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机匣双盘碰摩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基于机匣应变的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识别

基于机匣应变的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识别

基于机匣应变的航空发动机碰摩故障识别房剑锋【摘要】针对双转子航空发动机采用柔性机匣设计理念,提出了在进气机匣或中介机匣承力支板加装应变桥路,从机匣动应变中提取特征频率来识别发动机转静碰摩故障的一种方法.建立了简化的转子-机匣碰摩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了双转子发动机转静碰摩特征频率,利用该特征频率准确识别出了某型发动机飞行试验中多次转静碰摩故障.理论分析和飞行试验表明:机匣应变能够灵敏的拾取转静碰摩振动信号;双转子发动机发生转静碰摩时,振动频谱中会出现mΩH±nΩL高低压转频组合频率成分,可依据该组合频率来判断碰摩故障是否发生;振动频谱中出现mΩH±ΩL组合频率成分并不能定位高压转子发生碰摩,同理,振动频谱中出现ΩH±nΩL组合频率成分也不能定位低压转子发生碰摩.【期刊名称】《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20)003【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双转子发动机;转静碰摩;故障识别;机匣应变;组合频率【作者】房剑锋【作者单位】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发动机所,西安,71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2.96目前第三、第四代航空发动机不断追求高推重比、快速状态切换、低油耗等性能指标,涡轮前温度越来越高、转静子间隙越来越小,必然导致转子与机匣经常发生碰摩[1-2]。

目前转静碰摩已经成为多型航空发动机的典型故障之一,转子和机匣发生碰摩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与排除,可能导致发动机转子和静子严重损坏,甚至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

因此,准确识别出飞行中发动机碰摩故障,对于保障飞行安全、提高发动机战备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3-5]。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航空发动机转静碰摩故障识别的研究较多,在转子碰摩动力学数值及有限元建模仿真[1-2,5-9]、模拟碰摩故障实验研究[10-13]、碰摩故障分析识别方法[4,9,13]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得出了各种发动机转静碰摩故障识别方法和结论,对于发动机故障诊断、提高发动机结构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叶轮转子碰摩响应的分岔与稳定性

叶轮转子碰摩响应的分岔与稳定性
关 键 词 分 岔 #稳 定 性 #叶 轮 转 子 #碰 摩 #延 续 打 靶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TM%%!7%! ! 文 献 标 志 码 9! ! 文 章 编 号 %$$#;#<"!!"$%&$$#;$:!<;$& >?@%%$7%:!'<(A7B,C171DD,7%$$#;#<"!7"$%&7$#7$%$
收 稿 日 期 "$%';$';%=#修 订 日 期 "$%';%";"=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4;""!"%$'="$:!$#天 津 市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Wb>(W!'"$$$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机匣碰摩 稳 定 性&_-R)I- 等 对 ):* 发 动 机 工 作 转 速 下转静子碰摩问题 进 行 了 实 验 研 究"针 对 不 同 的 碰 摩侵入量情况进行 了 测 试"对 比 分 析 了 转 静 子 的 相 互影响作用&9J+6,D等)=*'e)*,5)'*和 P6+5*D),)&* 通过测量机匣的变 形"间 接 获 得 了 碰 摩 载 荷 的 实 际 大小和变化规律&实验研究的结论表明叶轮转子叶 尖和机匣的碰摩响应近似于系统受到周期性脉冲力 作用的响 应&(1-,5 等 结 )%$* 合 实 验 研 究 的 结 论"提 出了周期性脉冲力 形 式 的 碰 摩 接 触 力 模 型"并 通 过 理论计算推导了最大接触力的表达式&基于周期性 脉冲力模型"T*+,6+)%%*研究了碰 摩 时 叶 片 的 刚 度 效 应#V65+-,R等 研 )%"* 究了叶轮转子 的 碰 摩 响 应#]1E 等 研 )%!* 究了非对称转子与各 向 异 性 机 匣 的 碰 摩#刘 书国等 对 )%#* 叶片;机匣 碰 摩 的 瞬 态 过 程 进 行 数 值 模 拟"分析碰摩激起 的 部 件 的 动 力 学 响 应#G1,J-)%<*分 析了叶片丢失情况下发生转静子碰摩时转子的稳定 性及非线性动力 学 行 为& 王 国 丽 等 采 )%:* 用 叶 片;机 匣实体接触有限元 计 算 得 到 碰 摩 力"建 立 了 航 空 发 动机双转子;支承系统实体模型"利用 9,DHD计算了 高压涡轮;机匣碰摩时轴承支反力的变化&近 年 来" 叶尖碰摩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陈果等 对 )%=;%'* 叶 尖碰摩转子动力学 进 行 了 数 值 仿 真 和 实 验 研 究"其 中叶片和 机 匣 的 碰 摩 力 采 用 线 性 碰 摩 模 型& 马 辉

径向-轴向碰摩双盘转子-机匣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

径向-轴向碰摩双盘转子-机匣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

= 0. 5 2 5m ,
1 2 45 0 N/r d, . 6 X 1 a
= 3. X 1 0 0 N/m ,

3 0 X 1 N/m ,p = 0. 51 . 0 el 0 mm ,
e p 2=0 0 0 . 2 mm,p 卢 l=3 。卢 2=2 。 0 ,p 0,
】 = 2 = 一 8 8 68 X 1 2 】 . 6 0 N/m ,
Z = 0. 3 5m , = 2. X 1 E 1 0”N/m

G = 8 0 X 1 N/m , = 2 01 6 0一 m , . 0。 . 0 X 1

L =9 8 7X 1 ~ 4 l 2 1 1 0 N m, . 1 0 m , l= 2= . 4 X1 /
碰摩 弯扭耦 合系统具有很强 的非 线性 , 拟周 期和混沌是 系统 碰摩 的主要特征 。系统参 数的改变对系统 响应 的特征有较 大 的影 响 , 随转速 的增 大表现为“ 周期一 拟周期一周期一拟 周期一 周期一 混沌” 的演变 过程 。偏 心 比较小 时 , 系统为周 期 1 运动 , 超过某一值后 , 系统直接演化 为混沌运动 , 或演变为拟周期 运动 , 并最终进 入混沌 。碰摩时谐波成 分存 在 , 静子 的频 率成分较转 子更 为丰富 , 主要分布在两个 区域 , 1 工频 及其周 围的高低频率 成分 , 工频及 其周 围的频率成分 。静 即 倍 3倍
= 0. 8mm , O1 = 0.1 r = 0. 2m 。 5, 2

法适用于时间序列无噪声 , 空间 中小 向量 的演 变高 切 度非线性的信号 , 计算结果对 噪声较为敏感 , 其应用受 到一定限制。Jeba 方法适用于时间序列有噪声 , ooi n 切 空 间 中小 向量 的演 变 接近 线性 的信 号 。本 文 采 用 Wo f

汽轮机转子-机匣系统碰摩的分叉现象分析

汽轮机转子-机匣系统碰摩的分叉现象分析

汽轮机转子-机匣系统碰摩的分叉现象分析张志鸿;岳一领;殷玉枫;熊诗波;赵玉祥【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研究》【年(卷),期】2008(24)5【摘要】提高汽轮机热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采用超超临界压力。

压力的提高使得作用在转子—机匣上的激振力将显著增大,有必要对气流激振力作用下的转子-机匣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双控体模型,以汽轮机转子—机匣系统为研究对象,将转子和机匣作为统一的弹性体,采用四阶Ruge-Kutta法进行数值仿真,来研究在密封气流激振力以及机匣体振动的双重作用下的转子与机匣的碰摩运动,揭示了转子与机匣碰摩的分叉动力学特性。

给出了气流激振力作用前后的碰磨转子系统响应的分叉图、轨迹图、相轨迹图和Poincare映射图。

着重讨论了输入气压和转子转速等决定气流激振力大小的因素对碰磨转子分叉特性的影响。

对提高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可靠性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总页数】6页(P119-124)【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转子-机匣系统;气流激振力;机匣弹性体;分叉【作者】张志鸿;岳一领;殷玉枫;熊诗波;赵玉祥【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太原03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22【相关文献】1.径向-轴向碰摩双盘转子-机匣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 [J], 徐可君;秦海勤2.非线性转子-机匣密封碰摩系统的耦合振动分析 [J], 殷玉枫;姚德臣;王松雷3.转子—机匣局部碰摩的分叉与混沌行为分析 [J], 袁惠群;闻邦椿4.航空发动机转子-滚动轴承-支承-机匣耦合系统的碰摩故障分析与验证 [J], 陈果;李成刚;王德友5.双盘悬臂转子—轴承—机匣耦合系统碰摩故障分析 [J], 贺威;袁惠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实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转子系统碰摩故障实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MA Hu i ,Y A NG J i a n,S O NG R o n g - z e ,NA I Ha i — q i a n g,WE N Ba n g — c h u n
(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u t o m a t i o n ,S h e n y a n g 1 1 0 8 1 9 , C h i n a )





第3 3 卷第 6期
J OURNAL OF VI B RA TI ON AND S HOC K
转 子 系统碰 摩 故 障 实验 研 究 进展 与展 望
马 辉, 杨 健, 宋溶泽 , 能海强 , 闻邦椿
1 1 0 8 1 9 )
( 东北 大学 机械工程与 自动化学 院 , 沈阳
l o c l a ub r - i m p a c t i n c o m p l i c a t e d r o t o r s y s t e m,  ̄ ) l o c l a r u b — i m p a c t i n r o t a t i n g b l a d e - c a s i n g , @l o c l a u r b — i m p a c t i n p r a c t i c l a
Ab s t r a c t : Ai mi n g a t t h e r u b — i mp a c t f a u l t b e t we e n r o t o r a n d s t a t o r i n r o t a t i n g ma c h i n e r y,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b o u t r u b — i mp a c t e x p e i r me n t s wa s s u mma r i z e d .T h e ub r — i mp a c t e x p e ime r n t a l d e v i c e s f o r s i n g l e p o i n t r u b — i mp a c t ,l o c l a ub r — i mp a c t a n d f u l l a n n u l a r r u b — i mp a c t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n d t y p i c a l e x p e ime r n t a l p h e n o me n a c a u s e d b y t h e s e t h r e e t y p e s o f r u b — i mp a c t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ma i n r u b — i mp a c t mo d e i n p r a c t i c l a e n g i n e e in r g i s t h e l o c a l ub r — i mp a 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涡摆耦合悬臂双盘碰摩转子的稳定性分析

涡摆耦合悬臂双盘碰摩转子的稳定性分析
子 系 统 的 非 线 性 特 性 明 显 增 强 , 入 混 沌 区域 所 需 的转 速增 大 。 进 关 键 词 :悬 臂 双 盘转 子 ; 螺 效 应 ; 陀 碰摩 ; 定 性 ; 线 性 稳 非 中图 分 类 号 :0 2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随着 旋 转机 械 的高 速 大 功 率 柔 性 化 发 展 , 静 件 转 间 的碰摩 等 故 障 问题 E益 突 出 , 接 影 响 了 高 速 旋 转 t 直

J l 1一 l1) 2 +k 1+ks2+k4 2= 0 d J +k1 BC a I 2 2 2 2
, 2 + 2,2 c 2 + k3 n2 n D2 也 1 + k3 1 + k s + k 4 = 1 2 s 2 3 2
,:: 。 一 p 2。
延拓打靶法和 Fo ut l e 理论 , q 研究 了有无陀螺效应两种情 况下 系统的稳定性 , 讨论 了间隙和悬臂轴长度对系统稳定性 的影 响。结果表明 : 在所讨论 的参数范 围内 , 不考虑陀螺效应时 , 碰摩转子 系统 在不 同的转 速下会发 生鞍结分岔 、 倍周期分 岔 和 Hof p 分岔等现象。考虑陀螺 效应 后 , 混沌 区域沿转速增加方 向明显后延 , 转子系统在所讨论 的转速区间 内没有 出现鞍 结分岔 、 倍周期分岔现象 , 转子系统的稳定 区域减小 。同时 , 随悬臂 轴长度 的减小 , 系统 的稳定性 明显增大 , 当悬臂 轴长度 与跨轴长度 比小于 14时 , / 系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 陀螺效应可 以不考 虑 ; 随转静 件间 隙的减小 , 考虑陀螺效应 的碰摩 转
D , 跨轴 长度 为 f悬 臂 轴 长度 为 f~ i D , , k( , =1 ) …4
表示第 个 点 的 位移 为 1时 在 i 产 生 的力 。设 转 轴 点 各 向 同性 , 弯 刚度 为 。不 平 衡 力 为 F 抗 =mP ( =12 , 2为碰摩 力模 型 。 i 、) 图

弹性齿汽封叶顶碰摩对汽轮机运行稳定性的分析

弹性齿汽封叶顶碰摩对汽轮机运行稳定性的分析

收稿日期:2008-03-28基金项目资助:辽宁省教育厅科技项目(05L266)。

作者简介:孟召军(1970-),男,辽宁凌源人,副教授,从事热能动力与流体机械方面研究。

弹性齿汽封叶顶碰摩对汽轮机运行稳定性的分析孟召军(沈阳工程学院动力工程系,沈阳110136)摘要:为减少漏汽损失,提高大参数汽轮机组的效率,设计一种小间隙汽封将十分必要。

对一种新型叶顶弹性齿汽封的动静碰摩进行力学建模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叶顶弹性齿汽封的小间隙安装,对汽轮机机组的运行稳定性不会造成影响,也表明这种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动力机械与工程;汽封;小间隙;碰摩;转子动力学;稳定性分类号:TK263.8;TH 1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884(2009)01-0019-02Stab ility Ana lysis o f Stea m Turbine Operati o n for the E lastic Tooth Sealand Top B lade w ith Rub-i m pactMENG Zhao -j u n(D epart m en t o f E lectrical Eng i n eering ,Shenyang I nstitute o f Eng i n eering ,Shenyang 110136,China)Abstrac t :It is necessary to desi gn a s m all g ap stea m seal for i m prov i ng high -para m eter stea m turb i ne .s e fficientcy by re -duc i ng stea m l eaki ng l oss .F or i m prov i ng the des i gn i dea o f e lastic tooth sea ,l the t her m odyna m i cs modeli ng o f touchi ng and rubbing bet ween t he elasti c tooth seal and shrcud r i ng on t he top blade w asm ade i n this tex t ,the i nvestigati on ind i cates t hat the e lastic tooth sea lw hich fi x ed on the top of shrcud ri ng w ith s m a ll gap w as re liable w ou l d not cause destab ili zati on to the running ro t o r ,it may serve as sa ti sfactory theore ti ca lw arranty for design i ng th i s new k i nd o f sea.l K ey word s :power and m echan ica l engineering ;stea m sea;l s mall gap ;rub -i mpact ;rotor dyna m ics ;stab ility0 前 言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结构调整,研制、生产和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是火力发电节约能源、改善环保、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的必然趋势。

转子/机匣碰摩引起的转子弯扭耦合振动

转子/机匣碰摩引起的转子弯扭耦合振动

转子/机匣碰摩引起的转子弯扭耦合振动廖明夫;宋明波;张霞妹【摘要】以航空发动机为研究背景,针对其转子/机匣间隙小,转速控制存在延迟,碰摩故障发生可能导致的发动机转子弯扭耦合振动的特征,建立了计及陀螺力矩的弹性支承‐柔性转子‐弹性静子系统的碰摩故障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有延迟的转速控制力矩。

采用延迟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数值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碰摩作用发生时,剧烈的碰摩会导致转子的反进动,而碰摩与转速控制力矩的延迟共同作用会导致转子的扭转振动加剧,甚至可能发生扭振失稳。

应当在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这种转子动力学影响。

同时,发动机扭振信号也可以作为转子/机匣发生碰摩的重要诊断信息之一。

【期刊名称】《振动、测试与诊断》【年(卷),期】2016(036)005【总页数】9页(P1009-1017)【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转子;转静碰摩;弯扭耦合振动;失稳【作者】廖明夫;宋明波;张霞妹【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3.1引言转子/机匣碰摩是航空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发动机的进一步故障。

因此,转/静子碰摩成为发动机振动研究的焦点之一,备受关注[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在动力学建模[2-4]、摩擦模型[5]仿真[6-7]以及实验[8-11]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但往往忽略了碰摩摩擦力引起的转子扭振以及转速控制力矩[12、13]。

邓小文[14-16]以一种异步电机为对象,研究了转、静子的弯曲-扭转耦合振动,该研究针对电机驱动的地面旋转机械,其转速控制响应快,反馈转矩可迅速控制转子的转速。

航空发动机通过高压气流与燃油混合燃烧后产生高温燃气作为驱动,转速控制系统的响应要慢得多,而工作转速又非常高,因此,航空发动机的碰摩将可能造成转速波动,引起转子弯扭耦合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轴 承 回转动 力特性 . 在燃气 涡轮 发 动 机 等旋 转 机 械 中 , 由于制 造 误 差
等原 因 , 滚动 球 轴 承 的 内外 圈与 滚 动 体 之 间 实 际上 可 能存在 有微 小 间隙 。如 果 滚 动体 直 径 不 相 同 , 在 大 则
的滚 动体插 入方 向上 , 向间 隙变小 刚度增大 △ , 径 而在
kj妻 七 d1 2 l  ̄
4 摹
塞 中

・ :
嗣r 屯 J口 jU _ 棚 { f . } l 1
册。

匣作为 统一 的 整体 , 究 其 碰 摩 的动 力 学 特 性 。本 文 研
分析计及 机 匣弹 性 、 陀螺 力 矩并 同 时考 虑 轴 承 刚 别为 转 子 1到两 端 轴承 的距 Z i ,,)
离 和转子 2悬 臂长 度 , E为 转轴 的弹性模 量 , i , , =12 3 为转轴 的轴惯 性 矩 , . i , ) 别 为转 子 i ) 6 ( =1 2 分 与 机 匣之 间的间 隙 和碰 摩 时 的 摩 擦 系数 , i , ) k ( =1 2 分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资 助 重 点 项 目(0 3 00 ; 家 高 技 术 研 5551) 国
究 发展 计 划 项 目 (0 6 A 4 4 8 。 2 0 A 0 Z 0 )
其垂 直方 向上径 向问 隙变 大 刚度 减小 △ , 即在 相互 垂 直方 向上存 在轴承 刚度 差 , 图 2所 示 。这种 轴 承 如 刚度差 随转 动坐标 系 7 ( = , ) 7 i 3 4 以滚 动体 的公转 角
中的 和 Y 。

应 的影 响 , 更不 应该 忽略 转子 圆盘 的陀 螺力 矩 的影 响 。 目前 尚没有 同 时考 虑 机 匣 弹性 、 匣与 定 子 问 的弹 性 机 联 接 、 承刚 度 差 和 陀螺 力 矩 等对 悬 臂 双 盘 转 子 系 统 轴 稳 定性 的综合 影响 的研 究 。为此需 要将 转 子 与机
响; 两轴 承 刚 度 对 稳 定 性 影 响 基本 相 同 , 两 轴 承 的 回转 动 力 激 励 和 两 圆 盘 碰摩 对 稳 定 性 影 响 明显 不 同 ; 匣 连 接 刚 度 越 而 机
小, 机匣 刚度越大 , 越有利于系统的稳定 ; 轴承刚度大于临界轴承刚度时 , 系统存在稳定运动区域 , 否则系统不存 在稳 定运
1 转子 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微分方程
综合 考虑机 匣弹性 、 承 刚度 差 、 轴 碰摩 力 和 陀螺 力 矩 的双盘 转子 系统动力 学模 型如 图 1 所示 。 图 1中 , i , , , ) 别 为跨 中盘转 子 、 m ( =1 2 3 4 分 悬臂 盘 转子 、 两轴 承质 量 , i 5~8 为机 匣质 量 ,扪 m(= ) ‘ , ( =12 分别 为转 子 1和转 子 2的直 径转 动 惯量 和极 i ,)
所 6
所 ,
堇 中
k中 6 室
足 lc } 量|
和碰摩 时 , 转子 系统 的运 动稳定 性 问题 , 为合 理选 定 转 子系统稳 定性参 数提供 依据 。
图 1 机 匣 转 子 系统 简化 动 力 学 模 型
Fi 1Th i lfe y ami de fc sn oo y tm g. e smp i d d n i c mo lo a i g r trs se
本身 的弹性 、 匣 与定 子 间的 弹性 联 接 对 转 子 系统 响 机
别 为转子 i 与机 匣之 间的径 向碰 摩 刚度 。k j
和c ,
C i , , ) 别 为机 匣 等 效 弹 簧 刚度 和阻 尼 系数 , ( =12 3 分 k ( =3~8 分 别 为 两 轴 承 和 机 匣 的等 效 支 承 刚 i ) 度 , C(= c i 3~8 分别 为 两 轴 承 和机 匣 的 阻尼 系数 。 ) 图中只 画出二 维 投 影 , 略 去各 刚度 和 阻 尼 系 数 下标 故
摘 要 :建立了计及机匣弹性、 陀螺力矩并考虑轴承回转动力激励的悬臂双盘碰摩转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运动
微分方程 , 根据稳定性理论 , Jcb 矩阵特征值的性质分析了转子系统参数对转子系统解的稳定性 的影响 , 利用 系统 由 aoi 并
的阶跃响应和零 极点分布 图判别系统运动是否稳定 。分析结果表明 : 轴承 回转动力激励和碰摩对系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





第2 9卷第 8期
J OURNAL OF VI BRAT ON AND S I H0CK
弹 性机 匣双盘 碰摩 转 子 系统 的稳定 性
袁 惠群 ,王正浩 ,闻邦椿
(. 北大学 理学院 , 阳 1东 沈 100 2 东北 大 学 机 械 工程 与 自动 化 学 院 , 阳 10 0 ; 104;. 沈 10 4 10 6 ) 118 3 .沈 阳建 筑 大 学 理 学 院 , 阳 沈
动 区域 。
关键词 :弹性机 匣转子系统 ; 轴承 回转动力激励 ; 陀螺力矩 ; 稳定性
中图 分 类 号 :0 2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转 子 系统 的碰摩 与滚 动 轴承 间 隙对 其动 力 学特 性 的影 响 已有较 多研 究 ¨ , 由于 制造 误 差 等原 因 , 而 在 相互垂 直 的方 向上产 生 的轴 承 回转 刚度 差对 转 子 系统 动力学 特性 的影 响研 究 尚不 多见 。 。 当碰 摩 发生 时 。 转子与 机匣 均受 到碰 撞 力 与 摩擦 力 的作 用 , 子 与 机 转 匣 的振 动彼 此 相 互影 响 , 影 响 以后 的碰 摩 过 程 。考 并 虑到有 些实 际转 子 的特 殊结 构形 式 , 应 该 忽 略 机 匣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