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形成原因浅析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特征: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泥石流、泥流和水石流三类。
泥石流的特征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运动速度快,具有很大的破坏力,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产生的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
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2)地质条件泥石流发育的地区多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节理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
岩石性质软弱或软硬相间成层,易于遭受风化剥削。
这些因素导致岩层破碎,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碎屑物质来源。
(3)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4)人为因素滥伐山林造成地表水土流失,采矿、采石、修路弃渣堆石,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促使泥石流爆发频率急剧增加。
舟曲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形成原因一、地质地貌原因。
舟曲是全国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
舟曲一带是秦岭西部的褶皱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大部分属于是炭灰夹杂的土质,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二、“5 12”地震震松了山体舟曲是“5 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而山体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至少需要3~5年时间。
三、气象原因2010年,国内大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这使岩体、土体收缩,裂缝暴露出来,遇到强降雨,雨水容易进入山缝隙,形成地质灾害。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

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机理资料汇总姓名班级学号背景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间的、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可由暴雨、冰雪的快速消融、火山爆发、地震和溃堤引起。
其爆发突然,很难预知其发生的准确时间,其泥位和流量陡涨暴落,历时较短,一次泥石流过程一般仅需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但造成的灾害非常严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5] 2010年8月7日晚22时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开始打雷下雨,23:20分左右县城断电,23:40分左右县城后山三眼峪沟及罗家峪沟先后突发了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持续时间将近一个小时。
来自三眼峪的泥石流直接冲进白龙江,堵塞白龙江,形成了堰塞湖,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此次三眼峪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县城造成了毁灭性灾难,伤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大成为我国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泥石流灾害之最。
区域地质因素舟曲县城依白龙江而建,处于三眼峪沟等泥石流沟堆积扇上。
舟曲县属西秦岭地质构造带南部陇南山地。
三眼峪沟流域位于舟曲县城北侧,沟谷总体呈南北向展布,北高南低,流域面积25.75平方千米,沟口距江边约2千米,整个流域呈“漏斗形”。
舟曲县内从西南向东北主要发育迭部一白龙江断裂、坪定一化马断层。
舟曲县属西秦岭构造带的西延部分,在构造形态上为一北西向古生界复背斜,其轴部位于白龙江南部,核部地层为志留系。
舟曲县城境内以坪定一化马断层为主,构成北西、南东向断裂带(图2一l)。
三眼峪沟流域位于复背斜北翼,翼部二叠系地层又发育了次一级向斜。
[5]新构造运动在境内十分活跃,时空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各断裂带空间上不同地段的活动性和强度不同,断裂活动的时代也不同。
迭部~白龙江断裂带北支在拉路沟~多儿沟间全新世活动段长120 km,东西两端为晚更新世活动段,南支在拉路沟~迭部县城南全新世活动段长75 km,西北、东南两端是晚更新世活动段;光盖山~迭山南缘断裂带为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断裂,且由东向西活动程度逐渐加剧;临潭~宕昌断裂带北支晚更新世以来活动不显著,而南支断裂在岷县西全新世活动明显。
舟曲特大泥石流

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与防治建议摘要:甘肃省舟曲县 2010年 8月 8日凌晨发生了特大泥石流山洪自然灾害。
对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诱发因素、形成的基本条件及形成的机制进行了调查分析, 对该地区泥石流的活动状况及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
最后在对泥石流排洪沟道进行勘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前言:2 0 1 0 年 8 月 8 日暴雨后凌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北山的三眼峪和罗家峪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冲出沟口的固体堆积物约18 0 万 m ,形成长5 Km宽500m ,平均厚度约5m的泥石流堆积扇。
泥石流冲进县城截断穿城而过的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堰塞湖,县城大部分被淹,交通、电力、通讯中断, 5万多人受灾,泥石流经过的三眼、月圆和春场3个村庄基本被摧毁,舟曲县城三分之一严重受灾,并有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 是我国最大的一次泥石流灾害之一。
本文依据舟曲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等特征, 对特大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为其灾后重建提供地质依据。
一.地形地貌特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城位于甘肃省的东南部, 属南秦岭山地,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高度1173 一4504m , 山地阳坡陡峭, 阴坡稍缓, 谷峰高差1000m 以上,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沟坡坡度大于 3 5度。
由于沟谷的强烈侵蚀, 横断面呈 V 字形或窄深的 U 字形。
三眼峪沟134 0 m , 沟头海拔828m 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河道坡度大,舟曲县境内 2003 ~ 2007 年先后签订 5 3 个水电开发项目合同,建成或在建 4 1 个, 水电开发建设占全县各类建设项目8 0 % , 水电税收占全县税收的 5 0 % 以上。
二.地层与地质构造舟曲县城周边由老到新出露地层有: 中泥盆统道岭组上段低变质炭质泥岩、千枚岩夹薄层灰岩和岩, 节理、裂隙发育; 下二叠统上段灰白、灰色中层灰岩; 上二叠统深灰色中厚层含硅质条带灰岩;四系泥石流堆积物、重力堆积物、残一坡积物和黄土其中泥石流堆积物和重力堆积物广泛发育。
论舟曲地区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姚军 09土木(2) 065

论舟曲地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多难兴邦”、“大爱无疆”、“民族凝聚力”等关键词牵动着国人的心,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发生08年汶川特大地震、08南方特大雪灾、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人来的梦魇,而如何防治和预警成为当今的难题。
2010年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西秦岭、岷山山脉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多高山深谷。
山大沟深,地质结构松散,县城又处在四面环山的河谷中,加上前晚急剧的降水影响,种种因素叠加。
舟曲属于西秦岭山区,这一山区是全国四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之一,也是全国泥石流密度最大的地区。
面对泥石流这个令人恐怖而又陌生的词语,而什么又是泥石流呢?泥石流怎样形成?通过《土木工程地质》的学习,我知道泥石流在一定地形条件下,大量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形成条件主要包括:一、地形地貌条件。
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便于水流汇集。
二、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
人类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三、水源条件。
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有了初步认识,那就来分析一下发生这次泥石流的原因吧。
这次舟曲地区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并不让人意外,在历史上,该区就有过多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记录。
如今的舟曲县城以及武都城就建在以前的泥石流灾害频发区。
专家深度解读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

专家深度解读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解读要点:1、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此次甘肃舟曲泥石流是超过以往;2、起因是强降雨,但是连续2个小时的强降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很好的预警;3、预防工程措施没有完全到位,半路因资金问题停建;4、森林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水土流失;5、2000年以来,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城市的扩展,很多工业项目,包括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对环境影响非常大,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工程的修建加剧了它很多潜在的危险;6、在我们国家现在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甘肃现在只是一个缩影,现在全国都是这样。
大规模的城市扩展、公路、交通的建设,公路包括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交通建设大规模的扩展,水电的开发。
很多大规模的工程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山区比较多,历来都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域。
大规模的工程活动肯定会加剧地表的地形、地貌、植被的破坏,当然会加剧、增多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
四川新闻网:您能不能给我们分析一下这次甘肃舟曲县特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范晓:白龙江本身两岸都是一个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域,舟曲县北面这次发生泥石流的一共是三条沟,其中一个叫三眼峪,这个白龙江沿岸从舟曲县往下大概17公里的地段实际上集中了很多威胁比较大的灾害地,据他们调查从舟曲县往下,在整个白龙江沿岸一共有13处滑坡,有12条泥石流沟。
其中有几个滑坡应该说是全国有名的,历史上也发生过斜坡的。
其中已经有名的一个叫泄流坡,这个在舟曲县下游大概5.5公里,在白龙江江边。
他是1981年发生滑坡的,1981年滑坡的时候也是形成一个堰塞湖,把白龙江经常堵断。
而且回水,水位涨起来以后,也是把舟曲县淹没了一部分,除了这个以外还有比较大的滑坡就是舟曲县上游不远。
有一个叫锁儿头,那个地方也有一个电站,那个地方也是一个很大的滑坡。
刚才我提到的锁儿头包括泄流坡实际上都列入了今年甘肃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的一个灾害点。
它们都是很关注的,刚才提到三眼峪发生泥石流,我专门查过资料,三眼峪没有列入。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原因分析及山洪泥石流防治对策

19 年版和 2 1 98 0 0年版 。两个版 本 的差别 是 , 前者 由舟曲县水土保持局主持修建. 为坚固的浆砌石坝 , 即坝体内外均经水泥浇筑 , 挡住 巨石 的就是这个版 本。2 1 年版由舟曲县环保局主持 , 00 为砂浆抹面的
堆石坝体 , 内部石头未经浇筑 。 防洪设防标准不高的拦洪坝不仅不能起防洪作 用, 反而成了一个 随时有溃坝危 险的水库 。一个接
第2 7卷
第1 8期
甘肃科 技
Ca s c e c n e h oo y n u S in e a d T c n lg
2 7 Ⅳ0 8 .1
2 1 年 9月 01
s p 201 e. 1
舟 曲 8・ 8特大 山洪 泥石 流 灾 难 原 因分 析及 山洪 泥石 流 防治 对 策
更加 松 散 , 互相 之 间没 有黏 性 。
与城 内连 为一 体 。排水 沟渠也 被星 罗棋 布 的房屋挤 压到原 来 的三 分之 一宽 。老 城 城墙 原 本 高达 5 的 m 北门, 如今 一半 已埋 入土 中 , 处距 离三 眼峪峪 口约 此 1m。原东 西城 墙外 各 有一 条 宽 十几 米 、m 深 的排 k 5 水 渠 道 , 从 城 北 山 沟 中来 , 渠 道 流 入 白龙 江 。 水 经
窄 , 2 3 m宽。当发生强降水后 , 仅 0~ 0 稀疏的植被 , 陡峭的山坡 , 扇形 的集水 区, 漏斗状 的出水 口, 成为
造成特大泥石流灾害的重要 因素 。其 中山坡稀疏的
植被覆盖 , 缺少减缓径流的大片护坡林对引发泥石 流的影响极大。 罗家峪 山脊 的植 被裸 露程度 、 集水 区面积、 落 差、 居住人 口等情况均轻于三眼峪沟, 因而罗家峪沟
舟曲泥石流成因与防治

泥石流形成条件,减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
敬请各位专家指导!
小眼峪泥石 流形成区 罗家峪泥 石流形成 区
成灾流域遥感影像 QuickBird on 15th August 2010
丰富的物源
1)公元前186年武都地震和1879年文 县地震产生的岩体崩塌堆积体(堰塞 坝); 2)松散沟床质; 3)流域上游物理风化形成的倒石锥。
三眼峪沟中形成5个高达数十米至280米 的堰塞体,堆积方量约200万方,目前泥 石流侵蚀只是很少部分
泥石流沟内仍然 存在许多堵塞体
未来暴雨
激发
激发
未来地震
大规模泥石流
三眼峪内灾前有松散固体物质约5000万方,可直接补给 泥石流约2500万方,而本次泥石流冲出仅110万方。
在未来10年内中小规模泥石流将会频发, 在特大暴雨激发下,有发生类似本次泥石流的可能性。
2、三眼峪泥石流危险性定量评价 如果今后发生类似规模泥石流,其危害范围将 由以下方法预估
泥石流特征参数
百年一遇 百年一遇泥 流域名 流域面 主沟长度 最高海 出口海 相对高 主沟比 洪峰流量 石流流量 (m) 拔(m) 拔(m) 差(m) 积(km2) 降 称 (m3/s) (m3/s) 三眼峪 21.835 10369.70 3825.20 1317.50 2507.70 0.242 沟 罗家峪 16.139 9546.20 3780.20 1317.80 2462.40 0.258 沟
中国科协十二届年会第8分会场
舟曲特大泥石流成因分析、危 险性评估与减灾对策
崔鹏 (pengcui@)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11年11月2日
提 纲
一、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概况 二、泥石流及其灾害成因分析 三、泥石流发展趋势与潜在危险性分析 四、泥石流防治对策 五、减灾建议
(精选)舟曲泥石流成因的土力学解释

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由舟曲地区的地形图可以看出,舟曲县城处于众山环绕的山谷之中,地势低洼。
周围的山脉中又以北边罗家峪方向处最为陡峭。
而事实证明,泥石流也正是从这个方向上爆发的。
我们可以将这部分山体看做一个巨大的边坡来分析。
图一舟曲县城附近卫星地图图2 舟曲县城地区地质情况舟曲地区地质历经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呈东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长期挤压、扩张、褶皱和不断复合过程中,形成地质体不连续、不完整、不稳定,造成多期性断裂构造。
如今舟曲境内山高沟深,地形起伏强烈,褶皱断裂发育,软岩分布广,岩体破碎,虽然在时间的作用下,形成现在的形状,但其稳定性并不高。
由地质图可以看出,舟曲县城附近的表层土体为灰岩、泥岩、泥灰岩等黏性土。
舟曲距离5.12地震震中仅有260多公里,处于四川汶川5.12地震重灾区的内。
地震不仅使舟曲地区山体底部比较坚硬的岩体产生一系列的裂缝,使土体的孔隙比上升,造成部分边坡坡顶开裂,当开裂裂缝中积水达到一定程度时,在积水的自重作用下,裂缝不断向下延伸,加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将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对于山坡的稳定性而言,不仅增加了裂缝内的积水产生的静水压力和滑动力矩,同时不断延伸的裂缝也逐步缩短了土坡滑动面的弧长,降低了土坡稳定系数。
山体中透水性不大的细、粉砂和粉土,在地震的均匀周期荷载的作用下,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有效应力减小,逐渐降为零。
部分土体从而处于没有抵抗外荷载能力的状态。
即部分土体处于危险的液化状态。
这样为后来山体土层的滑离埋下了隐患。
在泥石流爆发前,舟曲突降强降雨,地面的自由水通过汶川地震时产生的并随时间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的缝隙侵入到土体内部,使得土体中的含水率显著升高,由于水分在土体颗粒中的润滑作用,对于黏性土来说,含水率的增长使得土体的抗剪强度明显降低,这就意味着山体内部潜在的最危险滑动面上的以黏性土为主的土体抗剪能力下降,土壤颗粒之间的摩擦力也在自由水的润滑作用下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舟 曲泥石 流 发 生 的 原 因分 析
3 1 特殊 的地 形地 质 条件 .
人 , 中农 业 入 口 占 9 . % , 族人 口 占 3 .3 。 其 14 藏 10 %
舟 曲县城 所处 的位 置地 形狭 小 , 山夹一 江 , 两 整
第 4期
21 0 0年 1 2月
山西水土保持 科技
S i a d W ae n ev to in d Te hn lg n Sh n i ol n trCo s r a in Sce cean c oo y i a x
No 4 . De . 01 c2 0
户 ; 8 4 19户 的 2 4 0 9 5问 房 屋 进 水 , 中农 村 民房 其
15 3 , 镇 民房 2 6 6户 ; 关 单 位 办 公 楼 损 毁 0户 城 8 机 2 1栋 , 坏 车 辆 l 损 8辆 。 造 成 失 踪 13 8人 , 亡 4 死 17人 , 伤 住 院 3 3 受 7人 , 中 重 伤 2 其 0人 , 门诊 治 疗
自治州 舟 曲县 突降 强降雨 , 曲县 城北 面 的三 眼峪 、 舟
罗家峪 泥石 流 汇合 顺 流 而下 , 北 由南 冲 向 舟 曲县 从 城 。泥 石流 造成 沿 河分 布 的 房屋 被 冲毁 , 阻断 自 并 龙 江 , 成堰 塞 湖 。这 次 泥 石 流造 成 了 巨 大 的人 员 形
施 . .
2 舟 曲泥 石 流 所 造 成 的破 坏
泥 石流 由北 向南 直 冲三 眼 村 和 月 圆村 , 而前 继
行 , 过 东西走 向 冲向 县城 最 繁 华 的地 区 广 坝 至 白 经 龙江 , 河床抬 高 后堵住 江 水 , 成 了堰 塞湖 。 同时 将 形 泥石 流 冲垮水 库 , 造成 供水 中断 。舟 曲县 “ 7 特 8・ ” 大暴 雨 洪水 及泥 石 流灾 害 , 受 灾 44 6户 ,02 7 共 9 2 2 人 。损毁 农 田 9 . 7 h 损 毁 3 7户 房 屋 5 5 8 4 4 m , 0 0 问 , 中农 村 民房 2 5户 , 镇 职 工 及 居 民住 房 7 其 3 城 2
1 舟 曲所 处 的地 理 位 置 基 本 状 况
舟 曲县 位于 甘肃 省东 南部 的 白龙 江 中上 游 , 、 东
北 与陇 南地 区 的武都 、 昌县 为邻 , 与陇南 地 区 的 宕 南
文县 、 四川省 的 南坪县 接壤 , 与迭 部县 毗连 。地 理 西 位 置东径 13 5 ~14 4 北 纬 3 。 3 0 。1 0 。5, 3 l ~3 。 1 4 0 , 西 秦岭 、 山山 脉呈 东 南 至 西 北 走 向贯 穿 全 境 。地 岷 势西 北 高 , 东南 低 , 海拔 高 程 113~ 0 。舟 曲 7 45 4 I n 处在 青藏 高 原的 东 缘 , 形 复 杂 , 内多 高 山深 谷 , 地 境 气候 垂直 变 化 十 分 明 显 , 平 均 气 温 为 1 . 【 无 年 2 7℃,
了 8・ 7甘 肃舟 曲特 大泥 石 流的成 因 , 在此 基础 上 , 从政 策及 管理 、 害预 报 、 灾 工程 治理及 加 强监 测 、 态环 境 生
恢复 等 方面提 出了防 治泥石 流 灾 害的措施 。
关键 词 :泥石 流
地 质 灾害
综合 防 治 舟 曲县
中 图分类 号 : 6 2 2 ; 17 1 文献 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10 -10(0 0 0 -0 1 3 P 4 . 3 S 5 . A 0 80 2 2 1 ) 40 2 - 0 21 0 0年 8月 7 日晚 上 l O点 , 甘肃 省 甘 南 藏 族 侵蚀 , 中以面蚀 最 为 普 遍 , 土 剥 蚀 , 层 厚 度减 其 表 土
小, 土壤 肥力 下 降 , 而沟蚀 则是 造成 水土 流失 较为严
重 的主 要侵蚀 类 型 。重力 侵蚀 主要 以滑 坡为 主 。此 外 , 曲还广 泛分 布着 混合 侵蚀 泥石 流 , 舟 并且在 局 部 高 山区有 轻度 冻 融侵蚀 。
伤 亡和 经济损 失 。本 文 主 要 分 析 了 8・ 7舟 曲特 大 泥石流 成 因 , 并且 根 据 形 成 原 因 探讨 相 应 的 防治 措
霜期 2 3 d 年 日照 时 数 18 2 h 年 降水 量 4 0~ 2 , 4 , 0
80 il 属 温带 气候 区。地层 岩 性 主 要 为 志 留系 板 0 I, nl
2 8人 。各个 单 位 的 供 电受 到 了严 重 影 响 , 水 出 0 供 现 了严重 问题 , 种 电讯 设 备受 到强 烈 的干扰 , 各 广播 电视 业务 大楼 和传 输 设 施 出 现 严 重故 障 , 通往 外 界
的公路 受 损严重 。
岩、 石灰 岩 、 屑 岩 、 岩 、 碎 页 砂岩 , 状节 理发 育 , 片 松脆 易风 化 。水 资 源 较 充 足 , 主要 河 流 有 拱 坝 河 、 峪 博
河、 白龙 江 , 顺 山势 由西北 流 向东 南 , 对 落差 大 , 均 相
河道 坡度 陡 。全县 总 面积 29 3 7k 其 中耕 地 面 8 . m ,
口 学 术 天 地
甘 肃 舟 曲 8・ 7特 大 泥 石 流 形 成 原 因 浅 析
曾 阳梅 刘 守 江 胡 进 耀 刘 延 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西 华 师 范 大 学 国土 资 源 学 院 2绵 阳 师 范 学 院 生命 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
摘 要 :从地 形地 质 条件 、 象 因素 、 气 汶川 大地 震 的 影响 以及 人 为对 生 态环境 的破 坏 等 四 个方 面 , 析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