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皮肤科学习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皮肤科学习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皮肤病是指人体皮肤上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和疾病。
它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内因和外因。
而皮肤科医生则是专门从事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医生。
了解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于皮肤科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等症状。
其诊断通常根据皮肤病史、临床症状和皮肤活检结果进行判断。
治疗方面,可以采取外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保湿剂等方法。
此外,注意避免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等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二、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红斑、鳞屑等症状。
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皮损情况和病史,有时还需要进行皮肤活检。
治疗方法有局部外用类固醇、光疗、口服免疫抑制剂等。
对于重度患者,还可以考虑生物药物治疗。
三、痤疮痤疮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面部粉刺、闭合性粉刺、囊肿等症状。
诊断依据通常是通过观察病变部位、抓取病变组织进行检测。
治疗方面,可以采取外用药物、口服抗生素、局部处理等方法。
此外,保持皮肤清洁,注意饮食健康也是预防和治疗痤疮的重要措施。
四、湿疣湿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灰白色或肉色突起物,通常是在手指、足底等部位。
诊断通常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有时也需要进行活检。
治疗方法有冷冻疗法、外用药物、手术切除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加强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预防湿疣的发生。
五、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一种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病,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渗液等症状。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进行确认。
治疗方面,可以采用抗生素药物、伤口处理等方法。
此外,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创伤。
六、疱疹带状疱疹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皮肤上出现疱疹样水疱、疼痛等症状。
临床医学中的皮肤病诊断与治疗

临床医学中的皮肤病诊断与治疗在临床医学中,皮肤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涉及到皮肤以及与之相关的症状、病变。
对于皮肤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中的皮肤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内容,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皮肤病的分类皮肤病根据其病因和病理特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感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免疫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等。
每种类型的皮肤病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应根据病情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二、皮肤病的临床表现1. 疼痛和瘙痒:许多皮肤病表现为疼痛或瘙痒的症状,如湿疹、银屑病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局部护理来缓解。
2. 出疹和红肿:皮肤病往往导致皮肤出现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疹子,如红斑、丘疹、鳞屑等。
这些病变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进一步检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溃疡和脱屑:某些严重的皮肤病会导致皮肤溃疡和脱屑,如疱疹、痤疮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伤口清洁和预防感染,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三、皮肤病的诊断1. 病史询问: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发展过程、是否有家族史等。
这可以为进一步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形状、颜色等特征。
同时,还会检查患者的全身状况,观察是否存在其他症状和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在诊断某些特殊类型的皮肤病时,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皮肤刮片、组织活检、血液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为确诊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皮肤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皮肤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感染性皮肤病,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控制感染;对于过敏性皮肤病,会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来缓解瘙痒。
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和监测。
2. 局部治疗:对于一些局部病变较轻的皮肤病,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或局部护理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皮肤病的基本检查
观察 1
仔细观察皮疹的分布、形态、颜色等特征。
触诊 2
评估皮疹的质地、温度、压痛等情况。
询问病史 3
了解皮疹的发病时间、症状、诱因等。
辅助检查 4
必要时进行皮肤涂片、皮肤活检等。 全面的皮肤检查是诊断皮肤病的关键。从观察皮疹的外观特征开始,再通过触诊评估皮疹的质地和温度,最后结合病史询问,可以获得初步诊断依据。必要 时还需进行皮肤涂片、皮肤活检等辅助检查。
密切监测
需要定期检查,了解病情进展,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家长要 学会观察孩子的皮肤变化。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要迅速采取措 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治 疗方法,避免病情恶化。
健康教育
家长要接受相关健康知识培训, 掌握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方法, 提高对孩子的护理能力。
饮食与护理建议
1 均衡饮食
窄谱UVB光疗
针对性地照射特定紫外线波段, 对多种皮肤病症如湿疹、牛皮 癣等有良好疗效。
局部冷敷
利用冰敷或冰块降温,能有效缓 解皮肤发炎、瘙痒等症状,常用 于湿疹、荨麻疹等急性期。
皮肤保湿
定期使用适合皮肤类型的保湿 乳液或乳膏,能有效补充皮肤水 分,改善干燥等症状。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及时诊断并采取适当治疗,可预 防皮肤病并发症的发生。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也 很重要。
全身用药的选择
1 适当的剂型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口服、注射或外用剂型。
2 安全性第一
优先选择对儿童组织器官影响 较小的药物。
3 遵医嘱用药
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不可自 行增减剂量。
4 关注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 良反应,及时处理。
中医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始终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在中医理论中,皮肤被视为与内脏、经络相连,与人体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在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皮肤科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中医皮肤科疾病的诊断方法1. 望诊中医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脉象等外部表现,来推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通常会观察患者的皮肤色泽、散布情况、病变形态等特征,以判断病因和病机。
例如,如果患者面色苍白,舌体淡白,脉象虚弱,中医医生可能会考虑到患者可能患有血虚或气血不足的皮肤疾病。
2. 闻诊中医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声、呕吐声等,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通常会聆听患者对痒痛症状的描述,以及对其他体征的描述,从而判断病因和病机。
例如,如果患者向医生描述皮肤瘙痒,夜间加重,呈现“阴阳两虚”的情况下,中医医生可能会考虑到患者可能患有风热入侵引起的皮肤疾病。
3. 问诊中医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询问,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验。
在皮肤科疾病的诊断中,中医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生活习惯等信息,以帮助判断病因和病机。
例如,中医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睡眠状况、排便情况等,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湿热、湿寒等体质,以及与患者的皮肤疾病是否相关。
二、中医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 中草药治疗中医在治疗皮肤科疾病时,常常采用中草药煎剂的形式进行内服外用。
通过准确的辨证施治,中草药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以及具有抗炎、解毒的作用,从而起到治疗皮肤疾病的效果。
例如,在治疗湿疹时,中医可能会使用薏苡仁、白术、栀子等中草药,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帮助患者缓解瘙痒、减轻炎症。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皮肤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经络,从而改善皮肤的养分供应和新陈代谢。
皮肤病的特异性诊断与治疗选择

皮肤病的特异性诊断与治疗选择特异性诊断与治疗选择的重要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当患者出现皮肤问题时,确保进行特异性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皮肤病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选择的重要性,并探讨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进行正确的特异性诊断以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一、特异性诊断:为有效治疗打下基础1.1 确定皮肤病类型在进行特异性诊断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患者所患皮肤病的类型。
常见的皮肤病包括湿疹、银屑病、牛皮癣、银屑丘疹等。
不同类型的皮肤问题可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治疗方法,因此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非常关键。
1.2 基于医学证据做出诊断对于皮肤问题而言,在进行特异性诊断时,医生需要依赖可靠的医学证据。
这包括对患者的病史调查、观察皮肤病变的特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
“诊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准确的诊断才能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 医师称,“切勿在没经过专业医生确诊之前盲目使用药物或尝试其他治疗方法。
”1.3 辨别其他相关问题除了确定皮肤病类型外,医生还需辨别是否存在其他相关问题,如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这些可能是引起皮肤问题的根源或加剧因素,需要得到正确处理。
二、治疗选择:个体化反应和最佳效果2.1 个体化治疗计划针对不同类型和个人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
没有一种一劳永逸适用于每个患者的通用处方,请记住,在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等多种因素。
2.2 药物治疗的选择对于常见的皮肤病,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和有效的方法。
例如,湿疹患者通常可以通过使用外用抗过敏或抗炎药物来控制皮肤问题。
牛皮癣患者可考虑使用光疗、局部外用药物或口服药物等进行治疗。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正确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2.3 进行联合治疗对于某些复杂或慢性皮肤疾病,单一治疗往往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皮肤病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 湿疹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和成人。
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渗出和鳞屑。
对于湿疹的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临床判断,并进一步使用皮肤刮片检查或血液测试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在治疗方面,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局部抗炎药、湿敷、保湿霜和口服抗过敏药物。
对于严重的湿疹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光疗或免疫抑制剂。
2. 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鳞屑状皮损。
其诊断通常基于皮肤检查和以“皮肤硬疙瘩征”为特征的鉴别。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维生素D类似物)和系统性抗炎药物。
对于严重的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光疗、口服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
3. 痤疮痤疮是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在青春期较为常见。
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脂分泌过多、毛囊阻塞、粉刺、丘疹和脓疱。
痤疮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皮肤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局部抗生素、外用维生素A类药物、局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生素。
对于较为严重的痤疮,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口服异维A酸或进行激光治疗。
4. 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
其诊断依据包括关节炎症状和银屑病皮损的存在。
针对此疾病,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控制关节炎症状的药物,以及免疫抑制药物和生物制剂等针对银屑病的治疗方法。
总之,对于常见的皮肤病,及早准确地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然而,每个人的病情都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便得到个性化的治疗。
另外,良好的皮肤护理和生活习惯也有助于皮肤病的预防和管理。
中医对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之一,对于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注重调节整体身体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医对于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中医皮肤病的诊断原则中医对于皮肤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症状:中医强调通过观察病人的表面症状来判断疾病的虚实寒热等特点,例如色泽变化、瘙痒、脱屑等。
2. 望诊: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舌苔、舌质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面色是否红润,舌苔是否厚重等。
3. 问诊:中医医生会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发展、症状等方面的信息,以帮助中医医生进一步明确病情。
例如,患者是否有瘙痒感、病情是否加重等。
4. 切诊:中医医生通过手法对患者进行脉诊,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状态,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例如,脉象的缓急、有无力等。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诊断方法,中医医生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皮肤病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原则包括:1. 清热解毒:对于湿热内蕴或热毒炽盛导致的皮肤病,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如采用寒凉或苦寒的药物进行治疗。
2. 补益调理: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的皮肤病,中医会通过补益药物或调理饮食来恢复患者的健康。
3. 活血化瘀:对于皮肤病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或瘀血堆积的情况,中医会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淤血。
4. 凉血止痒:对于瘙痒明显的皮肤病,中医常用寒凉药物来凉血止痒,如采用龙胆草、黄柏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整个身体的平衡,外治、内调结合,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三、中医常用的皮肤病治疗方法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1. 中药外洗:中医常用草药制剂来进行外洗,以达到抑制病变、清热解毒的效果。
2. 中药内服:中医常用中药汤剂、丸剂等进行内服,以调理整个身体,促进病情康复。
皮肤病诊疗指南

皮肤病诊疗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对常见皮肤病的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对皮肤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
-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症状,并进行体格检查。
-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可能的相关因素,做出初步诊断。
- 对疑难病例,可以进行皮肤活检或其他辅助检查以确诊。
常见皮肤病及治疗
1. 痤疮
症状
- 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粉刺和炎症性丘疹。
治疗
- 定期清洁面部并使用合适的皮肤清理剂。
- 使用局部抗生素或抗炎药物来控制炎症。
- 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口服抗生素。
2. 湿疹
症状
- 皮肤红肿、瘙痒和起皮。
治疗
- 避免刺激物质,如香料、染发剂等。
- 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
- 使用外用抗炎药或孕酮类药物来控制症状。
3. 牛皮癣
症状
- 皮肤出现红斑和鳞屑。
治疗
- 外用角质溶解剂来去除鳞屑。
- 使用皮质类固醇药膏来减轻炎症。
- 对于严重病例,可以考虑使用光线治疗或系统性治疗药物。
4. 白癜风
症状
- 皮肤出现白斑。
治疗
- 激光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色素。
- 使用外用色素药物来控制症状。
- 光疗和口服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广泛分布的白斑。
结论
对于不同的皮肤病,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制定出适合的诊疗方案。
本文档提供了常见皮肤病的诊疗指南,但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疹(Primary lesions)
水疱(vesicle)直径<0.5cm 大疱(bulla) 直径>0.5cm
高出皮面、限局性 含液体(清亮/血性/脓性) 形状:圆形/不规则形 疱壁厚薄 表皮内:薄、易破溃
表皮下:厚、不易破溃
原发疹(Primary lesions)
脓疱(pustule):含脓液的水疱或大疱,有/无菌性
抗病毒药
皮肤病的治疗
内用药物
抗生素 四环素簇:美满霉素
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 短效:氢化可的松 中效: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 长效: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
皮肤病的治疗
常见皮肤病
感染性皮肤病 非感染性炎性皮肤病
细菌感染
澳 能
皮炎、湿疹
奥
络
真菌感染
神经性皮炎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浸渍(maceration)
皮肤长期浸水或潮湿, 角质层水份过多 皮肤白软/起皱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瘢痕(scar)
真皮或深层组织缺损或破坏后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萎缩性 增生性 表面光滑,无正常纹理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还要特别注意:
过敏史 职业史 家族史 自觉症状(有、无、痒、痛等)
(二)体格检查
特别注意皮疹的下述特点:
部位:某些皮肤病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痤疮主要见于面部 性质:斑疹?丘疹?水疱…? 分布:局限、全身;单侧、对称;暴露、非暴露部:伸侧、 曲侧等 排列:线状、带状、环状、孤立、簇集、播散、融合
糜烂,渗液不多--油剂、糊剂 糜烂、渗液多--溶液湿敷
亚急性炎症:糜烂、渗出不多--油剂、糊剂
无糜烂--糊剂、乳剂
慢性炎症:皮肤增厚、苔癣化--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
膜剂、二甲基亚砜及氮酮制剂 单纯性瘙痒--乳剂、酊剂
皮肤病的治疗
掌握浓度
外用药物 之 治疗原则
同一种外用药常因浓度不同,治疗作用出现很大差别, 如水杨酸
外用药物疗法
分类:
止痒剂、抗菌剂、抗真菌剂、抗病毒剂、杀虫剂、糖皮质激素、 细胞毒性药、清洁剂、保护剂、角质促成剂、角质剥脱剂、收敛 剂、遮光剂、脱色剂
剂型:
溶液、粉剂、洗剂、油剂、乳剂、糊剂、软膏、酊剂、凝胶、硬 膏、涂膜剂、气雾剂
治疗原则:
视病选药、择期定型、掌握浓度、正确施用
皮肤病的治疗
皮疹性质
水疱: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水痘、手足口病、大疱 病、接触性皮炎 脓疱:脓疱疮、痤疮、毛囊炎、疖、痈、脓疱型银屑 病、继发感染 风团: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 结节:疥疮、痒疹、血管炎 紫癜:血管炎 苔藓样变: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 浸渍:手足癣 白斑:白癜风、单纯糠疹、花斑癣、贫血痣、无色素痣
皮疹分布
2、注意外用药的浓度,特别是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先用低浓度, 然后根据病情需要和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浓度; 3、用药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和患病部位:刺激性强的药物不 宜应用于婴幼儿、妇女、以及面部、腔口周围皮肤和粘膜; 4、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刺激、过敏或中毒现象,应 立即停药并作适当处理。 5、其它:比如气候、价格等。
原发疹(Primary lesions)
结节(nodule)
限局性、实质性、深在性 真皮下部或皮下,>0.5cm 触诊
原发疹(Primary lesions)
风团(wheal)
高出皮面、暂时性、局限性 淡红色或粉红色,绕以红晕 大小不一,形态不定,伴瘙痒 数小时消退,不留痕迹
暴露部位: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寻常 疣、扁平疣 全身泛发、对称:药疹、内源性发疹性皮肤病 局限性:外源性发疹(接触性皮炎、感染等)
皮疹排列
对称性:湿疹、异位性皮炎、药疹 线状:接触性皮炎、同形反应(银屑病、扁平疣) 群集: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环状:荨麻疹、体癣、钱币状湿疹
皮肤病的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及培养 组织病理 免疫病理 自身抗体 性病相关检查
常见皮肤病的诊断线索
皮疹部位 皮疹性质 皮疹分布 皮疹排列 自觉症状
皮疹部位
头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头癣、斑秃、皮脂腺痣、 接触性皮炎 面部:脂溢性皮炎、痤疮、酒糟鼻、接触性皮炎、红斑 狼疮、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扁平疣、黄褐斑、 单纯糠疹、汗管瘤、粟丘疹、睑黄瘤 唇部:单纯疱疹、固定型药疹、血管性水肿、唇炎、口 周皮炎 颈部:慢性单纯性苔藓、接触性皮炎 乳房:间擦疹、湿疹、Paget病 腋窝:臭汗症、花斑癣、疥疮
皮疹部位(续)
生殖器:疥疮、固定型药疹、神经性皮炎、湿疹、阴 虱、瘙痒症、性病 小腿:湿疹、银屑病、各种皮肤血管炎、皮肤淀粉样变 足部:足癣、湿疹、疣、胼胝、鸡眼 躯干:花斑癣、痤疮、玫瑰糠疹、药疹、带状疱疹、银 屑病、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手部:接触性皮炎、湿疹、手癣、疥疮、冻疮、指掌角 化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二期梅毒疹 腹股沟:股癣、膨胀纹、慢性单纯性苔藓
斑片(patch):直径>3-4cm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色素斑:色素沉着/色素减退/色素脱失 出血斑:瘀点(petechia) 瘀斑(ecchymosis)
原发疹(Primary lesions)
丘疹(papule)
限局性、实质性,高出皮面 直径<1.0cm 病变限于表皮或真皮上部 斑丘疹 丘疱疹 斑块:直径>1cm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糜烂(erosion)
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 潮红湿润面 基底为表皮下层或真皮乳头层 水疱、脓疱破裂 浸渍处表皮脱落 愈合快, 不留瘢痕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溃疡(ulcer)
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的皮肤粘膜缺损 愈后留瘢痕
皮肤病的治疗
内用药物
抗组织胺药
H1受体拮抗剂:第一代常用药物为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定 第二代常用药物为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丁 H2受体拮抗剂:与H1受体拮抗剂合用有协同作用,常用有西米替 丁、雷尼替丁等
抗真菌药
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咪康唑、酮康唑 丙酰胺类:特比奈芬
无环鸟苷(对疱诊病毒有高度选择性和很强的抑制作用,如 丽珠克毒星、丽珠威、明竹欣)、三氮唑核苷、干扰素
皮疹其它特点:
大小、数目、色泽 形态:圆形、椭圆形、环形… 边缘及界限 表面状态、基底、内容
(二)体格检查
触诊时应注意:
硬度 深度 活动度 基底有无浸润 压痛感 波动感 温度、湿度
其它临床检查方法:
1.压诊:出血斑、寻常狼疮结节 2.刮诊:鳞屑性皮疹 3.皮肤划痕试验:荨麻疹、皮肤划痕症 4.尼氏征检查:大疱病
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境界清楚的皮肤限局性增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 糙 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萎缩(atrophy)
皮肤结构成分减少 表皮萎缩变薄,其下血管清晰可见 真皮或皮下组织萎缩,限局性凹陷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奥
青
过敏性皮炎
病毒感染
银屑病
澳夫 清
1-2%--止痒剂 2-5%--角质促成剂 5-10%--角质松解剂 20%以上--腐蚀剂
皮肤病的治疗
正确施用
外用药物 之 治疗原则
1、注意用药方法,用法应向患者交待清楚:
湿敷法,注意不超过1/3体表面积 ; 外用乳剂或软育时,对表浅性皮损可单纯涂搽,如皮肤浸润肥厚、 苔藓化,可局部涂药后加塑料簿膜封包,以促进药物渗透,提高疗 效,但封包法易继发感染,不宜久用; 有糜烂、渗出者不宜用粉剂、洗剂;
皲裂(fissure)
皮肤表面线状裂痕 常见于手掌、足跖、指(趾)关节、口角等 常伴疼痛,深的可以出血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表皮剥脱(excoriation)/抓痕
搔抓 表皮/真皮浅层限局性缺损 多呈点线状 愈后不留瘢痕 常遗留色素沉着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
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
皮肤病的症状
一、主观症状
痒:最常见
其它症状:疼痛、灼热、感觉异常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关节痛、疲倦等
皮肤病的症状
二、客观症状
皮疹(lesions)
原发疹(primary
lesion)
lesion)
继发疹(secondary
原发疹(Primary lesions)
斑疹(macule)
视病选药
外用药物 之 治疗原则
根据病因、病理、自觉症状等选择相应药物:
脓皮病--抗菌剂
真菌感染--抗真菌药 变态反应--糖皮质激素制剂 瘙痒--止痒剂 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角质剥脱剂
皮肤病的治疗
择期定型
外用药物 之 治疗原则
根据皮疹的病期选择剂型:
急性炎症:仅红斑、丘疹--粉剂、洗剂
鳞屑(scale)
死亡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细胞 正常不易察觉 病变:脱屑 1.角质形成细胞更替时间缩短 2.角化过程异常
继发疹(Secondary le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