可以喝的东西。
chū 笔顺:
字义:①开始的一段时间。②开始的。③刚开始。
jìnɡ 笔顺:
字义:①镜子。②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帮助视力或做光学实 验用的器具,镜片一般用玻璃制成。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共36张ppt)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jìnɡ
wèi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银盘
望:从远处看。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优美。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照物时显得模 模糊糊。这里比喻洞庭湖湖面平静,湖中景物迷漫。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澈的洞庭湖面。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 二,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 旋的水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山 [唐]李白 ———————, ———————。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7.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诗人。宇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 寂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 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 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 生活多所体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 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到达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共29张PPT)

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共29张PPT)

请你和刘禹锡一起遥望洞庭,你能看到“白银盘”里 有一个“青螺”吗?
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 洞庭湖
比喻
青螺 白银盘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里面 盛放着青螺一样的君山。
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了吗?
《望洞庭》通过丰 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 描绘了一个色调和谐、 淡雅无比的洞庭湖,表 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 爱和赞美。



亦抹宜
亦是 涂抹 适宜
mǒ (涂抹) (抹黑)
抹 mā (抹布) (抹桌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读准节奏哦! [宋] 苏轼
水 光 /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 浓 抹 /总 相 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天气先晴后雨
湖水
湖光秋月两相和,和谐
诗意: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
铜镜
比作
比喻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 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 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诗人遥望到了什么? “山”“水”分别指什么?
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
远远望去
洞庭湖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都是翠绿的。
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究竟 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试着理解 诗意,诗句里不懂的字词可以 借助注释,可以查字典,也可 以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理解。理 解后和同学交流。
说一说:诗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望天门山
断:断开。
天门山 [唐]李 白 中断:从中间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
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
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
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
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 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 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 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西湖”与“西施” 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 字;“西湖”景美,“西 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 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 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结构梳理

湖 上
晴方好 借景抒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

yí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显得美。
山色空蒙雨亦 奇。
云雾迷茫 也。 的样子。
在晴日的阳光照 射下,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 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 种奇特的美。
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m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pán
课文讲解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 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互相映衬。
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 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一样。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雨亦奇。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是什么样子的呢?水又是什么样子的?
高大雄伟,陡峭险峻
碧绿清澈
第一句诗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景象?
这一句诗让人联想到天 门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阻挡 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 涛的冲击,“天门”才中间 断开而成为东西两山,借山 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第二句诗中的“回”字有什么作用?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晴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
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 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 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可以;如果。
如果要把西湖
欲 把西湖比西子,
比作美女西施,淡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李白(701—762),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 《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创作背景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 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 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 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 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雨亦奇

晴 后
比西子 贴切比喻
总相宜

晴浓 雨淡 皆俱 美佳
[]
望 唐洞 刘庭
禹 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 巷》《石头城》等。
望洞庭
tínɡ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wèi
结构梳理
天门中断 楚江开
长孤
望 天
碧水东流
山水相映 江 帆
至此回
灵乘
门 青山 山
孤帆
相对出 以动写静
日边来
秀风 浩破 荡浪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名胜区。汉时 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古来人们 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 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 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 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 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 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 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 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妆浓抹都是那么合
淡妆浓抹总相宜。合适。 适,美丽多娇。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 女之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 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 (zhù)萝山苎萝村。苎萝山 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苎 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 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湖”与 “西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曾学习 过的描写祖国山河的古九千前紫 天尺川烟
庐 山 瀑 布
。,。,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 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 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一个“回”字,把 江水翻滚抛掷、变化无 穷的状态全表现出来了,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单独、一个。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浪 ,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
岸青山相对出”?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准字音。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 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从中间断开。
雄伟的天门山 被长江拦腰劈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
此,回旋澎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