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抗拉拔试验检测

合集下载

锚杆拉拔力试验标准

锚杆拉拔力试验标准

锚杆拉拔力试验标准引言锚杆拉拔力试验是确定锚杆抗拉性能的一种常见方法。

该试验用于评估锚杆在受拉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锚杆拉拔力试验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规范要求锚杆拉拔力试验应符合以下规范要求:1.试验设备:试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试验材料:试验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材料强度和尺寸等。

3.试验准备: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准备好试验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标记。

4.试验环境:试验应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避免恶劣的天气、温度和湿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5.试验操作:进行试验前,必须按照试验设备的操作手册或相关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中应记录相关数据,包括试验时间、拉拔力、位移等。

6.试验参数:试验参数应根据试验材料和设计要求确定,并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控制。

7.试验结果:试验完成后,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制作试验报告并保存。

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试验设备和试验材料符合规范要求。

–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

–准备试验样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标记。

2.设置试验环境–确保试验环境符合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等条件。

–确保试验区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安装试验样品–根据设计要求,将试验样品正确安装到试验设备上。

–确保试验样品的安装牢固可靠。

4.设置试验参数–根据试验材料和设计要求,设置试验参数,如拉拔力的起始值、增长速率等。

5.进行试验–依照试验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锚杆拉拔力试验。

–记录试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试验时间、拉拔力、位移等。

6.分析试验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制作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数据、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7.清理工作–清理试验设备和试验现场,确保设备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锚杆拉拔力试验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在进行试验时,应严格按照本文档的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锚杆抗拔试验报告

锚杆抗拔试验报告

锚杆抗拔试验报告锚杆抗拔试验是测定锚杆在承载过程中的极限抗拔力、屈服抗拔力和弹性抗拔力等力学性能的试验。

本报告将介绍一次锚杆抗拔试验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试验设备与方法本次锚杆抗拔试验采用拉伸试验机进行。

试验机型号为UNIPAK-T1800,最大试验力为1000kN。

试验过程中,通过连接锚杆顶部的链接装置,将锚杆固定在试验机上。

然后逐渐增加拉伸力,记录锚杆的变形量和受力情况,直到锚杆发生破坏。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极限抗拔力极限抗拔力是指锚杆在承载过程中,能够承受的最大抗拔力。

本次试验中,锚杆的极限抗拔力为120kN。

这个数值反映了锚杆在极端情况下的承载能力,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屈服抗拔力屈服抗拔力是指锚杆在承载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的抗拔力。

本次试验中,锚杆的屈服抗拔力为90kN。

这个数值反映了锚杆在承载过程中,发生塑性变形的临界状态,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弹性抗拔力弹性抗拔力是指锚杆在承载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的抗拔力。

本次试验中,锚杆的弹性抗拔力为70kN。

这个数值反映了锚杆在承载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的程度,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锚杆抗拔试验,我们得到了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屈服抗拔力和弹性抗拔力等重要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在实际工程中,锚杆的抗拔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质、锚杆直径、长度等。

因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应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锚杆设计。

对于已建成的工程,应定期进行锚杆抗拔试验,以检测锚杆的力学性能和工程的稳定性。

对于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修复。

综上所述,锚杆抗拔试验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应进一步研究和优化锚杆抗拔试验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锚杆抗拔试验

锚杆抗拔试验

锚杆抗拔试验一、概述锚杆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材料,其作用是将地基与建筑物连接起来,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锚杆抗拔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锚杆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二、试验目的锚杆抗拔试验旨在评估锚杆在受到拉力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通过测试,可以确定锚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在进行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锚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确认其安装位置和数量;(2)清理锚杆周围的土壤,并将其表面水平化;(3)安装测量仪器,包括应变计、位移计等;(4)按照设计要求设置试验荷载。

2.施加荷载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施加荷载。

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荷载大小,并逐步增加荷载直至达到预设值。

在施加荷载过程中需要记录下位移、应变等数据,并及时调整荷载大小。

3.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记录下位移、应变等数据。

位移可以通过位移计进行测量,应变可以通过应变计进行测量。

同时,还需要记录下荷载大小和试验时间等信息。

4.分析数据在试验结束后,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位移-荷载曲线和应变-荷载曲线来评估锚杆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并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四、试验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在进行锚杆抗拔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2.准确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荷载大小、位移、应变等数据,并及时调整荷载大小。

3.注意观察现象在施加荷载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锚杆周围土壤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保证仪器精度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并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测试。

五、总结锚杆抗拔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锚杆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进行试验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准确记录数据,并注意观察现象和保证仪器精度。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确定锚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为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锚杆抗拉拔试验检

锚杆抗拉拔试验检

锚杆锚固力的计算方法随锚固体形式不同而异,圆柱型锚杆的锚固力由锚 固体表面与周围地层的摩擦力提供;而端头扩大型锚杆的锚固力则由扩座 端的面承力及与周围地层的摩擦力提供。
注:(1)表中qs系一次常压灌浆工艺确定,适用于注浆标号M25~M30;当采 用高压灌浆时,可适当提高。
(2)极软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fp≤5MPa;软质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 度5MPa≤fp≤30MPa硬质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fp≥30MPa。 (3)表中数据用作初步设计时计算,施工时宜通过试验检验。 (4)岩体结构面发育时,取表中下限值。
非预应力锚杆长度一般不要超过l6m,单锚设计吨位一般为l00~400kN,最 大设计荷载一般不超过450 kN。预应力锚杆(索)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0m,单 束锚索设计吨位一般为500~2500kN,最大设计荷载一般不超过3000kN,预 应力锚索的间距一般为4~10m。
进行锚杆设计时,选择的材料必须进行材性试验,锚杆施工完毕后必须对锚 杆进行抗拔试验,验证锚杆是否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同时对于遇到的大 型滑坡在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必须进行至少一年的位移监测。
(1)锚杆总长度为锚固段长、自由段长和外锚段之和。锚杆自由段长度按 外锚头到潜在滑裂面的长度计算,但予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不小于5.0m; 锚杆锚固段长度按计算确定,同时土层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4.0m、小于 14.0m,岩石锚杆锚固段长度宜大于3.0m、小于10.0m;如果岩石锚杆承载 力设计值≤250kN,且锚固区段为结构完整无明显裂隙的硬质硬质岩石时, 锚固段长度可用2.0~3.0m。 (2)在无特殊要求的条件下,锚杆浆体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其强度设计值 不宜低于M20。
4锚杆的施工
锚杆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锚杆的承载能力和边坡稳定安全,一般在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认真组织施 工。在施工过程中如遇与设计不符的地层,应及时报告设计人员,以作变 更处理。锚杆施工包括施工准备、造孔、锚杆制作与安装、注浆、锚杆锁 定与张拉等五个环节。

锚杆拉拔试验

锚杆拉拔试验

2 锚索拉拔试验
预应力锚索拉拔试验
验收试验
检查数量一般为锚索数量的5%~10%。
1 验证荷载取值2 荷载增量进 时间隔的确定2 锚索拉拔试验
验收试验 3 验证荷载的观测时间
4 位移合格判定
5 按荷载判定锚 索合格的标准
验证荷载的观测时间与现场适应性试验相同。
与现场适应性试验相同。 使用相对精度为0.5%的精确量测设备,可在5
4 位移蠕变合格判定
可用千斤顶维持荷载15min后,记录锚头的位移,若蠕变不超过 ,认为锚索合格,否则,按上一条规定做进一步试验。
2 锚索拉拔试验
适应性试验 5 锁定荷载的观测时间
2 锚索拉拔试验
适应性试验 6 锁定荷载下的位移与时间
7 显性自由段长度
8 锚索的评价 按验证试验评价方法,
评价锚索。
(3) 位移速率 当考虑了温度,结构移动和锚索体蠕变后,观测的位移速率应不大于1% e (初始锁定荷载损失为1%时对应的锚索位移量)。
2 锚索拉拔试验
锚索拉拔试验
适应性试验 通过验证试验后的锚索在使用前应进行现场 适应性试验,以检查锚索在特定现场条件下的适 应性。试验锚索一般不少于3根。
1 荷载取值
(2)荷载损失率合格,显性自由段合格。荷载取值 符合要求,位移稳定,蠕变合格,锚索位移合格。
验收试验完成后,若积累松弛或蠕变分别超过初始残余荷载的5% 或 5%e 应对锚索重新张拉,且在 110%PW 时锁定。
为了安全,最大试验荷载应不大于锚索体材料强度标准值 f ptk 的80%。
2 荷载与位移 每次荷载应保持不少于1min的稳定时间,对于峰值荷载稳定时间
应不少于15min,且隔5min测读一次位移。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抗拔试验作业指导书

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日期:2017年10月30日锚杆(索)抗拔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设计及建设单位相关文件二、检测目的锚杆试验包括锚杆的基本试验、验收试验。

基本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锚固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工作程序四、检测仪器设备及要求加载装置:穿心千斤顶、油泵;计量仪表:压力表、测力计、百分表或位移计、秒表等。

仪器设备测试精度、量程应满足要求,且必须在计量周期的有效期限内,其额定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

五、一般规定1、锚杆锚固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进行试验;2、检测现场环境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要求,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当发现检测数据异常时,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或重新检测。

4、锚杆试验记录表按下表填写:六、检测仪器设备安装1、检测加载设备宜采用油压穿心千斤顶(穿孔千斤顶)。

千斤顶的中心应与锚杆轴线重合,其额定压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2、荷载量测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力传感器直接测定;也可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千斤顶及其示值仪表的校准方程换算荷载。

测力计、力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应不大于1%;合理选择其量程,使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压力表精度应优于0.4级,最大检测荷载不大于其量程的80%,且不小于其量程的50%。

3、位移测量位移测量仪表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高于或等于0.01mm;②固定和支承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基准桩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

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方案

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方案

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方案1 目的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2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锚杆(索)抗拔承载力检测。

3 依据3.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2 桩基设计文件3.3 岩土勘察报告4 工作流程4.1 接受委托正式接手检测工作时,检测机构应获得委托方书面形式的委托函,了解工程概况,明确委托方意图即检测目的,同时也使即将开展的检测工作进入合法轨道。

4.2 调查、资料收集为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和现场实施的可行性,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尽可能收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必要时检测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使地基检测做到有的放矢,以提高检测质量。

主要收集内容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地基设计施工资料、基坑平面图、现场辅助条件情况(如道路情况、水、电等)及施工工艺等等。

其中地基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地基土类别、设计标高、检测时标高、设计锚杆承载力特征值等等。

4.3 制定检测方案在明确了检测目的并获得相关的技术资料后,相关技术人员着手制定地基检测方案,以向委托方书面陈述检测工作的形式、方法、依据标准和技术保证。

检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抽样方案、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试验周期等等。

检测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4 前期准备4.4.1 检测的仪器设备1 根据不同的检测要求组织配套、合理的检测设备,如根据最大试验荷载合理选择千斤顶和不同量程的压力表或压力(荷载)传感器(满足在量程的20%——80%范围内)。

检测前应对仪器进行系统调试,所有计量仪器必须在计量检定的有效期内。

加载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加载时千斤顶与锚杆同轴。

2 另外,现场检测环境有可能受到温湿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和振动冲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满足仪器的使用要求,此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1.采取有效遮挡措施,以减少温度变化和刮风下雨的影响,尤其在昼夜温差较大且白天有阳光照射时更应注意;2. 使用时应远离强磁场,传感器通信电缆采用屏蔽电缆线等),以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

(隧道工程研究所)锚杆抗拉拔力试验

(隧道工程研究所)锚杆抗拉拔力试验

(隧道工程研究所)锚杆抗拉拔力试验主要检测项目:锚杆拉拔力目录1 适用范围 (1)2 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 (1)3 试验目的 (2)4 试验原理 (2)5 仪器设备 (2)6 试验准备 (2)7 现场测试 (3)8 资料整理分析 (4)9 报告内容 (4)1 适用范围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铁路、水力、电力、港口等基坑、边坡、井巷、隧道、隧洞和各类洞室等工程。

用于岩石、岩土层及土层锚杆(索)抗拔试验。

2 遵循的标准文件及技术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2);(5)行业标准《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6)行业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GT F60-2009);(7)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 试验目的通过对锚杆(管、索)抗拔试验。

确定锚杆(管、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作为设计和工程验收的依据,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4 试验原理用锚杆拉力机(穿心油压千斤顶)加载,锚杆锚头采用百分表测量。

根据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的曲线确定抗拔极限承载力。

5 仪器设备根据设计预估的最大抗拔力选择、配备锚杆拉力计,锚杆锚头用百分表测量,记录采用人工读数,所用的锚杆拉力计、百分表在标定期内。

6 试验准备6.1 收集资料(1)仔细了解合同内容或任务书的要求,明确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2)收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资料、施工记录。

(3)了解掌握试验地点、场地状况、最大试验荷载、测试内容等。

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合同、任务书作好事先策划或编写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锚杆作用实质
锚杆作用从表面上看是限制了部分岩土脱离原体,从力学观点上看主要是提高了 岩土体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实质上是位于岩土体内锚杆与岩土体形成一个新 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使得岩土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大大加强。
1.1.4锚杆的基本组成
锚杆主要由锚头、自由段(也称非锚固段)和锚固段组成,如图1.1 所示。
2.2锚杆的选型
在边坡锚杆加固中要选择合理的锚杆型式,必须结合被加固边坡的具体 情况,根据锚固段所处的地层类型、工程特征、锚杆承载力的大小、锚 杆材料、长度、施工工艺等条件综合考虑进行选择。下表给出了土层、 岩层中的预应力和非预应力常用锚杆类型的有关参数,可供边坡锚杆加 固选型使用。
1.3锚杆的使用组合
在边坡加固中,锚杆通常与其他支挡结构联合使用,例如: (1)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桩联合使用,构成钢筋混凝土排桩式锚杆挡 墙。排桩可以是钻孔桩、挖孔桩或劲性混凝土桩,锚杆可以是预 应力或非预应力锚杆。如下图所示:
(2)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格架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格架式锚 杆挡墙,锚杆锚点设在格架结点上,锚杆可以是预应力锚杆 或非预应力锚杆。如下图所示。
图1.2为锚索结构示意图
1-台坐2-锚具3-垫板4-支档结构5-自由隔离层6-钻孔7-对中支架 8-隔离架9-钢绞线l0-架线环ll-注浆体12-导向帽Lr-自由段La-锚固段
1.1.5锚杆的分类
1.按是否预先施加应力分为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 是指锚杆锚固后不施加外力,锚杆处于被动受载状态;预应力锚杆是指 锚杆锚固后施加一定的外力,使锚杆处于主动受载状态。 2.按锚固形态分为圆柱形锚杆、端部扩大型锚杆和连续球型锚杆。 3.按锚固机理可分为有粘结锚杆、摩擦型锚杆、端头锚固型锚杆和混合 型锚杆。
(6)预应力锚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抗滑桩联合使用形成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
2.锚杆的设计
2.1基本原则 当对支护结构变形量容许值要求较高、岩层边坡施工期稳定性较差、土层 锚固性能较差、采用了钢绞线和精轧钢时,宜采用预应力锚杆。但预应力 作用对支承结构的加载影响、对锚固地层的牵引作用以及相邻构筑物的不 利影响应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设计的锚杆必须达到所设计的锚固力要求,防止边坡滑动剪断锚杆,锚杆 选用的钢筋或钢绞线必须满足有关国家标准,特别是预应力钢绞线,除了 满足Gl3/T 52245标准外,还必须获得IS09002国际质量认证。
(3)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板肋联合使用形成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墙,这种结构 主要用于直立开挖的Ⅲ、Ⅳ类岩石边坡或土质边坡支护,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 逆作法施工。如下左图所示

(4)锚杆与钢筋混凝土板肋、锚定板联合使用形成锚定板挡墙。这种结构主要用 于填方形成的直立土质边坡,如下右图所示。
(5)锚杆与钢筋混凝土面板联合使用形成锚板支护结构,适用于岩石边坡。锚板 可根据岩石类别采用现浇板或挂网喷射混凝土层。
1.1.1锚杆的定义
锚杆是将拉力传递到稳定岩层或土层的锚固体系。它通常包括杆体(由钢 筋、特制钢管、钢绞线等筋材组成)、注浆体、锚具、套管和可能使用的 连接器。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度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可称锚索。在岩土锚 固中通常将锚杆和锚索统称为锚杆。
1.1.2组成锚杆的必备因素
①一个抗拉强度高于岩土体的杆体; ②锚杆内部的一端可以和岩土体紧密接触形成摩擦(或粘结)阻力; ③锚杆外部的一端能够形成对岩土体的径向阻力。 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 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
锚杆抗拔力试验检测
授课人:刘文东
锚杆的基本知识与抗拔承载力试验
刘文东 2017年1月13日
1锚杆的基本概念
1.1锚杆的概念及应用 岩土锚固技术——埋设于岩土体中的受拉杆件,用以将 结构物的拉应力传递给深部的稳定地层或加固不稳定的 岩土体,形成拉杆与岩土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的体系。 岩土锚固技术在矿山、交通、建筑、水利水电、军事人 防等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按锚固的对象不同,岩土锚固技术有边坡锚固、隧道锚 固、大坝锚固、抗浮锚固等。
4.按使用部位分为基坑支护锚杆、边坡支护锚杆、抗浮锚杆、抗倾覆锚杆等。 支护锚杆设计角度正常为15-30°,抗浮锚杆、抗倾覆锚杆设计角度为90°。 5.根据锚杆设计使用年限分为临时性锚杆和永久性锚杆。使用年限超过2年 的边坡为永久性边坡,否则为临时性边坡。 6.根据锚杆周围岩土层性质分为土层锚杆和岩层锚杆。 7.根据材质不同分为注浆型和机械预应力锚杆。 8.按受力方式分为压力型锚杆和拉力型锚杆。 我们检测的对象主要是注浆的拉力型锚杆。
非预应力锚杆长度一般不要超过l6m,单锚设计吨位一般为l00~400kN,最 大设计荷载一般不超过450 kN。预应力锚杆(索)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0m,单 束锚索设计吨位一般为500~2500kN,最大设计荷载一般不超过3000kN,预 应力锚索的间距一般为4~10m。 进行锚杆设计时,选择的材料必须进行材性试验,锚杆施工完毕后必须对锚 杆进行抗拔试验,验证锚杆是否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同时对于遇到的大 型滑坡在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后必须进行至少一年的位移监测。
(1)锚头:锚杆外端用于锚固或锁定锚杆拉力的部件,由台座、垫板、锚具、 保护帽和外端锚筋组成。 (2)锚固段:是指水泥浆体将预应力筋与土层粘结的区域,其功能是将锚固 体与土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锚固体的承压作用,将自由段的拉力传 至土体深处。 (3)自由段:是指将锚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的区域,其功能是传递拉力; (4)锚杆配件:定位支架、导向帽、架线环、束线环、注浆塞等。
目前在基坑加固工程中,广泛采用土钉也是一种较短的粘结型锚杆。它是通过在边 坡中埋入短而密的粘结型锚杆,使锚杆与基坑边缘土体形成复合体系,增强其的稳 定性。这种锚杆一般适用于土质地层和松散的岩石地层。
1.2锚杆支护原理
当锚杆杆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拉力首先通过杆体与周边的锚固体之间 的握裹力将力传递到锚固体,然后再通过锚固体与周边岩土体之间的 粘结力将力传递到周边锚固土层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