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制备及转移简介

合集下载

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蜂窝状结构材料,拥有极强的导电、导热、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优良特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领域。

一、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机械剥离法石墨烯最早的制备方法之一是机械剥离法。

该方法利用粘性较小的胶带或者放电石墨杆等将石墨中的石墨烯层分离,再用显微镜或者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和鉴定。

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石墨烯材料不仅成本较低,而且结构较为单一。

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对石墨质量要求极高,生产效率很低。

2.氧化-还原法除了机械剥离法外,氧化-还原法也是石墨烯的常用制备方法。

其步骤为,对石墨进行高温氧化处理,得到氧化石墨,然后通过还原反应将其还原得到石墨烯。

这种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对石墨原料的要求较低且可大规模生产。

但是生产出的石墨烯含杂质较多,且其质量受到还原反应条件的限制。

3.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用热解的气相碳源沉积在晶种上。

CVD法是石墨烯的高规模生产的主要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为多晶性,但石墨烯的芯片可达到厘米级别,还可以控制其厚度,并且产生的杂质很少。

此法需要高昂的设备和高温高压等极其苛刻的条件来实现,且实验步骤复杂,但是,这种方法却可以获得高纯石墨烯。

二、石墨烯的应用领域1.电子学领域石墨烯由于其优良的电导性、透明度和受限于电子的高度可调制性,是构筑微型电路和其他电子元件的理想选择。

在电子领域,石墨烯的应用将涉及到传感器、场效应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等领域。

石墨烯电极也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电容器和柔性电路板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生物医学领域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其他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石墨烯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分子探针、药物释放器及其它医疗器械等等。

例如,在药物释放器方面,石墨烯可以帮助精准释放药物、降低药物剂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延长药物释放周期等。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 -回复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 -回复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回复如何制备和转移cvd石墨烯。

第一步:制备cvd石墨烯的原料要制备cvd石墨烯,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原料和设备。

以下是制备cvd石墨烯所需的材料和设备:1. 金属基底:常用的金属基底有铜、镍和钯等。

金属基底需要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和机械稳定性。

在制备cvd石墨烯时,金属基底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帮助在基底上生长石墨烯晶格。

2. 石墨烯前体材料:常用的石墨烯前体材料有甲烷和乙烯等。

这些化学物质经过热解后可以产生碳原子并沉积在金属基底上,形成石墨烯晶格。

3. 反应室:反应室是用于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的设备。

反应室内需要保持高温和低压条件,并通过控制气体流量来调节石墨烯的生长速率和质量。

第二步:cvd石墨烯的制备过程一般来说,将金属基底放置在反应室中,加热到适当的温度(通常是1000-1200摄氏度)。

然后,在反应室中引入石墨烯前体材料和载气(一般为氩气或氢气),并保持适当的压力和流量。

石墨烯前体材料会在金属基底表面热解,产生碳原子,并随后沉积在金属基底上,形成石墨烯晶格。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控制反应室内的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

适当的参数设置可以保障石墨烯的生长质量和速率。

此外,选择合适的石墨烯前体材料和金属基底也会影响石墨烯的质量。

第三步:转移cvd石墨烯cvd石墨烯通常是在金属基底上生长的,但通常并不需要将石墨烯保留在金属上。

因此,转移石墨烯是制备好的石墨烯材料的下一步。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cvd石墨烯的转移:1. 清洗金属基底:在将石墨烯转移到其他基底之前,需要先清洗金属基底。

可以使用溶剂(如乙醇)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

2. 转移膜技术:转移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将石墨烯从金属基底上转移到其他基底上。

这种技术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a. 将粘性材料施加在石墨烯和基底之间,形成一层粘合剂。

b. 轻轻将另一个基底压在粘合剂上,使其黏附在石墨烯上。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 -回复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 -回复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回复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二维结构材料。

它具有极高的导电性、热导率和机械强度,且透明度很高,因此在能源、电子、光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的步骤。

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目前常用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有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液相沉积法和纳米碳颗粒还原法等。

其中,机械剥离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通过机械手段将石墨材料剥离为单层石墨烯。

而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气液相沉积法则可以在大规模制备石墨烯。

2. 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机械剥离法是通过机械手段将石墨材料剥离为单层石墨烯。

首先,选取一段石墨材料,例如石墨矿石或石墨石。

然后,使用胶带将石墨材料粘贴在平滑的固体表面上。

再用另一块胶带迅速撕下,这样会将石墨材料剥离成较薄的层次,重复多次可以得到单层石墨烯。

3.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在高温环境下将气态碳源分解并沉积在基底上制备石墨烯。

首先,将金属基底(如铜、镍等)放入石墨炉中,在高温下预处理金属基底。

然后,在高温下加入适量的碳源气体(如甲烷、乙烯等),使其分解生成碳原子。

这些碳原子会在金属基底表面沉积并形成石墨烯。

4. 化学气液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化学气液相沉积法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石墨氧化物,并通过还原剂还原制备石墨烯。

首先,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石墨氧化物,形成石墨烯预体溶液。

然后,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如乙醇、异丙醇等,使溶液中的石墨氧化物还原为石墨烯。

最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石墨烯分离出来。

5. 石墨烯的转移方法在石墨烯制备完成后,需要将其从基底上转移到目标基底上。

常用的转移方法有胶带法、湿法转移法和干法转移法等。

胶带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将石墨烯暴露在基底上,再用胶带迅速撕下,将石墨烯剥离。

湿法转移法是在石墨烯和目标基底之间涂覆一层水溶性的胶体,如聚酯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然后将水溶液极速蒸发,使石墨烯沉积在目标基底上。

石墨烯生产工艺

石墨烯生产工艺

石墨烯生产工艺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很高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强度,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

石墨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机械剥离法是最早发现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使用粘性剥离带或胶带来从石墨材料上剥离出石墨烯薄片。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简单易行、节约成本,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然而,机械剥离法产量低,无法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氧化还原法是一种利用氧化物的还原反应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首先,通过石墨氧化剂对石墨材料进行氧化处理,生成氧化石墨。

然后,将氧化石墨通过热处理还原为石墨烯。

氧化还原法可以生产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但需要使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进行处理,成本较高。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在金属基片上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来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在金属基片上化学气相沉积一层碳源材料,如甲烷或乙炔。

然后,利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使碳源材料在基片上形成石墨烯层。

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生产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且可以控制石墨烯的厚度和结构。

然而,该方法需要较昂贵的设备和较复杂的工艺流程。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石墨烯生产工艺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工艺被用于改善石墨烯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化学还原法可以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引入还原剂来修复石墨烯的缺陷并改善其导电性。

等离子体刻蚀可以用于剥离石墨烯的基片,使其可以在不同的基片上转移到。

总之,石墨烯的生产工艺多样,每种工艺都有其优缺点。

在实际生产中,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和需求的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对石墨烯应用的不断研究和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高效的石墨烯生产工艺被不断探索和应用。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

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CVD石墨烯的制备与转移引言: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CVD)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可以在金属衬底上快速高效地合成大面积的石墨烯薄膜。

本文将重点介绍CVD石墨烯的制备过程以及转移技术。

一、CVD石墨烯的制备过程1. 基本原理CVD石墨烯的制备是通过在高温环境下使碳源气体分解生成石墨烯,并在金属衬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

常用的碳源气体有甲烷、乙烯等。

在高温条件下,碳源气体分解生成碳原子,然后在金属表面进行扩散和聚合,最终形成石墨烯结构。

2. 制备步骤(1)准备金属衬底:常用的金属衬底有镍、铜等。

首先需要对金属衬底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石墨烯的生长质量。

(2)预处理:将金属衬底放入热处理炉中,在惰性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去除表面氧化物等杂质。

(3)生长条件设置:将处理后的金属衬底放入石墨炉中,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同时,通过注入碳源气体和惰性气氛来控制反应气氛。

(4)生长时间控制:根据需要得到的石墨烯薄膜厚度,控制反应时间。

一般情况下,生长时间越长,石墨烯的厚度越大。

(5)冷却处理:将反应结束后的金属衬底冷却至室温,取出即可得到CVD生长的石墨烯。

二、CVD石墨烯的转移技术将CVD生长的石墨烯从金属衬底上转移到目标衬底上是进行后续器件制备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转移技术有机械剥离法、热释放法和湿法转移法。

1.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最早被采用的一种石墨烯转移技术。

通过在石墨烯上涂覆一层粘性较弱的聚合物,然后用胶带或支撑材料将石墨烯剥离下来,再将其转移到目标衬底上。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对石墨烯的质量和完整性要求较高。

2. 热释放法热释放法通过在金属衬底上生长一层较厚的二硫化钼(MoS2)薄膜,然后通过加热使MoS2与金属衬底分离,从而将石墨烯转移到目标衬底上。

这种方法相对较容易实现,但需要使用高温来实现MoS2与金属衬底的分离。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一层厚的二维结构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导热性、超高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特性,因而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为了实现石墨烯的工业化应用,需要针对其性质进行各种功能化修饰。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以石墨烯为原材料的功能化修饰技术和应用。

一、石墨烯的制备技术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可以分为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还原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和氧化石墨烯还原法等多种方法,其中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应用最为广泛。

机械剥离法是将石墨材料通过力学剥离的方式制备石墨烯。

这种方法成本低廉,制备出的石墨烯品质较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即杂质杂质多,生产成本高。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利用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的催化作用,在高温的条件下将碳源分子分解产生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较好,生产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都要在特定高温高压及真空的条件下进行,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二、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技术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主要是指针对石墨烯表面进行不同的化学修饰,以改变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功能化、掺杂等多种方法。

1. 氧化石墨烯:将石墨烯表面的碳与氧作用结合,形成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的氧化可以在其表面形成和羟基、羧基、酮基等官能团,可以提高石墨烯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响应性,也降低了其电导率。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简单,但是对于石墨烯的电导性能和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2. 还原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可以恢复石墨烯的电学性质。

还原石墨烯还可以在石墨烯表面引入被还原的杂原子,进而实现对石墨烯各种性质的修饰。

3. 功能化石墨烯:通过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和分子可以实现石墨烯的功能化。

功能化的目的是在石墨烯的表表面引入各种化学结构,改变石墨烯的性质,如增强机械性能、改变热学性质等。

常用官能团有COOH、OH、NH2等。

4. 掺杂石墨烯:通过引入异型原子或者化合物到石墨烯中实现对石墨烯的掺杂修饰,进而改变其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磁学性质等。

石墨烯生产工艺流程

石墨烯生产工艺流程

石墨烯生产工艺流程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强度,被认为是未来科技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下面将介绍石墨烯的生产工艺流程。

石墨烯的生产可以通过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氧化还原法等多种方法实现,其中机械剥离法是最早被发现和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机械剥离法利用石墨材料的层状结构,通过在石墨表面撕开石墨层之间的键合力,剥离出单层石墨烯。

首先,选取合适的石墨材料,通常是石墨矿石或石墨粉末。

然后,将石墨材料放置在一个具有粘性的基底上,如胶水、胶带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等。

再加上适当的力度进行剥离,就可以得到单层的石墨烯薄膜。

最后,将石墨烯薄膜转移到目标基底上,如硅片、玻璃片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产量较低,适用于研究和实验室规模的生产。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大规模石墨烯制备方法。

它是通过在具有高温的反应室中,将碳源沉积到基底上,形成石墨烯。

首先,选择适当的碳源物质,如甲烷。

然后,将碳源以一定的流量供给到高温反应室中,一般在1000℃以上。

在高温下,碳源分解生成碳原子,然后通过热解的碳原子重新组合成石墨烯的结构。

最后,将得到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目标基底上。

化学氧化还原法是通过利用化学反应将石墨材料氧化,再将氧化的石墨还原得到石墨烯。

首先,将石墨材料与氧化剂搅拌,使其与石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石墨,例如硫酸和氧化剂混合。

然后,将氧化石墨与还原剂反应,如加热处理或化学还原剂处理,将氧化石墨还原成石墨烯。

最后,将得到的石墨烯转移到目标基底上。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石墨烯生产方法,如气体剥离法、电化学剥离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总而言之,石墨烯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进行剥离、化学反应和基底转移等步骤。

随着石墨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生产要求。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自它的发现以来,人们对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的复合,以及它们的应用。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机械剥离法是通过用胶带剥离石墨矿石表面的石墨层来得到石墨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制备少量的石墨烯。

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将碳源气体(如甲烷)在金属基底上热解,生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大面积的石墨烯,但需要高温和特殊的实验条件。

石墨烯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可以改善其性能,并拓宽其应用范围。

例如,石墨烯与聚合物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这种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柔性显示器和电子设备。

此外,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用于电催化和能源转换。

石墨烯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可用于光学传感和光催化。

除了复合材料,石墨烯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例如,石墨烯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较低的电阻率,使得它成为理想的导电材料。

石墨烯晶体管已被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以提高储能性能。

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的复合材料,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

然而,石墨烯的大规模制备和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石墨烯的制备成本较高,制备方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另一方面,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尽管石墨烯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但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毒性仍然存在争议。

综上所述,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日趋成熟,可以制备大面积和高质量的石墨烯。

与其他材料的复合可以改善石墨烯的性能,拓宽其应用范围。

石墨烯在电子器件、能源储存和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墨烯的制备及转移简介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图1)。

图1石墨烯的制备(a—c)固相法:(a)机械剥离法;
(b)SiC上外延生长;(c)等离子体刻蚀打开CNTs获得石墨烯纳米条带;(d—f)溶液法:(d)液相剥离获得氧化石墨烯片;(e)通过热AFM针尖和激光还原GO;(f)单体组装获
得不同形貌的GNRs;(g)CVD装置示意图;(h)CVD生长机制:甲烷裂解产生碳;Ni基底溶解和析出碳(左),铜基底吸附碳(右);石墨烯的后续生长
1、固相法
固相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和SiC外延法。

胶带机械剥离高定向热解石墨(图1(a))可以获得高质量石墨烯,该方法效率低且成本高。

在单晶SiC上通过真空石墨化外延生长可获得石墨烯(图1(b))。

所获得的外延石墨烯质量高、层数可控,可制备大尺寸的石墨烯,但由于高反应温度和SiC材料的高成本,SiC外延生长石墨烯成本很高,并且无论从产物质量上还是晶粒尺寸上都略逊于机械剥离法获得的石墨烯。

2、液相法
氧化还原法是一种常见的液相法制备石墨烯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低、产量高,但产物有缺陷。

石墨烯衍生材料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常用液相法制备。

液相法制备的GO溶液在水中可完全分散从而获得几乎独立存在的GO层片的悬浮液(图1(d))。

GO溶液可在多种表面上沉积成膜,还原可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薄膜。

除使用还原剂外,GO在惰性气体中加热、催化剂辅助光照或高温作用、电还原等也可以还原。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热针尖、激光束和脉冲微波可以实现精细的局部
GO还原(图1(e))。

通过加热AFM探针进行热化学纳米光刻可以获得纳米尺度图样化的rGO,不会造成探针的磨损和样品的破损。

rGO图样的宽度可控制在12—20μm。

激光辐照还原也可以实现rGO图样化。

热探针还原和激光还原GO具有可靠、清洁、快速、易操作的优点。

3、气相法
石墨烯应用于电子器件的先决条件是获得高质量、大面积的石墨烯,无论液相法还是机械剥离法都很难获得。

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可以获得大面积单层、双层或多层石墨烯薄膜。

典型的CVD装置如图1(g)所示。

因甲烷等气态碳源限制了可用碳源种类,一些廉价易得的固态碳源(如蔗糖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用于生长石墨烯,以铜或镍为基底,反应温度在800—1000℃可以获得厚度可控的石墨烯,而且可同时实现可控掺杂。

CVD法原材料选择灵活,是一种获得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有效方式。

但CVD生长过程通常要耗费几个小时,效率较低,生长过程和后续转移过程会在石墨烯中引入缺陷。

1000℃的生长温度导致石墨烯生长能耗高,在转移过程中需将金属基底刻蚀去除,基底难以重复利用造成浪费。

综合以上原因,CVD法生长石墨烯的成本高于液相法。

CVD制备石墨烯的生长机制(图1(h))与基底密切相关,镍基底和铜基底上石墨烯的生长机制不同。

对于镍基底,
由于高温下Ni中碳的溶解度较大,在高温区碳源在Ni 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活性碳原子,固溶在Ni中,以适当的冷却速度降温的过程中碳在Ni中的溶解度下降,碳原子析出,在Ni基底表面形成石墨烯。

而碳原子在Cu中几乎不溶,碳源经铜催化裂解为碳原子后,直接沉积在铜表面而结晶生成石墨烯。

在附着氢的锗基底上可以CVD 生长无褶皱的单层单晶石墨烯,且基底可重复利用。

在CVD过程中可调控的参数包括C/H比例、基底质量、温度和压力等,藉此可改变石墨烯的质量和厚度等特性。

对于Cu表面生长石墨烯来说,氧可以钝化铜而抑制石墨烯形核,且氧具有脱氢作用,石墨烯边缘处结合的氢原子在有氧的情况下易脱除,暴露出的石墨烯边缘碳原子使新裂解的碳源与石墨烯边缘结合,从而促进石墨烯生长。

4、转移
石墨烯在任意基底上的完整转移是实现石墨烯在电子等领域实际应用的关键技术。

对于CVD生长的石墨烯,通常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转印法和浮动转移法实现转移。

Ni、Cu基底用FeCl3、Fe(NO3)3、(NH4)2S2O8溶液刻蚀去除。

PDMS用于保护石墨烯薄膜,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连续成膜的石墨烯晶片,PDMS保护法可以实现有效转移。

将目标基底SiO2/Si先用N2等离子体处理,形成“鼓泡源”,当Cu被刻蚀掉后N2在石墨烯和SiO2/Si
基底之间形成毛细桥,从而保证石墨烯薄膜仍然依附在SiO2/Si基底上。

这种直接面对面转移的方法降低了转移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而且在半导体生产线中非常适用。

SiC外延生长的石墨烯可以用金属粘附实现转移,石墨烯在不同金属上结合力不同,可以选择结合力适当的两种金属来实现选择性剥离。

这种干法转移降低了SiC片的消耗,且可控制所转移石墨烯的层数。

类似地,还有一种图案化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即将Zn以特定图案溅射至多层石墨烯上,采用HCl清洗Zn的过程中将一层石墨烯去除,从而实现石墨烯的图案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