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胶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

卡拉胶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
卡拉胶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

微格教学教案硝酸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微格教学教案 硝酸的性质、制法及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考号:—————— 完成时间:2019年2月8日

【教学内容】 硝酸的性质、制法及用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氨和铵盐的性质。 (2)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3)了解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硝酸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学习硝酸的性质和用途相联系,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先通过观察总结出纯硝酸和浓硝酸的物理性质、硝酸的不稳定性,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硝酸的氧化性和酸性。 氧化性是本节的重难点,教材通过稀、浓两种不同浓度的硝酸和铜反应做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出硝酸的氧化性,加深了同学们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和对反应产物的记忆。 【教学重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氧化性,酸性) 【教学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哪些制备氨气的方法?实验室和工业上又分别用什么方法制备?为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制取氨气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加热铵盐,铵盐和碱反应,化合反应合成氨等。铵盐的方法虽简单但制得的氨气不纯,氮气和氢气化合反应的反应条件要求较高,要高温高压催化剂,但因为反应物易制得且成本低所以适用于工业大量制氨气,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和熟石灰也就是氢氧化钙加热制取少量氨气。 4、板书: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NH4Cl+Ca(OH)2=加热=2NH3↑+CaCl2+2H2O 氨气的工业制法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5、教师讲解:在学习了前面几个重要的含氮化合物之后,又将向大家介绍一工业巨头就是化工重要基础原料三酸两碱中的含氮酸——硝酸。 6、板书:硝酸 二、发现历史: 1、教师讲解:人类最早关于硝酸的记录是公元八世纪炼金术士贾比尔·伊本·哈扬在干馏硝石时发现并制得的硝酸,同时他也是硫酸和王水的发现者。而中国第一座能合成氨的工厂则是由中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建成的,但因为硝酸可以用来制取炸药,所以在开工后不久就被侵略者摧毁了。

实验二溶胶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二溶胶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Fe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 1、实验背景 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氢氧化铁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2、实验要求 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3溶胶。 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3溶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Fe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

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测定ξ电位,对研究胶体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大意义。溶胶的聚集稳定性与胶体的ξ电 位大小有关,对一般溶胶,ξ电位愈小,溶胶的聚集稳定性愈差,当ξ电位等于零时,溶胶的聚集稳定性最差。所以,无论制备胶体或破坏胶体,都需要了解所研究胶体的ξ电位。原则上,任

实验六 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

韩山师院化学系化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课实验报告 实验六胶体溶液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目的: 了解水溶胶的制备方法及胶体溶液的一些性质。 实验原理: 分散相的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物系叫做胶体。胶体物系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散法,使粒子较大的物质分散成胶体物系;另一种是凝聚法,使溶质分子原子或者离子自行结合成胶粒大小而形成溶胶。本实验利用凝聚法制备Fe(OH)3溶胶和MnO2溶胶。 通常溶胶都具有比较稳定性质,如可以在密闭条件下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而不会产生沉淀,原因在于胶粒具有一定的ζ电位和溶剂化膜,故当加入一定的电解质时,胶粒电性相反的溶胶或其它物质使ζ电位降低,溶剂化膜变薄时,胶体变得不稳定并发生聚沉。本实验研究正溶胶Fe(OH)3和负溶胶MnO2的这些性质及渗析作用。 实验用品: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试管15支、烧杯(25mL×2,100mL×1)、量筒(100mL×1,50mL×1,10mL×1)丁达尔现象观察筒、试管架、锥形瓶(250mL×6)、移液管(25mL×1,2mL×2,1mL×4)玻璃棒、吸量管(10mL×1、2mL×2,1mL×1)、酒精灯、三脚架。试剂:1mol/L盐酸、0.1mol/L KMnO4溶液、2.5mol/L KCl溶液、5% 氨水、0.01mol/L K2CrO4溶液、10% FeCl3溶液、1% H2O2溶液、0.001mol/L K3[Fe(CN)6]溶液、1mol/L Na2S2O3溶液 实验内容及其现象记录:

问题与讨论: 1、用量筒量取190mL蒸馏水进行加热一定要沸腾后才能逐滴加入10mL10% FeCl3溶液。 2、在制取MnO2溶胶时,滴加H2O2时一定要慢慢滴加,充分搅拌,否则会产生沉淀,当 用玻棒醮取该溶液点于滤纸时把滤纸染为粉红色,应注意要求外围的一小圈为粉红色,中间大部分是黄褐色,否则还得继续滴加1% H2O2溶液。 3、在做KCl 、K2CrO 4、K3[Fe(CN)6]溶液对Fe(OH)3溶胶的聚沉作用的实验中要求每次 混浊程度应一样,可用一瓶不加电解质的原始溶液来比较,以后的各瓶就可以这一瓶作为参照来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

热塑性淀粉的制备_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_杨晋辉

热塑性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进展 杨晋辉,于九皋*,马骁飞 (天津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天津 300072) 摘要:淀粉由于可降解、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而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降解材料之一,因此, 热塑性淀粉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热塑性淀粉材料的研究进展情况,内容主要涉及 了热塑性淀粉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关键词:热塑性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制备;性质;应用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涉及的环境、资源和经济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来源于石油产品的传统塑料正面临石油日益枯竭的资源问题和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地球的生态平衡,因此可生物降解材料替代传统塑料已经提到日程上来。据估计[1],地球上每年可以产生170×109t生物质,但仅有约3.5%的生物质被人类所利用,在所利用生物质中大概有62%用于人类的食品,而用于非食品领域(比如说化工领域)的生物质材料仅占到了5%。由以上可知,天然聚合物数量巨大,可再生且再生周期较短,但被人类利用有限,所以对天然聚合物进行的研究开发还有巨大的空间,对此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缓解资源问题,而且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此则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淀粉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再生周期短且可生物降解的生物质,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可降解材料之一。 1 热塑性淀粉 1.1 热塑性淀粉 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天然淀粉微观形貌表现为颗粒状。淀粉结构单元上存在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因此,淀粉一般存在有15%~45%的结晶,由于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分解温度非常接近[2],所以淀粉本身不具有可塑性。 向淀粉中加入小分子塑化剂,淀粉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被塑化剂与淀粉之间较强的氢键作用所取代,淀粉分子活动能力得到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淀粉表现出热可塑性,在高温剪切力(挤出,模压及注塑等)作用下,即可制得热塑性淀粉材料。 多种淀粉可以用于热塑性淀粉的制备,包括天然淀粉和由天然淀粉通过化学反应制备的改性淀粉。由于玉米淀粉价廉易得,在热塑性淀粉的研究中应用较多。 塑化剂一般含有能与淀粉中羟基形成氢键的基团,如羟基、氨基或酰胺基。常用塑化剂包括甘油、乙二醇、葡萄糖、山梨醇、木糖醇,乙醇胺、尿素、甲酰胺等。其中以甘油为塑化剂的研究较多。 1.2 热塑性淀粉与原淀粉的区别 淀粉塑化后,淀粉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减弱,淀粉颗粒破坏,结晶形态改变,以上各种变化可通过红外谱图、扫描电境谱图以及X衍射谱图作出分析判断。 作者简介:杨晋辉(1977-),男,博士生,主要从事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 *通讯联系人:E-mail:jhhcooi@https://www.360docs.net/doc/9f16686959.html,.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乙醇 1. 卤代烃(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CH CH Br H O CH CH OH HBr NaOH 32232+?→??--+? (2)消去反应 CH CH Br CH CH HBr NaOH 3222的乙醇溶液,?→????=+? 2. 乙醇: (1)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C H O 26 结构式:H C H H C H H O H ----||| | 结构简式:CH CH OH 32 (2)物理性质 a.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 b. 溶解性:与水混溶,本身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c. 杀菌、消毒: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可作医用酒精。 (3)化学性质 a. 与活泼金属反应 22232322CH CH OH Na CH CH ONa H +→+↑ b. 取代反应 CH CH OH HBr CH CH Br H O 32322+? →?+? 2323223224140CH CH OH CH CH OCH CH H O H SO 浓℃?→???+ c. 消去反应

CH CH OH CH CH H O H SO 3222224170浓℃?→???=↑+ d. 氧化反应 CH CH OH O CO H O 32222323+?→? ?+点燃 或 22232232CH CH OH O CH CHO H O Cu +?→?+? (此反应可视为以下两步: 222Cu O CuO +?→?? CH CH OH CuO CH CHO Cu H O 3232+? →?++?) (4)制备 a. 饮用酒:以淀粉为原料,在生物催化剂作用下转变为乙醇。 b. 工业酒精:催化剂高温、高压CH CH H O CH CH OH 22232=+?→??? 【疑难解析】 例1. 如何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所需的条件? 解析: (1)碱性条件:因为反应的机理需OH -参与反应历程,也可以从碱可以和生成的HBr 反应,从而推动反应进行来理解。 (2)条件差异:水解必须有水参与,醇的NaOH 溶液自然不能水解,而只能消去。 例2. 如何从化学键的断裂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 解析: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乙醇 1. 卤代烃(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2. 乙醇: (1)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a.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 b. 溶解性:与水混溶,本身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c. 杀菌、消毒: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可作医用酒精。(3)化学性质 a. 与活泼金属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消去反应 d. 氧化反应 或 (此反应可视为以下两步: (4)制备 a. 饮用酒:以淀粉为原料,在生物催化剂作用下转变为乙醇。【疑难解析】 例1. 如何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所需的条件 解析:

(1)碱性条件:因为反应的机理需OH-参与反应历程,也可以从碱可以和生成的HBr反应,从而推动反应进行来理解。 (2)条件差异:水解必须有水参与,醇的NaOH溶液自然不能水解,而只能消去。 例2. 如何从化学键的断裂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 解析: 从结构上看,乙醇分子中存在5种不同的化学键。其中②为非极性键。在反应中,表现为极性键断裂。 与活泼金属反应:⑤断裂 与HBr反应:④断裂 生成乙醚:一个乙醇分子断⑤,另一个乙醇分子断④ 消去反应:①、④断裂 催化氧化:③、⑤断裂 【例题分析】 例1. 是否所有的醇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催化脱氢反应试举例说明。 解析: 分析反应的实质,归纳反应对醇的结构要求。 例2. 以溴乙烷为主要原料,如何合成1,1,2,2-四溴乙烷(其它试剂可任选)写出各步化学方程式。 解析:

生成1,1,2,2-四溴乙烷有两种途径:(1)CH≡CH和Br2加成;(2)CH3CH3和Br2取代,由于取代反应不好控制,生成的是多种取代产物的混合物,故选择(1)。 要生成CH≡CH,必须采用消去的反应,如果从饱和卤代烃开始应进行两步消去,故应先生成1,2-二溴乙烷。同理不难逆推得结果: 例3. 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与浓H2SO4共热可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 分类: 在浓H2SO4加热条件下生成有机物,对醇而言,反应有两种: 共4种,选C。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耗氧量最大的是() A. C H 22 B. C H O 26 C. C H 46 D. C H 24 2.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 A. C H O n n 2 B. C H O n n 21 + C. C H O n n 22 - D. C H O n n 22 + 3. 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甲烷和乙烯 B. 甲醇和乙二醇 C. 甲醚和乙醇 D. 甲醇和乙醇 4. 严禁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是因为其中含有() A. 甘油 B. 乙醇 C. 乙酸 D. 甲醇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全,可做教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第一节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胶粒:1—100 nm ,原则上可由原子、分子凝聚成胶体(凝聚法),也可由大块物质分散成胶体(分散法)。 一、胶体制备的一般条件 1. 分散相在介质中的溶解度必须极小,浓度低 OH H C S 52+——真溶液)溶胶(溶解度极小,滴入水中O H S 2/???→? 低溶解度是形成溶胶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还需要反应物的浓度很稀,生成的难溶物晶粒很小而又无长大条件时才能得到胶体。若反应物浓度很大,细小的难溶物颗粒突然生成很多,易形成半固体状的凝胶。 2. 必须有稳定剂存在 分散胶体体系中存在巨大的界面积,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胶体需要稳定剂作用才能稳定存在。 二、胶体的制备方法 1. 分散法:机械分散、电分散、超声分散和胶溶法 通过不同的能量或作用方式分散大块物体→胶粒 胶溶法是某些新生成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或置于某一温度下使胶体重新分散成溶胶。 如正电胶MMH (moled metal hydroxide )或MMLHC :mixed metal layered hydroxide compound 在一定比例的AlCl 3·MgCl 2 混合溶液中,加入稀氨水,形成混合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半透明凝胶状),经多次洗涤后(目的在于控制其中的氯离子浓度),置该沉淀于80℃下恒温,凝胶逐渐形成带正电的溶胶。MMH 用途很广——钻井液添加剂、聚沉剂、防沉剂等。 胶溶法:新形成的洗涤过的溶液沉淀加入少量33)(FeCl OH Fe →搅拌→沉淀转化为红棕色的3)(OH Fe 溶胶→机械粉碎——球磨机、振动磨、冲击式粉碎机、胶体磨、离心磨。 研磨过程中,增大增大,S A G S ,颗粒有聚集倾向(颗粒间有吸引力;颗粒增大,S G 减小)。分散?聚集平衡,颗粒不再磨细。要提高研磨效率,防聚可采取溶剂冲稀或加入稳定剂吸附表面——工业SAA ,油漆工业,研磨色料(SAA 保护) 电分散:电弧使金属气化,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溶胶。 超声波分散:对被分散的物质产生很大的撕碎力。 2. 凝聚法: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粒。 (1) 还原法——金属溶胶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2-1-1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2-1-1 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节课是以学生初中学习的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为基础,提倡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在介绍了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基础上引入胶体的概念。本节的探究学习,既有助于巩固初中所学的内容,也对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功能,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 由于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中的专业生,初中知识很薄弱,对化学的要求只是学业考试,从思想上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设计思路 我准备通过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重视程度,通过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同学交流,形成较浓的学习气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胶体(2)了解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3)了解胶体的制备、性质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学习胶体的性质与用途(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由讨论,形成探究、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3)体会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验活动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探究物质变化奥秘的兴趣。(2)重视化学学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性,体验化学学

2、卤代烃的制备和性质

第一节第二课时限时提升 (建议用时:45分钟) 1.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水层是否有红棕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解析】要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必须先将溴乙烷中的溴原子通过水解或消去反应,变为溴离子,再滴入AgNO3溶液检验,但要注意必须先用硝酸中和水解或消去反应后的溶液,调节溶液呈酸性再加入AgNO3溶液。 【答案】 C 2.有机物分子l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退色;⑤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 A.以上反应均可发生B.只有⑦不能发生 C.只有⑥不能发生D.只有②不能发生 【解析】由于在该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该物质有烯烃的典型性质,即易加成、易氧化、易聚合等,同时分子中还存在卤素原子,所以也具有卤代烃的典型性质,易水解、易消去等。卤代烃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有机物,另外卤代烃是一种非电解质,在与水混合过程中也不可能发生电离,所以不可能有卤素离子,也就不可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所以由上述分析可得所给的反应中只有⑥反应不能发生。

3.3-氯戊烷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下列有关3-氯戊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3-氯戊烷的分子式为C6H9Cl3 B.3-氯戊烷属于烷烃 C.3-氯戊烷的一溴代物共有3种 D.3-氯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 【解析】3-氯戊烷的分子式为C5H11Cl,A项错误;烷烃分子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3-氯戊烷不属于烷烃,B项错误;3-氯戊烷的一溴代物共有3种,C项正确;3-氯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共有7种,D项错误。 【答案】 C 4.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反应①,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双键所连碳原子被氧化为羧基,为除原官能团溴原子之外的又一种官能团;反应②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溴原子在题目所给条件下发生水解,溴原子被羟基取代,连同原有的碳碳双键共两种官能团;反应③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小分子HBr和双键,故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反应④为双键的加成反应,在碳环上加一个溴原子,原来也是官能团溴原子,故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

Fe(OH)3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 1、实验背景 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氢氧化铁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2、实验要求 (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3)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电 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4)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3溶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同一胶粒在同一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由ξ电位的大小而定,所以 电位也称为电动电位。 测定ξ电位,对研究胶体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大意义。溶胶的聚集稳定性与胶体的ξ电

卤代烃的性质

卤代烃的性质 【学习目标】 1. 了解卤代烃的命名、分类、物理性质; 2.掌握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旧知复习】时间5分钟 1.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分析有机生成物的组成发生的变化: CH 3-CH 3+Cl 2 【小结】卤代烃属于烃的衍生物,其组成上除含有C 、H(个别卤代烃可不含有,如:CCl 4、CF 2Cl 2等)外,一定含有 元素,不能含有其他元素。 2.卤代烃的分类:按照含有卤原子的数量可将卤代烃分为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多卤代烃;请举例(写结构简式,每类至少写三种): 一卤代烃: ; 二卤代烃: ; 多卤代烃: ; 【感知新知】卤代烃的命名及物理性质 1.卤代烃的命名: CH 3CH 2Cl 氯乙烷 ;CH 3CHBrCH 3 2-溴丙烷; CH 3CHClCH 2Cl 1,2-二氯丙烷; CH 3CHCl 2 1,1-二氯乙烷溴环己烷 CH 3-CH=CHCl 1-氯丙烯 。 完成: CH 2=CHCl , BrCH 2CH 2CH 2Br , . 2.卤代烃的物理通性 (1)常温下,卤代烃中只有CH 3Cl 为气体,其余为 或 。 (2)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般比水 。(3)卤代烃 溶于水, 溶于有机溶剂。 【探究1】研究下列反应,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类别反应条件,归纳所属反应类型。 (1) CH 3CH 2Br + NaOH CH 3CH 2OH +NaBr (2 + NaOH +NaCl (3)CH 3CHCl -CH 2Cl +2NaOH +2NaCl ① 反应物类别 ;生成物类别 ,反应条件 ; ②反应类型 。参加反应的取代基 、 。 【学习迁移】写出由2-氯丙烷在NaOH 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 【深化探究】乙二醇(HO -CH 2-CH 2-OH) 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单体,请用方程式表示由乙烯制取乙二醇的过程。 【探究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知识支持】下图为溴乙烷的结构式,根据研究需要对碳原子的位置进行了标定: α—C 原子:直接与官能团连接的碳原子,β—C 原子:与官能团间位(第二)碳原子。 【合作探究】研究下列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总结消去反应的特征。 (1) CH 3CH 2 CH 2=CH 2+NaCl +H 2O (2) 【问题】(1)消去反应的条件 ;(与取代反应的区别) (2)卤代烃分子中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成物HX 中的H 原子来自哪一个碳原子? (3)请你总结消去反应的基本特征。 CH 3-CH CH+Br 2 光照 +Cl 2 —CH 3 Fe +Br 2 光照 Br Cl OH OH CH 3-CH -CH 2 -OH —CH 2Cl Cl-CH 2— ( 3)Br -CH 2-CH 2-CH 2-CH 2- CH 2=CH -CH=CH 2 +2NaBr +2H 2O Cl + NaCl +H 2O 官能团 C -C -Br H - H H α β +HCl 催化剂 CCl 4 +NaOH △ H 2O △ H 2O △ H 2O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目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比较其与氯化铁的区别。 【实验要求】:保证安全,尽量不损坏仪器。成功制备氢氧化铁。【实验原理】:FeCl3+6H2O=加热=Fe(OH)3(胶体)+3HCl 【实验设备及环境要求】: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量筒。 要求环境干净整洁,没有极易燃物。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护目镜等)→组装仪器(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量取25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点燃酒精灯→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5-6滴,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取下小烧杯,观察其与氯化铁外观差异→试验其丁达尔效应→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水→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体→静置,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拆除清洗所有仪器,结束实验。【实验结果】:(1)氯化铁溶液呈棕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 (2)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3)加入了氢氧化铁的颜色深于另一烧杯中液体,但更 澄清。 【讨论和分析】:成功制备出氢氧化铁胶体。 (1)氯化铁的水解反应 FeCl3+6H2O=加热=Fe(OH)3+3HCl。为什么产生的盐酸与氢氧化铁不反应呢?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因为高温反应时,盐酸挥发成气体,不接触无法反应。

二、是因为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主要是因为氢氧根负离子和氢正离子结合,但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为带正电的粒子,氢离子也带正电,不反应。 (2)氢氧化铁胶体会出现聚沉现象。因为煮沸时间过长温度高,加剧了胶体粒子的热运动,碰撞几率增大,更容易结合成大粒子聚沉。(3)做净水剂。胶体粒子表面积大,能够吸附更多的悬浮颗粒物,沉降。高铁酸钾是含有FeO42-的一种化合物,其中心原子Fe以六价存在,因此,高铁酸钾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对水进行氧化、消毒、杀菌处理。因此,高铁酸钾在饮用水的处理过程中,集氧化、吸附、絮凝、沉淀、灭菌、消毒、脱色、除臭等八大特点为一体的综合性能,被称为多功能水处理剂。 【实验过程反思】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中,反应总体成功,但学生在做实验时没注意观察液体变为红褐色后就停止加热,有的学生制备胶体出现了聚沉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高二化学卤代烃的制备与性质

课堂练习 1.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一组液体是( ) A.苯、 一氯丙烷 B.溴苯 、四氯化碳 C.溴乙烷 、氯乙烷 D.硝基苯 、一氯丙烷 2.为了检验某氯代烃中的氯元素,现进行如下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 ①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水溶液共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②取氯代烃少许,加入AgNO3溶液 ③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水溶液共热,然后加入AgNO3溶液 ④取氯代烃少许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3.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腿部受伤喷洒一种液态物质,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骤然下降, 减轻伤员痛感。这种物质是( ) A.碘酒 B.氟利昂 C.氯乙烷 D.酒精 4.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加成→取代 5.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中,两反应 ( ) A .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 B .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C .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 .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6.下列关于有机物CH 2Br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B .水解生成的有机物可与NaOH 溶液反应 C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D .能发生加成反应 7.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反应,在括号里和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1)――→( )。 (2)CH 3CH 2CH 2Br ――→NaOH/乙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图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反应的应用卤代烃的制备和性质课后作业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第2课时卤代烃的制备和性质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不属于卤代烃的是() A.CH2ClCH2Cl B. C.氯乙烯D.四氯化碳 解析:选B卤代烃可以看作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根据卤代烃的定义可知,卤代烃中不含有氧元素,故B符合。 2.在结构简式为R—CH2—CH2—X的卤代烃中化学键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②和③ 解析:选C卤代烃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则只断裂C—X键,即图中①;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断裂C—X键和邻位C上的C—H键,则断裂①③。 3.下列卤代烃在KOH醇溶液中加热不反应的是() A.①③⑥B.②③⑤

C.全部D.②④ 解析:选A氯苯分子中含有稳定的苯环结构,假设氯苯与K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将破坏苯环的稳定性,因此不能发生消去反应,①符合;和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因此该卤代烷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对应的烯烃,②不符合;和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因此该卤代烷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③符合;和氯原子或溴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因此该多卤代烷烃能发生消去反应,④不符合;和溴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因此一溴环己烷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⑤不符合;CH2Cl2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因二氯甲烷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没有相邻的碳原子和氢原子,⑥符合。 4.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解析:选B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特点是: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上必须有氢原子。A中只有一个碳原子,C、D中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没有氢原子,所以A、C、D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只断裂C—X键,对分子结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只要是卤代烃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这是卤代烃的通性。 5.下列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以得到两种烯烃的是() A.1-氯丁烷B.氯乙烷

实验:胶体与乳液的制备及性质

实验:胶体与乳液的制备及性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溶胶的制备及基本性质。 2、了解乳状液制备原理。 3、掌握乳状液以及鉴别其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此部分不用全抄,主要意思有就行) 胶体分散系就是分散相粒径为1~100nm的一种分散体系。它主要包括溶胶与高分子化 合物溶液。 溶胶的分散相粒子与分散剂之间存在相界面,它就是一种高分散度的多相分散系,因而胶粒有聚集的趋势,就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溶胶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因而具有明显的丁铎尔(Tyndall)效应;溶胶胶粒带电,因而在电场中向与其电性相反的一极泳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胶粒在溶剂分子热运动的推动下作布朗运动,所以说溶胶就是动力学稳定体系。 实验室制备溶胶一般采用凝聚法,即通过水解或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在适当的浓度、温度等条件下使生成物分子聚集成较大颗粒的胶核而形成溶胶。为克服其聚集的趋势,胶核选择吸附与其组成相关的离子作为第一吸附层,后者又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电荷总数 少一些的第二吸附层。胶核与其吸附的双电层构成了带电的胶粒,它们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加之对水分子的吸引,形成水化膜,使溶胶得以稳定。 例如用水解反应制Fe(OH)3溶胶,其反应如下 沸腾 FeCl3+ 3H2O === Fe(OH)3+ 3HCl △ Fe(OH)3+ HCl === FeOCl + 2H2O FeOCl === FeO+ + Cl- 氢氧化铁溶胶的胶粒结构为[{Fe(OH)3}m·nFeO+·(n-x)Cl―]x+,胶粒带正电荷,称正溶胶。 又如用复分解反应制AgI溶胶,其反应如下 AgNO3+KI===AgI+KNO3 当AgNO3过量则胶核选择吸附Ag+,第二吸附层为NO3―,胶粒带正电荷,若为KI过量,则胶核选择吸附I―,第二吸附层为K+,胶粒带负电荷。 但若电解质离子过多,则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再进入第二吸附层,中与胶粒的电荷,促使溶胶聚沉;若将正、负溶胶混合则会互相中与电荷导致聚沉。 为使溶胶稳定,新制备的溶胶需进行透析,去除多余的电解质。这一过程叫溶胶的净化。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分散相粒径也就是1~100nm,也存在布朗运动。有的高分子化合物 分子其实就是电解质大离子,如蛋白质、核酸等,故也有电泳现象。但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就是 单相分散体系,分散相与分散介质间无相界面,故“Tyndall”效应很微弱,更重要的,其分散相粒子无聚集趋势,故高分子溶液就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使其稳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高分子表面有许多亲水基团,使其溶剂化能力比溶胶强得多,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自发溶解,其沉淀-溶解过程就是可逆的,溶胶却不能。由于有厚实的溶剂化膜保护,高分子溶液不容易发生聚沉。 在溶胶中加入足量高分子溶液,可以保护溶胶使之难以聚沉,称之为保护作用;若加入少量高分子溶液,则反而会促使溶胶聚沉,称之为敏化作用。 在适当浓度、温度下,高分子溶液可以发生胶凝作用,生成凝胶。 乳状液就是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混的液体中的粗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径大于100nm。必须有乳化剂──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乳状液才能稳定存在,肥皂水即就是一种乳化剂。

溶胶制备纯化及性质实验报告材料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稳定性研究 ——时间的影响和用K2SO4溶液测聚沉值 一、前言 1、实验背景 胶体现象无论在工农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问题。为了了解胶体现象,进而掌握其变化规律,进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实验很有必要。 Fe(OH)3胶体因其制备简单、带有颜色和稳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中,并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是采用电泳方法测定溶胶的电动电势(ζ)却是始终是一个难点,因为溶胶的电泳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溶胶中胶粒形状、表面电荷数量、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温度和所加电压。 2、实验要求 (1)了解制备胶体的不同方法,学会制备Fe(OH)3溶胶。 (2)实验观察胶体的电泳现象,掌握电泳法测定胶体电动电势的技术。 (3)探讨不同外加电压、电泳时间、溶胶浓度、辅助液的pH值等因素对Fe(OH)3溶胶电动电势测定的影响。 (4)探讨不同电解质对所制备Fe(OH)3溶胶的聚沉值,掌握通过聚沉值判断溶胶荷电性质的方法。 二、实验部分 1.实验原理 溶胶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是用适当方法把较大的物质颗粒变为胶体大小的质点,如机械法,电弧法,超声波法,胶溶法等;凝聚法是先制成难溶物的分子(或离子)的过饱和溶液,再使之相互结合成胶体粒子而得到溶胶,如物质蒸汽凝结法、变换分散介质法、化学反应法等。Fe(OH)3溶胶的制备就是采用化学反应法使生成物呈过饱和状态,然后粒子再结合成溶胶。 在胶体分散系统中,由于胶体本身电离,或胶体从分散介质中有选择地吸附一定量的离子,使胶粒带有一定量的电荷。显然,在胶粒四周的分散介质中,存在电量相同而符号相反的对应离子。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的电位差,称为ξ电位。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荷电的胶粒与分散介质间会发生相对运动。胶粒向正极或负极(视胶粒荷负电或正电而定)移动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1.掌握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 2.实验探究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学会用简单的方法鉴别胶体和溶液。 3.培养由宏观实验现象推断微观粒子大小的能力。 4.认识胶体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利用已有的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或向老师咨询,完成以下问题:(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它们之间可以组合形成9种分散系,对每种分散系,请各举一个实例。(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哪几类?对每一类请各举几个实例。2.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体系,它研究的(填“是”或“不是”)某种物质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由此可知,物质的性质不仅与有关,还与有关。3.在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你预测在滤纸上都有固体物质留下吗?蒸馏水,FeCl3饱和溶液,CuSO4溶液,泥水,食盐溶液,淀粉胶体小烧杯,量筒,酒精灯,铁架台(配铁圈),石棉网,胶头滴管,激光笔(或手电筒),玻璃棒,漏斗,火柴,滤纸1.制备FeOH3胶体:在洁净的小烧杯里加入约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FeCl3饱和溶液呈色。FeOH3胶体呈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FeOH3胶体、CuSO4溶液和泥水的外观比较:另取两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25 mL CuSO4溶液、25 mL泥水,观察比较FeOH3胶体、CuSO4溶液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1-3 分散系与胶体——胶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 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1. 试验目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比较其与氯化铁的区别。 2. 实验要求:保证安全。尽量不损坏仪器。成功制备氢氧化铁。 3. 实验设备及环境要求: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小烧杯、量筒。要求环境干 净整洁,没有极易燃物。 4.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护目镜等)-组装仪器(由下至上,由左至右)-量 取25mL蒸馏水,倒入小烧杯中-点燃酒精灯-将蒸馏水加热至沸 腾,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5-6滴,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T 熄灭酒 精灯,停止加热-取下小烧杯,观察其与氯化铁外观差异 -试验其丁 达尔效应-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量的含有悬浮颗粒物的浑浊污 水-向其中的一只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铁胶 体-静置,比较两只烧杯中液体的澄清程度-拆除清洗所有仪器,结 束实验。 5. 实验结果:(1)氯化铁溶液呈棕色,氢氧化铁胶体呈红褐色。 (2) 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3) 加入了氢氧化铁的颜色深于另一烧杯中液体,但更澄清。 6. 讨论和分析:成功制备出氢氧化铁胶体。 ⑴氯化铁的水解反应。FeC3+6fOMq热=Fe(OH3+3HC。 为什么产生的盐酸与氢氧化铁不反应呢?原因大致有二。一是 因为高温反应时,盐酸挥发成气体,不接触无法反应。二是因 为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主要是因为氢氧根负离子和氢正离子结 合,但制备的氢氧化铁胶体为带正电的粒子,氢离子也带正 电,不反应。 (2) 氢氧化铁胶体会出现聚沉现象。因为煮沸时间过长温度高, 加剧了胶体粒子的热运动,碰撞几率增大,更容易结合成大粒 子聚沉。 (3) 做净水剂。 胶体粒子表面积大,能够吸附更多的悬浮颗粒物,沉降。 高铁酸钾是含有FeQ2-的一种化合物,其中心原子Fe以六价 存在,因此,高铁酸钾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对水进行 氧化、消毒、杀菌处理。因此,高铁酸钾在饮用水的处理过 程中,集氧化、吸附、絮凝、沉淀、灭菌、消毒、脱色、除 臭等八大特点为一体的综合性能,被称为多功能水处理剂。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3、初步认识物质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粒子的大小与胶体性质的关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准备: 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 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不能浑浊)、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 回顾液态分散系及其分类,以及各类 分散系的稳定性 回顾已有知识经验,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 引入新课 展示一瓶豆浆、CuSO4溶液及混浊的 泥水,观察。一会儿泥水变澄清。请学生 解析原因。 回答:是由于浊液的微粒直径较大,很容易 发生沉降 [讲授]我们可以用肉眼简单地将浊 液鉴别出来。而有些液体胶体也是透明 的,用肉眼很难和溶液区分开来(展示两 份液态分散系:CuSO4溶液和Fe(OH)3溶 液)。所以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简单的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新知学习实 验 探 究 1 演示实验:制备Fe(OH)3胶体。 [讲解]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 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 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 生成沉淀。所得胶体应该是透明、呈红褐 色的。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观察教师的操作,识记 [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 制Fe(OH)3胶体的现象。 学生观察并表述: Fe(OH)3胶体中有一条 光亮的通道,而CuSO4溶液并未出现光亮的通 路 [讲解]光亮通路的产生是由于胶体 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丁 达尔现象。这是胶体的光学性质 [延伸]这种在光线的照射下,出现明 亮的光路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经常出 现。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 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等。 [总结]利用丁达尔效果可以简单快 速地鉴别胶体的和溶液 了解胶体的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以及丁 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 验 探 究 2 [过渡]胶体除了有丁达尔效应之外,还 有其他的性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在第一 节课的时候我们学习海盐的提纯的时候,我 们是如何除去海盐中的泥沙的?然后是用 什么工具? [回答]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盐的泥沙,过滤 要用到滤纸 [提问]从海盐提取的实验可以看出,浊 液和溶液能否通过滤纸 [回答]浊液不能通过滤纸,而溶液能通过滤 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