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文详解

合集下载

六字诀——人体经络运行图

六字诀——人体经络运行图

六字诀——⼈体经络运⾏图1.练六字诀前要尽量放松,排除思想杂念。

⼊静的深⼀点,练六字诀的⽓感就强⼀点。

刚学者放松⼊静时间可以长⼀点,可以多站⼀会。

2.呼吸要深长缓慢。

读字的时候,声⾳要长。

但不要憋⽓,慢慢练习,可以慢慢加长。

3.呼⽓读字时要注意提肛。

这⼀点很重要,可以助⽓上⾏。

六字诀起效会更明显。

4.要注意以意领⽓。

马⽼说的那样,吸⽆意,呼有意。

意念要似有似⽆,不可⽤意太深。

加意念⽐不加意念效果好很多的。

5.六字诀6个字要⼀起练。

不能单单就练⼀个字。

练完⼀遍后,在加练⼀个或⼏个字是可以的。

不太懂中医的相⽣相克等道理的,最好6个字全练。

6.练六字诀要知道经络的⾛⾏。

(经络是左右对称)(1).嘘(xu)发⾳:嘘(xu)读需。

经络从⾜厥阴肝经到⼿太阴肺经。

(2)呵发⾳:呵(ke)读科经络从⾜太阴脾经到⼿少阴⼼经。

(3)呼发⾳:呼(hu)读忽。

经络从⾜太阴脾经到⼿少阴⼼经。

(4)呬发⾳:呬字从俗读四;正⾳为戏,五⾳配商,读如夏,声短⽓长。

经络从⾜厥阴肝经到⼿太阴肺经。

(5)吹发⾳:吹(chui)读炊。

经络从⾜少阴肾经到⼿厥阴⼼包经。

(6).嘻经络从⾜少阳胆经到⼿少阳三嘻(xi)读希焦经。

发⾳:7.嘘(xu) 练嘘时,就象马礼堂⽼师说的要怒⽬。

就是读嘘时,眼睛慢慢睁⼤。

⽓吐尽时,眼睛睁的最⼤。

我⾃⼰的感受是,练嘘时⽓从眼睛出来,练完后,眼睛很舒服很舒服。

8.练完六字诀。

我⾃⼰的感受是,把⽓收到丹⽥,可以做三次或多次调息。

再双⼿按住丹⽥,静养⼀会。

9.练六字诀的时间。

除刚吃完饭,⼀般什么时间都可以。

练⽓功的都知道⼦时是最好的练功时间,即23:00到1:00。

我经过⾃⼰的实践感觉⼦时练六字诀的确⽓感挺好的。

⽽且六字诀还可以治疗失眠,晚上睡不着,练上⼏遍六字诀就可以睡着了。

我⾃⼰的体会是睡前和早上刚起来时练六字诀效果都挺好的。

那时也⽐较容易⼊静。

功友分享真实的练功经历,告诉你练六字诀能给你带来哪些好处“体验⾛⽕⼊魔”与马礼堂养⽓功的神奇养⽓功治愈了结膜炎、⼲眼症⼀位太极世家的分享:六字决的妙处肝病区案例马礼堂六字诀对肝囊肿治疗从肝癌⼀步之遥转为肝硬化六字诀肝病的克星胃病区案例胃病——六字诀攻克肺病区六字决肺癌的克星六字诀——治愈肺⽓肿体虚从多家医院治疗⽆效到认识六字诀⼋年之病,获得新⽣从'半条命'到精神焕发。

六字诀

六字诀

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一套简单易学、功效显著、风格独特、极具气功特色的健身气功功法。

它是以呼吸吐纳为主,同时配合嘘(xū)、呵(hē)、呼(hū)、呬(sī)、吹(c h uī)、嘻(xī)六种独特的吐音方法,并辅助以相应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人体五大系统以及三焦乃至全身的气脉运行,进而达到柔筋健骨、强壮脏腑、调节心理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目的。

随着健身气功的逐渐普及,健身气功?六字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但是,由于六字诀功法动作简单,而且每个动作还要重复3-6次,初学者和不熟悉此功法的人难免会觉得有点枯燥乏味。

其实习练者只要能够从形、声、气、神、韵四个方面来逐步提高,慢慢就能体会到六字诀丰富的内涵和恬静韵味,功法演练起来就会显得形、气、神、韵兼备而独具气功特色。

一、形——姿势动作1. 动作要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圆转如意,好似行云流水、婉转连绵,有如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体现气功独特的宁静与柔和之美。

2. 功法要求所有动作特别是肘关节和膝关节要尽量放松,尤其不能影响呼吸吐纳和吐气发声匀、细、柔、长的基本要求。

3. 功法动作的起、承、转、合,呼吸气机的升、降、开、合,甚至意念的守、养、观、照都是以肚脐为中心,这一点从外形的动作来看尤为突出,很多动作都要求两手与肚脐相平,特别是两手掌心的“劳宫穴”要与肚脐相平。

二、声——读音、口型、气息、发声1. 读音、口型与气息是健身气功?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同时也是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核心、难点和重点。

根据气功、中医、音韵学等相关文献和专家的考证和研究,证明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都是“口”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是人的六种特定状态。

以“嘘字诀”为例:我们在刚刚结束一个非常有压力的工作之后,会本能地长“嘘——”一口气,这样可以疏解胸中的郁闷,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

而这时如果只是用普通话或者汉语拼音的方式读一个“嘘”字,就很难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因为只有在特定的状态下,特定的读音、口型和气息,才能起到特定作用,六字诀也同此理。

【视频】养生气功六字诀:呬、呵、呼、嘘、吹、嘻~

【视频】养生气功六字诀:呬、呵、呼、嘘、吹、嘻~

【视频】养生气功六字诀:呬、呵、呼、嘘、吹、嘻~《养生气功六字诀》【视频时长约49分钟】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文献记载: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功法详解: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4.4.1课时26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动作分解呼呬

4.4.1课时26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动作分解呼呬
功理与作用 1.中医认为,“呼”字诀与脾脏相应。口吐“呼”字具有泄岀脾胃之浊气、 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 2.通过两掌与肚脐之间的开合,外导内行,使整个腹腔形成较大幅度的舒 缩运动,具有促进肠胃蠕动、健 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
第四式咽(Si)字诀
动作要点
1.“咽”字吐气法:“明”字音si,为齿音。发声吐气时,上下门牙对齐, 留有狭缝,舌尖轻抵下齿,气从齿间呼出体外 (图13-5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作要点
第三式呼(hii )字诀 1.“呼”字吐气法:“呼”音届,为喉首,发声吐气时,舌两侧上卷,口唇 撮圆,气从喉出后,在口腔中 形成一股中间气流,经撮圆的口唇呼出体外 2.两掌向肚脐方向收拢时吸气,两掌向外展开时口吐“呼”字音
易犯错误 两掌外开时挺腰凸腹。
纠正方法 两掌外开时,身体后坐,臂掌外撑,手腰运动方向相反。
2.推掌时,呼气,口吐“咽”字音;两掌外旋腕,指尖相对,缓缓收拢时 鼻吸气。
易犯错误 1.立掌、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同时完成。 2.藏头缩项时头后仰。
纠正方法 1.先立掌肩前,后展肩扩胸,再藏头缩项。以上动作要依次完成。 2.藏头缩项时,下類略内收。
功理与作用
1.中医认为,“咽”字诀与肺相应。口吐“咽”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
2.通过展肩扩胸、藏头缩项的锻炼,使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气布满胸腔,同时小腹内收,使丹田之气也上升到胸中。先 天、后天二气在胸中会合,具有锻炼 肺的呼吸功能,促进气血在肺内的充分融和与气体交换的作用。
3.立掌展肩与松肩推掌,可以刺激颈项、肩背部周围的穴位,并能有效地解除颈、肩、背部的肌肉和关节疲劳,防治 颈椎病、肩周炎和背部肌肉劳损等病症。

健身气功六字诀

健身气功六字诀

健身气功•六字诀导引动作归纳2011-09-29 10:15:0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六字诀导引动作归纳文/ 丁秋波结合自己的习练体会,我把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导引动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对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有所帮助和启发。

目光角度。

在《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说明”十分精练的4千多个文字中,“目视”两字一共出现了44处,由此说明六字诀对目光运用的重视程度。

根据44处对目光要求,笔者将其归纳为四句话:一左一右一掌心,吐嘘两目渐圆睁(嘘字诀吐“嘘”时目视左、右掌伸出方向,呵字诀“捧掌”时目视掌心,吐“嘘”时两目还要渐渐圆睁);两前两掌两前上,其余都看前下方(起势“上托”和呬字诀“两掌前推”是目视前方,呵字诀“插掌”和嘻字诀“转掌”是目视两掌,呬字诀“藏头缩项”和嘻字诀“外开”是目视前上方;其余都看前下方,即除了上述四句话中3个“一”、3个“两”共9处,再加上5处重复的共14处外,其余30处都是“目视前下方”)。

掌指高度。

掌指高度概括为两句话:“三肩两乳一下颏,其他全都与脐高。

”即嘘字诀“穿掌”、呵字诀“转掌”和嘻字诀“收回”三个动作都是与肩同高,起势“上托”和呬字诀“上托”两个动作都与两乳同高,呵字诀“起身”中指与下颏同高;其他很多动作都是要求与肚脐同高。

在《健身气功•六字诀》“动作说明”中一共出现了18处“肚脐”,其中包括“至肚脐”2处、“至肚脐前”6处、“轻覆肚脐”2处、“对肚脐”1处、“与脐平”2处、“与肚脐相平”1处、“向肚脐方向”3处、“以肚脐为中心”1处。

另外,出现的“丹田之气”(第71页)也是指肚脐部位;吹字诀的“轻抚腹部”、呵字诀的“于腹前成‘捧掌’”也是在肚脐部位,并与肚脐同高。

动作角度。

动作角度归纳为两句话:“两个90度,六个45度”。

两个90度是指嘘字诀“穿掌”身体转90度,同时手臂与背成90度。

6个45度是指呵字诀“插掌”是向前下约45度方向插出,呵字诀“拨掌”和呼字诀“外开”都是向侧前方45度方向运动,嘻字诀“外开”是大臂与小臂成45度,呬字诀“藏头缩项”和嘻字诀“外开”都是目视前上方45度。

六字诀功法解读

六字诀功法解读

六字诀功法解读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现代流传的各种六字诀功法,例如养生功六字诀、马家气功六字诀、大雁六字诀、六字真言、八卦气功呼吸八法、五行掌等。

在创编过程中,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六字诀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了临床观察。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通经活络的六字诀之六字诀的动作和功理

通经活络的六字诀之六字诀的动作和功理

通经活络的六字诀之六字诀的动作和功理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疏通与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达到健身的功效。

六字诀的作用之一就是舒通经络,调整气血,所以在学习中必需熟习有关经络。

人体的五脏六腑各有自己的经脉,这些经脉在人体上是对称存在的,称之为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中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循环无端。

因此,用意念导引气血,使之在经络渠道中畅旺地运行,达到通瘀、导滞、散毒、解结。

通过练功,内气充盈,气行则血行,内气能够有力地推动血液在经络中运行,则自然能使经络通畅。

六字诀治病的机理,就在于此。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嘘字功平肝气(发嘘音时上腹部二侧下肋区产生共振)(1)发音方法:嘘字音xū,属牙音。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

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如开会时提醒别人不要讲说,齿微张口唇撮圆前伸并且放松,像吹蜡烛似的,同时食指竖在嘴前,发出“嘘”声音的样子,体会气息从两嘴中间呼出体外。

此时的舌和齿就是嘘字诀要求的位置。

然后在此口型的基础上,面带微笑,嘴角后引,再发出“嘘”声音,食指竖在嘴前无气息流动感,体会气息从两嘴角呼出体外。

这时的口型是嘘字诀的基本口型。

体会发“嘘”音的气息流动为: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经过两嘴角而呼出体外。

(2)意念导引六字诀养生法为吐纳法,中心内容是通过呼吸吐纳,吐出脏腑之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引地阴上升以养血,吸天阳下降以养气,从而使脏腑功能协调一致,人体气血充盈,经络畅通,健康无病。

吸气时意念路径:以意循经领气,意念从大趾背大敦穴,吸入天地精华之气,向上沿着足背内侧(太冲)、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绕阴部,至小腹、夹胃旁边,进入肝脏(在肝脏部位稍稍停留),以滋养肝脏。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六字诀教学视频张明亮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六字诀教学视频张明亮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六字诀教学视频张明亮张明亮,男,汉族,山西太原人。

国际著名健身气功专家、中医及养生专家、峨眉丹医养生学第十四代传人、中医新九针疗法学术继承人、北京黄亭中医药研究院创办人与院长。

六字诀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功法特点: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图文详解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健身气功六字诀口令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

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

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着,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着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

唐代着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着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

…”《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

”《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

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

《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

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

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

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

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功协会及部分地区医疗部门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

着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大师马礼堂老先生(1903~1989年,原名马步周)也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为人疗病的亲身实践,创编了自己的养气功六字诀,并在晚年致力于养气功六字诀的推广,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影响很大。

直到今天,自发地习练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的人仍然数不胜数。

六字决的练法有很多种,目前最流行的有三种: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六字决”,马礼堂创编的“马礼堂养气功六字决”及根据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而创编的“孙思邈六字决”。

一、起势1、预备势: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微闭,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

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

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2、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内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功态。

二、嘘字功调治肝胆1、发音:嘘,音虚(Xū),为牙音。

口型为两唇微合,嘴角后引,舌后部稍抬起,上下槽牙间有微缝,槽牙与舌头两边也留有微缝,呼气吐字时,气主要从上下槽牙的两边与舌头的缝隙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槽牙处。

气流振动源是指呼气发音(吐字)时气流遇到阻击而产生振动的部位。

气流在此产生的振动会向外及向内传导,向内传导时某些口型的发音会使某一脏器产生共振。

如按照上述口型发音时气流在上下槽牙两边产生的振动会引起肝脏产生共振,并激发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促进肝脏及肝经气血运行,排出病气、吸纳真气,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出声(声带不振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为单纯振动,我们可将这种振动称为清音;但在吐字出声时,由于声带首先产生振动,然后才是如上所说的气流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实际产生的是混合振动,因而古人将出声时的发音称为浊音。

对于浊音的效果古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浊音的作用重在泻,清音的作用重在补。

吐字发声时会需要更强的气流来带动声带,更强的气流会加大排泻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浊音的效果不如清音,因而主张练习六字诀宜用清音,即吐字不发声。

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发声时更容易体会得到,因为这时没有声带振动的干扰。

练习发音时细心体会气流振动源有助于矫正口型和发音准确。

《六字气诀(六字真言)》(见附录五)将气流振动源称为发音着力点,要求在练习六字气诀时也要细心体会发音着力点。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微屈膝下蹲,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手指自然伸直。

然后两脚大趾抓地,吐气发嘘字,两眼圆睁,两手上提至胸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趾甲后内侧进入肝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肝脏。

继续呼气吐字,两臂向上及左右展开,两手伸直,肝及肝经中的病气随两手展开之势向外排出;呼气尽,闭眼,缓缓吸气,两臂内收,两手向下捋胸部至小腹部,再两臂自然下垂,微屈膝下蹲,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

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

收势自两臂自然下垂后,两手收回脐部,抱太极按于肚脐,稍事休息。

呼吸自然,也可意守丹田,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可做六次呼吸后,再练下一字。

4、动作特点:肝属木,喜升发、条达,故嘘字功动作向上、舒展。

5、作用:嘘字功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目疾、胸胁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并可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

三、呵字功养心降火1、发音:呵,音喝(Hē),为舌音。

口型为两唇张开,舌尖抵两齿,舌体抬起,呼气吐字时气从上腭和舌面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舌根部。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呼气,屈膝下蹲,两掌外分、再靠拢(两掌小指、无名指相靠),掌心向上呈捧掌(如捧物状),两掌高约与肚脐相平。

再吸气,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曲肘,两掌捧至胸前。

接着两掌转成掌心向内,指尖向上,两中指尖约与下颏同高,再两肘外展至约与肩同高,两掌内翻,掌指朝下,指背相靠。

然后两掌缓缓下插,同时吐气发呵字。

两掌下插至约与肚脐平时微屈膝下蹲,吸气,旋掌使掌心向上,同时两掌外分,再收回腰间。

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

收势自两手下按、外分后收至脐前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心属火,因心火宜降不宜升,且手少阴心经出于心中而下行,故呵字功的特点是两手捧掌上提至胸后即翻掌下按,使心肾相交,心火下降温补肾水。

5、作用:呵字功降心火,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等心经疾患。

四、呼字功调整脾胃1、发音:呼,音乎(Hū),为喉音。

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体放在中央稍微下沉,呼气吐字时气流从喉部经撮圆的唇部呼出。

2、气流振动源:在喉部。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下落置于两腿前,手心向内。

然后两脚大趾抓地,起身呼气发呼音,两手上提至腹上部(脾),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端进入脾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脾脏。

然后左手缓缓上举至头顶,用力上举,右手下按附应(注意力始终在左手),脾中病气随两手上举下按而排出;而后舌抵上腭吸气,左手下落、右手上提至腹部,同时翻掌心向上。

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腿前,手心向内。

然后吐字起身,两手上提,再右手上举、左手下按附应,要领与前相同,只是两手上举下按方向相反。

如此左右交替练习,共做六次。

做完后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因脾气宜升不宜降,胃气宜降不宜升,而脾气升为主导,脾气升则胃气降,故呼字功的特点是一手用力上举,一手下按附应。

5、作用: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五、呬字功润肺化痰1、发音:呬,普通话读音为戏,俗音读丝,粤语读嘿,吴语读戏,唐韵也读戏,六字诀标准读音(正宗读音)为戏,本六字诀读为戏(Xì),为齿音。

口型为两唇和牙齿稍微张开,舌抵下腭,呼气吐字时气从门牙缝隙间吐出。

呬为六字诀中唯一一个降调发音的字,因练六字诀呼气发音要拉长,故练习时呬发戏音时实际发出的音介于戏和谢之间,所以有的六字诀认为呬发谢音。

谢音、丝音也为齿音,故发谢音、丝音对肺也有保健治疗作用。

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门牙。

注意呼气吐字时两唇和牙齿不能张开太大,否则发出的音不是戏或谢,而是夏,就成喉音而对应五行的土即五脏的脾了,这就不符合六字诀呬为齿音对应肺金的基本原则了。

马礼堂六字诀关于呬的发音,有的资料介绍发夏音,有的资料介绍发谢音,但都要求口要张大或开口张腭,如此实际发出的音都为夏音,视频资料所发的音也为夏音。

读者应以此为鉴,防止发音出错。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腿伸直,两臂上提外展至两臂侧平举,再用力扩胸展臂,两手自然伸直,深吸气;而后呼气发呬音,两臂前摆内收至前平举,两手自然弯曲。

肺及肺经中病气随呼气吐字、摆臂而排出。

再吸气,两臂外展至侧平举。

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

收势自两臂内收至前平举后收回腹前,两手抱太极,稍事休息。

4、动作特点:肺吸入清气而主全身之气,肺气纳入及肺内浊气排出由呼吸完成。

故呬字功的特点是两臂外展扩胸、深吸气以吸入尽可能多的清气,再呼气使肺内浊气从口排出、吐字摆臂使病气沿手太阴肺经从大指末端排出。

5、作用:呬字功可以清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六、吹字功补肾益脑1、发音:吹,音炊(Chuī ),为唇音。

呼气吐字时两唇先稍撮口,舌尖轻抵上齿内侧,再变至轻抵下齿内侧,两唇稍后缩,舌微上翘并微后收。

2、气流振动源:在两唇。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两臂自然伸直移至股后,手心向外,同时屈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