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20660和GB 5044

合集下载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外压载荷
04
其他载荷
05
设计温度:
06
设计压力:
07
等效压力
08
计算压力
09
4.腐蚀裕量 5.最大允许充装量 最大充装重量不得超过下式计算值: W=Ф×V 式中:W—汽车罐车最大充装重量,t; Ф—单位容积充装重量,t/m3;(见表);二甲醚:0.562t/m3 V—罐体实测容积,m3。 6.常见介质罐体主要设计参数(附表) 7.焊接接头系数 8.最小厚度 结构设计 焊接接头设计 全焊透的对接接头形式 罐体用管法兰HG/T20592--20635
毒性危害程度
介质危害性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毒性介质:经吞入、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严重受伤、损害人类健康的气体或液体物质。 剧毒介质: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等物质。 易爆介质:气体或液体的蒸气、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混合物,并且其爆炸下限<10%,或者爆炸的上下限之差≥20%的具有爆炸危险性的介质。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安全附件 包括安全泄放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测量装置、液位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阻火器、导静电装置等。 装卸附件 包括装卸阀门、装卸软管和快速装卸接头等。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监督管理 设计、制造、改造、维修、使用、充装、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等,严格执行本规程,同时还应遵守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其他相应规定; 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将所要求的数据输入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质监部门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制造 基本要求 制造单位: 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相应范围) 按照设计文件制造,执行相应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制造监督检验 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制造过程)

管道代号编号规则及含义_(1)

管道代号编号规则及含义_(1)

管道代号编号规则及含义管道及管件的选用应符合我院《压力管道设计技术统一规定》和《化工管道设计规范》(HGJ8-87的规定,按照《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20519.37-92)的要求,管道及仪表流程图中的管道应标注四个部分,即管道号(管段号,由三个单元组成)、管径、管道等级和隔热或隔声代号,总称为管道组合号(管道代号),一般标注在管道的上方,如下所示:PG 03 001 - 100 L1B - C(1)(2)(3)(4)(5)(6)管道组合号(管道代号)由六个单元组成,这六个单元依次是:(1)物料代号;(2)主项代号;(3)管道顺序号,以上三个单元组成管道号(管段号);(4)管道尺寸;(5)管道等级;(6)隔热或隔声代号。

(1)物料代号a.工艺物料代号PA 工艺空气P L工艺液体PG 工艺气体PL1 | 工艺液体PGL 气液两相流工艺物料PLS 液固两相流工艺物料PGS 气固两相流工艺物料PS 工艺固体PW 工艺水B•辅助、公用工程物料代号1)空气3)水AR 空气TW 一次上水CA 压缩空气DW 饮用水IA 仪表空气DM 去离子水2)蒸汽,、冷凝水PW 纯水LS 低压蒸汽(饱和或微过热)WFI 注射水LUS 低压过热蒸汽WS 循环水(供)MS 中压蒸汽(饱和或微过热)WR 循环水(回)MUS 中压过热蒸汽CWS 冷冻水(供)S1 0.1MPa 蒸汽CWR 冷冻水(回)S3 0.3MPa 蒸汽BS 冷冻盐水(供)S6 0.6MPa 蒸汽BR 冷冻盐水(回)……HWS 热水(供)PS 纯蒸汽HWR 热水(回)SC 蒸汽冷凝水BW 锅炉供水TS 伴热蒸汽4)其它VT 排气DR 下水/排污VE 真空CS 化学污水N 气(2)主项代号按工程设计总负责人给定的主项编号填写,采用两位数字,从 01〜99。

特殊情况下允许以主项代号作为主项编号。

(3) 管道顺序号相同类别的物料在同一主项内以流向先后为序,顺序编号,采用三位数字,从001〜999。

HG20660、GB5044、GBZ230介质危害等级对比

HG20660、GB5044、GBZ230介质危害等级对比

HG20
660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称
序号
名称
二甲腈(不对称)
32 肼(联氨)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33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34 环氧氯丙烷
二硝基苯(间、邻、对)
35 速灭威
二硝基氯化苯
36 臭氧
1,2—二溴乙烷
37 倍硫磷
1,2—二溴氯丙烷
38 敌百虫
四甲基铅
266
四甲基锡
267
名称 苯胺(阿尼林油) 乳酸乙酯 乳酸甲酯 1-庚烯 正庚烷 异庚烷 氢 1-癸烯 癸烷 烟碱(尼古丁)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联环已基 硝基乙烷 1-硝基丙烷 2-硝基丙烷 硝基甲烷 硝基苯 硝酸乙酯 硝酸正丙酯 硫化氢 喹啉[氮(杂)萘] 氰 氰化氢(氢氰酸) 氯乙烯
序号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续表3.0.5
名称
序号
2-甲基丙烯醛
244
2-甲基戊二醇-2,4
245
2-甲基戊烷
246
3-甲基戊烷
247
219 四氢呋喃 220 四氢糠醇 221 四羰基镍 222 发生炉煤气 223 亚硝酸乙酯 224 杂醇油 225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226 呋喃[氧(杂)茂] 227 吡啶[氮(杂)苯] 228 1-辛烯 229 正-辛烷 230 汽油 231 环丁烷 232 环已烷 233 环已酮 234 环丙烷 235 环戊烷 236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237 1,2-环氧丁烷 238 环氧丙烷 239 环氧氯丙烷 240 苯 241 苯乙烯 242 苯(甲)酸乙酯 243 苯甲醛(苦杏仁油)

管道压力等级表

管道压力等级表

压力管道类别、级别、品种的划分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特种设备平安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1.压力管道设计类别、级别、品种的划分:压力管道类别分为:长输管道〔GA〕、公用管道〔GB〕、工业管道〔GC〕压力管道共分为2级别16个品种,品种→品种代号如下:长输管道〔GA〕:GA1〔1〕→GA11;GA1〔2〕→GA12;GA1〔3〕→GA13;GA1〔2〕→GA21;GA2〔2〕→GA22;GA2〔3〕→GA23;公用管道〔GB〕:GB1→GB1;GB2→GB2;工业管道〔GC〕:GC1〔1〕→GC11;GC1〔2〕→GC12;GC1〔3〕→GC13;GC1〔4〕→GC14;GC2〔1〕→GC21;GC2〔2〕→GC22;GC2〔3〕→GC23;GC2〔4〕→GC24;2.有毒、可燃介质管道按照?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那么?〔SH3059〕分类:SHA:①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管道〔苯管道除外〕②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丙烯腈、光气、二硫化碳和氟化氢介质管道③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0MPa输送有毒、可燃介质管道SHB:①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苯管道②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介质管道〔丙烯腈、光气、二硫化碳和氟化氢管道除外〕③甲类、乙类可燃气体和甲A类液化烃、甲B类、乙A类可燃液体介质管道SHC:①毒性程度为中度、轻度危害介质管道②乙B类、丙类可燃液体介质管道SHD:设计温度低于-29°C的低温管道无毒、不可燃介质管道按照?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GB50316〕分类:C类:不包括D类的不可燃、无毒流体D类:不可燃、无毒设计压力≤1.0MPa和设计温度介于-20~186℃之间的流体.压力管道围〔?管规?第一章第三条、?方法?第一章第二条〕〔1〕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及!"#!"?建筑设计防火规?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3〕最高工作压力>=0.1MPa,输送介质为气〔汽〕体、液化气体的管道;〔4〕最高工作压力>=0.1MPa,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管道;〔5〕前四项规定的管道的附属设施及平安保护装置。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第1号修改单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第1号修改单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第1号修改单(对2011年12月第1版的修改)一、正文修改1. 1.3.1(3)修改为:“罐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450L,气瓶容积大于或者等于150L 且气瓶容积之和不小于3000L(注1-5);”2.1.6(2)修改为:“如果移动式压力容器产品没有或者不能被相应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覆盖时,相关单位应当制定企业标准。

该企业标准的安全技术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各项要求。

”3. 1.7修改为:“不符合本规程规定时的特殊处理规定“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有特殊使用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相关单位应当将有关的设计、研究、试验等依据、数据、结果及其检验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有关的技术组织或者技术机构进行技术评审。

技术评审的结果经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移动式压力容器方可进行试制、试用。

”4. 3.9.3.1修改为:“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和爆炸危险程度的确定“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和爆炸危险程度按照HG 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确定,对于该标准未列入相应的常见毒性程度表的介质,由移动式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参照GBZ 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原则,确定介质毒性危害性程度。

”5. 3.10.1.2(3)修改为:“真空绝热罐体内容器的外压载荷由设计者根据制造、运输、装卸、检验、试验或者其他工况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力差确定;真空绝热罐体外壳的外压载荷不得小于0.1MPa。

”6. 3.11.2(2)修改为:“充装液化石油气、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以及强渗透性中度危害介质的罐体,其管法兰应当按照行业标准HG/T 20592至HG/T 20635系列标准的规定,密封垫片应当采用带加强环的金属缠绕垫片和专用级高强度螺栓组合;无法采用以上管法兰密封组合的,应当由设计人员根据介质、压力与温度特性确定法兰连接结构。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介质的毒性和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原则是什么?答:(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是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2)分级原则是依据六项分级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程度定出级别。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GB5044分级依据是什么?答:(1)急性毒性以动物试验得出的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或经口、经皮半数致死量(LD50)50或LD50最低值作为急性毒性指标。

的资料为准,选择其中LC50(2)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是一项以急性中毒发病率与中毒后果为依据的定性指标:可分为易发生、可发生、偶而发生中毒及不发生急性中毒四级。

将易发生致死性中毒或致残定为中毒后果严重;易恢复的定为预后良好。

(3)慢性中毒患病状况一般以接触毒物的主要行业中,工人的中毒患病率为依据,但在缺乏患病率资料时,可取中毒症状或中毒指标的发生率。

(4)慢性中毒后果依据慢性中毒的结局,分为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治愈、基本治愈、自行恢复四级。

并可依据动物试验结果的受损病变性质(进行性、不可逆性、可逆性)、靶器官病理生理特性(修复、再生、功能储备能力),确定其慢性中毒后果。

(5)致癌性主要依据国际肿瘤研究中心公布的或其他公认的有关该毒物的致癌性资料,确定为人体致癌物、可疑人体致癌物、动物致癌物及无致癌性。

(6)最高容许浓度主要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0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值为准。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分哪几级?答:按《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规定,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共分为四级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举例②接触多种毒物时,以产生危害程度最大的毒物的级别为准。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如何分类?答: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三类(轻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本标准中未予列入)。

2023年压力管道巡检维护试题第49套

2023年压力管道巡检维护试题第49套

1、【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特种设备()、检测人员和()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AB)A、作业人员B、安全管理人员C、维修人员2、【多选题】《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一工业管道》规定:属于下列哪些情况的管道,应适当缩短检验周期?(ABCD)A、新投用的GC1、GC2级的(首次检验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B、发现应力腐蚀或者严重局部腐蚀的C、承受交变载荷,可能导致疲劳失效的D、材料产生劣化的,在线检验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3、【多选题】一般产生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BC)A、存在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薄雾B、上述物质与空气混合,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C、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高温D、存在空气4、【多选题】以下属于管道元件的是()。

(ABCD)A、三通B、四通C、异径管D、弯头5、【多选题】压力管道安全保护装置是指压力表、测温仪表、安全阀、()。

(AB)Z爆破片装置B、爆破片装置和安全阀组合使用装置C、放空D、以上都是6、【多选题】压力管道按敷设位置分为()。

(ACD)A、架空管道B、穿越管道C、地沟敷设管道,D、埋地管道7、【多选题】工业管道识别由()等组成。

(AB)A、物质名称、流向B、主要工艺参数C、温度D、以上都是8、【多选题】弹簧式安全阀根据阀瓣开启高度不同,分为()0(AC)A、全启式B、半启式C、微启式D、其他选项全对9、【多选题】管道按输送介质的腐蚀性分为()。

(AB)A、腐蚀性介质管道B、非腐蚀性介质管道C、剧毒管道D、其他选项全对10、【多选题】输送()压力管道的使用单位应具备:事故预防方案(包括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巡线检查制度、根据需要建立抢险队伍,并且定期演练。

(ABe)A、可燃B、易爆C、有毒介质11、【单选题】O适用于不需要经常拆卸,不需要经常清洗的管道。

(C)A、热水拌热B、蒸汽拌热C、电拌热D、余热拌热。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技术规范

(共 9 条) 第四章 检验检测 (共 9 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共11条) 第五章 监督检查 (共13条)
第六章 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共11条)第六章 法律责任 (共24条)
第七章 法律责任 (共17条) 第七章 附 则 (共 4条)
第八章 附 则 (共 5条)
总共8章 103条
总共7章 91条
介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国家标准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 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介质如下:
•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下限
甲 <10%(体积)
乙 ≥10%(体积)
•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类别
A 甲
B A 乙 B
根据介质的毒性程度分类,介质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毒、微
毒和基本无毒六种类型。
按照国家标准GB5044《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将介质分为I
级(极度危害),II级(高度危害),III级(中度危害),IV级 (轻度危害)共四个级别。P5
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行业标准HG20660按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分类(级)
• 甲烷:无色无味甲类易燃气体。
液化气体: • 根据临界压力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存在两种情况:
低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临界温度大于70 ℃且60 ℃时的饱 和蒸汽压大于0.098MPa)的气体,这些气体冲装入容器后始终保持气、液两 相,其压力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如氯气、氨等;
高压液化气体:临界温度处于环境温度范围内(临界温度-10至70 ℃)的气 体,这些气体冲装入容器后可以是气、液两相或单一的气相,其压力取决于 冲装和温度,如二氧化碳、乙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表3.0.5 名 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二甲腈(不对称) 肼(联氨) 3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3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环氧氯丙烷 34 二硝基苯(间、邻、对) 速灭威 35 二硝基氯化苯 臭氧 36 1,2—二溴乙烷 倍硫磷 37 1,2—二溴氯丙烷 敌百虫 38 二氯四氟丙酮 敌敌畏 3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氟 4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氟化氢(氢氟酸) 41 十氟化硫 砷化氢 42 三氟化氯 菸碱(烟碱、尼古丁) 43 三硝基甲苯(TNT) 硒化氢 44 三氯化磷 硫酸二甲酯 45 五氯化磷 氰 46 丙烯腈 氯 47 丙烯酰胺 氯丹(氯化茚) 48 丙烯醛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49
甲基环戊二烯 甲基环戊烷 甲基肼 甲烷 甲硫醇 甲酸(蚁酸) 甲酸乙酯 甲酸正丁酯 甲酸异丁酯 甲酸正戊酯 甲酸异戊酯 甲酸甲酯 甲醇(木精) 甲醛 四乙基铅 四甲基铅 四甲基锡 四氢呋喃 四氢糠醇 四羰基镍 发生炉煤气 亚硝酸乙酯 杂醇油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呋喃[氧(杂)茂] 吡啶[氮(杂)苯] 1-辛烯 正-辛烷 汽油 环丁烷 环已烷 环已酮 环丙烷 环戊烷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1,2-环氧丁烷 环氧丙烷 环氧氯丙烷 苯 苯乙烯 苯(甲)酸乙酯 苯甲醛(苦杏仁油)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丙酮氰醇(氰化醇) 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 甲醛 甲酸(蚁酸) 正—丁腈 对硝基苯胺 对硝基氯苯 异—丁腈 苄基氯(氯化苄) 呋喃丹(虫螨威) 邻—硝基氯苯 苯乙腈(苄基氰) 苯胺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N,N-二乙基苯胺(二乙基替苯胺)
二乙基硒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1,1-二氟乙烷 二氧六环 二硫化碳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1,2-二氯乙烯(顺)(均二氯乙烯)
HG 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 使用说明: 在编辑、查找中输入化学介质的中文名称 光标停留在下列对应的颜色区域,即得到所查介质的危害程度。 为了在HG和GB两个标准中找出分级差别,需要二次查找该介质。按照固容规A1.2.3条选出较 极度危害 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轻度危害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爆炸危险介质 名 名 称 序号 一甲胺(甲胺) 间二乙烯苯 49 一氧化碳 二乙烯醚(乙烯醚) 50 一氯二氟乙烷 二丁胺 51 乙二醇(甘醇) 二异丁基甲酮 52 乙炔(电石气) 二丙酮醇 53 乙胺(一乙胺) 二异丙醚(异丙醚) 54 乙基乙二醇 对二甲苯 55 乙基丙基醚 邻二甲苯 56 乙基丙酮 间二甲苯 57 5-乙基-2-甲基吡啶 二甲胺 58 乙基环丁烷 二甲基二氯硅烷 59 乙基环已烷 2,2-二甲基丁烷(新已烷) 60 乙基环戊烷 2,3-二甲基丁烷 61 乙苯 2,2-二甲基丙烷 62 乙烯 2,3-二甲基戊烷 63 乙烯基乙炔 二甲基甲酰胺 64 乙烯基乙基醚 N,N-二甲基苯胺 65 乙烯基甲苯 二甲腈(不对称) 66 乙烷 二甲硫醚 67 乙硫醇 二甲醚(甲醚) 68 乙腈(甲基氰) 二苯醚(联苯醚) 69 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醋酸乙酯) 1,1-二氟乙烯 70 表3.0.5 称
1,2-二氯乙烯(反)(均二氯乙烯)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1,3-二氯丙烯 1,2-二氯丙烷 二氯甲烷(甲叉二氯) 邻二氯苯 二硼烷 十二烷 正十四烷 十氢萘 1,3-丁二烯 1,3-丁二醇 正丁苯 异丁苯 2-丁炔 丁胺 叔丁胺 丁基乙二醇 仲丁基苯 叔丁基苯 丁基锂(溶于乙烷溶液)
序号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HG20660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3.0.3-1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乙拌磷(敌死通) 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 11 乙撑亚胺(乙烯胺) 对硫磷(1605) 12 二甲基亚硝胺 光气(碳酰氯) 13 二硼烷(乙硼烷) 异氰酸甲酯 14 八甲基焦鳞酰胺(八甲磷) 汞(水银) 15 三乙基氯化锡 苯并(a)芘 16 五硼烷(戊硼烷) 硫芥(芥子气) 17 内吸磷(1059) 氰化氢(氢氰酸) 18 四乙基铅 氯甲醚 19 甲拌磷(3911) 羰基镍 20 表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4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名 称 丙炔(甲基乙炔) 丙烯 丙烯胺 异丙烯基苯 丙烯腈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甲酯 丙烯碳酸酯 丙烯醇(烯丙醇) 丙烯醛 丙烷 丙腈(乙基腈) 丙酮 丙酸乙酯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乙酰二甲胺 乙酸(醋酸) 乙酸乙烯酯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乙酸丁酯 乙酸异丁酯(醋酸异丁酯) 乙酸仲丁酯 乙酸叔丁酯 乙酸丙酯 乙酸异丙酯 乙酸甲酯(醋酸甲酯) 乙酸戊酯 乙酸异戊酯 乙酸环已酯 乙酸酐 乙醇(酒精) 乙醇乙酸乙酯 乙掌亚胺 乙醛 乙醚(二乙醚) 二乙氧基乙烷 二乙胺 3,3-二乙基戊烷 对二乙基苯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氯化氰 β —氯丙腈 氯代联苯 氯甲烷(甲基氯) 氯萘 氯酚 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 溴甲烷(甲基溴) 碘甲烷(甲基碘) 碳酰氟(氟光气) 磷化氢 磷胺(福斯胺)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表3.3.3-3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一乙醇胺(氨基乙醇)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46 一氧化碳 甲硫醇 47 一氯醋酸(氯乙酸) 甲醇(木醇) 48 乙二胺 正-丁硫醇 49 乙二酸二乙酯(草酸二乙酯) 正-丁醛(酪醛) 50 乙叉降冰片烯 正-硅酸甲酯 51 乙胺 乐果(乐戈) 52 乙硫醇 叶蝉散(灭扑威) 53 乙腈(甲基腈) 环己酮 54 乙酸(醋酸) 异丁醛(二甲基乙醛) 55 乙酸酐 西维因(胺甲萘) 56 2,6—二乙基苯胺 杀螟松(速灭虫) 57 二甲胺 吡啶(氮杂苯) 58 二甲基乙酰胺 59 邻-甲苯胺(注) 二甲基二氯硅烷 邻硝基甲苯 60 二甲基甲酰胺 邻硝基酚 61 二甲基苯胺 62 苯(注) N,N-二甲基苯胺 苯酚(石炭酸) 63 二氧化碳 苯醛 64 二氧化氮 苯乙烯 65 二硫化碳 间甲酚 66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间甲苯胺 67 1,2-二氯乙烯(顺、反) 间苯二酚(雷锁辛) 68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间-硝基甲苯 69 二氯乙烷 间-氯苯胺 70 二氯乙醚(2,2′-二氯乙醚) 氟苯 71 二氯丙醇 氨 72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丁胺(正-丁胺) 丁烯醛(巴豆醛) 三氧化硫 三溴甲烷(溴仿) 1,1,2-三氯乙烷 1,1,2-三氯乙烯 1,2,4-三氯苯 三氯醋酸 三氯氢硅(氯硅仿) 己二腈 马拉硫磷(4049) 五硫化二磷 1,1,2,2-四溴乙烷 四氯乙烷 四氯化碳(注) 丙烯醇(烯丙醇) 丙硫醇 甲胺(一甲胺)
1-癸烯 癸烷 烟碱(尼古丁)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联环已基 硝基乙烷 1-硝基丙烷 2-硝基丙烷 硝基甲烷 硝基苯 硝酸乙酯 硝酸正丙酯 硫化氢 喹啉[氮(杂)萘] 氰 氰化氢(氢氰酸) 氯乙烯 氯乙烷(乙基氯) 氯乙酸 氯乙醇 2-氯丁二烯[1,3] 氯丁烯 1-氯-2-丁烯 氯丁烷 氯异丁烷 氯化苄 氯丙烯 2-氯丙烯 氯正丙烷 氯异丙烷 氯戊烷 氯异戊烷 3-氯-2-甲基丙烯 氯甲烷 氯苯 焦炉煤气(焦炉气) 溴乙烷(乙基溴) 溴正丁烷 溴丙烯 溴苯 糠醇(呋喃甲醇,氧茂甲醇) 糠醛(呋喃甲醛)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