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评价

合集下载

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人物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本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但现在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却是,以往基本受到否定的封建统治者都被大加赞扬,而原本被肯定的历史人物则受到批评和责难,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人认为,西太后不是顽固的守旧派。

她渴望着中国的繁荣与昌盛。

她同情、支持有利于中国富强与发展的改革。

而戊戌变法的失败,根本原因也不是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扼杀,而是因为维新派的过激。

谭嗣同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激进主义的始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称赞西太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是足可称为文化精英的杰出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曾被认为是近代军阀的鼻祖,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妥协媚外的卖国贼。

但现在有的文章又把他赞为“一代伟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者。

他的对外妥协,被视为不顾个人屈辱而为国宣劳的爱国情怀;他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是阻止了中国向黑暗中世纪的倒退;在他及湘军将领身上,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人格美。

相反,洪秀全及其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则被指责为背离了民族的利益,造成了文化的断裂。

对于袁世凯的新评价,也是前所未有的。

有人认为,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其积极作用是他人所无法替代的。

其就任总统和所实行的内外政策,也都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的。

甚至对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和复辟帝制,也有学者表示了理解。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则受到研究者的种种批评,认为孙中山的主张根本不合国情,其活动导致了民初的社会动荡、高潮迭起。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中出现的这一趋势,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进行全面翻案,是不科学的。

纠正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片面性是必要的,但要防止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

建国后,史学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近代封建统治者的罪行进行了批判,其间固然有某些把握不准和过火的地方,但大方向基本上是正确的。

其次,应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1、《孙中山传》以丰富的史料为事础,记录了孙中山的一生活:“贫困的农家子”、在黑暗中探索、从“医人”到“医国”、创建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宋庆龄的结合等。

孙中山结束了一个时代。

孙中山开创了一个时代。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

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

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周恩来传》是2011年7月1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迪克·威尔逊。

该书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

该书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3、《曾国藩》是唐浩明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结合史实,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国藩毁誉参半的人生历程,发人深思。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一)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

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与人物的考察与评价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与人物的考察与评价

高一历史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与人物的考察与评价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迅猛、最具有变革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涌现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本文将考察并评价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与人物。

一、戊戌变法与康有为戊戌变法发生在清朝晚期,以改革振兴国家为目标。

此次变法由康有为等人主导,力图实施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

然而,因殖民地压力和保守势力的反对,该变法未能成功。

康有为作为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提出了大胆的改革方案,但最终未能实现他的理想,不过他对后来的政治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辛亥革命与孙中山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孙中山作为革命的领导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主张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他的理论为中国近代史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指导,对推翻旧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三、五四运动与胡适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爱国运动。

胡适是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传统和帝制统治。

胡适的思想影响了许多年轻人,对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青年的觉醒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如农村包围城市、阶级斗争等,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五、抗日战争与蒋介石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民族解放战争。

蒋介石是中国国民党的领导者,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在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战略失误,中国国内仍面临着许多问题,这导致了日本侵略者的一度占领。

评价中西近代历史人物

评价中西近代历史人物

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的民族,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始终坚持爱国理念。

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得不到实行! 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但在这个时期,仍出现一些民族英雄,林则徐是其中一位,受命于危难之际。

曾国藩曾国藩作为封建士大夫,一方面他为挽救清王朝立下了巨大的功绩,对封建传统文化持保守态度;另一方面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他,已经觉察到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步伐,中国已经不再是所谓的高不可攀、强不可敌的“天朝上国”。

他深知要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必须开眼看世界,就必须是中国强大起来。

于是他萌生了推行洋务的思想,并成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曾国藩之于晚清史的作用和地位曾国藩是晚清史上的的著名人物, 他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立下赫赫功绩,《清史稿》这样称赞他说:“中兴以来, 一人而已。

”毛泽东也曾如是赞许曾国藩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近代历史人物评价800字

近代历史人物评价800字

近代历史人物评价800字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始于清
朝嘉庆年间,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虽然
他的人生经历跨越了许多朝代,但在他一生中,他对中国历史留下的
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

李鸿章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通晓外语,善于交际,
并善于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来为国家谋利益。

他在政治奉献方面的
成就有目共睹,作为一位实用主义者,他深知国家的当前所需,不仅
关注政治经济问题,更立志于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为民生献策,力
求改善国家的现状。

他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也为国家尽了最大的力量,捍卫了国家的利益。

他的外交成就同样值得称赞,尤其是他的处理“香港问题”和
“台湾问题”的策略,让中国得到了海外文化和贸易的发展空间。

此外,他打通了与西方国家的联系,也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做出
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成为了一些人的批评对象。

有人认为他在
签订《马关条约》等一些对中国不利的条约时,太过快意,粗心大意,失去了对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但是,毫无疑问,他为国效力的决心和
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他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而奋斗终身,这种
决心和努力明显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总的来说,李鸿章是一个有着丰富才华和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的
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比较传奇,事业有高有低,但是他无愧于中国历
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功绩和成就将会被永久铭记。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前言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贡献为世人瞩目。

本文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进行传记和评价,探讨他们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一、孙中山(1866-1925)1. 传记孙中山,字逸仙,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

他以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者而闻名于世。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 评价•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他主张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提倡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价值观,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

他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的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树立了目标。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先驱。

他致力于统一中国,提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口号,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毛泽东(1893-1976)1. 传记毛泽东,字润之,祖籍湖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决策,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评价•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革命。

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保障。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策略。

这种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根据地,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他的错误判断和决策,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死亡和社会动荡,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大灾难。

三、邓小平(1904-1997)1. 传记邓小平,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中国踏上现代化的道路。

2. 评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800字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800字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800字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几位中国近代史人物进行评价。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倡导国民革命,致力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民主革命的伟大领袖”。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领导人。

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群众路线等,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毛泽东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也存在一些争议,他的领导风格和决策在历史上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领袖。

他领导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中国大部分领土。

然而,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些决策和行动备受争议,他的内战策略以及对共产党的镇压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尽管如此,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忽视,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以上是对中国近代史上几位重要人物的评价。

这些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当然,对于这些人物的评价,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议,需要我们在研究和讨论中进行深入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伤心史,肠断史,充满了血泪与屈辱。

从1840年第一次
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败史、赔款史、割地史。

我们败于英国,败于法国,败于英法,败于日本,败于八国联军。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 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次年,授湖广总督。

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

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
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

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
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评价一个人,中国人一向的定论与百年以来的世界舆论截然不同,有人对李鸿间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锐的手腕。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像李鸿章生成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样的人是很容易同时也是很艰难的事情,但无疑的是,李鸿章肯定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地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在晚清权臣中,李鸿章是最具洞察力的。

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

在1865年、1872年和187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折中,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

这才有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

李鸿章认为日本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这一点对当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警醒的价值。

当然,如果把政策的重点完全放在海防上,也不一定能够战胜日本。

毕竟,经过明治维新而走上现代国家之路的日本,无论在体制上、经济上、战略上,还是军备上,都已经甩开清朝甚远。

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李鸿章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中,处于既不能得罪洋人又要忠于朝廷的夹缝中,处于实际上是“弱国外交”的尴尬境地,虽小心翼翼,东补西贴,如履薄冰,然终未能挽救晚清大厦于将倾。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
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 7)中进士。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最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在19 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但是,我认为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他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中,处于既不能得罪洋人又要忠于朝廷的夹缝中,处于实际上是“弱国外交”的尴尬境地,虽小心翼翼,东补西贴,然终未能挽救晚清大厦于将倾。

但无疑的是,李鸿章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是十九世纪,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