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制备及性质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21第2课时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1第2课时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课件-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渗析法:分离提纯胶体和溶液
过滤法:分离提纯胶体和浊液
六.胶体性质在生活中的其它应用 卤水(盐卤或石膏)点豆腐:电荷被中和,成凝胶
明矾净水:Al3++3H2O
Al(OH)3+3H+
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Fe3++3H2O
Fe(OH)3+3H+
生活中血旺的制取:电荷被中和,成凝胶
工厂静电除尘原理:带电胶体粒子的电泳
课堂训练3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29页6-7题
常见胶体粒子带电的规律:
氢氧化物胶体粒子:[Fe(OH)3、Al(OH)3]等因 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硅酸、土壤胶体粒子:因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蛋白质胶粒、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
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较稳定
3.聚沉 聚沉条件:
加入电解质、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加热、搅拌等
原因: 胶体粒子集聚成较大颗粒而沉降
化学反应
深度剖析
1.该反应可逆,加入FeCl3没完全反应 2. 耗FeCl3——生Fe(OH)3分子 3. 多个Fe(OH)3分子结合成1个Fe(OH)3胶 体粒子 4.胶体粒子数小于生成的Fe(OH)3分子数
若投入1molFeCl3 生成Fe(OH)3分子 小于1mol Fe(OH)3胶体粒子 数远远小于1mol
应用: 利用胶体的聚用1:区分胶体和溶液,丁达尔效应
溶液粒径:小于1nm,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粒径:1nm---100nm,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浊液粒径:大于100nm,不能透过滤纸
应用2:分离和提纯胶体,多次渗析
应用3:分离胶体和浊液,过滤
有些胶体粒子带电的原因分析
胶体分子本身不带电 多个分子集聚成单个胶体粒子, 表面积增大,吸附性增强

胶体制备与性质课件

胶体制备与性质课件

化妆品
用于护肤、洗发、沐浴 等产品中,改善皮肤和
头发的状态。
工业添加剂
在石油、化工、制药等 领域中用作乳化剂、润
湿剂和分散剂等。
生物医学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用于 药物的载体、诊断试剂
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PART 06
胶体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REPORTING
石油工业
石油开采
利用胶体化学原理,提高石油的采收 率。通过向油藏中注入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等物质,改变油水界面张力, 使石油更好地从地下被开采出来。
胶体性质研究
REPORTING
电学性质
双电层理论
胶体粒子表面带有电荷,与周围 离子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
电泳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可 发生定向移动,与电场方向有关

沉降与分散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沉降与分散 行为与其电学性质密切相关。
光学性质
丁达尔效应
当光线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明 显的光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
乳化法
总结词
通过将两种不互溶的液体混合,形成乳浊液,再通过降低粒径形成胶体。
详细描述
将两种不互溶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乳浊液。然后通过机械搅拌、超声波破碎等方法降低乳浊液的粒径,形成 稳定的胶体。这种方法需要控制液体的性质、搅拌速度和破碎条件,以确保生成的胶体具有所需的粒径和稳定性 。
PART 03
胶体的基本性质
01
02
03
电学性质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因此 具有显著的电学性质,如 双电层和电泳现象。
光学性质
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 作用,胶体溶液具有丁达 尔效应。
稳定性
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主要归因于胶体粒子间的 静电斥力和stokes排斥力 。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ppt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ppt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分散系 烟 雾 碘酒
CuSO4溶液
分散质 微小尘埃(固) 微小水滴(液) 碘 (固 )
分散剂 空气(气) 空气(气) 酒精(液)
CuSO4(固) 金属氧化物(固)
水 (液 ) 玻璃(固)
有色玻璃
(2)以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分类标准分:
①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 ②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1nm ~100nm之间。 ③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
2.原因: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对光有散 射作用,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3.用途: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
电影放映时的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 1.内容: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分散 剂里作不停的、无次序的运动的现 象叫做布朗运动。 2.原因:P28 注释
图中每条折线是一个粒子在每隔一定时间所在位置的连线
分散系
外观
溶液
胶体
浊液
直径
分 散 质 粒 子 能否透 过滤纸
<1nm
1nm~100nm
>100nm
能 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泥水
能否透 过半透 膜
典型实例
食盐水、 Fe(OH)3 胶体、 淀粉溶液 碘酒
二、 胶体的制备
1、高分子化合物溶于水: 如制淀粉胶体
2、聚集法:
利用化学反应所生成的难溶物 凝聚成胶粒而制得胶体的方法
3.作用:布朗运动使胶体微粒保持悬浮状态, 并不容易沉降,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四)电泳现象——电学性质
1.概念: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 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2.原因:因为胶体粒子 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 能够吸附阴离子或阳离 子,从而使自己带上负 电或正电,所以在电场的 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 即电泳现象。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课件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课件
§12.7 胶体系统的制备和性质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介绍责任那些事浅谈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法律责任和案例分析现代农业示范工程设施红地球葡萄栽培培训材料
12.7.1 胶体系统的制备
●原理 胶体分散度大于粗分散系统,小于真溶液。胶体制备总
体可分为将粗分散系统分散,或将溶液中的溶质凝聚两种方法
2. 雷利公式 1871(Rayleigh)
2020●/9/2形1 式
3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I922V 4L22Cnn22 2nn0 20 221co2sI0
(4)IC 散射光强度与粒子的数浓度成正比。I1/I2=C1/C2,浊度 计和超显微镜的原理
2020/9/21
4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原因分析 光束投射到分散系统,可发生吸收、反射、散射 或透过。入射光频率与分子固有频率相同,吸收;光束与系统无生 任何作用,透过;入射光波长小于分散粒子尺寸,反射;入射光波 长大于分散相粒子尺寸,散射。可见光波长400nm~760nm,大于 胶体粒子尺寸(1nm~100nm),散射
散射光又称乳光。乳光的强度,可用雷利公式计算
——定义 粒子受重力作用下沉的过程称为沉降(sedimentation)。
胶体分散相粒子受两种不同作用力:一是沉降:在重力场的作用下 沉至底部;二是布朗运动产生的扩散:力图使粒子趋于均匀分布。 扩散速率等于沉降速率,系统达沉降平衡

胶体PPT教学课件

胶体PPT教学课件
分类
根据分散质的不同,胶体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高分 子胶体等;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水性胶体、非水性胶 体等。
胶体的基本性质
光学性质
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 此对光线具有强烈的散射作用,呈 现出独特的丁达尔效应。
电学性质
胶体粒子具有双电层结构,具有电 动电位,因此具有电泳现象和电渗 现象。
聚集是胶体的重要性质之 一,可以通过电泳、沉降 等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胶体在新材料领 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纳米材料 、复合材料等。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胶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 阔,如药物传递、基因治疗等。
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胶体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值得 期待,如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制备与加工方法
目前胶体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方法尚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 完善。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新材料设计
智能化与功能化
通过研发新的胶体材料,提高胶体的稳定性 和相容性,拓展其应用领域。
利用胶体的特性,开发具有智能化和功能化 的胶体材料,如响应性胶体、光热胶体等。
绿色环保
交叉学科合作
采用环保、可持续的原料和方法制备胶体材 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再通过物理手段如超声、高压等,使药物颗粒分散在分 散介质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溶解法
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搅拌、超声等物理方法,使药物分子分散 在溶剂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化学法
聚合反应
利用单体在聚合反应中形成的聚合物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
离子反应
利用离子反应生成的离子颗粒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外观
直径 分 能否透 散 过滤纸 质 粒 能否透 子 过半透

典型实例
<1nm

1nm~100nm


不能
食盐水、 Fe(OH)3 胶体、
碘酒
淀粉溶液
>100nm
不能
不能
泥水
二、 胶体的制备 1、高分子化合物溶于水:
如制淀粉胶体
2、聚集法: 利用化学反应所生成的难溶物 凝聚成胶粒而制得胶体的方法
高一年级 化学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前 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后者起容 纳分散质的作用叫分散剂。
2、分类
(1)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分
类标准,共分为__9__种分散系:
通过渗析可以达到净化、精制胶体 的目的。医院里通过渗析,除去肾炎病 人血液中毒素,称为透析。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胶体的性质及制备课件

胶体的性质及制备课件

环境治理
利用胶体稳定性进行水处 理,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
食品工业
利用胶体稳定性改善食品 口感和质地,提高食品品 质。
04
胶体的表征技术
光学表征技术
1 2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胶体颗粒的形貌和大小。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用于观察胶体颗粒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布和排列 。
3
光散射技术
可以长期稳定存在。
胶体的应用领域
化学工业
胶体在化学工业中广泛应用于颜 料、涂料、墨水、黏合剂等领域

环境科学
胶体在环境科学中可用于土壤改良 、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
生物医学
胶体在生物医学中可用于药物传递 、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02
胶体的制备方法
物理制备方法
研磨法
将固体物质研磨成细粉,再通过分散 剂分散成胶体。
植物提取法
利用植物提取物制备胶体,如从植物 中提取出的果胶、树胶等物质可形成 胶体。
03
胶体的稳定性与破坏
胶体的稳定性
胶体的稳定性取决于其颗粒大小和电荷分布
胶体颗粒较小且带有相同电荷,使其相互排斥,不易聚集。
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温度、压力、电解质浓度等。
胶体稳定性与溶液稳定性比较
胶体稳定性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破坏。
胶体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如明胶、果胶等,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 、质地和稳定性。
食品包装
胶体可以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制备,提高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和机 械强度。
食品加工
胶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增稠、乳化和稳定等作 用。
其他领域的应用
石油工业

[化学]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化学]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1、渗析 渗析是利用羊皮纸或由火棉胶制成的半透膜,将 溶胶与纯分散介质隔开。 膜的孔隙很小,它仅能让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而 胶粒不能通过。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渗析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电渗析:为了加快渗析 速度,在装有溶胶的半
透膜两侧外加一个电场,使多余的电解质离子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三、凝聚法原理 物质在凝聚过程中,溶胶制备的核心问题是:
决定粒子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控制哪些因素可以获得一定分散度的溶胶?
研究认为,由溶液中析出胶粒的过程,与结晶过 程相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晶核 形成,第二个阶段是晶体的成长。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2、凝聚法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分子或离子聚集成胶体粒子 的方法叫凝聚法。 凝聚法原则上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然后 从此溶液中沉淀出胶体分散度大小的物质。 按照过饱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凝聚法又可分为化 学法和物理法两大类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物理凝聚法 更换溶剂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显 著差别来制备溶胶,且两种溶剂要能完全互溶。 例1.松香易溶于乙醇而难溶于水,将松香的乙醇 溶液滴入水中可制备松香的水溶胶 。 例2.将硫的丙酮溶液滴入90℃左右的热水中,丙 酮蒸发后,可得硫的水溶胶。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更换溶剂法
2.1 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蒸气骤冷法
例如,将汞的蒸气通入冷水中就可以得到汞的水溶胶。
罗金斯基等人利用左边的装置, 制备碱金属的苯溶胶。
先将体系抽真空,然后适当加热 管2和管4,使钠和苯的蒸气同时 在管5 外壁凝聚。除去管5中的 液氮,凝聚在外壁的混合蒸气融 化,在管3中获得钠的苯溶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03.2021
2
12.7.2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1.丁达尔(Tyndall)效应
——现象 暗室里,一束光投射到胶体系统,在与入射光垂直的 方向上,可观察到一个发亮的光锥,称丁达尔效应
——原因分析 光束投射到分散系统,可发生吸收、反射、散射 或透过。入射光频率与分子固有频率相同,吸收;光束与系统无生 任何作用,透过;入射光波长小于分散粒子尺寸,反射;入射光波 长大于分散相粒子尺寸,散射。可见光波长400nm~760nm,大于 胶体粒子尺寸(1nm~100nm),散射
§12.7 胶体系统的制备和性质
12.7.1 胶体系统的制备
●原理 胶体分散度大于粗分散系统,小于真溶液。胶体制备总
体可分为将粗分散系统分散,或将溶液中的溶质凝聚两种方法
分散法
凝聚法
粗分散系统
胶体系统
分子分散系统
>100nm 大变小 100~1nm 小变大 <1nm
1.分散法
(1)胶体磨
(2)气流粉碎机(又称喷射磨)
SiO2十H2O==H2SiO3==HSiO3-十H+==SiO32-十2H+
(3)晶格取代 粘土A13+或Si4+部分被Mg2+或Ca2+取代带负电
08.03.2021
8
作业 P639 13,14
08.03.2021
9
3. 扩散双电层理论
●平板双电层理论简介 1879年,亥姆霍兹(Helmholtz) ●扩散双电层理论 1909古依(Gouy),1924斯特恩(Stern)
(2)电渗(electro-osmosis)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分散介质朝着 与粒子相反方向运动的现象
●公式 亥姆霍兹:带电粒子电泳或电渗速度u与电势梯度E关系
u r E 4
式中r及分别为分质的介电常数及粘度,为电势差,称动电势
或08电.03.势202。1 粒子表面带正电,为正,反之为负
7
●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 带电胶粒或液体快速移动时,两端产生 的电势差,称为沉降电势和流动电势
0 滑动面 电势
紧密层 扩散层
(1)胶核表面因吸附或其它原因带某种电荷,表面与介质本体零
电点处的电势差即为热力学电势0
(2)介质中等量反离子受静电引力和热运动相反作用影响,分布 于两层,一部分紧密层,余下的于扩散层。扩散层的厚度与其中反 离子的数量呈顺变关系
(08.033).202紧1 密层与粒子一道运动,滑动面在紧密、扩散层接界处 10
——贝林(Perrin)公式 粒子浓度随高度而变化的分布定律
lnC2 C1
M RTg10h2h1
式中,C1及C2为高度h1和h2截面粒子浓度;及0为粒子及介质的密
度;M为粒子的摩尔质量;R为摩尔气体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
应用 不受粒子形状限制,要求粒子大小相等。对多级分散,可 分别计算大小不等粒子的分布。分散系统常含大小不等粒子,平衡 时粒子愈大,浓度梯度也愈大。
向夹角;L为观察者与散射中心距离
●讨论
(1)IV2 鉴别分散系统种类
(2) I1/4 白光照溶胶,入射光垂直方向呈淡蓝色,透过光橙红色
(3)分散相与介质的折射率相差愈大,散射光愈强。区别高分子溶液 与溶胶。纯气、液态物质的乳光主要由于密度的涨落
(4)IC 散射光强度与粒子的数浓度成正比。I1/I2=C1/C2,浊度 计和超显微镜的原理
称为扩散(diffusion)。对胶体系统,分散相的粒子总是由浓度较高处 向浓度较低处扩散
3. 沉降与沉降平衡
08.03.2021
5
——定义 粒子受重力作用下沉的过程称为沉降(sedimentation)。
胶体分散相粒子受两种不同作用力:一是沉降:在重力场的作用下 沉至底部;二是布朗运动产生的扩散:力图使粒子趋于均匀分布。 扩散速率等于沉降速率,系统达沉降平衡
●电动(动电)现象 电泳、电渗、沉降电势、流动电势统称电 动现象
2. 胶粒带电的原因
(1)离子吸附 规律:组成胶核的离子(或能与胶核组成离子形 成不溶物的离子)被优先吸附。例,AgNO3与KI反应制备AgI溶胶, AgNO3过量,胶粒优先吸附Ag+带正电;KI过量时,带负电
(2)电离作用 固体可电离基团可在介质中电离带电。例硅溶胶 带负电
08.03.2021
4
12.7.3 胶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1. 布朗运动 1827年,Brown
——现象 线度小于4×10-6m的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皆呈现永不停 止、杂乱无章的运动,称布朗运动 ——成因 分散介质分子热运动不停撞击分散相的粒子的结果 ——意义 引起扩散;证明了分子运动论的正确性
2. 扩散 有浓度梯度时,粒子因热运动发生宏观定向迁移现象,
(4)滑动面处与介质本体零电点处的电势差称动电势,或电势。
胶粒与介质相对运动时才表现。该电势是固体表面电荷被紧密层中
的反离子中和了一部分之后余下的,必然0
(5)外加电解质对电势的影响 可将更多的电势0无影响。电解 质浓度足够大,可使电势为零。此时相应的状态,称等电态。等
0(83.0)3电.202弧1 法
1
2. 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例,TiCl4(aq)+2H2O(g)== TiO2(s)+4HCl(aq)
3. 溶胶的净化
——目的 除去过量电解质,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方法 渗析法。原理: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电解质 可透过。外电场作用下,可加速正、负离子定向渗透的速度,称 电渗析
注意 沉降与扩散速率皆很慢,要达沉降平衡,需很长时间
08.03.2021
6
12.7.4 胶体系统的电学性质
1. 电动现象(electrokinetic phenomena)
(1)电泳(electrophoresis)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 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实验证明,胶粒电泳速度与离子移动速度几乎有相等的数量级。 胶粒质量为离子的1000倍,胶粒所带电量相当多
散射光又称乳光。乳光的强度,可用雷利公式计算
2. 雷利公式 1871(Rayleigh)
08.0●3.20形21 式
3
I922V 4L22Cnn22 2nn0 20 221co2sI0
式中,I0及为入射光强度及波长;V为单个粒子体积;C为单位体
积粒子数;n及n0为分散相及介质折射率;为观察方向与入射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