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引言:医疗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行业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对医疗行业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其现状、趋势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医疗行业现状医疗行业涵盖了医疗服务、医药制造和医疗设备等各个方面。

当前,全球医疗行业正经历着快速发展。

人口增长、老龄化等因素导致了医疗需求的增加,这使得医疗行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医疗服务方面,公立医院和私立医疗机构是主要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

公立医院普遍面临着资源不足、长时间候诊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而私立医疗机构则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价格往往较高。

医药制造领域,大型制药公司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剂量治疗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新药研发成本越来越高。

同时,制药业还面临着严格的监管要求和专利保护等挑战。

医疗设备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高精度设备如核磁共振成像仪和放射治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然而,这些高成本的设备也意味着医疗机构的投入压力增大。

二、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将迎来全新的变革。

这些技术将改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 个性化医疗:基因测序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将使医疗服务更加个性化。

医生将能够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 跨地域合作:国际合作在医疗研究和技术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各国医疗机构和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知识和资源的共享,加速医疗科学的发展。

4. 社区医疗: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社区医疗将越来越受重视。

社区医疗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减少对大型医院的依赖。

三、医疗行业的挑战尽管医疗行业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也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1. 医疗资源不足:医生和医疗设备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不足。

医院和医疗机构行业研究报告

医院和医疗机构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政策与法规影响
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
医疗保险制度不断调整以满足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的挑战。趋势包括增加基金来源、 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报销率、促进家庭医生签约等。
互联网医疗的法律挑战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崛起,监管部门需要应对隐私保护、在线诊断合法性、药品销售监管等 方面的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明确的法规以确保患者权益。
数字化医疗财务管理的崛起
数字化技术的兴起对医院财务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医院越来越依赖电子健康记录系 统、财务管理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这有助于提高财务 透明度和决策效率。 医院还可以通过电子账单、在线支付和移动应用来改善患者的支付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 。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用于欺诈检测和预测财务风险,有助于医院及早发现并应对潜 在的财务问题。
医疗设备与技术创新
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创新推动了手术、诊断和治疗方法的进步。3D打印器官、微创手术技术 、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的应用有望改善患者体验,降低医疗成本,但也需要监管和安全考 虑。
行业概览与趋势分析
健康保险与支付模式
健康保险行业在医院和医疗机构行业中扮演关键角色。不断上升的医疗成本和人口老龄化 引发了对保险制度的重新思考。趋势包括医保政策改革、高免赔额计划的普及以及远程健 康监测的保险补贴。
行业概览与趋势分析
医院和医疗机构行业概览
医院和医疗机构行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服务提供和健康 保障职责。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加以及科技创新的不断推动,这一行业呈现出 持续增长的趋势。医疗机构种类多样,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等,各自扮演着不 同的角色和功能。
数字化转型与健康信息技术
政府在医疗资源分布中扮演关键角色。政府通过卫生规划、医疗补贴和资源调配来影响医 疗资源的分布。例如,一些政策鼓励医生前往农村地区从事医疗工作,以缩小城乡医疗资 源差距。政府还可以通过投资建设医疗设施来改善医疗资源分布。

健康医疗财务分析报告(3篇)

健康医疗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健康医疗行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本报告通过对某健康医疗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企业概况某健康医疗企业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公司总部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在全国范围内设有多家分支机构。

企业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医疗服务。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1.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毛利率、净利率等。

2.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3. 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4. 投资收益分析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

四、财务分析(一)盈利能力分析1. 营业利润率:该企业近三年营业利润率分别为15%、16%、17%,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2. 净利润率:近三年净利润率分别为10%、11%、12%,同样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3. 毛利率:近三年毛利率分别为40%、42%、44%,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较高。

4. 净利率:近三年净利率分别为8%、9%、10%,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二)偿债能力分析1. 资产负债率:近三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0%、55%、60%,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企业负债水平较高,但总体可控。

2. 流动比率:近三年流动比率分别为1.2、1.3、1.4,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3. 速动比率:近三年速动比率分别为0.8、0.9、1.0,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良好。

4. 利息保障倍数:近三年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 1.5、1.6、1.7,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较强。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范文模板1. 引言医疗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本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行业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对医疗行业的整体了解。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疗行业进行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医疗行业概览。

2. 市场规模医疗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中包括医疗设备、药品、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

根据最新数据,全球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继续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的增加。

3. 竞争格局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分为几个方面:医疗设备制造商、药品生产商、医疗服务提供商和健康管理公司等。

在这些细分领域中,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些公司往往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研发能力和市场渗透能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快速变化,新兴公司也有机会在医疗行业中获得成功。

4. 政策环境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调控。

各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革医疗体系和提供医疗保障等方式来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鼓励私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医疗服务的多元化;另一些国家则注重加强医疗设备监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政策的变化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医疗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的动态。

5.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医疗行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和新产品。

例如,无创手术技术、远程诊断系统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医疗体验。

未来,技术创新将继续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6. 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医疗行业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其次,新兴技术将继续改变医疗行业的格局,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和再生医学等。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精选)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精选)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精选)【医疗行业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医疗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其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和幸福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医疗行业现状和趋势的分析,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现状分析1. 医疗资源短缺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尤其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更为明显。

医疗人员的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以及医院设备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都对医疗资源的供需造成了巨大压力。

2. 医疗费用过高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医疗费用持续上升。

加之药品价格高昂、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完善等原因,很多家庭面临医疗开支过大的问题。

这也导致了医疗服务资源的浪费和负担。

3. 医疗技术发展尽管我国医疗资源短缺,但医疗技术的发展却是快速的。

随着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医疗诊断和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4. 私立医院崛起现如今,私立医院的崛起成为医疗行业的新现象。

相对于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在设备更新、服务质量和管理灵活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然而,私立医院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三、未来趋势预测1.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通过在线问诊、远程诊疗等方式,互联网医疗可以大幅提高就医效率,并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2. 医疗科技的应用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推进,生物技术、健康管理等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例如,基因检测、个性化治疗等新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医院和诊所。

3. 绿色医院的推广建设绿色医院是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通过降低能耗、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等手段,绿色医院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4. 智慧医疗的实施借助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智慧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智能设备的应用、数据分析等手段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管理病人信息和资源分配。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报告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报告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报告在当今社会,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快速的发展。

一、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医疗技术不断创新,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到微创手术、机器人手术,再到精准医疗和基因治疗,医疗手段日益丰富和先进,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级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布局更加合理,从大型综合医院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网络,方便了患者就医。

同时,医疗服务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再者,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

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商业健康保险也在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补充保障选择。

然而,医疗卫生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相对薄弱。

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过高,而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又导致了一些误解和纠纷。

二、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医疗的兴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疗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电子病历、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患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预约挂号、查询检查结果、与医生进行远程沟通,大大方便了就医流程。

2、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基于基因检测和精准医疗技术的进步,个性化医疗将成为主流。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3、预防医学的重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从治疗转向预防,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体检、疫苗接种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

医疗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医疗行业是指为了保障人民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从事医疗、保健和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生产、经销、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产业。

二、分类特点医疗行业分为临床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医药行业、医学器械行业、医疗服务外包业务等多个子行业。

医疗行业是一种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特点如下:1.规模庞大:整个医疗行业包括医疗、保健、药品、医疗器械等多个产业,规模庞大。

2.服务性强:医疗行业的服务包括临床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服务性强。

3.技术含量高:医生的基本本领、医学研究、医学器械等技术含量都非常高。

4.医疗保健消费大:人们因生病需要医疗和保健,消费呈现稳定需求。

三、产业链医疗行业的产业链包括药品生产、医疗器械生产、医疗服务、医药分销、医疗保险等环节。

其中,药品生产从药品原料生产、药品制剂生产到市场销售;医疗器械生产从医用耗材、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到销售和服务;医疗服务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出的诊疗及康复服务;医药分销是指从生产厂家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之间的流通环节;医疗保险则是个人或企业通过缴纳保费获得的针对医疗费用的保障措施。

四、发展历程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历程大约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医疗服务向关注大众健康、国家建设项目转型;医药行业生产方式简单、设备落后;医学技术落后、医疗水平不高。

2.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改革使医疗机构向市场转型,医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进行制度改革;医学技术不断创新,医疗水平大幅提升。

3.时代发展阶段:医疗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医药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医疗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建设,大医院、大集团等新的医疗服务方式出现。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2015年颁布,明确了医疗器械的监管制度和安全管理要求,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保险条例:2017年颁布,明确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保险费的缴纳、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医疗服务的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为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提供保障。

医疗行业报告(通用3篇)

医疗行业报告(通用3篇)

医疗行业报告(通用3篇)1.医疗行业报告第1篇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我主要负责XX学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管理科的工作。

自任现职以来,在医院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下,我紧紧围绕医保科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规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下面,将我这半年的学习、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陈述。

一、个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增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教书育人的思想;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安排,不计个人得失,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二、主要工作重点及目标1、负责与市医保中心及各级医保部门相关工作的沟通与协调2、负责参保大学生信息的统计、上报及医保证件的办理3、起草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考核指标。

4、负责参保大学生普通门诊费用的审核、报销及发放5、负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发动6、完成院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工作措施和效果1、加强制度建设为使工作规范化,在校医院院长的领导和支持下,结合学校实际,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制定了“XX学院参保大学生普通医疗费用报销办法”、“XX学院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宣传材料”及“XX学院在校大学生参保及续保的办法和流程”,使我院在校大学生医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同行和市医保局的赞扬。

2、认真负责,扎实工作学校的医保工作实质上属于学生工作的范畴,学生对医保政策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参保热情;医保科对学生普通门诊费用的报销,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的学习生活。

为将医保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使普通大学生切实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数次参加到学生处辅导员例会中,和各院系辅导员进行相关工作的交流和沟通;深入到院系参加院系的学生干部例会,做好政策的宣传、学生参保的`发动工作;在日常报销中,认真核实票据,及时足额的将报销费用打入学生银行卡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一、医疗机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医疗行业是一个与居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

目前,我国城市医疗体系已基本健全,农村以及社区医疗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医疗行业平稳发展。

近年来我国卫生费用支出平缓增加,卫生事业占比相对稳定。

2003年以来,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递增,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在4.5%~5%之间波动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医药行业总费用占GDP比重从未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对医疗保健市场需求和消费进一步释放;医改全面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覆盖,医疗行业将会获得一个发展的契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医疗机构行业供需分析及预测(一)经济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近几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保持稳速增长。

行业的平稳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随着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被释放出来。

我国GDP已连续五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并且呈现出逐年加快。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

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得到较多实惠。

2007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纯收入4140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9.5%。

收入的增加直接使得居民在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疾病及时就诊率升高,进而带动了医疗行业的发展。

同时,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它极大促进医疗需求的释放。

(二)需求结构变化过去五年,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医疗行业需求不断增加,卫生服务利用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提高。

1.需求现状: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大幅增加,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增加,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近年高峰;费用方面,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但涨幅呈下降趋势;门诊及住院病人药费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比重上升,“以药养医”比重下降。

2.居民需求结构变化:病谱变化,肠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居民医疗消费习惯逐步改变,主动医疗、保健医疗、美容医疗等需求增加。

3.发展趋势:在医药卫生总费用=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量)*每人次就诊平均费用(价)的假设以及理想状态下预测,未来我国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以及诊疗人次将呈现出下图所示走势。

其中理想状态为:价平“量”增,医疗市场需求总量放大;激活中低端消费潜能,释放被长期压抑的医疗服务需求;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有望大幅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1990~2006年医疗费用&诊疗人次数(三)供给平稳增长1.总量:我国卫生基建投入、事业费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相对稳定增长,总量供给有所保障。

我国卫生机构数量逐年缓慢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增加,卫生体系基本健全。

2006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数达29.9万个,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2.结构: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有所增加,疗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变动不大,卫生院有所减少。

卫生院数量上虽然有所减少,但其床位数增加,数量减少是由于乡镇区划调整,减少的数量并未影响其供给能力。

医疗机构的结构变化越来越贴合居民日常实际生活需要。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因此,结构以及总量上,供给的稳步增长以及合理调整将有效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医疗机构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发展。

医疗机构数2003200420052006医院17764183931870319246 #综合医院12599129001298213120 #中医医院2518261126202665 #中西医结合医院193167194211 #民族医院157196195196 #专科医院2271249226823022 #护理院26273032疗养院3052922742641010114153171282265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45204424714169440791门诊部(所)204468208794207457212243妇幼保健院(所、站)3033299830213003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749158315021402急救中心(站)124132141160临床检验中心(所、站)23283135总计2827712888442899512998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注:本表中卫生机构不包括村卫生室)三、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一)资产规模、收入、毛利润增加医疗机构整体发展态势较好,资产规模以及收入水平稳步增多。

2006年,我国医疗机构总资产达8724.9亿元,比2004年增加2107.7亿元,年平均增长14.8%;总收入达5907.3亿元,年平均增长9.8%。

随着资产规模以及收入水平的稳步增加,医疗机构净资产以及毛利润均有所增加,但增速缓慢于相应资产、收入增速;尤其是医疗机构毛利润大幅下降。

2006年我国医疗机构净资产达到6244.5亿元,比2004年增加近1379.5亿元,年平均增长13.2%。

;毛利润65.5亿元,年平均增长-39.12%。

2004~2006年医疗机构净资产表200420052006总计486504550557497849624458360医院406174306469880280528404027疗养院35306663881673422369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6196248773137497852卫生院466819194943216853018568门诊部538552243876034459208护理站84929532524妇幼保健院(所、站)156884721916561521276177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44382445706353956183急救中心(站)127886312270101454515临床检验中心(站)5816772599165613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2004~2006年医疗机构毛利润表总计17745437126016286555787医院13723432145717401700707疗养院-33882-55318-8005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4637791507932187卫生院96497411109391173285门诊部-8835091665-101342诊所、医务室、护理站1694983-39075902457655妇幼保健院(所、站)863893-3527641205517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1486422708399895临床检验中心(所、站)12821715814741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二)行业经济运行能力下降行业盈利能力降低。

由于药品降价、反医疗贿赂等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以及医疗机构普及化、竞争加剧,医疗行业暴利空间减少等原因,医疗机构销售毛利率、成本利润率以及资产报酬率三年来小幅降低。

营运能力降低。

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医疗机构行业营运能力有所降低。

发展能力降低。

虽然销售增长率有所增加,但是利润总额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下降,且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

表明医疗机构虽然市场需求巨大,销售收入增加,但是获取利润的能力很差。

2004-2006年医疗行业效益变化盈利能力资产报酬率 2.68 1.640.75流动资产比28.8528.9829.2274.0969.6767.71发展能力-28.99-47.98数据来源:中国卫生部(三)如何有效提高利润率成为医疗机构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医疗机构收入以及资产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医疗机构获利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医疗机构拥有更大的需求市场,但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资金预计将成为医院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利润率也成为医疗机构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子行业对比分析及预测(一)规模指标比重变化综合医院是医疗机构中资产、收入以及利润占比最大的医院,2006年综合医院资产占比78.48%,收入占比78.17%,毛利润占比166.52%。

其次为各类专科医院以及中医医院。

1.资产规模、收入:医疗行业的资产规模与收入水平呈现出同比变化趋势,即资产规模越大,收入越多;而且资产与收入的行业集中度也基本类似。

收入以及资产规模最大的子行业是中医医院,其资产规模占比10.06%,收入占比10.43%;其次为肿瘤医院,资产规模占比2.17%,收入规模占比2.06%;排名第三的是精神病医院,资产占比1.36%,收入占比1.50%;往下依次是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医院、其他专科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

医疗行业资产和收入子行业分布(剔除综合医院)子行业总资产(千元)比重(%)累计比重(%)子行业总收入(千元)比重(%)累计比重(%)医院总计744247647100医院总计470684599100中医医院7486728110.0610.06中医医院4909940810.4310.43肿瘤医院161319392.1712.23肿瘤医院96737362.0612.49精神病医院101172921.3613.59精神病医院70397441.5013.98儿童医院97154941.3114.89儿童医院62454081.3315.31传染病医院68827970.9215.82传染病医院49448281.0516.36中西医结合医院59494430.8016.62中西医结合医院45266270.9617.32妇产医院54705640.7417.35妇产医院33943770.7218.04其他专科医院50512060.6818.03其他专科医院29801540.6318.67口腔医院46290950.6218.65口腔医院23712630.5019.18眼科医院44087130.5919.24眼科医院19994630.4219.602.利润:2006年利润率最高的子行业为肿瘤医院,其利润占比28.41%;往下依次为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妇产(科)医院、眼科医院、精神病医院、骨科医院、结核医院、职业病医院。

2006年医疗子行业利润情况子行业利润总额(千元)同比增长(%)比重(%)利润累计比重(%)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医院总计1700707-88.33%0.23%0.36%肿瘤医院483135-2.30%28.41%28.41% 2.99% 4.99%传染病医院438649-2030.42%25.79%54.20% 6.37%8.87%儿童医院269910-33.62%15.87%70.07% 2.78% 4.32%口腔医院199267-21.91%11.72%81.79% 4.30%8.40%妇产(科)医院19482432.14%11.46%93.25% 3.56% 5.74%眼科医院12104647.13%7.12%100.37% 2.75% 6.05%精神病医院109368332.08% 6.43%106.80% 1.08% 1.55%骨科医院64111-27.31% 3.77%110.57% 1.95% 3.43%结核病医院4625935.37% 2.72%113.29% 2.39% 3.65%职业病医院22536-939.64% 1.33%114.62% 5.66%7.48%肿瘤医院、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口腔医院、妇产科医院、眼科医院行业规模、收入以及利润状况相对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